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要版复习提纲
马克思新闻思想观期末复习
![马克思新闻思想观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cde9a53804d2b160a4ec007.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一、马克思新闻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政治活动和政治报刊活动起因1、抨击书报检查制度2、捍卫新闻出版自由针对1842年的新的书报检查令压制舆论的反动阴谋,马克思首先撰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的首个新闻观点——新闻出版自由,实际针对的是报刊表达的舆论自由。
三、办报目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专横,揭露无产阶级的叛卖,用于组织和发动人民革命,投入反对资产阶级叛卖社会主义运动,用于宣传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
这些目的都不是报刊本身这种物质形式能完成的,而是一种更抽象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舆论。
马克思报刊活动的历史全过程就是通过报刊表达、反映、传播、引导舆论来推动革命。
四、马克思关于报刊的性质、任务、作用归纳起来第一,报刊是社会舆论的工具,它具有表达社会舆论和影响社会舆论的功能。
第二,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它具有揭露和抨击反动当权者,批评和监督政府公职人员的职能。
第三,革命报刊是运动的喉舌,它具有干预运动,指导斗争的功能。
第四,革命报刊是一面思想旗帜,它担负着宣传和捍卫革命真理,批判和驳斥敌对党思想观点的使命。
以上四点,说明一个问题:舆论是报刊内在的根本要素。
马克思强调了报刊可以通过反映和传播社会舆论,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
这种力量之大,连握有司法、行政大权的统治者也无法抗拒。
报刊的本质和功能源于舆论,舆论是报刊本质论的基石,这就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逻辑起点。
——舆论五、马克思新闻观的精髓1、如何利用报刊的舆论促进社会变革2、如何利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内在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并找出规律。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要版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要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b94cc4a6c30c2258019e6f.png)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②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
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③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④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
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
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精髓要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精髓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1c5b60915f804d2a16c123.png)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来党的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论述。
2.交往:包含了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指个人、社会团体、民族、国家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传通。
3.交往方法:依靠了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4.精神交往的社会作用:首先,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其次,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
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社会矛盾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最后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5.世界交往思想:a人类社会的交往遵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
b人们只有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信息,通过新的传播技术,使得世界各地变得近在咫尺,那时人们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解放。
c在世界交往的趋势下,不仅所有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而且各个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
d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护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6.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a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是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是东方从属于西方。
b资本主义国家的卑鄙利益造成了许多民族的劫难、文化遗产的毁灭,但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西方列强通过船舰利炮的扩张使得现代世界的普遍交往、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得以迅速的来临。
7.工人阶级没有祖国:a工人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被剥削阶级,没有的到国家的保护;b工人阶级只有冲破国界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资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
![资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c0221d10a6f524ccbf8535.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作者:陈力丹内容简介作为让当代大学本科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材,应当简略而相对明确,不宜把国际共运历史上无数的争论展现开来。
因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以及后来对中国共产党产生重大影响的列宁的新闻观作为前一部分的重点阐述对象,随后即过渡到中国毛泽东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新闻观,以正面阐释为主,只在必要的地方对重大失误做点到为止的说明。
编辑推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现在一提“马克思主义”,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空话套话又来了。
确实,我们有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套话连篇,没有实在内容,让人厌烦。
但是,若不去理会那些烦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空话和套话,而是静下心来读几页马克思的原著,你就会发现,马克思的文童还真是有思想、有文采啊!作者简介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1976-1978年为《光明日报》编辑。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198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精神交往论》、《舆论学》、《世界新闻传播史》等书。
目录绪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一、马克思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二、恩格斯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活动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观念一、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二、“精神交往”三、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交往革命一、电报:“物化的知识力量”二、交往革命:“用时间消灭空间”三、马克思预见未来是信息社会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一、“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二、对“新闻”的思考三、关于报刊的思考四、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五、党报思想第五章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一、列宁的家庭和他早期的政治宣传活动二、列宁的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三、列宁的党报党刊活动四、影响列宁党报思想的国内外环境第六章列宁论出版物的党性和党内思想交流一、列宁提出“出版物党性”的背景二、“党性”的内涵三、“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内涵四、通过党章保障党内少数意见流通的合法权利五、“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六、“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七、列宁倡导的党内“争论专刊”制度第七章列宁论社会主义新闻政策与苏维埃传媒一、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思想二、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摆脱资本”的论述与实践三、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实行的新闻出版政策四、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的基本思想:始终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五、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背景下列宁论苏维埃报刊的任务六、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新闻观七、列宁论广播、电影第八章毛泽东的党报理论一、毛泽东早期新闻观的视角——“傍着活事件来讨论”二、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和内容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发展和失误第九章毛泽东的新闻观、宣传观和舆论观一、毛泽东论新闻、新闻业和新闻政策二、毛泽东论宣传三、毛泽东论“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第十章刘少奇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工作一、“桥梁”、“导线”:党的传媒作用的比喻二、记者的一项任务:考察党的政策三、党的媒体如何正确把握党的政策四、关于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和坚持立场五、关于改进社会主义新闻业的系统思考六、刘少奇新闻观的现实意义第十一章邓小平务实的新闻和宣传观一、早期的宣传观:贯彻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观: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三、新时期务实的宣传思想第十二章江泽民的新闻观一、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观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第十三章胡锦涛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一、“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四、“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五、“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六、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七、自主创新地发展信息产业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部“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是一部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皋牢百代,卢牟六合,贯穴古今,笼罩中外,密切联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实际,广泛吸收新闻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挹遐揽,取精用宏,供新世纪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c80ccc4431b90d6d85c7b5.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第二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目的一、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增强识别各种新闻思潮和理论是非的能力三、推进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建设第三节学习方法一、研读论著,掌握精神实质二、实事求是评价借鉴,在分析比较中掌握三、理论联系实际描述性研究、先导性研究。
第二章创立背景条件早期空想主义――精神交往必要性法国空想主义――报刊活动、舆论宣传观点三大空想主义者――主张经验第一节形成时代背景一、经济政治社会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勃兴,专制制度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加剧。
德国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中心。
二、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第二节理论承传――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一、精神交往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必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民主平等。
采取行之有效宣传策略。
二、法国空想主义者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
探索新闻传播原则。
使报刊成为无产阶级舆论工具。
三、三大空想主义者高度重视舆论作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
揭露资产阶级报刊和出版自由口号的虚伪。
第三节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哲学基础○分析基本方法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当做决定其余一切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基本社会结构框架)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必要性人类社会作为物质存在物,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共同活动和时间上诸多个体连续活动为条件。
人类个体精神交往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但不会脱离物质活动和经济利益。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联系。
要为人实现自由精神交往提供保障。
强调思想自由对精神交往的意义。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本质在社会实践中同外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人脑和器官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产生意识。
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d8bb4c767f5acfa1c7cdd4.png)
前言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马列主义本意是马克思和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新闻学是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理论描述。
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学最主要的学术渊源。
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内涵上,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观念与学说的理论体系,就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针,深刻地揭示新闻活动的根本规律,奠定了党和人民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原则和方针。
外延上,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以来国际共产各党和主要领袖,关于新闻、宣传和理论实践以及经历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第二节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的实践意义、目的方法●梁衡“一个好的记者,同时必然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文化人,新闻的两翼就是政治和文化,如果把新闻比做一个塔,政治和文化是一个顶,一个是底座。
”●如何避免新闻报道的低俗化,进而唱响主旋律,营造生动和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进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建设1、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比较分析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观点论争的考察分析,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1、整个历史的体系要有立体的认识马克思1818-1883 恩格斯1820-1895 列宁1870-1924 毛泽东1893-19762、几个主要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发展●马克思时期主要是从历史和哲学层面,凸显国家共运史●列宁时期主要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何建设其新闻管理体制和其政党新闻宣传与新闻媒体●邓小平时期开始形成现实的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轮廓第一讲《莱茵报》时期的新闻论著1、历史背景和个人背景2、关于自由报刊的论述●自由堕落和斗争的高涨●正论:论证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作用●反论:马克思驳斥非自由,揭掉出版检查制度伪自由的外衣3、法律保障新闻自由,如同重力定律4、什么是马克思的自由报刊思想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的产物2)承担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3)与任何形式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4)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5)不能以挣钱为目的6)独立办报方针,报刊领导撰稿人7)绝对自由,文章不署名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主要新闻观点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运用理性武器,从笔调、倾向、功能和才能四个方面,批判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和反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78c2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1.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1. 引言新闻是我们获取社会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新闻的观察和理解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理解新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提高对新闻的辨识力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观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总结一些考试重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新闻的特点和功能,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矛盾的。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我们需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新闻消息和社会现象,深入分析其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2 社会历史条件和新闻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新闻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发展的功能和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理解新闻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对新闻的影响,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3.1 新闻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政治性的。
新闻的选题、报道和表达都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
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和反映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导向。
因此,我们在阅读新闻的时候,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思考,考察其中是否存在政治意图和隐喻。
3.2 新闻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属性的产物。
新闻选题和报道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手段和载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
[复习]新闻理论提纲
![[复习]新闻理论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0a83a18227916888486d776.png)
新闻起源新闻起源,指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产生的最初原因和根本原因。
新闻活动的本质:主体认识并反映客体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的反映。
主体(人、新闻人)认识和反映客体(物、客观事实),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客体则被主体所认识和反映,成为主体观念中的内容。
客观事实并不因为被新闻人所认识或反映而改变自身的现实存在形式,也不会引起它的形态、结构和属性的任何变化。
新闻活动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新闻活动的客观性首先指新闻活动作为一种认识和反映过程,其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就这一点而言,客观性是绝对的。
第二,新闻活动的客观性强调主体在认识和反映客观事实时,采用记叙的方式,不掺杂自己的主观评价。
就这一点而言,客观性是相对的,因为记叙本身就涉及到遣词造句等蕴含褒贬和感情色彩的问题。
新闻活动的客观性还要求主体在反映相互对立和冲突的意见时,做到持中公正,不偏不倚。
就这一点而言,客观性是相对的。
当这两种对立意见与新闻活动主体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时,客观性是容易做到的,反之,就会扩大对己有利的那种意见的影响,削弱对己不利的那种意见的影响。
新闻活动的倾向性新闻活动的倾向性指主体在认识和反映客体的过程中,流露出褒贬、爱憎等情感,作出是非、轻重、好坏等主观评价。
新闻活动的倾向性是绝对的,因为新闻活动始终贯串了选择这一环节,而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评价。
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
新闻本源新闻本源指新闻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和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进行能动地反映。
陆定一新闻定义的优点(或特点)1、正确体现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符合马克思主义本源观,具有科学性。
2、正确指明了新闻的本质和特征。
就其本质而言,新闻作为一种“事实的报道”,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就其特征而言:新闻的特征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和公开性,具有准确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526b7c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1.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笔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相关内容第四章一、《莱茵报》时期——民主报刊思想(自由报刊思想和人民报刊思想)P701、《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从实质上看仍属于民主主义新闻思想即民主报刊思想。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系列论述民主报刊的著述分析,他们当时是从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两个议题入手研究民主报刊思想的。
2、马克思对心法令的揭露和批判,集中体现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从笔调、倾向、功能、才能四个方面揭露新法令的虚伪和反动,进而对普鲁士的整个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鞭挞。
具体:①马克思指出,新法令用所谓的“严肃和谦逊”的笔调来限制出版自由。
②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强调“倾向”是实行书报检查的“主要标准”,而恰恰是追求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种法律不是团结的法律,而是破坏团结的法律,这种法律是真正的特权,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
③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在禁止发表“使用侮辱个别人的词句和进行毁灭其名誉的判断的作品”的口实下,剥夺了报刊批评与监督的权利。
④马克思还指出,新法令强调必须由“完美无缺的人”即在“学术才能、地位于品性”各方面为官方认可的人担任编辑,这一规定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P723、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自由报刊的命题,强调了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地位于作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律自由和人民自由的概念。
4、人民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撰写的《摩泽尔记者的辩护》、恩格斯撰写的《普鲁士出版法批判》等文章中。
P81二、《新莱茵报》时期——工人报刊思想P881、马恩关于工人报刊的思想,是在指导工人报刊的实践中形成的。
P892、《新莱茵报》时期新闻思想的评价p1053、工人报刊思想的形成,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确立,而且工人报刊思想还是这一新闻学形成初期的主体。
P1064、马恩把报刊当作在治人者与治于人者之间进行批评的纯理性的仲裁人,这种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后发生了根本改变。
记者研究复习提纲
![记者研究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ea0b41ebd64783e09122b3c.png)
记者研究复习提纲中国记者应当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党报思想(新闻的党性)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2、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
3、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
4、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
5、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6、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报党刊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坚持党管新闻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坚持中提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
开放的社会,必然走向多元;芜杂的声音中,必须有规范引领的主调。
社会的舆论需要平衡,权威与非权威、渗透与反渗透、文明与非文明、社会全面发展与市场要求等,没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社会舆论就会失去平衡,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影响,进一步的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这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列宁说,这是一条根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坚持新闻事业对党和人民负责,坚持党的新闻宣传规律。
不是阶段性的支持,一事一议的支持,而是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674ef804a1b0717fd5dd94.png)
陈力丹2006-01-16 14:43:38.0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马克思1818.5.5—1883.3.14恩格斯1820.11.28-1895.8.5《莱茵报》,马克思参与创办,后期是实际上的主编(1842-1843年),恩格斯是该报通讯员。
《新莱茵报》,马恩创办,马为主编(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马恩为之撰稿(1851-1862年)他们为200多家报刊撰稿,论著中提到的报刊约1500种,其中《泰晤士报》提到约1000次。
创办或主编、编辑的报刊12家。
二、马恩的传播与新闻思想1,“世界交往”的观念A.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社会生产结构将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劳动力结构将以智力劳动(即白领)为主;社会资源结构将以信息、知识为主;居于社会中心位置的将是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不再是行政权力)。
(参见《全集》46卷下册218-223页)B.对电子媒体(当时仅有电报)本质的认识:用时间消灭空间。
(参见《全集》46卷下册16-33页)“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
”(马克思,全集10卷653页)“由于交往手段的持久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恩格斯,全集22卷554页)C.对民族交往的认识:以全人类的发展为衡量标准。
恩格斯论“精力充沛的美国佬”与“毫无作为的墨西哥人”(参见《全集》4卷513页和6卷326页)2,对新闻的认识A.变动产生新闻。
B.新闻的层次变化。
C.新闻时效。
马克思:“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120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D.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
(同上,第211页)E.“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1862年提出,《全集》第48卷12页)3.党报思想“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题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习题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9c32e1dccbff121dd36839a.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二)总结稿仅供参考作者: 『㊣燀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
二、对新闻的认识1,变动产生新闻。
只有变动的打破常规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
2,新闻有层次变化。
马克思提到新闻有旺季有淡季。
3,新闻时效性。
报纸就是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这就是报纸的一般性质。
4,新闻真实。
马克思将这个比喻为一个词叫做报纸的有机运动。
有机的就是不能分割的,连续的。
报纸工作就是这样,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第一个报道有差误,而后面的连续报道就自然而然的纠正前面的差误。
这不是报纸的错误,这是报纸的职业特征。
最终的报道就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如果最终的报道都不真实,那就是报纸的错误了。
5,“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精神,而报纸提供精神。
三、党报思想“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
”这段话是《恩格斯全集》里面的,前后被很多人引用。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两条。
第一条是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出版社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第二点是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
党的精神主要指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章程决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会犯错误,因而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党的精神。
党报理论成为他们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2,新闻自由时一定历史下的产物,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不变的。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4,新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归根结底是维护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1752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1.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新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任务:揭示事物的本质、发挥批判精神、为阶级斗争服务、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特点:新闻是客观真实的反映,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是服务人民群众的。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即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其本质;批判辩证法方法,即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运用辩证思考的方法,把新闻事实与其背后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即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去看待新闻事件,把握其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逻辑,从发展的全局和趋势上进行分析。
5. 考试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根本任务、主
要特点和方法;分析新闻事件时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85a8d01eb91a37f0115c86.png)
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新闻为何会有倾向性?2、新闻事业一一为统治阶级服务第三节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一一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信息交往的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公信力:指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 事实的特点:事实是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 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可分为两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 纯粹的自然现象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媒体的公信力1. 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2. 虚假新闻的危害: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破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使之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2. 从整体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5.趣味性:新闻事件新奇、反常、巧合、感染性、有趣、怡情等性质。
――新鲜性必备,其他要素可多可少。
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1. 全面: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实,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描述事实,不孤立、静止、片面看待事实。
2. 客观:对事实呈客观描述,如实呈现事实原貌,用事实说话;事实原委及根据,应有据可查;消息来源真实可靠。
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一、新闻价值的发现(取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
(推荐下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345
![(推荐下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345](https://img.taocdn.com/s3/m/339c446c10a6f524ccbf85ef.png)
~9~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7~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
第六章毛泽东新闻思想 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 ? 1915 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毛泽东是热 心的读者, 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 的文章,代替了对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崇 拜。 ? 1916 年,在《新青年》上 发表《体育之研究》,是目前发现的最 早的毛泽东见报稿 件。 ? 1918 年 8 月,第一次到北京,组织赴法 勤工俭学。 ?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 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很想和他 们讨论关于政治和 文化的事情,不 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 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 ? 1919 年春,参加北京大学新闻 学研究会。 ? 1919 年 4 月回到长沙。 ? 1919 年 7 月,创办《湘江评论》。 ? 《本报启示》: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 主旨。 ? 《创刊宣言》:“不受一 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 理。” ? 一个月内写了 40 篇评论。 ? 军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4~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8000297f1922791788e889.png)
《新闻学概论》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自身本能的需要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信息交往的需要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
事实的特点:事实是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可分为两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纯粹的自然现象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准确二、内容新鲜三、报道及时四、传播公开第二章新闻真实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1.构成新闻要素的“5W”要准确无误;2.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3。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从整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1。
从总体上反映事实: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2。
从整体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1.全面: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实,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描述事实,不孤立、静止、片面看待事实.2。
客观:对事实呈客观描述,如实呈现事实原貌,用事实说话;事实原委及根据,应有据可查;消息来源真实可靠。
3.公正:尊重民众知情权,不以主观意愿为先导,平衡反映多方意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审慎审视大局.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关键在于尊重事实。
客观性:事实的客观性、新闻实践的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客观报道形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学习知识点汇总.docx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学习知识点汇总.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322990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7.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学习知识点汇总.docx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口头传播------------------------------------------报纸的雏形★★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
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
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
屋大维继任后还由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 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中央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
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社会交往的需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制度的平衡商业利益的驱动1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圣西门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 ,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
”——圣西门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感情和决定一切行动方向的自由,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权利,除非本人同意,没有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欧文19世纪40年代初,伊加利亚共产主义者在法国有近50万人。
★第三章哲学基础六度空间&小世界★★★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
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②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③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
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
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
评判、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4,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一定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
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5,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
四,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五,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自由权利的现象。
6,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1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2各级党委要始终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切实负起政治责任。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和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
党报党刊一点要无条件的宣传党的主张。
3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
改善党对新闻事业领导的一个重点在于,按照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行政治思想领导的同时,要鼓励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中,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应当是完全统一的。
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得以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持和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8,舆论导向的含义舆论导向是指在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更是把舆论导向问题提到一个新的理论和认识的高度来强调,他深刻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9,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针。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啊贯彻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观念、责任要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处理矛盾的科学方法。
2,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
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哪些应该多报、详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
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3,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
审时度势。
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制宜。
度能够把握的好,是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战线领导干部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能力的检验,是思想、政治、理论、政策、业务水平的综合检验。
4,只有把好关、把好度,才能确保导向正确,水平提高,阵地巩固。
影响扩大,既要在政治上,政策上把好关,又要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归根结底是要在导向上把好关,把好度。
11,舆论监督的实质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监督。
12,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主要有几下几个功能一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到社会发展。
二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三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四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五是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13,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开展舆论监督重视建设性监督。
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开展舆论监督要注意监督的科学性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
14,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关于舆论监督思想的学习,是我们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一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
二是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三是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是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事实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
五是舆论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进行。
15,“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要做到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要素。
二是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三是突出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四是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五是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16,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报在新的形势下贯彻政治家办报办台方针,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方针,确保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适应新时期新舆论工作的需要,高标准地搞好新闻队伍建设。
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
要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
要打好群众观点根底。
要打好知识功底。
要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17,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指导新闻工作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就是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首先要做到具体事实真实准确,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
2,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
3,新闻中使用的北京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此外,对概括性事实同样要求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其次,还要达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本质真实。
所谓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也就是说,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
18,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
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新闻工作者必须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
有事实才能写新闻。
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按事实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
19,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新闻报道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遵循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在把握具体事实真是的前提下,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的整体真实,在反映事物外部状况的同时,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在了解事物个别现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事物现象的内在联系,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在弄清楚事物的各个方面之后再作出判断,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从整体上,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