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及改进意见
浅析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及改进意见摘要: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校对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师资的缺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解决好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改进意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所以,在中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方法与城镇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一、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程不够重视虽说,现如今的教学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
但是农村学校对思想品德教学不够重视,其表现在:(1)课时安排上,学校将语文、数学、英语安排大量的课时,认为是“主科”要下大力度,而思想品德等学科课时安排较少,有时甚至少于课标要求,或许七八年级直接不上,将所有的课为“主科”服务。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班主任一再强调“主科”的重要性,给学生传达“副科”可学可不学,这样一来学生潜移默化地觉得思想品德等学科是“副科”,学习起来不认真。
不去认真听课,甚至在思想品德课上做起了“主科”的作业,给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农村专业思想品德教师的缺乏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关键在教师。
但是目前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师队伍存在许多困难;很多年轻教师都想“进城”不愿意留在农村,而老教师又陆续地退休。
所以,往往一所中学只有一到两名专业思想品德教师,而这一两名教师也成为学校的主导力量,通常都是把关教师,进行毕业班教学,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得不到重视,给带“主课”的老师随便上上,有时候甚至不上,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基础没有打好,而到了九年级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能完成整个中学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作为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一些教师也自认为思想品德是“副科”,加上自身素质不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上也是得过且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加思考,不求上进,都采用一些“满堂灌”和“注入式”传统的教学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浅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浅议陕西汉中勉县周家山中学/何文家摘要:义务教育中一直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即辍学。
对此,回避不是科学的方法。
农村初中生辍学有教育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希望能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各部门形成合力,都做一点事,使初中学生尽可能都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对策正文:中国教育的较大问题之一是基础教育薄弱,因而积淀了大批素质较低的人口,普遍存在的初中生辍学现象会对此推波助澜。
我们注意到,在社会上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常去农村学校校门口骚扰在校生的不乏辍学生,他们又影响在校学困生辍学而加入其队伍;一直以来,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也不乏辍学生。
辍学青少年进入社会,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口素质下降,给社会增加了新的就业压力,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增高,这对“科教兴国”战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我国义务教育这一战略高度来说,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初中生辍学问题,设法从根本上减少辍学现象之发生,倘若讳疾忌医,情况可能会更糟。
一、辍学原因分析:1、教育自身原因:对辍学生来说,没有文化是一种悲哀,是他们自身发展的羁绊;对社会来说,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只有找到学生辍学的根源,才能控制乃至杜绝辍学现象的继续发生。
我认为,学生辍学的本质核心根源,主要还是教育本身的弊端,尽管我们也在不断的改革。
我们的教育弊端主要表现在:教改措施落实不够,教育方式单一,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无情趣。
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无心从教、厌教、懒学等现象。
2、社会原因:(1)、一方面,读书难以直接改变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或压力的驱使下,家长支持子女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大量青少年也渴望像外出的民工一样,年终时腰包鼓鼓回家过年,因此便中途辍学而成为了低学历的从事一些简单工种的民工。
(2)、我国自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之后,人们在心理上还难以适应。
浅析农村学生厌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并且不 断加 以指责 和呵斥 , 很 少能够发现他 们身上 的闪光 点, 并给予 肯定和鼓励 。作 为一名教 师 ,我们应 该善 于发现 学生 些 人片面地认为:能挣钱就是有 能力,有钱 就可 以找到 身上 的闪光点 ,并给予 赞扬和鼓 励 。这 不仅仅 能增强学 生的 好工作 ,有 了好工 作就 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如 此往 复知识又有 自信心 ,而且会激 发起 他们对 学习 的兴趣 。譬如 刚学会 写字 什么用 呢? 的孩 子,如果 我们会赞 扬他写 字漂亮 ,那么他们 就会 更加努 对 于这 些 人 的 说 法 ,也 许 无 可 厚 非 。这 些 问题 的 确 是 当 今 力 ,认 真地去 书写 ,这 便是 赏识的力量 。每个人 都希 望 自己 社 会 的一种 现状 。但反过 来思之 ,大学 生为什么 找不到工 作 所做 的一切得 到别人 的认可 ,如果一旦 得到别人 的认 可,他 呢 ?一方 面可能 是 由于经济 的发 展水平 决定 了就 业人数 的多 们便会 不惜遗 力的去做事 , 如果我们 教师在课 堂上 多一 些“ 你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 但另一方面是 否也 由于作为大学生本身知识学得不够专业 化 ,不符合用 人单位的标准呢 ?如果是这样 ,是不是还需要继 续学习呢?进而达到术业有专攻 、学有所长 ,必能英雄有用武 之地的 ?换个角度讲 ,胸无点墨之人暴 富者 的确 比比皆是 ,可 是 不 依 靠 出卖 劳 动 力 而 获 得 财 富 的恐 怕 只 是 凤 毛 麟 角 吧 ? 即 使他们赚 了很多钱 ,可是除 了钱 ,他们还有什么呢 ?这绝不是 吃 不 到 葡 萄 说 葡 萄 酸 的理 论 。我 想 :一 个 人 的一 辈 子 除 了物 质 上维持生存 的那 点需求外 , 总该还有 点精神追求 吧?人 不能单 靠物质去支撑 ,精神生活也绝不可 少。只有物质与精神有机地
浅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状态、学习形式以及思想观念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农村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确实承担着农村新一代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重任,最为关键的是为其余课程更有效的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也让信息技术越加迅速的融入到了数学、语文、物理等等课程的授课环节中。
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策国内农村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仍旧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老师并不多、计算机设备实际数量较少、信息技术课程不被学校所注重、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教育观念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等等。
这部分问题都是众多信息技术老师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怎样增强农村信息技术的授课效果和授课品质,增强农村初中学生们的素质素养,是信息技术老师必须要积极开展研究的首要课题。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分歧一些农村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老师对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并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都是因为农村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整体不足。
部分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只会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们灌输理论性的知识,这就让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更是无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信息技术课堂的授课效果并不好。
并且,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所带来的影响,一些老师仍旧采用着老旧落后的授课模式,不会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久而久之,必定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反感。
就算是一些老师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了实践操作,但是却无视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思维素养进行培育,这就让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及老师的授课质量并不高,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都是如今时期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诚信现状及对策
167学习版内容摘要:通过针对农村地区初中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农村中学诚信教育现状和管理成因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对策。
希望本书能对我校中学生的职业诚信教育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问题关键词:中学诚信教育 现状 对策当代我国中学生对诚信的认识缺失,现状问题是如何对策当代中学生的诚信缺失。
其原因很多。
从中学生的环境来看,不难理解其原因有三个部分:社会、学校、家庭。
为了了解中学生诚信的现状,使教育有所放矢,特针对刘家峡中学八年级三班的十二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一、中学生的诚信状况和成因:(一)中学生的诚信状况。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0%以上的同学都能明确哪些行为是讲诚信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89.8%的人希望周围的人都能诚实、守信。
这说明了中学生对诚信的理解程度还比较高,有能力辨别非是。
在家庭调查中,81.63%的学生很少有撒谎经历,69.39%的学生很少骗父母,77.55%的学生答应了父母大部分事情。
在学校的调查中,91.84%的学生有抄写作业经历,其原因是59.1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懒惰的,不想动脑。
77.55%的同学考试中有弊,55.10%的同学认为主要原因是考不好怕家长责怪。
在社会诚信调查中,当陌生人向你说路费失误,让你给些钱回家的时候,53.06%的学生不相信;当你在街上,电视里看到广告和相关商品的说明书时,你是否相信这一点。
59.18%的学生对此持半信态度;当个体利益与诚信道德之间发生冲突时,83.67%的学生选择了诚信,当不诚信会损害你的利益时,75.51%的学生选择了维护诚信的方式。
总之,调查诚信程度的高低依次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诚信程度较高,社会诚信程度较低。
(二)影响中学生诚信的因素。
家庭因素:问卷调查学校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为复杂。
目前,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重视教育的父母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日常生活中忽视或根本没有引导道德质量,忽视或根本没有引导孩子。
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国家对教育投资日益剧增,惠民政策不断出台,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率却逐年上升。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十来年的农村教育教学实践和近期的实地走访,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原因1.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就业难,上一般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到社会学个一技之长,早挣钱。
有学生家长说:“说个老师不爱听的话,我现在一天给人家贴瓷砖挣两三百元,只要勤劳比当老师都强。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之间的不正常攀比。
他们比买名牌服饰、手机、电脑等,经济较差的学生就觉得有伤自尊,从开始厌学直至辍学。
3.外出打工人的不良诱惑。
每年春季开学时,学生流失最为严重,原因很简单,外出打工的回到家乡,披金戴银,大吃大喝。
这是当今青少年最经不起的诱惑。
外出打工的也同样在厂家招工优惠政策的驱使下,骗走了部分学生。
4.教育费用惊人,使部分学生或家长放弃了受教育。
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或只是获得了很少补助,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
而农村低收入家庭较多,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家长付不起学费早早辍学了。
5.政府的不作为。
《义务教育法》一再修改,可让谁来执行?老师还是学生?孩子不上学,很少有过政府部门的人来督促过、询问过,更不用说公安或警察了。
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难道还不足以警醒我们的政府吗?二、家庭原因1.学生居住的地理环境差。
农村大部分的辍学学生都住在大山大沟的深处,学生从家到学校,天气好的情况下也要走上三四个小时,交通不发达,没有车坐。
来回上学路难走是辍学的原因之一。
2.家庭文化氛围不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家长大部分为小学水平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甚至根本就没上过学。
其中有三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
浅析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
浅析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作者:杨映山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0期农村这块传统,清净,没有污染的纯天然的天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纯朴,憨厚,善良,而这里的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涵养和魅力。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生有好大一部分辍学了,这是为什么了?作为一个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在授课之余,带着一份责任和好奇进行了问查和研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第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农村由于长期受传统的男耕女织思想的影响,家长们对孩子们上学并不是多么重视。
在家长的意识里,孩子能念些书、认识字、会数数,能计算基本经济账就行了,没有必要多读那么多书。
孩子在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自然也就放松了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了,甚至孩子也抱着随便上上的心思,草草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这是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第二、进城务工观念的影响。
随着党的十八的胜利召开,人们的观念也开始更新换代,家长进一步抛弃了旧的传统的思想。
大胆的想象,如果自己的孩子现在不读书了,他们都是十六七岁,还年轻,有发展前途。
算一笔账,如果十六岁出去打工,到三十岁,整整十四年,一年挣上两万元,十四年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什么非得要孩子去读书,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
当然,十几年下来,能够考上大学,最后能找个工作,那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大学毕业找工作,还要进行考试、面试,花钱、根本不能和家长的利益相一致。
也不能符合家长的投入时间少,要求回报快的这一观念。
这样一想,让孩子辍学打工确实是件正确的选择。
家长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利益,这也是造成孩子辍学根本之症结。
第三,消费速度的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现在人们每天都要很大的消费。
农村的变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人们出行购物,看到的是百元大钞,并且消费的数额也不小。
浅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现状及对策
2 . 过 渡 处提 问 教 师提 出问题后 . 当学生回答有 困难时。 教师应帮助、 诱导 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 : 在教 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 ,在新 旧知识 的连接点 ( 1 ) 提 示 有时候 . 学生可能回答不了。 或仅仅提供 问题的部 上设 问 , 既 可 以复 习 旧知识 , 又能 引 出新知 识 。 分答案 , 需要教 9 币 进一步提示, 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3 . 突 出重 点、 化 解难 点 时提 问 ( 2 ) 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 , 较为妥 当的策略 是 提问 设计要设阶梯, 层层递进 , 逐级攀登 , 以完成教 学任务。 用 一 种他 们 能 够 懂 得 的 形 式 重 新 措 词 。例 如 一 个教 师 说 “ C a n 对于教 学中的一些重难点 , 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 。 依据 学 y o u e l a b o r a t e y o u r a n s we r s ? ” 若 学 生没 能反 应 . 教 师 应迅 速 改 变说 生的水平 , 想方设法化难为 易, 化繁 为简 , 由近及远 , 一环扣一 环, 逐步解决大问题 , 从心理 学和教育 学角度看 , 这是符合 学生 法. 如“ C a n y o u s a y s o me t h i n g a b o u t i t ? ” 等等。 ( 3 ) 补充问题。 有时候 , 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 , 表 达含糊 认 知规 律 的 。 4 . 复 习时提 问 或不全面. 教 师可进一步提 出一些问题 , 来帮助他 们澄清思路 . 给 他 们 一 个全 面 的答 案 对 已学过的知识复习, 巧妙设问。 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 ( 4 ) 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 时, 他们常 归纳和 总结, 加深印象、 巩 固知识。 常不愿贸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 总之 , 教 师课堂提 问应从 学生实际 出发 , 精心设计提 问, 充 心。教师应 当鼓励 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分发挥课堂提 问的作用,从而提 高课堂教 学效果。在教学实践 毫无疑 问 , 课 堂上 让 那些 较 差 的 学生 回 答 问题 时 , 教 师更 应 中, 我们教 师应不断地探 寻提 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 竭 力点燃学 随时给以提示 . 以调动他们参与课 堂的积极性。 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
浅析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指出了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逆反等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提出了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培训、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设立学生信箱、设立心理咨询室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我校属农村学校,无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既要管理班务又兼心理辅导。
从教13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
我认为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者,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当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曾在我校做过如下调查:此项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由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三个班组成,共计 252人。
学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
问题设置:1.是否听说过心理咨询?七年级有76.5%的学生听说过,八年级有 87.2%的学生知道.大体比例相当。
男生有 65%听说过,女生有67%有此概念。
此结果说明心理咨询这项工作在农村中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或其影响深度是不够的。
2.当身边有一个心理咨询人员时,你们最想从咨询人员那里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想知道:“长大后我能不能成才”.“怎样才能让别的同学喜欢我”,“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
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想知道“我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我怎样做就是心理健康”等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有这样要求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8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很关心自己的未来.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诸如人际关系、自信心问题等方面的困惑.因此我们认为.在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家长、心理学工作者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作者:翁少琴指导老师:殷丹摘要:现今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同学生本身、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脱不了关系。
因此,加强学生意志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实行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留住孩子的心;加强教育宣传,引起社会共鸣;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是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辍学;农村;初中;厌学;控辍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越来越重要,没有知识可谓是寸步难行。
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速师资培训,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
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仍有些学生连最起码的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且此现象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大有抬头之势。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造成此现象的呢?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流失,我们有必要查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现象的有力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通过对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据不完全调查,厌学情况具有越来越大的严重性。
它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所占学生的比例也十分严重,厌学学生大约在60%左右,少数乡镇中学的厌学率甚至达到80%左右;另外,厌学现象还具有复杂性。
读初中的不想读高中,高中毕业又嫌上大学太累,本地学生不愿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有不少学生根本不是为了去上学,而只是想混个文凭而已。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看不到学习知识对其本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表现为心烦意乱、情绪起伏大,时而冷漠,对一切无动于衷;时而激怒,一触即发,易与老师家长顶牛。
有的学生甚至说:“恨不得把书本付之一炬,来个自我解放。
浅析乡村初中学生的英语状况
浅析乡村初中学生的英语状况摘要:当地乡村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主动学习的学生较少,多数学生处于半主动状态,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英语难的状况,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自觉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乡村、初中学生、英语状况、困难、情感。
当地乡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是难(difficult),以下从类型、成因及解决方法来分析:一、当地乡村初中学生英语状况的类型当地乡村初中学生的英语状况有以下类型:第一、主动学习型(active learning type)。
这类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较强,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十。
课堂上,他们闪动的眼神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他们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能够较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效果较好。
课后,他们勤学好问,及时巩固。
英语虽难,但他们迎难而上,在学习中享受着战胜困难的快乐。
第二、半主动学习型(Semi-active learning type)。
这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六十。
课堂上,他们努力听讲,但有时为难所困,导致积极性降低,对一些知识没有理解,学习效果不算好。
课后,他们能够完成家庭作业,但有的知识点没有及时巩固好。
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惧英语之难,具有坚定的学习信心。
第三、被动学习型(passive learning type)。
这类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自觉性较差,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
课堂上,他们常常为难所困,对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没有理解,学习效果较差。
课后,他们作业马虎,没有及时巩固好所学知识。
他们畏惧英语之难,缺乏坚定的学习信心。
由上可知,三种类型的学生对英语都感到难,然而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三种学习效果。
由于人的可塑性,这三种类型的学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只要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就能从被动型转变为半主动型,再转变为主动型;如果畏惧困难,一曝十寒,则与之相反。
浅析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下滑的原因及对策经常听到不少的英语教师在哀叹:现在的学生真的是一届不如一届,英语成绩越来越差。
作为主管英语教研组的学校中层行政人员和多年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我带着丝丝忧虑与不安,对广东省阳山县太平中学(以下简称“我校”)近五年来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进行了查阅和对比,结果发现:在班级和学生人数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却不断下滑。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师的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将怎样去应对和改变这种现状呢?一、英语成绩下滑的原因1.基础不够扎实虽然国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小学,只有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和少数村级小学能实现。
即使能开设英语课,也存在着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有些老师要担任5个班的英语教学,有些教师甚至要兼顾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英语课程,他们课时多、班级多,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应对。
由于教学上指导不到位,不少学生特别是男学生在小学就产生了对英语的厌学心理,进入初中后,他们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不少同学对语法知识一问三不知,不能准确写出26个英语字母的学生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给初中英语教师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
2.学习不够主动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所学课程的增加,以及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和语法知识的加深,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加大,不少学生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授课的内容不了解,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做笔记,老师带读或用录音机带读时他们懒于开口,课后既不及时复习又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必然下降。
3.家长不够重视目前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这本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了一些家长的意识。
不少家长认为不用自己掏钱支付孩子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便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督,甚至把初中学校当作“托儿所”,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养身体、长个子。
另外,许多家长英语水平较低,对孩子学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英语成绩的好坏对孩子的前途没有任何影响。
浅析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及对策随着我省普九工作和两基攻坚的深入开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年龄段学生巩固率得到了保证,大量适龄学生进入初级中学。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大力倡导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初中,由于学生基础差、班级数额多、班额大的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厌学现象较普遍,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现象,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深入探讨,同样也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认真思考的课题。
经过几年的农村教学思考,通过对现在农村初中学生的现状分析,我认为造成学生厌学心态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卑心理。
由于我们地处陇南山区,大部分学生在山区完小、教学点学习,升入初中后远离父母,来到较远的乡镇读书,不能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同时由于自身基础差,学习底子薄,学习成绩不理想。
升入初中课程增多,学习方法不当,心理压力大,对自己缺乏自信,对学习前途也感到迷茫,对自我认识差,自卑心理重,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阴影之下。
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意志薄弱,怕动脑筋,依赖性强等。
2、埋怨心理。
自己学的不好,却埋怨老师教得不好。
有的总希望别人学不好,甚至忌恨别人学得好。
有的学生则认为老师喜欢聪明、伶俐、反应快的学生,有的则埋怨自己笨,恨自己不如别人聪明。
还有的迷恋网络,自我约束力不强,道德自律意识差,热衷于交网友,玩游戏,埋怨现实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心理矛盾,有厌烦学习的倾向。
3、逆反心理。
由于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变化,拜金主义思潮泛滥,金钱至上,念书无用论,不念书也照样吃饭,自私自利等风气的影响。
有的学生认为,书上讲的内容不可信,与现实有出入,在以后进入社会中无用,书念出来工作无着落,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等,厌烦学习,不服从教师管教,直到放弃学习,或者自动辍学。
4,自我意识过强的心理。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小学与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
浅析农村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作者:张廷宗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5期近年来,伴随着教育城市化的热潮,农村学生的厌学现象又有所增长。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变得日渐富有。
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这就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骄纵心理和贪图享乐等恶习,同时又使他们缺乏逆境挫折的磨练,碰到诸如学习吃力、成绩不好、师生关系紧张、做错事挨批评等就会产生挫折感,容易陷入焦虑、紧张、失望、沮丧之中不能自我疏导,合理宣泄,从而造成明显的心理失衡,不可自拔。
对于教师的教育,孩子也就相应持怀疑态度,不配合。
2、“子不教、父之过”。
社会的物欲横流,迫使家长们追求物质上的提高。
有的家庭父亲外出务工,有的家庭甚至父母双双外出务工。
这样,儿童的教育则只能落在爷爷奶奶或母亲的身上。
他们可以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却无法很好的约束孩子的行为。
学习靠自制力不强的孩子自己处理,结果可想而知。
3、家长的文化程度低。
农村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再加之母亲往往比父亲读书还少,在农村又是严父慈母,他们给不了孩子什么教育,也给不了孩子知识上的帮助。
这就让农村孩子跟家庭教育良好的城市孩子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4、现在独生子女多了,一个个都是“小王子”“小公主”,被家长捧为掌上明珠。
进入初中,孩子们第一次住校,有的学生对学校环境显得极不适应,与同学的关系也难以处理好,虽然老师多次与之谈心,但却没有多大的效果,难以接受老师的劝导,最终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交朋友,他也在集体中日渐孤独,终日郁郁寡欢,心理上产生了障碍,甚至觉得坐在教室里都非常难受,最终厌学。
二、社会不良思想的诱惑。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风尚,高尚的、低俗的;健康的、非健康的;积极的、消极地;中国的、外国的,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青少年学生,诱惑着他们的心灵。
浅析农村留守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的发展,我国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1.6%,不仅是城市,我国很多乡村也已经普及了互联网,使用智能手机在农村也已经是随处可见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当前农村的留守中学生来说,智能手机的使用是弊大于利的。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智能手机引言2019 年,相关报告研究表明我国的未成年人上网已经是普遍现象。
未成年网民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于90%,上网设备选择上,手机成为接近占比94%的首要工具,未成年网民便捷上网的要求在智能手机上实现,未成年网民中仅不到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称自己没有专属的上网设备[1]。
使用智能手机确实可以更快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当前农村留守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大部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不是为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缓解学习压力,更甚至智能手机成为了他们娱乐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
一、农村留守中学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其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很多学生沦为了网瘾少年,中学生本来自制能力弱,加上存在的逆反心里和学习压力,使得很多学生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中“大杀四方”的快感,因此很多学生疯狂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导致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的时候精神不佳,在课堂上呼呼大睡,甚至有中学老师反映,有许多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很好,自从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晚上通宵玩手机,白天上课呼呼大睡,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成绩开始直线下滑成为倒数。
然而,小学阶段有其不足之处,小朋友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定,看待事物的专注力还不够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感兴趣的东西关注更为密切[2]。
其二,农村留守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感愈发强烈,甚至到了没有手机就吃不下饭的地步,更甚至有些中学生因为老师没收手机而变得暴躁、易怒,有些学生甚至为此对老师大打出手,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农村中学中是时常发生的,留守中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把所有的依赖全倾向于智能手机上,再加上在家没人监督,使得很多中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性格逐渐偏向暴躁易怒的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学生现状之浅析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17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要求,是充分针对当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重新抬头;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蔓延;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等,开始危及到了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
一、总体现状1、教育自身因素导致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表面看来,课改后的学科教材内容不多,偏深偏难的内容少了,比如理科方面的定理、公理、公式等的推导、证明的内容量大大减少,知识难度降低了,而实际上新教材不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变差,脱节现象严重,有些环节算理模糊,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难度,加上考试内容往往远不止于教材范围,迫使教师不得不补充大量内容,尽可能地适应考试要求。
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只有挤时间、满堂灌,学生就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课外练习、去死记知识点。
科科如此,学习的难度、强度自然加大。
课程过重、作业过难多、考试过频以及同学间的激烈竞争、睡眠严重不足、精力不济、内心焦虑、处罚威胁、升重点高中自信不足等,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作业量大,考试频繁。
农村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总量在2小时左右,初三达到了4小时及以上。
一天中,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除了三餐,其余时间都在忙于学习。
平均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休息和睡眠不足8小时。
学习带给半数以上学生的体验是痛苦而非愉悦。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
尽管教育部制订了许多具体要就,但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现象。
我认为以下两点急需解决①认真执行初中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是农村初中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学科课时安排的法律依据,任何学校都只能严格执行,不得调整或突破。
一些学校原来已经将一些“副科”课时调整给语、数、外等学科的做法要及时纠正,把时间还给原来的学科——不但从课表上要体现出来,而且应该落实到课堂、落实到课程。
②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休息。
农村初中要严格遵守政策规定,认真执行学生在校学习、晚自习、体育活动时间及非住读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参加早晚自习的规定,保障学生充足的休息、睡眠、锻炼,使学生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参加学习;要禁止利用午休和晚自习前时间安排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上课或考试;禁止挤占自习课、晚自习上课或考试,禁止拖堂;禁止学校或教师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2、外部环境的影响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原因。
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也影响着学生辍学。
一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更难于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认为读书就是让孩子识几个字,农村中学师资水平低,教育方法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
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而放松对“差生”的关爱和转化工作,甚至会把“差生”当作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加以歧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此外,初中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一些“后进生”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听不进、学不懂,于是产生升学无望而厌学、辍学。
二、学生的价值观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
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
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
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
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60%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也有40%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就业, 80%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但是,通过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72%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
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
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有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
调查结果表明,极少数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3.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状况农村中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愿望,并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希望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农村中学生摆脱农村落后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因此,在60%的农村中学生看来,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比较现实的。
但仍有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因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的希望渺茫,或埋怨自己出身贫寒而在学习方面不思进取。
同时,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
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
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
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
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鉴于以上原因,约6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3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0%的学生害怕学习。
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
而且,很多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
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
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0%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镜头一:班级里玻璃被打坏了,你若去当众调查是谁干的,大多数的学生会说“不知道”或“没看见”,同时他们还会摇摇头显出很成熟的样子,而你换个方式作个暗查,学生会小声地告诉那是谁干的事;镜头二:学生打架了,你要责问谁的错,双方各不服气,各说各的理由,不到被事实逼到最后,绝不承认,绝不服输。
而且,仗打出来了,吃了亏的,他不先找你老师,他先跑去找家长、找“一起玩的”再给补回来;另外,诸如说脏话、没爱心、奢侈浪费、沉迷网吧、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这些道德问题的缺失和错位在农村中学是常见的、普遍的,让我们老师也感到苦恼与困惑。
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攻击性强交往情感闭锁。
究其原因,我认为:1、学校教育问题。
由于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甚至缺乏正确的认识,视其为当今普片现象,而且名义上的工作开展也带有为应付检查或点缀、装饰学校形象的成份。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少组织无系统支离破碎,没有实效。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的倾向非常严重。
表现在不能正确区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了一种思想政治工作,以致于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以往德育的方法和手段。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陷入机械灌输和说教的境地,缺乏应有的策略和功效。
在学校,一切的教育过程,包括教师的人格、态度、班集体的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创建学校物理环境的同时,下大力气去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软环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校给他们带来的无穷快乐。
另外,广大教师切实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与学生接触的每时每刻。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因此在操作上要尽量避免简单化、机械化,多注重人性化、情感化、多样化,重视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2、家庭环境问题。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的收入增加。
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没历受过什么磨练,其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不会有一点的委屈。
在农村的家庭中,有的父母常以“不吃亏”的思想来教育孩子,所以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偏执、自私、冷漠或急躁、脆弱、油滑等心理和性格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还有部分失去单亲、双亲的孩子,有的顽劣古怪,有的胆小自卑。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大多数只重于学业成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