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服装史
小野禽风貌外国服装史
小野禽风貌外国服装史1、薄衣时代:新古典主义时代的女装主要是Chemise Dress衬裙式连衣裙。
用白色细棉布制成。
形式向古希腊、罗马靠拢。
由于是薄衣型的服装款式,因此服装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薄衣时代。
2、Bloomers 布卢默套装:一种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式的宽松灯笼裤的造型。
1851年由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驱Ms. Amelia Jenks Bloomer发表。
象征着在服装史上女权运动的开始。
随着在妇女教育中体育活动的开展,裤子在女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3、S形样式:受新艺术流动曲线的造型影响。
这一时期的女装使用紧身胸衣将胸托起,将腹部压平把腰勒细,后身紧贴背部,将腰臀的曲线自然表达,从腰向下摆,裙子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的样式。
外形从侧面看呈挺胸收腹翘臀的优美纤细流畅的S形。
4、科尔塞特教育:科尔塞特教育是指西方受社会审美的影响,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300多年的时间里,贵族家庭的少女使用紧身胸衣来塑出细腰的过程。
它反映了长期以来西方人对女体的审美概念。
这种束腰活动被称为科尔塞特教育。
5、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是以流畅的“S”型线条为设计美学的艺术风格。
它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盛行于欧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场否定传统造型样式的运动潮流。
强调为装饰而装饰以及“柔性、婉约、浪漫、端庄、高雅”的精神。
打破美术与实用美术之间的界限,强调从实用、装饰的目的出发进行创造。
近代服装发展与演变的特点男装:男装的发展转向简洁功用性,追求服装的合理性、活动性和机能性。
女装:女装按照服装史发展的顺序周期性的重现过去曾出现过的样式,因此19世纪又被称为流行的世纪,或“样式模仿的世纪”近代服装发展与演变的因素政治因素法国大革命以后的政治变革给服装带来明显的样式变化经济因素贸易的发展把欧洲人带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引向文艺复兴的峰顶。
18世纪从工厂手工业转向工厂化的机器生产又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代之以现代社会。
(完整版)西洋服装史
披多莱帕里卷衣内穿卡拉西斯的王妃
·丘尼克和坎迪斯
·穿丘尼克和坎迪斯的贵族和平民
·宽松的坎迪斯
裤子:波斯人首先缝制了与现代裤子式样相似的裤子,有紧身的、 灯笼的。
·苏美尔的服饰
第三节 古代希腊服装
·古希腊的服装和它的建筑、雕刻与绘画一样,都表 现出对自然的人体的推崇。服饰以优雅、飘逸见长。 希腊人的服装特性:一块布的艺术
·女子服装
面料:波斯的织物多织有几何纹样或玫瑰花形连接纹样,色彩鲜艳, 黄、土黄、茶、蓝、紫色很受人们喜爱;但紫色染料非常昂贵,因 而自古以来紫色都是高贵的象征
·波斯贵族(中)和普通士兵(米和两底波侧贵斯)族战(士左()右波)斯贵族(中)
左:戴毛毡帽和有刺绣装饰的 男子 右:穿有刺绣外衣的男子
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基本结构仍然保持原来的特色,与多里亚式希 顿不同的是:取消了衣服上的折返,同时从埃及进口轻薄的有细 碎花纹的亚麻材料取代了原来厚重的单色羊毛材料,使服装的整 个风格发生了重要变化,显得更加有垂坠感,多褶且柔软。尖头 别针由安全别针取代,安全别针呈环形结构与现代别针相仿,但 固定的位置也不再限于左右肩两处,而是从肩到袖口一段一段间 隔,有好几处固定结点。
丘尼克: 由古罗马的丘尼卡演变而里来,作为男子 内衣。不同的是袖子变窄,衣身加长,两 侧开衩,有刺绣纹样
霍兹 : 像连裤袜的裤子, 有紧身和宽松这两种裤型。
贝尔: 即面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
第二节 罗马式服饰
·在形式上,一方面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 帽和面纱;而宗教服、礼仪服原封不动地承袭了拜占庭样 式;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日耳曼人那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 裤等紧身的窄衣样式。
·卡拉西斯:
一种柔软的贯头衣。
《中外服装史》教学大纲
《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开设学期:二(本科)总学时:32 其中讲授学时:30 实践学时: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概论讲授语言:汉语考核方式:随堂考试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外服装史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外传统服饰是人类服饰史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感受中外服装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人文性的感悟,丰富创作思路。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中外服装史》张竞琼、孙晔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9参考书:《中外服装史》黄能馥、李当歧、藏迎春、孙绮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中国服装史》袁仄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编著商务出版社,1992《中国服装史》华梅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西方服装史》华梅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外国服装史第一章服装的起源(2学时讲授)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晚期2、新石器时代3、服装起源概说第二章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古埃及王国时期的服装2、美索不达亚的服装3、克里特-迈锡尼的服装和古希腊的服装4、古罗马服装及其与古希腊服装的联系第三章中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拜占庭时代2、欧洲文化黑暗时代3、罗马式时代4、哥特式时代第四章近代服装(2学时讲授)知识点:1、文艺复兴时期2、巴洛克时期3、洛可可时期4、19世纪欧洲第五章现代服装(2学时讲授)知识点:1、世纪之初与女装现代化2、“二战”前后与迪奥“新面貌”3、六七十年代与成衣革命4、世纪之交与多元化中国服装史第六章: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概述2、夏商周服饰3、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第七章中古时代服装(8学时讲授)知识点:1、概述2、秦汉服饰3、魏晋南北朝服饰4、隋唐服饰5、宋元服饰6、明朝服饰7、清朝服饰第八章中国近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概述2、清代服饰3、改革开放前服饰4、改革开放后服饰第九章期末复习(2学时实践)1、课程总结2、期末复习五、考核方法与要求(一)考核方式:随堂考试(二)成绩评定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30%期末考试:占70%六、编制与审核编制人:编制时间:教研室审议:系审核:。
服装史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过渡期)1.耐葛里杰,白天的常服,领口很大,背部有很多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
2.帕尼埃(行李筐、背笼的意思),裙撑,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木料和亚麻布等制作,呈吊钟状,又称为“鸣钟罗布”。
(2)路易十五时代(1730-1770)1.帕尼埃,越来越大,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帕尼埃•多布尔,是左右两个,中间用绳子或带子系身上,也越来越大。
外穿衬裙,再罩上前开的罗布,露出倒三角形的装饰一排缎带蝴蝶结的胸衣,罗布下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装饰着褶皱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的衬裙,领口很大,呈四角行,袖长及肘,袖口有三层飞边。
2.佩爱斯•迪斯托玛,倒三角形的胸挡,丝绸做的,穿时缝在罗布上,上有精美的刺绣和宝石.3.苛尔•巴莱耐-紧身胸衣,制作技术进步,表现在嵌入鲸须的数量和方向,前中央插入巴斯克,为使背平背后的鲸须是直的,后边系扎,外罩前开罗布,胸前装饰倒三角形前中央呈锐角的胸饰斯塔玛卡。
(3)路易十六时代洛可可“优美但很轻薄”的文化向“朴素、高尚、平静而伟大”的古典文化转移,这种倾向就是新古典主义,与英国自然主义、法国回归自然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
表现在服装上是头饰膨大化、裙子体积缩小、帕尼埃消失。
1.罗布•阿•拉•波罗耐兹,受波兰服装影响,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向上提起,臀部三个柔和膨起的团;罗布•阿•拉•切尔卡鲜奴,受切尔卡西亚少女衣服的启发,裙子上有三条绳子捆束,形成四个膨起的团,是波兰式罗布的发展。
这两种波兰式罗布仍旧使用帕尼埃。
2.罗布•阿•朗葛莱兹-英国式罗布,更加简洁、质朴,体现自然主义倾向,取掉了帕尼埃,前后腰线都向下突出,通过起自腰线接缝处的许多碎褶形成裙子的体积感。
3.卡拉科-吸收男服形式的机能性女茄克,上半身紧身合体,下摆波浪状外张,衣长及臀,像男子的鸠斯特科尔(阿比),背部嵌鲸须使之挺直,有长袖和七分袖――女服向男服的机能化方向靠拢。
课程名称_中外服装史 (Foreign Fashion History)
百度文库专用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ForeignFashionHistory〕课程代码:00672〔理论〕第一局部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之一。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历史的演变,而且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通过对中西方服装、服饰的演变历史和地域文化变迁关系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的分析,能够开阔学生对中西服饰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艺术区不和文化特点的了解与熟悉;开阔学生的现代服装设计视野和制造性思维。
本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兼顾艺术修养的熏陶,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分析能力和制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全然要求中外服装史是了解中西方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资料,蕴涵着许多创作灵感,起到拓展设计思维的作用。
学生应掌握中西方服装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与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与风格。
熟悉具体服饰造型、面料、色彩、装饰图案等各种元素,为学习中西方文化、借鉴与开展中西方服饰奠定扎实的理论根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外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学?、?服装色彩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根底,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局部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中国局部〔2学分〕第一章先秦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原始社会服饰状况,了解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瞧念的碍事,掌握礼制与冠服制度以及冕服的要紧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艺术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重点〕识记:礼服、一般服装的样式特征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应用:熟记相关服饰名词内容,明白得纹样含义;〔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次重点〕识记:十二纹章的意义理解:冕服要紧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瞧念的变化;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与服饰样式;〔三〕中华服饰的起源,文化背景〔非重点〕识记:礼的概念以及对服装的碍事;理解:商周时期服饰制度及具体服饰样式与含意;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种类与服饰具体样式的设计和相关名词解释;第二章秦至唐代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秦至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掌握服饰设计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起到的社会意义。
外国服装史复习资料 - 副本
去年的外国服装史复习资料1.罗印、克罗斯:服装史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服装形态,译为缠腰布或胯裙。
是原始社会中最常见的服装品种。
尤其在古埃及,罗印、克罗斯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普遍穿用,上层阶级利用打褶及面料的不同来显示自己的特权阶层。
2.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概念,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新兴的基督教文化三种异质文化的混合版。
3.普尔波万:14世纪成为男子的常服,衣长及腰或臀,紧身合体。
中间夹有填充物,所以衍缝是普尔多万的特点。
前面用扣子固定,一般无领,,后出现立领,是欧洲男子从中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叶使用的主要上衣。
4.科塔尔迪:14世纪因省道的出现而使表达自然曲线的愿望成为可能。
科塔尔迪是从意大利起源,流于整个欧洲的被称为“新奇的衣服”,特点为非常合体,有扣子固定或用绳子系合,形成显露体形曲线的优美外形轮廓,袖子为紧身半袖,袖肘处有一别色布的装饰。
5.拉夫领:流行于16.17世纪初期的白色褶饰花边立领,男女皆用,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一个服饰配料,是独立制作可以拆卸的部件。
来协助西班牙风时代塑造人工贵族样式。
6.巴斯尔样式:是利用“垫肩’塑造服装外形,最早起源于1670年代,在十八世纪末也曾出现过短暂的流行,成为女性的主要流行款式是在1870-1890年代,主要是形成“臀部突出”的轮廓,并改变了19世纪流行的外廓形。
7.撕拉修装饰:主要是指16世纪中叶德意志风格世代流行的一中裂口装饰,这是一种来自军服上的装饰,一般被认为是士兵为炫耀自己作战勇猛而创造的一种手段,是文艺复兴时期服装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饰物。
8.芳坦鸠发型:流行于17世纪后期法国宫廷的一种装饰头饰,它得名于法国路易14的宠妃芳坦鸠,通常用缎带作为制作发型的材料,是高发髻的前奏。
9.行走的花园:洛可可风格给人以精、轻松和妩媚之感。
因此在女装上面极尽其能装饰着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褶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
这种复杂的装饰使女人被称为“走的花园”,体现了洛可可时期华丽奢华的宫廷趣味。
外国服装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世纪服装外轮廓的变化:1女装:拜占庭,肩部两条红带。
罗马式:有腰身,修女帽,袖子从袖根到肘部紧身,肘部以下骤然大变。
哥特式:A型轮廓,大领口。
2男装:拜:男女同型袍服。
罗:有腰身,男装出现吊带袜。
哥:男装二部出现拜占庭文化特征: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东方的神秘主义,新兴基督教文化达尔马提卡:源自伊特拉斯坎人的丘尼卡,是一种没有性别却别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领口),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紫红色的条饰—克拉比帕鲁达门托姆:源自罗马时代皇帝或高级指挥官穿的斗篷。
帕留姆和罗鲁姆:源自罗的帕拉,罗鲁姆源自帕留姆拜占庭的宗教象征性:色彩与纹样罗马时代服装特征:男女同型,除男子穿裤子之外,没有明显性别差异文艺复兴:标中世纪到现代界的转折。
为现代西价观和社机制奠基础意大利风格1450-1510:1特色是从面料开始的。
2出现宽大平坦的面,或整理成规则的普利兹褶饰。
3衣服上各个部分都可以窥见白色亚麻式内衣。
4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袖子开始独立剪裁,独立制作。
女装罗布:女子服饰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
领口大高腰身及地莲藕袖剪裁上下分离德意志(1510-1550)风格特色:斯拉修装饰即切口装饰男装:普尔波万改达布利特,下半身穿短裤布里齐斯,上面有科多佩斯的装饰。
女装:立领科拉。
西班牙风格1550-1620(人工样式)四点:1填充物2拉夫领3裙撑4紧身胸衣拉夫领:流行于16-17世纪初期,男女都同样使用“硬挺式挺式褶皱领”(用来塑造贵族的高傲形象,体现不可一世的地位)人工样式和洛可可样式的异同:同:都是通过借助外界服装体现着装者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异:16世纪西班牙人工样式主要是拉夫领以及填充物,来塑造坚硬直型的矮版的人工样式。
18世纪洛可可人工样式主要通过软装饰形成装饰过于复杂的人工样式。
对文艺复兴的总结(人工样式产生背景):从文艺复兴开始,腰部成了女性美的重点。
文艺复兴在文化上,标志着人类的腾飞和胜利,创造性占主导地位,由于渴望创造,于是不满足于创造正常的形象,总是夸大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时期把理想的人体夸大为巨人形象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男女通过加入填充物等装饰手法来体现人的力量的伟大,并强调和夸张性别的差异。
西方服装史答题简版
外国服装史复习题汇总附参考答案1、古埃及人喜用什么材质的服装面料最喜用哪一种服装色彩是通过何种方式将缤纷的色彩代入其服饰之中的答:1古埃及人喜欢用亚麻的服装面料;2古埃及人的服装最喜用亚麻的本白色;3古埃及人通过首饰、配件装饰手段将缤纷的色彩带入到其服饰之中.2、古埃及服饰是以怎样的方式体现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的答:古埃及各阶层的人都穿麻织物制成的胯裙、卡拉希利斯等服装,体现穿着者身份地位的方式主要在于:1面料用料的多少,长短程度,褶裥细密程度2面料的精美程度厚薄程度3装饰配件的象征性涵义4配饰的精美程度3、古代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服饰的特点是什么1流苏装饰2羊毛面料及毛皮材料3长衫外缠绕以带有流苏边饰的披巾4男子蓄发留胡须,并施以卷烫等装饰,突出男性的阳刚之美4、古希腊服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服装的悬垂性和服装线条的流畅性2服装的披挂性和缠绕性3服装简洁、单纯富有内含的单纯4服装的自由性和变化性5服装的功能性,适合人体的各种动态活动6突出人体的肩部、腰部,四肢暴露,面料虽较为沉重,但藏不住对人体整体的感觉,故称为“无形之形”的服饰5、分析古希腊“多立安旗同”与“爱奥尼亚旗同”的异同之处相同点:(1)它们都是取自平展的矩形面料,不经过缝合,直接在人体上披挂;(2)它们都采用饰别针固定服装前后片的上缘,用腰带对服装进行束扎;(3)它们的表面均具布有丰富的垂直型褶裥,线条自然流畅.不同点:(1)多立安旗同采用面料的长度比爱奥尼亚旗同多出一个肩部的翻折量;(2)多立安旗同采用面料的宽度较之爱奥尼亚旗同窄,肩部左右各用一个饰别针固定,多余的面料在肩头处自然悬垂;爱奥尼亚旗同采用面料则比较宽,从颈侧点至手腕处左右各用5-6个饰别针固定服装的前后片,自然形成衩口装饰的效果,经过腰带的束扎后而形成两个袖子.6、分析古希腊“希马申”与古罗马“拖嘎”之间的关系及异同之处.渊源关系——古罗马的“托嘎”是在古希腊的“希马申”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相同点:(1)它们都是取自平展的几何形面料,不经过缝合,直接在人体上披挂缠绕成形的;(2)它们都作为外衣穿着,其穿着方式均始于左肩,经缠绕后,布料的末端在搭至左肩或左手臂.不同点:(1)古希腊的“希马申”呈矩形,而古罗马的“托嘎”则呈“半圆形”;(2)两者相比较,托嘎的服饰象征意义和标识作用更突出;3 希马申披挂缠绕后形成的衣褶比较悬垂流畅,而“托嘎”的衣褶则更多地呈现出圆浑曲线的力度感.7、西方男子“上衣下裤”,女子“连衣裙”的基本形式是在哪个世纪形成的答: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形成了男子服装“上衣下裤”,女子服装“连衣裙”的基本形式.8、中世纪拜占庭服饰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继承了古罗马宽展而具有悬垂性的服装——长衫显现出东方服饰的魅力——华丽的色彩、图案、织物、饰边、流苏、和首饰在穿着观念上体现出基督教早期的禁欲主义思想——不分性别,讲究服饰对身体的遮盖和隐藏9、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造型是如何在同时期服饰上体现的,举例说明.(1)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造型总体呈现出长长的尖角型造型,以及锯齿形造型;(2)这样的造型表现在同时期男女服装纤细修长的造型线上:男子上穿短上衣,下穿紧身的胡斯裤,头戴高筒尖帽,脚穿长尖角鞋;女子身穿合身连衣裙,裙摆带有长长的裙拖;头戴高筒尖帽.(3)这样的造型还表现在同时期的服饰细节和服饰配件上,如尖顶帽、尖角鞋、锯齿形袖口等.10、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服饰现象,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加以具体说明.答: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服饰现象如:衩口装饰、褶皱领拉夫领、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僵硬的裙撑等等.女子的紧身胸衣——此时出现了束缚女性胸部和腰部的紧身胸衣,有硬制金属材料制作和软制多层材料衲缝、抽带束勒而成,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女子裙撑——此时出现了人为塑造女子下体服装造型的裙撑.主要有西班牙式圆锥形和法式轮状填充腰垫,使裙子呈圆拱形及英式法式腰垫上加以圆形的盖,使裙子上部形成圆形扩展的平台.褶皱领拉夫领——此时始创的独立于服装而存在的一种领饰.采用白色布料或蕾丝材料,经上浆处理,用锥形熨斗制作成连续的8字形褶裥,围合后呈轮状造型.11、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什么进行服饰装饰的时代答: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珠宝装饰的时代.12、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男女服装造型上出现了怎样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以怎样的手段体现的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在造型上出现了男装上宽下窄,女装上窄下宽的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通过以下手段体现的.男装:1在肩部和胸部填充和衬垫大量衬料;2采用肩翼飞肩或大型的泡袖灯笼袖;3采用多层上衣层叠堆积在上体的方法;4腿部采用长统袜或紧腿的胡斯裤营造并夸张表现了男装上身宽厚,下身瘦劲的造型女装:1采用紧身胸衣束勒上体的方法;2采用各种裙撑扩展下体的方法营造并夸张表现了女装上窄下宽的造型.13、对比分析荷兰式服饰风格与巴洛克服饰风格答:荷兰式服饰风格朴素、自然巴洛克服饰风格华丽、复杂、大量采用褶皱、花边、假花、荷叶边、14、十七世纪上半期和下半期分别出现了男装女性化的倾向,分析之间的区别.答:17世纪上半期男装女性化特征(1)大的坠落领产生溜肩的视觉效果;(2)采用高腰线的形式;(3)在裤子臀部处打褶、衬垫,形成丰臀的效果;(4)腿部穿长统靴,比较瘦紧;(5)总体形成了“枣核形”的造型,产生女性化感觉倾向.17世纪下半期男装女性化特征(1)长波浪假发;(2)遍布于全身上下里外的花边、花结、刺绣、蝴蝶结、褶皱、饰带圈,装饰得过于繁缛和华丽;将两者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前者外观朴素,它的男装女性化特征是通过整体女性化造型形成的;而后者则是通过极其丰富的装饰手段和装饰效果营造出男装女性化特征的.15、17世纪上半期又被称之为“三L”时期,指的是哪三L1long hair 长发;2lace蕾丝花边;3leather皮革16、男子套装外套、背心、短裤的雏形是在何时形成的答:是在17世纪下半期巴洛克时期形成的.17、十七世纪下半期女子服装呈现怎样的造型同时流行什么样的发型答:十七世纪下半期女子服装呈现强调夸张后臀形的造型,流行“方坦基发式”.18、分析比较十八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与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的特点.答:两个时期的女装特点截然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8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特点:(1)华丽繁复,装饰过剩缎带蝴蝶结、皱褶飞边、蕾丝、鲜花、刺绣等遍布全身内外;(2)纤细、精致、轻巧、高雅、女性化;(3)人为化矫揉造作夸张的造型被紧身胸衣勒细的纤腰,用向两侧扩展的裙撑增多体积的下半身(4)雅致清淡的色调;(5)多层叠积效果,变化细微丰富.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风格特点:1简洁、纯朴的外观服装表面很少装饰2自然舒展的造型去掉了僵硬的紧身胸衣和H形造型3希腊古典风格的回归高腰节,长裙,自然、柔和、流畅的线条,女性化4轻薄面料的衣裙,单纯的色彩;从以上分别例举出的两个历史时期女装的风格特点来看,两者在女性化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一个是人为化的矫揉造作的女性化,另一个是自然的柔和清新的女性化,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另外,在装饰程度上,两者有着鲜明的对比反差;一个是繁缛、过剩,另一个是简洁、纯朴.19、比较17世纪上半期、下半期和18世纪男子头发之分.117世纪上半期男子留及肩部的自然的长发;217世纪下半期男子流行戴长波浪披散的深色深棕色或黑色假发;318世纪男子流行戴灰白色束扎黑色缎带蝴蝶结的长型假发,两耳上部通常有1-3层横向的发卷,典型式样有:鸽尾式,马尾式,长辫式. 20、男子普遍穿长裤是何时开始的答:男子普遍穿着长裤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初开始的.21、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期和欢乐的90年代女子服装在造型上各有何特点1新古典主义时期——H型高腰造型;2浪漫主义时期——X型造型脱肩式大泡袖;3克里诺林时期——庞大的圆锥形造型;4巴瑟尔时期——强调后臀的巴瑟尔造型;5欢乐的90年代——X型造型大泡袖从肩线内侧抛出22、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谁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什么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答: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英国设计师FC.华斯沃斯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高级女装协会公会的奠基人;还是公主线女装结构的创始人.23、爱德华时期流行的是怎样的服装造型答:流行的是S型造型.24、二十世纪初出现的“蹒跚女裙”是由那个设计师推出的此名的由来是什么答:波瓦列特,由于这种女裙在款式结构上将女子膝盖部分束缚住了,致使女子穿着这样的服装不能正常迈步行走,而出现迈小碎步行走的蹒跚形态,以此命名.25、女子晚装流行穿大面积露背式样可以追溯到哪个世纪哪个年代答: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广为流行.26、请对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女装风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答:20年代——H型造型,扁平的“男童化”胸部处理,低腰线,裙摆大幅度提升,至膝盖,参差不齐的裙摆,齐耳短发,盔形小帽,体现小野禽风貌.30年代——裙摆下降,再次回复到脚踝;腰线回复至女性正常位置;大量使用“斜裁”的工艺,使整件服装具有自然流畅的线条和女性曲线.晚装流行大面积露背的式样.同时也流行较为素整的套装形式.27、“New Look”服装是由那位设计师在什么时候推出来的新外观服装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一开始遭到抵制而很快取得成功答:是法国服装设计师迪奥在20世纪40年代末1947年推出来的.新外观服装具有十分女性化的特点:溜肩、丰乳、细腰、宽臀,下装为长至小腿中部,多褶展宽裙或紧身裙.新外观时装的推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战后物资严重短缺,广大人民的生活出于贫困潦倒的状态.自然,此时推出新外观服装,会遭到广大劳动妇女的抵制,甚至上街游行,发泄她们的不满.但毕竟追求安定美好生活,追求时尚美观的装扮是隐藏在广大妇女内心深处的愿望,因此,在经济形式稍有好转后,很快,迪奥的新外观服装受到了广大妇女空前的青睐.“新外观”服装是由设计师迪奥在1947年,二战结束后推出来的.28、二十世纪60年代风格具有那些特点请具体分析.露——迷你裙、比基尼等透——钩编透孔服装,塑料透明服装瘦——紧窄的服装造型样式,紧窄的牛仔裤新颖奇特——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服装形式如:太空服、金属服装、塑料服装、迷你服、波普服、欧普服等等;街头时装——摇滚乐服装、嬉皮士服装等29、何谓“Anti-fashion”答:这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设计师群体倡导的一种具有反时尚外观的时装潮流,即一反欧洲传统主流服装造型样式和精致优雅的外观风格,而推出以松垮的、无立体结构的、不对称的、披挂缠绕式服装造型样式,以及原始风味的“乞丐装”、“补丁装”、“石磨水洗的服装”.这样的服饰风潮在当时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背景下被接纳成为流行,致使日本设计登上了世界时装舞台,日本成为世界时装中心.30、学习西方服装史的体会。
外国服装史习题总汇
迷你裙:迷你裙是当时时装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着重体现一种少女风格。
迷你裙是由伦敦年轻的设计师玛丽·奎思针对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少年,推出的小得不能再小的裙子,这种造型新颖、风格名明快的款式很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成为60年代最流行的服装款式之一。
1965年,玛丽·奎思把裙摆提高到膝盖以上4英寸,这种裙子也就短得不能再短了。
蹒跚裙:蹒跚裙是一种宽松腰身、膝盖以下收窄,是女性举步维艰的裙子,于1910年至1914年间风靡巴黎,称为“霍布尔裙”时期。
由于这种裙子下摆十分窄小,为了步行方便,女士们在收小的裙摆上开一个深衩,女性行动的时候,腿部因此忽隐忽现,被认为十分大胆而性感。
高级时装:高级时装在西方有严格的规定,它原本特指十九世纪中叶在巴黎出现的以上流社会贵妇为消费对象的高价女装,故法语称其为Hautecouture,意为「高级裁缝」或「高级女服裁缝」。
现在一般是指在欧洲的高级时装店中,由著名设计师设计,由专门的裁剪师和缝纫师在设计的监督指导下制作出来的单件作品。
由于是名师设计、量体裁衣式定故,其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大部分用手工缝制,还要经过几次假缝和试穿,因此价格十分昂贵,全世界大约只有二千人不到是高级时装的买主。
高级时装是巴黎独有的一种传统产业,其他国家虽有类似的时装店和设计师,但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也没能像巴黎高级时装店那样领导世界女装流行。
庞塔龙:长裤,最初裤长只到深靴的位置,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一般的浅口皮鞋的位置。
常用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制作,与卡尔马尼奥尔和庞塔龙组合穿的还有双排背心。
新古典主义样式:新古典主义思潮作为对巴罗克和洛可可样式那种装饰过剩的反动,注重古典式的宁静和考古式的精确形式。
法国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样式方向发展,特点是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繁多、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对比。
女子抛弃了紧身胸衣和裙撑,体现古希腊的长裙风格,敞开的低领口,短袖,高系腰,多余面料作装饰(如褶裥、垂袖、披纱、拖裾等)。
国外服装发展史
到新王国时期,罗印· 到新王国时期,罗印·克罗 斯变长,织物更加精细, 斯变长,织物更加精细,出现了 半透明的细布,着装更加讲究, 半透明的细布,着装更加讲究, 有两件式或三件式的穿法。 有两件式或三件式的穿法。 至于平民和奴隶的“罗印· 至于平民和奴隶的“罗印·克 罗斯”式样则相当简单, 罗斯”式样则相当简单,所使 用的亚麻布也较粗糙。 用的亚麻布也较粗糙。女性 主要穿着的是具有现代感的 丘尼克, 丘尼克,这是一种从胸到脚踝 的筒形紧身裙, 的筒形紧身裙,可以充分表现 出女性玲珑的身躯, 出女性玲珑的身躯,其种类也 较多, 较多,这是古埃及女子的正式 服装。 服装。而早期的女奴和舞女 们则常是裸体的, 们则常是裸体的,往往在腰臀 部系一根细绳, 部系一根细绳,称为绳衣或腰 绳。
3-多 利 安 式 希 顿 的 奥 林 匹 克 优 胜 者
2-祭 司
1-希 马 顿 的 国 王
4 克拉米斯 比希玛纯小的 斗篷,为 1m 见方 的矩形或椭圆形毛 织物,多用红、土 红等暗色,披在身 上,用别针固定在 一侧肩上或胸前
军官服
三 古罗马人的服装 古罗马男子服装的 代表是托加。这不 仅是世界上最大的 衣服,同时也是古 罗马人的身份证。 因为只有那些持有 罗马市民权的人才 可穿用,是区别服 用者所属及其社会 地位的象征物。
女性在王朝前就开始穿丘尼克,进入卡拉西里 斯的全盛期,像掌握生育和繁殖的爱西丝女神在许 多场合都仍然以丘尼克的形式来表现。丘尼克绝不 仅仅使用单纯的白色亚麻布做的,与那鲜艳夺目的 大型项圈巧妙的组合,是当时的女性更加光艳照人。 女性的丘尼克与男性的丘尼克相比,有如下特点: 其一,一般较男性的长;其二,腰身较高,而且腰 身部位非常紧身合体,以极为清晰的轮廓把女性特 有的体形曲线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古埃及女装体系 中,除了宽敞的长袍状的卡拉西里斯以外,还把披 肩与裙子的组合看作是分成上下两段的卡拉西里斯, 把斗篷类也归为卡拉西里斯的一个变种。女装中的 披肩“肖尔”的变化也远比那幢丰富,通过各种着 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这叫做“多莱帕里” (drapery,像袈裟一样缠卷披挂在身上,形成血多 drapery,像袈裟一样缠卷披挂在身上,形成血多 优美的垂褶)。
外国服装史讲解
参考书籍:《西洋服装史》李当岐《外国服装史》张乃仁杨霭琪《中西服装史》叶立诚文化概述:地理环境(海洋)文化特征服装跳跃式发展内容概述:克里特岛体形式古希腊平面(人体自然美)中世纪追求服装与人体的关系西方服装概略根据西方服饰发展的特点,不按时间分,按风格分:古代服装: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5~15)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 早期基督禁欲思想罗马式10~12 由宽衣向窄衣过渡哥特式 13~15 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近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中~17初 (意大利风时代、德意志风时代、西班牙风时代)巴洛克 17 (荷兰风时代、法国风时代)洛可可 18 (男装开始走向稳定的发展,到19世纪末逐渐形成模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85)浪漫主义时代 (1825~1850)新洛可可时代 (1850~1870)巴斯尔时代 (1870~1890)S形时代 (1890~1914)第一章古代服装第一节古埃及一、男子服装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卡拉西里斯(Kalasiris)贯头衣丘尼克(Tunic)连衣裙多莱帕里(Drapery)卷衣二、女子服装绳衣其他同男子假发、假胡子多配饰(彩陶、宝石….)化妆品鹰、蛇王权睡莲富饶第二节古代西亚一、苏美尔人 B.C. 3500卡吾那凯斯(kaunakes)缠腰布特点:面料二、巴比伦人 B.C.2000卷衣三、亚述人 B.C. 1400华美流苏、刺绣、宝石装饰内衣:棉织物外衣:毛织物男子丘尼克+卡夫坦型、丘尼克+乓乔型、丘尼克+卷衣女子卷衣四、波斯人 B.C. 600原为山岳民族服装:北方型(鞣制皮草、紧身合体、裤、帽)初:丘尼克*长裤统治两河流域后,受卷衣影响亢迪斯(宽松)喇叭袖、提花图案古代服装中,古代波斯人对袖子进行造型。
第三节古希腊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B.C.2000~B.C.1000)克里特岛B.C.3000 小亚细亚迁入许多居民B.C.2600 青铜B.C.2000 宫殿建筑象形文字B.C.1600~1500 米诺斯王朝鼎盛时期B.C.1400 开始衰退B.C.1200 希腊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B.C.1600~1200一、克里特人的服装二、古希腊( B.C.800~B.C.146)B.C.3000~B.C.1200爱琴文明B.C.2000~B.C.1200北方迁入:亚加亚、爱奥尼亚人、多利安人、伊奥利亚人毁灭爱琴文明B.C.800~600建立许多奴隶制城邦B.C.500中~400中鼎盛代表性城邦:斯巴达雅典斯巴达(多利安人):浑厚的艺术风格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雅典(爱奥尼亚人):柔美的艺术风格纤细、优雅的女性特征第一章古代服装第三节古希腊二、古希腊人的服装温和晴朗爱好运动,炫耀身体,不以服装表现地位等级服装单纯、朴素,强调比例优美、节奏和和谐(代表品种希顿和希玛纯)希顿区别:1、希顿(Chito,Khiton)内衣多利安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2、希玛纯(Himation)外衣3、克拉米斯(Clamys)斗篷4、发型希顿共同点:褶第四节古罗马B.C.1000~A.D.395B.C.3世纪统一半岛B.C.1世纪征服希腊A.D.395年东西分治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拜占庭(1453年)西罗马罗马476年灭亡一、男子的服装托加(Toga)外衣丘尼卡(Tunica)内衣拉塞鲁那(Lacerna)斗篷佩奴拉(Paenula) (从平民服装礼服的变化)二、女子服装斯托拉(stola)内衣(模仿爱奥尼亚式希顿)帕拉(palla)外衣(模仿希玛纯)贝尔(veil)面纱、披头“古代比基尼”斯托罗菲吾姆(胸罩)steophium帕纽(三角裤) pague三、服饰配件好宝石,夸耀富有和身份,出现许多装饰第二章中世纪(5~15世纪)395年,罗马帝国东西分治(东欧、西欧)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 欧亚的连接点,地中海、黑海的连接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罗马式 10~12哥特式 13~15罗马式:半圆拱顶、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西洋服装史中世纪
身着有填充物服装、 手持武器的男子
骑士装因为跟随十字军中 的骑士东征西讨,因而对 所到之处的男装都产生了 明显的影响,那就是紧身 衣和长筒袜组合起来所构 成的男性气息非常浓郁的 服饰风格。
有褶裥并带有填 充物的时髦男装
东西方服装的必然融合
十字军东征一方面剌激了意大利等地的纺 织业和首饰业,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服装 和亚洲服装的互通。
一、男服
拜占庭的服装款式
拜占庭男子服装的主流中, 有整合式长衣和围裹式长衣, 这些是具有罗马传统的服式, 另外,也穿用波斯式的带袖 上衣。
拜占庭 时期穿 华丽长 衫、披 斗篷、 足下穿 长筒靴 的皇帝
拜占庭时期镶嵌画上男子 穿白色围裹式长衫的形象
拜占庭时期镶嵌画上 男子着裤装的形象
二、女服
拜占庭帝国的女服几乎继 承了前代所有的服装式样。 昔日的罗马斗篷,到了拜 占庭帝国时仍被拜占庭妇 女所穿用。其中有爱奥尼 亚式服装,也有曾经流行 过后来又有所改动的紧身 衣。
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体 现在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 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 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 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 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 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极 易为祈祷者营造一种向上升华、 天国无限神秘的幻觉。
教堂的哥特式艺术在给人以宗 教感染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对 其他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这些图案之外,还有 骑马的猎手、武士与雄狮 厮杀搏斗等等。
印有武士与雄狮搏 斗图案的纺织品
拜占庭在东西方服装交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角色。东方的丝绸通过拜占庭,为西方人 所认识和采用;西方的一些图案又融会在地 中海一带服装图案中,而由拜占庭的特殊位 置使其大量地传到了东方,影响了东方服装 风格的演变。
外国服装史期末考试试题
外国服装史期末考试试题# 外国服装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埃及时期的服装特点是什么?A. 长袍和头巾B. 短裙和束腰C. 长裤和腰带D. 以上都不是2. 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服饰风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紧身衣和宽袖B. 长袍和尖头鞋C. 短上衣和宽松裤D. 以上都不是3. 以下哪个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特点?A. 强调人体线条B. 服装色彩单一C. 男性服装中的紧身裤D. 女性服装中的紧身胸衣4.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简约大方B. 装饰华丽C. 色彩单一D. 线条简单5. 法国大革命时期,服装风格有哪些显著变化?A. 服装更加华丽B. 服装更加简约C. 服装更加繁复D. 服装更加保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罗马帝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2. 描述一下16世纪的西班牙服饰风格。
3. 请列举并简要解释18世纪法国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特点。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女性服装的变化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2. 分析19世纪工业革命对服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服装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特征。
案例:20世纪20年代的“Flapper”风格。
## 五、论文题(共70分)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历史时期,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探讨该时期服装的特点、变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请注意,本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试时应以学校或教师提供的指导为准。
(完整版)外国服装史-第三章 近世纪服装
低领女式紧身胸衣的袖 子和衣服是可以分开的。
西班牙菲利普四 世一家。
《外交官》。宽 口鞋、蓄胡须、 毛边外套。
亨利八世引领着16 世纪 欧洲男子服饰潮流。塞有 填充物的上衣突现其宽阔 的肩膀,用下体盖片突出 的跨步象征着权力的威严 和男性的阳刚。
查理斯九世的画像。他穿 着紧身上衣和紧身裤,披 着一张天鹅绒短披肩。
女装:腰部有连接的连衣裙,称作Robe,领口开得 很大,高腰身,衣长及地,紧身筒袖和莲藕袖,在肘部、 上臂部、前臂部有许多裂口。裁剪上上下分离,显示出 整体分若干个局部构成的构想。
外衣是华丽刺绣的曼特,色彩很明快,高腰身,拖 裾,系着袖,但如男子常不用,垂挂着装饰。曼特领子 开得很低。
女子头饰小巧玲珑,时兴头上束缎带,正前方装饰 一颗珍珠。男女都戴一种无檐帽,女帽装饰多一些。金 色假发最时尚。
重要的珠宝首饰。
德国风时期的帽饰。 男女都戴宽檐大帽子,男子常 在大帽子里面再戴一顶软帽。 女子的大帽子上绣有花纹,饰 有珠宝或鸵鸟羽毛,帽边尤斯 拉修装饰。
法国查理斯七 世的肖像画。 享有毛边的天 鹅绒外套,宽 边帽子上刺绣。
鞋头呈方形,向横宽发展, 比脚的实际宽度宽很多, 上面也有斯拉修装饰。 男女都佩匕首。得多女人 不用化妆品,也不用香水。
填充式时代主要特征:
1、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饰加填充物, 表面装饰斯拉修;
2、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Ruff,出 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
3、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forthingale的发明与使用, 是女服下半身膨大成为定型。
4、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科尔·佩凯corps pique.
咖啡馆成为男士们谈论当天时事的会所。
蝴蝶结的领饰克拉巴特。 男子留披肩长发。
西洋服装史
5哥特式时代 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子服是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装上半身紧身和体,下半身裙子宽大、托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
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1.裁剪方法上的突破: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三角形布,形成许多棱形空间,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形。
2.裙子上形成的许多纵向的长褶,强调了垂直线感觉,与哥特式建筑那向上升腾的垂直线特征一脉相承1. 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腰衣,其样式变化非常丰富,有用一块布缠裹在腰部的围裙,也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罗印•克罗斯”:“罗印•克罗斯”是古埃及男子在整个古代社会中从平民到国王都穿的一种基本服装品种,样式变化非常丰富,有用一块布缠裹在腰部的围裙,也由兜裆的。
后来长度加长,有细褶,到新王国时期,逐渐演化为内衣。
3 丘尼克tunic:一般是指紧身合体的连体衣,有短袖,衣身较窄,很合体,还常常系有白色的细腰带,有时在袖口还有滚边装饰,在领口用细带系结。
.筒形连衣裙“丘尼克”:一般是指紧身合体的连体衣。
初期王朝时代的国王和少数高官穿一种从胸遮到臀的短丘尼克,这种丘尼克有的是系在左肩,有的是用皮带掉在左肩4卡拉西里斯在新王国时期出现,相当于衣长两倍的布前后对折,中间开洞,在外面系长带状布。
是用同色的细带或简单的绳系在腰部,形成X形的体形。
6 洛可可: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来的假山和岩洞的,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
其特点到处都是贝壳纹样曲线,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色调是高明度、低纯度,十分淡雅。
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具有女性化的纤柔和优雅的风格。
外国服装史-第四章 近代服装
一、新洛可可时代的男装
朴素而实用的英国式黑色套装在资产阶级实业 家和一般市民中普及。男装基本样式是-上衣、 基莱和庞塔龙的组合,出现同色同质面料来制 作这三件t ②夜间正式礼服,tail coat ③白天晨礼服,morning coat ④外出便服,lounging jacket,法语称贝斯顿。美国称 萨特· 科特。
棉布制的克利 洛林
新型的克 利洛林
塞进马毛的克利洛 林
克利洛林的广告
克利洛林的讽刺漫画
四角形领口和V形 领口
帕哥达· 斯里布(宝 塔袖)
细腰的强调和裙子上的劈褶装饰
拿破仑三世皇后欧仁尼和宫女们
新娘子的婚礼服
金字塔状的裙子
波兰风样式的复兴
各种外套
各种女 帽
穿布尔马裤装的少女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25年)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9建立 共和政权-----雅各宾派政权-----1794.7.27,热月 党统治-----1795.11,督政府执政的第一共和制----1799-1804以拿破仑为首的三执政官政府时代----1804.12.2,第一帝政时代----1814.4,反法联军 攻进巴黎,第一帝政时代结束。波旁王朝复辟。 服装史上帝政样式时代1804-1825年。
三、创造流行的设计大师
奥地利皇后
帝政时期的男装
拿破仑像
四、帝政样式时代的女装
基本造型特点:强调胸高的高腰身,细长 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 得很低、很大。 另一特点:衣服重复穿用,裙子流行两色 重叠。 肖尔:披肩 。
约瑟芬· 波拿巴,拿破 仑妻子,当时流行的 服装。
古埃及服装史
制作人 杨晓 尹雪 董聪玲
第一章 外国古代服装史
第一节
古埃及
。
作 公 古 元 代年前在 。前 历 后 史 这 年上 段 到, 时 公一 间 元般 称 把
3000
400
。
一、
社会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埃及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 流经埃及全境,北端是尼罗河三角洲。
文明类型与划分依据 古埃及的 国家特征 古老文字与 书写材料:
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每年7月,尼罗河上游暴雨引起山洪倾泻,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 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称为 肥沃的黑色土 壤,这是尼罗河给古埃及人的赠礼。 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有非洲东北的哈姆人和西亚的赛姆人长 期融合而形成的古埃及人,在这里排干沼泽,开构筑坝发展起农 业、畜牧业、渔业和手工业。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人 已经会制造铜器。生产力的发展,是古埃及很早的形成了专制的 奴隶制国家。
化妆在古埃及很发达, 古埃及人用青绿色涂 眼影、画眼线,把眼 角描画的很长,眉也 画得很重。另外,还 涂腮红、口红和染手 脚指甲。
2010年4月26日讯,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使用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 200年期间的古埃及颜料为模特化妆。
古埃及人一般不穿鞋 把鞋看做一种非常贵 重的饰品,用纸莎草、 芦苇、棕榈核皮革制 作的凉鞋“桑达尔” 是身份高的人的专用 品。
罗印克罗斯
穿着过程
罗印克洛斯
罗印克罗斯
外国服装史试卷及答案
1.在拜占庭时期的服装中,罗鲁姆和帕留姆这些带有鲜明的战服时尚的衣饰,充分体现了那个时期男子的英武之气。
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
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
3.20世纪纪50年代时,裙撑再度流行。
这一时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裙撑采用的发条(或者填钢丝也行)原料。
4.纵观巴洛克时期的男装,主要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点,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尽追求华丽,二是男装女性化5.波尔波阿莱本世纪第一位被称为“革命家”的设计大师。
不随波逐流抓住新的时代潮流确立自己的风格。
1、古罗马的男子服装主要为( C )。
A.阿比 B.鸠斯特科尔 C. 托加 D.斗篷2、在古罗马,只有帝王才有权穿用这种(C)的宽松长袍。
A.红色 B.黄色 C. 紫色 D.绿色3、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男鞋名称为( B)。
A.平底靴B.乔品C.桑达尔D.波兰那4、17世纪巴洛克男裤看上去像长短不一的褶裙,短的到膝盖以上,长的到小腿肚,上面布满( A)装饰。
A.缎带B.纽扣C.蝴蝶结D.刺马针5、因杰出的艺术成就,在1977、1979和1982年三次获得时装界金顶针奖的设计大师是:(A )A.皮尔.卡丹B.纪梵希C.瓦伦蒂诺.加拉班尼D.乔治阿玛尼三、名词解释:1、拉夫领答:①拉夫领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褶饰花边的领饰,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
②拉夫呈车轮状,又厚又硬,脖子围上后头无法自由活动,人们强制性表现出高傲、尊大、不可一世的姿态。
后来下颌处空出一个三角形的拉夫。
2、庞塔龙庞塔龙长裤,原是17世纪意大利喜剧演员在舞台上穿的一种不扎裤脚的细筒裤,又叫“桑•克尤罗特”是对贵族穿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来穿用。
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象征革命。
与庞塔龙组合穿的有双排扣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3、、新艺术运动答:①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和内容很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
外国
激情在五队,舞出我梦想。
国际哥特风格服饰 –三角形 三角形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 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 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 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 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 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 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 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 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 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 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 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 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 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 形态。
激情在五队,舞出我梦想。
新古典主义风格服饰 –理性 理性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 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 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 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它主要是 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 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 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这 种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 术风格,与古希腊罗马的题材 形式结合所发展出来的服饰, 也随即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 升为服装款式的代表 特别是在女装方面。例如,以 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 夸张的服装款式;又如,排除 受约束、非自然的"裙撑架",等 等。因此从1790年到1820年之 间,所追寻的淡雅、自然之美, 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风格"。
激情在五队,舞出我梦想。
超现实主义风格服饰 –想象 想象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 20年代的法国,是受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 响而发展出来的。超现实主义的艺 术家们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 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非自然合 理的存在,梦境与现实的混乱,甚 至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组合。 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 装领域,带动出一种史无前例、强 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籍:《西洋服装史》李当岐《外国服装史》张乃仁杨霭琪《中西服装史》叶立诚文化概述:地理环境(海洋)文化特征服装跳跃式发展内容概述:克里特岛体形式古希腊平面(人体自然美)中世纪追求服装与人体的关系西方服装概略根据西方服饰发展的特点,不按时间分,按风格分:古代服装: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5~15)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 早期基督禁欲思想罗马式10~12 由宽衣向窄衣过渡哥特式 13~15 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近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中~17初 (意大利风时代、德意志风时代、西班牙风时代)巴洛克 17 (荷兰风时代、法国风时代)洛可可 18 (男装开始走向稳定的发展,到19世纪末逐渐形成模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85)浪漫主义时代 (1825~1850)新洛可可时代 (1850~1870)巴斯尔时代 (1870~1890)S形时代 (1890~1914)第一章古代服装第一节古埃及一、男子服装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卡拉西里斯(Kalasiris)贯头衣丘尼克(Tunic)连衣裙多莱帕里(Drapery)卷衣二、女子服装绳衣其他同男子假发、假胡子多配饰(彩陶、宝石….)化妆品鹰、蛇王权睡莲富饶第二节古代西亚一、苏美尔人 B.C. 3500卡吾那凯斯(kaunakes)缠腰布特点:面料二、巴比伦人 B.C.2000卷衣三、亚述人 B.C. 1400华美流苏、刺绣、宝石装饰内衣:棉织物外衣:毛织物男子丘尼克+卡夫坦型、丘尼克+乓乔型、丘尼克+卷衣女子卷衣四、波斯人 B.C. 600原为山岳民族服装:北方型(鞣制皮草、紧身合体、裤、帽)初:丘尼克*长裤统治两河流域后,受卷衣影响亢迪斯(宽松)喇叭袖、提花图案古代服装中,古代波斯人对袖子进行造型。
第三节古希腊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B.C.2000~B.C.1000)克里特岛B.C.3000 小亚细亚迁入许多居民B.C.2600 青铜B.C.2000 宫殿建筑象形文字B.C.1600~1500 米诺斯王朝鼎盛时期B.C.1400 开始衰退B.C.1200 希腊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B.C.1600~1200一、克里特人的服装二、古希腊( B.C.800~B.C.146)B.C.3000~B.C.1200爱琴文明B.C.2000~B.C.1200北方迁入:亚加亚、爱奥尼亚人、多利安人、伊奥利亚人毁灭爱琴文明B.C.800~600建立许多奴隶制城邦B.C.500中~400中鼎盛代表性城邦:斯巴达雅典斯巴达(多利安人):浑厚的艺术风格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雅典(爱奥尼亚人):柔美的艺术风格纤细、优雅的女性特征第一章古代服装第三节古希腊二、古希腊人的服装温和晴朗爱好运动,炫耀身体,不以服装表现地位等级服装单纯、朴素,强调比例优美、节奏和和谐(代表品种希顿和希玛纯)希顿区别:1、希顿(Chito,Khiton)内衣多利安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2、希玛纯(Himation)外衣3、克拉米斯(Clamys)斗篷4、发型希顿共同点:褶第四节古罗马B.C.1000~A.D.395B.C.3世纪统一半岛B.C.1世纪征服希腊A.D.395年东西分治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拜占庭(1453年)西罗马罗马476年灭亡一、男子的服装托加(Toga)外衣丘尼卡(Tunica)内衣拉塞鲁那(Lacerna)斗篷佩奴拉(Paenula) (从平民服装礼服的变化)二、女子服装斯托拉(stola)内衣(模仿爱奥尼亚式希顿)帕拉(palla)外衣(模仿希玛纯)贝尔(veil)面纱、披头“古代比基尼”斯托罗菲吾姆(胸罩)steophium帕纽(三角裤) pague三、服饰配件好宝石,夸耀富有和身份,出现许多装饰第二章中世纪(5~15世纪)395年,罗马帝国东西分治(东欧、西欧)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 欧亚的连接点,地中海、黑海的连接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罗马式 10~12哥特式 13~15罗马式:半圆拱顶、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哥特式:尖顶拱形、彩色玻璃,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日耳曼人的特点(北、西)罗马拜占庭文化(南、东)宗教特色罗马式时期(10~12世纪)十字军东征 1089~1291 出现收腰的特点哥特式时期(13~15世纪)进入三维立体(省、分片)中世纪西欧人服装矛盾摇摆期否定肉体(掩盖体型)肯定肉体(显露体型)第一节拜占庭时代(5~15)*希腊、罗马古典理念 *东方神秘主义 *新兴基督教文化由古代简朴的色调单纯——色彩缤纷的世界服装无男、女严格区分(长短)纹样都有象征意义色彩被赋予宗教的含义拜占庭服装风格特点:1、前期沿用罗马帝国样式,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2、服装外形慢慢变得呆板、僵硬,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纹样是服装表现的重点;3、具有否定人存在的抽象的、绝对的宗教性。
典型服装:1、达尔马提卡(dalmatica)*丘尼卡的演变*紫红色的克拉比装饰*开始过渡合体的第一步女(长) 男(短)2、帕留姆(Pallium)罗鲁姆(Lorum)拜占庭风格:豪华、绚丽、宝石、帝王、宗教、神秘镶贴艺术、缤纷多变装饰性、光彩夺目的珠宝、华丽图案的刺绣第二节欧洲的黑暗时期(5~10)一、日耳曼人的服装原来二部式结构:上衣(丘尼克)下衣(长裤)男女都留长发重视腰带与罗马人接触后受罗马人的影响:男:萨古姆女:达尔马提卡(叠穿)系腰带、包头纱第三节罗马式时期(11~12)南方型:罗马文化北方型:日耳曼文化东方:拜占庭文化融合筒形丘尼克1、鲜兹(chainse) 内衣2 、布里奥(bliaut) 外衣3、曼特尔(mantel) 斗篷4、科尔萨基(corsage) 背心达尔马提卡男子:“布莱(braies)”裤子,“肖斯(chausses)”袜子服装样式初期到后期的变化预示哥特式时代明朗造型的来临。
第四节哥特式时期(13~15)13世纪简单男女一样(出现省道)上衣下袜14世纪中叶分别发展男子开始二部式结构15世纪文化思想开始萌芽(文艺复兴)服装样式奇特男装女装分别发展男子出现最后一件筒形衣吾普朗多修米兹(chemise) ——内衣科特(cotte)——外衣/内衣修尔科(surcot) ——外衣希克拉斯(cyclas) (常用、礼用)曼特(manteau) ——斗篷*外衣裁剪,出现省道(dart)科塔尔迪(cotnrdie) “新奇的衣服”萨科特(surcote)宗教色彩逐渐退位,人性复归,追求豪华奢侈划时代的裁剪*从西洋服装史上看,古代服装基本上都是披挂式的二维性服装空间,虽然罗马式时代曾经有过收腰,也只是从衣片两侧向里挖剪,没有脱离古代服装二维式构成的框架。
*哥特式时期出现了从前、后、侧方向去掉胸腰差的裁剪手段,并加入三角布,从而构成衣片的侧面,正是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位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的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服装三维的窄衣空间。
*从中西服装史的比较来看,中国服装从古代深衣到清朝旗袍都是保持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
而西方服装自哥特时期后便沿着三维空间发展,塑造了后世的多种多样立体造型美,并使西方服装发展成为现代服装的主流服装。
思考题:1、哥特式时期服饰文化对西方服装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
2、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中外的交叉点。
*哥特式时期——14世纪1、家徽图案的流行12世纪十字军东征(标识、家徽)13世纪末,女子绣于衣服上装饰。
14世纪,普通市民也流行。
2、14世纪中叶男装二部式的确立男装二部式的确立上:普尔波万 (pourpoint) 军装下:肖斯袜西洋服装上的第一颗扣子*哥特式时期——15世纪衣服种类增多与上个世纪不同的是西洋服装史上出现最后一件筒形衣:——吾普朗多 (Houppelonde)袖口、下摆处装饰:达更(dagging,花形、树叶形)女子服装造型:稳定、上轻下重*哥特式时期——服饰配件丰富尖顶造型男子鞋:波兰那女子头部装饰:汉宁帽、艾斯科菲恩第三章近世纪服装(16~18世纪)衣服又若干部件构成:建筑-构筑性、铸型-硬直性近世纪服装外观特征:性别的夸张与强调——性别对立男子—雄大的上半身与紧贴肉体的下半身女子—袒胸、紧身胸衣,下半身膨大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 部件界限消失;流动、统一、整体;巴洛克时期(17世纪)强有力、跃动的外形特征洛可可时期(18世纪)纤细、优美;贵族趣味;窄衣文化的人工美达到登峰造极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背景:新兴资产阶级海上远航——新大陆——经济贸易更为扩大促进资产阶级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加壮大的需求新兴文化的产生、发展同时:*1453年,拜占庭被土耳其攻陷(希腊学者逃到欧洲)*欧洲考古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意大利风时代(1450~1510)德意志风时代(1510~1550)西班牙风时代(1550~1620))一、意大利风时代(1450~1510)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服装比同期西欧各国不同——开放、明朗、优雅15世纪中叶延续细长造型16世纪,男女装开始横宽发展:男雄大女浑圆特点:面料漂亮*男装中世纪服装的延续上:普尔波万下:肖斯鞋:乔品(高低鞋) 20cm~30cm 16世纪后半叶,被高跟鞋取代二、德意志风时代(1510~1550)主要特色:斯拉修(slash)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指流行于15到17世纪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
裆布科多佩斯(codpiece) 男性象征三、西班牙风时代(1550~1620)填充式时代主要特色:1、填充物的使用2、拉夫领 (Ruff)3、裙撑 4、紧身胸衣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
袖子独立制作基本造型:泡泡袖、羊腿袖、莲藕状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独立制作、可摘卸的轮状褶领。
盛行于西班牙风时代。
“法勤盖尔”(forthingale )不同形式:西班牙法国人英国人“苛尔·佩凯”(corps pique)女子着装:亚麻内衣(修米兹)上:紧身胸衣下:裙撑精美衬裙罗布第二节巴洛克时期(17世纪)17世纪,欧洲动荡,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竞争,各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进入资本主义。
巴洛克 (Baroque ):“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
特点:装饰性强、辉煌华丽,注重光的效果,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结构上富于动势。
整体风格显得高贵豪华、气势雄伟、生气勃勃。
形成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巴洛克样式——装饰过剩的奇异服装一、荷兰风时代(1620~1650)称为“三L”时代:长发(longlook)、蕾丝(lace)、皮革(leather)男子:穿长裤女子:穿多条色彩不一样的裙子;填充物、紧身胸衣、裙撑被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