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常见概念

合集下载

临床肿瘤学概论

临床肿瘤学概论

临床肿瘤学概论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困扰。

临床肿瘤学是研究癌症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肿瘤的发展、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临床肿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的治疗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肿瘤的定义与分类肿瘤是由体内某些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形成的一类疾病。

根据肿瘤组织的来源和特征,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具有较慢的生长速度,常局限于原发部位,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而恶性肿瘤则具有快速的生长速度,有侵袭性并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二、肿瘤的病因与发展肿瘤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内外环境因素有关。

内因包括基因突变、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而外因则涉及各种致癌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

当细胞的基因发生异常改变时,正常的细胞生长调控机制失去平衡,细胞开始异常增殖,并逐渐形成肿瘤。

三、肿瘤的诊断方法早期的肿瘤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临床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可通过X射线、CT、MRI等技术对肿瘤进行定位和评估。

组织学检查是最确诊肿瘤类型和性质的方法,主要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获取病理标本。

四、肿瘤的治疗策略肿瘤的治疗策略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增殖。

化学治疗则是通过给予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

五、肿瘤的预防与康复肿瘤的预防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

此外,疫苗接种、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筛查等也可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对于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环。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癌症)的起因、发展、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肿瘤学的基础知识1. 细胞生长与分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然而,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 癌症的发生机制癌症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这些突变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

常见的突变包括致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

3. 肿瘤的分类与分级根据肿瘤组织起源的不同,肿瘤可以被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肿瘤还可以根据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来进行分类,这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4.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肿瘤的诊断常常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一旦确诊,治疗的选择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针对特定类型的肿瘤,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的治疗手段。

二、肿瘤学的临床应用1. 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肿瘤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分子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作为肿瘤的标志物。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

现在,许多肿瘤的治疗方案已经开始根据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来进行个体化定制,以提高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的进展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通过选择性地干扰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能力,靶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许多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如EGFR抑制剂和HER2抑制剂等。

3. 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肿瘤学

肿瘤学

10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所有的 恶性肿瘤都有癌前病变,但不是所有癌前病变都会发展成 恶性肿瘤。当致癌因素去除,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其持 续存在,可变成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不同于癌前疾病。 11 非典型:细胞学上的异常,表现为细胞尤其是细胞核的 不规则性。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形态学 上都可出现不同程度非典型。 12 异型增生:一种以细胞学和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 肿瘤性的病变。
第二节 肿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肿瘤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的现状 二、肿瘤研究展望
一、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人类肿瘤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古埃 及草纸文中已有记载。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瘤 字的记载。1858年Virchow的《细胞病理学》对肿瘤 进行了科学的描述,为肿瘤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肿瘤学
哈医大病理教研室 赵瑞波
掌握:肿瘤的定义; 肿瘤的相关术语; 肿瘤的良恶性
了解: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肿瘤的基本概念
一、肿瘤的定义 1. 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
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 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 瘤细胞的特点:形态、代谢、功能异常;超微结构异常 但不特异。 3. 肿瘤性增殖的特点:单克隆性增生;不同程度失去分化 成熟的能力;生长旺盛具有自主性,相对无止境;与 机体整体生长不协调,破坏周围组织细胞,对机体有 害。
资料来源:肿瘤登记报告、患病普查、死亡调查、病理检验、 门诊和住院病例统计。 (一)恶性肿瘤登记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实行癌症登记开始,现已 在全世界发展起来,我国自1963年上海肿瘤研究所最先建立肿瘤登 记报告制度;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编制“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目前我 国只有上海、启东、天津和香港地区将癌症发病率收录入‘“五大 洲癌症发病率”,仅占中国人口覆盖范围的1%。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的学科,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肿瘤学中,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我们来深入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解释其中一些重要的肿瘤学专业名词,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肿瘤(Tumor)肿瘤指的是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物质,它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良性肿瘤不会侵犯周围的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能够侵犯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远处,形成转移。

2.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和分化,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并形成肿块。

癌症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3.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原发肿瘤指的是恶性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也就是肿瘤发生的起点。

在癌症中,原发肿瘤通常是最先被发现和诊断的。

4. 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转移性肿瘤是指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形成的新的肿瘤灶。

转移是癌症最常见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5. 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的过程。

转移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行。

转移的过程中,癌细胞需要穿过血管或淋巴管壁,并在新的器官或组织中定居生长。

6.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

在细胞凋亡中,细胞通过程序性的自我降解来消亡,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机制。

然而,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机制常常受到损害,导致异常细胞的过度增殖。

7.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在肿瘤学中,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可以导致细胞增殖的调控失常、细胞凋亡的异常以及转移能力的增强。

8.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一种经过系统或局部给药的抗癌治疗方式。

与肿瘤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与肿瘤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与肿瘤学相关的名词解释1.肿瘤(Tumor):指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分裂形成的结构,可以是良性(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恶性(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并扩散到其他部位)。

2.癌症(Cancer):是一种代表恶性肿瘤的术语,指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能够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延伸到其他部位的特征。

3.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存在的特定化学物质,其存在水平可以在肿瘤的诊断和监测中提供信息。

4.良性肿瘤(Benign tumor):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结节或肿块,但不具有恶性特征,无能力侵入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5.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分裂,并且有侵犯周围组织的能力,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

6.转移(Metastasis):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这些扩散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7.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指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通常是恶性肿瘤的起源。

8.化疗(Chemotherapy):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9.放疗(Radiation therapy):利用高能射线或其他辐射源来杀死癌细胞或停止其增殖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局部控制癌症。

10.手术切除(Surgical excision):指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的方法,可以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方式,也可用于诊断确认。

拓展解释:11.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利用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增加免疫反应等方式来提高抗癌能力。

12.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变异基因或异常蛋白进行治疗,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常用于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13.早期诊断(Early detection):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方法来尽早发现潜在的肿瘤,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和预后。

临床肿瘤学概述

临床肿瘤学概述

临床肿瘤学概述临床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学科领域。

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肿瘤的预防、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肿瘤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重要内容和应用。

一、肿瘤学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组织肿大,常常会侵犯周围组织并扩散到其他部位。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恶性肿瘤具有无穷增殖、浸润扩散和转移的特点。

1.2 肿瘤发生的机制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

遗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免疫系统功能等都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关。

二、临床肿瘤学的内容2.1 肿瘤的早期筛查与预防早期筛查是指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对人群中可能存在的肿瘤进行尽早发现的手段。

早期筛查对于肿瘤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肿瘤的预防也是临床肿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减少致癌因素的接触,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2.2 肿瘤的诊断与分期临床肿瘤学致力于从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组织学检查等多个维度对肿瘤进行准确诊断。

肿瘤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以及是否转移等因素,来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

2.3 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类型、病情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临床肿瘤学的目标是尽量减少患者的病痛以及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4 肿瘤的康复与护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康复与护理工作也是临床肿瘤学的重要内容。

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后的恢复监护、心理支持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临床肿瘤学的应用临床肿瘤学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肿瘤的生物标志物为例,它们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从而制定出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临床肿瘤学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肿瘤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例如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等,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学常见概念

肿瘤学常见概念

肿瘤学常见概念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在肿瘤学领域,有许多常见的概念与术语被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肿瘤学概念,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第一概念:肿瘤肿瘤是指由于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一类病变。

它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指细胞增殖受限,仅局限于原发部位,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而恶性肿瘤则是指细胞增殖不受限,具有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以及转移至远处器官的能力。

第二概念:肿瘤发生与发展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正常细胞在机体内经历一系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并逐渐发生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修饰等改变,最终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和异常增殖。

这些异常细胞进一步聚集形成肿瘤,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

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研究肿瘤学的关键。

第三概念:肿瘤诊断肿瘤的诊断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肿瘤,并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常用的肿瘤诊断手段包括超声、CT扫描、核磁共振、活组织检查等。

肿瘤的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第四概念:肿瘤治疗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手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通过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疗则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抑制肿瘤生长。

化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靶向治疗则是利用特定的抗体或药物,靶向于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或蛋白质,以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来对抗肿瘤。

第五概念:肿瘤预防肿瘤的预防是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减少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肿瘤预防可以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如戒烟、限制饮酒、饮食健康、适度运动等。

此外,疫苗接种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肿瘤预防措施,比如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

总结肿瘤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涉及多个概念和术语。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肿瘤学概念,包括肿瘤、肿瘤发生与发展、肿瘤诊断、肿瘤治疗和肿瘤预防。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2)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染色不一致
a、细胞核体积增大 b、核大小、形态、数目不一 c、核染色质凝集成块,分布不均 d、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e、核分裂像多,病理性核分裂像, (3)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染色偏兰。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生长速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如下三种: (1)膨胀性生长(expansile growth) (2)浸润性生长(invasive growth) (3)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
1、结缔组织染色法
区分肌纤维和胶原纤维 Van Gieson、Masso
网织纤维 银染色
弹力纤维 Schmorl染色
2、组织细胞中特殊成分染色
显示糖原和粘液
PAS
显示脂肪 油红O、苏丹III
骨髓增生性疾病
Giemsa
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
浸银染色
(二)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 由肿瘤细胞产生、与肿瘤的性质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或体液中,
肿瘤
tumor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一、定义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表现为局部肿块。
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 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 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tumor 拉丁语 neoplasm 希腊语
二、特点: 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 成体干细胞/祖细胞
分期:描述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根据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T),范围
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脏器转移 情况(M),TNM分期,要结合临床综 合考虑。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 对机体的影响小,局部压迫和阻塞 内分泌腺的良性肿瘤

肿瘤学基本概念复习

肿瘤学基本概念复习


指标
– DFS指的是从入组至疾病复发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 在很多肿瘤中DFS与OS呈相关性 – 也叫RFS(Relapse Free Survival) – 无病间期(Disease Free Interval, DFI)的含义与之类似
安全性评估

治疗的毒性可通过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来评估
肿瘤学基本概念复习
1
肿瘤的诊断 -- 临床分期

肿瘤临床分期的意义 – 根据分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客观的评估疗效,正确的判断预后 – 比较各种治疗方法,促进经验交流

通用的肿瘤临床分期为 UICC 的 TNM 治疗前临床分期 – 治疗前临床分期(常规所说的 TNM 分期) – 手术后的病理分期(又称为 pTMN ) Nhomakorabea
RECIST 1.1标准 :疗效评估
有目标病灶(有或无非目标病灶)的评估 目标病灶 CR 非目标病灶 CR 新病灶 无 总体评 价 CR 仅有非目标病灶的评估 非目标病灶 CR 非CR/非PD 未全部评估 明确PD 任何 SD NE PD PD 新病灶 无 无 无 有或无 有 总体评价 CR 非CR/非 PD NE PD PD
RECIST 1.1标准 :基线评价

初估肿瘤的总负荷及可以测量的病变
– 一般把能测量到最长直径并能长期追踪及测量评估的肿瘤,作为〝目 标/靶〞病变 – 其它的肿瘤称为〝非目标/靶〞病变,可记录不必测量,但其存在或消 失,都应有记载 可测量的目标病灶 至少有一个目标病变 – 应代表所有累及的器官,每个脏器最多 2 个目标病变,全部病灶总数 最多 5个 – 所有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淋巴结短径)加在一起作为有效缓解的基线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0期 I期 IIA期 TisN0M0 T1N0M0 T0N1M0 T1N1M0 T2N0M0 T2N1M0 T3N0M0 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2M0 T4N0M0, T4N1M0,T4N2M0, 任何T,N3M0 任何T任何N,M1

肿瘤学常见概念

肿瘤学常见概念

肿瘤学常见概念在医学中,肿瘤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负责研究并处理与恶性肿瘤相关的各种问题。

以下几个大体部分将会阐述关于肿瘤学中的一些常见概念:1、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组织细胞失去正常成长与分化的规则,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上皮源性、间叶源性、混合源性等。

2、良性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也不远处转移,其细胞结构基本保持原有的特征。

例子包括纤维瘤、脂肪瘤等。

恶性肿瘤或称为癌症,其特点是生长迅速,具有侵犯和破坏周围组织的能力,并具有远处转移的潜力。

其细胞结构复杂,可在微观下看到异常的形态和混沌的组织结构,如乳腺癌、肺癌等。

3、肿瘤的发展阶段肿瘤发展通常分为前期癌变、局部癌、癌的扩散三个阶段。

前期癌变阶段是指细胞开始异常分裂但还未形成完全的肿瘤;局部癌是已经形成肿瘤并且局限在原发部位;癌的扩散则是肿瘤开始侵犯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发生转移。

4、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诊断通常利用影像学检测、病理学检测、实验室检测等手段。

而治疗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个条件综合考虑,通常会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或者靶向疗法等。

5、肿瘤的预防肿瘤的预防重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发现。

定期体检、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是预防肿瘤的有效途径。

以上就是对肿瘤学的一些常见概念的解析,虽然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对肿瘤的研究和防治仍需要我们持续的探索和努力。

肿瘤学入门知识

肿瘤学入门知识

肿瘤学入门知识肿瘤学是研究肿瘤形成、发展和治疗的学科。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了解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肿瘤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

首先,肿瘤是体内异常细胞增生的结果。

通常,正常细胞在生长和分裂过程中会受到严格的调控,当这些调控机制被破坏时,细胞就会不受限地增殖。

这种不受限制的细胞增殖导致了肿瘤的形成。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患者通常可以被完全治愈。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并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对困难,患者常需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肿瘤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的风险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是指某些基因变异或家族遗传导致增加患癌风险。

环境因素包括辐射、化学物质和病毒感染等,这些因素可以改变细胞的基因组或导致DNA损伤。

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等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癌的可能性。

肿瘤的分类是根据其组织学类型、来源和分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的。

常见的肿瘤类型有上皮性肿瘤、间质性肿瘤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

上皮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包括大部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

间质性肿瘤起源于结缔组织,如脑膜瘤和肌肉瘤。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涉及淋巴细胞或造血细胞,如白血病和淋巴瘤。

对肿瘤的准确分类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肿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降低患者的病情。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化疗则是使用药物杀灭癌细胞。

靶向治疗是利用靶向特定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药物,以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教案

肿瘤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教案

疗效评价和随访管理规范
01
根据国际通用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进行客观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跟踪 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等问题。
0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 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经验教训总结和未来发展趋势
分化调控机制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其恶性程 度密切相关,分化调控机制涉及 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和转录因子的 复杂调控网络。
侵袭转移能力评估方法论述
侵袭能力评估
通过体外细胞侵袭实验、体内动物模型等方法评估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为预测肿瘤转Leabharlann 移提供重要依据。转移能力评估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基因表达谱等方法评估其转移能力,为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提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依据
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与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甲胎 蛋白等,可以辅助诊断肿瘤及评估其预后。
01
基因检测
针对某些具有遗传倾向的肿瘤,如乳腺 癌、卵巢癌等,可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以评估患者患病风险。
02
03
免疫功能检查
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评 估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和预后 。
分期及预后因素
早期肿瘤患者通常不需要化疗,而中晚期患者 则需要根据分期和预后因素制定化疗方案。
患者身体状况
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前景展望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如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显 著疗效。未来免疫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治疗和多药联合治疗。

肿瘤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肿瘤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肿瘤学概论的名词解释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专业的知识和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本文将对肿瘤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

1. 肿瘤(Tumor)肿瘤是指体内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现象,它们可以是良性(Benign)的或恶性(Malignant)的。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较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能侵入周围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远处进行转移。

2.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是由于体内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调控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所产生的。

癌症的特点是无控制地扩散和侵袭周围组织,严重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

它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3. 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离原发部位的其他组织或器官。

转移是癌症最具破坏性的特征之一,它使得癌症变得难以治愈,因为转移的癌细胞往往对放化疗药物产生抵抗性。

4.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原发肿瘤是指恶性肿瘤最初出现的位置。

在癌症的研究和诊断中,定位和确定原发肿瘤的位置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5.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生物标志物是一些特定的分子或细胞特征,能够被用来检测、诊断和预测特定疾病。

在肿瘤学中,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6.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异常改变的过程。

肿瘤学中的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失去对生长和分裂的正常调控,从而促使恶性肿瘤的形成。

7.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
血病。
发病机制
获得性环境因素 化学致癌
体细胞基因组突变
物理致癌
病毒致癌
激活促进 生长的癌基因
灭活 肿瘤抑制基因
遗传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
改变后的基因产物的表达 和调节性基因产物的丧失 肿瘤从本质上说是基因病
恶性肿瘤发生
转化和演进过程 多克隆增生
单克隆增生
异质性
WHO警告:今后20年将出现癌症的世界性流行
结肠癌常用化疗方案解读
CAP
L-OHP CPT-11
5-Fu
LV
周期
AE
FOLFOX4
85mg/m2, 静滴2h,d1
FOLFOX6
85mg/m2, 静滴2h,d1
FOLFOX7
130mg/m2, 静滴2h,d1
CapeOX
850~1000mg/m2 130mg/m2, 每日2次,持续 静滴2h,d1 14d
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生存预期
0.7 0.6 0.5 0.4 0.3 0.2 0.1
0 Ⅰ/Ⅱ/ⅢA可手术
ⅢAB/Ⅳ不可手术
转移性NSCLC患者生存预期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预期
手术+BSC
手术+两药含铂 手术+三药含铂
5年生存率 1年生存率
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
• 心理素质; • 癌症恶性程度的高低:表现在其组织学上的分型,是决定
其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 • 发现早晚决定治疗效果和存活时间; • 年龄也是决定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之一;
(四)诊断
• 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CT,MRI,PET-CT,B超,X线 • 病理形态学检查:金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学常见概念
1. 5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意义:用五年生存率表达有其一定的科学性。

某种肿瘤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肿瘤进入晚期而去世。

转移和复发大多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术后五年之内,约占10%。

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

术后五年之内,一定要巩固治疗,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即使有转移和复发也能及早治疗。

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疗效的。

2.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是指所有的瘤块以及肿瘤的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且持续至少1个月;
3.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是指可测量的肿瘤垂直两直径的和较基线缩小50%并持续至少1个月;
4. 进展(Progression)是肿瘤垂直两直径的和较最低值增加25%,或出现新的肿瘤或可评价的疾病有明显的进展。

5.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

该指标也常作为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某些情况下,
DFS与OS相比,作为终点比较难以记录,因为它要求认真随访,及时发现疾病复发,而且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很难确定(16)。

肿瘤患者常有合并症(如,心血管病),这些合并症可能会干扰对DFS的判断。

并且,肿瘤患者常死于医院外,不能常规进行尸检。

6.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该指标常常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

如果在生存期上有小幅度的提高,
可以认为是有意义的临床受益证据。

作为一个终点,生存期应每天进行评价,可通过在住院就诊时,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电话与患者交谈,这些相对比较容易记录。

确认死亡的日期通常几乎没有困难,并且死亡的时间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

当记录至死亡之前的失访患者,通常截止到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与患者接触的时间。

7.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使用TTP的潜在优点包括:与使用生存期终点相比,其所需的样本量比较少,且随访时间比较短。

另外,如果存在交叉疗效,那么TTP的差异不会被第二种治疗所掩盖。

通过将影像学检查所观察到的改变,并与延迟新症状的出现或延迟症状恶化这些情况联系起来分析,对于提高该终点的评价很有意义。

使用TTP作为抗肿瘤药物试验的终点还存在很多困难。

首先,多数试验并不是盲法设计,这样就
有可能将偏倚引入到有关TTP的决策过程中。

第二,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评价,基线和随访诊查时要完全确定所有的病变部位,而且同样的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案都要用于所有的患者,以便使TTP的判断具有充分的理由。

第三,究竟多大的差异才能确定临床意义,这个问题难以确定,因为多数指标是每2-3个月检测1次,TTP差异的大小可能很相似。

其次对缺失数据的处理和数据截止时间的决定也存在困难。

8. 治疗失败的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死亡、由于不良事件退出、患者拒绝继续进行研究或者使用了新治疗的时间。

TTF的本质是一具有综合特性的指标,所以,可造成为了达到毒性的降低,而潜在影响了预期疗效的产生。

鉴于这种情况,TTF不常用作肿瘤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9.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定义为由随机至第一次发生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PFS与TTP不同之处在于PFS 可包括有患者死亡时间,因而与OS有更好的相关性。

但当多数的死亡事件与肿瘤无关时,TTP则是一个可被接受的终点指标。

PFS可反映肿瘤生长,并能在得出生存期受益结果之前被评价,且不会受到后续治疗的干扰,但将其正式批准为多个不同恶性肿瘤的生存期替代指标有一定困难。

无论PFS的改善是直接还是间接地代表临床获益,都取决于新治疗与现有有效治疗比较的效应和风险-获益大小。

在PFS试验设计中需注意详细规定对PFS
的评估、观察和分析方法,并仔细确定好肿瘤进展的标准,盲法在其整个试验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最好应有一个由影像学家和临床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估小组进行。

缺失值可使得PFS分析变得复杂,因此方案应就每名受试者确定好足够的评价访视,统计分析计划应详细说明主要分析(Primary Analysis)和一个或更多的敏感分析(Sensitivity Aanalysises)来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FDA建议如果之前没有缺失评价且经审核末次影像学评价确定没有肿瘤进展,那么进展时间应确定为所观察到出现任何方面进展的最初时间。

1、剂量限制性毒性:化疗药物的剂量和疗效之间存在陡直的线性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倍的剂量可获得数倍的疗效。

但化疗药物大多数因为严重副作用而限制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

其中,某些主要的毒副作用成为限制继续增大化疗药物剂量的主要原因,这些毒副作用即为化疗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2、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症)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
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

阿斯综合征的病因包括:①心肌梗死;
②高血压性心脏病;③心肌炎、心肌病;④风湿性心瓣膜病;⑤先天性心脏病;⑥老年退行性病变(传导束等);⑦药物、麻醉等
3、5-FU: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别名5-氟尿嘧啶,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是尿嘧啶5位上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

5-FU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F-dUMP),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转变为脱氧胸苷酸(dTMP),从而影响DNA 的合成。

此外,5-FU 在体内可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产物形式掺入RNA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故对其他各期细胞也有作用。

适应症:消化系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等)、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膀胱癌、肺癌、皮肤癌、头颈部癌。

4、NCCN: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

NCCN作为美国21家顶尖肿瘤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为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肿瘤服务水平,造福肿瘤患者。

5、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

6、盐酸异丙嗪注射液:(Prometh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异丙嗪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l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能对抗组胺所致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较盐酸苯海拉明作用强而持久。

因较易进入脑组织,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加强催眠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抗胆碱作用亦较强,防治晕动症效果较好。

用于皮肤及黏膜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皮肤划痕症以及晕车、晕船、晕机等。

7、益口含漱液:成分: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茶多酚、甘草甜素、粘膜保护剂及渗透剂等。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周炎症、口腔溃疡、口臭异味;用于糖尿病、血液病等口腔容易感染的病人。

8、西地兰: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置空气中能吸收约7%的水分。

不溶于水,溶于甲醇、吡啶,稍溶于乙醇。

为快速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与传导,但作用快而蓄积性小,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差距较大于其他洋地黄类强心贰。

口服在肠中吸收不完全,服后2小时见效,经3—6日作用消失。

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均口服给药。

由于胃肠道吸收不完全,饱和量及维持量之间幅度大,现较少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