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中的工艺知识.
汽车制造工艺规定
![汽车制造工艺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3eca1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2.png)
汽车制造工艺规定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工艺成为保证汽车品质和安全性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探讨汽车制造的工艺规定,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工艺规定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计工艺规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外观设计:汽车外观是消费者首先接触到的部分,因此应注重造型设计、颜色选择等方面,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结构设计:汽车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严格规定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材料选择等,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系统设计:汽车包含多个系统,如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等。
设计工艺规定应明确各个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相互关联,确保各系统的协调运作。
二、材料选择规定汽车的材料选择对整车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材料选择规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强度与耐久性:汽车是长期服役的产品,因此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制定规定,要求选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等,提高整车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2.轻量化: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材料选择规定应鼓励使用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减轻整车自重,提高燃油利用率。
3.可回收性:材料选择规定还应鼓励使用可回收材料,如再生塑料等,以降低废弃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制造工艺规定汽车制造工艺规定应注重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1.装配工艺:制定规定明确汽车的装配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个零部件的正确安装和装配质量的稳定性。
2.焊接技术:焊接是汽车制造中一项重要的工艺。
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规定,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
3.表面处理:汽车外观的表面处理对于提升整车品质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规定适当的表面处理工艺,如喷涂、镀铬等,确保汽车外观的光洁度、防腐蚀性和耐磨性。
四、质量控制规定质量控制是汽车制造中的关键环节,规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检测: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测流程和检测标准,确保整车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工艺流程
![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b6b8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8.png)
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工艺流程一、引言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工艺流程是汽车制造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汽车质量、成本和性能等方面。
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汽车制造企业大多数采用的是原材料制造、模具制作、加工、装配等方式进行生产,其中零部件设计和工艺流程是保证汽车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分别从零部件设计和工艺流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汽车制造的相关技术和流程。
二、汽车零部件设计1. 零部件设计原则汽车零部件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1 稳定可靠性原则汽车零部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稳定可靠性,这个原则是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硬件基础考验的标准,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领域的需求可能需要一个新品牌的零部件。
1.2 可生产性原则汽车零部件要考虑其生产可行性,这个原则同样是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硬件基础考验的标准之一,零部件设计应该从实际生产出发,将制造流程和设备参数考虑在内。
1.3 安全原则汽车安全原则必须是零部件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这个原则与汽车驾驶中的操作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零部件设计必须要有一个检测系统,包括测试和认证,确保了这些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 零部件设计流程汽车零部件设计通常经历以下步骤:2.1 初步设计初始设计的目标是确定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功能、尺寸和再制造要求,以及它在汽车系统中的位置。
2.2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的目标是将初步设计完善,并确定材料、尺寸、制造方式和施工标准,完成设计图纸的制定和计算机模拟。
2.3 样品制作样品制作是一个实验性步骤,要求根据设计标准制造出实际零部件,进行实验。
样品可以反映零部件的实际制成品的形态和物理热区。
2.4 零部件测试测试的目标是确保零部件在满足安全要求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与汽车中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2.5 再设计及生产如果测试结果符合设计标准,企业将进行额外品质审查,以达到复制生产的目的。
2.6 产品改进在物料、过程和生产成本的方面进行调整,以进一步优化流程并提高产值。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8f9ac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a.png)
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汽车内饰主流的六大制造工艺的设计说明:1.注塑工艺:注塑工艺是汽车内饰制造中最常用的制造工艺之一、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金属模具中,然后用高压将其压实成型。
注塑工艺的优点是制作速度快、成本低、复杂的形状容易实现。
同时,注塑工艺还可以实现多种颜色和纹理效果的定制,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内饰的需求。
2.真皮工艺:真皮工艺是汽车内饰制造中高端豪华车型常用的制造工艺。
它使用动物皮革作为材料,在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后制成内饰面板。
真皮工艺的优点是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舒适度,且更耐磨损。
然而,真皮工艺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需要定期的保养和清洁。
3.木纹工艺:木纹工艺是一种将人造木材或真实木材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工艺。
木纹工艺可以通过涂装或贴膜的方式实现。
其优点是能够给车内带来自然、温馨的氛围,提升整体质感。
同时,木纹材料也具备防火和防腐蚀的特性。
4.金属工艺:金属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制作成汽车内饰部件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通过冲压、焊接、打磨和抛光等方式实现。
金属工艺的优点是坚固耐用、外观美观,并且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触感。
然而,金属工艺的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5.布艺工艺:布艺工艺是一种使用织物材料制作汽车内饰的方法。
布艺工艺可以通过织造、坯布定型、缝制等步骤来完成。
布艺工艺的优点是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并且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图案选择。
然而,布艺内饰容易吸尘和污染,需要定期清洗和保养。
6.涂装工艺:涂装工艺是一种使用涂料来改变汽车内饰表面颜色和质感的方法。
涂装工艺可以通过喷涂、刷涂、滚涂等方式来完成。
涂装工艺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外观平整,并且能够保护内饰表面不受损坏。
然而,涂装工艺的缺点是容易刮花和褪色,需要定期修补和保养。
汽车内饰的制造工艺在不同的车型和厂家中有所不同,每种工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根据车辆定位、市场需求和成本考虑来选择适合的制造工艺,以确保内饰的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汽车制造工程的核心技术及四大工艺流程开发体系
![汽车制造工程的核心技术及四大工艺流程开发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e81da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b.png)
汽车制造工程的核心技术及四大工艺流程开发体系一、核心技术:1.汽车设计技术:包括结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底盘设计、车身设计等。
其中,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到汽车各个部件的布局、面板的造型以及车身强度等方面;电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车辆的电力、配电系统以及车辆的通信和控制系统;底盘设计主要涉及到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车身设计主要包括车身外观造型、车身材料的选择以及制造工艺等。
2.汽车制造工艺技术:包括焊接技术、冲压技术、涂装技术、装配技术等。
其中,焊接技术主要涉及到汽车各个部件的钢板焊接、铝合金焊接等;冲压技术主要涉及到钢板冲压成型、薄板材冲压成型等;涂装技术主要包括汽车表面涂装、涂装过程控制等;装配技术主要包括汽车各个部件的组装、电路的连接等。
3.汽车材料技术:包括汽车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汽车金属材料主要包括冷轧钢板、热轧钢板、铝合金等;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塑料、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节能性、舒适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汽车电子技术:包括车载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主要涉及到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开发、车载娱乐系统的设计、车载导航系统的开发等。
随着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汽车电子技术对于提高汽车的智能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四大工艺流程开发体系:1.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产品验证、产品试制等。
概念设计是指对汽车产品的整体框架和特点进行规划和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具体的部件和系统进行设计;产品验证是对设计方案的验证和评估,包括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产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样车制造和试验,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工艺规划开发流程:包括工艺规划、工序设计、工装设计等。
工艺规划是指对汽车制造工艺流程进行规划和组织;工序设计是在工艺规划的基础上,对汽车制造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和优化;工装设计是为了完成汽车制造工艺而设计的各种工装和设备。
汽车研发必备知识点总结
![汽车研发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859a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7.png)
汽车研发必备知识点总结1. 汽车结构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是汽车研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汽车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身强度、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汽车结构设计中,需要运用材料科学、工程力学、数值模拟等知识,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车身结构。
2. 发动机设计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设计对汽车的性能、油耗、排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发动机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知识,并且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技术来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3. 车辆控制系统现代汽车都配备了各种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刹车控制系统、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控制系统需要运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来设计和开发,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4. 汽车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了车载电子设备、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等。
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供电稳定性、电磁兼容性、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且需要运用电子工程、电磁学等知识来进行设计和开发。
5.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包括了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部件,这些部件对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知识,并且需要对传动系统进行性能仿真和优化。
6. 汽车材料与制造工艺汽车的材料选择对车身重量、安全性、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汽车的制造工艺也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和优化。
汽车材料与制造工艺涉及了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工艺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7. 汽车安全性与碰撞性能汽车的安全性和碰撞性能对乘客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需要对车辆的碰撞性能进行仿真和测试,并且可以运用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等知识来进行车身结构的优化和设计。
8. 汽车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汽车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汽车智能化技术涉及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车辆的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智能维护等方面。
汽车工艺工程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汽车工艺工程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655c2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8.png)
汽车工艺工程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作为汽车工艺工程师,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汽车制造行业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的今天,工艺工程师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他们承担着将汽车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生产过程的责任。
因此,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以确保汽车生产的高效性和质量。
1. 材料科学和工程知识汽车工艺工程师需要对各类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有深入的了解。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特殊要求。
他们还需要熟悉材料的加工工艺,了解如何处理和加工材料以满足汽车制造的需求。
2. CAD/CAM软件CAD/CAM软件是汽车工艺工程师必备的工具之一。
他们需要使用这些软件来创建和分析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图纸,并确定合适的加工工艺。
CAD/CAM软件可以帮助工艺工程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并优化零部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
3. 设备和工具知识汽车工艺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汽车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操作和维护。
他们应该熟悉各种机械和自动化设备,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设备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和生产。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各种量具和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以确保零部件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
4.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知识作为工艺工程师,了解汽车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熟悉整个生产流程,了解每个环节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制定和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质量控制和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 制造和运作成本管理汽车工艺工程师还需要了解制造和运作成本管理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评估不同工艺和生产方式的成本,并确定最经济有效的生产方式。
他们还需要掌握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以确保汽车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和优化。
6. 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汽车工艺工程师,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需要与设计师、生产经理、技术人员等多个部门进行合作,并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顺利推进。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32ba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e.png)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设计原则1、空气动力学原理:车身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气动力学,它涉及到车身的气流分析、气动风洞试验以及降低风阻的设计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结构设计原则:车身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车身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受力情况,以及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3、美学原则:车身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外形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注重对比度、曲线美学和比例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4、人机工程学原则:车身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以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包括对座椅、操纵件和仪表板等方面的设计。
二、设计流程1、概念设计:车身设计的第一步是概念设计,这包括对外形、尺寸和结构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设计趋势。
2、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阶段,这包括对车身线条、面板和细节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反复修改。
3、模型制作:设计师需要根据方案设计来制作车身模型,以便进行视觉和实物检验。
4、评估和修改:制作车身模型后,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改,以保证车身设计符合产品要求。
5、工程设计:在车身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工程设计,这包括对车身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细节设计。
6、工艺设计:最后需要进行工艺设计,以保证车身设计的可生产性和可维护性。
三、材料选择1、钢材:钢材是汽车车身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它的强度和成型性能都比较好,而且成本较低。
2、铝合金:铝合金是轻量化材料的首选,它的密度比钢材小,但强度却很高,而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能。
3、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新型的轻量化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和刚性好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4、塑料材料:塑料材料适用于车身零部件的生产,它具有成型性好、重量轻和耐腐蚀性强的特点。
四、制造工艺1、冲压成型:冲压是车身成形中常用的工艺,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产能和成本效益,而且成形精度较高。
车辆造型设计知识点
![车辆造型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0040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4.png)
车辆造型设计知识点车辆造型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外观美感和其整体形象。
在车辆造型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车辆造型设计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汽车的美感。
一、车辆比例与比例感车辆的比例是指车身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
在车辆设计中,比例感的掌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美观度。
一个合理的比例能使车辆显得协调、稳定。
比如,车身的长度与宽度之比、车轮与车身之比等都需要根据设计师的意图来确定。
同时,车辆的比例感也受到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
二、车辆线条与流线型设计线条是车辆造型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造型。
流线型设计是指通过流畅的线条来表现车辆的速度感和动感。
流线型设计不仅能减小风阻,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也能增加车辆的美感和运动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车身的曲线、边缘的锐度以及车窗的形状等来打造流线型的外观。
三、车辆的前脸设计车辆的前脸设计是车辆造型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品牌形象和辨识度。
前脸设计包括车辆的进气格栅、大灯和保险杠等。
进气格栅的形状和大小不仅影响到车辆的气势和辨识度,还与车辆的动力系统和散热有关。
大灯的形状和光源的选择也会给车辆带来不同的外观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保险杠的设计是否符合整体造型的风格也需要设计师进行考虑。
四、车辆的尾部设计车辆的尾部设计也是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尾部设计与车辆的品牌形象和型号特点密切相关。
尾灯的形状和光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车辆在夜间的辨识度和美感。
尾部的线条和曲面也需要与车身的整体造型相协调,营造出动感和稳定感。
五、车辆的色彩与质感色彩和质感的选择对于车辆的外观美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色彩搭配能使车辆显得时尚、高级,也可以突出车辆的动感和个性。
同时,车辆的质感也需要设计师进行精心的设计。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处理工艺,使车辆的外观更加具有质感和质量感。
汽车车身设计知识点
![汽车车身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54db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9.png)
汽车车身设计知识点一、引言在汽车设计中,车身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个好的车身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外观美感,还能够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汽车车身设计的知识点。
二、车身设计原则1. 美学原则车身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美学要求。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外观设计必须符合人们审美的需求,具有独特和吸引人的外观,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2. 空气动力学原则车身设计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因素。
通过优化车身线条、减小风阻系数,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减少噪音。
3. 结构强度原则车身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通过合理选用材料和采用适当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车身的抗冲击性和承载能力。
4. 功能性原则车身设计需要满足车辆功能的要求。
比如,提供充足的内部空间,方便乘客上下车和存放物品,设置合理的门窗和后备箱等。
三、车身设计要素1. 比例与造型车身设计中比例和造型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合理的比例能够给人一种协调和谐的感觉,而独特的造型可以突出品牌特点和个性。
2. 车身线条车身线条的设计可以影响车辆的整体形象。
简洁流畅的线条能够增加车辆的动感和时尚感,而复杂的线条则可能显得杂乱无章。
3. 车身颜色车身颜色是车辆外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色的选择应根据品牌定位、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进行考量,以展示品牌形象和个性。
4. 灯光设计汽车灯光设计不仅在夜间行车时提供照明功能,还能起到装饰和警示的作用。
合理的灯光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辨识度和安全性。
5. 车身材料车辆的车身材料直接关系到车身的强度和重量。
常见的车身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碳纤维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实现车身轻量化和节能减排。
四、车身设计流程1.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是对车身设计进行初步构思和创意的阶段。
设计师可以借助手绘、数码绘图和三维建模等工具,不断进行创作和修改。
2. 造型设计造型设计阶段是将概念转化为真实的三维模型。
设计师使用粘土或数字模型等方式来塑造车辆的外形,并进行细节和比例的修饰。
汽车制造知识点总结
![汽车制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6954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6.png)
汽车制造知识点总结汽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出行的工具,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对汽车制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汽车的设计、材料、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1. 汽车设计汽车设计是汽车制造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汽车的外观、内部空间、动力系统等方面。
汽车设计师需要具备综合的工程知识和审美素养,他们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安全性能、舒适性等因素。
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设计已经成为汽车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设计师使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和仿真,以便更好地优化设计方案。
2. 汽车材料汽车的构造材料对其性能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汽车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塑料等。
钢铁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性,是汽车制造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而铝合金由于其轻量化的特性,在汽车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一些高档品牌汽车还开始采用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以增加车辆的强度和减轻重量。
3. 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
目前,内燃发动机仍然是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也开始逐渐普及。
在发动机制造方面,精密加工技术和材料的研发是关键,例如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缸体,以减轻发动机的重量和提高散热效果。
4. 汽车制造工艺汽车制造工艺包括车身制造、焊接、涂装、总装等多个环节。
车身制造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金属材料的成形、切割、折弯等工艺。
焊接是车身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与焊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涂装是汽车外观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
现代汽车制造使用的涂装技术包括电泳涂装、喷涂等多种方式。
总装是汽车制造的最后环节,它包括车身组装、动力系统安装、内饰装配等工序。
5. 汽车质量控制汽车的质量控制是汽车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对汽车质量的决定性影响。
汽车cmf设计知识点
![汽车cmf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2d6d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a.png)
汽车cmf设计知识点在汽车设计中,CMF(Color, Material, Finish)被广泛应用,它是指颜色、材料和饰面等方面的设计。
汽车的CMF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吸引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并提升车辆的价值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颜色、材料和饰面三个方面介绍汽车CMF设计的知识点。
颜色设计颜色是汽车CMF设计中最直观、最重要的部分。
适当的颜色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树立品牌形象,并影响人们对汽车的感受和认知。
在汽车CMF设计中,以下几个知识点需要注意:1.颜色搭配:汽车的主色、次色和镶边色应该相互搭配,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效果。
主色一般用于车身,次色用于车身部分细节,镶边色则可以用来突出车身线条。
2.颜色意义: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品牌形象,例如红色代表运动和激情,白色代表纯洁和高端。
在选择颜色时,需要考虑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的喜好。
3.颜色趋势: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颜色趋势也在不断演变。
设计师需要关注当前的流行趋势,同时也要保持品牌的独特性。
材料设计汽车的材料设计直接影响着乘坐舒适度、安全性和车辆质感。
在汽车CMF设计中,以下几个知识点需要注意:1.选材原则:汽车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和阻燃性等特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塑性,以满足复杂的造型需求。
2.内饰材料:座椅材料、仪表盘材料、门板材料等都需要考虑舒适性、耐用性和环保性。
高端车型常采用真皮、木纹和碳纤维等材料,而经济型车型则采用合成革和塑料材料。
3.车身材料:车身材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外观效果。
传统的钢铁、铝合金和玻璃纤维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碳纤维等高强度轻量化材料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饰面设计饰面设计是汽车CMF设计中的最后一环,它是为了提升汽车的质感和档次。
在汽车CMF设计中,以下几个知识点需要注意:1.外观装饰件:镀铬装饰、喷漆工艺、贴膜等都属于汽车的外观饰面设计,可以增加车辆的豪华感和个性化。
汽车研发的五大阶段及制造的四大工艺精选全文
![汽车研发的五大阶段及制造的四大工艺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c7cd8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研发的五大阶段及制造的四大工艺汽车研发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甚至需要上千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款汽车从研发到投入市场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的周期也在缩短,当然,我们说的是正向设计,事实上很多国内的厂家都是逆向设计,但即使是逆向设计同样也需要很多的时间。
我们可以仿制别人的外观,但是我们无法仿制别人的工艺,我们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机构分析、材料分析、力学分析等,依然需要去试制、测试、检测等等,这些研发的过程是无法省略的。
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略有不同,下面讲述的是正向开发的一般研发流程:一.市场调研阶段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如果不经过很细致的市场调研可能就会“打水漂”了;现在国内有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汽车公司会委托他们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习惯等做出调研,明确车型形式和市场目标,即价格策略,很多车型的失败都是因为市场调研没有做好。
譬如:当年雪铁龙固执的在中国推广两厢车,而忽视了国人对“三厢”的情有独钟,致使两厢车进入中国市场太早,失去了占领市场的机会。
二.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主要分三个阶段:总体布置、造型设计、制作油泥模型。
1.总体布置(草图)总布设计是汽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车厢及驾驶室的布置,发动机与离合器及变速器的布置、传动轴的布置、车架和承载式车身底板的布置、前后悬架的布置、制动系的布置、油箱、备胎和行李箱等的布置、空调装置的布置。
2.造型设计(手绘草图)在进行了总体布置草图设计以后,就可以在其确定的基本尺寸的上进行造型设计了。
包括外形和内饰设计两部分。
设计草图是设计师快速捕捉创意灵感的最好方法,最初的设计草图都比较简单,它也许只有几根线条,但是能够勾勒出设计造型的神韵,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设计草图来尽可能多的提出新的创意。
这个车到底是简洁、还是稳重、是复古、还是动感都是在此确定的。
当然,如果是逆向设计,则就不需要这个过程了,把别人的车型直接进行点阵扫描,然后在计算机中进行造型勾画就行了。
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及新技术展望
![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及新技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4d61e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f.png)
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及新技术展望1. 概述汽车内外饰是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影响着汽车的外观美观度,还能提高乘坐舒适度,并承载着许多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内外饰领域也发展出了许多常用工艺和新技术。
本文将对常用工艺进行介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汽车内饰常用工艺汽车内饰常用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内饰材料选择在汽车内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用的内饰材料包括皮革、织物、木材、塑料等。
皮革和织物材料的使用可以提升车内的豪华感和舒适度,而木材材料则能赋予车内更加自然和独特的氛围,塑料材料则常用于内饰件的制造。
2.2. 内饰细节处理内饰细节处理对于提升汽车内饰的品质和美感非常重要。
细节处理包括缝线处理、装饰件的选取、按键和开关的设计等。
通过合理的细节处理,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并赋予汽车内饰更加时尚和个性化的元素。
2.3. 环保技术应用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汽车内饰的环保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常用的环保技术包括采用环保材料、提高废物回收率、降低排放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汽车外饰常用工艺汽车外饰常用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外饰造型设计汽车外饰的造型设计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饰造型设计既要考虑美观程度,也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和安全性。
现代汽车外饰设计越来越注重流线型和科技感,并且运用各种设计元素来打造独特的外观。
3.2. 涂装技术涂装技术在汽车外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涂装技术包括喷涂、电泳涂装等,而新技术中的水性漆涂装技术则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
3.3. 表面处理技术为了使汽车外饰更加光滑、均匀并且抗腐蚀,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广泛。
这些技术包括抛光、电镀、阳极氧化等,能够提高外饰零部件的耐久性和质感。
4. 汽车内外饰新技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许多新技术有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领域。
车辆设计的美学知识点
![车辆设计的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9e4e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9.png)
车辆设计的美学知识点车辆设计是一门融合技术与美学的艺术。
当我们看到一辆优雅、独特的汽车时,往往会被它的外观所吸引。
这种吸引力不仅来自功能性的设计,更来自车辆设计所凝结的美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车辆设计中的一些美学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汽车设计。
1. 比例与线条比例和线条是车辆设计中最基础的美学元素。
良好的比例意味着车身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和比例关系协调一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线条则能够塑造车辆的轮廓和造型,决定了它的整体风格和气质。
流线型的线条可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而弯曲的线条则能够增加车辆的动感和运动感。
2. 材质与质感材质的选择和质感的表现也是车辆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材质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观感,比如金属材质可以显示出稳重和豪华感,而碳纤维材质则能够带来轻盈和运动感。
同时,通过使用哑光、光泽、亮面等不同的质感处理,可以增强车辆的质感和观赏性。
3. 灯光设计车辆的灯光设计也是美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灯光不仅是为了照明和安全,更是车辆的“眼睛”和“脸部表情”。
巧妙的灯光设计可以赋予车辆个性和情感,比如独特的大灯造型和日间行车灯等都能够有效地增加车辆的辨识度和美感。
4. 色彩运用色彩的运用也是车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色不仅能够传递情感和气氛,还能够影响人们对车辆的观感和认知。
明亮的色彩可以增加车辆的活力和运动感,而暗淡的色彩则能够增加车辆的稳重和庄重感。
同时,不同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也要考虑到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5. 内饰设计内饰设计是车辆设计美学的延伸,它同样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材质选择、色彩运用等多方面因素。
合理的内部布局和流线型的仪表盘能够提高驾驶者的舒适感和操作便利性。
而运用高级材质和精细的工艺,以及独特的内饰设计细节,可以增加车辆的豪华感和品质感。
6. 品牌识别最后一个美学知识点是品牌识别。
车辆设计不仅要满足美学要求,还要充分展示品牌的独特性和特征。
每个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和标志性元素,车辆设计要在满足品牌需求的同时,注入设计师的创意和风格,使车辆在市场上有强烈的辨识度。
汽车制造工艺知识点总结
![汽车制造工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8c4b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7.png)
汽车制造工艺知识点总结导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必需品,其制造和生产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汽车制造的整体工艺流程、零部件制造、总装车间布置及生产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汽车制造的整体工艺流程汽车制造的整体工艺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设计开发、材料准备、车身焊接、表面处理、总装调试、质检包装等多个环节。
其中,设计开发是汽车制造的第一步。
汽车设计开发主要涉及车身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多次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以满足汽车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
一旦设计方案确定,就需要进行材料准备工作。
汽车制造所需的材料包括钢材、铸铁、合金材料、塑料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规格化、定制化加工,以满足不同部件的使用要求。
而在车身焊接阶段,主要涉及车身的搭接、对齐、定位、焊接等多个环节。
表面处理阶段包括车身打磨、喷涂、喷漆、烘干等多个工艺。
表面处理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喷涂油漆的厚度、干燥时间、温度等参数,以确保车辆外观的质量和耐久性。
总装调试阶段是汽车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复杂和关键的工序之一。
在总装调试阶段,需要对各大系统进行整车调试,包括发动机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调试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整车性能测试、驾驶舒适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及环保测试等。
最后,汽车生产完工后,需要进行质检、包装和运输工作。
质检工作主要包括外观检测、功能检测、安全性检测等。
经过质检合格后,需要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二、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之一。
汽车零部件制造主要涉及材料成型、机加工、表面处理、组装等。
在材料成型方面,汽车零部件常见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压铸、注塑等多种方式。
在机加工方面,常见的工艺包括车削、钻削、铣削、磨削等。
而在表面处理方面,包括喷涂、镀铬、电镀、热处理等多种工艺。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d486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f.png)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汽车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而车身是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设计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下面就针对目前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中的新技术进行一些分析。
1. 热成型技术热成型技术是一种将加热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形变后成型的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各类塑料、金属等材料,到目前为止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设计中。
在设计方面,热成型技术可使得车身外形更加符合美学要求,而在制造方面,热成型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成型,并且还可以减少车身件数、降低车身总体重量,从而提高车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微量注塑技术微量注塑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喷嘴或拖曳喷射头精确控制注塑量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精度高、成型速度快、重复性好等。
在车身设计方面,微量注塑技术可以实现极细微的细节,并且可以制造出极具个性化的外形,从而提供了更多种多样的选择;在制造方面,微量注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成型,使得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成本大大降低。
3. 精密模温控制技术精密模温控制技术是指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法来保证热量的均匀分配,并在成型过程中控制模具温度,以保证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加工材料,由于其成型过程中保证温度控制能力强、效果显著、稳定性高等优点,尤其是在高温高压下的车身成型中,精密模温控制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成品质量,降低成品的误差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4. 多材料复合技术多材料复合技术是一种将不同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和顺序组合成新的材料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综合材料的各种优势,并克服各种缺陷和劣势。
在车身设计方面,多材料复合技术可以实现车身重量的减轻、强度和刚度的提升、噪音和震动的降低、燃油经济性的提高等;而在制造方面,多材料复合技术可以降低车身零件的数量、减少车身的装配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以上提到的几种新技术是在现代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中的一个缩影,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个性化、高质量、高效率的需求,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汽车工艺流程
![汽车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c90b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6.png)
汽车工艺流程汽车工艺流程是指从汽车设计到最终生产的一系列步骤和技术过程。
它包括了汽车设计、零部件制造、总装、车身涂装、质量检验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车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首先是汽车设计。
在汽车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口味,制定产品的设计方案,包括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功能配置等。
设计师利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并进行各项工程分析和仿真实验,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接下来是零部件制造。
在零部件制造工艺中,各个零部件的制造过程是分散进行的。
通常汽车制造商会将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图纸发送给合作伙伴,由其进行制造。
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身、轮胎等各个零部件的制造。
制造工艺包括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等。
然后是总装。
在总装线上,各个零部件被组装成完整的汽车。
总装过程中,需要将发动机、底盘、车身、内饰、电气线路等各个部件进行组装。
总装线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包括机器人、传送带、组装夹具等。
总装过程中,要保证组装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每一辆汽车都符合质量标准。
接下来是车身涂装。
车身涂装是将汽车车身喷涂上底漆、面漆和清漆,保护车身表面并增加外观效果。
车身涂装分为底漆涂装、面漆涂装和清漆涂装等多个步骤。
涂装过程中需要将车身进行处理,例如喷砂、磷化和电泳等,以增加涂装的粘附力和耐腐蚀性。
最后是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整个汽车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包括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总装车辆的质量检验和成品车辆的质量检验等。
通过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和方法,如三坐标测量仪、X射线检测、振动试验等,来检测整车各个部件的尺寸、功能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合格的汽车,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综上所述,汽车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汽车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通过汽车设计、零部件制造、总装、车身涂装和质量检验等步骤,确保汽车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
汽车工艺流程的完善和提升,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汽车的品质和竞争力,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前驱体工艺基础知识
![前驱体工艺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5efda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0.png)
前驱体工艺基础知识
现代汽车的前驱体工艺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1、设计理论:根据汽车的结构需要,建立具有一致性、可行性并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理论,以保证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因而具备良好的性能。
2、结构强度分析:分析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结构强度问题,实现有效的结构强度分析。
3、材料和工艺选择:结合设计理论和结构强度分析,根据特定的情况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的组合,以应对实际生产中的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4、计算机辅助分析: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汽车前驱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变革。
对流体力学、热力学和机械特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采用数值计算方式求解出更高精度的结果。
5、测试和校核:实施合理的测试和校核措施,确保设计准确无误,便于排查和改善产品的缺陷。
整车工艺技术
![整车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f077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f.png)
整车工艺技术整车工艺技术是汽车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涵盖了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最终装配的各个环节,对汽车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整车工艺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是汽车设计。
汽车设计是整车工艺技术的起点,它决定了整车的外观、结构和功能。
通过设计将几百个零部件统一组合在一起,并保证其良好的协调性和可靠性是设计师的任务。
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如空气动力学、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等,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法规要求。
其次是汽车生产。
汽车生产是整车工艺技术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和装配。
常见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和注塑等。
这些工艺可以制造出各种零部件,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加工工艺包括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以增加零部件的精度和耐用性。
在装配阶段,各个零部件将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一辆完整的汽车。
再次是汽车涂装。
汽车涂装是为了美观和保护汽车表面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涂料工艺通常包括底漆、面漆和清漆等。
底漆可以提供保护基材的功能,面漆可以提供汽车的颜色和光泽度,而清漆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以增加汽车的耐久性。
涂装工艺要求涂布均匀、附着力强、耐候性好。
此外,涂装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以确保最终涂装效果。
最后是汽车装配。
汽车装配是将各个系统和零部件按照先后顺序组装到车身上的过程。
装配过程涉及到千百个紧密配合的操作和连接。
装配工人必须熟悉汽车的结构和功能,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装配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以确保车辆的性能和质量。
综上所述,整车工艺技术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涵盖了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最终装配的方方面面。
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力的要求。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推进,整车工艺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中的工艺知识
一. 汽车零件对板材的要求: 1 焊接工艺要求:
材料中的碳份是对材料性能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C — 焊接性能 ; C — 焊接性能 材料中的合金成分是对材料性能影响的重要要因素
合金元素 —焊接性能 ; 合金元素 — 焊接性能
为易于焊接,材料的碳当量C H 一般不得大于0.45 % ,碳钢含碳量≤0.25 %,合金钢含碳量≤0.18 %
2 冲压工艺要求:
延长率δ要大,越大,拉延性能越好;
屈强比 σs/σb 要小,越小,塑性变形性能越好;
屈服极限·弹性模数比σs/ E 要小,越小,冲压回弹越小。
焊接:
焊接性能分:“良好”“一般”“较差”“不好”四个等级
含碳量越高越难焊一般碳钢C% < 0.25 合金钢C% < 0.18% — 可焊性好
碳钢含碳量高于C% > 0.45; 合金钢含碳量高于C% >0.38% — 可焊性不好
1) 碳当量 C H % = C + 6
1
Mn + 5
1Cr + 4
1Mo +
24
1
Si C H >0.45% — 难焊 C H <0.45% — 易焊
例如: 25号钢: C 0.25 Mn 0.7 Cr<0.25 Mo Si 0.20
C H % = C + 61Mn + 51Cr + 4
1Mo +
24
1
Si =0.25 + 61×0.7 + 51×0.25 + 24
1
×0.2 = 0.37%
45号钢: C 0.45 Mn 0.7 Cr<0.25 Mo Si 0.2 16锰: C 0.16 Mn 1.5 Cr<0.25 Mo Si 0.4
C H % = C + 6
1Mn + 5
1Cr + 4
1Mo +
24
1
Si 0.16 + 61×1.5 + 51×0.25 + 24
1
×0.2 = 0.42%
低碳钢: C<0.25% 中碳钢:C=0.25%~0.6% 高碳钢C>0.6% 普通碳素钢: S ≤0.055% P ≤0.045% 优质碳素钢: S ≤0.045% P ≤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 S ≤0.035% P ≤0.035%
热轧钢板: 一般用途,并能进一步深加工成冷轧钢板,可进行普通拉延
(P)
冷轧钢板: 适合于冲压与拉延,进行深拉延(S)最深拉延(Z)复杂拉延(F)
很复杂拉延(HF)最复杂拉延(ZF)
几种提法:
1. 深0~100㎜ -----拉延; 100~200㎜ 深拉延; 200~300㎜ 最深拉延
2. 0~160㎜ ----- 拉延 ; ≥160㎜ 深拉延
薄钢板: < 4.0㎜ 钣金工 厚钢板: 4.0~14㎜ 冷作工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碳当量C H % = C + 61Mn +51Cr+ 51Mo + 51V +151N i + 15
1
Cu 适合σb = 500~900MP a 日本JIS 标准规定C H % = C + 61
Mn +241Si + 401N i + 51Cr + 41Mo + 14
1V 适合σb = 500~1000MP a
2)焊点直径d: δ: 焊件板厚不同厚度时取薄板厚
d = 1.2δ+4 (δ≤3㎜) d = 1.5δ+4 (δ>3㎜)
δ=1㎜ d =4.2㎜δ=2㎜ d =6.4㎜
δ=3㎜ d =7.6㎜δ=4㎜ d =10㎜(焊工手册:d = 2δ+3)
凹陷应满足h=0.1~0.15δ
3)焊点距离: 当板厚比 >3建议不用点焊
板厚 (㎜) 最小点距(㎜)
1 15(二层) 20 (三层)
2 25(二层) 30(三层)
3 30(二层) 40(三层)
4 40(二层) 50(三层)
4)点焊板厚: 由焊机结构形式不同使用场合不同,汽车车身制造用悬
挂式点焊机较多。
汽车工程手册制造篇P503 “由于焊钳强度受到一定限制,导线断面尺寸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一般焊接板厚在3㎜以下”。
一般焊接板厚≤3㎜二层或三层时总厚≤6㎜
板厚超过4㎜则在工艺上要特别关注例如电焊机
落地点焊机: 焊2+2 DN16或DN25
焊3+3 DN75 (或4+4)
5)电弧焊—气体保护焊
手工电弧焊—用焊条(有药模保) 规格:粗细强度等级焊缝质量: 焊缝强度要高于母材,如20钢σs 280,σb460而焊
条性能σ b 420~1000MPa。
气体保护焊—用惰性气体保护有氩气、氦气、氮气、氢气、二氧
化碳气。
一般有三种: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惰性气体
保护焊和混合气体保护焊。
气体保护焊的优缺点: 1. 电弧可见便于调节 2没有熔渣 3易于机械化与自动化 4无飞溅或少飞溅 5焊接速度快,
热影响区小 6适宜薄板焊接编 7光辐射强 8焊接
设备价格高。
一般常用的: 1.氩弧焊 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3.混合气体保护焊
使用焊丝有空心、实心二种。
粗细常用有:υ0.8 υ1.0 υ1.2 υ1.4υ1.6等。
气体从焊丝与焊枪缝隙喷出,空心焊丝中心为产生电
弧口。
碳钢及低合金钢用气体: Ar + O
2; Ar + CO
2
; CO
2
; Ar
TIG焊机: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常用于薄板焊接
MIG焊机: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常用于>2㎜薄板与中板焊接。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 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保护,穿透力强,可用于10㎜以上的钢板,焊接变形小,对油、锈敏感性低,气体及焊丝成本
低。
缺点是:易烧损合金元素,飞溅大,焊枪重操作不便。
价格: MIG焊机/ TIG焊机 = 1.6 ~ 2
图上标志:
一般电弧焊—标1;氩弧焊—标131;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标135 混合气体保护焊— (标准不明确) 标131或135
点焊
N或技术条件)
d:焊点直径n:焊点数量e:焊点间距焊点直径υ5, 8个点的点焊10mm焊点间距角焊
N131
L:焊缝长度 e:焊缝间距
符号与虚线异侧—表示焊缝在箭头所指一侧
(符号与虚线同侧—表示焊缝在箭头所指背侧)
N
符号与虚线同侧—表示焊缝在箭头所指背侧
(符号与虚线异侧—表示焊缝在箭头所指一侧 )
角焊(四周焊)
缝焊缝焊
22
c:焊缝宽 n: 焊缝段数 5:焊缝宽 4: 焊缝段数
L:焊缝长度 e: 焊缝间距 15:焊缝长度 10: 焊缝间距
焊缝剖口:正确的焊缝剖口,不同的焊接方式剖口标准与要求不同,非常
麻烦,因此,逐步与工艺人员共同完善。
焊缝的检验:
1)焊缝强度—焊接时可根据母材及要求的焊缝强度选焊丝.
2)裂缝—可用着色、熔光、磁粉;超声波、X光
3)熔深—为避免出现假焊、虚焊,需剖切检验,将部件剖切
再打磨,再进行测量,根据板厚,如2.5㎜板厚熔深1.2~1.5
冲压:
拉延(拉深);冲裁(落料,切边,冲孔); 翻边;折边
拉延(拉深)
拔模斜度?
拉延间隙: 拉延间隙把压边圈和凸模分割开,通过拉延间隙板料流入凹模中, 拉延间隙越小,局部的延伸率越大零件的表面将受到损坏,会产生裂痕,。
如果拉延间隙太宽,零件的形状正确性降低,并会产生起皱等质量缺陷。
拉延间隙取决于拉延深度, 拉延件壁在压边圈和拉延凸模之间倾斜度至少为7度,这样在以后的切边工序中,有足够的剪切斜度。
当多次拉伸时前几次间隙大,最后一次间隙最小。
1 冲压圆角: 内r >材料厚t (最好r=3~5t) r 越大越好但要≤8t
2 尺寸应标注凸模(凹面?)上
3 一次拉伸 — 圆形无凸缘(发兰边)的拉伸件 高h/直径d ≤0.4
回弹:
回弹公式: 回弹前的角度r 回弹后的角度r 回
材料厚
当 r/t = 5~8时 r 回 = t
r
E r s
⨯
+σ31
很多尺寸变形的零件,局部的拉延率不同产生的回弹值也各不相同,这些回弹值在目前只能通过经验来估计。
为了得到正确的形状,必须在模具上对预计的回弹量进行补偿,见下图。
材料:
钢板: 延伸率δ;——δ冲压性能
屈强比σs/σb;(σs/σb)冲压性能
抗剪强度τ;τ刀口模强度要求越高
弹性模数E ;E 弹性回跳
折边: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工艺方法。
折边机: 有60吨80吨……………800吨
一套折边模的组合
可以折出各种角度—圆角的零件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