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2 方程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2 方程
A.2 B.3 C.4 D.5
2.设某数为x,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
(1)某数的65%与-2的差等于它的一半;
(2)某数的 与5的差等于它的相反数.
组内交流
总结: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
导学
例1.根据所设未知数列方程:
在问题2中,有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a,b分别表示胜的场数和负的场数,上述等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在问题3中,有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根据题意,得:
2.活动:(1)填表:
1
2
3
4
5
2x+1
5+x
当x=______时,方程2x+1 = 5+x两边的值相等.
(2).分别把0, 1, 2, 3, 4代入下列方程,哪个数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
①2x-1 = 5;②3x-2=4x-3.
(1)用16 m长的篱笆围一个长方形的小兔乐园,当长方形的一边为多少时,乐园面积为15 m2?(设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m)
分析: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根据题意,得:
(2)花费90元购买了硬面抄和软面抄共30本,硬面抄每本5元,软面抄每本2元.硬面抄和软面抄各买了多少本?(设购买了x本硬面抄和y本软面抄)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利用公式、规律解决问题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利用公式、规律解决问题

学校七年级数学教案课题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3)课型新授课编号时间主备复备审核教学目标1.会利用公式或找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创造有趣的情境,提高学习兴趣.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利用公式或找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复备知学1.揭示课题2.揭示目标课上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目标.预学阅读课本P125、126 页,完成课本练习T1根据预学情况给各小组评分.互学如图,小明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宽为4的长条后,再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一个宽为5的长条.如果两次剪下的长条面积正好相等,那么每一个长条的面积是多少?图形的公式构建等量关系.导学例1: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例2:用黑白两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依次规律,图形中黑色棋子的个数有可能是50吗?例3:制作一张桌子要用1个桌面和4条桌腿,1m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等量关系.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找规律,注意理解为什么不可能.小组交流.检学1.宋代数学家杨辉称幻方为纵横图,传说最早出现的幻方是夏禹时代的“洛书”,杨辉在他的著作《续占摘奇算法》中总结了“洛书”的构造,在如图所示的三阶幻方中,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则m+n的值是()A.7 B.1 C.2(1)(2)2.如图,涂色部分是正方形,图中最大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独立完成,课堂交流.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各抒己见.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后记。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利用线形示意图解决问题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3.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利用线形示意图解决问题

学校七年级数学教案课题 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2)课型新授课编号时间主备复备审核教学目标1.能用画线形示意图作为建模策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2.经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立方程模型的作用,培养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重难点重点:线形示意图的构建和分析.难点:如何画线形示意图来反映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复备知学1.揭示课题:2.揭示目标课上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目标.预学阅读课本P 123、124页,完成课本练习T1 根据预学情况给各小组评分.互学1.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售货平台看见一些商品优惠信息,要想知道商家有没有少赚,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上述的基本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如图,可列方程为:让学生从常见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回顾进价、标价、售价、利润等关系.导学活动:用线形示意图分析问题例1:一件羽绒服的标价为进价的1.5倍,在促销活动中以8折出售,获利96元,这件羽绒服的进价是多少元?例2:小明、小亮相约从学校去博物馆,小明以5km/h的速度步行0.5h后,小亮骑自行车以15km/h的速度沿相同路线出发,并在途中追上了小明,小亮出发多久后可以追上小明?例3:运动场环形跑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后小红第一次与爷爷相遇.小红和爷爷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分层教学,一部分学生直接列式,一部分学生借助线形示意图分析.明确等量关系,注意草稿检验和答.追及问题,关键是理解“追上”.感受利用线形示意图分析等量关系的优越性,并引导学生观察线形示意图以及如何画线形示意图.检学1.沿河县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质量和档次,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开通了沿河——洪渡古镇的乌江水上旅游航线,已知游艇在乌江河中来往航行于沿河、洪渡古镇两码头之间,顺流航行全程需2小时,逆流航行全程需3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km,求沿河、洪渡古镇两码头间的距离,若设沿河、洪渡古镇两码头间距离为x km,则所列方程为()A.B.独立完成,课堂交流.C.D.2.A,B两站间的距离为335km,一列慢车从A站开往B 站,每小时行驶55km,慢车行驶1h后,另有一列快车从B站开往A站,每小时行驶85km,设快车行驶了x h后与慢车相遇,可列方程为()A.55x +85x =335 B.55(x﹣1)+85x =335C.55x +85(x﹣1)=335 D.55(x+1)+85x =335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后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⑴.如图,直线 a 、 b 被直线 c 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⑴题)
(A)当 1 2 时,一定有 a // b
(B)当 a // b 时,一定有 1 2
(C)当 a // b 时,一定有 1 2 180(D)当 a // b 时,一定有 1 2 90
⑵.如图,直线 l1∥l2,则 α 为(
D
C
E
B
5
1
2
1
A
B
图1
43 2 图2
4.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 1和 是同.位.角.的是( )
1 1
2
2
1 1
2 2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5. 如图 3 所示,点 E 在 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 )
B
D
13
2 4
A
CE
图3
A. 3 4 B. 1 2 C. D DCE D. D ACD 180
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 4(1)~(4) ): 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①②
B.②③
图4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③④
D.①④
五、课堂小结 梳理认知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同位角
,两直线
5、课堂检测
。如何应用呢?
(1)、知识梳理、提升
如图 1,同位角有 对,能判定 a∥b 吗,为什么?要使 a∥b,满足什么条件?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生活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教学过程:引入:(1)结合课本P6—P7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2)同学们谈谈小学研究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例题分析:例1数字与生活(1)展示车票,分析车票中的数字及其作用(2)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商品的条形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例2、图形与生活(1)自行车车轮(2)奥林匹克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3)上海世博会会标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3小结:教室操演:1.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2.2012年9月1日是礼拜六,那么2013年除夕是礼拜.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kg、(25.2)kg、(25.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kg.4.XXX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5.XXX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1《活动思考》教案研究目标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收集、选择、处理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研究重点在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研究难点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研究过程活动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问题1: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你的理由.问题2:你得到的正方形是最大的吗?你有其它举措剪成正方形吗?分组动手试一试.问题3:就这一张纸片,你还能剪出其它的图形吗?活动二:按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棒搭成三角形.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求洋火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2日一二6718三29 16 2330四310 17 2431 五411 1825六512 19 26(1)图中的415112框内,对角线上两个数的和相等,你是否还能找出满足这一条件的方框?能找多少个?(2)图中的781191645222312方框内有9个数,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3)XXX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XXX几号回家?活动四: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不仅体现在环境的变化,学科设计也与小学不同.1.同学们,你比较喜欢哪些学科?你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比较喜欢哪些学科吗?你怎样去了解?2.你会设计调查表吗?分组试一试.3.怎样调查呢?4.由调查的数据,你能获得什么信息?XXX《正数和负数》教案教学目标1、在熟的生活情形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晓得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一样平常生活中的量.2、使学生履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进程,体味负数发生的必要性.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接洽,享用创造性研究的乐趣,并联合史料对学生举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诲.3教学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教学进程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课前谈话:“上下”是表示什么的词?再如“胜负”,你能举出哪些意思相反的一组词呢?词汇真丰富,说明你们的语文学得好.今天,是数学课,离不开“数”.1、出示信息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1)妈妈在银行存入1300元,1300元;(2)电梯30米,降落30米;(3)XXX向北走30米,向走30米;2、指名读信息,你发现了什么?3、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记录,大家说得也都有道理.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示,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要想让大家都明白,数学家们制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你认为数学家们会怎样表达呢?4、总结正负数(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1300、-80等都叫负数;+1300、+80等都叫正数.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注意“-”叫负号,“+”叫正号.(2)读给你的同伴听.(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板书课题)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1)赢利元,用+元表示;那么亏损元用( )元表示.(2)假如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利3场用( )场表示.(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出一组这样的情况来吗?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上车15人和下车8人.公元前221年和公元后2006年.4地面以上6层和地面以下2层.种了100棵树,死了5棵树.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识竞赛中,四(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树上飞来了5只鸟.3、同桌同学一人说信息,一人说正负数.4、出示北京地区天气情况,你发现负数了吗?有正数吗?它怎么没有“+”呢?那么,负数可以把“-”去掉吗?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读作:摄氏度.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布列的?你觉得它像哪种测量工具?温度计零上有刻度10,零下也有刻度10,这两个刻度一样吗?为什么?比℃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10℃;比℃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1℃(“+”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新意义理解.(利用数轴,了解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有理数与在理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2.了解在理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2.在理数的意义.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教学过程1.有理数我们学过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实际上,所有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的形式.如5=,4=514,0=.11我们把能写成分数形式想一想:m(m、n是整数,n≠)的数叫做有理数.XXX小学里学过的有限小数和无穷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5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可以进行如下的分类: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零正分数负整数有理数有理数,或零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分数引入有理数的界说,并依照界说申明整数、分数是有理数.通过将有限小数和无穷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申明有限小数和无穷循环小数也是有理数,为有理数的分类做好铺垫.2.在理数议一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呢?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沿图中红线剪开,从头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面积为2.假如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2=2.a是有理数吗?事实上,a不能写成分数形式1.….m(m、n是整数,n≠),a是无穷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XXX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小学学过的圆周率π是无穷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π是在理数.此外,像.…、-.…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无理数.例题、练.例1:将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5,7.3,-9,+22,28,,-.5,,-30%,25,10033自然数集合:{……};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调集:{……};负分数集合:{……}69.3,例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括号内:6,1,42,,-0.33,0.3336,1.414 213 56,-2π,3.303 003 000 3正数调集:{…};负数调集:{…};正有理数集合:{…};负有理数集合:{…}.,-3.141 592 6.例2:对下列语句的描述,错误的有①是自然数.②是整数.③是偶数④海拔米就是没有海拔.⑤是非负数.⑥一个数,不是正数就必定是负数.教室操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整数和负整数构成整数;B.零是整数,但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零;D.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2.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5,,,,-15,.618,-3.14,-.002,34%…………整数集分数集233438……负数集四、小结……有理数集初学有理数分类,多数学生会发生殽杂,此后要加强锻炼,使其逐渐提高对数的判断能力.《数轴》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数抽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理解和会找出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干系.教学重点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7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思想与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学进程一.复: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何意义?是怎样分类的?2.小学时是如何利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的?二.新授课:适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上节课我们又研究了负数,大家明白负数与正数的接洽,那么可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呢?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应用正、负数的例子——温度.在零以上的数字表示零上几何度,零以下表示零下几何度,用一条直线表示即为(如右图):15105-5-10-15不仅在温度上,在其它很多方面都要用到有理数,这样简单地在一条直线上标上零、正数、负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惯上,我们将此直线画成水平位置,并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具体做法如下;画一条直线(平日画成水平位置),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我们称之为原点,用它表示,划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偏向,画上箭头,而相反偏向为负偏向,再拔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如下图:-7-6-5-4-3-2-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情境图表示如下:8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东到西的偏向,在直线上取任一点O表示汽车站牌的位置,划定1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米长.于是,在点O 的右边,与点O距离3个和7.5个单位长度的点B和点C,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左边,与点O 距离3个和4.8个单位长度的点D和点E,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如下图:申明:1、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偏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2、三要素是规定的,可灵活选取原点位置与单位长度,一般正方向的指向是自左向右;3、对同一数轴的单位长度不能变.例: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6,-4,-2,-4.5,1.5,-7,解:如图所示:-7-6-5-4-3-2《绝对值与相反数》教案-教学目标绝对值知识是解决有理数比较大小、距离等知识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我们后面研究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借助数轴引出对绝对值的观点,并通过计较、观察、交流、发现绝对值的性子特征,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观点.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理解相反数的意义.9难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教学设想绝对值:一.情境引入.问题:两辆汽车从统一处O出发,西偏向行驶10km.抵达A、B两处如图,它们的行驶门路相同吗?它们形式的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两辆车的行驶门路相反,它们行驶的路程相称都是10km.我们把上面这个进程看成一个数轴,那么就有数轴上表示-10喝10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10.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形”的描述,那么关于“数”是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本日的新知识—绝对值.XXX新授.问题1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点A表示的数是( ),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点B表示的数是( ),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点C表示的数是( ),点C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点D表示的数是( ),点D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点A-22;点B22;点C-.5.5;点D.5.5;10数学上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如上面的-2的绝对值是2;2的绝对值也是2.还有-.5喝.5的绝对值都是.5.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为:|-2|=2,|2|=2,|-.5|=.5,|.5|=.5.显然||=.问题2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学生活动:总结任意正、附属a的绝对值怎么表示.师生合作探究:a在这里可能是整数、、负数,那么我们应该分类来讨论a的绝对值,结果去掉绝对值符号并用含a的狮子来表示.我们可以利用绝对值定义写成下面的式子:(1)当a是正数时,|a|=;(2)当a是负数时,|a|=;(3)当a是时,|a|=;教师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1)当a是正数时,|a|=a;(2)当a是负数时,|a|=-a;(3)当a是时,|a|=;完成题:1.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1)-1和-5(2)5和-2.76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个,分别是.4.假如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4,那么这个数等于.5.用“>”、“<”和“=”号填空.│-5││+3││+8││-8││-5││-8│相反数:提问:11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2.填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概念的理解:(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称.(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a不一定是负数.(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即假如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反之,若x+y=,则x与y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5(2)1(3)2(4)a(5)-2b(6)a-b3(7)a+2例2.判断:(1)-2是相反数.(2)-3和+3都是相反数.(3)-3是3的相反数.(4)-3与+3互为相反数.(5)+3是-3的相反数.(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多是它本身.例3.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1)(2)(2)-(+5)(3)(7)(4)例4.填空:13(3)12(1)a-4的相反数是,3-x的相反数是.(2)2x是的相反数.3(3)如果-a=-9,那么-a的相反数是.例5.填空:(1)若-(a-5)是负数,则a-5.(2)若(x y)是负数,则x+y.例6.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2)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例7.如果a-5与a互为相反数,求a.《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教学目标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的概念.使学生闇练地举行有理数的加减夹杂运算.学会用计较器举行比较庞大的数的计较.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会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例.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运算的准确性.教学过程有理数的加法:【活动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如何举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问题:足球循环赛中,平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他们饿得和叫做净胜13球数,假设某次比赛中红队进4球,失2球;蓝队进1球失1球,于是红队的净进球数为4+(-2)XXX净进球数为1+(-1)这里用到的是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教师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情况归结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相加三种情况.【活动二】教师请同学依照自己的指令表演,并联合数轴申明两正数的加法.问题:1.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方向为负,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学生: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教师继续请同学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问题:2.假如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这个算式也能够用数轴表示,其中假定原点为运动起点.【活动三】1.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是:5+(-3)=2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教师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四】探究:计算30+(-20) (-20)+30.师生探讨发现两式和相称.14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8+(-5)]+(-4),8+[(-5)+(-4)].结果仍相同.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加法结合律:(a+b)+c=a+(b+c).1.例1计算:(-3)+(-9)=-(3+9)=-122.计较:16+(-25)+24+(-35)=16+24+[(-25)+(-35)]=40+(-60)=-20【活动五】应用举例,变式练.1.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2)(-4)+(-3)(3)(+4)+(-3)(4)(+3)+(-4)(5)(+4)+(-4)(6)(-3)+2.教师在算出XXX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1)(-.9)+(+1.5)(2)(+2.7)+(-3)(3)(-1.1)+(-2.9)有理数的减法:一.创设情形,引入新课.问题1:(出示本书引言中的图片)这是北京某一天的天气情况: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温度是-3℃.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有理数的减法.二.主体探讨,归纳法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式子3-(-3)的结果,即要求一个数x,使得x与-153的和为3,因为6与-3相加为3于是(改为从数轴上容易看出,表示3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于是)3-(-3)=6,另一方面,3+3=6,这表明3-(-3)=6,按照这个思路计算下列各题.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1)(-3)-(-5);(2)―7.学生活动设计.学生依照上述思绪举行思考,逐一计较结果,然后观察结果发现,减去-5相当于加上5,即加上它的相反数,是不是普遍成立呢?学生能够再举出一些例子举行验证,末了归纳出减法法例.普通地,假如a-b=c,那么c+b=a,所以c=a +(-b),即a-b=a+(-b).有理数的减法法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为:a-b=a+(-b).阐发法例不难发现,减法法例其实是一个转化法例,转化成了加法法例,然后利用加法法例举行计较,从而体味转化的数学思想.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问题3:办理下列问题.1.计较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1)7.24.8;(2)35121;45634(3)1.51.43.64.3;(4)3.451.学生活动设计.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思考,板演结束后,等到其余学生计算完成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若有问题,请同学分析问题所在,进一步巩固新的知识,使同学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对于(1)7.24.8=7.2+4.8=12;(2)3 5121113=3(5)8;2444(3)1.5 1.4 3.64.3( 1.5)( 1.4)( 3.6)( 4.3)= 1.5 1.4 3.6 4.3.8;(4)3.451( 3.4)(5)(1)3 .4 5比较。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 代数式3.3 整式的加减 教案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 代数式3.3 整式的加减 教案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代数式3.3 整式的加减教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代数式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对含有相同字母的多项式进行合并同类项,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整式的加减法则。

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式加减的规则,同时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也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如变量、常量、单项式、多项式等,对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对于抽象的整式加减,尤其是如何识别和合并同类项,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的数的运算上,对于字母表示的数的运算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注意力集中时间可能较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能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掌握同类项的概念,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整式加减的抽象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 同类项的识别和整式加减的简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苹果和香蕉的总数,两本书的总价格等,引出含有加减运算的数学表达式。

二、新知探究1. 整式和同类项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整式的定义,即字母和数字的乘积,且字母可以是任意次幂。

引导学生发现同类项的特征,即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1字母表示数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1字母表示数优秀教学案例
1.能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字母表示数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表达方式,可以用来表示任意数。
2.能够正确地使用字母表示数,包括字母的大小写、字母与数字的乘积表示方法、字母的加减乘除运算等。
3.能够运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器的使用、未知数的求解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化意识,具体包括:
在情景创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设学生要为学校举办一场运动会,需要计算参赛人数、比赛场次等信息。在这个情境中,我让学生尝试使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够主动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字母表示数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一个数的三倍?”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并找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首先,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与字母表示数相关的情境,如计算器的使用、未知数的求解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苏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苏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师:xxx 学生:xxx日期: 2011年 12月24日星期: 六12345【篇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集体备课】 1.1生活数学主要内容: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1.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例题分析:例1、数字与生活(1)展示车票,分析车票中的数字及其作用(2)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3)商品的条形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例2、图形与生活(1)自行车车轮(2)奥林匹克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3)上海世博会会标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本p7试一试3小结:课堂练习:1.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2.2008年9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9年元旦是星期.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4.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5.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1.2活动思考主要内容: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想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你能说出小明几号回家?2、例题分析: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内填入恰当的数:?1+2+3+?+2006+2007+2008+2007+2006+?+3+2+1=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试探索:(1)第10行第2列的数是多少?(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小结课堂练习:1、在上填上适当的数:(1)2,4,6,,10,?(2)1,12,123,1234,,123456,? (3)1,3,6,,15,21,? (4)1,1,2,3,5,,13,21,?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第1次对折第2次对折第3次对折第2题图第3题图 3、把一个长为9、宽为4的长方形分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4、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人;(22.1 比0小的数(1)主要内容:正负数的概念,区分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1.引入:①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那么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该如何表示呢?②结合课本p12四幅图片,说出图中所给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新授:正负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负数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既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增加与收入与对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就为负.4.例题讲解: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9,1,3?4.5,998,?9,10练一练: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9,?6,2,58.7,2002,1?,3?4.2正数集合负数集合例2:填空(1)如果向北行走8km记作+8km,那么向南行走5km记作;(2)如果运进粮食3t记作+3t,则-4t表示;(3)如果节约了-20千瓦,实际上是;(4)如果负一场得-1分,实际上是.【篇三: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1生活数学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1 等式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1 等式

学校七年级数学教案
定义:像2r=3v,S=xy,12a+3b=58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等式.
例1.根据下列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个等式:
(1)某高铁列车以v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行驶的路程为150km: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用等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4-1.一个正方形纸片被分割成四部分: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用等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盐和水的质量之比为1:10的配比,把g盐配成550g的盐水.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用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如图4-2(1),天平平衡.对天平两边进行如图4-2(2)所示的操作,可以在保持天平平衡的状态下称出一个小球的质量,请写出每一步操作对应的等式,并解释对应等式的实际意义,你能否说出等式是如何变形的?你能说明变形的合理性吗?
活动二:如图4-3.仿照上述过程设计天平操作过程.求出小球的质量y,写出每一步操作对应的等式,并解释等式的变形过程.
根据上面的活动、我们发现: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例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下面的等式变形为x=c (c为常数)的形式:
(1) x+ 5 = 2;(2) -2x = 4;(3) 6x =x + 5.
练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 (2)3x=4x; (3)2-1
4
x=3 (需检验).。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3.2代数式2多项式教案(新版)苏科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3.2代数式2多项式教案(新版)苏科版
2.小组讨论: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操作: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项式的运算规则,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我将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游戏化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完善评价体系:我将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我将定期反思和改进教学,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多项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本质,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多项式的运算结果,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多项式,学生能够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多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我发现有些教学方法可能不够生动有趣,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新2023秋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 正数和负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案

最新2023秋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 正数和负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案

课题 2.1正数和负数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正数和负数.2.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3.知道整数、分数的分类教学重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整数、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整数、分数的分类教法教具启发讲授,合作探究,实验操作、视频等辅助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自主学习1、看电视时,我们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会看到“徐州-5℃~2℃”。

你知道“徐州-5℃~2℃”表示什么意思?2、珠穆朗峰的海拔为8848.43米,表示什么意思?3、至2009年末,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02%,这个“-0.102%”表示什么意思?二、合作探究1、正数、负数像2、8848.43、0.27%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5、-0.10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读法“+”读作“正”,如“+12”读作“正十二”,“-”读作“负”,如“-5”读作“负五”.三、交流展示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自由讨论然后回答学生要能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7,-9,,-4.5,998,-,0学生能识别正数、负数并口答我们知道: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例2(1)如果向北走8km记作+8km,那么向南走5km记作什么?(2)如果粮库运进粮食3t记作+3t,那么-4t表示什么?(3)小明在春节期间得到了800元压岁钱,开学买书花去了120元。

用正数、负数表示这两个量。

3、整数、分数正整数、负整数、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正整数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四、检测反馈(见学习任务单)五、课堂小结1.你能谈谈今天的收获的吗?2.感悟到那些数学思想?3.你还有什么疑惑?六、布置作业必做P14习题 2.1第2、3、4题能正确找出意义相反的量整数、分数1.学生思考,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2.概括本节核心知识正整数、0、m我们把能写成分数形式n2、小学里学过的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它们都是有理数.3、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可以分成几类?4、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呢?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沿图中红线剪开,重新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面积为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2=2.a是有理。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发现:每一对数,①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②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并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
③它们只有符号不同。
你还能举出有这样特征的几对数吗?
二、自主探索
像这样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规定,0的相反数还是0
例1:求3,-4.5,0的相反数。
解:
例2:6与__________是互为相反数,_________是4.6的相反数,___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相反数等于-2.6的数有_____________个,它是______________。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___个,它是______________
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一个“-”号。
Hale Waihona Puke 如5的相反数是-5;而-5的相反数是-(-5)=5。
相反数的相反数是本身。
例3:
(1)+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2.3|=_________
(2)-10.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10.5|=_________
(3)0的相反数是_________,|0|=_________
2.初步培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以现实世界 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
【教学重点】
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
【教学准备】
一、直尺 三角板 温度计
二、预习导学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 3m和7.5m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 走进几何世界5.3 转化 表达 教案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 走进几何世界5.3 转化 表达 教案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走进几何世界5.3 转化表达教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5.3章节主要讲解的是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转化思想,这是对初学者建立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重要阶段。

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能包括点、线、面的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变换,以及通过这些变换理解和探索图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1. 知识结构:本章内容是几何学的基础,通过具体图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变换,初步建立几何空间的概念。

2. 思维训练:通过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强调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结合实例和生活情境,使抽象的几何概念具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学情分析:1. 学生基础: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思维,但对几何学的系统知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从直观和具体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和一般。

2. 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3. 学习态度:学生可能对几何学有既有的兴趣或畏惧感,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几何图形的转化思想,能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如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方式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几何图形的转化过程,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心,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激发对几何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几何图形的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方式有效地转化复杂图形。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几个几何图形的转化实例,如拼图、折纸等,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的图形关系,引出转化的思想。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2有理数与无理数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2有理数与无理数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归纳: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有理数与无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教师应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工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内容,共同探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相关问题。
2.交流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
2.举例说明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物理中的圆周率、数学中的勾股定理等,让学生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自主发现有理数与无理数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运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例、教学道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兴趣。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6.5 多边形 教案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6.5 多边形 教案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6.5 多边形教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第6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中,6.5“多边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基本性质,包括内角和、外角和、对角线等,以及正多边形的特殊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几何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对图形的直观感知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他们在初中学过全等图形和相似图形,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2. 技能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3. 学习兴趣:初中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图形的探索和发现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的数学概念感到挑战。

4. 学习习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在形成中,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包括边、顶点、内角、外角等。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不同的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学生能够掌握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和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美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多边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和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多种多边形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多边形的形状和特。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3.6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苏科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3.6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苏科版
2.能够正确列出整式,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了解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定义。
2.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整式的理解。
二、新课内容(20分钟)
1.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结合课本例题进行演示。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
1.学生在区分同类项时仍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设计更多的练习题,特别是一些含有易混淆项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
2.一些学生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容易出错。为了提高他们的运算准确性,我打算在课堂练习中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解题能力。
3.学生在整式加减的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式的加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确保教室内的网络连接稳定,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访问在线资源。
-对于需要打印的教学材料,提前进行打印并分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整式的加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整式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整式的示例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式的构成和特点。
-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在几何、物理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整式加减问题,提高解题技巧。
课后作业
1.计算题:计算下列整式的和或差。
- 3x^2 + 5x - 2和2x^2 - 3x + 1
-答案:5x^2 + 2x - 1
- 4y - 7z + 5和-3y + 2z - 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及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容易混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乘方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PPT展示有理数乘方的图示和实例,讲解正数、负数和零的乘方法则。
2.利用数学故事或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讲述数学家笛卡尔如何利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坐标系中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解决方法。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并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知识解决。
5.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整个教学过程内容连贯、逻辑清晰。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这种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3.创设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有理数乘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法则。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知识。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苏科版七年级全套数学教学案

苏科版七年级全套数学教学案

初一数学教学案1 1.1生活数学主要内容: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1.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例题分析:例1、(1)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2)学生的学号也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07012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例2、说出下列图案的含义(1)奥林匹克五环旗(2)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P7议一议第1、2题P7试一试第3题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3小结:巩固练习:1、文字游戏: 思而行⨯ 全其美= 亲不认.2、你对下列图形熟悉吗?分别写出它们表达的含义:3、2005年9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2006年元旦是星期 .4、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5、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图所示摆放,花盆 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 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 色。

6、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7、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1.2活动思考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2、例题分析: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内填入恰当的数:1+2+1=1+2+3+2+1=1+2+3+4+3+2+1=1+2+3+4+5+4+3+2+1=M1+2+3+…+2006+2007+2006+…+3+2+1=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小结巩固练习:1、在上填上适当的数:(1)2,4,6,,10,…(2)1,12,123,1234,,123456,…(3)1,3,6,,15,21,…(4)1,1,2,3,5,,13,21,…2、四根火柴棒形成入图所示的“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能变成的象形汉字是()3、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4、把一个长为9、宽为4的长方形分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 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1)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

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
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3.课堂练习:
P7页试一试
(三) 归纳小结及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1、归纳小结
2、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二)
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二)教学重难点
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收集、选择、处理一些数字信息,尝试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经历折叠、裁剪设计一个图形
2.练习:略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2.探索新知识
1).动手操作
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折叠,裁剪、展开三个步骤,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试一试: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打一个结,看一看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三.自我检测
1、找规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1) 1,2,4,7,( ) (2) 1, 111, , ,( ) 234
2、将一个长方形纸片连续对折,对折的次数越多,折痕的条数也就越多,如第一次对折后,有1条折痕,第2次对折后,共有3条折痕。

(1)第3次对折后共有多少条折痕?第4次对折后呢?
(2)请找出折痕条数与对折次数的对应规律,说出对折6次后,折痕有多少条?
3、如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每个小长方形地砖的面积是( )
A、200cm2
B、300cm2
C、600cm2
D、2400cm2
4、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 9×1+2=11
9×2+3=21 9×4+5=41
...,猜想:第20个等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
(三)
2.1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2)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二)、重难点
重点: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难点: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题准备
(1).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3).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
(4).数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
2.新知讲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理数的分类,我们学过的数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5.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如此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