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478fd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4.png)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11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11篇《陋室铭》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全文中心小结:篇一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陋室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9e5b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f.png)
《陋室铭》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作者整理了7篇《陋室铭》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cfe3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8.png)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等;(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产生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如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陋室”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搜集其他有关刘禹锡的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课文句子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ffa70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5.png)
《陋室铭》一等奖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3分钟)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
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
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
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听示范朗读。
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
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
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
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5e25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9.png)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6302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7.png)
《陋室铭》优秀教案《陋室铭》优秀教案(精选10篇)《陋室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流程:一、导入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二、朗读指导、落实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整体把握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物质——陋精神——不陋作者的态度——不陋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为课文划分层次四、逐层理清1、作者是怎样开篇的(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重点在于“仙”“龙”(2)“仙”“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精神志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
环境幽雅:(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交往风雅:(1)“鸿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经”?(2)“素琴”“金经”意在说明什么?(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1)、写自己的陋室、表现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却为何宕开一笔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偏题了?(2)写诸葛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2)“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陋室铭》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
![《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eb39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陋室铭》教案篇一《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看屏幕,回答。
但刘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二、新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学生浏览,识记重点。
(一)、简介作家及作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
(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二)、解题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三)品读课文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1)、学生自由读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2)、听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3)、抽生读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
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93a5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3.png)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3c213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8.png)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陋室铭》。
该文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欣赏和品评,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古典散文的美。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古典散文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课堂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描绘陋室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这幅画中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并尝试翻译。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翻译课文。
b.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c. 讲解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对陋室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散文的美。
d. 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安贫乐道精神。
a. 请简要描述课文中陋室的环境。
b. 请分析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c. 请阐述你对作者安贫乐道精神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陋室铭》2.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3. 艺术特色:对陋室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等4. 作者思想感情:安贫乐道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描绘一下你心中的陋室。
2. 请分析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个形象的喜爱之情。
3. 请阐述你对作者安贫乐道精神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523f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6.png)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课标要求]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解惑: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陋室铭》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说明范文
![《陋室铭》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说明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4fdce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c.png)
《陋室铭》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说明范文《<陋室铭>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说明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体会托物言志手法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理解文章的含义。
2、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简陋房屋的图片)同学们,我们看到这些简陋的房屋,可能会觉得它们不够舒适和美观。
但是,在古代有一位文人却为自己的简陋居室写下了一篇千古名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87609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9.png)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多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2、教学难点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理解刘禹锡在困境中保持高尚情操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你们的居住环境比较简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简陋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3、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在简陋的居室中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心境,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如“陋室”“铭”“德馨”“鸿儒”等。
(三)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翻译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ec7a2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7.png)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2、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确立依据: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确立依据: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三、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四、说学法: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一对一互译课文;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五、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采用情景导入,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说说对其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二)诵读: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3、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三)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四)思考阅读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多媒体展出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4个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经过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多媒体展示师生的板书: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5、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6、知识迁移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五)反馈练习设计《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1、按要求默写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陋室铭》选自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7dff6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5.png)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目标2、3、4。
教具:网络教室。
课时:1教法:小组讨论,自学教学过程: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陋室铭(课教案)
![陋室铭(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171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4.png)
陋室铭(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年代。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刘禹锡及其生平。
简介《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1.3 教学过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作者刘禹锡的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如作者居住的陋室环境等。
分析《陋室铭》的文学价值,如诗歌形式、寓意等。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陋室铭》的诗意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陋室铭》的诗意,解释关键词语。
探讨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如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等。
2.3 教学过程逐句解析《陋室铭》,解释生僻词语,阐述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如通过描绘陋室环境表现作者的安贫乐道精神。
第三章:文化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陋室铭》所反映的古代文人生活状态。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分析《陋室铭》中所反映的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如生活简朴、追求精神境界等。
联系古代文人的生活背景,探讨其文化内涵。
3.3 教学过程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追求精神境界、重视文化传承的特点。
第四章:互动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陋室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融入现代生活。
4.3 教学过程划分学生为小组,布置讨论话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5.2 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作、阅读等。
5.3 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陋室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3b5538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b.png)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作者刘禹锡通过描绘陋室,抒发自己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掌握重点词汇、句式及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陋室铭》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作者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文章的阅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古今住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豪宅”?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圈画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陋室”,并与同学分享。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例句,讲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翻译文中一句话,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中心思想: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2. 重点词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对比映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陋室”的理解。
答案:示例:我认为“陋室”并非指破旧的房屋,而是指那些外表简陋,却有着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的地方。
正如文章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手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人生经历,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e11b0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7.png)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品千古铭文。
2、悟万世雅人。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1、《陋室铭》篇幅短小,韵律十足,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
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是目标设计之一。
2、《陋室铭》借陋室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借助文章论文知人,并借助拓展材料论世知人也是本文达成目标之一。
【故事导入】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见知县如此欺人太甚,此人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此人何许人也?——刘禹锡刘禹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千古铭文是什么?——《陋室铭》【设计理念】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背景材料早知,引导学生更深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借背景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水到渠成。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a73d52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9.png)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诗文诵读》教材第二单元《陋室铭》。
内容包括对《陋室铭》的全文解读,详细分析文章的背景、作者刘禹锡的生平、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词句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背诵《陋室铭》,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身处逆境而心向光明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对“铭”这一文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文章的修辞手法、词汇的准确运用以及作者情感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古诗文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现代版“陋室”,引发学生对“陋室”概念的思考。
揭示课题:导入《陋室铭》,介绍作者刘禹锡。
2. 新课内容解读学生自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
逐句解析,分析词汇和句式。
讨论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进行详细解析。
分析“铭”的文体特点及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4. 随堂练习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对文章的不同段落进行解读和分享。
个人练习:学生个人完成对文章的填空、翻译等练习。
5. 课堂小结强调《陋室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1. 左侧列出文章的要点和结构。
2. 中间部分展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词汇。
3. 右侧用图形或表格形式突出“铭”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陋室铭》。
以“我心中的陋室”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答案要点:短文需包含对“陋室”的理解,以及与作者情感态度的共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思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陋室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陋室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c5e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a.png)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陋室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托物言志手法,体会作者的高洁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对刘禹锡及其诗歌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停顿等。
三、解读课文1.学生分段解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陋室具有哪些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作者具有哪些品质?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陋室”为题材,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陋室铭》,请回顾一下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望洞庭》等。
2.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刘禹锡诗歌进行欣赏。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背诵《陋室铭》。
2.欣赏并抄写刘禹锡的其他诗歌。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陋室铭》的内容,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能在课后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引导语:《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及说明简要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法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试图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答:……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答:……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板书:思诸葛比子云)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五)结束语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六)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知识拓展]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