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技术Word版

合集下载

【参考文档】软件测试范例-范文word版 (11页)

【参考文档】软件测试范例-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软件测试范例篇一: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1、兼容性测试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规格会有所不同。

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

测试目的配置说明服务器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外设应用软件结果Window201X(S) WindowXp Window201X(P) Window201X用例编号项目名称模块名称项目承担部门用例作者完成日期本文档使用部门评审负责人审核日期批准日期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LinkWorks WorkEvaluate模块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201X-5-27 质量管理部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版本/状态 V1.1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1.1.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强度测试也是性能测试是的一种,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

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

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

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测试目的测试说明前提条件测试需求功能1输入/动作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功能1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连续运行8小时,设置添加10用户并发输出/响应是否正常运行一、功能测试用例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

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

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 (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 测试用例实例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 测试用例实例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实例(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目录一、功能测试用例................................................................................. - 2 -二、性能测试....................................................................................... - 10 -2.1预期性能测试用例.................................................................. - 10 -2.2 用户并发测试用例................................................................. - 10 -2.3 大数据量测试用例................................................................. - 11 -2.4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 11 -2.5 负载测试测试用例................................................................. - 11 -三、兼容性测试................................................................................... - 12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LinkWorks 项目名称WorkEvaluate模块模块名称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项目承担部门用例作者2005-5-27 完成日期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评审负责人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完整版

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完整版

`COUNTER源码统计工具(系统测试报告)由安博测试空间技术中心www.btestingsky./提供日期:拟制: yyyy-mm-ddyyyy-mm-dd: 日期:审核文档Word`修订记录文档Word`目录................................................................................................................................. 5 第一章节:概述................................................................................................... 5.: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第二章节................................................................................... ...................................... 5.:环境描述第三章节............................................................................................................. ......... 6 第四章节:总结和评价......................................................................................................... ................. 6.测试过程统计4.1.............................................................................................................. ......... 6用例数统计4.1.1.................................................................................................... 6.用例对需求的覆盖度4.1.2 ............................................................................................................... 6.用例的稳定性4.1.3............................................................................................................... 6 4.1.4.用例的有效性....................................................................................................7 4.1.5.测试执行工作量统计........................................................................................................ .... 7测试执行的效率4.1.6............................................................................................................... 7 4.1.7.版本缺陷统计........................................................................................................ 74.1.8测试过程综合评价.......................................................................................................... .... 74.2被测系统质量评估....................................................................................................................... 7 缺陷个数4.2.2........................................................................................................ 84.2.3缺陷严重等级评估............................................................................................................ ... 8 4.2.4.缺陷原因分布........................................................................................................ 8测试用例的通过率4.2.5............................................................................................................ ... 8.软件质量评价4.2.6.......................................................................................................... 8.测试总结和改进建议4.3 ................................................................................................................ 9 .第五章节: 遗留问题报告................................................................................................. .............................. 9附件第六章节:.......................................................................................................... 9 1.1.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文档Word`关键词:Counter,系统测试,报告摘要:本文是Counter V1.0系统测试报告,对Counter V1.0的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Counter各特性质量进行总结缩略语清单:文档Word`第一章节:概述Counter V1.0 是TProject项目的开发和测试对象,Counter V1.0没有商用的需求,仅提供给培训学员,作为完成系统测试计划、策略和系统测试用例的依据。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Word版)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Word版)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Word版)软件测试计划模板此页为模板⽂档本⾝的版本控制记录表,按模板⽣成的正式⽂档中不需要此页秘密XXXXXX信息系统系统测试计划软件测试部YYYY-MM-DD⽬录1. 引⾔ (5)1.1 编写⽬的 (5)1.2 项⽬背景 (5)1.3 系统简介 (5)1.4 参考⽂档 (5)2. 测试策略与范围 (5)2.1 集成测试阶段 (5)2.2 系统测试阶段 (6)2.3 确认测试阶段 (6)3. 测试资源 (6)3.1 ⼈⼒资源 (6)3.2 测试环境 (6)3.2.1 系统配置 (6)3.2.2 ⽹络配置 (7)3.2.3 其它材料 (7)3.3 测试⼯具(可选) (7)4. 测试活动计划进度 (7)5. 测试更新管理 (8)6. 需求的可追溯性 (8)7. 测试⽤例 (8)8. 测试执⾏ (8)9. 测试结果分析与报告 (9)10. 风险列表 (9)附录1: ⽂档管理控制 (10)1.引⾔1.1编写⽬的本测试计划的具体编写⽬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3-4句)1.2项⽬背景对测试对象(构件、应⽤程序、系统等)及其⽬标进⾏简要说明。

需要包括的信息有:主要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对象的构架以及项⽬的简史。

(3-4句)1.3系统简介对测试对象进⾏简要的介绍,⽤系统执⾏总体流程图或总体系统⽤例图,说明主要输⼊、信息/数据加⼯过程、和输出即可。

(3-4句)1.4参考⽂档2.测试策略与范围参照《SPI_SPE_软件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与确认测试技术流程》来确定。

可以根据所采⽤的软件⽣命周期模型来进⾏迭代。

对⾮功能点需求的测试说明,如性能、安全性等不作为测试范围的需求。

明确测试轮次(不同版本)和回归(同⼀版本)的确认⽅法。

如修改缺陷后进⼊下⼀轮测试⽽不是只针对缺陷进⾏回归。

2.1集成测试阶段测试对象:测试准备就绪准则:测试内容:测试⽅法:测试规程:测试通过准则:2.2系统测试阶段测试对象:测试准备就绪准则:测试内容:测试⽅法:测试规程:测试通过准则:2.3确认测试阶段测试对象:测试准备就绪准则:测试内容:测试⽅法:测试规程:测试通过准则:3.测试资源3.1⼈⼒资源3.2测试环境3.2.1系统配置3.2.2⽹络配置3.2.3其它材料3.3测试⼯具(可选)4.测试活动计划进度参照《软件项⽬计划》说明测试主要活动的安排和⼤致时间段。

软件测试大纲样本精编WORD版

软件测试大纲样本精编WORD版

软件测试大纲样本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测试大纲目录1. 测试目的 (2)2.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3)2. 1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3)2. 2 使用要求 (3)3. 测试要求 (4)4. 测试仪器及辅助设备 (4)4.1 测试设备 (4)4.2 测试连接 (4)5. 测试方法和步骤 (5)5.1 测试方法和步骤 (5)5.2 测试用例说明 (5)5.3 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测试用例 (7)1.测试目的为了确保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的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验收,需要测试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是否满足任务书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2.主要技术指标要求2. 1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可进行航路设定;可进行突防过程中威胁环境的设定;可显示突防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可动态显示无人机飞行航迹;具备无人机三维动态视景仿真功能;具备无人机突防生存力评估功能。

2.2使用要求1.本系统独立运行,能为无人机生存力评估提供一个三维动态仿真平台,能形象、直观、逼真地演示无人机对防空系统雷达网突防的过程;在确定的飞机性能、自然地理环境下选择合理的飞行航路,使无人机受到敌方防空系统的探测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无人机的突防概率;方便地评估无人机的生存能力,还可用于任务规划人员的日常训练;2.硬件环境:计算机CPU采用Inter酷睿i7 2.0GHz以上,内存不小于2GB,硬盘容量不小于256GB,具有标准网络接口,包含鼠标、键盘等通用外设;3.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XP。

3.测试要求中远程无人侦察机突防生存力评估系统测试过程依据测试大纲进行,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满足系统使用的技术要求。

测试过程相关文件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完整word版)测试用例(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完整word版)测试用例(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SQL数据库接口
输入/动作
期望的输出/相应
实际情况
输入《傅雷家书》进行查询
访问成功,显示是否可借
吻合
接口D(管理员登录管理员登录
接口)
输入/动作期望的输出/相应实际情况
管理 员ID:0078002010,密码 :登录成功吻合
hujianfeng
用户名:abcdefghijklmnopad,密用户名超过边界,显示错误吻合
1.1被测试对象(单元)的介绍
校 园一 卡 通信 息 系 统 的用户接口,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系统管理员通过接口对一卡
通进行管理,以及对用户的消费金额进行更新。硬件接口包括校园一卡通,扫描仪器,用户通过校园
一卡通可以借书,还书以及续借,图书管理员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查阅用户的基本资料。扫描仪器通
前提条件承压测试之前系统正常运行
输入数据期望的性能(平均值)实际性能(平均值)
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打开系统崩溃吻合
1000个页面
同时进行借书和新书入库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吻合
5.图形用户界面测试用例
5.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被测试对象主要包括各种图形用户界面(GUI),包括登录界面,校园一卡通界面,办卡界面,
实际情况
《C程序设计》从扫描仪扫描经
显示用户是否超期,未超期还书
吻合

成功
《JAVA程序设计》从扫描仪扫
显示用户超期天数(
4天),
吻合
描经过
3.健壮性测试用例
3.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健壮性测试是用于对校园一卡通信息出现故障时,是否能够自动回复或者忽略故障继续运行。
3.2测试范围与目的
测试范围包括校园一卡通信息,以及有关的硬件设施。相关的功能。

软件测试报告(专业版)Word

软件测试报告(专业版)Word

软件测试报告(专业版)Word1. 引言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软件测试的详细报告,以便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了解软件的测试结果和建议。

2. 测试概要本文档对软件测试的整体概述包括以下内容:•测试目的: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

•测试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配置、网络环境等。

•测试方案:详细描述测试的方法、步骤和策略。

•测试资源:人员和时间的分配,测试工具的使用等。

•风险评估:分析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策。

3. 测试过程本章节详细描述了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3.1 前期准备在开始测试之前,进行了以下准备工作:•定义测试范围和测试目标。

•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配置测试环境。

3.2 功能测试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以下方面:•功能覆盖测试: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可以按照预期的方式操作。

•功能一致性测试:验证软件在不同平台和不同版本下的一致性。

•边界条件测试:测试软件在边界条件下的表现。

•异常处理测试:测试软件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3.3 性能测试对软件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以下方面:•响应时间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

•并发用户测试:测试软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的性能。

•资源利用率测试:测试软件对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3.4 安全性测试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用户认证测试:测试软件是否能正确、安全地验证用户身份。

•数据加密测试:测试软件对敏感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能力。

•权限控制测试:测试软件对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控制能力。

4. 测试结果本章节提供了针对软件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4.1 功能测试结果在功能测试中,发现了如下问题:1.功能A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

2.功能B存在性能问题,在负载较高时响应时间较长。

3.功能C的界面设计不符合用户习惯,使用体验较差。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技术》期末复习题(5套)+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技术》期末复习题(5套)+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技术》期末试题(A卷)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填入题后括号中。

1.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A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C) 编码(D)产品发布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 ( C )(A)父模块(B)子模块(C)驱动模块(D)桩模块3.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D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4.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被称为 ( B )(A)强度测试(B)压力测试(C) 容量测试(D)性能测试5.必须要求用户参与的测试阶段是 ( D )(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C) 确认测试 (D)验收测试6.软件测试员究竟做些什么。

( C )(A)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B)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C)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D)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将其得以修复7.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因果图法是建立在决策表法基础上的一种白盒测试方法;(B)等价类划分法是边界值分析法的基础;(C)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D)在任何情况下做黑盒测试皆应首先考虑使用错误推断法。

8.不属于单元测试内容的是( A )(A)模块接口测试(B)局部数据结构测试(C)路径测试(D)用户界面测试9.划分软件测试属于白盒测试还是黑盒测试的依据是( C )(A)是否执行程序代码(B)是否能看到软件设计文档(C)是否能看到被测源程序(D)运行结果是否确定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测试文档的是( C )(A)测试计划(B)测试用例(C) 程序流程图(D)测试报告11.几乎没有产品计划、进度安排和正规的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模式是( B )(A)大棒模式(B)边写边改模式(C)瀑布模式(D)快速原型开发模式12.如果某测试用例集实现了某软件的路径覆盖,那么它一定同时实现了该软件的 ( A )(A)判定覆盖(B)条件覆盖(C) 判定/条件覆盖(D)组合覆盖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测试不能证明软件的正确性;(B)测试员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C)QA与testing属于一个层次的概念;(D)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错误的测试。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测试报告Word版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测试报告Word版

软件测试报告(STR)说明:1.《软件测试报告》(STR)是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l,软件系统或子系统,或与软件相关项目执行合格性测试的记录。

2.通过STR,需方能够评估所执行的合格性测试及其测试结果。

1引言1.1标识详细描述对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测试的测试过程1.2系统概述开发的图书管理系统运用与window操作系统,主要是帮助和协助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功能,图书管理系统是由我们6个组员共同分工合作完成的,在为期3周的开发时间中,对所开发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运行,维护和测试。

目前运行一切正常。

1.3文档概述本次测试针对开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负载测试,文档测试。

按照规格需求说明书中的功能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软件的漏洞不足并予以改正。

并严格对源代码进行保密。

2引用文件主要是对文档的修订和改正,详见报告内容。

3测试结果概述3.1对被测试软件的总体评估软件本身的功能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想法,在众多的测试当中,性能和功能都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设计的合理,达到了人们的一些生活需求,在以后的测试极其维护该改进中都有非常良好空间。

3.2测试环境的影响在现在使用的众多操作系统中,我们选择了主流操作系统,即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windows又有多个版本 win7、win8、win10等等,在win7和win10的测试环境中测试,所出现的问题,大同小异,很快进行了更正和修改,并且能够完美运行,但是在win8的使用中,图书管理系统偶尔会崩溃,并且出现乱码和电脑的不确定因素的故障。

所以在消费者使用中,建议大家使用win7和win10的电脑,3.3改进建议无4详细的测试结果测试1:系统登录测试测试2:图书管理测试测试3:信息查询测试测试4:系统管理测试测试5:借书测试测试6:还书测试测试准备计划测试项目,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

测试1:系统登录测试步骤及操作:运行系统,转到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测试登陆功能。

(完整版)软件测试文档模版

(完整版)软件测试文档模版

RUP模版------《测试计划》<项目名称>测试计划版本<1.0>[注:以下提供的模板用于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其中包括用方括号括起来并以蓝色斜体(样式=InfoBlue)显示的文本,它们用于向作者提供指导,在发布此文档之前应该将其删除。

按此样式输入的段落将被自动设置为普通样式(样式=Body Text)。

][要定制Microsoft Word 中的自动字段(选中时显示灰色背景),请选择File>Properties,然后将Title、Subj ect 和Company 等字段替换为此文档的相应信息。

关闭该对话框后,通过选择Edit>Select All(或Ctrl-A)并按F9,或只是在字段上单击并按F9,可以在整个文档中更新自动字段。

对于页眉和页脚,这一操作必须单独进行。

按Alt-F9,将在显示字段名称和字段内容之间切换。

有关字段处理的详细信息,请参见Word 帮助。

]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 简介 3 1.1 目的 3 1.2 背景 3 1.3 范围 31.4 项目标识 32. 测试需求 33. 测试策略 3 3.1 测试类型 3 3.1.1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3 3.1.2 功能测试 3 3.1.3 业务周期测试 3 3.1.4 用户界面测试 3 3.1.5 性能评价 3 3.1.6 负载测试 3 3.1.7 强度测试 3 3.1.8 容量测试 3 3.1.9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3 3.1.10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33.1.11 配置测试 3 3.1.12 安装测试 33.2 工具 34. 资源 3 4.1 角色 34.2 系统 35. 项目里程碑 36. 可交付工件 3 6.1 测试模型 3 6.2 测试日志 36.3 缺陷报告 37. 附录A:项目任务 3测试计划1.简介1.1目的<项目名称> 的这一“测试计划”文档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的软件构件。

(word完整版)APP测试方法总结,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APP测试方法总结,推荐文档

APP测试要点总结手机或Ipad 上App 要做的测试有:功能测试(流程测试、功能点测试)、兼容性测试(多机型、多系统)、交叉测试、安装卸载测试、安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UI 界面测试、压力测试(接口压力测试)。

1.功能测试:对具体功能点一一进行测试,确保每个点都能正确实现相应功能;2.兼容性测试:对市场上主流的机型执行测试,确保都能正常运行;3.交叉测试:对于正在运行的应用,若进入短信、电话等其他软件响应的情况,不会影响所测试应用,且会保证应用都能正确运行;4.安装卸载测试:确保应用都能正确安装、卸载且能正确运行(注意应用的升级测试,升级前后的状态);5.安全性测试:对程序和数据库进行安全性测试,以确保符合系统安全指标;6.易用性测试:所开发的功能,是否让用户容易接受,是否符合大众的操作习惯;7.UI 界面测试:应用的设计是否够美观、界面图片、按钮是否合适;8.压力测试:用户量大,交互性高的应用需对接口执行压力测试,确保应用在用户量大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

(一)功能测试根据实际用户需求来测试功能及业务流程a)输入框和选择框•测试输入框和选择框是否为可编辑的状态。

•测试对日期类的控件是否作了规范验证。

•测试输入的信息或者选择的数据是否正确显示。

b)查询测试• 查看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查询,在查询框中是否作了说明• 测试在单个查询条件中,输入合法的查询条件,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 测试在单个查询条件中,输入不合法的查询条件,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 测试对于系统支持模糊查询的,输入单个条件的部分信息,测试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 测试进行多组合条件,测试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c)数据对比• 测试在app 上做的所有操作及数据,数据库实际数据及日志进行对比,检查信息是否一致。

*其他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进行流程和功能的测试(二)兼容性测试• 测试在不同手机系统(如IOS、Android 、Symbian、Black Berry 等)上,app能否正常运行。

软件测试资料word版

软件测试资料word版

一、Testing课程二、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一).白盒测试1.白盒测试说明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

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有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Z路径覆盖、程序变异。

白盒测试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

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

六种覆盖标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发现错误的能力呈由弱至强的变化。

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判定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条件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应取到各种可能的值。

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每个判定中各条件的每一种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

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

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计划范例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计划范例

测试计划目录1.概述........................................................................................................................................ (1)1.1 产品简介 (1)1.2 范围 (1)1.3 限制条件 (1)1.4 参考文档 (1)2.约定 (2)2.1 测试目标 (2)2.2 接收标准 (2)2.3 资源和工具 (2)2.3.1 资源 (2)2.3.2 工具 (2)2.4 送测要求 (2)2.5 编号规则 (2)3.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3)3.1 测试种类 (3)3.2 测试方法及标准 (3)3.2.1 功能测试 (3)3.2.2 业务测试 (3)3.2.3 压力测试 (3)3.2.4 安装测试 (3)3.2.5 验收测试 (3)4.测试重点及顺序 (4)4.1 预测风险 (4)4.2 测试重点 (4)4.2.1 功能测试 (4)4.2.2 业务测试 (4)5.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5)6.测试任务和进度 (6)7.测试提交物 (7)1.概述1.1产品简介本次开发是在销售助手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开发,包括新增客服功能模块、解决一期遗留的售前部分问题、完成必要的库房管理功能。

二期结束后产品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销售管理软件。

1.2范围本测试计划是针对<销售助手二期概要设计说明书>中规定内容的测试计划,包括: 改进后的报价书改进后的客户关怀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反馈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组织分析销售机会中改进的竞争管理(待定)销售机会中改进的联系人改进后的产品和价格配制器新增的销售知识库新增的联系活动管理新增的客户请求模块新增的客服活动模块新增的客服合同模块新增的客服计划模块新增的客服知识库模块新增的完成关联任务模块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日历浏览数据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报表功能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个人事务中心1.3限制条件本测试计划受限于产品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的内容和时间的事实。

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测试卷及参考答案(C卷)

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测试卷及参考答案(C卷)

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测试卷及参考答案(C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中职信息技术类对口升学教学资料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A.Ctrl+HomeB.Alt+HomeC.HomeD.PageUp2.在Word的编辑状态,为文档设置页码,首先应该使用()。

A.“开始”选项卡B.“视图”选项卡C.“文件”选项卡D.“插入”选项卡3.在Word的编辑状态,当前编辑的文档是C盘中的dl.docx文档,要将该文档复制到D盘,应当使用()。

A.“文件”选项卡中的“另存为”命令B.“文件”选项卡中的“保存”命令C.“文件”选项卡中的“新建”命令D.“开始”选项卡中的“粘贴”命令4.在Word的编辑状态,要选定表格的单元格,应该()。

A.右击该单元格并在快捷菜单中操作B.在“插入”选项卡的“插图”功能区中操作C.双击该表格D.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功能区中操作5.如果要将Word文档中选定的文本复制到其他文档中,首先要按快捷键()。

A.Ctrl+VB.Ctrl+CC.Ctrl+XD.Ctrl+Z6.在Word中,通常设定文档行间距命令的是()。

A.“段落”功能区B.“样式”功能区C.“字体”功能区D.“插图”功能区7.在Word的编辑状态设置了标尺,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

A.草稿视图B.页面视图C.大纲视图D.Web版式视图8.在Word中,打开最近使用过文档的最快方法是()。

A.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B.选择“文件”选项卡中的“打开”项C.单击“文件”选项卡按钮,在“最近所用文件”中选择D.快捷键Ctrl+O9.Word的“文件”选项卡中显示的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B.当前已经打开的所有文件C.最近被操作过的文件D.扩展名是docx的所有文件10.在Word的“文件”选项卡中,“最近所用文件”项下显示文档名的个数最多可设置为()。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软件测试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课程编号:2413231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6学分/周学时:3/3课程类型:任选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地软件测试过程;会熟练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并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书:1.赵斌。

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2。

贺平。

软件测试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朱少民。

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古乐,史九林. 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陆璐王柏勇. 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曲朝阳.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

赵瑞莲. 软件测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佟伟光.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采用案例教学,并让学生了解工程项目中软件测试的具体实施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成绩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作业成绩,每次实验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期末再给定实验总评。

本课程有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中期测验以及一次期末考试,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中期测验 20%课后作业 10%实验报告10%期末总评60%五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理论4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原则与工作流程二、教学重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三、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四、讲授要求多媒体授课,案例讲解五、讲授要点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之间的关系模型;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测试人员的能力要求和职业前景等。

软件评测师考试知识点(word打印版)

软件评测师考试知识点(word打印版)

第一部分:软件评测知识1.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软件形成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测试软件质量: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2.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测试只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质量保证: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理来开展质量保证工作,主要关注软件质量的检查与测试,主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的过程、步骤和产特软件测试:通过执行软件来,对过程中的产物(开发文档和程序)进行走查,发现问题,报告质量3.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4.软件测试原则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测试者的座右铭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5.软件测试对象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文档、源程序6.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主要反映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7.软件测试过程模型-W模型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千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形成W模型;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有利用尽早的发现问题局限性:仍把开发活动看成是从需求开始到编码结束的串行活动,只有上一阶段完成后,才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不能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8.软件测试过程模型-H模型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9.测试模型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模型的优点V 模型强调了在整个软件项目开发中需要经历的若干个测试级别,并与每一个开发级别对应;忽略了测试的对象不应该仅仅包括程序,没有明确指出对需求、设计的测试W模型补充了V模型中忽略的内容,强调了测试计划等工作的先行和对系统需求和系统设计的测试;与V模型相同,没有对软件测试的流程进行说明H模型强调测试是独立的,只要测试准备完成,就可以执行测试10.单元测试定义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查的测试工作;可以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测试可以平行地独立进行测试目的发现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步骤利用设计文档设计测试用例;创建被测模块的桩模块或驱动模块;利用被测试模块、驱动模块和桩模块来建立测试环境,进行测试1.集成测试定义又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进行组装目的发现模块连接中的接口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内容穿越模块之间的数据是否会丢失;一个模块组装后是否会对另一模块或其他模块存在影响;各个子功能组装在一起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父功能;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单个模块的错误累积起来是否会放在组装方法一次性组装方式,非增殖式方式也叫整体拼装,对模块分别测试然后将所有模块组装;第二种增殖式组装方式,可以是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完成标志成功地执行了测试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测试用例;修正了所发现的错误;测试结果通过专门小组的评审12.确认测试目的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测试内容有效性测试运行黑盒测试方法验证所测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需求;所有文档正确且便于使用;软件可移植性、易用性、兼容性进行测试;软件配置复查保证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齐全13.系统测试目的验证和确认系统是否达到其原始目标,而对集成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的测试测试内容在真实或模拟系统运行环境下,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硬件设备、网络、系统软件)正确配置、连接,满足用户需求14.验收测试测试内容:根据任务书或合迥、供需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确认是否接收或拒绝系统;15.开发方测试通常也叫‘验收测试’或‘a测试’,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开发者检测与证实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软件设计说明或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16.用户测试在用户的应用环境下,用户检测与核实软件实现是否符合自己预期的要求。

(完整word)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与测试规范

(完整word)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与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与测试规范目录前言 (1)一、软件测试的流程 (2)1.测试基本流程图 (2)2。

测试各阶段工作流程 (3)2。

1需求分析阶段 (3)2。

2计划与设计阶段 (3)2。

3测试实施阶段 (4)2.4测试结束 (5)2。

5测试验收和归档 (6)二、软件测试规范 (7)1.测试阶段所基于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 (8)1.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8)1。

2软件设计说明(概要设计或详细设计) (8)1。

3软件设计原型(demo) (8)1.4接口文档 (9)2.测试的种类(按阶段划分) (9)2。

1单元测试 (9)2.2集成测试 (10)2.3冒烟测试(非必须) (11)2.4系统测试 (12)2。

5随机测试(非必须) (12)2。

6验收测试(非必须) (13)3.测试的类型(按测试内容划分) (13)3。

1功能测试 (13)3.2界面测试(UI测试) (19)3.3接口测试 (19)3.4性能测试 (20)3。

5兼容性测试 (21)3。

6安全测试 (22)3。

7安装测试 (23)4.缺陷管理 (24)4。

1缺陷提交规范 (24)4。

2缺陷生命周期 (26)4。

3缺陷等级划分 (27)前言此文档就项目中测试部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一个梳理,参考了不同的资料,提炼整理的内容为业内已经成型、被大多数项目采用和认可的。

因此,该流程并不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或者项目,运用到某一个项目中时,可进行必要的增减和修改.另外,文章中测试规范部分,也是查阅了网上很多的资料、参考了其他项目文档,并结合本人经验整理而成,可以覆盖到项目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绝大部分的测试面,针对不同的测试内容,该规范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放到具体的项目里,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软件测试的流程1。

测试基本流程图2。

测试各阶段工作流程2.1需求分析阶段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规范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项目测试规范一、概述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一份规范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责任单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一种控制手段,是对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种检查和审核手段。

软件设计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应按本规范要求对软件进行检查、测试,软件设计单位应保证对测试错误进行修正.测试过程中发现的软件错误必须及时改正,这就是软件测试的任务。

为了改正错误,首先必须确定故障的准确位置,这是测试过程中最困难和任务。

需要周密审慎的思考和推理。

改正错误常常包括修正原来的设计,必须通盘考虑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尽量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引进新的故障。

二、测试类型项目软件测试类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组装测试)、有效性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和用户测试(验收测试)。

单元测试主要针对软件设计单元、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模块程序结构检查、代码测试和模块内功能测试。

集成测试(组装测试)主要针对软件设计单元、功能模块组装、集成为系统时,对软件单元、功能模块的接口、连接进行测试。

有效性测试(功能测试)按照系统功能需求规定对系统的功能、流程、数据、业务规则等进行测试,以及对系统基本特征如操作、界面、报表等的合理性、一致性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为系统性能测试,如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测试,以及对系统其它性能如负载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响应时间等进行测试。

回归测试在软件设计错误修正、设计修改以及软件升级后,主要针对软件修改、影响部分进行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用户测试(验收测试)为用户方组织的有效性和系统测试。

三、测试的方法逻辑覆盖法根据测试用例,运行被测试程序,使程序中的每个可执行语句、执行条件至少执行一次.所谓等价类,就是指某个输入域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个输入对揭露程序错误来说是等效的,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这就是等价类划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课程编码:C308
课程学分:2
适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相关专业
软件测试技术
Software Testing Techniqu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属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也是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详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包括软件测试技术、测试管理理念、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先进的软件测试工具等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了解测试组织计划、测试流程管理以及测试文档的建立和测试规范化管理知识,具有独立承担实施测试项目的能力,全面了解测试相关技术、工具、方法,并掌握关键实施技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测试概述
1、软件测试的发展
2、对软件测试的误解
3、软件测试的改进方法
4、测试工程师的素质
教学要求:
1、掌握:测试的基本概念
2、理解:测试工程师的素质
3、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
第2章软件测试基础
1、软件测试的定义
2、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3、测试信息流程
4、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
5、测试设计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6、测试方法
7、软件测试的策略
教学要求:
1、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原则、流程
2、理解: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
3、了解:软件测试的策略
第3章测试过程
1、引言
2、软件测试的策略方法
3、测试过程
4、软件项目计划过程(制定SVVP)
5、系统测试过程
6、集成测试过程
7、单元测试过程
8、测试文档和检查单(CHKLIST)
教学要求:
1、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
2、理解:测试文档和检查单
3、了解:软件项目计划过程
第4章单元测试
1、单元测试概念
2、单元测试设计
3、单元测试用例设计
4、单元测试的执行
5、单元测试的评估
6、单元测试实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7、单元测试的一些考虑和定义
8、单元测试中的白盒测试设计
9、单元测试工具
教学要求:
1、掌握:单元测试的概念、方法
2、理解:单元测试的一些考虑和定义
3、了解:单元测试工具
第5章集成测试
1、集成测试基本理论
2、集成测试的基本方案
3、集成测试的实施
教学要求:
1、掌握:集成测试的基本方法
2、理解:集成测试的实施
第6章系统测试
1、确认测试(Validation Testing)
2、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的概念
3、系统测试的标准过程
4、质量可靠性评估
5、如何做好系统测试
教学要求:
1、掌握: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
2、理解:系统测试的标准过程
3、了解:质量可靠性评估
第7章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概述
2、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设计测试用例第8章软件评价与测试
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2、软件评价与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3、在CMM中加入软件评价及测试KPA的意义
4、测试的主要评测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软件能力模型的基本概念
2、理解:软件评价与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作用
3、了解:在CMM中加入软件评价及测试KPA的意义、测试的主要评测
方法
第9章软件质量与软件度量
1、质量、质量特性与质量职能
2、质量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
4、质量保证与测试
5、软件度量
6、一个简化的软件度量与软件测试的实例
教学要求:
1、掌握:质量、质量特性、质量职能
2、理解:软件度量的基本概念
3、了解:质量管理方法
第10章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
1、概述
2、面向对象测试模型(Object-Orient Test Model)
3、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OOA Test)
4、面向对象设计的测试(OOD Test)
5、面向对象编程的测试(OOP Test)
6、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OO Unit Test)
7、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OO Integrate Test)
8、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OO System Test)
9、测试用例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面向对象测试的方法
2、了解:面向对象测试工具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导课程包括: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是上机操作,主要内容为:
1、面向对象软件的单元测试;
2、软件质量度量和测试评估;
3、用测试工具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作业包括上机作业和笔头作业两种,上机作业要求在Windows环境下完成,
学生交上机作业源代码。

七、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

2、使用MS PowerPoint幻灯片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20%、上机20%,期末考试60%三方面综合评价。

九、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软件测试的有效方法》,兰雨晴,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John D.McGregor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十、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大纲撰写人:吴洁明
大纲审阅人:刘文萍
责任教授:李也白
系(教研室)主任:李也白
学院负责人:张常年
制(修)定日期:2004年9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