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

74“新写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现象产生于80年代中期。名称

来源于江苏《钟山》杂志1989年第三期〈卷头语〉中所说的“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新”在于对传统写实观念的更新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传统“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有意地瓦解文学的典型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创作原则。作家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掩藏了主观倾向性。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因而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大胆加入了作者的哲学思考。从而开启了“新写实主义”语言运用方面的新特色。

作家方方成名于1982年,是在一个充满转机与希望的年代步入文坛的。相继有《“大篷车”上》,《风景》,《白雾》等优秀作品问世。1987年方方的《风景》一发表就震惊文坛,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视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语言风格是创作风格的外在表现,是在语言上呈现出来的一种气质和格调。通过作家作品的语言可以看到作家的风貌,个性和独创性。法国作家布封就曾指出:“文体就是人本身。”每个作家使用语言有自己的特征,相当于作家的签名,别人难以模仿。作家方方的作品语言特点是冷峻深邃,同时在艺术上也较多运用现代派的手法,使得内容与艺术相得益彰,本文在分析方方作品语言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此文风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

一、方方语言冷峻、深邃。

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外化,为了表达内心炽热的感情,很多作家往往选择高度情感化的叙述语言,字字句句充溢着激情,莫言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语言鉴于表达激情的需要,纵情挥洒展示出巨大的冲击力。他的文字是滚烫的,带着作者心的跳动和血的沸腾。而方方《风景》中的语言则避开了情感化的语言运用方法,在叙述上用冷笔“以情感的零度介入创作”。她用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的手法,近乎残忍地挑开繁华都市的丑陋风景:畜生般生活在河南棚子的下层劳动者。(《风景》)

《风景》描写都市棚户区一户人家阴暗,粗鄙的生存状态。他们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只是“风景”中的一户。方方并不刻意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而是真实地展示他们的处境,不存在褒与贬的主观倾向。死亡的恐怖,人生的艰辛,历史的沉重在方方笔下冷淡而自然。

如:“父亲亲眼看见一根铁棍砸向熊金苟定额。父亲喊了他一声。结果在他迟钝地 一扭头时,铁棍正砸在他的天灵盖上。他连哼也没哼便‘噗’地倒地。血浆流淌着把他的头变得像个新品种西瓜”。死亡在很多作家笔下是极其恐怖的。但在方方笔下却被描绘成一个淡然的过程,她用冷冷的笔调勾勒出个体生命毁灭的迅疾。

又如丧失了伦理道德、如动物般残忍的如虎兄弟(《落日》);没有了廉耻与人格、靠出卖自己生存的风儿和秋月(《何处是家园》),读者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作者被凝炼了的冷峻的语言特质,并品味出一种触目惊心的深邃。

二、荒诞与陌生化。

方方曾坦言对一些现代派的技巧颇感兴趣:“我的小说的确是用了一些不太现实主义的技巧,有一些荒诞的东西,如梦游和叙述角度等等,都是超现实的成分。我之所以要这样,主要是觉得有的时候只有用一些荒诞的方式,才能把人在现实中的那种恐惧、那种变态等更好地表现出来”。在《风景》中她用略带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站在己死去的小八子的角度“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们生活和成长,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殴斗”,展示了生活在“河南棚子”的一家人艰难的生存处境以及被扭曲的人性。这中内在关系可表述为,因为生活是荒诞与冷漠的,因此,表现手法也应该是荒诞可笑的,以此来增强表现力。《白驹》围绕小男之死,展开一系列故事。初,认为小男之死系自杀,大家都嗤之以鼻;后,记者夏春秋冬(姓夏,名春秋冬) 认为其死是为救全车人免于难而英勇牺牲的。刹时,荣誉、掌声、鲜花卷风而来;最后,夏春秋冬凭着记者的敏感,还是觉出了小男是为个人私利而已,于是漫骂与不屑又分别重新出现在人们的嘴上和脸上。未了,方方引用庄子一句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更是一个荒诞离奇、令人震惊的故事,主人公黄苏子白天以白领的身份出现,晚上却以妓女的身份混迹于琵琶坊,寻求刺激,放纵自己,为了揭示这种人精神分裂的状况而使用荒诞笔法,体现方方作品对陌生化的实践。 陌生化手法的使用也是方方作品的一大特色,陌生化追求的是因独创的使用语言而达到的新奇的艺术感受。运用陌生化手法,既可以增加语言的组合能力,同时可以使“读者受到一个事先未预料到的成分的影响,而使阅读过程突然中断,由这种语言成分的干扰使读者在思想上产生与常规方式的对比”,产生一种新奇的阅读兴味。

《暗示》是方方90年代的一篇优秀作品,它以苦涩的笔调书写主人公叶桑及其父亲的爱情故事。两人都对爱情绝望,但父亲挺过来了,叶桑却投江而亡。为揭示“生命不能承受罪恶与诱惑”这个主题,方方编织了明暗两条线索来展开故事明线自不待说,那潜藏的暗线是围绕着叶桑的意识流动与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展开的。现实中的叶桑与潜意识中的叶桑搏斗着、撕扯着,最后被一种神秘的暗示所吸引。

方方通过荒诞与陌生化手段的使用,避免了读者阅读中存在的自动化问题,使读者带着一种新的目光,去看待事物、解读文本,从而感到新鲜、惊异,进而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感受力。这些表现技巧和陌生化的语言在增强了作品文学性的同时,也造成了阅读障碍,这也是方方较之池莉读者群稍小的原因之一。

三、方方风格形成的个性心理机制。

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的成长经历、兴趣、气质等密切相关。不同的作家因各自不同的兴趣所在而特别容易感受某种生活刺激,并在这种刺激的作用下形成对某种生活现象的特殊心理感受力,因而不同的作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就有了不同的着眼点,这与作家语言的选用有密切的关系,从而也就形成了作家各自不同创作风格。

方方1955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祖籍江西彭泽。1957年迁居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曾当过四年装卸工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电视台,曾做过电视剧编剧、电视专题片撰稿人。1989年至今为湖北作家协会作家。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方方,从小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培养了她敏感深邃的审美感受力。这在她的小说《祖父在父亲心中》有比较真切的体现。青少年时代,方方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主要集中在批判现实主义或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浪漫主义领域。这些知识积淀逐步影响并形成了方方创作的关注点,那就是透视人生、剖析批判现实。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使方方得以接受高校系统的文学教育。使她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文学青年,进而成为一个具有了真正知识分子资历的作家。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曾有过当码头装卸工的经历,这段经历使方方目击城市贫民原生态的生存处境,那种粗鄙、阴暗的境况强烈地刺激了作家敏感的心灵,激起了作家原本倾向于关注民生的情愫。她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审视和批判当代贫民生存状态,便造就了《风景》,而那种丑陋的处境无论如何都与欣喜无关,只能引发人无尽的感慨,所以语言冷峻。

方方从知识分子视角看待一切问题,可以说沿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不自觉地融入了知识分子对于人生的深层思考。这是方方作品比池莉作品更受知识分子喜欢的原因。在她的《风景》、《黑洞》、《落日》等以武汉贫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

张絮媚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硕士 北京 100024)

【摘 要】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方方的语言意识很强,她以冷峻的笔调和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成就了自己冷峻、深邃的风格。本文旨在展示方方小说的语言风格,并试图分析风格的成因。

【关键词】新写实 方方 作品风格 成因

文艺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