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徽商对当今茶叶贸易的借鉴

合集下载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商业文化作文今天咱们来唠唠晋商和徽商的商业文化,那可都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超酷的商业智慧呢!先说说晋商吧。

晋商那可是在历史的商业舞台上大放异彩。

他们大多来自山西那旮旯,你要是到山西去,还能感受到那浓厚的晋商气息。

晋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诚信。

这诚信啊,在他们那儿就像金子一样宝贵。

据说,晋商在做买卖的时候,那是一口唾沫一个钉。

哪怕是和陌生人做生意,只要谈好了条件,就绝不反悔。

就好比和远方的客商做茶叶生意,说好茶叶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就算后来茶叶价格涨了或者自己有损失,也绝不偷奸耍滑。

而且,晋商的票号那可是闻名全国。

什么是票号呢?就像现在的银行。

晋商靠着这个票号,让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起来。

他们在各地都有分号,一个地方的商人带着票号开的银票,可以在其他地方轻松兑换银子。

这可太方便了,也让晋商的生意越做越大。

晋商还有个特点就是团结。

他们在外地经商的时候,会建立自己的会馆。

这会馆就像一个大家庭,要是有哪个晋商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比如说被当地的恶霸欺负了,或者生意上资金周转不过来,其他晋商就会过来帮忙。

这种团结就像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晋商在商业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再来说说徽商。

徽商主要来自安徽那一片。

徽商呢,那也是相当厉害的角色。

徽商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他们很多人都很重视教育,就算是做生意的,也都读过不少书。

你看,这读书多了就有好处。

徽商在做生意的时候就特别讲究策略。

他们善于把握市场的变化。

就像做盐商的时候,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盐的供需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要是听到哪个地方要打仗了,他们就知道盐的需求会增加,因为盐在战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于是就赶紧囤货,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卖出去,大赚一笔。

徽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贾而好儒。

啥叫贾而好儒呢?就是一边做生意,一边还推崇儒家的思想。

他们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融入到商业活动当中。

比如说,在对待顾客上,他们讲究仁爱,对待员工呢,也比较宽厚。

不像有些商人只想着压榨员工。

晋、徽商文化不同近期参考文献

晋、徽商文化不同近期参考文献

晋、徽商文化不同近期参考文献晋商与徽商的异同之处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年间的山西商人;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明清时期晋商、徽商皆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地方商帮,时至今日晋商、徽商之影响仍然不小,晋商大院已成为一种文化,徽商已成为徽学的重要内容,而晋商、徽商之经营之道、管理制度、兴衰历史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晋商、徽商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那么二者究竟有何异同?以下我来具体分析。

晋商与徽商的相同之处:一、晋商和徽商均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赋役制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自金银花的征收到一条鞭法的推行,赋税折征货币的部分日益增加。

赋税折银的结果,刺激了生产,大大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入清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商品生产总体水平大大超过明代,水陆驿站干道的迅速扩展,从而为晋商、徽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晋商和徽商都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人吸取了儒、法、兵、道诸家文化的良性影响,创出具有传统文化的货殖文化,这一文化在明清晋商、徽商身上更集中更典型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商人经营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

三、晋商和徽商都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一统天下,封建专制主义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依附、逢迎和仰攀是晋商、徽商对封建势力所持的基本态度。

而封建政治势力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晋商、徽商的利益,又未放松对晋商、徽商的敲诈勒索。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

晋商与徽商的不同之处:一、晋商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针对其宏观把握局势的能力。

“经理聘用之前,先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其人有所作为,能攻善守,多谋善变。

万里茶路之晋商感悟

万里茶路之晋商感悟

万里茶路之晋商感悟在中国历史上,晋商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商业家族。

他们拥有丰厚的资本积累和精湛的商业技巧,成为了清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而在晋商的商业帝国中,茶叶贸易尤为重要,促进了茶叶贸易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晋商不仅在煤铁、棉纱、钢铁等重要工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茶叶贸易领域同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为了推动茶叶贸易的发展,晋商一路贩茶,不断寻找着新的贸易渠道。

他们深谙积极开拓业务的商业准则,花费高昂的人力财力,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庞大的茶叶交易网络。

在这些茶叶交易网络的支持下,晋商不断走出家门,西至兴安北路、东至汉城、南达长洲、北至俄罗斯,走遍中国和亚洲各地,创造了万里茶路和黄金商道。

晋商通过渐进式营销扩大销售范围,同时积极深入茶产区收购茶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叶采购体系。

经营传统的茶叶行业,晋商遵循着经营合法、诚信经商、公平竞争等商业准则,树立着“晋商为信,达业为实”的商业形象。

这些不仅让晋商享有商界信誉,也拓宽了他们在商业圈的发展。

而茶叶贸易的发展对晋商不仅局限于商业利益上的扩大,更是引领晋商走向了文化交流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晋商通过茶叶贸易在国内外的推广,传播和推广了中国茶文化,这完美地展示了茶文化的复杂而又深奥的内涵。

不仅如此,茶叶贸易的发展也为社会的繁荣昌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晋商茶企为例,他们不断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创建茶叶博物馆,让民众更好地了解茶叶、懂得品茶的文化意义,并因其对文化、产业带来的发展而被广泛认可和嘉奖。

晋商的茶叶贸易路线涉及江北、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茶叶产区和中外茶叶市场,将贸易和茶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浓郁的生态茶文化。

回望历史,晋商的茶叶贸易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的开拓和贡献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奠定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塑造了晋商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商业发展形象。

晋商和徽商崛起形成商帮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政策

晋商和徽商崛起形成商帮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政策

晋商和徽商崛起形成商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政策晋商和徽商之所以能在明代崛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政策。

古代社会不重视商业,商人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这点从二十四史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历朝历代,只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商人作了传(即《史记·货殖列传》)。

此后,古代商人能够青史留名的可谓凤毛麟角。

司马迁而商帮的崛起,可以说是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得商人以集体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

众多的商帮当中,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而他们的兴起与衰落,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大历史。

01有意思的是,晋商和徽商的崛起都和盐业有关。

为防范蒙古人卷土重来,明朝自建国伊始便把国防的重点放在了北方,包括重修万里长城、长年派遣重兵驻扎等等。

其中,驻军最密集的当属“内迫京畿,外控夷狄”的山西大同一带。

朝廷在此修筑长城323公里,驻守步兵、骑兵十几万人,配各类牲畜数万匹。

要维持这么庞大的军备,军需粮饷的供应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为此中央政府每年花费上千万两白银,财政不堪重负。

为解决这个难题,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山西行省参政杨宪向朝廷上书,建议实行“开中制”。

“开中制”的核心就是盐业。

自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盐业列为国家专营开始,中国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经济命脉严格把控,其专营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高的比例。

明朝也不例外,政府控制了盐的生产,盐业的“经销商”也由国家指定。

针对这一点,“开中制”规定:商人要获得“盐引(进货凭证及销售许可)”,须运粮及其他军需物资至北方边疆,“以粮换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取货,并在指定地区销售。

这个制度的实质是“以盐养兵”:利用国家对盐业的专营权,出让一部分权益,来换取民间财富对边防的支持。

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山西商人迅速崛起。

山西地处边疆,运粮上有地利之便;更重要的是,以运城为中心的河东盐场自古是产盐重地。

身处“盐粮两利”之地,山西商人收粮贩盐,纵横天下,成为势力最大的区域性商人群体,为晋商之始。

区域工商文化传统与当代经济发展对传统浙商晋商徽商的一种比较分析

区域工商文化传统与当代经济发展对传统浙商晋商徽商的一种比较分析
通过对传统浙商、晋商和徽商的经商特点、历史贡献以及对当代经济发展的 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结论
1、传统浙商、晋商和徽商都具有独特的经商特点和商业精神,这是他们在长 期经营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些特点与精神与各自地域的文化背景和 历史传承密切相关。
五、结论
2、传统浙商、晋商和徽商都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成功 经验和经营理念对当代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比较分析
在经商特点方面,浙商注重家族文化和商业精神,善于开拓创新;晋商则以 诚信为本,稳重务实;徽商则注重家族观念和人文精神,追求儒雅的商业风范。 这些特点与各自地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密切相关。
四、比较分析
在历史贡献方面,浙商、晋商和徽商都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 们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例如,阿 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深受浙商文化的影响;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创始人李兆会则体 现了晋商的拼搏精神;徽商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 色。
一、传统浙商的经商特点
3、行业分布:传统浙商主要分布在纺织、丝绸、小商品等领域,这些行业历 史悠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杭州丝绸、温州皮鞋等,都是浙商们在长期 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色产业。
二、晋商的经商特点
二、晋商的经商特点
1、家族文化:晋商同样注重家族观念和传承,他们以家风家训为指导,规范 商业行为,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如著名的乔家大院,世代相传的商业道德和 家风家训,对晋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谢谢观看
区域工商文化传统与当代经济 发展——对传统浙商晋商徽商
的一种比较分析
目录
01 一、传统浙商的经商 特点

论晋商的茶叶贸易

论晋商的茶叶贸易

论晋商的茶叶贸易作者:程晓雯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第03期摘要: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当时中国势力最大的商帮,其经营项目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超乎想象。

茶叶更是一度成为支撑晋商驰骋国内外市场获取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

然而山西本地却并不产茶叶,这恰恰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享赋理论相悖。

本文对晋商茶帮何以能够借助其他地區的资源优势,获得高额利润进行研究以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晋商;茶叶贸易;资源禀赋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当时中国势力最大的商帮,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

晋商的足迹遍及天下,经营行业之广超乎想象。

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晋商经营项目亦不断增多,甚至有“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的说法。

有些行业甚至为其所垄断,晋商的信誉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商帮。

一、晋商经营茶叶贸易的原因虽然晋商的经营项目几乎“无所不包”,但在明清晋商的经营活动中,茶叶贸易一度是支撑其驰骋商场赢得国内外市场和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

令人称奇的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山西本地并不产茶叶,但晋商把茶叶从福建的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长途贩运至恰克图却获得了暴利,这恰恰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享赋理论相悖。

作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禀赋理论主要从供给角度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发生的原因。

这个理论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根据一国的资源和经济情况分析其贸易结构。

从理论上讲,晋商的茶叶贸易现象应该同样可以用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然而现实却与其相悖。

道路交通的闭塞导致山西本地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商品在周边地区具有相对优势,从而获得了良好的销路。

但是从整体而言,对于真正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对外输出产品,明清时期的山西还是处于非常缺乏的状态。

比如山西最缺乏生产要素的商品主要是粮食,所以在较大程度上当时具有相对优势的对外输出商品都用来交换了粮食。

然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粮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谈古论今: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谈古论今: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晋商、徽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它们在货殖、金融、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其辉煌的业绩与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晋商、徽商的经商之道,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精神铸炼,是民族传统、时代韵律、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凝结与升华,其对现代商业也必然有好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晋商、徽商的发展历史的现代商业无疑起了典范作用。

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它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帮”依靠的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走西口”、“涉沙漠”、“溯黄河”,寻求别样的世界,开拓崭新的空间。

他们用自己的脚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无疑对现代商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商人们更加的注重市场的推广和对自己的鞭策,让他们更加致力于实践创业而不是投机取巧。

在发展过程中,晋商、徽商既无外国榜样可学,又无传统的模式可鉴,全靠在实践中摸索、探索、开拓,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和发展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其中,不乏匠心独具的创造,如,首创人身股份制度,这实际上市中国式的股份制的雏形,特别是以劳力入股,劳力与融资和设备于同等地位,参与入股和分红,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商人的创造性和他们对人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的高度重视,这对现代商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积极影响。

然而,晋商、徽商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衰落。

历史学家认为,晋商、徽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王朝的政治干扰与战乱破坏。

中国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农耕社会,封建正统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来重农轻商。

这种政治体制不但不保护商业,反而杀鸡取卵,肆意摧残,并造成频繁出现的毁灭一切、玉石俱焚的战乱,给予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以致命打击。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使两支劲旅大伤元气。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挤压中国工商业者,使中国的手工业、商业蒙受重大损失。

除了外因,促使两大商帮衰败的还有内因。

在封建王朝重重禁令、处处干扰的大环境下,晋商、徽商发展受困,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不愿、也不能把所获得的财富积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向购买土地当地主,再培育子弟读书从政的道路上来。

明清晋商对俄茶叶贸易兴衰的分析与启示

明清晋商对俄茶叶贸易兴衰的分析与启示
济学 的视角分析 了晋商茶 帮在 茶叶贸 易中 的采 购 、 加工 、 运输 和销售 四个环节 , 考察了晋商茶帮的经营方式 、 利润 和绩效 。 成 晋商 的历史 , 虽可追 溯到春 秋战 国时期 , 但“ 晋商 ” 作 为一 艳萍从 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分析 了晋 商违背资源禀赋理论 , 舍 个 商帮 的名 字 出现在 中外历史上 , 却是 明清 时期的事情 。明清 及 时期 , 中国社 会商 品经 济活跃 , 有 着悠久 经商传 统 的山西人 敏 弃本地资源优 势发展贸易 的路径对 中国近代化产生 的影 响 , 王璐从供 给 锐地抓住 “ 四大历史机遇 ” ① , 借助“ 极临边境 ” 、 “ 路 当孔 道” 的地 其与 中国近代 内生资本主义迟滞发展存在 的联 系。 O理论 ,对 1 8 4 0 利, 把无所 不包 的商 品贩 运到任 何需 要 的地 方 , 积 累了 巨大 的 与需求的角度 出发 ,运用相互需 求理论和 H—
叶贸易成败的原 因, 提 出了有助于现代商业经营健康 发展的若干启 示。 【 关 键词】 明清 晋商; 对俄茶 叶贸易; 兴衰原 因; 启示 【 中图分类 号 】 F 1 2 9 . 4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0 6 — 0 0 6 5 — 0 3
里茶路 。 万里茶路 , 既是欧亚贸易大联盟的开 山之作 , 也是 晋商 纵横 国际贸易市场 、 对俄茶叶贸易兴衰的历史 见证 。
( 一) 明至清雍正五年( 1 7 2 7年 ) — — 初 起—7 6 0年 ) , 蒙古 族驱马市茶开 了茶 马交 易的先河 , 至宋时 , 开始推行 “ 榷茶和茶马互市 ” 两项基本 国策 , “ 以茶治边 ”的策略为 以后历代 皇帝沿袭 ,直至 清中叶才告消 失 。明代 , 由于 明王朝对蒙古 民族 的敌视 与防范 , 大规模 的商路 贸易受 到 限制 , 但边 地互市 尚且 存在 , 在 时断 时续 的“ 茶 马互 市” 中, 山西茶商将 汉中和 四川 的茶 叶远销至西域和俄罗斯 国。 明末 隆庆五年 ( 1 5 7 1年 ) , “ 封贡通市 ” 解 除 了边界封 锁 , 加 速 了

万里茶路之晋商:万里茶路初形成

万里茶路之晋商:万里茶路初形成
万里茶路之晋商
万里茶路初形成
(三)茶路兴起、晋商身影
2.茶路兴起:贸易的市场动脉
乾隆三十年(1765)起,在山西商人 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山西、河北 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西伯利 亚,通往欧洲腹地的陆上国际茶叶商路。
(三)茶路兴起、晋商身影
2.茶路兴起:贸易的市场动脉
福建崇安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 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出太谷、忻州 、大同、天镇到张家口,贯穿蒙古草原到 库伦至恰克图的路线。
(三)茶路兴起、晋商身影
2.茶路兴起:贸易的市场动脉
“茶叶之路”纵贯南北、水陆交替。最初 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 西、湖北、河南、山西、直隶(河北)、 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人民 共和国)的恰克图。
(三)茶路兴起、晋商身影
2.茶路兴起:贸易的市场动脉
谢谢观看!

晋商与“万里茶道”

晋商与“万里茶道”

阴成凯晋商与“万里茶道”摘要:晋商,由明代“开中制”后的盐粮贸易起家,并在旅蒙贸易、中俄恰克图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

茶叶贸易兴起后,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商业资源、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坚韧不拔的信念,开拓了由中国南方茶产区至恰克图的“万里茶道”,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而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改革创新、和衷共济的晋商精神,则是晋商留给后世的精神给养。

关键词:晋商万里茶道精神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对全人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对“突出普遍价值”做了如下解释:“文化和(或)自然价值是如此罕见,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

”[1]“万里茶道”正是这样一条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线路。

首个关于“万里茶道”的专题展览于2017年12月2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并于沿线各省巡展。

“万里茶道”国内巡展的前两站,展览设计均以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及文化交流为主线,在沿线文化遗产点的基础上,整合茶叶生产、加工、运输工具,茶具、茶商及贸易遗物等方面的大量文物,配合各种影像资料,完整地介绍了万里茶道的历史、影响和申遗前期工作。

作为山西站的展览策划人员,我们认为,作为文化遗产,“万里茶道”上有关“物”的属性,如沿线的建筑遗迹、各地的文物等,已经得到全景展现。

不过,更重要的附着在“物”上面的“突出普遍价值”,尤其是从南方茶产区到蒙、俄消费区,晋商在整合茶叶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倾注的大量资金与心血、表现出的卓越胆识与魄力,以及沿线各省人民付出的共同努力,表现似乎略有不足。

我们认为,这些应该是文化遗产中更富魅力的部分。

出于上述考虑,我们一方面检视现有文物,发掘可能实现我们想法的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并深入全省各地进行调查,找寻能够支撑展览预设主线的资料与展品。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确定以“晋商”作为此次展览的主线,因为“万里茶道”的一端是中国南方的茶产区,另一端是中国西北及中亚、俄国的各族民众,晋商则是沟通双方的关键所在。

晋商与徽商:谁才是古时候东亚的贸易之王

晋商与徽商:谁才是古时候东亚的贸易之王

晋商与徽商:谁才是古时候东亚的贸易之王在东亚的漫长历史上,大量农业人口不被允许从事贸易活动。

尤其是那些会涉外的交易和买卖,往往都被王朝统治者交由官吏与外商负责。

但凡事皆有例外,著名的晋商团体与徽商团体,分别出现在北方的晋兰与南方的江淮流域。

今天,两者都被赞誉为古代东亚世界的贸易主导者。

但相比之下,哪一方更加出彩呢?20世纪初在中亚贸易的晋商与俄罗斯骑兵合影从双方在历史上的活动范围与影响力而言,晋商从各方面都超过了徽商太多。

双方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级的团体。

晋商的眼光与格局观,是当时的地方商团中非常少见的。

徽商不仅无此能力,还需要依附其他商团的帮助来做生意。

要明白晋商曾经的实力有多么强劲,就需要看看他们在衰亡阶段的表现。

一直到1917年,俄罗斯发生严重的内部动乱,莫斯科等地还有晋商经营的店铺。

他们比当时大部分俄罗斯人都要富裕,并在动乱中成为了打砸抢的对象。

到1917年为止晋商都有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设商铺晋商之所以可以把生意一路做到俄罗斯,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满清朝廷的贸易特许,可以自由的将内陆物产转手到中亚、蒙古和俄罗斯。

这也是晋商在清朝发展迅速、体量庞大的原因。

但这样的特权并非凭空获得的。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晋商就一直冒着被明朝杀头的威胁,为关外的满洲输送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战略物资。

山西在明朝时期一直麻烦不断晋商之所以要如此操作,主要原因就是明朝对他们谋生手段的压制。

因为当地至少在先秦时代,就是东亚农耕与北亚游牧的交界地带。

陆上贸易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重要性堪比海洋经济对广大和福建两地。

虽然在历史上,这种不为中央吏制帝国所提倡的经济结构,屡次被帝国力量打断。

但在帝国控制力衰退之后,又会自然而然的死灰复燃。

辽国时今天的山西北部就处于契丹人的控制下从南北朝到元朝,晋商的先祖一直经营着类似形式的贸易,种植各类经济作物。

但在明朝占领山西后,对当地的经济结构做了强制性的破坏。

私人贸易和经济作物被取缔,换上了效率低下的普通粮食生产。

从晋商_徽商的经营文化看他们的大智慧

从晋商_徽商的经营文化看他们的大智慧

2007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7(总第106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06[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贺正丽(1982—),女,山西孝义人,安徽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从晋商、徽商的经营文化看他们的大智慧贺 正 丽(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摘 要] 虽然晋商、徽商没落了,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加以否定。

他们在内陆偏僻省份,从传统农耕制度的土壤上酝酿出市场经济与商业文化的萌芽,而且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创造出“富可敌国”的财富,这不能说不是奇迹,其内在精神、文化底蕴、经营理念等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借鉴的。

[关键词] 晋商;徽商;经营文化;智慧[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7)06-0033-02 明清时代的十大商帮,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和文化底蕴下兴起和发展的。

其中山西商帮和徽州商帮的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

虽然晋商和徽商都衰落了,只能象征那个时代中国商业的荣光,但其毕竟演绎着历史的逻辑。

一部中华商人史是充满知识智慧而且充满理念道德和酸甜苦辣的历史,它既令人感慨又发人深思。

无论晋商还是徽商,关于他们兴盛与衰落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有人认为是与独特的地理区位有关;还有人认为当时的国家政策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这些看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当然也有人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但毕竟这些都是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只有通过主观因素才能起作用。

据此本文认为,晋商和徽商的文化因素才是促使他们兴起和衰落的关键因素。

一、晋商晋商的管理阶层一般由财东、掌柜和伙计、学徒三个层次组成。

一般商号均设二至三个掌柜来掌管企业运营,其中大掌柜是决策人物,负责商号内的重要事务,比如资金的运用、职工的调动、货物的进出以及财务会计等。

徽商与茶

徽商与茶

徽商与茶晋商的财东之所以敢于对掌柜如此大规模地放权,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经营文化.他们一知道如何选人、用人,包括选人的程序、选人的标准和选拔人以后如何培训使用.二知道如何约束人。

他们对这些人采取的是双重约束,不仅从伦理思想上进行约束,而且用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前一种约束是潜移默化的,属于内部约束.而后一种约束是通过制度来约束人的,属于外部约束.由于晋商在选人、用人以及约束、制约员工的几个关键环节处理得比较好.所以财东能够大胆地授权.他们奉行一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诚信为本,以义为利”是徽商和晋商共同遵守的商业道德。

诚信不但是个人修养,而且是商业社会的伦理原则,更是企业经营走向成功的大道,是一种大智慧.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儒家商业伦理认为:义是主要的,利是义的派生物.在实践中即是。

君子生财。

取之有道,以义取财.仗义疏财“等等.徽商和晋商诚信经营的理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徽州茶商在市场竞争中吸取教训。

由商业经营茶叶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清乾隆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已发展为繁盛成熟鼎盛期。

商业往来以“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为最大”。

川在这些行业的经营中徽商垄断了部分行业。

如盐业、典当业等但是这种发展并没有可靠的政治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平等的政治地位,贸易受外商的操纵,徽州茶商的资本逐渐成为洋行的附属品。

因此徽帅『茶商也转化为封建买办商人,徽帅i茶叶生产者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难以保证茶叶质量和发展茶叶生产。

19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徽商失去了茶叶贸易的平等地位.由此可见。

清晚期政治的没落、主权的丧失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基础,是徽商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竞争中逐渐衰败的主要原因。

概而言之。

清代“五口”通商后,徽州茶叶出口迅速增加。

但由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被西方列强所掌控.徽商逐步失去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平等竞争地位。

商帮何以货通天下

商帮何以货通天下

商帮何以货通天下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20年第1期大象公会/文对于“剁手党”来说,最好的安慰莫过于收到快递。

快递已然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一直到近代,中国人日常所需盐茶粮布,都离不开商帮驮运。

有了商帮,北至满蒙、南达云贵、远到南海西洋的人们,才有机会享用不同地区物产。

商帮各领风骚中国地大物博,多样化的需求,却难以尽享丰饶物产。

商帮的出现,以其产、运、销结合,实现供求对接,创造了近代商业繁荣。

自明代起,以徽商、晋商、潮商为代表,中国商帮可谓各领风骚,催生了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商业文化,缔造了“货通天下”的传奇。

明代中叶,徽商兴起于徽州。

徽州六县多山少地,这大概是徽人外出从商的初始动因。

早在唐宋时期,徽墨名扬天下,文房四宝产品就广为运销。

而使徽商鼎盛的,则是食盐和茶叶贸易。

食盐产销一直由朝廷控制,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南北通衢之所,条件得天独厚。

茶叶贸易则缘自徽州地产。

使徽商逐步形成了“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的产业格局。

其茶叶贸易最大竞争对手便是晋商。

晋商源自山西,本地并不产茶。

但是晋地从古多商,雄厚的资本使晋商有能力组织起强有力的运销网络。

特别是借助太原、大同、张家口、包头等地的贸易中心,晋商与徽商在茶叶贸易上平分天下:徽商占据江南,远至闽粤,北至京城;晋商控制西北,外销俄国。

巨大的贸易量能够实现,要靠商帮营建的运销网络。

运输逐渐成为独立的行业。

把货物运输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离不开人们吃苦耐劳。

这些人背井离乡、结队行走江湖,也与今天的创业者白手起家、自强不息互为映照。

奋斗成就商帮辉煌往来江湖之间,以血缘、宗族、乡党感情团结对外,是彼时处于弱势的商人所必需。

长期合作过程中,商帮形成诚信、仁义的商业精神,也不断发扬光大。

而传承商帮文化之外,远离乡土的商人们,最根本的立足还是个人奋斗。

16世纪中叶,“万里茶路”就是国际黄金商贸通道。

它起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经江西、武汉、湖北到河南,再换马帮驮运经山西、河北到达内蒙古,最终抵达俄罗斯的恰克图,全长达5150公里。

晋商茶叶贸易发展情况汇报

晋商茶叶贸易发展情况汇报

晋商茶叶贸易发展情况汇报晋商茶叶贸易作为中国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茶叶消费水平的提高,晋商茶叶贸易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对晋商茶叶贸易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首先,晋商茶叶贸易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晋商茶叶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晋商茶叶贸易额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超过15%,增速明显快于整体茶叶贸易增速,成为茶叶贸易市场的一匹“黑马”。

其次,晋商茶叶贸易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晋商茶叶贸易逐渐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产品仍然是主打产品,但同时也加大了对特色茶叶、有机茶叶、功能茶叶等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再次,晋商茶叶贸易的市场拓展不断扩大。

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晋商茶叶贸易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茶叶生产国的合作,拓展国际茶叶贸易渠道。

目前,晋商茶叶已经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最后,晋商茶叶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茶叶贸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其次是质量安全问题,茶叶贸易涉及食品安全,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再次是环保问题,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茶叶产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晋商茶叶贸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晋商茶叶贸易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市场开拓,推动晋商茶叶贸易迈向更加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晋商茶叶贸易的健康发展。

民国时期徽商与茶叶对外贸易

民国时期徽商与茶叶对外贸易

民国时期徽商与茶叶对外贸易
周筱华;程秉国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1)004
【摘要】民国时期徽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由商业资本转向生产产业,创建了茶叶产业集群的组织架构、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和国际知名品牌"祁红"、"屯绿",拓展了徽州茶叶出口贸易的规模并创历史新高,创业模式实现成功转型.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周筱华;程秉国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艺术系,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艺术系,安徽,黄
山,245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
【相关文献】
1.晋商与徽商茶叶对外贸易量之比较 [J], 张晓玲
2.《对外贸易法》对我国茶叶企业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探究 [J], 乔秋珍
3.《对外贸易法》对我国茶叶企业对外贸易的意义探究 [J], 刘佳
4.民国时期的中国茶叶公司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由一件拍品谈起[J], 郭红军
5.民国时期晋徽商茶叶贸易比较 [J], 张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国时期晋徽商茶叶贸易比较

民国时期晋徽商茶叶贸易比较

作者: 张晓玲
作者机构: 贵州财经学院
出版物刊名: 农业考古
页码: 156-15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茶叶贸易;民国时期;中国茶叶;徽商;出口商品;鸦片战争;国际市场;贸易市场
摘要:茶叶是清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17世纪中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几乎独霸国际茶叶贸易市场。

鸦片战争后,茶叶虽然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垄断地位已开始动摇。

19世纪80年代,中国茶叶贸易已明显出现衰落迹象。

20世纪初,中国茶叶贸易已处于江河日下之状态,并最终为日本、印度、锡兰等国之茶叶所替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市场几乎完全丧失。

1920年,中国茶叶出产量占世界出产量的6.5%(1),。

论晋商的茶叶贸易

论晋商的茶叶贸易
经 <<<行业视角
营版
2019.03
论晋商的茶叶贸易
程晓雯 渊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冤
摘 要院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当时中国势力最大的商帮袁其经营项目之多袁活动范围之广超乎想象遥茶叶更是一度成为支撑晋商驰 骋国内外市场获取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遥然而山西本地却并不产茶叶袁这恰恰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享 赋理论相悖遥 本文对晋商茶帮何以能够借助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袁获得高额利润进行研究以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遥
(三)独特贸易形式要 要要驼帮运输 晋商在茶叶贸易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采用了 驼帮运输这种独特的贸易方式遥 作为沙漠之舟袁骆驼速度快袁驮 量大袁食草盐袁且耐饥渴遥 这些特点使得骆驼比牛马更合适作为 远途贸易的运输工具遥 在运输茶叶的过程中袁晋商还将骆驼组织 为野队冶和野房冶袁这种形式更加便于指挥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晋商 的经营头脑和丰富的贸易经验遥 综上袁晋商虽然并不具备经营茶叶贸易的资源禀赋优势袁但 却能灵活得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劣势变为优势袁化被动为主动遥 结语 纵观明清晋商茶叶贸易成功的原因袁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 论:晋商能够勇于突破古代中国长期以来野重农轻商冶的传统观 念袁凭借准确的经营策略积极开拓市场从事对外贸易袁是晋商能 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晋商能够勇于创新袁首创自主品牌保持竞争 优势是晋商能够立足商界尧闻名天下的重要法宝;晋商勇于利用 外省的资源来积极从事远途贸易灵活得迎合北方蒙古族和俄罗 斯的市场需求袁主动到南方去贩茶袁机智得运用驼帮运输这种特 别的贸易方式主宰北路的茶叶贸易袁 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随 机应变的能力袁是晋商成功的精髓所在遥
. A象l应l该同Ri样g可h以t用s资R源e禀s赋e理rv论e来d解.释袁然而现实却与其相悖遥 道路交通的闭塞导致山西本地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商品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晋商、徽商对当今茶叶贸易的借鉴班级:市场营销2班姓名:蔡益学号:20102632032摘要晋商在清代的商业活动中,很有特色地进行过茶树培植、茶叶加工及运销等工作,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人衷千说:“清初茶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

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

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

茶叶贸易与徽州商帮的兴衰相始终,并且其潮起潮落,又是徽州商帮起伏的典型标志。

徽商本土徽州地处皖南及皖浙赣交界的山峦叠嶂之区。

该地亚热带季风湿润的气候特征以及酸度适中、有机质高含量的土壤性质,特别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关键词:晋商、徽商、茶叶贸易、环境正文太平天国运动,晋商去福建的茶道受阻,茶叶贸易受到影响。

后来,晋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曾发现湖北武昌府的崇阳、蒲圻两县交界处的羊楼峒、羊楼司一带具有栽植茶树的自然条件。

便指导当地人栽植茶树和制造红绿茶之法,使这一带逐渐成为晋商新的茶叶产地。

晋商万里茶路作为明清时期晋中商人开辟的一条茶业国际商道,全长5100余公里,是我国历史上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贸易黄金通道,沿线涉及大大小小200余座城市,在中外贸易发展和世界文明影响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西商人还将红茶加工技术传播到鄂东南乃至鄂北、蒲、崇等县。

咸、同时期的茶叶,大多是散装,晋商收购后,还要进行较大工程的包装。

到了光绪年间,蒲圻地方开始制作砖茶。

最初的砖茶压制法比较简单,属于民间简单机械加工,生产规模也较小。

晋商在晚清基本上控制了湖北的茶叶生产特别是对武昌府属各县的制茶业,往往是按照晋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然后由晋商统一收购。

砖条虽为茶农产品,却要贴上晋商的商标,并写上监制的字样。

到光绪中期,晋商逐渐在蒲圻等地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晋商从明清时期到近代一直以很强的实力雄踞海内,清以后更大规模闯入国际贸易领域并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清前中期,福建的崇、瓯、建、延、泉各县茶山众多茶厂甚众,制茶活动相当普遍。

道光十六年期间,中国每年通过万里茶路俄国的茶叶几乎全是晋商经销,平均为800多万俄磅约合700多万斤,价值800多万卢布。

这一时期,晋商对俄贸易特别是茶叶贸易具有很大的优势,掌握着通商的主动权。

尽管晋商茶叶贸易在后期发展不顺利,步履维艰以致难以维系。

但晋商毕竟和茶农共同开辟了明清时期的一个新经济领域,他们使红茶享誉欧洲特别是俄国,进而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海外,进一步促进了中俄经济和文化交流。

晋商与茶农培育和制作了最适合俄国和西亚人饮用的红茶,并将之积极组织出口外销,在世界饮食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晋商的才智与远见不单局限于此,更有意义的是其对于品牌的建设。

晋商茶叶贸易对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

他们在湘鄂地方首先培植与加工制造红茶,供应华北、西北人民饮用,并使红茶饮誉俄国,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晋商的文化传播值得当今茶叶贸易借鉴,晋商开辟的万里茶路更值得我们学习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深深上了一课。

清代徽商茶叶贸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兴衰至少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清代徽商茶叶贸易从明末战乱中复苏,并逐渐兴盛的时期。

大顺农民军在攻克北京后,“谓徽人多挟重货,掠之尤酷,死者千人”。

在明清之际这场兵火中,徽州茶商及其茶叶贸易遭到了沉重打击。

清人许承尧在《敦事闲谈》中曾指出:“款之巨业,商盐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

”与此同时,徽州茶商的另一股主要流向是南下广州,俗称“漂广东”。

与在北京做“京庄”茶生意的“内销”方式不同,徽州茶商经由江西,或通过海道入粤做‘’洋庄”茶生意,主要是“外销”。

当时徽州茶商与外商交易,茶叶价格由徽州茶商报出,获利极厚,徽州人称之为“发洋财”。

从总体来看,道光三十年之前,清代徽商以北京和广州为中心,开拓了南北茶叶贸易的兴隆局面。

第二阶段:这是徽商茶叶贸易的低谷时期。

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并定都于此。

鄂、赣、皖、苏、浙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战乱最严重的地区。

该地区交通阻塞、社会动荡、商业萧条,史籍中通篇都是“兵戈载道,关河阻塞,客商水陆不通”。

这一地区正是该商帮传统的经营活动最主要的区域。

茶叶贸易所受的影响可谓最大。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徽州茶商经销茶叶,主要收购安徽、江西两地名茶,内销以赣、皖、苏、浙、沪为重点,或经该地区转销北方,其产、运、销经营活动完全立足于长江流域。

因此,长江流域的严重战乱,使徽州茶商的内销活动大受影响。

二是徽州茶商从事茶叶的外销活动,多将茶叶经江西运至广州。

而当战乱爆发后,这条徽茶最重要的外销路线被切断,由此导致徽州茶商在广州的经营活动日益艰难。

第三阶段:此为徽商茶叶贸易的“中兴”时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徽州茶叶贸易已恢复并超过1840年以前的水平。

同治年间,洋庄茶盛行时,经营洋庄的徽州茶商资本额较大者,有忆同昌等48家。

在外地经营大茶号的徽商为数也不少,汉口、芜湖有,九江、上海也有。

有数家资本额还曾达四五万两,其余亦在数千两。

在徽州商帮历史上,这一阶段是其茶叶贸易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

其中关键因素是: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大规模入侵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开始全面沟通的新形势,徽州茶商抓住机遇,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由此导致了茶叶贸易的中兴。

这些调整措施包括:(1)从“内销”为主到“外销”为主的变化。

(2)从广州到上海的战略转移。

(3)从吸纳族人资金发展到借贷茶栈、洋行款。

徽州茶商所作的三方面调整措施,在徽商茶叶贸易“中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是徽商茶叶贸易的衰落时期。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徽州茶商抓住机遇,适时调整经营方针,所以徽茶贸易一度得以繁荣。

然而,伴随着机遇的出现,挑战也同时来临。

光绪中叶以后,依赖外销而营利的徽商茶叶贸易终于日暮途穷,走向衰落。

光绪十四年二月,从徽州茶商经营外销茶最重要的基地上海传出消息:“上海茶叶公所将茶业近年情形开具节略……细核出口茶数,此四五年中,逐年减少;而外洋产茶之数,此四五年中,每年加至十余万箱。

徽商茶叶贸易在咸(丰)同(治)年间的中兴,主要就是依赖茶叶外销。

因此,中国茶叶外销的“衰坏”,对徽商茶叶贸易的影响最大。

追至民国初年,勉强维持的徽商茶叶贸易已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盛势,走向衰落。

以上大致勾勒了清代徽商茶叶贸易的兴衰历程。

徽州茶商的兴衰历程,正是传统的中国封建商人在近代社会中的缩影。

二、徽商茶叶贸易的特色所经营的行业众多。

清代徽商茶叶贸易活动的特色有:第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它是徽商茶叶贸易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

茶叶收购在徽商茶叶贸易中是第一个环节。

清代徽州茶商收购茶叶,首选的最重要的茶区自然是徽州本土。

第二,茶叶加工。

在茶叶出口兴盛以前,这一环节在徽商茶叶贸易中并不占居重要地位,因为内销茶叶一般由茶农“随采随制”,徽商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改装。

第三,茶叶运输。

清代徽商的运茶路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徽州至京津。

第二条是徽州至广州。

第三条路线是徽州到上海。

该路线有水陆两路可走,因旱路不便运输,所以徽州茶商多走水路。

第四,茶叶销售。

清代前期,徽商茶叶的销售市场以国内为主。

约在道光初年,徽商的茶叶销售逐渐形成了“内销”和“外销”两大体系。

销售的茶叶品种以烘青、大方为主。

后者俗称“洋庄”,它是适应中外贸易形势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徽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上述四个环节表明,徽商的茶叶贸易按照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运作。

茶叶采购、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了徽商茶叶贸易活动的整体徽商的茶叶贸易明确的告诉我们,茶叶贸易不是只有单一的销售之路,内销与外销同时发展,才能让中国茶叶贸易的大门更宽广。

更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徽商在战争动乱期间,从未放弃过茶叶贸易,教导我们即使环境多么的恶劣,都要坚持的去做一件事。

总结晋商与徽商的茶叶贸易对我国茶叶经济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哪种贸易之路的发展都存在着种种艰难险阻,晋商与徽商的贸易之路不仅仅是克服这些面临的困难,更是深一步的去发展茶叶贸易之路。

他们留给了我们宽广的贸易之路,我们不仅要懂得好好珍惜,还需把茶叶贸易之路发展壮大。

晋商和徽商的茶叶贸易之路是我国茶叶贸易之路的伟大成功之路,他们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

我们用真心和努力去对待,更好、更快、更高的发展中国贸易之路。

参考文献[1]彭孙贻,流寇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2]金声,金太史集[M],乾坤正气集.[3]许承尧,橄事闲谭[M],稿本.[4]王珍,徽商与茶叶经曹[J].徽州社会科学,1990(4).[5]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6]张正明,清代的茶叶商路[J],光明日报,1985.03[7]李三谋,张卫,晚清晋商与茶文化[J],清史研究,2001.01[8]张正明,明清晋商与徽商的比较[N],山西日报,2004年[9]张喜琴,试论晋商制度变迁阶段[D],山西大学,2004年[10]张晓玲,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N], 2010, 03[11]周晓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N], 2000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