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_论庞德诗歌中的音乐性

合集下载

庞德和他的《地铁车站》

庞德和他的《地铁车站》

庞德和他的《地铁车站》作者:漆婉榕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7期摘要: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诗歌流派。

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和奠基人,庞德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代表作《地铁车站》,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意象主义诗歌所具有的特点,并体现了庞德对诗歌艺术完美境界的追求。

关键词:庞德;意向主义;《地铁车站》一、简介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倡导并确立了意象主义,提倡使用自由诗,常见的语言模式,清晰和即时的图像,精确和有效的措辞,创造性和音乐节奏。

意象派诗歌是简短而精要的,在没有评论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呈现一个形象。

二、简要分析《地铁车站》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这首诗是庞德意象派的代表作,于1913年出版在文学杂志《诗歌》中,被认为是意象派传统的主要诗歌之一。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每个人都处于战争的可怕阴影之下,我们可以通过地铁了解整个社会,人们是如此的沮丧和无助,然而,看着孩子们可爱的脸庞,庞德联想到了美丽的花瓣。

这些可爱的面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意义。

虽然树枝又湿又黑,但上面有花瓣,虽然社会是沮丧和无助的,但每个人心中仍有希望。

这首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人类灵魂对希望的渴望。

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逆境中,我们不应失去信心;在顺境中,要有应对不测的意识。

庞德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在1912年巴黎的地铁站被打动的瞬间。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看到了几个女人和孩子的美丽面孔,然后他试图用诗来表达他的感受。

庞德巧妙地将这首诗从三十行删除到两行,总共只有14个字,这和传统的诗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首诗第一行叙述了一个事实,第二行是表达了情感,作者的心理过程间接地连接了第一条线和第二条线,这是这首诗的核心。

在诗里,庞德用生动的图像来表达感受。

简洁的十四个字包含了四个图像,分别是脸部,人群,花瓣和树枝。

虽然没有涉及任何动词,但是每个名词都代表了一张图片。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与表达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与表达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与表达
汇报人:XX
2024-01-12
• 诗词与音乐概述 • 诗词中的音乐元素 • 音乐中的诗词元素 •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 诗词与音乐结合的艺术效果 • 经典案例分析
01
诗词与音乐概述
诗词的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古代诗词
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 《诗经》、《楚辞》等阶 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 特的文学形式。
中古诗词
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出现 了李白、杜甫、苏轼等伟 大诗人,作品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
近现代诗词
受西方文学影响,出现了 自由诗、散文诗等新型诗 歌形式,表达更加自由、 多样。
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音乐
起源于劳动、生活、祭祀 等场合,逐渐发展成为一 种艺术形式。
中古音乐
随着乐器和演奏技巧的发 展,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断增强。
04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诗词配乐朗诵
朗诵技巧
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等朗诵技巧,将诗词的情感和意
境表达出来。
配乐选择
选择与诗词情感和意境相契合的 背景音乐,增强朗诵的艺术感染
力。
情感共鸣
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听众进入诗 词所描绘的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诗词歌曲创作
谱曲方式
根据诗词的韵律和意境进行谱曲,使音乐与诗词 完美融合。
音乐与舞美
配合舞蹈的音乐应具有古典韵味,能够营造出诗中所描绘的氛围。同 时,舞美设计也应与诗词意境相契合,增强观众的艺术享受。
《长恨歌》的歌曲改编
诗词情感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 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赞美。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与赏析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与赏析
音乐编曲与诗意 歌词相互呼应
诗意音乐的创作实践
创作者
诗意音乐作品的创作者背 景介绍 诗人与音乐家的合作关系
创作过程
诗歌与音乐的创作过程分 享 如何将诗歌融入音乐创作
情感表达
音乐作品如何表达诗意歌 词所传递的情感 情感共鸣与情感传承
音乐表达
音乐编曲对诗歌表达的影 响 如何通过音乐唱出诗意歌 词
诗歌与音乐的结 合意义
希腊古典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哲学诗歌的 音乐表现
思想深层的音乐 体现
古代舞蹈诗 歌的音乐形

舞蹈与音乐的完 美结合
古希腊悲剧 音乐的情感
共鸣
戏剧性的音乐情 感
古埃及咏叹诗与音乐的结合
波斯史诗中的音乐 元素
叙事性音乐的奇妙结合 历史情感的表达方式
尼罗河畔的民间诗 歌传统
大自然与民间传统的音乐 形式 古埃及文化的音乐表达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与赏析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诗歌与音乐的联系 第2章 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第3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与音乐 第4章 当代流行音乐中的诗意表达 第5章 诗歌与音乐的创作技巧 第6章 诗歌与音乐的赏析与实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一章 诗歌与音乐的联系
诗歌与音乐的共 同点
耀眼的金字塔下的音 乐祭祀
宗教仪式的音乐庆典 金字塔文化的音乐传承
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01 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传承
古琴音乐中的古代诗词
02 希腊古典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哲学诗歌的音乐表现
03 古埃及咏叹诗与音乐的结合
波斯史诗中的音乐元素
古代诗歌与音乐的传承
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诗歌的表现形式传达情感,通过音乐 的旋律传达感染力,两者相互融合,创造出永恒 的艺术之美。

庞德意象派诗歌风格解析

庞德意象派诗歌风格解析

庞德意象派诗歌风格解析摘要庞德是二十世纪初意象派的领导人,是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他在现代诗歌界有深远影响,其意象诗的创作深入人心。

本文首先介绍了意象派的历史由来以及庞德在意象派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再结合意象派诗歌创作理论,指出意象派诗歌的共性;然后通过研读前人从传统修辞学角度对意象诗歌的研究以及庞德本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结合庞德最具代表性的几篇意象派诗歌这一具体语料,分析概括出庞德意象派诗歌的写作特色,即意象的使用、精炼的语言和音乐性的韵律,并举例证明其写作风格的特殊性;最后讨论了庞德意象派诗歌在国内外的影响。

关键词:意象派;庞德;意象;韵律ABSTRACTEzra Weston Loomis Pound was a major figure of the Modernist movem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poet most responsible for defining and promoting a modernist aesthetic in poetr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the origins of Imagism and Pound‘s status in the process of Imagist Poetry development. It then combines with the creation theory of Imagist Poetry to point ou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Imagist Poetry. And then by studying t heir predecessors‘research and Pound‘s own poetry theory, it analyses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nd‘s Imagist Poetry: the use of imagery, c oncise language and musical rhythm. And it uses examples to prove the specificit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It final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Pound‘s Imagist Poetry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Keywords:Imagism;Ezra Pound; image; musical rhythmContents1. Introduction (1)2. Ezra Pound and Imagism (2)2.1 Ezra Pound (2)2.2Imagism ……………………………………………………………………...….. .43. Imagistic features of Pound's poetry (5)3.1 The use of Image (5)3.1.1 Image progress (6)3.1.2 Image superposition (8)3.1.3 Image juxtaposition (9)3.2 Concise Language (10)3.3 Musical Rhythm (11)4. Influence of Pound’s poetry (12)4.1 The impact on domestic literature (13)4.2 The impact on foreign literature (14)5. Conclusion (16)Acknowledgement. (17)Reference (18)1.IntroductionImagism was a movement in the early 20th-century Anglo-American poetry that favored precision of imagery, and clear, sharp language. The Imagists rejected the sentiment and discursiveness typical of much Romantic and Victorian poetry. This was in contrast to their contemporaries, the Georgian poets, who were by and large content to work within that tradition. Ezra Weston Loomis Pound was an American expatriate poet, critic and intellectual who was a major figure of the Modernist movem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poet most responsible for defining and promoting a modernist aesthetic in poetry.[1]3His own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poetry begin with his declare of Imagism, a movement in poetry which derived its technique from classical Chinese and Japanese poetry-stressing clarity, precision, and economy of language, and foregoing traditional rhyme and meter in order to, in Pound's words, ―compose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etronome.‖[2]11As the father of Modernism, Ezra P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etry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refore, we can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magism poems by studying Pound‘s poems and translation works. The thesis will focus on studying image to analysis Ezra Pound‘s poems. According to Pound's Imagist poems and other predecessors‘studi es of his works, this thesis will summarize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Pound‘s poetry and analysis his imagist poetry style, so a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concept from the view of reading,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modern English poetry, thus making it easier for Chinese readers to appreciate English poetry.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Ezra Pound‘s life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magism. The second part, as analysis of Pound's poetry, departs into three parts—the use of image, concise language and musical rhythm. It introduces three kinds of combination of images, and uses Pound‘s poems to explain the combination of images.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Pound poetry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2. Ezra Pound and ImagismAs the father of modernism which is the main stream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zra Pound definitely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ist poetry. Its starting point is Imagism.Ezra Pound‘s Imagist theor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esthetic theories proposed by W. B. Yeats, Ford Madox Ford and T. E. Hulme. Yeats is famous for a symbolist who emphasizes subjective conception and imaginative association,but this school tends to lapse into sentimentality; Ford is famous for an impressionist who emphasizes objective writing with clarity and precision, but this school tends to lapse into the level of description. Pound absor bs the strengths of Yeat‘s subjectivity and Ford‘s objectivity and finds a way to make natural objects convey subjective emotion by virtue of association of the mind.2.1 Ezra PoundEzra Pound(1885一1972)was born in Hally, Idaho, in October, 1885.Then he attended Hamilton College and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here he majored in romance Philology while reading through a large Portion of classical and European literatu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genteel tradition and Popular romanticism dominating the American literary tastes,Pound moved to Europe in1908一first to London,then to Paris,and finally to Rapallo, Italy. In 1909,Pound met W. B. Yeats and Ford Madox Ford. He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se two and tried to combine Yeat‘s symbolism with Ford‘s i mpressionism. About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Pound got in touch with T. E. Hulme and became interested in his Poetic theory.All these ideas becam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well-known Imagist and V ortieist Movement. Later,inspired by American sinologi st Ernest Fenollosa‘s theory on the Chinese writing characters,Pound proposed the Ideogramic Method which was based on the chief principles of the Imagist and V orticist Movement. As the advocate and leader of the movement Pound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magist poetrywriters. Pound also attempted to combine poetry with music, painting and scu1pture.V ortieism was such a typical example.Ezra Poun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poet most responsible for defining and promoting a modernist aesthetic in poetry. In the early tee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e opened a seminal exchange of work and idea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writers, and was famous for the generosity with which he advanced the work of such major contemporaries as W. B. Yeats, Robert Frost,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Marianne Moore, H.D., James Joyce, Ernest Hemingway and especially T. S. Eliot. Pound also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Irish writers W. B. Yeats and James Joyce.Pound is not only a poet, but also a translator, essayist and literary critic. His own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poetry begin with his promulgation of Imagism, a movement in poetry which derived its technique from classical Chinese and Japanese poetry which are stressing clarity, precision, and economy of language, and foregoing traditional rhyme and meter in order to, in Pound's words, ―compose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etronome.‖ His later work, for nearly fifty years, focused on the encyclopedic epic poem he entitled The Cantos, which was regarded as poetic masterpiec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e is really an original and creative poe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literary giant who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st poetry.2.2 ImagismImagism was a poetic movement which flourished in London between 1910 and 1917 and had an enduring and pervasive influence on English-language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Imagists published four annual anthologies from 1914to 1917, with a final anthology in 1930. They were led by Ezra Pound who first called them ―Les Imagists‖, choosing a French term to associate the group with the various French avant-garde movements which became the Roger Fry‘s influential Post-Impressionist exhibition in 1910. The group included Hilda Doolittle, John Gould Fletcher, Amy Lowell, Richard Aldington, and, marginally, D. H. Lawrence, but they had only a loose and shifting affiliation and it was mainly Pound‘s talents as a promoter and critic that gave a semblance of unity.Pound‘s favored spelling of Imagists was a gesture of homage to the first school ofmodern poets, the symbolists, whose best-known members were Baudelaire, Mallarme, Verlaine, and Rimbaud, but Pound criticized the French Symbolists as often as he praised them. The first principle of Imagism was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3]72, clearly in contrast to Mallarme‘s famous dictum that to name a thing was to take away half the pleasure and whereas Verlaine in his ―Art of Poetry‖advised an ―indefinite music‖. Pound spoke for an ―absolute rhythm‖, a rhythm that is in poetry which corresponds exactly to the emotion or shade of emotion to be expressed.Nonetheless, Pound‘s ascorbic but well-judged criticism of his contemporaries, his accurate sense of what was good in verse, and his own aphoristic brilliance, gave this small movement (which was not really even a movement outside of Pound‘s rhetoric) a formative role in defining the twentieth-century poet as someone who was in the intellectual avant-garde, purify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ribe, spurning flaccid and self-important and merely derived patterns of language use, and generally breaking with the idea of fixed metrical rules. Many of these principleswere clearly articulated in the essay ―Imagism‖ in Poetry (Mar ch 1913) which was offered as an interview-cum-report by F. S. Flint but shows the hand of Pound throughout. According to Flint,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Imagism were:―1.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whether subjective or objective.2. To use absolutely no word that did no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tation.3. As regarding rhythm: to compose in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sequence of a metronome. ‖[4]12 In an essay ―A Few Don‘ts b y An Imagist‖ by Pound in the same issue offers a definition o f the Image as ―that which presents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5]54, the key point being the com pression of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into an instant. He goes on to offer his own set of ―Don‘ts‖: ―Use no supe rfluous word, no adjective, which does not reveal something.Don‘t use such an expression as ―dim land of peace”. It dulls the image. It mixes an abstraction with the concrete. It comes from the writer‘s not realizing that the natural object is always the adequate symbol.Go in fear of abstractions. Don‘t retell in mediocre verse w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in good prose. Don‘t think a ny intelligent person is going to be deceived when you try to shirk all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unspeakably cliff cult art of good prose by chopping your composition into line. ‖[6]313. Imagistic Features of Pound's PoetryImagist poetry has three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Imagist poems request to convey the complex imagery directly, use sculpture and painting in the performance ofimagery. It objects to musical and mystery object to lyrics. It advances the ―Do not say‖ and ―Do not you narrative‖[6]9, only to show without comment. Second, the Imagist poems use concise language, no adjectives and qualifier, no decorative ―lace‖and flaunting words. It writes short lines, with imagery. Third, the Imagist poetry Images focus on the intrinsic rhythm of imagery combination, blend the imagery and the contained idea.3.1 The use of ImageThe word ―Image‖ us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is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of Chinese poetry. It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ic term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ese poetry. Therefore, when people refer to ―image‖ in literature, it also refers to ―image‖ poetry. P oetry image is the basic constituent element of poetry. It is the soul and essence features of poetry, and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poetry.Pound‘s work as poet, critic,editor,and promoter of the new style was crucial to its initial period,in the decade around the First World War,and what was most essential to his conception of what was truly modern was a single word: Image. Pound‘s best poems were assured achievement in the Imagist Movement when literature in English became recognizably modern. The modern revolution in literary style came from a main impulse一focus on the image.Aesthetic theorist and imagist poe t T. E. Hulme must be credited with the initial emphasis on the image,for he first formulated the doctrine that ―Images in verse are not mere decoration, but the very essence of an intuitive language.‖[7]79 But Hulme thought of himself as primarily a philosopher, using images as illustrations of ideas. While Pound was always primarilya poet,seeking philosophical justification for his intuitions;and it was Pound who pointed out the best working definition: ―An Image is that which presents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 ant of time‖.[8]2It was also Pound who showed in practice how far this definition could be carried into the making of short and then longer poems. Pound emphasiz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ntent possible in a poetic image, though it mirrored only a brief moment of experience. He took the image to be the poet‘s ―primary pigment‖and stressed the hardness, or concreteness, of sensory language, telling poets to ―Go in fear of abstractions‖. Besides concreteness, Pound stressed exactness of diction, the mot just of Flaubert, and clarity, and ―As regarding rhythm: to compose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etronome‖. Thus, along with the image emerged free verse, newly understood as an appropriate organic rhythm, suited to the mood of the individual poem.In short, Pound‘s Imagism was intended to carry symbolism forward towards a greater poetic realism, keeping the poet‘s vision always in touch with the world of his senses, holding firmly to the principle that truth should be visible in things, rather than in visible beyond them.As we all know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Japanese haiku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ound, especially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Pound didn‘t j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xotic surf a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but its linguistic nature and the abstract feelings that lie behind it. He not only translated lots of Chinese poems but also learned the useful and particular writing techniques. It can be seen clearly the imitation of the style of Chinese poetry from Pound‘ poems.In the following text I will focus on three types of combination of image--image progress, image superposition and image juxtaposition. These three modes of combination of image are very typical East or Chinese-style imag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only using nouns rather than verbs. This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ancient poetry in China is nothing unusual or surprising. And they are also wildly used in Pound‘s poetry and become his representative features.3.1.1Image ProgressImage progress is a combination of images which structu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jective rule. It is a common writing technique used by ancient Chinese poets.For example, the famous Chinese poetry《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从“以乐从诗”到“采诗入乐”论威廉斯诗歌之音乐性

从“以乐从诗”到“采诗入乐”论威廉斯诗歌之音乐性

第40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9月∑旦!:兰Q塑里:!』Q旦墨塑鱼些!坚望墨塑垒塑塑Q堡丛垒坠旦堕!!垦堕墨!P:i从“以乐从诗’’到“采诗人乐’’:论威廉斯诗歌之音乐性武新玉(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现代诗歌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情绪和体验,传统的和谐律动已经远远无法摩画现代环境下人的瞬息万变又支离破碎的情感世界,因此语言的意义在此时应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意象性诗歌的重要地位也渐渐凸显出来。

以威廉斯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主张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在否定了音义脱节、单纯追求外在音乐美的做法之后,强化诗歌中的意象性结构与音乐性结构的交融,其意在独辟蹊径,寻找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诗歌音乐美的道路。

从威廉斯的诗歌来看,诗歌的音乐性包括表层音乐性和深层音乐性。

表层音乐性指运用语音因素修辞语言产生的声调顿挫、回环流转、韵律协调、节奏鲜明等音响悦耳的效果。

深层音乐性指将音乐融化到诗歌的主题、结构、风格等要素之中,并使音乐性在整首诗歌中展现出一种混成、交响的特点,即诗歌的情绪的内在的律动带来的音乐效果。

这双层音乐性共同激荡出诗歌的特殊魅力。

关键词:以乐从诗;W.C.威廉斯;采诗入乐;音乐性中图分类号:11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2359(2013)05-0147-04 作者简介:武新玉(1977一),女,江苏镇江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早在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时代,诗歌和音乐就英国维多利亚诗人,从丁尼生(Alfred,Tenny- 已经进入比较视野,这来源于诗歌和音乐的天然渊son)到斯温朋(Swinburne)都讲究诗的音乐性,他们源关系,以及更早的诗乐一体化,正如希腊诗人西摩的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

但随着文化尼德所言:“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

”在《汉语的发展和流变,传统诗歌受到了“诗”和“歌”各自成知识词典》中,音乐性是“指运用语音因素修辞使语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挑战。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自白话运动以来,中国新诗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这使诗人和诗很难回到自身。

90年代之后,现代诗终于卸掉了种种诗之外的功能,诗人们才回到了诗歌本身,并开始面对诗歌创作的种种问题。

其中诗歌的音乐性对中国新诗来说,是一个经过反复讨论而又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诗的音乐性曾在闻一多、徐志摩等前辈的诗中得到极大的关注,但在20世纪下半叶,我们的诗论却有意无意地忽略语言的音乐性,单纯的强调主题的思想性。

所以至今白话诗无论格律的与自由,都存在着一个如何处理创作中的音乐性的问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艺术如果没有形式美就很难传达诗人的感受,并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歌是与音乐有着某种同一关系的语言有机体,音乐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主要的特征。

笔者认为,新世纪的诗歌创作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入地研究诗歌的音乐性问题。

一诗歌音乐性的概念所谓诗的音乐性,普遍的说法是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格律、节奏、押韵等;内在则表现为诗人个体深层生命情感的起伏、律动。

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层面:其一,韵律的节奏,即诗歌语言物理音响的音乐化,具体表现为声韵、节奏等;其二,语义的或散文的节奏,即由诗歌语言的自然组合形成的逻辑的或概念的意义而呈现的节奏;其三,神韵流动的生命空间,即物理空间的生命化。

这其中的音乐绝不只是声音,更是一种感觉。

音乐性与空间感有很内在的关系。

音乐情绪的弥漫需要空间,有节奏和韵律的打油诗和百家姓没有诗歌的韵味,就是因为它们不能提供音乐的弥漫所需要的物理空间。

诗中的声韵升华为神韵流动的生命空间。

韵律的节奏和语义的节奏,是生命空间形成的物质前提和组成部分。

绘画与建筑和空间的关系密切,诗歌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也是形成诗歌“音乐美”的重要因素,闻一多提出的诗歌“三美”理论,是有这层考虑的。

诗歌音乐性的不同层面是共存的,它们共同构成诗性的节奏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又是矛盾的,对于其中哪一个层面的音乐性的过分强调,都会影响到其他层面的音乐性的充分展开。

《论文一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论文一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埃兹拉庞德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介绍1.1.当我们谈到美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埃兹拉庞德的时,我们总是会想到他的意象派诗歌。

的确,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美国现代诗歌个的大师---庞德,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和他的同事共同发起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运动。

庞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

庞德出生在爱德华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之后在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大学期间,庞德大量地学习了意大利和美国古典文学,同时,他也学习了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

不仅如此,庞德还拜访了很多国家,他的足迹走遍了欧洲大陆和美国,这对他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文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庞德他博览中西方书籍,同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天才。

但是尽管庞德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他的一生却著作很少。

仅有的几部如:The Spirit of Romance,The Garden,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等等。

此外,庞德还编辑了书籍Imagist poems。

在庞德一生的创作精力中,他的杰出著作:“诗篇”,花费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因此,这部作品也成为了庞德最为重要的作品。

同时也是世界诗歌史上具有标志性的著作之一。

1.2.二十世纪美国诗歌的意象和意象主义在意象派眼中,意象究竟是什么呢?意象存在于所有的诗歌中,但在意象派眼中,意象被赋予的新的意义。

庞德将意象定义为一瞬间呈现出来的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这个复杂的概念就是在说,意象让我们在作诗之时,能够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意象是将诗人的感情听过一些其他的词汇和景象,比较模糊地,不能够分辨地,隐约地放在诗作当中。

而这些“其他的词汇”,必须能够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想要抒发的情绪。

一个意象派诗人,必须能够让他的读者从他所写的意象中,体会他的情感和感情,而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讲述过程。

而意象派诗歌的逻辑必须要清晰,最好的意象诗歌应当是一幅幅的画面。

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先驱,是英美现代诗坛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诗豪。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赋予了庞氏诗歌创作的灵感,拓宽了其诗歌创作的视野,而且还丰富了其诗歌创作的理论。

因此,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意图发掘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典诗歌;庞德;诗歌创作;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2一、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庞氏诗歌创作的灵感(一)“意象理论”赋予庞氏诗歌创作的灵感“意象”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中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

此处的“象”,本指《易经》中的卦象,是外在表象的呈现态,即客观物质世界;“意”本指《易经》所涵盖的“道”,是内在意义的体现,即人的主观思想观念。

通过“象”去表达“意”,从而达到两方面的和谐一致,这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认识观。

刘勰首次将“意象”这一概念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力主“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此后,“意象”一词逐渐运用于诗歌创作与批评中,并不断丰富深化其蕴含之意。

古诗注重意象的创造,意境辽远,意象丰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其中的“意象”在于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人生微妙的刹那”(叶绪民等,2004:291)。

中国古诗惯于将多个意象同时并置,呈现在读者面前,颇有利用蒙太奇手法产生的效果。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将十二个意象并置叠加,呈现出一幅带有悲凉色彩的画面,刻画出一个在黄昏时分漂泊于西风古道上的游子形象。

庞氏诗歌创作之中大量意象的并置,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理论”赋予其诗歌创作的灵感的。

(二)中国古典诗风赋予西方意象派诗歌创作的灵感西方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驳。

今韵古风——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和创作中的仿古倾向

今韵古风——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和创作中的仿古倾向

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庞德诗歌创作和翻译中的仿古特征。

探讨其文学观。

庞德的现代主义诗学原则已为人们熟知并认可,然而对他“以古为本、推陈出新”的文学观及其创作中一直坚持运用古体语言和仿拟古体诗歌形态的仿古倾向,却存疑很多。

本文通过分析庞德不同阶段的作品,阐述其如何以古典诗歌翻译为先导在诗歌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古典诗歌语言和体式使其作品具有今韵与古风相得益彰的特点,并由此指出:庞德从灵感到创作都深深侵浸在一种崇尚古韵的意识之中,而且这种意识与其现代主义诗学创新意识交织在一起,二者既冲突又融合;冲突是表面的,融合才是其实质。

此乃了解到庞德的信仰及其文学精神.以及对其文学创作做出中肯的评价的关键。

在我的普罗旺斯诗歌译文中,其仿古语言的特点是:虽然所用的拉丁文的确很“现代”……但是这种普罗旺斯式的情感却是古老的.毕竟我们与之相距很久远。

我不知自己竭力是否传达出了这种情感.但这确实是我以仿古语调翻译这些诗歌的缘由。

[1] ——庞德对于庞德诗学和翻译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

譬如,在诗学方面,庞德的现代主义诗学原则已基本为人们熟知并认可:在翻译方面。

西方对庞德的文化翻译观和诗歌翻译语言观早已在学识上给予了肯定,并且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开设庞德翻译培训班的方式对他的创意翻译法展开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在中国,近两年来学术界对庞德的诗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他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的中国诗歌和儒家经典作品不再动辄批判.而且发表了几篇肯定性的文章。

然而,国内外不少相关学者对于庞德一直坚持“以古为本、推陈出新”的文学观及其诗歌创作和翻译中体现的“古今相谐”艺术特征,却不甚了解或不认可。

对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认为庞德是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旗手,一直坚持“日日新”的革新原则,应当坚持他自己倡导的“艺术家永远处于新起点”原则;第二,认为庞德主要以新诗歌体式翻译古诗,他的翻译也应该坚持“宁新不古”原则;另一种情况是,将仿古倾向和运用古体语言体式等同看待。

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论文

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论文

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论文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流行音乐也进而了新的历史发展契机,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古典诗词的融入,使得流行音乐更具民族性与文化性。

基于这个背景,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现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诗词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诗词全文如下:摘要:诗词、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规律。

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展现和抒发人类的思想感情。

诗词与音乐在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碰撞交融,诗由视觉转化为听觉,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音乐通过诗的传递使抽象的声音变得具体形象化。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协奏曲诗词与音乐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词是以文字为载体,通过视觉,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通过人的听觉,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时:诗词以文字的形式将音乐加以记述、描绘呈现给人们;音乐则通过演奏音乐声音的方式将诗词表演给听众。

琵琶是我国最为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色优美,左右手演奏技巧繁多,是民族器乐中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琵琶及琵琶表演的诗词、诗歌。

根据我国当代琵琶教育学者庄永平在2001年所编著的《琵琶手册》中统计,仅唐代诗词中出现的与琵琶相关的、并且较为有名的诗词作品就有近百首余首。

这其中有描写琵琶演奏者的,如《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有描写诗词曲和歌调方面的,如《琵琶行》、《琵琶歌》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琵琶行》、《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等多篇与琵琶有关的诗词。

从这些古老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琵琶演奏艺术在中国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的。

在众多的歌咏琵琶的诗词中,以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最具代表性。

本文以唐诗《琵琶行》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为例,来分析诗词与音乐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外国作品赏析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外国作品赏析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外国作品赏析【教学目标】1.师生共同探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强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作品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2.赏析音乐作品,学习和回顾曲式结构、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情绪情感的重要作用。

3.通过音乐与诗歌结合的不同形式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表现特点,并从中得到音乐美、诗歌美的享受与熏陶。

【教学重点】感知、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教学难点】对音乐与诗歌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听赏并随音乐哼唱歌曲《菊花台》。

有感情朗读唐诗《不第后赋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们喜欢的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演唱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强烈欲望。

】二、作品鉴赏(一)配乐诗朗诵《我看过你哭》1.为诗歌配音乐。

聆听两首音乐片段,说一说它们各自的音乐情绪怎样?2.师生合作完成配乐诗朗诵【设计意图:通过以乐从诗,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意境美,师生投入地合作为后面深入鉴赏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1.比较聆听,展开音乐的联想,说说音乐对应的分别是ABCD四个情境词中的哪个场景。

2.完整聆听,根据音乐中的音响模拟标出四个不同场景出现的顺序。

3.再次完整聆听,为维瓦尔第的14行诗正确排序。

【设计意图:先通过初次聆听,引出回旋曲式结构图,再通过进一步欣赏,感受音乐的诗意美。

从而让学生理解音乐带给人们是抽象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诗歌则更好地为我们诠释了音乐,二者是完美的交融。

】(三)欣赏艺术歌曲《菩提树》1.简介作曲家和作品相关知识。

2.对比旋律(1)和旋律(2),体会情感,并用色彩来形容两首乐曲。

旋律(1)色彩:情感:旋律(2)色彩:情感:3.完成表格填空4.对比两段歌词(缪勒的诗),体会情感完成连线题;忧伤——诗歌1——旋律2甜蜜——诗歌2——旋律15、聆听这两段歌曲片段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特点,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感受和理解音乐,懂得音乐的创作要随诗歌的情感而流动。

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音乐和诗歌作为两个独立的艺术形式,都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阐释方式。

然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动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拓展我们的审美和思维方式。

一、音乐与诗歌的共性
音乐与诗歌都是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们有着共同点:节奏、情感和意象。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诗歌的意象和节奏上的抑扬顿挫,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将情感和意境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来。

同时,音乐和诗歌都能够达到超越语言限制的艺术效果,不同语言的诗歌和音乐也能够被人们共同欣赏。

二、音乐与诗歌的奇妙结合
音乐和诗歌的结合有着多种形式,比如以符合诗歌语调的旋律伴奏诗歌朗诵,以音乐为背景配合诗歌朗读,以歌曲形式演绎诗歌等。

这些方式都能够让音乐和诗歌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新的艺术品味。

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运用了菲律宾民歌的旋律,将人类大团结的思想表达得更为深刻;刘家昌的《山水篇》以诗人王维的诗为蓝本,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山水之美。

三、音乐与诗歌的创作启示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也可以为艺术家们带来新的创作启示。

诗歌的意象和节奏可以启发作曲家们创作出更
加丰富的音乐作品;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也可以刺激诗人们创作出更为高妙的诗歌作品。

在今天这个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音乐和诗歌的结合已经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方向。

我们不仅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和音乐,也能够带有更多情感地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创造出更为精彩、动人的艺术作品。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谈音乐与诗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进行,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课本里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诗歌。

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言课程标准》里明确写道:能让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作为中学生,学习一定数量的诗歌还是很有必要的。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

这些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言教学的难点之一。

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学生便如坠入云雾,似隔岸观花。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诗歌教学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让音乐与诗歌教学“联姻”。

一、音乐与诗歌教学“联姻”的可行性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的300多篇短诗、长诗均可合乐歌唱。

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中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词,其中屈原的《九歌》和《离骚》都是很好的歌曲。

汉代的乐府诗已是一种音乐性的诗体了。

到了唐代,诗歌了发展到了巅峰,但许多诗歌仍可以用来歌唱。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琴歌,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成的。

全诗饱含极其深沉的离别之情,成为后人表达送别的最佳载体。

宋代的词都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填写的,便于人们随时吟唱。

另外,元曲也体现了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特征。

旧体诗固然讲究格律,新体诗也大都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因而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总而言之,音乐与诗歌从表面上看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韵律、节奏和抒发人类感情上是相通的,音乐与诗歌“联姻”是有可行性的。

二、“寓教于乐(yu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人,要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必须从学生心理出发。

浅谈庞德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浅谈庞德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浅谈庞德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因子话题:教育学习中国文化诗歌意象庞德中国【摘要】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

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

深层分析庞德的作品,不难看出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汉字,中国古典诗歌,及儒家思想的借鉴。

这些都折射出了其诗歌创作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关键词】庞德中国国画汉字中国古典诗歌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198-02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20世纪英美诗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英美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伟大旗手。

他热爱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歌,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生中为理解中国诗歌和儒家思想,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庞德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

1901年至1906年间他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汉弥尔顿学院,主修罗曼司语和比较文学。

190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一盏熄灭的灯》。

1909年在伦敦发表《面具》,《狂欢》,《普罗旺斯》等诗集,由此一举成名。

随后他提出“意象派”这一概念并把自己及其领导的伦敦诗人俱乐部成员休姆、奥尔丁顿、菲利特、杜利特尔等人称为意象派诗人。

而庞德及其领导的意象派诗歌同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1 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同中国文化的缘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充斥于英美诗坛的多是维多利亚时代抒情说教的陈腐诗风,为了革新传统诗歌,庞德十分重视吸收别国文明之长以为己用。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便成为他关注的对象。

有些著述认为庞德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始于1913年,笔者认为还要更早一些。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译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书籍供人阅读,仅孔子的经学既有六,七种文本;而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人已翻译了许多中国唐诗和儒家经典,不少英国诗人更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接触费诺罗萨的文稿之前,庞德已经翻译过英国汉学家费尔斯的《中国文学史》(1910年出版)中刘彻的《落叶哀蝉曲》了。

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而诗歌则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感动着人们的内心。

当这两种艺术形式相互结合时,便创造出一种奇妙的艺术形态,带给人们更加深入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在古代,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是非常普遍的。

古希腊时期有着众多的诗人和音乐家,他们将诗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创作出许多深情的作品。

著名的希腊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就是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的杰作。

这种结合方式不仅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也擅长将诗歌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许多优美的音乐诗。

宋代诗人苏东坡就曾将自己的诗作改编成歌曲,用音乐的形式传播。

这也成为后来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音乐剧等形式的艺术都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诗歌和音乐的元素。

诗歌和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并不局限于古代,现代音乐领域也有许多融合了诗歌的作品。

比如流行音乐中的歌曲歌词,往往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这些歌词用简洁而韵味十足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与音乐相结合时,给人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另外,一些艺术家也将名诗与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充满灵感的作品。

著名的比利时音乐家德沃夏克就将十九世纪法国诗人保尔·魏尔纳的诗作改编成了钢琴曲集《风景画》。

这些作品在音乐的基础上,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更深入地领会到了诗歌的内涵。

诗歌和音乐结合的奇妙在于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带动人们的情感,而诗歌则通过文字的表达展现了更为具体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当二者相融合时,音乐给予诗歌更多的情感表达手段,而诗歌则让音乐更加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体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结合方式都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可能性和开拓新的艺术领域。

我们应该珍视和推崇这种奇妙结合,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情感。

音乐与文学的奇妙融合——探索歌曲与诗歌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的奇妙融合——探索歌曲与诗歌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的奇妙融合——探索歌曲与诗歌的关系音乐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融合。

歌曲作为一种结合了音乐和文学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探索歌曲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相互影响和互补。

首先,歌曲和诗歌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诗歌通过文字的力量,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而歌曲则通过旋律、节奏和歌词的结合,将情感和思想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

无论是诗歌还是歌曲,都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法唤起人们的共鸣,引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其次,歌曲和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诗歌主要依靠文字的力量,通过押韵、节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歌曲则通过音乐的元素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传达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歌曲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直观和感性,可以通过旋律的起伏和歌词的抑扬顿挫来引起听众的共鸣。

此外,歌曲和诗歌在艺术创作中相互影响和互补。

许多歌曲的歌词都是由著名诗人创作的,他们的诗歌作品被改编成歌曲后,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

同时,诗歌也可以通过歌曲的演绎来扩大它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歌曲和诗歌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形式和内涵。

最后,歌曲和诗歌的融合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艺术享受。

当我们欣赏一首旋律优美、歌词动人的歌曲时,往往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打动,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中。

而当我们阅读一首优美的诗歌时,也会被其中的意境和抒情所吸引,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歌曲和诗歌的结合,使得艺术的魅力更加多元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总之,音乐和文学的奇妙融合使得歌曲和诗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歌曲通过音乐的力量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而诗歌则通过歌曲的演绎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歌曲和诗歌的融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艺术享受,让我们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体验艺术的魅力。

瓦莱里音乐化理论下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音乐化特征分析--以叶芝和庞德诗歌为例

瓦莱里音乐化理论下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音乐化特征分析--以叶芝和庞德诗歌为例

第21卷第2期2021年2月Vol.21No.2Feb.2021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文章编号:2096-3874(2021)02-0137-05瓦莱里音乐化理论下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音乐化特征分析——以叶芝和庞德诗歌为例谷野平,黄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拟从瓦莱里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部分音乐化出发,探索英美现代主义时期代表诗人叶芝和庞德诗歌的音乐化特征。

两位诗人都注重诗歌节奏和韵律的音乐性,并且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手法来状物描景和表情达意,以使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让读者通过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感觉领域与诗歌逐渐合拍而产生共鸣。

关键词: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叶芝;庞德;瓦莱里;音乐化中图分类号:1106.2文献标识码:A埃兹拉•庞德推动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大发展。

他虽然没有里程碑式的作品,但他擅长推动文学革新运动,在引导文学创作方向、发现和鼓励新人、出版现代主义诗篇和刊物等方面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他以“日日新”为口号,先后用新古典主义的意象、激进未来派艺术的旋涡、小说的散文化、音乐的复调、中国汉字等概念标新立异,不断挑战保守的批评权威,震动英美诗坛⑴。

他主张“世界文学”,是使文学的全球流动性体验成为主流的先驱⑵。

他尝试吸收中国诗学传统来建构英美现代主义的新诗学,批判维多利亚诗歌的感伤情调、美国诗歌中的地域局限性、西方传统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以及西方文学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的诗学标准⑶。

美国著名评论家休•肯纳出版了专著《庞德时代》,高度评价庞德的地位和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庞德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地位。

庞德致力于用意象生动地呈现事物、用自然的象征手法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提倡在诗中“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⑷,这点深受叶芝影响;他不刻意强调诗歌的格律,但追求诗歌词语组合间能够自然地形成流畅且富有美感的旋律和节奏,这样诗歌才能与描写的事物紧密贴合、将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从而读者就能够与诗人产生感觉领域的共鸣,获得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自由和解放。

诗与音乐的奇妙结合音乐性的文字

诗与音乐的奇妙结合音乐性的文字

诗与音乐的奇妙结合音乐性的文字诗与音乐的奇妙结合——音乐性的文字诗与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艺术创作中的两颗璀璨明星。

它们各自独立而又相互渗透,通过相似的表达方式,在人们的心灵中激起共鸣。

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将文字的音乐性视为诗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本文将探讨文字如何表达音乐性,以及这种结合如何赋予作品魅力。

文字是一种静态的表达方式,而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

然而,通过巧妙运用音乐性的文字,我们可以在心中重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仿佛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

在阅读文字时,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节奏感,以增强文字的音乐性。

例如,作者可以使用音拟声与拟态词语,如“啁啾”、“嘎嘎”等,使读者能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声音与节奏。

此外,作者还可以运用重复、排比、押韵等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具韵律感。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文字与音乐得以融为一体,共同构建起一个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世界。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文字的布局与排版也是表达音乐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首充满音乐性的文字作品,其排版应当整洁美观,与音乐的节奏相呼应。

段落的分布应当合理,篇章的转折应当自然。

通过艺术性的布局与排版,文字可以向读者传递出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其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的音乐之境中。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语句的通顺以及全文的流畅来感受文字所表达的音乐性。

一篇具有音乐性的文字作品,语句应当通顺自然,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出现断点或流畅感受受到干扰。

同时,全文的表达也应当流畅优美,以此营造出一种悦耳的节奏感。

通过这些方面的呈现,文字可以像音乐一样,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正如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表达情感一样,音乐性的文字也能够通过情感的表达来赋予作品深邃的内涵。

作者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将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传递给读者。

文字与音乐的结合,使作品具备了双重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的旋律与文字的意境,将情感无限延伸。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着文字的旋律与情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绪和意义。

论音乐与诗结合的艺术魅力

论音乐与诗结合的艺术魅力

论音乐与诗结合的艺术魅力世界万物皆有美丑之别,美产生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音乐与诗两美结合而生的魅力,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诗是从语言中提炼的,世界语言少说也数以千计,但无论哪一种语言的诗,都讲究押韵合辙的音色美。

正因如此,音乐性是所有诗的共同特点。

这个特点又随着语言的发展进步,逐渐走向成熟。

一、从音乐与诗结合产生魅力的实例说起当年一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令父辈们在20世纪60年代初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呼喊着“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铮铮誓言,义无反顾的地踏上西去的列车,历尽艰辛四十年。

其中虽有历史背景因素,但音乐语言先入为主的美好印象却是其根本的诱惑所在。

正因为音乐的潜在魅力诱惑之大,古今中外对音乐如痴如醉的人们数不胜数。

人们享受音乐,音乐人为音乐创作而痴迷,皆因音乐与诗的结合有惊人的潜在诱惑力之故。

但音乐与诗结合之密切,学术界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美产生魅力,追求美是人之共性。

美学的建立,明确了标尺。

二、對美学概念的思考,加深美产生魅力的理解1.美学的产生由来已久。

美学并非是近代的产物,对美的探索与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开始了。

早在原始社会,当人类逐步脱离动物界,美就开始萌生。

原始艺术、原始工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美的渴求已经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理论探求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无论是古希腊,还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思想家们都对美表现出热切的关注,他们都从自己的思想体系出发,对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力图说明美是什么,美的重大社会作用是什么,从而奠定了美的理论探索。

2.美学的发展循序渐进。

实际上,在内外结合的教育过程中,此两者互动互补,殊途同归,最终是要用心灵的“善”来增强身体的“美”,通过苦其心志的实战训练来塑造忠勇节制的优秀卫士。

这种古典式的身体诗学,与富有现代性与反文化特征的身体美学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近现代人身体强肌健美的登台表演,又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历史地看,古希腊的身体诗学观,反映了古希腊特有的生活方式。

中学音乐论文诗歌与歌曲的交融——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

中学音乐论文诗歌与歌曲的交融——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

诗歌与歌曲的交融——浅谈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提要:歌曲是诗与乐的统一体,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歌唱者往往较多地注意技巧,而忽略了对作品的分析,而导致作品情感的表现不尽人意。

歌唱是情之所在,情之所至。

因而,真实、准确、深切地表达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艺术的根本。

关键词:诗歌与歌曲艺术歌曲分析情感表现歌曲是诗与乐的统一体,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歌曲中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文学化、音乐化的语言,是一种充满文学性的韵文诗。

表现歌词中所蕴涵的文学艺术美,是古今中外声乐艺术家们在歌唱艺术的表演实践中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歌唱艺术的美学价值的一种体现。

歌唱是感情的艺术,其艺术创作过程,是先由词、曲作家在创作中将自身的情感体验注入作品的内容之中,再由演唱家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尽可能地对歌曲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将作品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

所以,准确而创造性地表现作品中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歌唱表演的根本,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一歌曲的文学性和音乐性是一体的,声乐艺术因而更容易得到理解和领悟,理所当然是最具广泛性的音乐形式。

在歌中,文学和音乐如同血与肉,如同灵魂与身体,不可分割。

古人在《尚书.尧典》中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又有《礼记.乐记》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也。

”在我国古代,诗是为歌而作,其诗必歌,不歌的诗不可谓之诗。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就有“诗是乐歌”的论点(《礼记.正文》)。

还说:“上云发言为诗,辩诗志之异,而直言也非诗,故更序诗必长歌之意。

”在唐代学者的观念中,自五帝至唐,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故只要有诗出现,就有乐之存在。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反映先民们狩猎生活的《弹歌》和“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葛天氏之乐,它们既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诗,又是音乐史上最早的歌。

从我国上古的讴歌吟呼,到有文字记录的《诗经》,乃至汉魏乐府、唐宋诗词、元曲等,都是诗乐共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6期2007年11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9No.6Nov.2007诗歌与音乐的奇妙结合Ξ———论庞德诗歌中的音乐性刘 白(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诗人认为语言要富于音乐性,注重诗歌的内在韵律节奏;其次,诗人成功地采用了西方乐曲中的赋格曲式,并运用到了其代表作《诗章》中,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流动变幻的音乐美;再则,诗人以其短小精悍的意象主义诗作来承载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达到了诗歌音乐性的最高层次———寂静之音。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音乐性;韵律节奏;音乐结构;寂静之音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7)06-0124-03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谈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时就指出:诗和音乐一样可以消除不愉快的情感,使人心灵得以净化,从而感到轻松愉快。

随着诗歌的发展,音乐已逐渐融合到了诗歌之中。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诗人把音乐纳入诗歌,使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感受。

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就在其《意象主义的几条禁令》中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三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诗歌要具有音乐性。

庞德的诗歌以其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广大读者,而构成这一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作品中所具有的强烈音乐性。

庞德本人也非常喜欢音乐,他会低音管和小提琴,并创作和参演了两部歌剧。

对音乐的迷恋和感受深深影响了其诗歌的创作。

庞德十分重视音乐的作用,所以他的诗歌充满音乐性和抒情性。

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他除了注重语言要富于音乐性外,还成功地发展了无韵诗和自由体诗,并在诗行、韵律、节拍上都作出了巧妙的变化;在诗歌的结构上他采用西方乐曲中的赋格曲,克服了读者单调板滞的感受,形成一种流动变幻的音乐美;他的意象主义诗作以其短小精悍、客观直接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达到了诗歌音乐性的最高层次———寂静之音。

一 内在的韵律节奏节奏是形成音乐美感的重要因素,它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因此说节奏本身就具有非常动人的魅力,所以韵律节奏通常被认为是诗歌音乐性构成的核心。

在《关于意象主义》一文中,庞德就曾给诗歌下定义:“诗歌是谱了‘音乐’的词语的合成物或‘组织’”。

所谓音乐,在庞德看来就是韵律,没有韵律,诗歌就不能称其为诗。

在诗歌的形式方面,庞德继承了惠特曼的自由诗,并作了有意义的尝试。

他在传统的五音步诗中发现了新的迷人的旋律,他将音乐性与表现力结合到了自由体诗中,节奏和声音随着诗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即保持了诗歌情感的真实性,又赋予了其美妙的旋律。

在朗诵庞德的诗歌时,我们体会到其诗歌的节奏美不仅仅表现在节奏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对内容表现上。

试欣赏庞德一首非常典型的自由诗《合同》(A Pact ):A PactI make a pact with y ou ,Walt Whitman !—I have detested y ou long enough.I come to y ou as a grown child Who has had a pig -headed father ;I am old enough now to make friends.It was y ou that broke the new w ood ,N ow is a time for carving We have one sap and one root Let there be commerce between us合 同我和你订个合同,沃尔特,惠特曼———我以前一直讨厌你,现在我走向你,孩子长大会离开愚蠢的父亲;我年龄够大了,能自己交朋友。

你是伐下的新木,现在是雕刻的时候———我们合一种树汁,合一条根,让我们好好交游。

赵毅衡译在朗诵庞德原诗时,我们发现整首诗诗行长度不等,且都不押韵,也没有遵守严格的格律,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到通过轻重音变化而取得的强有力的节奏。

诗人对惠特曼的情感从讨厌到通过协议与之和解,再到最后希望通过交流向其学习而达到最终的和解。

整首诗无论从外在节奏,还是内在旋律都经过诗人的精心“雕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421Ξ收稿日期:2007-05-12作者简介:刘 白(1981-),女,湖南永州人,教师,硕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乐性和抒情性特点。

庞德曾说过,不懂音乐的诗人不能成其为好的诗人。

实际上,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尽管庞德不是唯一将音乐搬进诗歌作品里的诗人,但他将诗歌和音乐的巧妙结合创作出大量熟为人知的作品却对后来的美国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十分注重诗歌的韵律,他给初学写诗的人的建议就是,让他们的头脑中装满优美的韵律,让初学写诗者了解时韵与延迟韵,单音韵与多音韵,就像一个音乐家应当了解和声学一样。

关于诗歌的韵律节奏,他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节奏是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一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

庞德还认为诗歌不仅仅要有韵律,而且还要有:(1)优美的韵律。

好的诗里有一种余音,回旋于听者的耳际,有些像风琴的低音一样余音袅袅。

(2)韵律应该包含一些令人稍稍惊讶的成分。

也就是说诗歌的韵律应该是有创新的。

(3)韵律应体现一定的感情,给予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

比较另一首他在同年所做的诗———《舞者》(Dance Figure):Dance FigureF or the Marriage in cana ofG alileeDark eyed,O w oman of my dreams,Iv ory sandaled,There is none like thee am ong the dancers,N one with swift feet.I have not found thee in the tents,In the broken darkness,I have not found thee at the well-head,Am ong the w omen with pitches.舞 者(为伽利利地方加那村的婚礼而作)黑色的眸子,哦,我梦中的女人,象牙的舞屐,跳舞的人没一个能如你脚那么轻捷,在帐篷中,在破碎的黑暗里,我找不到你,在井边,提水的妇女中,我找不到你。

赵毅衡译[1]在《舞者》中,诗人选择的是摩擦音[s],轻柔的发音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赞许、是温柔、是喜悦,创造出一幅平和、宁静、喜悦的氛围。

在《合同》中,诗人使用滞重、尖实的元音如:[^]、[?]、[o]和铿锵的爆破音[d],表现出威严与庄重的态度。

在《合同》中的前三行,起首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我”,。

第六行用的是强调句,最后一行用的是祈使句,如实地反映出诗人希望通过交流向惠特曼学习的坚定信念。

在《舞者》中,第一节的第一行与第三行是同样的形容词组,押尾韵[d],第二行与第四行押尾韵[z],第五行的第一个单词是重复前一行中的none,读起来流畅、轻快、自然,感觉到的是舞者的美。

第二节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用相似的句式,押头韵,使得节奏紧凑。

这样读者在朗读时就会跟着诗人的节奏、诗人的思路为找不到那“舞者”而忧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庞德自由诗的韵律节奏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更体现在诗情的起伏上,不同的韵律可以体现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内容。

二 赋格曲式的音乐结构除了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反复的实验外,庞德在诗歌的结构上也进行创新。

他将音乐的作曲方式转化为诗歌技巧,以此来进一步增强诗歌的旋律和艺术感染力。

在《诗章》中,这本代表庞德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文学巨著里,有许多章节是庞德利用赋格曲式(Fugue)的结构来创作的。

赋格曲是西方音乐中常见的一种曲式,由“主题”(theme)、“答题”(response)和“对题”(counter-subject)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还伴有许多“插段”(epis ode)。

通常,赋格曲采用“对位法”(counterpoint),使“主题”、“答题”和“对题”相继进入乐曲,在让其他声部衔尾相随,使几条旋律线交织一体,形成一个复调音乐(polyphonic)的立体结构,从而克服读者心理上单调板滞的感觉。

把赋格与诗歌结合的创作技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赋格诗体能传神地捕捉叙事时间中的空间感和同时性。

虽然诗歌和音乐都是时间艺术,但音乐,特别是赋格曲式的复调音乐却具有一定的空间性。

当若干主题同时交响时,音乐则在时间的流动中蕴涵了雕塑的立体感和空间色彩。

在《诗章》中,庞德成功地采用了赋格曲式的特征来构建某些章节的框架结构,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音乐效果。

试举诗歌的第63章为例,该章主要讨论了道德对政府的重要性。

它一开始便描述了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与曾经担任过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之间的冲突;后者攻击前者的独断专行,擅自“派遣埃尔斯沃思和赦免弗里斯”[7]从而揭示了“政府缺乏道德观念”(同上)这一中心主题。

随后便是亚当斯以他在国会的发言进行答题:简单的礼节,真正的宗教和道德在此盛行,即首都华盛顿。

(同上)亚当斯在答题时强调:作为一个好政府必不可少的道德观念在首都华盛顿已经蔚然成风。

接着便出现了本章中的第一个对题:“政府的转变”。

(同上)1801年的3月4日杰弗逊出任总统,亚当斯退出政坛,而反对杰弗逊的联邦同盟则开始重新纠合党羽:1801年3月4日重新产生了代理政府(杰弗逊先生),他们对杰弗逊先生充满了敌意而对亚当斯的攻击也置之不理。

(同上)在赋格曲式的结构中,插段插句、问答呼应是最常用的手法。

在此刻,围绕“政府的变化”也相继出现了两个插段:(1)美国公众对亚当斯态度的变化,“他的正直连他的敌人也无法否认”。

(2)亚当斯从前的政治对手霍尔特写信给他祝贺他的儿子当选总统。

(同上)而在该诗中均有与这两个插段相呼应的答题。

就是这样在主题中的不断穿插把主题的对立推向高潮。

接着本章的主旋律又在下一个插段展开。

这一插段主要描写独立战争期间同时在欧洲的亚当斯与富兰克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再次强调了“政府缺乏道德观念”的主题。

在这一插段里,富兰克林被描写成一个自私且不讲原则的人:天主教认为他是天主教徒,521英国教会将他视为自己的一员,长老会也将他看作其半个教徒。

(同上)继而亚当斯对此作了简明扼要的答题:“所有的这些使这个可怜的人(富兰克林)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土。

”(同上)显然,在第63章里的上半章诗人巧妙地模仿了赋格曲的曲式,使主题、答题和对题衔尾相随,层层舒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