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理想采样的性质,了解信号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离散信号和系统的时域特性。
3、熟悉线性卷积的计算编程方法:利用卷积的方法,观察、分析系统响应的时域特性。
4、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离散信号、系统及其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二、 实验原理1.理想采样序列:对信号x a (t)=A e −αt sin(Ω0t )u(t)进行理想采样,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采样信号序列x a (t)=A e −αt sin(Ω0nT ),0≤n ≤50,其中A 为幅度因子,α是衰减因子,Ω0是频率,T 是采样周期。
2.对一个连续时间信号x a (t)进行理想采样可以表示为该信号与一个周期冲激脉冲的乘积,即x ̂a (t)= x a (t)M(t),其中x ̂a (t)是连续信号x a (t)的理想采样;M(t)是周期冲激M(t)=∑δ+∞−∞(t-nT)=1T ∑e jm Ωs t +∞−∞,其中T 为采样周期,Ωs =2π/T 是采样角频率。
信号理想采样的傅里叶变换为X ̂a (j Ω)=1T ∑X a +∞−∞[j(Ω−k Ωs )],由此式可知:信号理想采样后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其延拓周期为Ωs =2π/T 。
根据时域采样定理,如果原信号是带限信号,且采样频率高于原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2倍,则采样以后不会发生频率混叠现象。
三、简明步骤产生理想采样信号序列x a (n),使A=444.128,α=50√2π,Ω0=50√2π。
(1) 首先选用采样频率为1000HZ ,T=1/1000,观察所得理想采样信号的幅频特性,在折叠频率以内和给定的理想幅频特性无明显差异,并做记录;(2) 改变采样频率为300HZ ,T=1/300,观察所得到的频谱特性曲线的变化,并做记录;(3) 进一步减小采样频率为200HZ ,T=1/200,观察频谱混淆现象是否明显存在,说明原因,并记录这时候的幅频特性曲线。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一、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姓名:学号:班级:专业:一.实验目的线性时不变(LTI)离散时间系统在时域中可以通过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来描述,冲激响应列可以刻画时域特性。
本次实验通过使用MATLAB函数研究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以加深对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一个离散时间系统是将输入序列变换成输出序列的一种运算。
离散时间系统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1.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即若某一输入是由N个信号的加权和组成的,则输出就是系统对这几个信号中每一个输入的响应的加权和。
即那么当且仅当系统同时满足和时,系统是线性的。
在证明一个系统是线性系统时,必须证明此系统同时满足可加性和比例性,而且信号以及任何比例系数都可以是复数。
2.时不变系统系统的运算关系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随时间(也即序列的先后)而变化,这种系统称为时不变系统(或称移不变系统)。
若输入的输出为,则将输入序列移动任意位后,其输出序列除了跟着位移外,数值应该保持不变,即则满足以上关系的系统称为时不变系统。
3.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描述:当输入为单位冲激序列时,输出即为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当时,是有限长度的,称系统为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系统;反之,则称系统为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1.实验内容考虑如下差分方程描述的两个离散时间系统:系统1:系统2:输入:(1)编程求上述两个系统的输出,并画出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波形。
(2)编程求上述两个系统的冲激响应序列,并画出波形。
(3)若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判断系统2是否为时不变的?是否为线性的?2.实验结果(1)编程求上述两个系统的输出和冲激响应序列,并画出系统的输入、输出与冲激响应波形。
clf;n=0:300;x=cos((20*pi*n)/256)+cos((200*pi*n)/256);num1=[0.5 0.27 0.77];den1=[1];num2=[0.45 0.5 0.45];den2=[1 -0.53 0.46];y1=filter(num1,den1,x);y2=filter(num2,den2,x);subplot(3,1,1);stem(n,x);xlabel('时间信号');ylabel('信号幅度');title('输入信号');subplot(3,1,2);stem(y1);xlabel('时间信号n');ylabel('信号幅度');title('输出信号');subplot(3,1,3);stem(y2);xlabel('时间序号n ');ylabel('信号幅度');title('冲激响应序列');(2)N=40;num1=[0.5 0.27 0.77];den1=[1];num2=[0.45 0.5 0.45];den2=[1 -0.53 0.46];y1=impz(num1,den1,N);y2=impz(num2,den2,N);subplot(2,1,1);stem(y1);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title('³冲激响应');subplot(2,1,2);stem(y2);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title('³冲激响应');1.应用叠加原理验证系统2是否为线性系统:clear allclcn = 0 : 1 : 299;x1 = cos(20 * pi * n / 256);x2 = cos(200 * pi * n / 256);x = x1 + x2;num = [0.45 0.5 0.45];den = [1 -0.53 0.46];y1 = filter(num, den, x1);y2 = filter(num, den, x2);y= filter(num, den, x);yt = y1 + y2;figuresubplot(2, 1, 1);stem(n, y, 'g');xlabel('时间信号n');ylabel('信号幅度');axis([0 100 -2 2]);grid;subplot(2, 1, 2);stem(n, yt, 'r');xlabel('时间信号n');ylabel('信号幅度');axis([0 100 -2 2]);grid;2.应用时延差值来判断系统2是否为时不变系统。
时域离散信号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域离散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
3. 熟悉常用时域离散信号的产生方法。
4. 掌握时域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
5. 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时域离散信号的仿真分析。
二、实验原理时域离散信号是指在时间轴上取离散值的一类信号。
这类信号在时间上不连续,但在数值上可以取到任意值。
时域离散信号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信、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
时域离散信号的基本表示方法有:1. 序列表示法:用数学符号表示离散信号,如 \( x[n] \) 表示离散时间信号。
2. 图形表示法:用图形表示离散信号,如用折线图表示序列。
3. 时域波形图表示法:用波形图表示离散信号,如用MATLAB软件生成的波形图。
常用时域离散信号的产生方法包括:1. 单位阶跃信号:表示信号在某个时刻发生突变。
2. 单位冲激信号:表示信号在某个时刻发生瞬时脉冲。
3. 正弦信号:表示信号在时间上呈现正弦波形。
4. 矩形脉冲信号:表示信号在时间上呈现矩形波形。
时域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1. 加法:将两个离散信号相加。
2. 乘法:将两个离散信号相乘。
3. 卷积:将一个离散信号与另一个离散信号的移位序列进行乘法运算。
4. 反褶:将离散信号沿时间轴翻转。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1)使用序列表示法表示以下信号:- 单位阶跃信号:\( u[n] \)- 单位冲激信号:\( \delta[n] \)- 正弦信号:\( \sin(2\pi f_0 n) \)- 矩形脉冲信号:\( \text{rect}(n) \)(2)使用图形表示法绘制以上信号。
2. 实验二:时域离散信号的产生方法(1)使用MATLAB软件生成以下信号:- 单位阶跃信号- 单位冲激信号- 正弦信号(频率为1Hz)- 矩形脉冲信号(宽度为2)(2)观察并分析信号的波形。
3. 实验三:时域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1)使用MATLAB软件对以下信号进行加法运算:- \( u[n] \)- \( \sin(2\pi f_0 n) \)(2)使用MATLAB软件对以下信号进行乘法运算:- \( u[n] \)- \( \sin(2\pi f_0 n) \)(3)使用MATLAB软件对以下信号进行卷积运算:- \( u[n] \)- \( \sin(2\pi f_0 n) \)(4)使用MATLAB软件对以下信号进行反褶运算:- \( u[n] \)4. 实验四:时域离散信号的仿真分析(1)使用MATLAB软件对以下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系统函数:\( H(z) = \frac{1}{1 - 0.5z^{-1}} \)(2)观察并分析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一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响应一. 实验目的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2. 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3. 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4. 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二、实验原理1. 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化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离散傅里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里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对连续信号()a x t 以T 为采样间隔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采样信号: 式中()p t 为周期冲激脉冲,()a x t 为()a x t 的理想采样。
()a x t 的傅里叶变换为()a X j Ω:上式表明将连续信号()a x t 采样后其频谱将变为周期的,周期为Ωs=2π/T 。
也即采样信号的频谱()a X j Ω是原连续信号xa(t)的频谱Xa(jΩ)在频率轴上以Ωs 为周期,周期延拓而成的。
因此,若对连续信号()a x t 进行采样,要保证采样频率fs ≥2fm ,fm 为信号的最高频率,才可能由采样信号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模拟信号ˆ()()()a a xt x t p t =1()()*()21()n a a a s X j X j P j X j jn T π∞=-∞Ω=ΩΩ=Ω-Ω∑()()n P t t nT δ∞=-∞=-∑计算机实现时,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因此我们利用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来实现,即而()()j j n n X e x n e ωω∞-=-∞=∑为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2. 时域中,描述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频域中可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
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
实验一 时域离散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四、 思考题
• 1 在分析理想采样序列特性的实验中, 采样频率不同时, 相应 在分析理想采样序列特性的实验中, 采样频率不同时, 理想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频谱的数字频率度量是否都相同? 理想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频谱的数字频率度量是否都相同 它 们所对应的模拟频率是否相同? 为什么? 们所对应的模拟频率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 在卷积定理验证的实验中, 如果选用不同的频域采样点数 值, 在卷积定理验证的实验中, 如果选用不同的频域采样点数M值 例如, 例如, 选M=10和M=20, 分别做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求得 和 , 分别做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 3 调通并运行实验程序, 完成下述实验内容: 调通并运行实验程序, 完成下述实验内容: 分析采样序列的特性。 ① 分析采样序列的特性。 a. 取采样频率 s=1 kHz, 即T=1 ms。 取采样频率f 。 b. 改变采样频率 fs=300 Hz, 观察 改变采样频率, 的变化, , 观察|X(ejω)|的变化, 并 的变化 做记录(打印曲线 打印曲线); 进一步降低采样频率, 做记录 打印曲线 ; 进一步降低采样频率, fs=200 Hz, , 观察频谱混叠是否明显存在, 说明原因, 并记录(打印 打印) 观察频谱混叠是否明显存在, 说明原因, 并记录 打印 这时的|X(ejω)|曲线。 曲线。 这时的 曲线 • ② 时域离散信号、 系统和系统响应分析。 时域离散信号、 系统和系统响应分析。 a. 观察信号 b(n)和系统 b(n)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利用 观察信号x 和系统h 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和系统 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线性卷积求信号x 通过系统h 的响应y(n), 比较 线性卷积求信号 b(n)通过系统 b(n)的响应 通过系统 的响应 , 所求响应y(n)和hb(n)的时域及频域特性, 注意它们之 的时域及频域特性, 所求响应 和 的时域及频域特性 间有无差别, 绘图说明, 并用所学理论解释所得结果。 间有无差别, 绘图说明, 并用所学理论解释所得结果。 b. 观察系统 a(n)对信号 c(n)的响应特性。 观察系统h 对信号x 的响应特性。 对信号 的响应特性 ③ 卷积定理的验证
系统时域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时域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时域响应分析的方法。
3. 分析不同类型系统的时域响应特性,并掌握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系统时域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通常用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示。
时域响应分析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系统时域响应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和过渡过程等特性。
时域响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系统的阶跃响应: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反映了系统在稳态和过渡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2. 系统的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脉冲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反映了系统的瞬态特性。
3. 系统的阶跃恢复响应:阶跃恢复响应是指系统在阶跃信号消失后的输出响应,反映了系统的恢复特性。
三、实验设备与软件1. 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2. 实验内容:系统时域响应分析四、实验步骤1. 阶跃响应分析(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利用MATLAB的step函数绘制阶跃响应曲线;(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等。
2. 脉冲响应分析(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利用MATLAB的impulse函数绘制脉冲响应曲线;(3)分析脉冲响应曲线,了解系统的瞬态特性。
3. 阶跃恢复响应分析(1)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2)利用MATLAB的step函数绘制阶跃恢复响应曲线;(3)分析阶跃恢复响应曲线,了解系统的恢复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阶跃响应分析(1)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上升时间为0.5s,峰值时间为1s,超调量为20%,调节时间为3s。
图1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2)根据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下:上升时间:t_r = 0.5s峰值时间:t_p = 1s超调量:M = 20%调节时间:t_s = 3s2. 脉冲响应分析(1)系统脉冲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系统在脉冲信号作用下的瞬态特性较好。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意义 (4)2. 实验原理 (5)2.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7)2.2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 (8)2.3 系统的分类与表示 (9)2.4 信号与系统的运算法则 (11)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2)3.1 实验一 (13)3.1.1 实验目的 (14)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5)3.1.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6)3.2 实验二 (16)3.2.1 实验目的 (17)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8)3.2.3 实验步骤 (19)3.2.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9)3.3 实验三 (20)3.3.1 实验目的 (21)3.3.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3.3 实验步骤 (23)3.3.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4)3.4 实验四 (26)3.4.1 实验目的 (27)3.4.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7)3.4.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9)4. 结果与讨论 (29)4.1 实验结果汇总 (31)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4.3 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对比与验证 (33)1. 内容概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涵盖了信号分析、信号处理方法以及系统响应等多个方面。
实验一:信号的基本特性与运算。
学生掌握了信号的表示方法,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实验二:信号的时间域分析。
在本实验中,学生学习了信号的波形变换、信号的卷积以及信号的频谱分析等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MATLAB工具进行了实际的信号处理。
实验三:系统的时域分析。
学生了解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包括零状态响应、阶跃响应以及脉冲响应,并学会了利用MATLAB进行系统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一、信号的时域基本运算1.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基本运算两实验之一实验分析:输出信号值就等于两输入信号相加(乘)。
由于b=2,故平移量为2时,实际是右移1,符合平移性质。
两实验之二心得体会:时域中的基本运算具有连续性,当输入信号为连续时,输出信号也为连续。
平移,伸缩变化都会导致输出结果相对应的平移伸缩。
2.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基本运算两实验之一实验分析:输出信号的值是对应输入信号在每个n值所对应的运算值,当进行拉伸变化后,n值数量不会变,但范围会拉伸所输入的拉伸系数。
两实验之二心得体会:离散时间信号可以看做对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而得到的输出信号值,也可以看成是连续信号所得之后的采样值。
二、连续信号卷积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连续信号卷积积分两实验之一实验分析:当两相互卷积函数为冲激函数时,所卷积得到的也是一个冲激函数,且该函数的冲激t值为函数x,函数y冲激t值之和。
两实验之二心得体会:连续卷积函数每个t值所对应的卷积和可以看成其中一个在k值取得的函数与另外一个函数相乘得到的一个分量函数,并一直移动k值直至最后,最后累和出来的最终函数便是所得到的卷积函数。
3.RC电路时域积分两实验之一实验分析:全响应结果正好等于零状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之和。
两实验之二心得体会:具体学习了零状态,零输入,全响应过程的状态及变化,与之前所学的电路知识联系在一起了。
三、离散信号卷积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离散信号卷积求和两实验之一实验分析:输出结果的n值是输入结果的k号与另一个n-k的累和两实验之二心得体会:直观地观察到卷积和的产生,可以看成连续卷积的采样形式,从这个方面去想,更能深入地理解卷积以及采样的知识。
2.离散差分方程求解两实验之一实验分析:其零状态响应序列为0 0 4 5 7.5,零输入响应序列为2 4 5 5.5 5.75,全状态响应序列为2 4 9 10.5 13.25,即全状态=零输入+零状态。
两实验之二心得体会:求差分方程时,可以根据全状态响应是由零输入输入以及零状态相加所得,分开来求,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的理解。
实验三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附思考题程序)
实验三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实验目的(1)理解离散时间信号的系统及其特性。
(2)对简单的离散时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其时域特性。
(3)利用MATLAB 对离散时间系统进行仿真,观察结果,理解其时域特性。
2.实验原理离散时间系统,主要是用于处理离散时间信号的系统,即是将输入信号映射成的输出的某种运算,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n x ][n y Discrete-timesystme(1)线性系统线性系统就是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
如果对于一个离散系统输入信号为12(),()x n x n 时,输出信号分别为12(),()y n y n ,即:1122()[()]()[()]y n T x n y n T x n ==。
而且当该系统的输入信号为12()()ax n bx n +时,其中a,b 为任意常数,输出为121212[()()][()][()]()()T ax n bx n aT x n bT x n ay n by n +=+=+,则该系统就是一个线性离散时间系统。
(2)时不变系统如果系统的响应与激励加于系统的时刻无关,则该系统是时不变系统。
对于一个离散时间系统,若输入()x n ,产生输出为()y n ,则输入为()x n k -,产生输出为()y n k -,即:若()[()]y n T x n =,则[()]()T x n k y n k -=-。
通常我们研究的是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3.实验内容及其步骤(1)复习离散时间系统的主要性质,掌握其原理和意义。
(2)一个简单的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仿真 参考:% Generate a sinusoidal input signalclf; n = 0:200; x = cos(2*pi*0.05*n); % Compute the output signal x1 = [x 0 0]; % x1[n] = x[n+1] x2 = [0 x 0]; % x2[n] = x[n] x3 = [0 0 x];% x3[n] = x[n-1]y = x2.*x2-x1.*x3; y = y(2:202); % Plot the input and output signalssubplot(2,1,1) plot(n, x)xlabel('Time index n'); ylabel('Amplitude'); title('Input Signal')subplot(2,1,2) plot(n,y)xlabel('Time index n'); ylabel('Amplitude');title('Output signal');(3)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的仿真参考:% Generate the input sequencesclf; n = 0:40; a = 2; b = -3;x1 = cos(2*pi*0.1*n); x2 = cos(2*pi*0.4*n);x = a*x1 + b*x2;num = [2.2403 2.4908 2.2403];den = [1 -0.4 0.75];ic = [0 0]; % Set zero initial conditionsy1 = filter(num,den,x1,ic); % Compute the output y1[n]y2 = filter(num,den,x2,ic); % Compute the output y2[n]y = filter(num,den,x,ic); % Compute the output y[n]yt = a*y1 + b*y2; d = y - yt; % Compute the difference output d[n] % Plot the outputs and the difference signalsubplot(3,1,1) stem(n,y); ylabel('Amplitude');title('Output Due to Weighted Input: a \cdot x_{1}[n] + b \cdot x_{2}[n]');subplot(3,1,2) stem(n,yt); ylabel('Amplitude');title('Weighted Output: a \cdot y_{1}[n] + b \cdot y_{2}[n]');subplot(3,1,3) stem(n,d); xlabel('Time index n'); ylabel('Amplitude');title('Difference Signal');(4)时不变与时变系统的仿真参考:% Generate the input sequencesclf; n = 0:40; D = 10; a = 3.0; b = -2;x = a*cos(2*pi*0.1*n) + b*cos(2*pi*0.4*n);xd = [zeros(1,D) x]; num = [2.2403 2.4908 2.2403]; den = [1 -0.4 0.75];ic = [0 0]; % Set initial conditions% Compute the output y[n]y = filter(num,den,x,ic);% Compute the output yd[n]yd = filter(num,den,xd,ic);% Compute the difference output d[n]d = y - yd(1+D:41+D);% Plot the outputssubplot(3,1,1) stem(n,y); ylabel('Amplitude'); title('Output y[n]'); grid;subplot(3,1,2) stem(n,yd(1:41)); ylabel('Amplitude');title(['Output due to Delayed Input x[n - ', num2str(D),']']); grid;subplot(3,1,3) stem(n,d); xlabel('Time index n'); ylabel('Amplitude');title('Difference Signal'); grid;4.实验用MATLAB函数介绍在实验过程中,MATLAB函数命令plot, figure, stem, subplot, axis, grid on, xlabel, ylabel, title, clc等在不同的情况下具体表述也有所不同,应该在实验中仔细体会其不同的含义。
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报告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信号与系统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实验报告将对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信号的采集与重构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信号的采集与重构。
首先,我们使用示波器采集了一个正弦信号,并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然后,我们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重构,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重构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非常接近,证明了信号的采集与重构的有效性。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响应本实验旨在研究线性系统的时域响应。
我们使用了一个线性系统,通过输入不同的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线性系统对于不同的输入信号有不同的响应,但都遵循线性叠加的原则。
通过分析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进一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和频率响应。
实验三:频域特性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信号的频域特性。
通过使用傅里叶变换,我们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观察信号的频谱。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频率的信号在频域上有不同的分布特性。
我们还学习了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通过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我们成功地去除了高频噪声,并得到了干净的信号。
实验四:系统辨识本实验旨在研究系统的辨识方法。
我们使用了一组输入信号和对应的输出信号,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推导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系统辨识可以准确地描述系统的特性,并为系统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结果证明了信号的采集与重构的有效性,线性系统的时域响应的线性叠加原则,信号的频域特性和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以及系统辨识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信号与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和分析,我们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6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6-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作者:————————————————————————————————日期:实验6 离散时间系统的z 域分析(综合型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z 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定义,并掌握MAT LAB实现方法。
2) 学习和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系统函数的定义及z 域分析方法。
3) 掌握系统零极点的定义,加深理解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与方法 1. z 变换序列(n)x 的z 变换定义为(z)(n)znn X x +∞-=-∞=∑ (1)Z 反变换定义为11(n)(z)z 2n rx X dz jπ-=⎰(2)MA TLA B中可采用符号数学工具箱z trans 函数和iz trans 函数计算z 变换和z 反变换: Z=ztran s(F)求符号表达式F的z 变换。
F=iztra ns(Z)求符号表达式Z 的z 反变换 2. 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H(z)定义为单位抽样响应h(n)的z 变换(z)(n)znn H h +∞-=-∞=∑ (3)此外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还可由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z 变换之比得到(z)(z)/X(z)H Y = (4)由(4)式描述的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时间函数可以表示为101101...(z)...MM NN b b z b z H a a z a z----+++=+++ (5) 3. 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析MATLAB 中可采用roots 来求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根,从而得到系统的零极点。
此外还可采用MATL AB 中zpl ane 函数来求解和绘制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zp lane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zplane(b,a) b、a 为系统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行向量) zplane (z,p) z 、p为零极点序列(列向量) 系统函数是描述系统的重要物理量,研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不仅可以了解系统单位抽样响应的变化,还可以了解系统频率特性响应以及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函数的极点位置决定了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的波形,系统函数零点位置只影响冲激响应的幅度和相位,不影响波形。
硕士信号处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已成为通信、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信号处理算法的MATLAB实现。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1.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操作,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延时、翻转等。
(2)实验步骤:- 使用MATLAB生成两个离散时间信号。
- 对信号进行基本操作,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延时、翻转等。
- 观察并分析操作结果。
2.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实验目的: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如单位脉冲响应、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等。
(2)实验步骤:- 使用MATLAB设计一个离散时间系统。
- 计算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 分析系统特性。
(1)实验目的: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等。
(2)实验步骤:- 使用MATLAB生成一个离散时间信号。
- 对信号进行FFT和DFT变换。
- 分析信号频谱。
4.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1)实验目的: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如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椭圆滤波器等。
(2)实验步骤:- 使用MATLAB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
- 使用窗函数法实现滤波器。
- 对滤波器进行性能分析。
5. 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实验目的:了解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
(2)实验步骤:- 选择一个信号处理应用案例。
- 分析案例中使用的信号处理方法。
-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操作实验结果表明,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操作简单易懂,通过MATLAB可以实现各种操作,方便快捷。
实验一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报告)-2015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实验一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3、学会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4、学会时域离散信号的MATLAB 编程和绘图。
5、学会利用MATLAB 进行时域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二、实验内容1、序列的产生(用Matlab 编程实现下列序列(数组),并用stem 语句绘出杆图。
(要求标注横轴、纵轴和标题)(1). 单位脉冲序列x(n)=δ(n ) (2). 矩形序列x(n)=R N (n) ,N=10nδ(n )nR N (n )图1.1 单位脉冲序列 图1.2 矩形序列(3) . x(n)=e (0.8+3j )n ; n 取0-15。
4n|x (n )|201321111053 陈闽焜n<x (n )/R a d图1.3 复指数序列的 模 图1.4 复指数序列的 相角(4). x(n)=3cos (0. 25πn +0.3π)+2sin (0.125πn +0.2π) n 取0-15。
ny (n )图1.4 复合正弦实数序列(5). 把第(3)小题的复指数x(n)周期化,周期20点,延拓3个周期。
4m|y (m )|201321111053 陈闽焜图1.5 第(3)的20点周期延拓杆图(6). 假设x(n)= [1,-3,2,3,-2 ], 编程产生以下序列并绘出杆图:y(n) y(n)= x(n)-2x(n+1)+x(n-1)+x(n-3);5201321111053 陈闽焜图1.6 y(n)序列杆图(7)、编一个用户自定义matlab 函数,名为stepshf (n0,n1,n2)实现单位阶跃序列u[n -n1]。
其中位移点数n1在起点n0和终点n2之间任意可选。
自选3个入口参数产生杆图。
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
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的1、熟悉理想采样的性质,了解信号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加深对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离散信号和系统的时域特性;3、熟悉线性卷积的计算编程⽅法;利⽤卷积的⽅法,观察、分析系统响应的时域特性。
4、掌握序列傅⽒变换的计算实现⽅法,利⽤序列的傅⽒变换离散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做频域分析。
⼆、实验原理(⼀)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对⼀个连续时间信号进⾏理想采样的过程可以表⽰为该信号的⼀个周期冲击脉冲的乘积,即()()()a a x t x t M t ∧= (1-1)其中()a x t ∧是连续信号()a x t 的理想采样,()M t 是周期冲激脉冲()()M t t nT δ+∞-∞=-∑ (1-2)理想信号的傅⾥叶变换为:1()[()]a a s m X j X j m T +∞∧=-∞Ω=Ω-Ω∑ (1-3)(⼆)有限长序分析⼀般来说,在计算机上不可能,也不必要处理连续的曲线()j X e ω,通常我们只要观察。
分析()j X e ω在某些频率点上的值。
对于长度为N 的有限长序列⼀般只需要在02π之间均匀的取M 个频率点。
(三)信号卷积⼀个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响应y(n)可以⽤它的单位冲激响应h(n 和输⼊信号x(n)的卷积来表⽰: ()()()()()m y n x n h n x m h n m +∞=-∞=*=-∑ (1-4)根据傅⾥叶变换和Z变换的性质,与其对应应该有:()()()Y z X z H z = (1-5) ()()()j j j Y e X e H e ωωω= (1-6)式(1-3)可知通过对两个序列的移位、相乘、累加计算信号响应;⽽由式(1-6)可知卷积运算也可以在频域上⽤乘积实现。
三、实验内容及步结果1、分析理想采样信号序列的特性。
产⽣理想采样信号序列()a x t ,使A=444.128,α=,0Ω=。
当频率fs =1000h z时,其幅频特性如图1.1所⽰:-2000200理想采样信号序列(fs=1000hz )时间幅值0100200理想采样信号序列幅度谱时间幅值-505理想采样信号序列相位谱频率幅值图1.1当fs=300hz的时候,其幅频特性如图1.2所⽰:理想采样信号序列(fs=300hz )时间幅值理想采样信号序列幅度谱时间幅值102030405060理想采样信号序列相位谱频率幅值图1.2当f s=200hz 的时候,其幅频特性如图1.3所⽰:理想采样信号序列(fs=200hz )时间幅值理想采样信号序列幅度谱时间幅值理想采样信号序列相位谱频率幅值图1.3经过对⽐以上三个图形可以看出:当频率分别为1000h z,300hz和200hz 的时候均没有出现混叠现象,因为给定的信号序列的频率为0Ω=,三个抽样频率均满⾜2s f f ≥,因此不会出现频率混叠现象。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 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验一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与掌握常用的用于信号与系统时域仿真分析的MA TLAB函数;2、掌握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信号的MA TLAB产生,掌握用周期延拓的方法将一个非周期信号进行周期信号延拓形成一个周期信号的MA TLAB编程;3、牢固掌握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掌握LTI系统的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4、掌握利用MA 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 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常用基本性质;掌握MA TLAB描述LTI系统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MATLAB求解LTI系统响应,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 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各种信号的时域变换与运算,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用MA TLAB描述的方法,掌握卷积运算、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编程。
二、实验原理信号(Signal)一般都就是随某一个或某几个独立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温度、压力、声音,还有股票市场的日收盘指数等,这些信号都就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还有一些信号,例如在研究地球结构时,地下某处的密度就就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幅图片中的每一个象素点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坐标轴,即横轴与纵轴,因此,图像信号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变量。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我们只关注这种只有一个独立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的信号,并且把这个独立变量统称为时间变量(Time variable),不管这个独立变量就是否就是时间变量。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信号的时间变量都就是连续变化的,因此这种信号被称为连续时间信号(Continuous-Time Signals)或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s),例如前面提到的温度、压力与声音信号就就是连续时间信号的例子。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2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表示法;2、加深对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时域中,离散时间系统对输入信号或者延迟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生成具有所需特性的输出信号,具体框图如下: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输入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记系统单位冲激响应,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当时,h[n]是有限长度的(),称系统为FIR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系统。
三、实验内容1、用MATLAB求系统响应1)卷积的实现线性移不变系统可由它的单位脉冲响应来表征。
若已知了单位脉冲响应和系统激励就可通过卷积运算来求取系统响应,即程序:x=input(‘Type in the input sequence=’); %输入xh=input(‘Type in the impulse response sequence=’); %输入hy=conv(x,h); % 对x,h进行卷积N=length(y)-1; %求出N的值n=0:1:N; %n从0开始,间隔为1的取值取到N为止disp(‘output sequence=’); disp(y); %输出ystem(n,y); %画出n为横轴,y为纵轴的离散图xlabel(‘Time index n’); ylable(‘Amplitude’); % 规定x轴y 轴的标签输入为:x=[-2 0 1 -1 3]h=[1 2 0 -1]图形:2)单位脉冲响应的求取线性时不变因果系统可用MATLAB的函数filter来仿真y=filter(b,a,x);其中,x和y是长度相等的两个矢量。
矢量x表示激励,矢量a,b 表示系统函数形式滤波器的分子和分母系数,得到的响应为矢量y。
例如计算以下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y(n)+0.7y(n-1)-0.45y(y-2)-0.6y(y-3)=0.8x(n)-0.44x(n-1)+0.36x(n-2)+0.02x(n-3)程序:N=input(‘Desired impuse response length=’);b=input(‘Type in the vector b=’);a=input(‘Type in the vector a=’);x=[1 zeros(1,N-1)];y=filter(b,a,x);k=0:1:N-1;stem(k,y);xlabel(’Time index n’); ylable(‘Amplitude’);输入:N=41b=[0.8 -0.44 0.36 0.02]a=[1 0.7 -0.45 -0.6]图形:2、以下程序中分别使用conv和filter函数计算h和x的卷积y和y1,运行程序,并分析y和y1是否有差别,为什么要使用x[n]补零后的x1来产生y1;具体分析当h[n]有i个值,x[n]有j个值,使用filter完成卷积功能,需要如何补零?程序:clf;h = [3 2 1 -2 1 0 -4 0 3]; %impulse responsex = [1 -2 3 -4 3 2 1]; %input sequencey = conv(h,x);n = 0:14;subplot(2,1,1);stem(n,y);xlabel('Time index n'); ylabel('Amplitude');title('Output Obtained by Convolution'); grid;x1 = [x zeros(1,8)];y1 = filter(h,1,x1);subplot(2,1,2);stem(n,y1);xlabel('Time index n'); ylabel('Amplitude');title('Output Generated by Filtering'); grid;图形:因为在y=filter(b,a,x)中,利用给定矢量a和b对x中的数据进行滤波,结果放入y矢量中,y与x长度要相等,所以要使用x[n]补零后的x1来产生y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验二 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换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2) 熟悉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 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4) 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连续信号、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5) 熟悉并掌握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表示法; (6) 加深对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发生的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傅里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里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我们知道,对一个连续信号xa(t)进行理想采样的过程可用(2-1)表示。
^()()()(21)a a x t x t p t =-其中^()a x t 为()a x t 的理想采样,()p t 为周期冲激脉冲,即()()(22)n p t t nT δ∞=-∞=--∑^()a x t 的傅里叶变换^()a X j Ω为^1()[()](23)a a s m X j X j m T ∞=-∞Ω=Ω-Ω-∑(2-3)式表明^()a X j Ω为()a X j Ω的周期延拓,其延拓周期为采样角频率(2/)s T πΩ=。
其采样前后信号的频谱只有满足采样定理时,才不会发生频率混叠失真。
将(2-2)带入(2-1)式并进行傅里叶变换:^()[()()]j t a a n X j x t t nT e dtδ∞∞-Ω-∞=-∞Ω=-∑⎰[()()]j t a n x t t nT e dtδ∞∞-Ω-∞=-∞=-∑⎰()(24)j nTan x nT e∞-Ω=-∞=-∑式中()a x nT 就是采样后得到的序列()x n ,即()()a x n x nT =()x n 的傅里叶变换()j X e ω为()()(25)j j nn X e x n eωω∞-=-∞=-∑比较(2-5)和(2-4)可知在数字计算机上观察分析各种序列的频域特性, 通常对X(ej ω)在[0, 2π]上进行M 点采样来观察分析。
对长度为N 的有限长序列x(n), 有一个时域离散线性非移变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上述卷积运算也可以在频域实现2、离散系统时域分析^()()(26)j a TX j X e ωω=ΩΩ=-1()()(27)2,0,1,,1k N j nj kn k X ex m e k k M Mωωπω--==-==⋅⋅⋅-∑()()()()()(28)m y n x n h n x m h n m ∞=-∞=*=--∑()()()(29)j j j Y e X e H e ωωω=-式中离散系统][n x ][n y Discrete-timesystme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Mk k Nk kk n x p k n y d][][输入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m m n m x n x ][][][δ。
记系统单位冲激响应][][n h n →δ,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m m n h m x n h n x n y ][][][][][当N k d k ,...2,1,0==时,h[n]是有限长度的(n :[0,M]),称系统为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认真复习采样理论、 离散信号与系统、 线性卷积、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性质等有关内容, 阅读本实验原理与方法。
(2) 编制实验用主程序及相应子程序。
① 信号产生子程序, 用于产生实验中要用到的下列信号序列: a.采样信号序列:对下面连续信号:x a (t)=Ae -at sin(Ω0t)u(t)进行采样, 可得到采样序列xa(n)=xa(nT)=Ae-anT sin(Ω0nT)u(n), 0≤n<50 其中A 为幅度因子, a 为衰减因子, Ω0是模拟角频率, T 为采样间隔。
这些参数都要在实验过程中由键盘输入, 产生不同的xa(t)和xa(n)。
b. 单位脉冲序列: xb(n)=δ(n)c. 矩形序列: xc(n)=RN(n), N=10②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序列产生子程序。
本实验要用到两种FIR系统。
a. ha (n)=R10(n);b. hb(n)=δ(n)+2.5δ(n-1)+2.5δ(n-2)+δ(n-3)③有限长序列线性卷积子程序,用于完成两个给定长度的序列的卷积。
可以直接调用MATLAB语言中的卷积函数conv。
conv用于两个有限长度序列的卷积,它假定两个序列都从n=0 开始。
调用格式如下:y=conv (x, h)程序如下:figuresubplot(121);Tp = 50/1000;Fs = 1000;%频率T = 1 / Fs;%周期M = Tp * Fs;%采样点n = 0:Tp * Fs;dt = 0.00005;t = -0.005:dt:0.005;A = 444.128;a = 50*2^0.5*pi;omiga = 50*2^0.5*pi;xat = A*exp(-a*t).*sin(omiga*t);%连续信号xnt = A*exp(-a*n*T).*sin(omiga*n*T);%50个采样点stem(n,xnt,'.');box on;title('1kHz时域抽样曲线');%Fs=1000Hz的时域抽样曲线Xk=T * fft(xnt,M);k = 0 : M-1;fk = k / Tp;subplot(122);plot(fk,abs(Xk));title('1kHz时幅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xlabel('f(Hz)');ylabel('幅度');axis([0,Fs,0,1.2*max(abs(Xk))]);%取采样频率fs=300 HzFigure;subplot(121);Fs=300;T=1/Fs;M=ceil(Tp*Fs);n=0:M-1;%取整xnt=A*exp(-a*n*T).*sin(omiga*n*T); %xnt=xa(nt)stem(n,xnt,'k.');box on;title('300Hz时域抽样曲线'); %Fs=300Hz的时域抽样Xk=T*fft(xnt,M); %M点FFT[xnt)] k=0 : M-1;fk = k / Tp;subplot(122);plot(fk,abs(Xk));title('300Hz时幅频特性曲线'); %xa(t)的幅频特性曲线xlabel('f(Hz)');ylabel('幅度');axis([0,Fs,0,1.2*max(abs(Xk))]); %设置坐标比例%取采样频率fs=200 HzFigure;subplot(121);Fs=200;T=1/Fs;M=ceil(Tp*Fs);n=0:M-1;%取整xnt=A*exp(-a*n*T).*sin(omiga*n*T); %xnt=xa(nt)stem(n,xnt,'k.');box on;title('200Hz时域抽样曲线'); %Fs=200Hz的时域抽样Xk=T*fft(xnt,M); %M点FFT[xnt)] k=0 : M-1;fk = k / Tp;subplot(122);plot(fk,abs(Xk));title('200Hz时幅频特性曲线'); %xa(t)的幅频特性曲线xlabel('f(Hz)');ylabel('幅度');axis([0,Fs,0,1.2*max(abs(Xk))]); %设置坐标比例%绘制hb(n)函数%hb(n)的时域序列hb=[1,2.5,2.5,1];i=0:3;figure;subplot(121);stem(i,hb,'k.');axis([0 3 0 2.5]);xlabel('n');ylabel('hb(n)');title('hb(n)的时域序列');%hb(n)的傅氏变换|Hb(jw)|采样点为4N=4;k=-200:200;w=k*pi/100;Hb=DFT(hb,N);subplot(122);plot(w/pi,abs(Hb));xlabel('w/pi');ylabel('|Hb(jw)|');title('hb(n)的傅氏变换|Hb(jw)|');%通过单位冲击信号xb(n)的时域序列xb=[1,0,0,0,0,0,0,0,0,0];i=0:9;figure;subplot(121);stem(i,xb,'k.');xlabel('n');ylabel('xb(n)');title('xb(n)的时域序列');%xb(n)的傅氏变换(Xb|jw|)采样点为10N=10;k=-200:200;w=k*pi/100;Xb=DFT(xb,N);magXb=abs(Xb);subplot(122);plot(w/pi,magXb); xlabel('w/pi');ylabel('|Xb(jw)|');title('xb(n)的傅氏变换(Xb|jw|)');%卷积yb(n)=xb(n)*hb(n)的时域序列yb=conv(xb,hb);figure;subplot(121);stem(0:12,yb,'k.');xlabel('n');ylabel('yb(n)=xb(n)*hb(n)');title('yb(n)=xb(n)*hb(n)的时域序列');%卷积yb(n)的傅氏变换(Yb|jw|)N=13;k=-200:200;w=k*pi/100;Yb=DFT(yb,N);subplot(122);plot(w/pi,abs(Yb));xlabel('w/pi');ylabel('|Yb(jw)|');title('yb(n)的傅氏变换|Yb(jw)|');%绘制ha(n)函数%ya(n)=xc(n)*ha(n)的时域序列ha=[1,1,1,1,1,1,1,1,1,1];xc=ha;ya=conv(ha,xc);figure;subplot(121);stem(0:18,ya,'k.'); xlabel('n');ylabel('ya(n)=xc(n)*ha(n)');title('ya(n)=xc(n)*ha(n)的时域序列');%ya(n)的傅氏变换(Ya|jw|)N=19;k=-200:200;w=k*pi/100;Ya=DFT(ya,N);subplot(122);plot(w/pi,abs(Ya));xlabel('w/pi');ylabel('|Ya(jw)|');title('ya(n)的傅氏变换|Ya(jw)|');%ya(n)=xc(n)*ha(n)的时域序列ha=[1,1,1,1,1,1,1,1,1,1];xc=[1,1,1,1,1];ya=conv(ha,xc);figure;subplot(121);stem(0:13,ya,'k.');xlabel('n');ylabel('ya(n)=xc(n)*ha(n)');title('ya(n)=xc(n)*ha(n)的时域序列');%ya(n)的傅氏变换(Ya|jw|),采样点变N=14;k=-200:200;w=k*pi/100;Ya=DFT(ya,N);subplot(122);plot(w/pi,abs(Ya));xlabel('w/pi');ylabel('|Ya(jw)|');(3) 调通并运行实验程序, 完成下述实验内容:① 分析采样序列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