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为转变相关理论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
三、人类行为概述
吸烟行为:
(1)多数吸烟者的吸烟行为起始于少年,形成 于青年阶段;
(2)从少年到成年早期阶段岁年龄的增长吸烟 率升高;
(3)1996年与1984年相比,40以下男性的吸烟 率增加,4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下降;女性吸 烟率增加。
三 、人类行为概述
6.行为形成和改变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学习因素
糖尿病
表现: 空腹血糖>=6.1mmol/L 可疑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危险因素: 肥胖、缺乏运动 高脂、高糖饮食
溃疡
表现:有规律上腹痛,和进食有关、 有一定季节性、有返酸等症状。
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烫食 吸烟 酗酒 精神紧张、情绪压抑
健康的基石
• 健康的四大基石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
三、人类行为概述
行为
健康行为必须满足: 五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条是必备的
①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 为必须具备有利性。
②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即行为必须具 有规律性;
③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如 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即行为必须具 有与环境的和谐性;
二、健康相关行为
健 康 相 关 行 为 (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 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 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
二级公共营养师章节知识:营养教育
二级公共营养师章节知识:营养教育二级公共营养师章节知识:营养教育导语:在公共营养师的考试中,关于营养教育的章节考点你知道具体内容吗?下面是店铺准备的章节复习大纲,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1.营养教育的概念P464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2.营养教育的主要对象P4641) 按照教育对象的健康及营养不良的程度分为:健康者、亚健康者和患病者;2) 按照教育对象书目分为:个体、群体;3) 按照教育对象所处的场所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不同层面。
★★★3.营养教育的目的P4641)提高各类人群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2)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健康的膳食营养因素3)改善营养状况4)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5)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营养教育的发展趋势P466营养教育涉及个体与群体营养知识与能力的增加,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膳食模式,社会舆论与准则的变化,社区能力的增加,政策与法规健全,资源配置的调整等方面。
营养教育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是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改变人们的膳食行为。
★5.人际沟通的特征P466-4671)沟通的发生可不受主观意志支配2)沟通的双方都可以是积极的主体3)沟通的信息代码必须由双方认同4)沟通的内容与双方的关系相统一5)沟通的表现包括信息反馈和互动6)沟通的技能有语言和非语言能力7)沟通的效果受内外条件因素制约8)沟通过程是交流系统的整体活动★6.人际沟通的结构P4671)信息背景2)信息发出者3)信息及载体4)信息传递途径5)信息接受者6)效果与反馈★7.人际沟通的形式P4671)按符号的系统分为: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2)按传递的方式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3)按渠道的组织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4)按信息的反馈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5)按信息的流向分为:上、下行和平行沟通;6)按沟通的意识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
一、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KABP 或KAP )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
1.模式的基本内容 KAP 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图9-1) ☆ “知”是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基础。
☆ “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信念是动力;其中信念的转变是关键。
(2010.4单选) ☆ “行”是行动,行为改变是目标。
人们通过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再通过对知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和态度,进
而支配行动。
2.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KAP 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中。
以预防艾滋病为例,护理人员首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目标人群了解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及其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知识。
目标人群通过思考加强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确立了只要杜绝作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行为就一定能预防艾滋病的信念,最终可能摒弃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是1958年首先由霍克巴姆(Hochbaum )提出,(2009.4单选)后又经贝克(Becker ,1984年)等学者修改完善。
HBM 是迄今用来解释个人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最常用的模式,其曾经被成功地用于遵医行为、健康筛查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第2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的小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直到出现一个正确反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动物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称为 尝试—错误学习。 尝试—错误学习。
Edward L. Thorndike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Skinner. B.F. ,1904-1990,美国 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奠基者。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 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 年获美国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 国家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
巴浦洛夫、 巴浦洛夫、华生理论的小结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 反应 的联结; 反应” 2、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健康教育学复习题(含答案)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不良健康行为)。
1)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2)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构成的威胁3)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身体的、精神的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1)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2)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3)预防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4)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5)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1)社会动员: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础,以社区参与为原则,以自我完善为手段。
2)倡导与游说3)协调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1)多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动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承担。
如果没有一个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极具凝聚力的领导机构是难以完成促进健康的使命的。
重新认识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调整战略方向。
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其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
第十七章 阿法芙·I·梅勒斯的转变理论
体的体验,提示人们意识到转变后的新角色需要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转变理论的应对方式,即测量指标,既注重过程,也关注结果,体现了健 康促进作为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理论的分析与评判
(二)类属明确,便于理解 •Meleis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术语涉猎面较广,具有较深刻的 社会学及心理学内涵,可以看出转变理论的提出者具有较为 深厚社会文化底蕴和内涵。 •个别概念术语较为晦涩难懂,需要结合具体情境予以确认 •概念术语之间关系明确,指导性强,便于护患间的互动, 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干预指导。
理论来源
(二)角色转变 • 角色关系、角色期望值和角色能力的变化; • 角色转变需要个体纳入新知识、改变行为并重新定义自我。 (三)角色补充 是一种特定的预防或缓解角色不足的护理行为,是给角色不足的 个体传递必要的信息或经验,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个体必须完成自 身涉及到的各种角色的预期行为准则、情感、情绪、目标以及各 角色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实现角色掌控(role mastery)。
(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型转变是由社会、政治和经济或组织结构变革所致的转变与护理管理的 关系密不可分。 Meleis本人就曾经以转变理论为框架评价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和工作 满意度。 Rich为进一步拓展和验证该理论,采用现象学研究调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医院创办的 SFAS ( staffing for all seasons )项目中所有注册护士对经历 SFAS培养后对护理实践、组织、人际关系的转变及看法。并提出应进一步 明确该研究中护士所经历的转变阶段和干预时机。 台湾学者Chang也调查了10名急症护理领域的护士在成为护理专家后一年 的角色转变与体验,结果分为三个阶段:角色模糊、角色获取以及角色实现 。
(四)转变的条件: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
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行为中的优势评价
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行为中的优势评价宋小波巫海娣 胡艳 戴静(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行为转变理论干预对其足部自护行为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患者趾甲评估表、自护行为表评估其足部趾甲、皮肤情况及自护情况,所有患者均实施行为转变理论干预,将开展干预前后患者的足部自护行为、应对方式、足部护理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分析患者的足部问题发生情况,以足部皮肤皲裂占比最高,为42.68%;患者的不良足部自护行为占比较高;干预后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回避评分和屈服评分则均低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概念评分值、自护技能评分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值、自我责任感评分值均高于护理前(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异常的趾甲较多,且未形成良好的自护意识和能力,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落实行为转变理论干预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自护行为,从而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行为转变理论;足部自护行为;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587.1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8-0082-04糖尿病是一种对人类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1]。
糖尿病足为该病症典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伴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受血管病变、继发性感染、神经病变等因素影响,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极高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秉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落实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通过帮助其形成足部自护的意识以及建立正确的自护行为,以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2]。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第二章农民行为改变原理-资料
1
又叫情感和归属需要,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并希望被某一团体接纳为成员, 有所归属。
4 尊重需要 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
和才华得到公正的评价赞许。要求在团体中确定自己的地位: 一种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工作。并要求有相对 的独立和自由;另一种是要求给予名誉、地位和权力等,要求 他人对自己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
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 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效果。
2020/2/23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三、行为理论之二——动机理论
(一)动机及其作用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
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它是行 动的内在原因,它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动机 是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内隐的特点,不易从 外部被察觉,但人们可以根据行为追究真正 的动机。有时良好的动机并不一定会达到预 期的行为结果。
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 根本原因。
2020/2/23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于1943年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 要划分为5个层次;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 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 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 实现需要。
2020/2/23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三)激励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期望理论表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 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在确定目标 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 共同要求,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 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 在确定目标时,要尽量使目标切合实际。
行为转变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行为干预的效果分析
行为转变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行为干预的效果分析罗秀玲;王娟;袁梅;欧瑞燕;钟伟容【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行为转变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足部自护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择9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对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
采用调查表和随访方式调查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自护知识、足部自护能力及足部健康状况。
结果:干预12个月后患者在足部自护行为、自护知识得到提高,干预后足部健康状况较干预前得到改善。
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足部自护行为上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改善足部健康状况。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hange theory investigation of foot self - car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Use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select 95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up to 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intervention model is based on the behavior change theor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follow - up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several indexes and analyzed the result,indicators include the foot self - care knowledge,self - care ability of foot and foot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Results:After 12 months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foot self - care behavior indexes are improved obviously. Transition theo-ry. Conclusion:Behavior in helping to establish the foot self - car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s good effec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oot health.【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自护行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作者】罗秀玲;王娟;袁梅;欧瑞燕;钟伟容【作者单位】518172 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综合科门诊楼保健科;518172 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综合科门诊楼保健科;518172 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综合科门诊楼保健科;518172 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综合科门诊楼保健科;518172 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综合科门诊楼保健科【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病足是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若患者晚期出现严重的足部并发症常采用截肢的方法治疗。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2章-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纲要掌握:1.条件反射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的基本内容。
2.健康信念理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知-信-行理论、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的主要理论要点。
3.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理论、贝克的认知理论、自我指导训练理论。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5.内脏学习理论、应激理论、情绪学说的理论源起及主要内容。
熟悉: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的实验与理论基础。
2.健康信念理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知-信-行理论、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的理论起源。
3.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及抑郁症患者的常见10种认知曲解。
4.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如何解释心理失调的实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
5.内脏学习理论的临床应用;应激状态下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了解:1.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行为医学中的作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特点和实际意义;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的原理及在临床行为治疗中的作用。
2.健康信念理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知-信-行理论、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医学中的应用。
3.自我指导训练的理论基础。
4.自我实现者具有的人格特征。
5.情绪与生理反应。
二、教材精要【内容简介】本章介绍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内脏学习理论和心身相关理论等与行为医学具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理论的理论起源、主要内容、在行为医学中的作用等。
【教材知识点】(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1.条件反射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0世纪初,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把试验中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条件反射,也称经典条件反射。
并进一步把由先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能自然地引发反射的刺激,称为无条件刺激,由无条件刺激所引发的反射称为无条件反射。
KAP(知信行)调查..
指标转化为问卷需要注意事项:
1、将问题分类 2、将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陈列 3、问题之间、选项之间不能有包含、交叉、雷同 4、通俗易懂、专业术语要解释、举例 5、定义、范围、不易理解的问题进一步说明
B、已有/标准化问卷 ◆ 分析问卷结构:包括几部分,解决哪几个问题 ◆ 数据分析角度:分析角度、统计方法选择 ◆ 结果预测 举例:我国城乡居民个人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不同形式宣传材料: 单页、小册子、海报 不同设计内容:以图为主、以文字为主、图文并重
抽样注意事项
1、目标人群一定要准确,符合调查要求 要求:一家调查一个;调查时:一家全部调查
2、干预研究,保证目标人群的同质性 题目:农村地区血吸虫干预策略研究 干预前后,农村居民血吸虫防治知信行调查 主要问题: 基线调查:夏天,青壮年外出打工 终末调查:冬天,邻近春节,青壮年在家
定性访谈:访谈提纲设计 6、确定干预 7、效果评估 8、预期结果
统计设计
(1)设计 (2)搜集资料 (3)整理资料 (4)分析资料
意义: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面对 不确定性的数据做出科学的推断,是通过现象揭示 本质,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研究疾病和 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
(二)KAP调查4个关键环节
删去设计不合理或实际意义不大的选项或问题 增加有意义的新选项 (2)发现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3)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对问题进行确定,优化问卷
表1 干预前后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伤害危险因素情况
生活环境与习惯中存在的危 险因素
住所靠近马路
家中的楼梯及地板不防滑
孩子在仰卧时说话或进食 孩子在无大人陪同下在附近 池塘或河里游泳 家附近的池塘、河流边没有 防护栏
。。。。
行为医学 第二章 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
4.强调自我调节过程,不仅强调外部事件,也强 调内部事件的作用。
三、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
(一)实验与理论基础
1958年,南非行为科学家沃尔普 (J. Wolpe )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 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一系列 实验结果及借鉴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 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
通过循序渐进的增加刺激程度,使个体逐 步耐受和习惯原先引发不适应性的反应的刺 激,来消除某种不适应性反应的方法称为脱 敏法。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 原理。
第三节 认知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 自我指导训练
Aaron Beck & Albert Ellis
理性情绪行为理论
(3)消退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的结果使原有的
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称为 消退(extinction)。
(4)惩罚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
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称为惩 罚(punishment)。
3.实际意义
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同,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反应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 影响。
3.自我强化 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
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 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 自我批评。
4.社会学习 班杜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
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照某种行为去 行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1.强调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2.强调人运用符号的能力,由于人类能够运用符 号思索和提出问题,因此人们能够预先知道个人行 为的结果,并以此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大二学习中所了解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的关联,人类可以形成特定行为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操控。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人类思维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强调人际互动和文化环境对思维形成的作用。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爱因斯坦和佛洛伊德。
爱因斯坦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类生命周期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并指出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佛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理论出名,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性欲冲突和个性形成。
四、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代表人物有米尔格拉姆和扎基曼。
米尔格拉姆提出了权威性实验,揭示了个体在权威指令的影响下可能服从不道德或伦理行为。
扎基曼则研究了群体行为和互动,提出了群体流行概念,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
五、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和罗杰斯。
福克斯提出了五因素人格理论,将人格特征划分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罗杰斯则强调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幸福感取决于个体是否能够实现自我潜力。
总结:以上只是大二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心理学理论知识点的概述。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个方面的内容。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转变固有的生 活方式和行为 是一个复杂、 连续、渐进的 过程。
每个人要做出 行为改变都需 要不同的需求 和动机。
根据对象所处 不同阶段所采 用的不同得干 预措施。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创造支持性环境和建立 互助组。 争取家庭、社会和环境 的支持、替代方法、现 提供规范性行为转变指 身说法、激励政策。 南,确定切实可行的目 标。采取逐步转变行为 促进行为转变,协助拟 的步骤。寻求社会支持。 定行为转变计划,提供 协助克服困难。 专题文章或者邀请参加 专题报告会,提供并指 导该行为转变的技能、 提高认识、唤醒情感, 方法及步骤。 消除负面情绪。推荐有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理论),该理论始于心理治疗,综合了主要心理
学理论的精华,并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因此, 国内学者也将其翻译为跨理论模型。该理论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成 效显著,是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分为了变化阶段、改变策略、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四
为转变理论与行为转变阶段匹配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单纯的糖尿病足部知识教育。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足部自护行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对帮助2型搪尿病患者建立足部自护行为有促进作用,良好的足部自护行为能有效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情况。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及步行训练指导;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
5 4
维持阶段 行动阶段
3
2 1
准备阶段
犹豫不决阶段 没有准备阶段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客观和环境因素 给教师提高更多的锻炼的场所
意向阶段 主观因素
准备阶段
行动阶段
通过各种手段使锻炼者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决策平衡过程的分析
1
前意向阶段:疲劳和浪费时间 意向阶段:增进健康、 减少焦虑以及浪费时间
正面
2
3
准备阶段:增进健康减少焦虑以及经济上的损失
要: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视角: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转变过程的研究
阶段
行为 改变
体育 锻炼
性别及 年龄
决策 平衡
自我 效能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所处阶段以及特征分析
1
前意向阶段( 在未来 6 个月内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向)
• 2“倒 U” 型曲线 意向阶段( 准备在未来 6 个月内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和准备期)培养采取行动的意愿,而“行为水平”则有助于行动和维持
阶段的改变。 • 自我效能感和决策权衡在不同的变化阶段和过程中有所不同,这反映了 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因素 •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变化的阶段制定一个阶段匹配的干预方案,以匹配个
体当前行为变化的阶段。
Effects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intervention on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n ostom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9、12和24个月,发送邮件进行随访,然后给没有回应的人打电话。
03
结果 24个月后,健康饮食、锻炼、处理情绪困扰以及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的维持效果
显著。两组研究对象在24个月的减肥情况上存在差异。多重行为干预优于单一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主要理论内容.ppt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3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Learning Theory of Behavior)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1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行为(behavior):
狭义的行为: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 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 A)是社会学习理 论的创建者。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Albert Bandura
21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宣称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2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 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 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 都有可能不发生。
4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共同点
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5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Theory of classic conditioned reflex)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 conditioning),又叫反应性 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 射为基础而形成的。是俄国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 信息的权威性 • 身边的实例 • 提供信息者的干预能力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
• 是在 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 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提出,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 家提出,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 特别是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人们遵从医学建 议的行为。 议的行为。 • 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人们采取或不采 以心理学为基础, 取健康行为的原因, 取健康行为的原因,从而得以预测人们对 预防性健康行为的执行与否。 预防性健康行为的执行与否。 • 该模式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该模式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并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并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阶段
• 没有准备阶段 :无思想准备,不知道或没 意识到自身不健康行为的存在 • 犹豫不决阶段:意识到问题,但仍犹豫不 决 • 准备阶段:开始作出行为转变的承诺并有 所行动 • 行动阶段: 进一步采取行动 • 维持阶段: 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 固
行为的分类
• 人具有生物和社会属性,因此,人的行为可以分 人具有生物和社会属性,因此, 为: 本能行为:由生物属性决定, 本能行为:由生物属性决定,建立在生理活动的 基础上,主要包括: 基础上,主要包括: 与基本生存有关的如饮食、 与基本生存有关的如饮食、睡眠等 与延续种族有关的如性行为等 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如本能的反抗、 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如本能的反抗、逃避等 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 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覆盖面很广, 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覆盖面很广,如 职业技能、社会角色等。 职业技能、社会角色等。
个体感知
行为改变因素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学因素:个性、社会地位、 社会心理学因素:个性、社会地位、 社会压力 知识结构因素:关于疾病的知识、 知识结构因素:关于疾病的知识、以 往与疾病的接触
行为的可能性
认识采取预防措施的益处 了解采取预防措施的障碍物
懂得疾病 的易感性 懂得疾病 的严重性
感知疾病的威胁
采取预防保健行为的可能性
行动的提示 大规模的宣传运动 来自他人的劝告 医生的暗示 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支持 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健康信念模式(采自黄津芳, P74) 图3-3 健康信念模式(采自黄津芳,刘玉莹 护理健康教育学 P74)
影响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 产生“恐惧” 产生“恐惧” • 对行为效果的期望 • 效能期望
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 连续性 • 阶段性 • 不均衡性
行为的适应
• 是指行为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 目的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 • 需要是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行为 需要是行为形成和发 • 环境因素 • 学习因素
健康行为
概念 • 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 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 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团体健康行为 个体健康行为 • 外显健康行为:平衡饮食、充足睡眠 外显健康行为:平衡饮食、 • 内在健康行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内在健康行为:
学习健康行为的意义
• 行为与健康关系密切,促使人类行为向有 行为与健康关系密切, 益于健康的方向转化 • 揭示众多人类健康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 揭示众多人类健康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 从心理和社会文化角度理解人们的行为表 现,从而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从而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阶段
• 转变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过程,因为人们转变行为的需求和 分复杂的过程 因为人们转变行为的需求和 动机不同,而且人群中人们所处的行为转变 动机不同 而且人群中人们所处的行为转变 阶段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行为转变阶段采取 阶段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行为转变阶段采取 的转变策略不同。 的转变策略不同。 • 心理学家James Prochaska 和Carlos Diclimente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行为阶 段转变模式,把行为转变分成五个阶段。
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 被动发展阶段(0~3岁):遗传、本能力量 被动发展阶段( 遗传、 岁):遗传 和无意识的模仿 •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主动模仿、探 主动发展阶段( 主动模仿、 岁):主动模仿 究,对本能冲动的克制能力逐渐提高 • 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个体开始通 自主发展阶段( 岁 成年):个体开始通 成年): 过对自己、他人、环境、 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 识,以调整自己行为的发展 • 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这一阶段要 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这一阶段要 持续终生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
• 健康信念模式遵循认知理论原则,首先强 健康信念模式遵循认知理论原则, 调总体的主观心理过程, 期望、思维、 调总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是否会采取预防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 疾病、 疾病、促进健康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个人信 念的强度。 念的强度。 • 因此,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 因此,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 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行为转变相关理论
行为
• 行为的概念 人类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和社会现象。 人类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和社会现象。 它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 它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 在适应复杂的、 在适应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环境时所做出 的反应。 的反应。 这一反应有三层内涵: 这一反应有三层内涵:a 行为表示一种活动 的过程; 行为表示某人当时所处的状态; 的过程;b 行为表示某人当时所处的状态; c 行为表示该人具有某种行为特征。如饮酒。 行为表示该人具有某种行为特征。如饮酒。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
认知理论
•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和利用信息的全部过程 和活动,它包括接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 和活动,它包括接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 对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反应, 对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反应,然后采取 适当行动。 适当行动。 • 认知理论认为只有在人们感知信息、认同 认知理论认为只有在人们感知信息、 信息内容、产生行为意愿, 信息内容、产生行为意愿,并具有行为所 需技能后,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需技能后,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认知理论
信息
知
信
行
增进健康
知、信、行模式
认知理论
•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 度)是动力;行(包括产生新的促进健康 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 是目标。 • 例如:吸烟
认知理论
• 接受知识转化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复的 过程,其中有两个关键步骤:信念的确立 和态度的转变。 • 知、信、行三者间只存在因果关系,没有 必然性。在信念确立以后,如果没有态度 转变的前提,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不会达 到。
危害健康行为
• 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 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 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其主要特点是: 其主要特点是: 危害性 危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后天习得, 后天习得,也可以改变
危害健康行为分类
•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 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和 型行为 致病性行为模式: 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 型行为模式和 模式 • 不良疾病行为:从感知到自己患病到疾病 不良疾病行为: 康复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 • 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如 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吸毒、性乱等。 吸毒、性乱等。
人类行为的5要素 人类行为的 要素
• 行为主体:人 行为主体: •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指向目标 行为客体: •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 行为环境: 的客观环境 •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 行为手段: 使用的工具或力量 •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 行为结果: 成的行为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步骤
• 首先,充分让人们对自己目前的不良行为 首先, 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 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 • 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自己改变不良行为 其次, 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 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 同时也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知觉到障碍); (知觉到障碍); • 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 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 期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我效能)。 期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我效能)。
认知理论
•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行为的简称,健康教 育的知—信—行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 育中的应用。 • 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 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 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 • 了解有关的健康保健知识和信息,建立起积极、 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 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