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全文)

合集下载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任务。

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按照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实践证明,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了中非共同繁荣和进步。

20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日益丰富。

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活跃,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非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也愿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磋商与协调,共同参与非洲建设,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

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到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

2000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

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

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

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的影响力

时事报告
日本经济恐因地震进 入新的低迷期 视频
•2011年3月12日图表:大地 震恐重创日本经济复苏势头
时事报告
受日本特大地震影响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灾情 必然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尼 古拉斯· 斯捷成伊认为,当全球经济复 苏正面临来自中东动荡和欧元区债务 危机的威胁时,日本地震无疑为世界 经济构成了新的风险。
时事报告
变数三:债务问题持续恶化蔓延
• 2010年债务危机不断,发达经济体债台高筑,也将继续影响2011 年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 欧债危机短期痊愈无望 从希腊到爱尔兰,再到葡萄牙、西班 牙,进而波及意大利,尽管欧盟已建立强有力的救助机制,但这 五国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极可能挨个轮番“发作”——这种担 忧成为事实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时事报告
欧债危机步步惊心
震荡2011
时事报告
•欧盟经济在差别中复苏
对欧洲来说,2010年是危机四伏 的一年,2011则是则是步步惊心 被欧元主权债务危机所累的欧洲 经济是一路疲软、自顾不暇。先 是希腊、冰岛,紧接着就是爱尔 兰,还有继续蔓延至其它国家的 趋势,显然欧盟始终未能从欧债 危机中缓过神来。
时事报告
利比亚危机推高全球油价 欧洲经济恐受打击
时事报告
日本:通货紧缩、内需不振和日元升值等不确定 性因素仍将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
• 2011年是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 第20年。较低的经济增速;消 费、信贷与投资增长乏力;通 货紧缩“幽灵”挥之不去;日 元高位运行;出口增速放缓; 超高的公共债务水平以及日益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各种 短期和长期经济难题给2011年 的日本增添了许多“寒意”。

201212时事政治

201212时事政治
2012年考研时政(12月)国内部分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2、 2011年12月11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胡锦涛在“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历史地位:1、国务院扶贫办于2011年11月29日召开2011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胡锦涛强调当前中国扶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成就: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10年来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信心。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新的历史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区域多样化和发展不平衡蕴含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我们将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我们将继续深化沿海地区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沿海地区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我们将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参与中国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我们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繁荣双边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将积极扩大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促进中国社会事业发展。——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和责任,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各国一道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使中国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我们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人才培训,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互利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我们将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积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中国将同各国合力应对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各国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2011年12月7日,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关于贸易顺差: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定逆差。 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达国家对部分高新技术贸易设限也影响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顺差过快增长。(by 刘tianwen)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外事活动12月11日 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中国代表团发表了对此次德班气候会议的看法,中方表示,在会议伊始,各方均表达了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积极落实坎昆协议,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功的政治意愿。在谈判过程中,各方积极进行谈判磋商,付出很大努力,各国部长们为会议取得成功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指导。五点成就:一是坚持了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三是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四是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五是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中方指出,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中方期待发达国家拿出政治诚意,在明年的卡塔尔会议上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进一步提高减排承诺水平,落实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落实坎昆会议和德班会议成果,谈判解决“巴厘路线图”未决的问题,尽快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中方将继续与各方一道,为此作出积极努力。三、国际部分2011年12月9日,第七次欧盟峰会就另立新约、加强财政纪律达成重要共识。这是欧盟为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而进行深层次改革所迈出的关键一步,它拉开了欧盟机制改革的序幕,标志着欧洲通过深化一体化解决债务危机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1年12月时事政治

2011年12月时事政治

2011年12月时事政治一、国内部分:1.12月1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感染者、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志愿者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座谈,并听取外地来京上访艾滋病感染者的意见。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实现“零”战略目标——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

我国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2月1日召开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缅怀和追思科学大师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大会并讲话。

3.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4.教育部近日部署2012年考研考务工作,明年考研规模是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

目前,2012年研招计划尚未发布,但2008年以来,考研录取率大体稳定在3:1左右,随着2010年我国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比例逐渐减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招,因此,学术型研究生的竞争明年将更加激烈。

5.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7日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系统介绍。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对外贸易情况发布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6.12月8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在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建国初期我国的对外贸易建设

建国初期我国的对外贸易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近代长期以来受剥削、受奴役的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而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被剥削的国际贸易地位中摆脱出来,以平等独立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舞台,中国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顾建国初期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艰难历程以及领导思想决策,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把握正确方向。

一、新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环境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是开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国民政府留下的生产凋敝、通货膨胀、经济崩溃、财政破产的一个千疮百孔、极其落后的烂摊子。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掠夺,再加上战争的摧残,到1949年建国后,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生产萎缩,交通滞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当时几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主要是:钢15.8万吨,原煤3243万吨,原油12万吨,棉布18. 9亿米,粮食11318万吨、棉花44. 4万吨。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工业占30%,现代工业只占17%。

解放初期中国的工业不但所占比重小,而且基础极为薄弱,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几等于零,飞机、汽车、拖拉机、大型机械都不能制造。

工业布局极不合理,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内地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现代工业,交通和通讯设施极为落后,铁路仅有2.2万公里,但只有一半勉强通车,而主要干线没有一条能全线通车。

这些困难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看来,认为中国共产党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早晚会失败。

因此毛泽东曾经说过,“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

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久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

”[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38页。

]然而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仅8个月后,全国的物价就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到1950年,全国的财政收支基本达到平衡,人民政府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工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午间新闻稿

午间新闻稿

12.12周一·一周回顾(音乐)大家好,欢迎收听科艺校园广播一周精彩回顾,我是…我是…10号晚,月全食如约而至,夜空下我们一片沸腾。

一轮“红月亮”高悬苍穹,“红月亮”周围繁星点点。

暗红色的月亮周围泛着几丝光芒,自身仿佛置身于太空中,场景十分壮观。

寒冷夜空下、我们期待又兴奋,许多时候,原本充满棱角的我们渐渐被生活打磨的圆滑,心境渐渐淡然,偶尔生活有了小涟漪,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我们还能如此澎湃。

不知听众朋友们是否有同感呢?看完了月食,我们来聊聊其他的吧。

在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共同主办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通过大量翔实的图片和文献资料描绘出了一位爱党、爱国、爱民的大师风貌。

我们缅怀和追思这位科学大师的卓越成就,细细梳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以他的精神光芒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钱老是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他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家有很多,但像钱老这样被广大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却不多,主要原因就是他始终是一名人民的科学家。

人民的科学家,人民当然爱!钱学森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我的事业在中国,成就在中国,归宿在中国。

”朴实的言语展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赤子情怀。

“钱老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积极联系在一起,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钱学森不仅以自己严谨勤奋的科学态度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一直不愿接受“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称呼。

他曾坚定表示,航天是一项大规模的科学技术事业,其成就应要归功于集体,自己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该做的事情。

钱学森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他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将影响和感召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

中美贸易白皮书

中美贸易白皮书
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由131.4亿美元 扩大到576.3亿美元,增长了3.4倍,
400.0
300.0
而同期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服务出口额增长1.8倍,美国对华 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30倍至402
200.0
100.0
亿美元
2001 2004 2002 2003 2007 2005 2009 2012 2015 2006 2010 2011 2013 2016 2008 2014 2017
车辆及其零附件 非针织或非钩织的服装 及其附件
3.6
3.5 3.3
2017年中国对美国主要进口、出口商品(HS2位码)
(二)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1
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且逆差快速扩大
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单位:亿美元)
600.0 500.0
据美国方面统计,2007-2017年,
2
3
美国汽车
美国集成电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中美双方互为重要的货物贸易伙伴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3
中美双边贸易互补性强
进口产品
电机、电器、音响设备及其零 件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 零件 车辆及其零附件 油菜籽、子仁、工业或药用植 物、饲料 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其 零件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 沥青等 塑料及其产品
白皮书
较优势和市场选择形成了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互利共赢
关系。双方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提升了全球价值链效率与效益,降低了生 产成本,丰富了商品种类,极大促进了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时政

时政

时政1.2011年5月1日深夜,奥巴马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说,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将_______击毙。

()A.米洛舍维奇 B.萨达姆 C.本•拉丹 D.卡扎菲2.2011年5月19日,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共同迎接首个“中国______日”的到来。

今年的主题是“_________”。

()A.读书知者乐水,仁者乐山B.旅游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读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法》正式实施。

2011年6月11日是中国第______个“文化遗产日”,也是这一法律出台后的首个“文化遗产日”。

()A. 非物质文化遗产 6B. 文化遗产C. 民俗民间文化保护D. 文物保护4.2011年6月4日,中国网球运动员________以2:0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

…()A.李娜 B.彭帅 C.郑洁 D.晏紫5.2011年6月8日,《全国_____规划》发布。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______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A.主体功能区一 B.主体经济区二 C.土地功能区一 D.土地经济区二6.201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______周年纪念峰会在______首都阿斯塔纳举行。

这次峰会通过的阿斯塔纳宣言规划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A.10 塔吉克斯坦 B.20 塔吉克斯坦 C.10 哈沙克斯坦 D.20 哈沙克斯坦7.2011年6月24日,中国“_________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_________。

………………………………()A.杭州西湖第一 B.江西庐山第二 C.杭州西湖第三 D.江西庐山第四8.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三本白皮书》全文内容及应知应会知识点

《三本白皮书》全文内容及应知应会知识点

《三本白皮书》全文内容及应知应会知识点《三本白皮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6月13日发布的一系列白皮书,包括《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和《中国的人权事业》。

这三本白皮书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国际合作以及人权领域的发展和成就,旨在反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和抹黑,展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本白皮书的全文内容和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这本白皮书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序言”、“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看待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贸易与开放的基本立场”、“贸易与开放的主要经验”、“中国加入WTO的重大意义”、“中国加入WTO后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1. 序言:本部分介绍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2.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看待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本部分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阐述了“五个一批”和“四个自信”的重要性。

3. 贸易与开放的基本立场:本部分介绍了中国贸易与开放的基本立场,包括坚持自由贸易、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

4. 贸易与开放的主要经验:本部分介绍了中国贸易与开放的主要经验,包括稳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扩大进口、促进出口等方面。

5. 中国加入WTO的重大意义:本部分介绍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意义,包括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等方面。

6. 中国加入WTO后取得的成就:本部分介绍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取得的成就,包括扩大对外开放、提高贸易自由度、加强知识产权等方面。

7.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本部分介绍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包括防范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等方面。

二、《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这本白皮书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序言”、“概括全球发展合作进程”、“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对外援助的原则和政策”、“援外资金实施情况和对外援助绩效评估”、“国际发展合作的主要实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前景”。

汉语水平考试(MHK)三级-22_真题-无答案

汉语水平考试(MHK)三级-22_真题-无答案

汉语水平考试(MHK)三级-22(总分3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听力理解第一部分【点此下载音频文件】1. A.爬山和游泳 B.游泳和滑冰 C.健美操和羽毛球 D.健美操和排球2. A.马上就去找他 B.不愿见他 C.他很懒 D.以后去找他3. A.赞扬男的 B.责备男的 C.想和男的交朋友 D.喜欢男的4. A.女的水平很低 B.女的很谦虚 C.女的可以翻译一些 D.女的完全能胜任5. A.不好 B.凑和 C.好玩儿 D.为难【点此下载音频文件】6. A.孩子们不买东西他生气就行了 B.孩子们不买东西他也不生气 C.孩子们不让他生气就行了 D.孩子们买东西,他很高兴7. A.男的喜欢研究牛角 B.他们迟到了 C.女的做错了 D.女的没信男的的话8. A.林冬应该来上课 B.林冬爱来不来 C.林冬不该不请假 D.应该请假去帮林冬9. A.分配有结果了 B.让大人操心 C.现在没事 D.很听话10. A.不用买 B.不包粽子 C.没时间 D.现在的江米不好【点此下载音频文件】11. A.女的不跟同屋说话 B.同屋不跟女的说话 C.两人互不搭理 D.两人无话不谈12. A.怀疑 B.忧虑 C.抱怨 D.意外13. A.小王没什么能力 B.小王工作不认真 C.小王爱表现自己 D.小王喜欢听表扬14. A.相信她的话 B.不相信她的话 C.鼓励她 D.认为有可能15. A.两天 B.三天 C.四天 D.五天第二部分【点此下载音频文件】1. A.没的说 B.一般 C.没法儿说 D.不远不近2. A.男的不愿听女的的话 B.女的不愿还钱了 C.男的收下了钱 D.朋友之间不该谈钱3. A.很健谈 B.很狡猾 C.很会说话 D.不诚实【点此下载音频文件】4. A.不想办 B.办不了 C.有病耽误了 D.没时间5. A.难过 B.高兴 C.着急 D.忍耐6. A.想拖延下去 B.保证一周内办好 C.没有信心 D.骗对方【点此下载音频文件】7. A.昨日 B.第二十四次会议后 C.自公布之日起 D.2002年8. A.河南 B.湖北 C.甘肃 D.内蒙古【点此下载音频文件】9. A.全价 B.八折 C.七折 D.五折10. A.顾客永远是对的 B.赚到更多的钱 C.有条件地退货 D.不损害商家的利益11. A.责备顾客 B.确认顾客是否受伤 C.要顾客立刻赔偿 D.要顾客清理破碎酒瓶【点此下载音频文件】12. A.东南亚 B.西南亚 C.北亚 D.西亚13. A.小岛 B.海港 C.博物馆 D.东南亚14. A.广州 B.重庆 C.北京 D.上海15. A.29 B.51 C.82 D.62【点此下载音频文件】16. A.40岁生日以后 B.40岁生日以前 C.44岁 D.34岁17. A.2001年 B.2005年 C.2008年 D.去年18. A.英国 B.威尔士国家公园 C.天鹅饲养场 D.新西兰19. A.800英镑 B.1000英镑 C.1800英镑 D.2000英镑【点此下载音频文件】20. A.2% B.6% C.7% D.14%21. A.盐吃多了 B.糖吃多了 C.轻度脱水 D.重度脱水22. A.狂躁 B.抑郁 C.口渴 D.出现幻觉【点此下载音频文件】23. A.因为动脉里流的是热血 B.因为静脉里流的是冷血 C.因为这种排列使脚散失的热量极少 D.因为这种排列非常漂亮24. A.天然的“预热”作用,使得双脚散失的热量极少 B.鸟腿脚上的血管排列得十分漂亮 C.鸟腿脚上的动脉相互交织构成网络 D.鸟腿脚上的“热”血来回循环25. A.鸟的全身都赤裸着 B.鸟的脚靠羽毛保温御寒 C.鸟的脚有时给冻坏了 D.鸟的脚上没有羽毛二、阅读理解1.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发表:中国已成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重要力量。

中国的对外贸易 英文版

中国的对外贸易 英文版

* China has formed an all-round and diversified import and export market.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China has been promoting foreign trade on all fronts, and established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world's countries and regions. China's trade partners have increased from a small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1978 to 231 countries and regions now. The European Union (EU), the United States,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Japan, and the other BRIC countries have become China's major trade partners. In this new century China's trade with newly emerging market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maintained sustained and relatively rapid growth. In China's total trade in goods from 2005 to 2010 the proportion of trade with ASEAN increased from 9.2 percent to 9.8 percent, with other BRIC countries from 4.9 percent to 6.9 percent, with Latin America from 3.5 percent to 6.2 percent, and with Africa from 2.8 percent to 4.3 percent.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

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外贸顺差大幅度增长,本文对外贸顺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现状、发展特点,去探索我国加工贸易及其转型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内容和影响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经济环境、政策、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在我国外贸顺差波动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加工贸易占据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导因素。

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对我国贸易顺差提出了以下建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完善对外贸易政策,逐步优化我国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行优惠政策、拓展进口渠道、改善进口环境,适当扩大进口。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分配政策扩大内需,提升国内的消费能力等。

关键词:外贸顺差;加工贸易;经济环境;贸易政策Abstract:With the substa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radesurplus.TheThesis make a brief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surplu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surplus in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it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content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ath. Through this study, due to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tors, policies, and other labor costs,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untry's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become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surplus.The thesi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and the impact mechanism, by constructing econometric model to study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inally mak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unctioning government's duty of macro-control, improve the foreign trade policy, transformation trade growth mode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expand import channels, expand the imports properly;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rough fiscal policy, monetary policy and distribution polic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domestic consumption.Key words: trade surplus; processing trade; economic environment; trade policy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2)(三)创新点与不足 (2)第二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3)(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结构、总体变化趋势 (3)1.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3)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 (3)3. 我国外贸顺差的总体变化趋势 (3)(二)加工贸易的现状、特征、总体变化趋势 (3)1. 加工贸易的现状 (3)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果评价 (4)3. 加工贸易的总体变化趋势 (4)(三)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 (4)(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 (5)(五)文献的评述与问题提出 (5)第三章我国外贸顺差与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6)(一)外贸顺差的现状与结构特点 (6)1. 我国外贸顺差的历程及现状 (6)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 (9)(二)加工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特点 (16)1. 加工贸易的现状-加工贸易规模扩大减速 (16)2. 加工贸易的结构 (18)3. 加工贸易和总体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 (22)4.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评价 (27)第四章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影响路径 (31)(一)我国加工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和路径 (31)(二)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顺差转移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机制31 第五章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实证分析 (36)(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 (36)(二)加工贸易对对外贸顺差的影响 (38)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启示 (41)附录1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7)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

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

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

中国因素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

随着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环节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部分地消化了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贸易伙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

八年级上学期时事政治

八年级上学期时事政治

一、国内部分:温家宝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感染者、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志愿者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座谈,并听取外地来京上访艾滋病感染者的意见。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实现“零”战略目标——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

我国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2月1日召开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缅怀和追思科学大师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大会并讲话。

3.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4.教育部近日部署2012年考研考务工作,明年考研规模是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

目前,2012年研招计划尚未发布,但2008年以来,考研录取率大体稳定在3:1左右,随着2010年我国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比例逐渐减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招,因此,学术型研究生的竞争明年将更加激烈。

5.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7日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系统介绍。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对外贸易情况发布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6.12月8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在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从明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

提升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综合管理能力的措施探究

提升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综合管理能力的措施探究

提升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综合管理能力的措施探究摘要:提升招标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对于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并且对于从源头上对腐败行为进行预防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需要对竞标企业进行择优选择,并派遣管理经验丰富、具备所需条件的管理人员;同时在实施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实施跟踪监管,并将施工时间、员工安全、物资供应、施工治疗作为管理重点,并纳入合同。

关键词: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综合管理能力随着各国间关系的不断变化,以及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断援助,使得受援国提高了对我国的援助要求,这样对经济援助工作不仅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怎样提高外经济援助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好援助工作,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外经济援助及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实施实施外经济援助就是以受援国具体要求与需求为依据,由我国政府出资金建设工程。

而为了顺利高效的完成外经济援助工作,就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工程招标,因此,需要对提升招标的综合管理能力,以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国近期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指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其中特别强调“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这表明,中国政府在促进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严格履行国际义务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中国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口碑,展现了仁义之邦的国家形象。

在白皮书里,中国用详实确凿的数据指出:截至2010年7月,中国已经对36个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00多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并已宣布将继续扩大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

零关税措施促进了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

时政补充资料 4月23日

时政补充资料 4月23日

时政补充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是前进的基础,体现在“四个保持”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是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定政策,关键在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其目的在于,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列举我国近期两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举措:央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太空之吻)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阶段的关键内容,其主要目标为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列举2011年我国在科技事业上的最新成果:1、我国研制成功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

每秒可进行1100亿次运算,达到90年代末期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是国家863计划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成果。

(人民日报1月29日)2、我国自发光材料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其发光强度和持续时间比硫化物高30倍以上。

(2月23日)3、6月28日发射成功并正确进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运行状况良好。

它填补了我国微小卫星研制和我国赴境外发射航天器产品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微小卫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2011年12月时事政治(12月国内/国际时事)2011年12月1日,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

2011年12月1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业企业间差距、城乡间差距、地区差距、高管和普通职工差距,四方面工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2011年12月1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重庆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不要刻意区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以免给他们造成过多的心理负担;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

2011年12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证实,反垄断局已收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求中止反垄断调查的申请,正按照反垄断法审理。

2011年12月2日至3日,拉美和加勒比全部33个独立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举行会议,宣告首个没有美国和加拿大参加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正式成立。

2011年12月4日,伊朗军方表示,伊军击落了一架RQ170无人侦察机,而该无人机“仅有轻微损伤”。

此后,美国军方一直否认伊朗“击落”该机的可能性,并对飞机型号闪烁其词,但对技术外泄却明确表示非常担忧。

2011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提出,到2015年,药品生产100%符合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全文),全面介绍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情况。

2011年12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共募集款物41.98亿元,投入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款物以及人道主义救助款物,占90%以上。

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

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

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一)(第一单元)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56分)1.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等票证,而今,这些已成为历史。

票证的变迁说明了()A.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B.人们的消费变得多样化C.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D.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汉语比赛预赛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市举行,来自索非亚第18中学和大特尔诺沃美国中学的5名选手展开了角逐。

这一事例表明()A.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汉语是世界上的唯一通用语言,所以人们争相学习C.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D.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到汉语是必须学习的语言3.表明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是()A.我们出行的道路更加平坦宽阔B.我国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C.小轿车进入市民家庭 D.衣服的花样品种更为齐全4.“六十年代在天上(太阳),七十年代在墙上(挂钟),八十年代在腕上(手表),九十年代在腰上(手机)”。

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反映了()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③人民的物质需要都达到了满意④居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 D.①②5.近年来,中国加强与非洲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加深了中非之间的友谊,而且有利于()A.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B.中国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C.我国增强综合国力,领导世界D.消除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隐患6.近年来,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教育是国际竞争的焦点B.教育与科技密切相关C.教育优先发展D.教育的繁荣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7.中国在“朝核问题、中东和平进程、气候变化”等众多国际热点问题上展开了一系列外交行动。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在全球重大问题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告诉我们()A.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B.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C.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D.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最大8.由中国政府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得到了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及亚洲多数国家的积极回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全文)中国的对外贸易(201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结束语前言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

经过多年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中国也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年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作一系统介绍。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

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

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外贸经营主体除了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后二者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均已超过国有企业。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外贸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

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

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4.9%提高到6.9%,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

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

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6%提高到5.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对外贸易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成长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

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极大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壮大使中国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其中60%以上来自农村,就业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80年代前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更加活跃。

以信息、通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进步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国际产业转移和各国之间加强合作等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中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了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深化,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个进程中,外国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大量投资机会,其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要素实现增值,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坚持走互利合作共赢道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

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国家统负盈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

在中国争取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新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打破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

此后,中国推行了外贸经营承包制,用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

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外贸经营领域进行了企业股份化和进出口代理制试点。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

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与此同时,中国多次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减少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减少和规范了行政许可程序,建立健全了贸易促进、贸易救济法律体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改,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逐步降低到2005年的9.9%。

到2005年1月,中国绝大多数关税削减承诺执行完毕。

根据承诺,中国自2005年1月起全部取消对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仅仅保留了依据国际公约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为保证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实施进口管制产品的许可证管理。

2010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降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8.9%。

关税约束率自2005年起一直维持在100%。

--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

根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自2004年7月起,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所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均可以依法从事对外贸易。

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促进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外贸经营格局的形成。

在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

2010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0.9%、53.8%和25.3%。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

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为境外服务商提供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内的广泛的市场准入机会。

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个,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10年,中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905家,实际利用外资487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50.7%和46.1%。

--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国通过建立、完善公平贸易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遏制与打击对外贸易经营中的侵权、倾销、走私、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公平贸易行为,努力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宽松、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