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浅谈转换层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Ab s t r a c t : Al o n g wi t h t h e d i v e r s e d e ma n d o f mo d e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u n c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s t r a n s f e r s t o r e y i s mo r e a n d mo r e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uc r t u r e, a n d i s p l a y i n g t h e k e y r o l e t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uc r t u r e s a f e l y , t h e t r a n s f e r s t o r e y s t uc r t u r e c o mp a r i s o n i s
Di s c us s i o n o n t he me t h o d o f l a r g e v o l u me c o n c r e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r a n s i t i o n l a y e r b e a ms L I U J i a n — — y o n g
术 的发 展 , 文 章 结合 工程 实例 , 对 转 换层 施 工工 艺及 技 术进 行 分析 阐述 。 关键词 : 转换 层 ; 模板 ; 混凝 土 ; 养 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高、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其主要特点包括:1、混凝土用量大:通常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和运输。
2、水化热高: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3、温度应力大: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容易引起裂缝。
4、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以防止裂缝等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要求等技术指标。
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点等。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确定最优配合比。
2、材料准备水泥:优先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骨料,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
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外加剂:根据需要添加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场地平整、畅通。
搭建施工临时设施,如搅拌站、仓库、休息室等。
安装施工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振捣器等,并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四、施工工艺流程1、模板安装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模板拼接应严密,防止漏浆。
在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便于拆模。
2、钢筋绑扎钢筋的规格、型号、数量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接头位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应固定牢固,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
浅析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摘要: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方案选择,阐述了转换梁模板支撑设计、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顺序及混凝土浇筑要点。
关键词:转换梁施工;方案选择;模板支撑;混凝土建筑从以往工程的实践经验来看,转换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品质和成本造价,因此应对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的关键在于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
本文从转换梁模板支撑设计、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顺序及混凝土浇筑要点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某项目地下2层,地上1~8层为连体裙楼,8层为转换层,8层以上为4栋塔楼,其中3栋住宅楼,1栋办公楼,层数分别为18、18、18、22层,建筑高度约为62 m,总建筑面积24.67万m2,转换层面积约2 780 m2。
转换梁包括:型钢劲性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其中型钢劲性梁的最大尺寸为2 000×2 600,钢筋混凝土梁的最大尺寸为3 600×2 000。
转换层的施工成为本项目施工的难点。
2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方案选择对于转换梁的支撑体系,初步拟定了3个备选方案:方案一:从地下室顶板结构+0.000开始搭设满堂式脚手架,一直搭设到结构7层顶板。
方案二:改变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方式,转换层梁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梁中心高度附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后进行上半部梁浇筑,减少单次浇筑支撑荷载,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支撑钢管架。
方案三:借用转换层型钢梁、柱结构自承载能力,采用钢骨上挂多道粗直径钢筋吊起梁底钢楞支撑底模(型钢梁情况),或在下层钢柱特定标高制作钢筋牛腿抬起钢楞支撑底模,或通过翼缘加焊耳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副连接钢支撑。
从安全为第一出发点,综合考虑了质量、经济、施工工艺及速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夹层板的施工需要后,研究决定综合采用上述第2、3套方案进行施工,即梁底支撑采用钢楞。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全面]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1238da3dcc22bcd127ff0c81.png)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北京华润饭店主楼地上25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56300米2,高76.15米,四层一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结构;5层以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四、五层设置转换层大梁支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转换措施.该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梁DBl1与四层、五层楼板连在一起,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设计上要求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所以施工很困难.四层有几组梁DB1~DB11承受上部20层楼的重量,其中梁DB11高4.50米,宽5.08~3.36米,最大跨度 17.30米,为三跨连续梁,总长32.60米,混凝土总体积为1100米3,重达2750t.该梁底标高为L0 .675米,梁的下面为大厅空间,大厅空间下为3层地下室,梁底至箱形基础底板面23.50米.第1章施工方案第1节施工特点由于转换层大梁DB11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为大体积混凝土,位于大厅内、地下室上部,施工荷载大 ,荷载传递困难,受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应力影响易产生裂缝,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DB11梁自重大 ,若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方案 ,施工时模板的垂直支撑负荷太大 ,梁下的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支撑的高度大 ,从+10.675米至地下-12.825米,需设置大量钢支承,施工费用太高.为减轻支撑的负荷,在不影响转换层DB11梁的质量情况下,与设计单位洽商后决定,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DB11梁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梁和原有支撑佯系共同支承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形成叠合梁,以解决该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第2节施工方法1.为节约钢材,减轻负荷,转换层大梁DB11分二次浇筑,施工缝留在四层楼板面处.先浇筑施工缝以下部分及四层楼板混凝土,后浇筑施工缝以上部分.2.为确保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和二次浇筑混凝土叠合面的抗剪强度 ,将施工缝做成齿槽.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20米(不包括齿高).支撑的计算仅考虑施工第一次浇筑施工缝以下梁的全部荷载,待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养护到设计强度的 70%时,再浇筑施工缝以上3.30米高的混凝土梁.3.将第一次浇筑的施工缝以下梁按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和箍筋,使其能承担第二次浇筑的施工缝以上的混凝土梁的施工荷载(图3-6-1).4.DB11梁改为二次施工后,施工缝以下部分的自身重量仅为3.00t/米2左右,可用Φ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作模板的垂直支撑.支撑的立杆为2Φ48,间距600米米×600米米,横杆竖向间距10 00米米.为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设剪力撑数道,每步脚手架与圆柱固接.5.由于地下室各层顶板无法承受上部传下来的荷载,所以在与转换层梁支撑立杆相对应的位置,逐层采用与上部相同的方法设置双管支撑或工具式金属支撑,直至箱基底板.第2章施工温度裂缝控制转换层大梁分两次浇筑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但施工缝以上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仍为大体积.现浇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较高,且施工期间正值冬季,故混凝土内外温差大 ,易开裂.又由于混凝土逐渐降温、加上齿槽的约束作用,极易产生收缩裂缝.为避免上述两种裂缝的产生,进行了控制施工裂缝的理论计算.第1节混凝土内外温差计算式中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千克/米3);Q0——单位水泥28d的累积水化热(J/千克);C——混凝土的比热(J/千克·K);γ——混凝土密度 (千克/米3);t ——混凝土龄期(d);米——常数,与水泥品种、浇筑时的温度有关.求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T 米ax时,令e-米t = 0,所以T 米ax =60.60℃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最高温度皆发生在第3天.因此T H= T t+ T 0式中 T t——混凝土实际内部最高温升(℃);T H——混凝土浇筑后内部的最高温度 (℃);T 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按l0℃计算.根据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高度及T t / T 米ax的关系,得出T t / T 米ax =0.675.T H= T t+ T 0= T 米ax×0.675+10℃=51℃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估算,在第3天,混凝土表面温度能达到15℃左右,因而混凝土内外温度之差、ΔT = T H-15℃=36℃>20℃按宝钢经验,内外温度差小于25℃,不满足要求.第2节温度应力计算转换层DB11大梁最长部分为32.60米,体积大 ,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从第3天开始降温,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开始收缩.梁长L为32.60米,混凝土浇筑高度 H为3.30米,梁宽b为3.36米,H/L=0.l01<0.2,符合计算假定.由于降温与收缩的共同作用可能引起混凝土开裂的最大拉应力为:式中 C x——阻力系数(N/米米3);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式中 [K]——抗裂安全系数.从上述计算可知,由降温和收缩产生的最大拉应力接近混凝土抗裂能力,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第3节施工措施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掺用沸石粉14%(51千克/米3)代替部分水泥,降低用水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2.在混凝土中掺入0.3%EP—7泵送混凝土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还可避免施工中出现冷接缝现象.3.大梁的混凝士浇灌完毕后,振动界面以前,在混凝土即将凝固时进行混凝土表面二次振动,然后用术抹子抹压混凝土表面,以防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4.为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限制砂石中的含泥量.5.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 ,采取先施工梁周围的结构及墙体,待梁施工时,周围已封闭,部分敞露的地方进行保温防护,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仅梁的上表面和梁端与大气接触.在麻袋内装2层草袋子,进行梁表面保温,在两层麻袋之间夹放1层塑料薄膜,以防透风.在梁端头部分模板上挂2层复合麻袋,并挂1层苫布.在整个养护期间(1个月)内始终采取严格的保温措施.6.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经过热工计算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5~10℃之间.7.分层浇筑梁的混凝土,每层厚30~50厘米,连续浇筑,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灌完毕.8.加强混凝土测温工作,密切注意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升变化.第1~19天,每4h测温一次;第20~3 0天,每6h测温一次,在每一观测处设深度不同的 3个观查点.由于梁表面积太大 ,所以只代表性地进行测温孔布置.采取上述措施后,通过测温孔观测得知,梁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比理论计算向后推迟了 1 d多,使温升延长了 1d.在大梁的不同部位,混凝土的中心最高温度实测值接近原来计算的水化热峰值,有效地降低了最高温升;使梁内部与表面温差始终控制在20℃以内;从梁的混凝土浇灌到第30天始终是在正温情况下进行养护的 .由于采取上述有效的措施,消除了 525号普通水泥水化热值高及商品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拆模后大梁未出现裂缝.混凝土强度、梁的挠度、外观及几何尺寸均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大截面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吊挂式支模施工工法(2)

大截面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吊挂式支模施工工法一、前言大截面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吊挂式支模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大型建筑物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
该工法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为目标,采用特殊的支模和拆模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型钢混凝土梁的施工难题,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简化和安全。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采用了吊挂式支模,即在梁的各个托座上安装吊笼,通过起重设备将梁提升至设计位置,然后将支模和拆模设备一起安装到梁的下方或侧面。
该工法具有如下特点:1. 施工效率高:由于采用了吊挂式支模,不需要搭设复杂的脚手架,节省了大量施工时间。
2. 质量可控:支模和拆模设备采用标准化生产,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了施工质量。
3. 施工安全:减少了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
4. 环保节能:支模和拆模设备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施工中的废料产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大截面的钢混凝土梁的施工,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工程。
由于该工法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对于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非常适用。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支模设备将梁的形状固定,保证梁的几何尺寸和平面形状。
支模设备采用特殊的连接方式,能够确保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和梁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支模和拆模设备进行施工。
通过分析和解释支模和拆模设备的选择原则、施工步骤和技术措施,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础处理:对支模和拆模设备需要安装的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
2. 准备工作:包括支模和拆模设备的组装、吊笼的安装和起重设备的准备。
3. 梁的吊装:使用起重设备将梁提升至设计位置,保证梁的几何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性。
4. 支模安装:将支模设备安装到梁的下方或侧面,使其与梁紧密连接,确保支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拆模设备安装:将拆模设备安装到梁的下方或侧面,使其与梁紧密连接,确保拆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一、前言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高层楼房的地下室底板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至关重要。
二、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混凝土用量大:通常一次浇筑量在几百立方米以上。
2、结构厚实:最小尺寸常在 1 米以上。
3、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裂缝等问题。
4、养护难度大:由于体积大,养护时间长,养护措施需得当。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的箱型基础、筏板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四、工艺原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配合比、控制浇筑温度、加强保温保湿养护等措施,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和收缩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初凝时间等参数。
计算混凝土的水化热,制定温度控制措施。
2、材料准备水泥:优先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粗骨料和中砂,减少水泥用量。
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降低水泥水化热。
外加剂:根据需要掺入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保证场地平整、排水畅通。
搭建施工临时设施,如搅拌站、运输通道、养护棚等。
安装测温设备,准备养护材料。
(二)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下料、弯曲、焊接等加工。
2、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将钢筋绑扎牢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三)模板工程1、模板设计: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侧压力等因素,设计模板的支撑体系和加固方式。
2、模板安装:安装模板时,要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密封性,防止漏浆。
转换层大体积梁结构施工技术

探析转换层大体积梁结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转换层转换层结构形式及特点、转换大梁的支撑系统、转换梁支撑系统设计、二次支柱楼层混凝土拆模强度等主要施工技术。
关键词: 结构转换层支撑系统二次支柱1 转换层结构形式及特点1.1 转换层结构形式多层商住楼底部3层裙房作为商场、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顶部塔楼布置为住宅。
从结构布置的特点以满足建筑功能上看,上部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以较多的墙体来满足住宅的要求;下部公共部分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柱网要大,墙体要尽量少。
此要求与结构的合理、自然布置趋势正好相反。
从结构受力特点看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而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 而到了上部则渐渐减少墙、柱并扩大轴线间距。
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之间因此产生了矛盾。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结构必须以与常规方式相反的设计进行布置: 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 上部采用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则采用刚度小的框架柱。
为了实现这种结构的布置, 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该工程就是在三、四层之间高出裙房屋面处设置了结构转换层,该转换层为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
2.2 转换层的特点转换层大梁的最大截面为1200mm×2500mm,板厚为250mm,裙房屋面板厚为150mm,为了确保上部荷载通过转换层的梁板柱能安全有效地传递至基础承台, 设计上采取了在梁柱部位设置加强翼缘的办法以确保大梁的稳定性。
由于转换层梁截面大,钢筋密集,致使该层结构自重大,施工荷载亦远远超出支承层楼板的承载极限;同时,由于转换梁钢筋排列密集,柱顶梁柱锚固筋的弯锚,以及加强翼缘钢筋的穿插等,使得在转换层梁板施工中,必须精细计算支撑体系,以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可靠,同时也应当合理的安排好钢筋的绑扎顺序等等。
为此,必须作出周密的考虑,制定具体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 转换大梁的支撑系统转换梁截面大,施工荷载达80kn/m2,而支撑楼面设计荷载仅为6kn/m2,因此,按常规的排架及支模方法将无法满足该结构大梁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高层结构da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1.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都在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
许多高层商住楼、商办楼的结构设计,底下几层为框架结构、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商场da空间的需要,通过上部某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载标准层剪力墙、隔墙荷载的技术转换措施。
da体积转换梁施工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自重da,高位转换支撑体系要求高。
2、转换梁内钢筋分部密集,节点交错多,难以浇筑密实。
3、混凝土体积da易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确保转换梁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我公司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并结合工程实际、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探索,形成了高层结构da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2.工法特点2.1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一次性投入小、经济适用。
2.2支撑系统支、拆简单便捷、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2.3转换梁高位转换,支撑系统荷载逐层折减,通过反支撑三层有效分散承载力,科学、安全、经济、合理。
2.4混凝土浇筑、养护方法科学、简便、易行、质量有保证。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商住楼转换层da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
4.工艺原理4.1采用施工便捷的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在支撑系统底部和顶部对称设置工具式钢垫板底座,使钢管成组、对称设置,加强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在垫板下横向铺设脚手板来扩da楼板受力面积,并通过反支撑三层分散承载力,以保证楼板的安全。
4.2采用定点浇筑的方法,即在da梁钢筋绑扎时在钢筋相对稀疏处每隔1.5~2m 布设下料管,使梁内砼填充能自下而上进行,避免转换梁上部骨料堆积、下部浇筑不密实的现象发生,保证了转换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3精心设计、优化配比、科学养护,分区分层浇筑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散发部分的热量,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浅谈转换层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立方米混凝土 中所 占的重量较大; 水的比热最大 , 但它在每立方米 混凝土 中所占的重量较小。因此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 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 度, 砂的温度 次之 , 水泥的温度影响很 小。为 了进一步降低混凝土 的出机 温度, 其最有效的办法就 是降低石子的温度 。在气温较高时, 为了防止太 阳直接照射 , 可在砂 、 石堆场搭设简 易遮 阳装置 , 必要 时须 向骨料 喷射水 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 而本工程 中转换层梁属大体积混凝土, 易产生温差与收缩裂缝 。如何 解决温差与收缩产生 的裂缝为第二个问题。
混凝土的拌合水 中, 只有约 2% 0的水份是水泥水化所必须 的, 其余 的
8% 0 都要被蒸发 。混凝土在水泥水化过程 中要产生体积变形, 多数 是收缩 变形 , 少数为膨胀 变形 , 这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胶凝材料的’ 陛质。混凝 土 中多余水分 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
必须优化级配设计 , 施工时加强搅拌 、 浇筑和振捣等工作 。 () 6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总温升和减 少结构 的内外温差,控制 出机温 度和浇筑温度同样很重要。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石子的比热较小 , 但其在每
因转换 层梁截面尺寸较大 , 每延长米最大 自重 1O N m 加上放时模 O K/ .
板支撑 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约 16Nm 如何解决此荷载的传递为其一 0K/。
问题 。
2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以及选材 22 外界气温变化 .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重大影
响。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浇筑温度 、 水化热的绝热温升等各种温度的叠加 之和。外界气温愈高,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 如外界温度下降, 会增加 混凝土的降温幅度 , 特别在外界气温骤降时, 会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 混 凝土的温度梯度, 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温度应 力是温差 引起的变 形造成的。温差愈大 , 温度应 力也愈大 。 222 .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2)

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中的新型施工工艺。
其特点是在悬挑板的支撑和拆除过程中,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提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以给读者提供参考。
二、工法特点1. 结构稳定性高:转换梁能增加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2.施工效率高:采用预制构件,快速拼装,减少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3. 施工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简单清晰,易于掌握和操作。
4. 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大型建筑结构,如桥梁、高层建筑、体育场馆等。
5. 能耗低: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量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对环境友好。
三、适应范围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例如:1. 桥梁: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转换梁施工,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高层建筑:适用于高层建筑楼层转换梁的施工,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
3. 体育场馆: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悬挑板支撑和拆除,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工艺原理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悬挑板施工过程中增加转换梁的支撑,降低悬挑板的自由度,减小在悬挑板支撑和拆除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工法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悬挑板预应力控制、转换梁形状设计、支撑结构设计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板梁阶段:在定位板梁的基础上进行定位,调整转换梁的位置和高度,预应力悬挑板与转换梁。
2. 支撑阶段:在转换梁上设置支撑结构,将悬挑板与转换梁连接并支撑悬挑板。
3. 拆除阶段:分段去除支撑结构,逐步恢复悬挑板的自由度,完成悬挑板的拆除。
六、劳动组织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艺的劳动组织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1、前言但凡结构物的断面最小尺寸在2m以上的混凝土块体,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75cm以上,双面散热在100cm以上,水化热引起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均可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随着经济的高速开展,大体积混凝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片筏根底或箱形根底、人防及地下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根底底板,桩根底的承台、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等关键部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在配合比设计、温差控制、浇筑方法、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处理不当,会造成温差应力、收缩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平安。
针对该问题,本文将以往成功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经验编写成工法,推动行业开展。
2、工法特点1、优化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差应力产生的裂缝以及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2、采用一次性整体浇注混凝土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抗渗性、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3 、本施工工艺,减少了施工工序之间的交叉,取消了各种施工缝的处理工作,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3、适用范围本施工技术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筏板根底或箱形根底、人防及地下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根底底板,桩根底的承台、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4、工艺原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的优选,在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搅拌、运输、入模、浇筑、测温、养护等全过程进展控制,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5.2 施工准备1、浇灌混凝土的模板,钢筋及管线等应事先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并办理隐、预检手续。
2、浇灌混凝土所用架子及走道应搭设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水泥、砂、石子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度量准确,振捣棒经检查试运转合格。
大体积混凝土在转换层施工中的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在转换层施工中的方法摘要:本文结合某商住楼工程对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方法[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engineering ‘s big volume concrete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 [ key words ] big volume concrete; transition layer; construction ;method由于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以几平所有文献资料都认为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防止裂缝问题。
就作者调查过的有限工程实例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任何一个工程的转换层的混凝土表面出现超出规范要求的裂缝,比一般的结构楼层质量要好的多。
这可能是由于在作业过程中充分重视的原因,从而也可以肯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好坏对控制裂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转换层的重要作用转换层是一幢住宅建筑物中为满足不同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
转换层构件一般截面尺寸较大,板式转换层的厚度多在300cm以上,所以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必须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进行施工。
2 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与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区别2.1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下底面几乎不受外界温度影响,而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几乎所有的面都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外界温度的较大波动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2.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位于基坑内,下面是桩基和原土地基,不存在支撑问题,施工环境较为理想。
而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多在地面以上,处于悬空状态,支撑问题是转换层结构的主要问题。
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大型桥梁和建筑结构中的特殊施工工法。
它通过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增加转换梁的刚度和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结构设计合理:转换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经过合理设计,能够满足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
2. 施工工艺先进: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可控:通过精确控制施工工艺和操作步骤,能够减少施工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4. 适应性强:可以适应各种结构形式和场地条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5. 施工周期短:相比传统施工工法,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进度。
三、适应范围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大型桥梁:用于大跨度、高强度的桥梁的转换梁施工,可以满足桥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
2. 高层建筑: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梁施工,能够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特殊结构:适用于其他特殊结构的转换梁施工,如大型仓库、体育馆等。
四、工艺原理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通过以下工艺原理实现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1. 截面形状优化:通过对转换梁截面形状的优化设计,提高其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钢筋布置合理:采用合理的钢筋布置方式,能够提高转换梁的强度和抗弯能力。
3. 高性能混凝土:选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能够提高梁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
4. 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浇筑机械等,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模板搭设:按照设计要求搭设合适的转换梁模板,确保梁的几何尺寸和截面形状的准确性。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结构转换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中.但是由于其混凝土的用量大,结构断面内的配筋多,整体性要求高,如果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就很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程实践,介绍了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引言: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受力相对较为复杂,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要求一次浇捣,施工困难.其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还会对造价造成影响。
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参考现场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接下来作者进行重点论述。
1转换层大梁施工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1.1荷载传递因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大,每延米自重大,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载,合计线荷载近,下部楼盖即层楼盖无法直接承受,须采取技术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
1.2混凝土裂缝控制因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因此而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转换层支撑体系及模板安装→暗梁、板底钢筋绑扎→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处理施工缝养护→绑扎板面钢筋→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养护。
2.1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中支撑体系的技术要点为了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所提出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体积与重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发展趋势,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施工企业施工难度的增加。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主要采取的是加强模板支撑系统刚度、稳定性、承载能力的方式。
所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支撑体系施工的各个阶段予以充分的重视,促进高层建筑高层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高层建筑工程中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中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许多高层建筑也发展成多功能、多用途方向的建筑物,由于建筑物的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的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等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形式的变化过渡,很多高层建筑中都设置了转换层。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式转换层的施工需要考虑水化热影响及混凝土收缩变形。
在混凝土结构行业标准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是:“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25℃。
”多数转换梁的施工需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进行。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1.施工方案的比较1.1不同施工工艺的比较分析在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时,对转换梁实施常规浇筑法或二次浇筑的施工工艺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及效果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效果工艺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水化热影响工期成本常规浇筑法荷载大,难度大,对下部层楼面结构影响大相同质量难控制大短高混凝土二次浇筑荷载小,难度大,对下部层楼面结构影响小相同质量易控制小长低表1 不同施工工艺比较及效果分析针对不同的工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案。
当工程要求极其严格或工期很短的情况可采用一次浇筑,此时支撑体系的设计及安装很重要;对于大部分工程,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二次浇筑,此方案的难题在于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性。
1.2叠合浇筑技术目前,工程应用中采用二次浇筑工艺的较多,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了叠合梁。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或转换厚板分两次或三次叠合成型,该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次浇灌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第二次浇灌的砼与第一次浇灌的砼形成的叠合梁支承第三次浇灌的砼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采用这种施工技术,转换梁下的钢管支撑系统只需要考虑第一次砼自重和施工荷载,因而可大大减少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大幅减少模板使用量,同时因砼分层浇灌可缓解大体积砼水化热过高,温度应力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但在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必要时在合面处采取特殊的构造处理,此方案主要考虑转换层下的梁的承载力,不需另增加支撑系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些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简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是指针对大型混凝土结构,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密实性和耐久性。
该工法主要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技术、养护技术等方面。
三、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1. 水泥:选择低水化热、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骨料: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采用中砂,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可选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性能。
4. 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四、浇筑技术1. 浇筑前准备:清理模板内的杂物,确保模板安装牢固、尺寸准确。
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确保钢筋安装正确。
2. 浇筑方法:采用分层浇筑法,每层厚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300mm左右。
每层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3. 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确保振捣密实。
4. 浇筑时间:尽量在白天进行浇筑,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浇筑。
若在夜间进行浇筑,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五、养护技术1. 保湿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养护剂等方法进行保湿养护。
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2. 温度控制:在养护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
可采用洒水降温、覆盖草席等方法降低混凝土温度。
同时,应定期测量混凝土温度,确保温度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3. 拆模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拆模时间。
拆模时应轻拆轻放,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河北省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都在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
许多高层商住楼、商办楼的结构设计,底下几层为框架结构、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商场大空间的需要,通过上部某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载标准层剪力墙、隔墙荷载的技术转换措施。
大体积转换梁施工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自重大,高位转换支撑体系要求高。
2、转换梁内钢筋分部密集,节点交错多,难以浇筑密实。
3、混凝土体积大易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确保转换梁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我公司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并结合工程实际、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探索,形成了高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2.工法特点2.1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一次性投入小、经济适用。
2.2支撑系统支、拆简单便捷、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2.3转换梁高位转换,支撑系统荷载逐层折减,通过反支撑三层有效分散承载力,科学、安全、经济、合理。
2.4混凝土浇筑、养护方法科学、简便、易行、质量有保证。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商住楼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
4.工艺原理4.1采用施工便捷的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在支撑系统底部和顶部对称设置工具式钢垫板底座,使钢管成组、对称设置,加强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在垫板下横向铺设脚手板来扩大楼板受力面积,并通过反支撑三层分散承载力,以保证楼板的安全。
4.2采用定点浇筑的方法,即在大梁钢筋绑扎时在钢筋相对稀疏处每隔1.5~2m布设下料管,使梁内砼填充能自下而上进行,避免转换梁上部骨料堆积、下部浇筑不密实的现象发生,保证了转换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3精心设计、优化配比、科学养护,分区分层浇筑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散发部分的热量,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转换梁定位(弹出轴线和边线)→承载能力验算及各层支撑体系搭设(包括施工层和反支撑层)→放置梁底木模→搭设钢筋支撑架→梁下、上部纵向钢筋及箍筋、腰筋、负筋的穿插绑扎→定点浇筑软管放置→埋设测温传感器→梁侧模支设、加固→混凝土浇筑→测温、保温、养护5.2操作要点5.2.2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认真熟悉转换层部分的施工图集、专项施工方案,做好各工种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落实到各施工班组。
2)砼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根据图纸计算出转换层施工所需砼量,提前报商混站,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
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
3)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由质量部门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控制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办理自检、互检、交接检。
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并办理隐、预检手续。
4)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在转换层施工阶段由工程部负责联系一周天气情况并转发给有关部门及作业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现场准备1)提前做好材料需用计划,施工用料、周转工具、加工件等材料提前进场,以满足施工需要。
2)所使用的施工机具提前做好调试,保证施工机械的运转正常。
3)积极组织好各工种操作人员的入场培训工种,保证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充足。
保证转换层按进度计划正常施工。
5.2.3转换层模板支设1、支撑体系选择1)、转换层大截面框架梁模板安装属于转换层施工的关键部位。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在支撑系统底部和顶部对称设置工具式钢垫板底座,立柱钢管成组、对称设置,以增加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2)、考虑到转换梁施工自重大,施工荷载大,下层楼板随已有一定的强度,但不足以支撑上部荷载。
经过荷载验算、逐层折减,需要设置反向支撑三层方能满足承载力分散要求。
3)、下面三层反支撑排架严格按施工方案搭设,所有支撑排架底部均垫设厚度不小于5cm的木垫板,使受力均匀扩散。
同时每4.5~5m设剪力撑,以增加整体稳定性。
转换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将下面层反撑排架拆除。
2、支撑体系材料选择模板面板采用木质胶合板,厚度18mm,梁底模板采用双层布置,龙骨采用35×75方木,间距150mm;支撑体系采用Ф48×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工具式钢垫板采用10mm 厚钢板,在钢板上设计和计算好的间距号点、定位,焊接长100mm的Ф25钢筋,钢筋头垂直于钢板。
立柱底部设置工具式钢垫板,钢垫板的设置形式见表5.2.3-1。
表5.2.3-1钢垫板型号表3、模板支设1)、梁底立柱设置:900mm~1100mm宽的梁设四排、750mm~900mm宽的梁设三排、750mm以下设两排。
2)、水平拉杆设置:高度在2000mm~3500mm每道梁下设置三道横杆。
3)、大截面梁底立柱前,先在地面上铺设50×200×400木架板,木架板要横向摆放,架板要宽出钢垫板100mm。
在木架板上摆放钢垫板,钢垫板中心间距不大于600mm,且均匀摆放,钢垫板摆放好后采用铁钉将钢板钉牢,不得位移。
4)、在钢垫板上竖立钢立柱,将钢管插到钢筋头上,上部对称设置倒扣工具式钢垫板。
转换层梁底面板采用18mm厚木质胶合板。
面板下设置50×100mm方木,间距150mm,方木下水平摆放钢管龙骨。
5)、梁底水平拉杆距梁底150mm,水平拉杆间距≤1200mm,立柱距地面150 mm 处设置扫地杆;梁两侧立杆距梁侧400mm,纵向间距不大于500mm。
水平拉杆与立柱钢管采用扣件拉结,扣件的扭矩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纵横双向钢管与满堂脚手架搭设成整体。
6)、转换层大梁侧面支模同墙板支模。
用Φ18(16)对拉螺栓紧固。
紧固螺栓自梁底起150mm起,向上每500mm一道,水平间距500mm梅花点布置,双扣件、双螺母固定。
7)、转换层框架梁支撑系统纵横方向要搭设剪刀撑,剪刀撑采用钢管搭设。
转换梁排架两侧均设置连续的垂直剪刀,水平支撑设在支撑体系中间拉杆处。
H、转换层梁必须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起拱。
I、模板安装后应该认真复核梁板尺寸、梁底标高和梁的垂直度、平整度;模板支设保证拼缝严密、平整、光滑;不得有孔洞缝隙,严禁跑模漏浆;模板内清理干净,不得有锯末木屑等杂物,浇筑混凝土前需洒水湿润。
8)、转换层梁底模模板拆除需等到本层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侧模拆除必须达到混凝土强度50%,方可拆除。
待转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以后,才能拆除各层楼面的支撑架。
9)、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转换层下三层必须搭设好反支撑脚手架。
转换层板支设见图、图、图。
立面图钢垫板图 5.2.3-3 钢垫板摆放示5.2.4转换梁钢筋工程1、原材料质量要求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有标志。
按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复试合格后才可使用与工程中。
2、钢筋翻样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直径大、布置密,尤其是在两梁相交的梁、柱节点部位,梁的上下多层钢筋、腰筋、弯起的元宝筋锚固端都会聚集在一起,出现多根钢筋抢位的现象,若主筋的就位错误。
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
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
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大梁主筋除最上和最下一排在柱内设弯起锚固外,其余大梁主筋在柱截面内的锚固长度若满足要求,尽量不采取弯起锚固。
3)、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
4)、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5)、转换梁箍筋直径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3、钢筋钢筋连接方式转换层大梁的主筋采用冷挤压连接、框架柱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转换梁腰筋及箍筋采用闪光焊连接、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采用绑扎连接。
4、钢筋支撑架的搭设在钢筋成型及绑扎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搭设钢筋支撑架,以便于钢筋的绑扎。
1)、下部钢筋支撑架的搭设:在距梁底标高竖向高出1200mm处,每横向@2500mm 处用横钢管支撑于排架上,做成下第一排钢筋的支撑架,并将下第一排钢筋按设计顺序放于支撑架上,依此类推,直至下部所有钢筋搭设完成。
2)、上部钢筋支撑架的搭设:先搭设上部钢筋最下一排的支撑架,按设计要求放置好该排钢筋,依次类推,直至上部钢筋全部完成。
最上排钢筋需要另外搭设支架,该支架要高出2000~2200,以便于焊接上排钢筋梁柱节点部位的弯锚钢筋。
5、钢筋的安装与就位1)、钢筋安装顺序:搭钢管支撑搁置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挂吊上部纵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支撑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上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梁底保护层垫块→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腰筋、负筋筋穿、绑固定。
2)、绑扎下部钢筋,按顺序抽走最下一排筋支撑,下落下一排钢筋至梁底部位,并绑扎。
放置横向@1200mmΦ25分隔筋,抽走下部第二排钢筋的支撑,下落第二排钢筋至设计要求部位,并绑扎,依此类推,直至所有下部钢筋绑扎完毕。
3)、绑扎上部钢筋,首先绑扎上部第一排钢筋,完工后,松开并抽走上第一排钢筋支撑,然后从梁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送开上部第二排钢筋支撑点,一边松开,一边将钢筋上提至正确位置,同时插进隔筋,绑扎固定上部第二排钢筋,依此类推,直至上部钢筋绑扎完毕。
4)、梁上部的纵向主筋接头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纵向主筋接头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
梁内主筋多,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5)、在梁底模的两侧划线定出每排纵筋的分布位置,同时确定它们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主筋排列必须按次序对号入座。
6)、安装梁柱筋要注意梁与梁之间的协调,按先主梁后其余梁的顺序,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以保证主筋在梁内的设计位置。
7)、安装框架柱节点处箍筋时,必须事先确定的位置和数量,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箍放置在各层主筋之间。
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将柱箍同柱主筋绑扎固定。
柱节点箍筋不得少放、漏放。
8)、大梁上下几排钢筋在绑扎就位时要保证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避开纵向钢筋的接头部位每隔1.5~2m布设下料管,以便混凝土灌注和振捣。
9)、转换层梁柱点处,钢筋分布较为密集,应先穿高梁钢筋,然后再穿低梁钢筋,使低梁钢筋锚入高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