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

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学活动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便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与语言表达,更对学生的认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以及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

一、热爱学生是激励学生积极情感的前提条件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而言,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是最敏感的,如果他们觉察出老师并不真正地热爱他们,他们就会产生烦恼,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生冷淡无情,即使最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难以取得成功。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是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职责之一。同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试验区的经验表明: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即被鼓励和被信任能做重要事情,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教师热爱学生,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亲切、信任、抱有期望,并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力求营造宽松、愉悦、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激励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顺利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二、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积极情感

数学教学不应冷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充满热情,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师要善于激励与调节学生的情感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觉察和理解学生的情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调节学生的情感。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的目光,一次无意识的抚摸,都会激起学生的喜悦感和兴奋感。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要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不守纪律,吵闹、顽皮、捣蛋,自然会引起教师情绪波动,但作为教师自身来讲,一定要冷静,要克制,不要随意发火,更不能因自己的情绪不好而把怒气发在学生身上,以免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我们要把学生的问题看成是学生发展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要采取乐观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的情绪才能轻松愉快、乐观向上。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积极转变角色,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建立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不仅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情感体验与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