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分析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窦娥冤(选场)》课文赏析
《窦娥冤(选场)》课文赏析一、整体感知1、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明确: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二、赏析第一部分:1、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思考: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
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学生齐读)。
3、提问:在[端正好]这支曲子里,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4、提问:[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明确:“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采用了兴的手法。
5、提问: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明确: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6、提问:[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明确: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提问:在[滚绣球]这支曲子里,窦娥主要表达对谁的不满?明确:天地鬼神8、提问: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此指责天地鬼神?明确: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司马迁)窦娥受传统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题讲评-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4)》的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思索、感慨构成了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
学习本单元我们将随着苏轼走近赤壁古战场,看他如何怀古伤今;我们将跟随辛弃疾走近京口北固亭,看他如何忧虑时事,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我们将走近苏洵和杜牧,聆听他们对六国和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刻剖析。
品前人在历史坐标上的沉思,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历史,更好地把握人生。
本单元由《宋词二首》《六国论》《阿房宫赋》组成。
专题划分的目的是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去了解历史,反思历史。
人类每进一步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沉思、反省乃至批判,然后才能或小心翼翼或毅然决然地前行。
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诗文是我国古代宋词、散文(史论)、辞赋中的优秀作品。
从内容上说,这几篇古代诗文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或关注政治,或解读人生,都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
对于这些文本的学习,学习者应当在熟读成诵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观点态度、艺术手法等全面地了解,系统地掌握,而这些任务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古代散文组成,文言文学习既要体现“文”也要体现“言”,所以检测题设计时,侧重文言基础知识考查,诗歌鉴赏考查,同时有对文言语段的整体理解。
4.1《望海潮》说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发挥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 描画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七】说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
景美
城美
人物活动美
染
1 教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望海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 元第4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宋词,宋词 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 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 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特殊。此 单元在 “阅读鉴赏” 教学中,特别是在“ 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望海潮》是婉约词的代表作 之一。这首词又是“音律谐婉,语意妥 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的佳作, 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 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 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 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生 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 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 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 词人。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 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首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 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五】教学过程 ②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 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 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 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 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 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 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 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本来是故 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课程安排高中语文课本包括 5 本必修和13 本选修。
高一上:必修1 必修2高一下:必修3 必修4高二上:必修5 选修高二下:选修高三:复习(选修是穿插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学习其中两本)二、教材的特点和结构(一)题材教材以单元来对题材进行分类,必修课本每一册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题材来展开学习。
如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古代记叙散文、古代抒情散文,新闻和报告文学等;每个单元选取3到4篇相关文章进行该文体的学习。
选修课本是每本围绕一个主题来学习,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外国小说欣赏》等。
这些题材的内容会涉及到各个时代,各种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历史性的、戏剧性的、人文情怀的、现实性的等等。
(二)基础教学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基础部分与初中相比,词汇量增加了很多,对字形部分难度也相应的加大。
对每个文体的理解也要更高一个水平。
高中语文更多的是以教材为翘板,更多在课外阅读和训练中进行知识的延伸与积累。
(三)能力提升高中语文要求学生在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有很大提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能在读懂课本内容的同时,理解古今中外大部分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文章,要有独自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和鉴赏的能力,进而达到有高水平写作创新能力,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
(四)考试注重的考擦方向1、基础部分字、词、句的书写与辨析能力2、阅读鉴赏与理解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三、课本每个单元内容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新诗的基本常识、写作手法、感情特点)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古代散文分析能力,文言知识积累)第三单元写人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和记事散文的特点,写作方法,自己会写)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题材了解、文章特点分析)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的方法、步骤、特点)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古代诗歌的特点,文学常识积累)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游记的特点,古文知识积累)第四单元演讲辞(演讲稿的书写方法,格式)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中外小说对比,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分析)第二单元唐代诗歌(背诵、唐诗特点,诗歌鉴赏)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议论文的特点,基本知识,写作特点,会写议论文)第四单元科普文章(说明文的说明语言和方法,科普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作品阅读(戏曲常识积累,戏曲特点分析)第二单元宋词(背诵,了解宋词的代表人物,写作手法)第三单元杂文、随笔(随笔类作文的特点)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文学常识积累、人物传纪的写作方法,会写这类文章)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第三单元文艺评论、随笔第四单元自然科学论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小说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影视名作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演讲与辩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国民俗文化》。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梳理
B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 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 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 上多时了。(正旦唱) •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 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 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7.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 A.“外”是角色名,这里是外来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 • B.“净”是角色名,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俗称“花脸”。 • C.“科”是戏曲中角色敲打乐器时的动作,又称为“介”。 • D.“旦”是角色名,扮演妇女。 • 8.【滚绣球】是( ) D • 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 曲牌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①合②怎生③糊突④错勘
• ②《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 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 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 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 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 十卷,共八十万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雷雨》教学素材(教材、课标、效果、学情分析)
2 雷雨教材分析《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
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一)对教材的理解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
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
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
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四幕)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高中语文 1.窦娥冤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文剖析楔子课文第一部分。
楔子,相当戏剧的序幕。
这个楔子交代了蔡婆的身份和幼年窦娥的命运。
蔡婆,一个靠放高利贷谋生的寡妇,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窦天章抵债被迫到蔡婆做童养媳。
杂剧选择“卖女”作为序幕,从一开始便向读者和观众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为后面戏剧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窦天章和窦娥的离别给人们留下了悬念,也为最后平反冤案埋下伏笔。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在杂剧里,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接着有一段独白,叙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动的目的,叫做定场白。
它们的作用在于介绍剧情,安定观众情绪。
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老身(老妇人自称)蔡婆婆是也,楚州(州郡名,治所在山阳县,即今江苏淮安)人氏,嫡亲(血统最亲近的人。
嫡,dí)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折合,抵偿)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大概,就要)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他早年贫困。
在临邛(qiónɡ)做客时,寡居的卓文君爱上了他,即私奔成婚。
后来在成都卖酒,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
不久汉武帝读到他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他做官),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意思是不再做卖酒的勾当,而是去朝廷当了大官。
第6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4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词,文学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柳永的婉约词作《雨霖铃》和苏轼豪放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已经初步感知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同时也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本课的学习不仅为学习《京口北固亭怀古》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更是为学生在学习完李清照的婉约词作后,能在互相对比中,进一步领悟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色做铺垫。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是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词中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写景、用典等艺术手法。
此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模仿北京学习工作坊的模式,让学生吟咏诗词,写出自己想从这首词中学习什么,认为的疑难点是什么等,根据学生学习意愿,分组探讨完成学习目标。
以此为主导,将课堂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全班分享。
然后,适当拓展,加深对辛弃疾爱国情的理解。
教师主要对学生做适时的引导启发,及时点播,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以及和同学探讨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好想象,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透过字句细心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初中及高一以来对一些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此时期的学生以具备一些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个人努力以及和同学探讨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分析1、诵读全词,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专题《不自由,毋宁死》word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不自由,毋宁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的第一板块“在演讲厅”的第一篇文章,新课标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二、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指出:“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看来,语文教学必须把口语训练纳入教学内容,纳入课堂。
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口语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通过口语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口语训练必须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
口语训练要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口语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面向全体。
口语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创设平台,开创性地进行。
三、学情分析:(一)、承语文教学担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主要任务,因为迫于高考的压力,基本上只盯着一张考卷在打转,口语训练不仅被读与写挤掉了,结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沉闷,语文教学越来越艰难。
相当一部分已经习惯于钻书本的学生来说。
(二)、学生对于演讲这种口语交际的基本形式并不陌生,但主要是听,实践的机会并不太多。
因而对演讲的要求和技巧并不十分清楚。
当真正演讲的机会摆在面前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怯场,缺少控场和应变能力,把演讲变成朗诵,表演的成分太多而显得做作,演讲不够清晰和富有感染力等。
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演讲的技巧。
2.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体会文本中作者情感,学习演讲的技巧。
高中语文说课稿5篇(最新)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5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为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三维目标重
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语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提高学生的描写和表达能力。
2. 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包括角色分析、情节分析、意象分析等,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掌握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如使用恰当的标点、句式的转换等,以提高写作质量。
教学难点:
1. 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中,让学生灵活运用,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达到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丰富作品的目的。
2. 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细节和意义,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在写作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注:以上目标重难点仅作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合理安排。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两首》。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诗歌背景介绍- 诗句解读与赏析- 艺术特色分析- 情感体验与主题思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风画面或播放古风音乐,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简要介绍《古诗两首》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信息,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诗歌学习教师领读《古诗两首》,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确保学生对诗句的基本理解。
深入赏析分析诗中的重要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诗中,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主题探讨围绕诗歌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思考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如何将古代的智慧和情感与现代生活相联系。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仿写古诗词、绘制诗意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课后作业:1. 背诵《古诗两首》。
2. 写一篇关于《古诗两首》的感悟短文,可以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也可以是对诗歌意义的思考。
3. 搜集与《古诗两首》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准备下一次的课堂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柳永《蝶恋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高中语文柳永《蝶恋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蝶恋花》是在学完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后的补充学习篇目。
柳永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他在考取功名上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为了追逐名利,他几乎踏遍了整个大江南北,漂泊异乡。
后因《鹤冲天》触怒皇帝,皇帝让他“且去填词。
”柳永知道没有做官的可能了,于是就做了一个填词诗人。
这时,正巧在高楼上望见黯黯春景,想到了几年前的意中人,心生忧愁,就畅饮填词了。
在教学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词的内容、品读词的语言、鉴赏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目标】1.表情朗读,描述内容,感悟词之意境。
2.品味语言,鉴赏手法,深味词人感情。
【重难点】重点:表情朗读,描述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
难点: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描述教学法,设疑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宋祁在《玉楼春》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春天又是一个惹人愁思的季节,李煜在《虞美人》中哀叹“春花秋月何时了”,那么柳永面对春景又有怎样的思绪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词《蝶恋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读准字音,勾画出不理解的词义。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伫倚zhù 拟把nǐ 强乐qiǎng还无味huán 憔悴qiáo(2)解释下列词语。
伫:久立。
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强乐还无味:反而。
消得:值得。
2.强调字音、词义。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词的内容。
4.朗读,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5.找出词中把握感情基调的词语?四、泡读,品味鉴赏。
1.词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2.归结手法。
3.自主赏析本词中的精美语句。
4.探究如何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简析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 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这段描写作用有三:其一,通过他之口,证实兰芝是 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卿二人的深厚感情;其二,处次展 示了他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 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 幻想;其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 家长形象。
母亲重复兰芝开头的话“十三教 汝织”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新 妇初来时,小姑始 扶床;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勤心 养公姥,好自相扶 将。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出 门登车去,涕落百 余行。
上堂谢阿母 母听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币多 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抵抗, 人物矛盾突现,十分尖锐。
不久望君来 磐石无转移 逆以煎我怀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要求《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念奴娇·赤壁怀古》选在《必修四》(人教版)第二单元宋词第五课,第四课是柳永两首词,本篇是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代表作品。
(二)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能结合文下注释初步理解句意,但在鉴赏层面有所欠缺。
2、阅读中国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
初中已学过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对苏轼有一定了解,有助于对本首词的解读。
但读过苏东坡传记的学生却不多,因而对此词情感的把握还有一定难度;此词内容丰富,意蕴无穷,更应引导学生做深层解读。
同时让学生合作探究,理解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大有裨益。
(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中对学习环境的描述是:协作、交流、情境。
对教学原则的描述是: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赏析、评价诗歌中的形象。
3、把握词中景、事、情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文下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合作探究,深层解读。
3、加强诵读,通其意,咏其韵,达其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苏轼洒脱、旷达、乐观的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壮景与伟事。
难点体悟豁达之情。
(六)教学方式在诵读中体会情感,赏析佳句,陶冶情操。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散文家梁衡老师在学术随笔《文章五诀》中说,好文章的基本构成离不开“形、事、情、理、典”五个方面,文章之法就是这几种要素的杂揉之法。
其中形、事、情、理就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供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后半段使用。
同其他各个模块一样,本册教材也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组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全册教材,并谈一谈教学设想。
阅读鉴赏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是戏剧(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宋词、杂文和随笔、古代传记。
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这四个单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
其中戏剧、宋词侧重于品味和赏析,杂文和随笔侧重于思考和领悟,古代传记则侧重于沟通和运用。
而从选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古代传记这个单元的课文文学性强,在人物刻画和叙事上都表现出很高的技巧。
因此,教学这个单元时也不应忽略了品味和赏析。
第一单元的戏剧选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窦娥冤》:以前教材选过第三折,因为它是全剧的高潮,人物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最突出,曲词也最为精彩。
这次选了楔子和前三折,希望借此可以完整地看到人物(主人公窦娥)个性的发展变化,人物形象更合理、真实,因而也更感人;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这部剧作情节之紧凑、结构之巧妙。
从学生学习戏剧的角度来看,这样节选应该是更为合适的。
《雷雨》是经典课文,主要内容是周朴园、鲁侍萍重逢相认以及周朴园、鲁大海之间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由于人物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而当事人有的对此心知肚明,有的还不甚明了,由此造成情节的张力,戏剧性很强。
《哈姆莱特》这次是新入选教材。
课文节选的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
其中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场面,人物关系复杂,人物内心活动复杂多变,并直接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引发了剧中人物自己都不曾预料到的结果。
这个场面气氛紧张,情势变化快,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选的都属于古典的或现实主义的戏剧,而没有选现代派戏剧,比如在上一套教材里选过的《等待戈多》。
这是因为教材容量有限,像《等待戈多》这样的现代派戏剧固然在思想内涵独到、表现方式新颖上有它们的长处,而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比不上传统的、古典的戏剧更能提供多种教学资源。
当然,在配套的语文读本里,我们选文的视野会更开阔,选文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教材和语文读本结合着使用,就会相得益彰了。
那么教学这个单元时,有哪些基本要求呢?下面谈一谈我的想法。
1.介绍关于戏剧的一般知识以及元杂剧、话剧的知识,知识要以有用、能帮助学生阅读戏剧文学为准。
比如,关于戏剧,要知道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主要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剧作者则隐身于幕后。
关于元杂剧,要知道它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到底,主要靠说白交代或推进故事情节,曲词只起辅助作用,曲词主要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等等。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阅读剧本时要注意概括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
另外,由于戏剧的人物语言潜台词丰富,富有性格化和动作性,因此分析、品味人物的语言也是阅读、欣赏的重点之一。
要揣摩、想像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有什么言外之意,还要注意看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之间怎样的关系,怎样推动着情节发展,等等。
如《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相认这个场面,开始是周朴园内心受到触动,有意打听往事,而鲁侍萍则压抑着感情,沉缓应对;接着周朴园的话引起她的激愤,她忍不住层层揭开事情真相,却还不愿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周朴园先是震惊、痛苦,然后又冷静下来;最后周朴园急于从往事中脱身,将她打发走,鲁侍萍终于控制不住,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个场面里人物的外部动作虽然不强烈,而凭着人物对话,就使这个场面很有张力,很有看头。
3.重视学生的文学欣赏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文学欣赏活动具有触动、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反思,乃至净化心灵,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的功能。
因此,教学时不要脱离学生实际的阅读、欣赏活动,而孤立地进行所谓的人文精神教育。
第二单元宋词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
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全力创作词的人,他喜欢创制长调,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作以小令为主的面貌,扩大了词的容量,增添了词婉转曲折的韵味。
应该说,他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独特风貌的确立和成熟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对此后词人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里选的一首是《雨霖铃》,一首是《望海潮》;前者既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宋词中婉约一派的典型之作,后者则气象富丽宏大,与前者在风格上迥然有别,正可以看出柳永多方面的艺术才情。
苏轼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丰富了词的题材,也使得词的面貌和风格进一步多样化。
这里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般认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另一首《定风波》则是苏轼处事态度的鲜明表现。
从这两首词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加深对苏轼其人其文的体会与理解。
李清照虽然在诗、文方面都有优秀作品传世,不过她的写作重心以及取得最大成就的领域是词。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词真挚、细腻、含蓄,而不流于柔弱、矫揉造作,在词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
这里选的两首作品,一首创作于早期,一首创作于晚期,情调有别而风格一致。
辛弃疾是南宋一大批爱国词人的代表。
终其一生,他都在关心抗金大计,为之忧心、操劳,然而国事总也不能如他所愿。
因此,倾吐不满与忧愤之情成为他的词作中常见的主题。
这里选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即如此。
此外,他的词喜欢大量使用典故,词的内涵因而显得丰富、深厚,是他作品的又一大特色。
这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各异,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读者能从中获得多种欣赏、审美体验。
如《雨霖铃》和《醉花阴》都是偏于婉约、阴柔风格的作品,内容上也相近,都是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的,而前者尽力铺叙,抒情务透务尽,后者则点到为止,欲说还休。
又如苏轼、辛弃疾虽然都被看作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而拿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两首词相比较,不难体会到,前者飘逸、洒脱,而后者沉郁、悲凉。
此外,从李清照前后期词作在感情基调上的较大变化及辛弃疾词作中贯穿始终的抗敌报国之情上,可以让读者深切地认识到,时代、社会的因素给予文学以多么大的影响!教学这个单元,基本要求是:1.介绍有关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一般知识,如词牌、词的题目等;还可以讲一讲宋词可以分为豪放、婉约两派以及宋词在不同时期的面貌。
2.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宋词。
其一,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二,既注意词作中带有作者浓厚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暗示着作者的所思所感)的形象性词语,也要注意直接表露作者情绪的词语,以便准确、细致地揣摩作者的感情,并进行欣赏、品味。
比如《雨霖铃》的一开头,用了“寒蝉”“长亭”“晚”“骤雨”“都门帐饮”等形象性词语,设置出一个令人倍感凄凉、感伤的离别场景,从中读者不难体会到词中主人公痛苦、暗淡的心情。
而与此同时,词人还运用了“凄切”“无绪”等直接表露作者情绪的词语,将这种心情明确化。
《醉花阴》也是如此,只是其中形象性的、暗示性的词语多,而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少;《声声慢》则和《醉花阴》相反。
此外,对于词作上下片如何过渡也应注意。
有的词作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情,而有很多词作并非如此,提醒学生注意每首词作是如何过渡的,对于提高阅读、欣赏词作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3.指导学生诵读。
诵读时,要在努力传达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的同时,处理好节拍与节奏,恰当地把握语调与旋律,减少诵读中的随意性。
第三单元是杂文和随笔。
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这种划分法,整套教材现代文部分有两个单元是属于论述类的,其中之一就是这里的杂文和随笔单元。
这个单元中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杂文,另外三课属于随笔。
《拿来主义》说理形象,语言尖锐而不乏诙谐,是杂文中的典范。
它所阐述的“拿来主义”的原则和主张,不仅适用于在当时引进外来文化和继承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拿来主义”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首次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它所阐述的是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里“爱”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其中着重讲了父爱、母爱的不同特质以及它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与影响,这个主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很新鲜,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他们来说,思考这个问题也是很吸引人的,有价值的。
此外,这篇文章阐述问题不枝不蔓,逻辑线索清晰,是培养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能力的很好范例。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写的是人类使用语言的历史。
它从文字的发明、国家共同语的形成、传声技术的发明、语文技术的信息化、国际共同语和国际互联网等五个方面来做介绍,分别追溯其变化和发展过程,使读者对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的动态变化获得全面的了解,并促使读者关注我们习焉不察的语言生活,对语言在未来的发展产生思考。
《短文三篇》选了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富尔格姆的《信条》。
它们表达的都是作者对生命、人自身、生活等大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而文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都是积极的。
它们篇幅短小,所阐述的主题集中,见解新颖而不难理解,足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应该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这个单元时,应注意的是:1.介绍一些关于随笔、杂文的文体知识。
结合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学生能很快掌握一种阅读这类文章的把手。
2.引导学生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提炼和概括文章的观点。
高中生往往开始对论述类、哲理类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他们阅读思想性强的作品暂时还有困难,阅读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习惯还没有形成。
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潜心阅读、精研细思典范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练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论述类文章往往有开启读者心智的功效,对读者的思想乃至行为发生影响。
这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它们有时有历史局限性,有的不一定完全合理、正确,有的在新形势下具有了新的意义,总之,都给读者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中,对于父爱、母爱的分析,又如《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作者对于“思想”的重视和强调等,都是能引发出不同意见的地方。
如果学生的思考范围、思考深度仅限于理解文本本身,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就都不能得到快速提高。
第四单元是古代传记。
其中前三篇课文分别选自《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都比较明显地带有个人著述的色彩,感情充沛,文学性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