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国际货币制度或者地区性货币一体化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国际货币制度或者地区性货币一体化的问题
专业:金融学
班级:三班
姓名:王浩宇
学号:1211010311
摘要
金融就是价值的流通。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世人公认的最好价值代表。金,指的是金子,融,指的是融通,所以,金融就是金子的融会贯通,即价值的流通。如今黄金已很大程度上被更易流通的纸币、电子货币等所取代,但是黄金作为价值的流通并没有变。离开了价值流通,金融就成为“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价值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同许多其它学科一样,金融学的本质是研究探索金融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人类进入金融社会的时间还非常短,因此人类仍处在金融洪荒时代,距发现金融规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因如此,金融危机频发。
金融是经济的基石,新世纪的今天召唤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
百年变迁,探索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加速区域货币乃至全球货币一体化进程,是当今经济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以往国际货币体系的回顾,分析预测
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金融、国际货币、国际货币新体系、货币区域一体化、国际货币制度。
一、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做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重要的环节。从时间先后看,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制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
二、国际货币体系形成过程
1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和崩溃
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都以黄金作为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含金量是金币所具有的价值,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黄金作为最终清偿手段,是“价值的最后标准”,充当国际货币,是一般社会财富的代表国际金本位制维持了汇率的稳定,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然而,金本位制度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由此造成的清偿手段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没有黄金准备的纸币大幅贬值,汇率波动剧烈,严重损害了国际贸易,已经不可能恢复地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
2布雷顿林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布雷顿森林体系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各国有责任制定稀缺货币条款,调节国际
收支,废除外汇管制等。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定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缓解了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以及更加广泛的国际货币合作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该体系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的,要维持该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军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2)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准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最终,在1973年2月国际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出现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黄金的现象,迫使美元再度贬值,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3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章程第二次修订案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牙买加体系的起点。“牙买加协定”中取消了黄金条款,实现黄金的非货币化,扩大了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国际的主要储备资产。牙买加体系实现了汇率制度的多样化,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从而更能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和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经济政策的需要;牙买加体系提供了多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牙买加体系下,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国内经济政策、汇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等手段来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牙买加体系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产物,它保证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对推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牙买加体系也存在一些弊端:浮动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导致汇率体系的不稳定,可能成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
4货币区域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之适应。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欧元的问世实现了欧洲的货币一体化,为未来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非均衡的表现
制度非均衡是导致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动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这种制度非均衡因素主要有两点。
1.主体行为错位。一般地说,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协调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几个方面。1973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进入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但作为布雷顿森林时代标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却依旧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IMF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银行和WTO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经济“联合国”。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责美国借IMF对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贷款之名,实行“经济殖民主义”的掠夺。
2.制度缺位。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所谓的“没有体系”是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的总体特征,由于这种体系所造成的制度缺位使国际金融体系处于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度缺位具体表现在:(1)在金融危机的援救过程中缺乏最后的贷款者。目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的跨国境流动加快,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标准全球统一和国家干预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缺少“世界中央银行”,作为监管世界中央金融市场的“警察”和扮演国际最后贷款者。而这样的职责由IMF来承担是困难的,不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进行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的创新,难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
(2)迅速膨胀的国际资本市场缺乏国际监督和防险措施。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背后,有银行业的支持,使资本市场出现了所谓“高杠杆操作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交易量增长大大加快,而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习惯于集中管理的监管制度更难实施,金融衍生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由避险的工具演变成高风险的投资工具,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使金融监管相形失色;“信心”这类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媒介的某种倾向性,使信心越来越难以稳定,越来越容易大幅波动。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制度非均衡存在必然产生制度需求,这里的制度需求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