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风 力 水 车
风力水车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明清出现厂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 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风力水车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 向平衡 2、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没有男耕女织的现象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 历史优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个体农耕为主 (3)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4)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5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6)世界地位: 发达
课堂总结
①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及相对应 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据右图找找反映古代农民理想的词:
男耕女织、丰衣足食、五谷 丰登(麻-稻、黍、稷、麦、 菽)、六畜兴旺(马、牛、 羊、猪、狗、鸡)
一、早起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 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耕作方式的变化又体现我国古人的什么智慧?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分散性。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 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
白渠
漕渠
漕渠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 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 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井渠法
渠 郑 国 龙首渠
白渠 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 六辅渠 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 漕渠 山岭十余里闲。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 首渠。 ——汉司马迁《史记· 河渠书》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 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 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 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筒车
高转筒车
翻车的模型
水利灌溉
风力水车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 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 木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 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 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材料:《诗·周颂》“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赶紧从事你们的耕作吧,众多人一齐来进行耕作
汉朝的 漕渠 、 白渠 传西北形成 坎儿井 )等。
和龙首渠(井渠施工法,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 现雏形。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石器锄耕为主,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
春秋铁农具出现;战国铁农具扩大。
春 秋 战 国
耦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机架牵引
种子箱
排种管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
牛 郎 织 女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迁徙到定居
商周时期
石器耜耕
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海南的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②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水稻和
脚 踏 翻 车
筒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高 转 筒 车
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 种。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 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 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 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 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 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 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 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关中:井渠法
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 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 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 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 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 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 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 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 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 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 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 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 进而成的。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全景 宝瓶口
内江
飞沙堰
飞沙堰
外江
鱼嘴
外江 鱼嘴 内江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 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记》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 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 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 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 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水利工程
都江堰全景
鱼嘴
外江 内江
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 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 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 今洛惠渠的前身。
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 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 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 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 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 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 般的施工方法。劳动人民 发明了“井渠法”,使龙 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 商颜山。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我们熟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 家还》选段。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农业经济形式呢? 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 那什么是小农经济呢?它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 原因有哪些?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怎样?
生产目的
(2)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 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 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 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 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 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 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 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联系: 都是自给自足不为市场而生产. 区别: 原始和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 (因为是集体劳动,不是以家庭为单位)
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
济与小农经济的比较 相同: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 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
不同: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③耕作方法:主要是 刀耕火种 们被迫经常迁徙(“游耕”)。
粟 的国家。
。地力易衰,人
放火烧山
耨[nòu]:1. 古代锄草的农具。 2. 锄草:深耕易~。
•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 饶;江南地广,或火 耕水耨。民食鱼稻, 以渔猎山伐为业,果 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 地理志》
果蓏蠃蛤[guǒ luǒ luǒ gé ]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知识拓展: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吗?
刀耕火种 耜耕(石器耕锄) 铁犁牛耕
原始土地公有制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但到了近代,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