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时内在的动力和决心。
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和目标,是推动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志愿,如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提升的欲望等;而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的奖励或惩罚而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动机的方向性分为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
积极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如个人的兴趣和愉悦;而消极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避免惩罚或负面结果而参与学习活动,如外部的压力和恐惧。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心程度,它会影响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决心。
当个体对自身能力有信心时,会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另外,学习者的目标导向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目标时,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和有价值的。
其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此外,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对提高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以及外部环境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如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及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构成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行为动力。
内在动机是需要,外在动机是诱因。
2.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
强化动机理论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键作用。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主观感受。
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种:(1)个体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适当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效能感。
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评定、奖惩、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5.考试过后,面对考试成绩单上的分数,小学生议论纷纷。
A:“这次考试题太难了,所以我没有考好。
”B:“考题倒是不难,但我的运气太差,我复习好的部分没有考。
”C:“根本用不着复习,我只要稍稍用心就会考得很好。
”D:“教室里太乱,复习不下去。
”E:“我有些考试焦虑,一到考场就紧张。
”F:“我是天生的‘榆木脑袋’,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学生A、B、C、D、E、F的归因特点,并说明他们的归因方式对未来学习产生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13):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
传统定义,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 沃尔福克,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分类: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三)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 互作用。 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
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 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 教师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 有爱和归属感; 学习任务是学生既能胜任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务是真实的,即对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
期待因素 价值因素 情感因素
成就动机:核心
二、相关概念 (一)目标导向
目标: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 目标对人起激励作用的原因:
目标能指引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 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目标能促使人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或工作方法。
种类和亚类
注意 A1 感知的唤起 A2 好奇的唤起 A3 变异 贴切 R1目标定向 R2动机匹配 R3熟悉 信心 C1学习需要 C2成功的机遇 C3个人的控制 满意 S1自然的结果 S2积极的结果 S3公平
处 理 的 问 题
我做什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怎样才能激起求知的态度? 我怎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 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我知道他们的需要吗?) 我怎样、何时向我的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感和影响? 我怎样才能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期望成功的态度? 学习经历将怎样支持或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胜任能力的信念? 学生将怎样清楚地明白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努力和能力基础之上的? 我怎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应用他们新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有意义的机会? 什么东西将对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对他们自身的成就保持积极的感受?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 (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 驱力(奥苏贝尔): •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 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 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一)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
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表 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 • 推力: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愿望和追求,对 学习起推动作用 • 拉力:与学习的外在后果相关,对学习起引诱 作用 • 压力:与学习的外在环境有关,对学习起强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强度与学习效 率的关系 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 层次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 机理论 掌握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及作用 三、学习动机与效果
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 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
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
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 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
学习动机
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 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 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 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有的说最头痛作文,没材料可写。 有的干脆说,你头痛它干什么?随便找一篇“参考”一下,不就完事了 吗?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认真不认真一个样。后来,还有位几 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2.学习动机的类型(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远景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因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价值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有以下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的陈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类似于一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只是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有以下两种主要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类似于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将工作做好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作用任何动机的基本作用都是:激活、指向、维持、调节,作为学习行为的专属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中介对认知过程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这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动机理论,他们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认为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赞扬、奖赏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因而有较大局限性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又称成长性需要。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中,深入研究学习动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来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它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因为喜欢数学的逻辑思维而努力学习数学。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比如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或者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学习。
按照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又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辅助性动机则起次要作用,对学习活动起补充和促进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个体自身因素1、学生的需要与目标学生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
例如,有的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有的则更注重获得他人的认可。
同时,明确、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2、学生的兴趣对某个学科或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会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并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更愿意付出努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和逃避的心理。
4、学生的归因方式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解释。
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那么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外部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期望和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个支持、鼓励学习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04章-学习动机
教育⼼理学-第04章-学习动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节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动机及其功能1.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标的内部⼼理过程或内部动⼒。
⼈们⽆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配。
例如,⼀个学⽣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位顾客去商店采购物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
即使是吃饭、喝⽔、⾛路这些⽐较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的。
动机可以说是活动的原因和动⼒,它表明⼀个⼈“为什么”、“为了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
2.动机的功能动机有3种功能。
⼀是激活功能。
动机是⼈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们进⾏某种活动的内部动⼒。
例如,饥择⾷、渴择饮。
这种择⾷、择饮的活动是由饥、渴的动机激发起来的。
没有这种动机,就不会产⽣相应的⾏为和活动。
⼆是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配下,有机体的⾏为将指向⼀定的⽬标或对象。
例如,在学习动机的⽀配下,⼈们可能去图书馆借书,或者去书店买书。
三是强化功能。
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即停⽌,⽽是继续发挥其作⽤,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标进⾏。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为朝向⼀定的学习⽬标的⼀种内在过程或内部⼼理状态。
学习动机⼀旦形成,不仅能使学⽣对所学的东西有⼀定的指向性,例如,⽤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去获取知识等,⽽且也有⼀定的动⼒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因此,对教师⽽⾔,了解学⽣的学习动机,并采取⼀定的教学⼿段,激发和培养学⽣的学习动机是⼗分重要的,也是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求获得满⾜的⼼理状态。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内容、结果的、兴趣。
具体,作用效果明显,但 稳定性较差, 偶然因素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未来前途相联的。 稳定、持久,
3.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
引发的学习动力,即主要是由外在诱因(条件)诱发 而来的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 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 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也叫学习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 人格结构的人身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将此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表11—2所示的 归因模式。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 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他的心
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
他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实际教学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 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见图11—1)。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和激励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学习成效和学习动力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学习动机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倾向。
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积极性和意愿,进而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1. 内在动机: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寻求知识和自我发展的动机。
内在动机的特点是兴趣主导、自主性强和持久性高。
例子包括自发学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成就的追求等。
2. 外在动机:指受到外部因素激励的学习动机,个体通过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来进行学习。
外在动机的特点是动机效果短暂,个体仅仅关注于外部奖励而非学习本身。
例子包括因为得到奖励而学习、为了避免惩罚而学习等。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等个体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同伴影响等社会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3. 任务因素:学习任务的难度、目标明确性、任务的情境意义和任务反馈等任务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教师和教育者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创设积极学习环境:提供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乐趣与成就感。
2. 激励目标设定:设定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3. 提供选择权和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动机。
4. 应用情境教学:将学习任务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课件
02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通过强化行为来激发学习动机。
详细描述
根据强化理论,当学习者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奖励可以增强这种行为的发 生率,而惩罚则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这种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动机 的影响,认为学习动机是一个通过强化过程而形成的习惯。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 需求所激发的动机,如兴趣、求知欲等;外部动机则是指由外部因素所激发的 动机,如奖励、竞争等。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作用范围,可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是指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性动机则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负面影响
缺乏学习动机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不 积极,影响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
正反馈
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 动机,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努 力学习。
负反馈
学习成绩不佳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 动机,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失去信心。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优异的成绩反过来 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概念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生、 维持进行,直到完成的内在动力 。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使其更加专注 于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 习效率。
培养学习兴趣
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 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 与学习活动。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行为导向。
它是一种激发个体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力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因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探索愿望而参与学习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内禀性。
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参与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外在性。
内在动机的学习者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寻找新的学习机会并追求挑战。
相对应的,外在动机的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外界奖励的存在而参与学习,但他们的学习动力往往不够稳定和持久。
此外,学习动机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教师教学方法等,因此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时间下,学习动机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其教学启示1.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任务上成功完成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期望和努力程度。
当学生对自己在某一学科或技能上的能力缺乏信心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回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成功经历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2. 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学习目标模糊或不明确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缺乏动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讲解,并与学生充分沟通,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小目标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的领域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学习者在知识海洋中前行的道路,决定着他们努力的方向和投入的程度。
理解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自身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动机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这些动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自身需要、对学习的期望、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就感等等。
从来源上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一个孩子对天文学充满好奇,主动阅读大量的天文书籍,这就是内部动机在发挥作用。
这种动机往往更加持久和稳定,因为它来自于个体内心深处的热爱。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比如奖励、表扬、分数、升学等等。
虽然外部动机在短期内可能会促使学习者积极行动,但如果过度依赖,一旦外部诱因消失,学习的动力可能也会随之减弱。
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不同学习动机的表现。
有些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早起床背书,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动机在推动着他们前进。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多地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老师的表扬或者为了避免惩罚而学习。
比如,他们会因为考了好成绩而得到一部新手机,或者因为成绩不好而被父母批评,于是努力学习。
这种学习动机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因素。
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具有强烈而适当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通常较高,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不恰当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逃避,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测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会)质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驱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追求学习目标的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性等内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压力或者避免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成就动机、情绪状态等。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类型,分为任务导向和表现导向两种。
任务导向的个体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感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有能力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实践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理解学习动机的本质、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它可以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追求、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期望、老师的鼓励、同学之间的竞争等。
学习动机的类型多种多样。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有的学生热爱数学,因为解决数学难题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自豪。
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的,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能得到家长的奖励,或者考试不及格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自我效能感等。
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学生可能更多地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动机的作用会逐渐增强。
性格开朗、自信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而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能在学习动力方面稍显不足。
兴趣爱好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对某个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信心,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家庭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会作用于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果家长采用民主、鼓励的教育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并且重视孩子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那么孩子往往会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
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溺爱,或者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都可能导致孩子学习动机不足。
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因素-情绪状态-唤醒水平 唤醒:是指一个人警觉、清醒及活跃水平,是对 某一行为的生理和心里的准备状态,是由包括脑 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引起的。
•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 而不同。
• 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 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 认知:求知、解决问题 • 自我提高:地位、自尊 • 附属:赞许、接纳、交往
学习 需要
学习 期待
期待——目标的主观估计
影响因素:父母对子女的要求; 原来的学习成绩;学生在班级中 的成绩名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水平。
内驱力
诱因
积极诱因 消极诱因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构成)
学习期待(诱因)和学习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目标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的,是你人生的一个小小的规划。 学习目标是自己立下的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动力,否则,没 有目标只能盲目学习。
韦纳的理论和观点:
1、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使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是知 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 2、这四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3、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 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返回
• 在考场中应如何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呢?
• 首先,要认识到在考场中出现了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
有利于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考试。 • 其次,感到过于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先做,在自己情绪平静时, 再选择高难度的题。大脑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中,无论是对高难度的题还 是简单的题都会有较高的正确率。
第一,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 第二,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 第三,集中注意力。 第四,提高努力程度。
学习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1908)
•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
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
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
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内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外部
不稳定
可控 平时努力
不可控 学习能力
可控 考前突击
不可控 考前压力
可控 教师水平
不可控 题目难度
可控 同学帮助
不可控 运气好坏
六个方面的因素
能力:评估能否胜任 别人的反应: 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态度 与评价
努力:反省是否 尽力
归因因素
身心状况: 评价从事该工作时 的心情及身体状况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教育论理论通关宝典)
(核心考点速查速记)
认知观(成败归因理论) 1、基本观点
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 机。 ·韦纳(Bernard Weiner, 1935--):当代美国著名 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 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和 归因理论,韦纳在动机归因理论方面的研究引起了 教育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 研究的一个热点。他的研究反映了当代动机问题研 究的新成果 。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结构(构成)
•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2、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
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 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情境 强化
指向 功能 激活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构成)
学习 动机 • 需要——因欠缺而求获得满 足
2、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启示与意义
(1)启示: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 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2)意义: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后的学 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 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 师的辅导和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 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而期待可以看做一个梦想,很美好,朝着梦想努力,也许不会成 功,但是不后悔,最美的是过程。 学习期待是个体完成学习活动前,这个预想结果以观念的形式存 在于头脑中。
期待就是意淫。 目标就是努力的去往你想去的终点。
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互作用的。
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何种增强后续学习 的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组合状态(来源分类)
注:字面可以理解
(P205) (较多的课题和论文)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高 低
高
内高,外低
内高,外低
低
内低,外高
内低,外低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二)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学校情境中)
(教师和心理学等考试重点)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一般是好奇倾向派生出来的。在意义学习中,认识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愿望。 自我内驱力和认识内驱力是不一样的,他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 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他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他是一种外部动 机。
返回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
正负向 动机、行为、效果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正向一致
+
学习效果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 致 负向不一 致 +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 +
+ +
• 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一致,却不一定和动机一致。 • 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 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 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学习规律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动机是指激发、引到、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它可以用 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两大因素。 2.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是种内驱力。动机是在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3.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 刺激物。 4.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 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 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5.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 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6.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 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
工作难度:凭经验判断 工作的难度
运气: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相关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要点
情绪
行为 后果 归因 成败预期 后继行为 积极性
个体对行为的成败结果所作的归因, 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以及对后继行 为的成败预期,并进而影响后继行为 的积极性
1、归因对情绪的影响
--因素来源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相联系 --稳定性与对未来的希望有关的情绪相联系 --可控性与内疚、羞愧(失败情境、自我归因)、气愤、无奈(失败 情境、他人归因)等相联系
在儿童和学生早起,内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只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 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后期青少年和青年期各个不同,应该说的是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在动机 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 变化而变化。
(一) 操 作 方 法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一 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二 学习动机理论取向 三 学习动机的整合模型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一 需要 二 情绪状态 三 动机信念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一 学习任务 二 评价与反馈 三 家庭、教师及同伴 四 情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的交互作用
学习动机种类(分类)
(一)我国心理学界传统的划分
(1)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动机起作用时间长短来划分)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心理学界公认分类) (本书《教育心理学》从这方面分析)
(二)西方心理学界的划分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 感激——报答 同情——帮助 愤怒——攻击
3、归因对成败预期的影响
稳定性维度是影响成败预期的重要因素 稳定性高的原因:预期出现相同的结果 稳定性低的原因:预期出现不同的结果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泊尔成就动机)
学习动机的种类(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组合状态(来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