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检验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实验目的1.了解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2.了解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3.学习测量、定量、评价和分析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则起到辅助作用。
实验中采用的鉴定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包括: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滴定法、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硫酸铜-巴氏液定量法、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色法、测定食物中脂肪含量的直接溶出-乙醇浸提法及测定食物中钙含量的滴定法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1.实验员先将1.0 mL 果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40 mL 0.1 mol/L 的I 2溶液按给定办法滴定,求得其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实验二:测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将不同重量的食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加入10 mL 巴氏液,加入25 mL 精制水,加热至沸腾后,加入1-NaOH 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实验三: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含量1.取出鸡蛋清液, 加入NaOH 溶液,摇匀后加入1% 的 CuSO 4·5H 2 O。
按给定办法测定该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实验四:测定食物中脂肪含量1.取不同重量的食品,按样品质量溶解,然后加入95%的酒精。
ت口因为文档是Markdown文本,表格等呈现方式不是很友好,因此此处省略算法部分。
实验五:测定食物中钙含量1.取一定质量的试样,按照给定方法进行测定。
结论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在实验中,通过测定不同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对于保证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有很大的益处。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食物中含有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知道不同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食物营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检测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准确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理解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美食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美味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
提问学生: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课题。
2.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讲解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营养成分。
展示各种富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图片,如肉类、豆类富含蛋白质;油脂、肥肉富含脂肪;米饭、面包富含糖类等。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富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一: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准备材料:食用油、肥肉、花生、白纸等。
方法: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观察白纸上是否留下油渍,有油渍则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实验二: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糖类)准备材料:馒头、米饭、土豆、碘酒等。
方法:将碘酒滴在食物上,观察食物是否变蓝,变蓝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实验三: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准备材料:瘦肉、鸡蛋、牛奶、双缩脲试剂等。
方法:将食物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观察是否出现紫色反应,有紫色反应则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4.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作用分别介绍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对人体的作用。
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受损细胞;脂肪能提供能量,维持体温等。
小学科学教案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
小学科学教案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 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
3.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食物样本(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磁力搅拌器、瓶子、过滤纸、试管、滴管、试剂(碘液、酶液等)。
2. 学具:投影仪、PPT文件、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学生观察一些不同种类的食物,讨论它们的外观和口感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不同部位可能含有哪些不同的营养成分?-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和示意图,教授学生食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及其作用。
- 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了解食物的不同部位可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下是一个示例实验(以探究淀粉的存在为例):1)将一些食物样本(如土豆、玉米等)切碎放入瓶子中。
2)倒入适量酶液,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段时间。
3)倒入少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使用过滤纸过滤液体,观察过滤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结合前面讲解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4.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有何差异。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高,而其他的较低?- 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如何合理搭配食物来获得均衡的营养?-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结论。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重要性。
-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
- 可以借助图表或PPT展示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食物的营养》精品教案
《食物的营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2.学会通过实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掌握检测方法。
2.难点:理解不同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食物的图片,引出食物营养的话题。
2.提问学生知道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2.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
素、矿物质等。
2.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
1.实验一:用碘酒检测食物中的淀粉。
2.实验二:用燃烧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
3.实验三:用蛋白质检测试剂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
4.总结
1.总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检测方法。
2.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检测一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教材分析: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
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名字早已了解,但不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为此,教材先安排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中的确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方法训练,让学生知道利用特定的化学式给予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有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这些物质,帮助学生学会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检测技术测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的科学原理,激发队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难点:应用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测定食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七、教学过程:八、板书: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化学试剂能产生不同的特征性反应,利用这个特性区分各种有机物。
二、实验步骤1、已知成分的鉴定淀粉+ 碘呈现蓝色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加热至沸呈现红黄色沉淀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NaOH 1%CuSO4)紫色脂肪+ 苏丹Ⅲ呈现橘红色2、未知样品成分的鉴定生物材料切碎----研磨----过滤-----取滤液。
每种鉴定用滤液2ml,加各种试剂进行鉴定。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各种生物材料的有机物成分。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优秀教学案例.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探究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检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之后的继续。
这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利用检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均衡膳食对健康的意义,并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学生已有一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历,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合作实验探究,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思考讨论、成果交流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合作交流及小结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学生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我还力图将生命教育无痕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并将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1.应用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鉴别食物中的部分营养物质。
2.初步学会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日常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
3.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和讨论的方法,体会均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4.应用学习的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早餐食谱,逐步养成均衡膳食的健康生活习惯。
5.在分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养成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规范实验技能技巧,使之成为习惯。
2. 体会均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运用检验物质的方法,探究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
四、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我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与均衡膳食两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合并。
由于学生对于饮食的话题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通过对研究饮食营养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们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在实验探究结束后,又将课堂的成果引申到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是来自于生活,科学的成果又将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思考讨论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合作交流及小结的能力。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1.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1.4 教学准备食物图片、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营养的了解。
第二章:食物的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基本组成。
2.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3 教学难点食物组成与营养素的关系。
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2.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基本组成和营养素的作用。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了解其组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2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系统和工作原理。
3.3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4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图解、食物样本。
3.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两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第四章: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
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4.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估。
4.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4.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
实践:让学生评估食物样本的营养价值。
第五章:健康饮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5.2 教学重点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5.3 教学难点健康饮食的实践方法。
5.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5.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第六章:食物中的蛋白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精选5篇)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精选5篇)食物中的营养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必须摄取哪些营养素?了解各营养素放热组成、性质及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2、通过对“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等能力。
3、通过学习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能客观的评价他们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各营养素放热组成、性质及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2、通过对“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等能力【教学过程】:【引入】:交流与研讨:下列各种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找出每种食物中含有的两种主要营养成分。
一、为什么要吃粮食(糖类)同学讨论思考:1.人为什么每天要吃粮食?2.糖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动手空间:模拟生物体中淀粉的酶水解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淀粉的酶水解。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克可溶性的淀粉,再加入5ml蒸馏水,搅拌均匀。
2.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搅拌3-4分钟,在40。
C的温的水中放置15分钟:对第二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不做任何处理。
3.向步骤2的两支试管中各加碘水数滴,对此观察两支试管中的现象有何不同。
结论:淀粉在唾液酶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
思考:咀嚼含淀粉的食物时会感到有甜味为什么?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厨房中常用的油脂有哪些?各种油脂的成分和人类的消耗量有什么不同?人类生命对油脂的需求有哪些?二、不吃油脂行不行1、油脂的存在: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天然植物2、油脂的分类:油和脂肪3、油脂的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结构:4、油脂结构中的R1、R2、R3的意义:思考1. 在我们摄取的食物中,油脂过多或过少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影响?2.为什么提倡适当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4.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资源,尊重劳动者,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品质。
3.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3.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创设互动式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完成作业后,同学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食物营养成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关注健康、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教案(沪科版)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初步学会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检测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三种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鉴定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三种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鉴定的基本方法在检测食物营养成分中的用途。
初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鉴定的基本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板书设计: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一、已知营养成分检测
二、未知样品营养成分检测。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自己饮食结构,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5. 生活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自己的饮食中合理搭配六大类营养物质。
6. 总结: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下周分享。
8.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营养六大类营养物质1. 蛋白质2. 糖类3. 脂肪4. 维生素5. 水和无机盐9.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类营养物质作用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关注自己饮食结构,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营养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变化。
3. 开展“健康饮食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实践所学,改善饮食结构。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所吃食物中的营养搭配。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用实验的方法鉴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实验准备脂肪和淀粉鉴别实验器材食物:肥肉、花生、水、馒头、马铃薯、萝卜实验工具:碘酒、白纸、滴管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人的一天需要吃许多的食物,有的人吃得骨瘦如柴,有的人吃得肥头大耳,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却因为吃进了医院。
说明吃还是一门学问。
2.新课教学要想吃得健康,我们就要了解食物重的营养成分。
如何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查资料食物的营养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糖类: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主食、土豆、芋头、较甜水果……蛋白质:人体肌肉、内脏和血液等的主要成分。
主要来源于豆类、肉类、水产类、蛋类、内脏。
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油类、巧克力、鸡蛋、鸭蛋、花生、核桃、果仁、芝麻……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需求量小,但是很重要。
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食盐、海带、木耳……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2)做实验实验的材料:食物:肥肉、花生、水、馒头、马铃薯、萝卜实验工具:碘酒、白纸、滴管实验1:寻找脂肪。
分别用肥肉、花生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在纸上涂抹水。
观察实验现象:几分钟以后,肥肉、花生挤压、滑动过的地方留下油脂的痕迹,涂抹水的地方没有痕迹。
总结实验结果:说明肥肉和花生里面有脂肪,水里面没有痕迹。
实验2:寻找淀粉。
根据碘酒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分别在馒头、马铃薯和萝卜上涂抹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馒头上的碘酒变成了蓝色,马铃薯上面有少量蓝色,萝卜上没有蓝色。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学设计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实验课的内容既包括已知三种成分的鉴定,包括糖类(包括淀粉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这个验证性的实验是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训练,为后面进行食物成分的鉴定打下基础;还有对未知成分的鉴定,即提供不同食物,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前面的实验现象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后面第二部分的成分鉴定是对前面实验的延伸和拓展,并且可以巩固前面实验步骤掌握情况。
本实验是在学生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进行的,有利于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巩固,而且学生自己证实了食物中确实存在这些物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也强化了学生对初中学习的实验仪器的记忆,巩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对后面学习其他的实验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在初中对于基本的实验仪器有初步的认识,这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相关内容,对此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知道他们具有不同的结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成分和特定试剂反应实验现象不同。
对于后面的探究实验,学生在第一章当中学习了柳条鱼的相关实验,知道探究实验的相关步骤,这对于他们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对于未知成分的不同食物的探究,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而且在知道了不同食物所含的成分之后,他们可以自己合理调节膳食营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初步学会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生化检测方法,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独立用化学试剂检测出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⑵自己可以独立设计并完成不同食物中成分鉴定的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思维)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教师演示和视频播放实验过程,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对于两种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已知成分的鉴定,学生初步学会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生化检测方法;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独立鉴定不同食物中成分,完成不同食物中成分的探究性实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鉴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鉴定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初步探究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2、过程与方法
描述物质鉴定的基本方法及其在鉴定食物营养成分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互相合作与交流,体验课堂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2)在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从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合理膳食的必要性。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鉴定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学会探究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
2.难点
(1)实验的实施和方法的正确运用。
(2)学会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
学生做完实验,填写表格。
并记录实验结果。
注:用“+”表示含有此物,“—”表示没有。
总结:
本节课是一堂实验课,所以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如果老师讲得太多则学生没有时间实践理论的东西。
本实验课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而且与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则学生会很感兴趣的。
因此,本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更要求学生能将掌握的方法应用于熟悉的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查。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食物营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食物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 食物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食物样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展示食物样品,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嗅觉体验食物样品,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3. 教师简要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食物营养的认识和感受。
练习与思考:1. 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们需要食物中的营养?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食物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加深对食物营养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总结对食物营养的理解。
第二章:糖类和脂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糖类和脂肪在食物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教学重点:1. 糖类和脂肪在食物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教学难点:1. 糖类和脂肪在食物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含有糖类和脂肪的食物样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展示含有糖类和脂肪的食物样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营养成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嗅觉体验食物样品,初步了解糖类和脂肪的存在。
3. 教师详细介绍糖类和脂肪在食物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如提供能量、构成细胞膜等。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糖类和脂肪的认识和感受。
练习与思考:1. 学生思考并回答:糖类和脂肪对身体有什么作用?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食物样品中的糖类和脂肪含量,加深对这两种营养成分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糖类和脂肪的认识。
高中《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系统讲解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概念、功能及相互关系。
2.详细介绍各种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如滴定、显色反应、比重法等,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鉴定过程。
3.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安全、准确性等,为学生后续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食物营养成分鉴定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通过对营养成分鉴定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食物样本,讨论如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营养成分进行鉴定。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鼓励学生提问,针对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营养成分鉴定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营养成分鉴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食物营养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新授:系统讲解营养成分的概念、功能及鉴定方法,结合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高中《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食物中的营养教案4篇
关于食物中的营养教案4篇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
(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
(板书课题)2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
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
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板书糖类)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
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教学设计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背景分析:“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一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牛津上海版第十单元健康的身体第二节营养与健康中的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平衡的角度,认识运、休息、合理膳食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在教学中,首先要知道健康的含义,在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知道营养物质及能量在人体内转化过程及其运输的基础上,体会均衡营养对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和意义。
而本节课“食物中主要成份的检验”旨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食物中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并能鉴别出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进一步步了解哪些食物中蕴含了哪些营养成分。
2.学情分析:在学生的前概念中,食物中主要的六大营养成分已有所了解,并对面包、米饭中含有淀粉,甜的物质中一般含糖,淀粉和糖是常见的碳水化合物等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面粉中除了有淀粉,是否含有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不知道,除了知道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外,其他营养物质该如何检验也不清楚。
3.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知识内容检验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的方法加以落实,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规范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思维的养成,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为此,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导入——设计探究——实验操作——总结归纳”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从观察实验,到操作实验,再到设计实验层层递进。
在探究实验设计中,关注以证据支持假设的思想,提升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考虑到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选用薯片(薯条)中的营养成分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选择学生常见的食物进行进一步检验,最后根据检验出的实验结果展开讨论,该如何改善家里的膳食情况,并为之后均衡营养这一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将采用共同设计、分组实验、汇总分析的方式,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及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汇总能力也能得到训练。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2. 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2. 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四、教学准备:1. 食物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2. 营养知识卡片。
3. 食物营养分类表格。
4. 分组讨论的教室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样本,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讲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构成部分,糖类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能量的储备物质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常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食物营养分类表格。
5. 案例分析: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如何做到饮食平衡。
6.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并分享给大家。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9.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营养六大类营养物质:1. 蛋白质2. 糖类3. 脂肪4. 维生素5. 水分6. 无机盐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以及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饮食习惯的引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收集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2. 课外活动:组织一次校园食品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午餐设计、家庭观察报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检验
教案
学科:科学
地点:上海&&&&&初级中学生物实验室
时间:2012年12月4-5日
班级:初一年级(3-8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
一教学说明
本节授课两个基本内容:①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②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验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掌握营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学会三种营养物质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物中的6种主要营养成份,一些常用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2)初步学会食物中葡萄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以科学视角关心调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分析、讨论、总结,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
营养物质对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食物中六大基本营养种类。
2.教学难点
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试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滴管、滤纸、班氏试剂、10%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硫酸铜溶液、葡萄糖、鸡蛋清、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芝麻、面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的亮点:1 课堂导入方法。
采用图片展示的导入课堂的方法早已有之,但将两幅较极端的营养画面进行对比,进而产生震撼的心理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刺激则不为多见。
以此为开端,可燃气学生学习营养知识欲望。
2 获得食物营养种类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大多是直接将食物的六大营养列成表或逐一列于黑板,这样的好处是一目了然,节省时间。
但是从书到脑,脱离实践,仅为学而学,因而学后不知所用,目的难就。
本节课采用了通过学生
自己调查来获得食物或食品中营养种类的方法,从而将营养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并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调查。
3 学会层层归纳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认识问题是一个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是常用的一种归纳方法。
本课通过让学生可前去调查大量的食物种类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层层归纳,得出了一般性结论,即食物具有六大类营养成分。
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演绎的方法,现有概念,再有实例支持。
这种方法不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实验中采用任务驱使学习兴趣、自主寻求解决方法、合作实施操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其流程为:给出一号和二号未知溶液——自己从教科书中获得检测方法——检测待检试液——和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这种模式可使学生增加对之探究的神秘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任务,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问题的结果。
而常规的方法是先讲解检测原理,再讲解试验过程,最后用已知的试液验核已知检验方法将实验过程操作一遍。
显然,这是一种被动的、先入为主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5 实验报告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