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详细解读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掌握并运用《长恨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夸张、拟人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恨歌》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中的艺术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诗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长恨歌》全文PPT,相关故事背景资料,诗歌鉴赏方法讲解。
2. 学生准备:教材,《长恨歌》预习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长恨歌》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艺术手法。
4. 逐句解读,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6.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歌的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故事背景2. 诗歌结构及艺术手法3. 人物形象分析4. 作者创作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手法,选取其中一种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对仗仿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 作业题目:根据《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创作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艺术手法。
答案示例:杨玉环泪洒长生殿,唐明皇心碎百花洲。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帘幽梦难再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著名长篇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提高文学素养。
《长恨歌/白居易》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长恨歌》的韵律和节奏。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长恨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长恨歌》中的爱情主题和文化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长恨歌》的文学美和情感表达。
理解爱情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诗意和情感内涵。
《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长恨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长恨歌》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结构分析。
《长恨歌》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体验法:朗读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播放《长恨歌》的朗诵视频或音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文本分析:提供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的背景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4.2 文本分析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提供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讨论问题,如《长恨歌》中的爱情主题和文化内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恨歌》,了解诗歌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例,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背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结构:起承转合韵律:平仄平平,韵脚优美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长恨歌》。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平事迹,欣赏其他表现爱情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长恨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长恨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教学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意象和感情。
2.通过学习《长恨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了解杨贵妃的生平以及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难点】1.学习《长恨歌》中的诗词意象和感情表达。
2.分析《长恨歌》诗词中的爱情故事,理解杨贵妃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有关唐代文学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诗词《春望》中的意象和主题。
二、学习核心内容(40分钟)1.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简要讲解杨贵妃的生平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分段学习《长恨歌》。
教师先朗读一段诗词,然后学生根据诗词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感情表达。
逐段学习后,学生展开集体讨论,了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3.学生朗读《长恨歌》中的精彩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拓展延伸(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形象,理解她的美丽、聪明和才华。
2.学生根据所学与《长恨歌》中其中一段诗词进行联想或写一封信给杨贵妃。
3.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提升(15分钟)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和联想作品。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读后感和联想作品,关注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长恨歌》是一首描绘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优秀叙事诗,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诗词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等形式,扩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体裁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与思考。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领悟。
4、使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的重点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优美、用典巧妙等。
2、教学难点(1)探讨诗歌的主题,思考爱情与政治、历史的关系。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故事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长恨歌》这首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特点。
(2)讲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3、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诗歌内容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2)重点分析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的奢华生活、马嵬坡之变以及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5、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爱情、政治、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及课后习题。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唐朝盛衰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3. 领悟《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背景,讲解诗歌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分析: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象征意义。
5. 例题讲解:结合课后习题,指导学生如何解答相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长恨歌》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作者:白居易背景:唐玄宗、杨玉环情节:爱情、悲剧、历史人物:唐玄宗、杨玉环、宫廷内外艺术特色:叙事、抒情、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诗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中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022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2022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倾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心情,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宜在倾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1、观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细致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日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据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到处闻》。
其次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1、《渔阳鼙鼓动地来》倾听初感音乐:带问题观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危机的关头,统治者却依旧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心情。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的部分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对爱情和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艺术特色。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讲授新课 (1)讲解《长恨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指导学生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引导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艺术特色。
(4)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1)总结《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
(2)强调《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对学生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的部分段落。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恨歌》的主题、情节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长恨歌教案教学
长恨歌教案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长恨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赏析,以及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诗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赏析,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
学具:教材,《长恨歌》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意境赏析:选取典型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爱情的理解。
7.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讲解其修辞手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长恨歌》诗句,提升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背景介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3. 诗句解析:重点诗句及含义4. 意境赏析:典型诗句及分析5. 主题探讨:爱情、悲剧、历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作业答案:《长恨歌》主题: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绘,表现了爱情与权力的冲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2. 拓展作业:请收集有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其他文学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朗读诗歌、解析诗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内容与意境。
长恨歌的公开课教案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导入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上,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上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教师点拨。
①第一部分, 三千宠爱在一身自开始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作者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作者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一个连自己幸福都不能作主的帝王。帝王君临天下,万人膜拜,但他不是真正的所谓真龙天子,他也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甚至也会犯错误的人。做了皇上就拥有真正的幸福了吗?非也。他想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男耕女织、夫唱妻随的平平凡凡的日子,这是他在梦里出现过很多次的画面。但他不能。所以当杨玉环这个回头一笑百媚生的精灵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要抓住眼前的幸福。他从没有后悔。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古典情怀》中的《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鉴赏《长恨歌》的歌词意境,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了解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长恨歌》,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会演唱《长恨歌》,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对歌词意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乐课件、黑板。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 歌曲鉴赏:播放《长恨歌》录音,让学生跟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感,分析歌词意境。
4. 歌曲学习: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带领学生学唱《长恨歌》。
5. 随堂练习: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演唱心得,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错误。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长恨歌》鉴赏与演唱2. 歌曲背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3. 歌曲演唱技巧:气息控制、咬字、情感表达4. 歌词意境: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长恨歌》,并分析歌词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在演唱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歌曲演唱技巧的教授。
2. 教学目标中对歌词意境的理解和分析。
3. 教学过程的歌曲鉴赏和随堂练习环节。
4. 板书设计中关于歌曲演唱技巧的展示。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能够有感情地诵读《长恨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等。
2、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思考爱情与政治、历史的关系。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同情、批判、感慨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这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感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2、作者及背景介绍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长恨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当时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研读诗歌,理解内容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提问: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诗歌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从他们的相识、相爱到杨贵妃的死以及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5、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诗歌中塑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你们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并发言:唐玄宗:前期英明睿智,后期沉迷女色,误国误民,但对杨贵妃又有着深情的爱。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长恨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长恨歌的情节和主题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长恨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长恨歌的文本和注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教师通过讲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使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步骤二:理解长恨歌的情节和主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能够把握长恨歌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情节和主题。
步骤三: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长恨歌的词句、形象描写和意象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步骤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升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长恨歌的鉴赏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恨歌的朗诵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对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对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对长恨歌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对长恨歌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对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对长恨歌的词句、形象描写和意象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长恨歌的鉴赏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长恨歌的创作和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长恨歌的研究和演讲,提升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长恨歌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恨歌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其深刻的主题、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教学中的经典篇目。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这样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诗歌并非易事。
因此,如何在《长恨歌》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长恨歌》时,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可以从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入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让学生对这段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或者播放一段与《长恨歌》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如电影《妖猫传》中的相关情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还可以引入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如唐朝的政治局势、社会风俗等,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内涵。
例如,讲解唐朝的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让学生明白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兴衰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他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在一开始就对《长恨歌》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文学形式,诵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长恨歌》,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语调、语速和重音,通过不同的诵读方式来表达诗歌的不同情感。
例如,在诵读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欢乐时光的诗句时,可以用轻快、愉悦的语调;而在诵读描写他们生离死别的诗句时,则要用沉重、悲伤的语调。
白居易《长恨歌》经典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经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
该诗选自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唐诗杂谈》部分。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十四句,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从相识、相爱、相别到的生死相隔。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诗中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长恨歌》课件、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分析诗中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杨玉环的形象,阐述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中的内容,进行人物分析和爱情观探讨。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作者:白居易背景:唐玄宗、杨玉环爱情故事情节:相识、相爱、相别、生死相隔人物: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艺术特色:韵律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长恨歌》的基本情节。
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谈谈你对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的理解。
2. 答案:《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包括相识、相爱、相别、生死相隔等情节。
杨玉环形象美丽、善良、多情,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是忠贞不渝、生死相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恨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歌韵律美的感受不够充分。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优质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长恨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全面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从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能背诵全诗。
2. 领悟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的韵律、意象及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分析、情感把握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结构分析:讲解《长恨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以及各部分的内容概括。
4. 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春晓”、“马嵬坡下”等,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情感。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的结构、意象、主题等方面设置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2. 内容概括: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3. 结构分析:起承转合4. 意象:汉宫春晓、马嵬坡下等5. 主题:爱情、忠诚、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答案:意象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如“汉宫春晓”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与恩宠,为诗歌增色添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学长恨歌教学模板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白居易•长恨歌(二)解析“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
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
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
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二)解析1、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三、问题诊断分析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长恨歌》的主题及写作方法是本文教学的学习难点: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借助多媒体,大量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教师提示: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
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
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
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二、诗人介绍1、学生回忆并介绍作者。
2、教师提示: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他青少年时代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读书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zh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发起新乐府诗歌运动。
贞元十八年(802),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诵读训练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ò)马嵬(wéi)阑干(lán)绰约(chuò)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诵读。
四、整体感知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意,扫情文字障碍。
教师提示:①重点字词句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椒房阿监青娥老:青春的美好容颜。
耿耿星河欲曙天:天色微明的样子。
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雪肤花貌参差是:差不多。
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
②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学生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3、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第二课时五、写作背景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着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机。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创作缘起: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
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陈鸿也在《长恨歌传》中言及此诗的缘起:“‘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
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六、主题探究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有人认为:“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
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有人认为: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有人认为: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有人认为: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有人认为: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明确:“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汉皇之长恨“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
——过渡,浪漫主义手法“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杨女之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明题旨,回应开头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
长和恨缺一不可,唯有如此,诗歌才有动人的魅力。
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
因此,分析也要紧扣这两个字。
开头写爱得不顾一切,实际上也是说爱的深,于是也为“恨得长”做出了铺垫。
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①汉皇之长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
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