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时、分、秒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2. 时间计算:加减法、乘除法3. 实际应用:制定时间表、计时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 难点:灵活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复杂的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时间计算。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面积单位,为新课学习时间单位做铺垫。
2. 讲解时间单位:介绍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3. 演示时间计算:用直观的方式展示时间单位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如已知某节课时长为40分钟,求下一节课开始的时间。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如制定一份课程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准确性、速度和灵活性。
3. 收集学生制定的课程表和计时活动报告,评价其应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时间单位换算表2. 计时工具(如沙漏、电子钟)3. 课程表模板4. 计时活动场景图5. 练习题和答案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认识时间单位,学习时间单位的换算2. 第3-4课时:学习时间加减法计算3. 第5-6课时:学习时间乘除法计算4. 第7-8课时:应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计算家庭作业的时间,并制定一份合理的作业时间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P6~8练习一。
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课堂小结:你现在会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时间的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优秀教案第【2】篇〗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谈话:小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如换算时间、推算时间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养成守时、合理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第一章:认识时间单位1.1 教学内容:1. 学习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
2. 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1.2 教学活动:1. 观看时间单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间单位。
2. 进行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的掌握。
第二章:学习时间的读写2.1 教学内容:1. 学习小时的读写方法:上午、下午、晚上。
2. 学习分钟的读写方法:00-59。
2.2 教学活动:1. 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如闹钟、电视、手机等,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
2. 进行时间读写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章:学习时间的计算3.1 教学内容:1. 学习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2. 学习时间的推算,如已知开始时间和经过时间,求结束时间等。
3.2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章:学习时间管理4.1 教学内容:1. 学习制定时间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4.2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制定时间计划。
2. 进行时间管理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教学内容:1. 进行时间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2 教学活动:1. 设计时间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时间主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第六章:学习定时器的使用6.1 教学内容:1. 学习定时器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意义,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比较,判断时间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意义及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比较,判断时间的长短。
难点:1. 学生理解并运用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2. 学生准确判断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如钟表、计时器等)。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课本。
2.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如钟表)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意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时间的故事,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 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体验时间单位换算的过程。
3.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
环节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时间单位换算和比较时间的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及时纠正错误。
环节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如计时器。
2. 学生通过实物比较,练习判断时间的长短。
3. 每组派代表分享活动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环节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时间单位换算和比较时间的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比较时间的方法。
3. 教师给出拓展题目,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时间单位换算关系,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学生能够使用时钟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3. 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时间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对时间的感觉和认识。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2. 时钟的读取和表示。
3. 时间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
2. 时钟的读取和表示。
3. 时间加减运算。
难点1. 时间换算的准确性。
2. 时钟读取的准确性。
3. 时间加减运算的准确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时钟模型。
2. 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3. 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的兴趣。
2. 新知识学习: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使用时钟模型展示如何读取和表示时间。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和时钟读取的练习。
4. 巩固练习:进行时间加减运算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
板书设计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时间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时钟的读取和表示。
4. 时间加减运算。
作业设计1. 时间换算练习题。
2. 时钟读取练习题。
3. 时间加减运算练习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在课后,我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活动,如上学、午餐时间、放学等,引入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4)1分=( )秒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1.学习例1。
2时=(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2)( )时=240分(3)3分=( )秒(4)4分=( )秒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3. 时间计算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换算教学: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实践环节:设计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环节:讲解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定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时间计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换算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换算教学换算教学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本质和时间的精确度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时间的测量。
2.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学会将时间换算成不同的单位。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秒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启动、停止和重置秒表。
2.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分钟、小时。
3. 时间换算:将秒换算成分钟和小时,将分钟换算成小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秒表的使用方法,时间的基本单位。
难点:时间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计时比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的计算。
2. 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如何启动、停止和重置秒表。
3. 学习时间的基本单位: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秒、分钟、小时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秒表测量不间段的长度。
5. 时间换算:学生学习如何将秒换算成分钟和小时,将分钟换算成小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秒表使用方法、时间单位及时间换算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测量时间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能正确进行时间换算。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时间计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学会使用其他时间测量工具,如沙漏、计时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实验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活动,如制定时间表、按时完成任务等,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八、教学资源:1. 秒表:每个学生一台。
2. 时间测量工具:沙漏、计时器等。
3. 练习题:有关时间计算的题目。
4. 教学PPT:展示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践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秒表,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注意时间的准确性,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错误。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用秒表测量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秒表的启动、停止和清零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足够的秒表供学生使用。
准备一些关于时间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秒表的功能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测量时间的重要性。
二、学习秒表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秒表,包括启动、停止和清零。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用秒表测量时间(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例如测量跑100米所需的时间。
2. 学生使用秒表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 教师给出一些关于时间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反馈。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接龙游戏,使用秒表进行测量。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让学生在家里尝试使用秒表测量不同活动的时间,如洗澡、吃饭等。
引导学生思考秒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实验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秒表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学习时间的单位换算(10分钟)1. 教师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之间的关系。
2. 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秒、分钟、小时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用秒表进行时间换算练习(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时间换算的练习题,学生使用秒表进行测量和换算。
2. 学生记录自己的测量和换算结果,教师进行反馈。
2. 教师给出一些关于时间换算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反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本次《时间的计算》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的知识。从教学过程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在问题的设计上,我发现还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们感受到时间计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_《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教学重点
(1)时、分、秒的认识及其换算:使学生掌握60秒=1分,60分=1时的换算关系,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
举例:讲解秒针走一圈,分针移动一格,时针移动1/60圈的关系。
(2)时钟读取与计算:培养学生读取时钟时间的能力,并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运算。
-学习时、分、秒的换算关系,掌握60秒=1分,60分=1时的转换;
-学会读取时钟上显示的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起床、上学、放学等时间安排。
二、核心素养目标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_《时间的计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4.学生小组讨论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对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困惑。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课后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时间的计算完整版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巩固时分秒的概念。
增强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前两天,我们手拉手学校开展了一次难忘的秋游活动,想不想了解一下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二、教学例1 1、教学例1:2小时=120分钟师:去过吗(长沙世界之窗),上午9:00,全校同学准时到达世界之窗,首先,他们来到了雄伟的亚力山大灯塔。
参观了法国四大洲喷泉,漫游了神秘谷,观看了异国风情表演,最后来到儿童乐园玩了飞天大罗盘,旋转木马等好玩的游戏后,结束了世界之窗的游览,这时,已经是上午 11:00了,那同学们在世界之窗游览了多久呢(2小时)师: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上午9:00时到11:00时经过了2个小时师:那2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生:2小时是120分钟。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小时是60分钟,2小时是2个60钟,也就是120分钟。
师:其实,我们只要清楚地知道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也就是1小时=60分,1分=60秒,就能很快地进行这三个单位间的换算,同时,也能进行一些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时间计算的知识。
2、上午,同学们游览了世界之窗,下午,学校安排同学们去电影院看一场新的动画片《小恐龙历险记》,大家非常高兴2:30分就到了电影院,可电影2:45开始,那大家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1)教学1小时内经历时间的计算出示钟面: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小组讨论)讨论算法。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钟。
(1个大格是5 分钟,3个大格就是3个5分钟,也就是15分钟。
)(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时间观念。
2.在时间单位换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用具:演示钟、钟面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答:1时=(60)分,1分=(60)秒。
2.5时=(300)分120分=(2)时3分=(180)秒180秒=(3)分。
3.(1)教师报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9时48分12时25分11时5分23时00分(2)在11时5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分针应拨到什么地方?二、揭示课题这节课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
(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三、教授新课1.教学例1。
(1)提问:1时等于多少(60)分?2时就是几(2)个1时?是多少(120)分?(2)2时是120分,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试一试:3分=(180)秒,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教材第62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第一、二个钟面图。
①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②讨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6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重点讲解数大格的方法。
分针从7时30分开始走到7时45分,一共走了3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3个大格是15分。
4.练习: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出示图片第2题,学生思考后口答。
课堂练习1.填空:(1)50分比1时少(10)分,1时比45分多(15)分。
(2)一节课是(40)分,课间休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时。
1.2《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1.2《时间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换算方法,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时间计算问题时的时间单位转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了解1时=60分,1分=60秒。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3)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略)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附录1. 教学课件(略)2. 练习题及答案(略)3. 教学评价表(略)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编写,适用于2023-2024学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关于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时、分、秒的定义和关系时、分、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有着固定的换算关系。
1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这种换算关系是由时间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为时间是连续的、均匀的流逝,所以我们需要将时间分割成若干等份,以便于计量和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知道秒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能够用秒表准确测量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如烹调时间、体育比赛时间等;3.能够根据给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并计算出时间差;4.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解决有效地运用秒表测量时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秒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难点:计算时间差的方法及较为复杂的时间顺序的排列。
三、教学设备和环境1.教室中要安装有秒表墙钟或家庭闹钟;2.准备秒表、闹钟、计时器等实物。
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宣布教学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用的时间计量单位,如秒、分、时、日、周、月和年等;3.对于学生来说,熟悉秒表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和操作让学生对秒表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第二部分:学习1.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秒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秒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教师通过实物示范和操作,让学生自行操作秒表,感受真实的测量过程;3.针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如烹调时间、体育比赛时间等,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第三部分:巩固1.组织学生根据给定的时间顺序排序,对时间概念进行巩固;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出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进一步巩固时间的加减运算;3.通过答题和做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拓展1.将时间测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中,如烹调时间、体育比赛时间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测量的理解;2.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测量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情况下用秒表,什么情况下用闹钟,学习如何合理使用时间。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法、示范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每个学生以观察、操作、思考为基础,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重点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表现,并通过分析和评价反馈结果,来确定教学成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计算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分、秒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时间换算:让学生学会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时间的计算:让学生掌握时间加减法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
2. 教学难点:时间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时间的概念、换算和时间加减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定义及其关系。
2. 时间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时间的计算:时间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3. 拓展题:研究时间与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旨在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時間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意义。
2. 学会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1. 时间的换算。
2. 理解并运用“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
第一章:认识时间单位教学内容:1.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讲解“小时”、“分钟”、“秒”的意义。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如钟表、计时器等),了解时间单位的长短。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实物(如钟表、计时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时间单位的长短。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总结并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练习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通过实物展示并解释该时间单位的长短。
2. 各组轮流展示,其他学生倾听并理解。
第二章:时间的换算教学内容:1. 讲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将一个时间单位换算成另一个时间单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物(如钟表、计时器等)展示时间的换算过程,讲解换算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操作,共同完成时间的换算。
练习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时间换算的实践活动,如将30分钟换算成秒。
2. 各组轮流展示实践活动,其他学生倾听并理解。
第三章:通过实物比较时间的长短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物,学会比较时间的长短。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时间长短的比较。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两个不同的时间长度(如10分钟和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时间的长短。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总结并讲解比较时间长短的策略。
练习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个不间长度的实物(如钟表、计时器等),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时间的长短。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经过时间的计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钟,学会看懂时钟。
2. 学习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学习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学会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课件、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入经过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时钟的构造和认识时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看懂时钟。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4. 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与经过时间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经过时间的计算2. 板书内容:时钟的构造和认识方法经过时间的概念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实际问题解决案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时间段的经过时间。
2. 提高练习: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数学问题。
八、课后反思经过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60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2时=()分4时=()分4分=()秒
8分=()秒180分=()时240秒=()分
二、比大小
4分○40秒3时○100分210秒○5分4时○240分
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
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
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
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