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欣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手牵手》陶喆王力宏号召音乐人“用音乐加油,手牵手大合唱”。眼见台湾SARS疫情严重,全国民众人心惶惶,在金曲制作人王力宏、陶喆和东风卫视的发起下,号召所有音乐人一起用音乐来激励面临防疫、抗疫的台湾人民,获得台湾乐坛87位歌手共襄盛举,希望藉由音乐的力量来鼓励人心,让大家能够勇敢面对疫情,一起对抗SARS,共同度过难关。
第二张专辑:《i'm ok》。这就是陶喆,要用一首首充满摇滚精神的音乐与市场接触,让人回到60-70年代听摇滚乐的朴实的快乐。在这张专辑推出的同时陶喆在香港及台湾举行个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许多的大牌歌手们都到场聆听他的演唱。从小就常常往返台湾、美国,传统中国和西方文明在陶喆身上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国人的感情一向讲求含蓄,他就会尝试用比较“放”的方式,以自然的方式去诠释感情,所以歌曲中可以听到不少“oh baby”或者随性的转音,重点不是每个音都很准、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而是要用最真诚的自己来面对音乐。(专辑曲目:01. doxology02.找自己03.小镇姑娘04.夜来香05.普通朋友06. i’m ok 07.不一样08.说走就走09.多谢你10.马戏团11.天天12. angeline13. amen)
《Free》在新人辈出的流行歌坛,台湾歌手陶喆地位独特。这位十年来台湾最好的唱作人,从踏入歌坛,从幕后到前台,一路走得沉稳而踏实。这位拥有极多铁杆歌迷的巨星将举办他的个人演唱会——2007陶喆上海演唱会,演唱会于7月7日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
《好好活下去》是为抗震救灾而作,现已在全国全面推出,让全中国的同胞都能在音乐旋律的激励中,获得无限的勇气与一起走下去的力量,为抗震救灾积聚能量,鼓舞了中国人的向上精神。相信在这首歌的鼓舞下,灾区人民能很快恢复。
新歌+精选:《乐之路1997-2003》。透过超音波仪器,父母们可以了解并纪录婴儿在母亲体内的成长过程。因此,陶喆将这个概念援引至他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专辑中,让乐迷们可以在聆听的过程里,完整感受他“在6年内产下24个小孩”的心情点滴。在“超音波”的概念之下集合了11首个人代表作,以及6首全新作品,加上1首私藏的试听demo与特别版本。陶喆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不只要让大家听见他的音乐,更要让大家看到他在音乐生活里的创作概念与想法。不论是已发表的、未发表的或正要发表的,这些由陶喆在6年内辛苦孕育培养的“24个小孩”陪着我们一起重返他在“乐之路”上的美丽时光,同时走向他充满未知可能的精彩未来。

世界名曲鉴赏 论文

世界名曲鉴赏 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世界名曲鉴赏课题论文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2信工1姓名:魏思奥学号: 20124000世界名曲鉴赏——莫扎特《魔笛》赏析面对《魔笛》,这样一部登峰造极的歌剧,哪怕我们连唱词都不明白,或许也能从头至尾听下来。

它流畅优美,包含了错综复杂的隐喻。

《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

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然而在这样绝望的状态下,莫扎特的戏剧禀赋依然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无与伦比的运用。

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音乐语言十分丰富。

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

《魔笛》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

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

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歌剧的序曲是一段奏鸣曲,精美的弦乐声流畅华丽,如泉水源源涌出,给人以童话般的柔美、宁静的气氛。

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叹调、帕帕迪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以及帕帕迪诺与帕帕迪娜的二重唱,莫扎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音乐剧《悲惨世界》赏析法国人克劳德勋伯格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从1985年上映之后就常演不衰,并且这部音乐剧与他自己的另一部音乐剧《西贡小姐》以及英国人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从《悲惨世界》来看,《悲惨世界》的多数配乐都是以古典音乐作为基础的,而我自己是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因此更喜欢《悲惨世界》。

可惜的是,《悲惨世界》已经转入演出淡季且不再百老汇上演了,无法现场亲身体验这部经典名剧实在是非常遗憾。

我们上课所看的音乐会式乐剧《悲惨世界》给以现场演唱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爱与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它的所有表演都是在台上现场完成。

现场歌唱家深情的演唱,卖力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的法国大革命社会。

而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和男主人公的博爱人格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剧独有的魅力。

剧中展现了诸多主题,我认为有三个始终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笔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难、爱和革命。

而音乐剧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于原著,甚至,我认为,音乐剧通过最能让人心产生共鸣的方式——音乐和诗歌,把悲惨世界的深刻内涵表现的比原著还突出。

除了在课堂上欣赏过该剧全球巡演10周年的碟片,我在课余时间又完整地看了两遍,每一次欣赏这部音乐剧都会给我深深地震撼。

虽然没有看过雨果的原著,但这部音乐剧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我的冲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原作中所要反映的东西。

下面就就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音乐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的音乐片段是《At the End of the Day》,描述的是工厂里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她的美丽遭到其他女工的妒忌;当她们看到芳汀因对老板的轻薄不从,而且得知芳汀有一个寄人篱下的私生女时,便以此为借口怂恿厂主将其开除。

这首曲子的节奏很快,演员们的词也都很多,但同样的曲调、同样的节奏在两类人的演绎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感觉。

中外名曲鉴赏选修结业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选修结业论文

悟<<天地玄黄>>在这门选修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才看到这部音乐影视剧作,当老师刚开始放映的时候,我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只见银幕上是一片雪白的景色,对了,是一片雪山!随着一阵空灵和攸远的音乐,镜头开始下拉,泉水缓缓的流出汇成了一处温泉,里面竟然出现了一只极似人类的猿.这是这部音乐影视的开篇,是乎在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在空闲的时候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这部影视的介绍和评论;原来这是一部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完全没有对白,效果绝对震撼。

据称,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

共耗费四百万美元。

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

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

这部电影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

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哪里,完全要靠观众自己揣摩。

其中,我个人对里面的的三个场景印象极深,第一个场景。

影片开始放映不久后,出现了一个小城镇,里面是典型的印度建筑风格的建筑,画面出现了虔诚的喇嘛,经书,还有长者给去世的人做洗礼仪式的画面.那种幽深的音乐,给人以神密而圣洁的氛围,让人不知不觉就沉入到了对人类精神和信仰的思考之中,随着恒河岸边的火葬仪式,这时的音乐有种好像要恫射人心的感觉.,使人的思想情不自禁的穿越时间与空间,穿越生与死,思考着宗教和信仰。

这难道是对我们科学的不屑吗?那些散缀的烛光,照耀在僧人的脸上,他们那宁静的神情,难道是对我们现代文明的讽剌吗?第二个场景,一个工人在伐木,不绝于耳的伐木噪音,伴随着一棵棵参天大树的倒掉,让人不禁自问:人类文明就必须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吗?人类就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吗?画面里有一个悲伤和眼神,好像在诉说着什么,社会也是这样产生的吗?这让我想起一幅漫画:一个好像是人的头又像是地球的东西在流着泪,旁边写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吧,或者还有其它更丰富的内涵而我并未领悟到。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现代中外音乐今天挑了一个下午认真听了外国音乐与中国的音乐。

感觉音乐上来说,都是通情达意的东西,中外音乐都是将生活的东西融入歌曲,也就像诗歌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俗音乐主要是留意了外国的taylor swift跟adele,就个人而言更喜欢adele的歌唱,以Heartbroken Soul的歌曲为主,就歌曲而言,带出如此强烈的抒情感,是因为她继承了爵士乐的精髓,主要受到美国爵士、蓝调歌手埃塔·詹姆丝与“爵士乐第一夫人”艾拉·费兹洁拉的影响,她的独特的烟嗓配合耐人寻味的曲调,每一个字都直击心灵,散发出一种渗透到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有让人听后不忘的嗓音,直击灵魂深处的最柔软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她用心灵之声打动了全世界体验过失恋的人们,也用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感受无与伦比地加深这些感受。

而taylor的歌词带有高度的自传性;她属于乡村流行音乐流派,她说过:“你听我的专辑,就像读我的日记一样。

”更多是贝斯,吉他三和弦的声音,听上去情绪更加高涨,比较适合年轻人去听。

而外国的文化相对比较开放,以宣扬英雄主义为主,强调个人力量的强大,以至于音乐会偏明快激昂。

如《梁祝》以小提琴演奏为主,运用了西洋协奏曲的奏鸣形式,很好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

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吸收了戏曲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京剧的倒版和越剧的嚣张。

而《罗密欧与茱丽叶》是主要运用了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乐器的表达,有中提琴,大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等等。

可看出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八度叠置其次,整体是一种悠扬、舒畅的感觉。

西方音乐多是和声,多声部的,乐器教复杂,机构精细繁杂,音乐宽广,表现力强,弦律性更强。

各国的音乐都在不停的发展之中,百花争鸣可体现在音乐上。

中国现今为了音乐交流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作为“2012盛世音乐文化周”的组成部分,小提琴家盛中国将携手钢琴家濑田裕子,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梁祝—盛中国濑田裕子小提琴钢琴名曲音乐会”。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第一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

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

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

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

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

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

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

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

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论文(贝多芬)中外钢琴名曲鉴赏课论文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

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

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外国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

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

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

西方交响乐鉴赏论文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3-2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成绩:一、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赏析《田园交响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在波恩宫廷资助下,他去维也纳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同年,经过海顿的指引,他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因此在艺术上他进步飞快。

他曾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等,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他不仅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也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所创造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和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第一乐章表达了他"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

小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让人在脑海中联想到美好的自然的田园风光。

第二乐章,描写的是"溪边小景",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第一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一、作品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而《春节序曲》创作于1955年—1956年,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他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结构《春节序曲》是一首节日里欢唱的管弦乐曲,它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

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的歌舞场面,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节奏、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欢快热烈的大型群舞中。

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三、风格特点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

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自我感受在我国《春节序曲》可谓是脍炙人口,不论在那个地方听,都会给人快乐和喜庆的感觉,就放佛看到了作者所要描述给我们的陕北人民大丰收的忙碌场景,人民脸上挂着笑容,相互祝贺,共庆丰收,曲调幽美,节奏感强,似乎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只剩下快乐相随,用柔和加明亮的乐器抒发内心感受,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产生联想。

中外名曲欣赏

中外名曲欣赏

中外名曲欣赏音乐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中外的名曲,都是人们心中最为美好和值得品味的艺术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外名曲,探讨欣赏音乐的技巧和方法,并为您呈现一些美妙的乐曲,希望能够带给您愉悦和温馨。

第一首名曲是中国民乐代表作品《二泉映月》,这是国际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由中国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所作。

这首曲子深情内敛,富于抒情和思想性,演奏者需要有强烈的个性和良好的技巧表现力,既要把握好音韵的美感,又要能够表达出情感的细腻和深沉。

这种表达方式有时以深沉悲壮的音乐语言为主,这样的音乐对于中国古典音乐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第二首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葫芦丝曲》,这也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乐曲,这首曲子以葫芦丝为主要乐器,具有非常悠扬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曲子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既能表现出激昂的情绪,也能表现出清新、灵秀的情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代表作。

第三首名曲是“钢琴之王”肖邦的代表曲子之一《夜曲》。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钢琴小品,既具有舒缓、优美的旋律,又有深沉而感人的情感表达,对于弹奏者来说难度非常高,需要有非常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

这首曲子常常被用来作为电影和电视剧的背景音乐,被广泛地传唱和赞誉。

第四首名曲是著名的意大利歌剧《茶花女》中的一首著名歌曲《漫步天涯》,这是一首具有高度戏剧性和流畅旋律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极具情感感染力,既表现出了爱情的悲壮,又表现出了生命的意义,是一首非常优秀和经典的歌剧作品,由于极具可听性,这首歌曲被广泛地演唱。

第五首名曲是著名的俄罗斯弦乐曲《舞曲》,这首曲子是由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夫所作,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乐曲,旋律活泼、节奏感强烈、音色浓郁,非常迷人。

这首乐曲在表达激情、喜庆和欢乐的情绪方面非常出色,是一首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作品。

以上是我介绍的五首中外名曲,每首曲子都具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内涵和表现方式。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歌曲魔王中外名曲鉴赏结课论文谁透过深夜在风中飞驰?那是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他将男孩紧拥于臂怀,把他抱紧,为他保暖。

我儿,为何掩起你的脸?父亲,你没见魔王?那魔王束着冕冠,系着裙幕。

我儿,那是一片迷雾。

“可爱的孩子,你跟我来!有趣的游戏你我一起玩;海边鲜艳的花儿开得旺。

我的母亲有许多金衣裳。

”父亲,父亲,你没有听见,魔王轻声许下的诺言?我儿静静地不要响;那是风吹枯叶梭梭的响。

“聪明的男孩,可想跟我来?我的女儿们会耐心的等待;她们夜夜舞着欢快,跳着、唱着、陪你度过夜漫漫。

”父亲,父亲,你可瞧见那?那魔王的女儿们的晦暗地方?我儿,我儿,我看得清楚;那是几棵灰色的老杨树。

“我爱你,喜欢你的美丽。

你若不愿,我也得用武力。

” 父亲,父亲,现在他抓住了我!他的折磨使我难熬!父亲慌了神,如风策马飞驶奔,他把呻吟孩子怀里紧紧摁,竭力困苦回农场,他儿早在自己怀中亡。

注一:此诗为歌唱剧《渔家女》(1782年)所作之开场曲,于1781年8月已作成。

赫尔德所辑民歌中有一首丹麦民歌《小妖之王》(Ellerkonge=Elfenkoenig),本诗乃受该诗之启发而作。

舒伯特曾为本诗作曲,成为世界名曲。

注二:这里的魔王并非恶魔撒旦,而是一种小妖魔,小妖精,小精灵,称爱尔芬(Elf,Elfen),是一处侏儒似的小妖,住在小山上,森林里,喜欢音乐和舞蹈。

对人类常表示好意,但如果不听他的话,也会恶意报复。

注三:Gestalt,正是因为这个词,我才录下这首诗,汉语译为格式塔,是“知觉到的形”之意,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流派名称,该派重视对视觉的研究,认为知觉即含理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此也感谢德语老师提供此诗。

注四:据说1781年4月的某夜,图林根的库尔尼茨村有一农民抱一病孩骑马去耶拿,拟请该地某内科名教授医治。

教授宣告无望,该农民只得抱其病孩回去,未抵家门前,儿已断气。

数日后,歌德至其住处附近,在枞树店闻知此事,遂在旅店内写成本诗云。

音乐鉴赏之西洋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之西洋音乐鉴赏论文

一曲《she is my sin》,悠悠润我心每当我《she is my sin》这首歌在耳边响起,我的心总是疯狂的奔跑着。

似乎就在那变化莫测的节奏中,我的情感穿越过无数茫茫雾霭,得到一次次通透淋漓的洗涤。

欣赏这首高昂的歌,无限感慨,无奈、辛酸、感动在静默此起彼伏,微微荡漾,让人不由自主中,一遍遍体会到一种通透淋漓的激情。

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真正感到音乐世界所带来的暖暖的无限而又无比真挚的慰藉!这首歌用动人心魄的音符,揭示了一个动荡起伏的情感世界里程。

它用独具一格的风格和音姿告诉我们,其实每个有成就的人,背后都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

毫无疑问,每个有成就的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曾经历失意和彷徨。

是的,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奋斗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失意和彷徨不过只是过往的烟云和成功的垫脚石罢了。

曾经以为只要曲子好听,那无疑就是一首好歌了。

直到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逐渐成长,直到在大学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后。

我才发现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以前相比,譬如天堂和地狱。

原来一首歌的灵魂是它的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和情感,有故事,才会诞生出真挚的情感,才会让人神游其中,在无声无息中完成内心的净化和升华。

尤其是这首《she is my sin 》,就拿故事层次说起,这首歌先起航生活;再述说磨难,最后迎来成功的曙光。

这首歌浸透着人生的苦难,但却告诉人们如何痛并快乐地生活着,享受着眼前的时光而有对未来充满信心。

侧耳聆听此首歌曲,一种鼓舞、激动人心的力量迎面而来。

随着歌曲的深入,缓缓地,激动人心的高潮伴随着高音符终于来临。

那美好的感觉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浪子回头,为自己的行为忏悔不已。

《she is my sin 》还是中国大型游戏qq飞车主题曲。

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似乎旨于为热情澎湃的心灵量身定做。

它是实现梦想的助推器,是快乐成长的好伙伴。

从那动人的曲,人们收获了无数感动。

它和迈克杰克逊的歌曲似曾相识,从一定层面上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

音乐,可以说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可以看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两个相同的故事,只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一个源于美国,当它们都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其音乐表现方式的不同正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差距。

《梁祝》是中国音乐家创造的一首交响乐,以小提琴的演奏为主线索,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罗密欧与朱丽叶》曾被改编过多次,这里就以柏辽兹的所作的戏剧交响曲来说。

其实采用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器乐的表达,再以器乐的表达来深化声乐的叙述,二者相辅相成。

《梁祝》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及草桥结拜,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

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中外金典音乐鉴赏

中外金典音乐鉴赏

《中外经典音乐欣赏》论文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杨明皓班学号:201310188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 年1月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课程的收获及感想: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我对该课程的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原来只知道听听歌就算听音乐,现在才知道广义的音乐还包括音乐剧,戏曲等等,音乐的欣赏范围也比以前扩大了许多,从一开始不知道音乐剧的知识到现在学会听音乐剧,会欣赏许多的音乐剧。

不仅是中国的,还有世界的各国的,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没有了国界。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乐器音音乐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世界上最早的弦乐器是中国的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作为追记的传说,可看出音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经典音乐鉴赏:我想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意境,是用心来慢慢的体会的,不能一蹴而就。

西方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是震撼!是快乐,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粗略辨别音乐的好坏。

有人说中国古典音乐就像打太极拳,外国古典音乐就像做广播操,中国音乐讲究的是神韵,有内涵。

外国音乐讲究的是节奏,有动力。

其实,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不一定要用民族乐器来体现,也并不是来了一把二胡,就成了中国风的。

《美人》赏析—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美人》赏析—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美人》赏析—中外名曲赏析论文物理学院刘毅然 1100011408《美人》是音乐剧钟楼怪人的一个片段,作为钟楼怪人中第一幕的高潮,三个不同身份的男人,敲钟人加西莫多、圣母院副主教弗洛若、和侍卫队队长菲比斯分别表达其对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的爱慕之情。

整首音乐从身份最为卑微的加西莫多开始,加西莫多的声音是浑厚而沙哑的,音调也在三人中最为低亢,演唱十分具有感染力,即与他的身份贴切,体现出了他的爱情的卑微之感,也体现了他饱经折磨。

而第二位出场的弗洛若的声音则是磁性的,他的音调则相对平缓,升降不明显,这也与其身为神职人员,长期生活寂寞所符合,同时也体现出了弗洛若善于隐藏自己的个性。

最后出场的菲比斯音调最为高昂,音色明亮而尖锐,体现出了他作为年轻人,意气风发充满活力,是一位有权的年轻人。

三个人不同的歌词也反映出了三个人的爱情是不同的,加西莫多看待艾丝美拉达是“像展翅的鸟”,是一个内心善良但是地位低微的人看待自己的“女神”,弗洛若则称艾丝美拉达为“魔鬼化身、卑微的欢场女子”,自己是被肉欲所迷惑,是一种在寂寞和孤独之中突然被吸引,在宗教和爱情之间徘徊的感情。

菲比斯则是一直表达着对未婚妻的歉意,但是认为即使危险也值得尝试。

三个人的歌词和音乐的不同风格体现出了三个人不同的地位和心态,但是最后的合奏是一样的深情,表达出了即使身份不同,但是三个都被艾丝美拉达深深的所吸引,就像歌剧中所说,魔王啊,我只求一回,让我的手穿过她的发!在《美人》之中,整首歌布局工整,营造出的一种均衡的美感。

三大男声势均力敌,分足鼎立,支撑起稳定的人声结构,在这个精致的结构当中,每个角色都呈现出了优雅的一面,甚至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之下也是浪漫而深情,而菲比斯的华丽虽则轻浮,却不涣散。

听着三种不同的声音,让我觉得三道声音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在形容艾丝美拉达的美丽,交织形成无比饱满的质感,三位主人公的最后一句都是毫无保留的供词:魔王啊,我只求一回,让我的手穿过她的长发;圣母啊,我只求这一次,让我亲手推开她花园的门扉;百合啊,我不是个忠实的男人,我要亲手摘取艾丝米拉达的爱之花;歌声中这三种爱慕逐渐变质,从最卑微的变成最轻狂的,而联想到最后的结局,卻又是从最深情的到最绝情。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电气化0503班(电力)***学号2005*****3 首次完整地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初中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

当时我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是有一定了解的。

40分钟的音乐课里,我只听了一遍,就完全被曲子的优美和凄凉深深打动了。

从那时至今已过去了五年,在这五年中,我无数次聆听这首富有民族性的优秀的交响乐,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慨。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

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结构如下:片段 1:结拜片段 2:共读片段 3:相恋片段 4:送别片段 5:抗婚片段 6:楼台片段 7:哭坟片段 8:化蝶引子:乐曲一开始,声音渐强,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使人心情欢快、舒畅。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中外的音乐曲风迥然不同,发源自不同的历史,衍生出不同的结果,二者又有共同之处,这或许是本次选修课的意义吧。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够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中那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合唱歌曲《祖国颂》中那英雄豪迈、欢心鼓舞的坚定节奏等。

法国音乐家费提斯说过:“音乐不仅能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

”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培养大学生美感和情感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是有差异的,但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

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

还有一些音乐作品具有情节性的,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想象。

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另外一些抒情性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我们进行自由的想象。

这些作品一般都倾注着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如贝多芬的《月光协奏曲》等。

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意图往往很少或完全不为世人所知。

这可以充分发挥我们们的想象力,进行自由想象。

音乐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想象则是创造力的源泉。

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同样属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使我们获得了音乐基本知识,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在中外名曲欣赏一课上,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各个时代中西不同的代表音乐,体会了不少的音乐元素。

中西方音乐风格各有其独特之处,这与其社会人文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社会氛围影响着音乐,反过来,音乐必然有着对社会发展的反馈作用,各个时代不同的音乐作品都含有强大的魔力,打动了无数人,然而音乐的魔力不仅仅是让人陶醉其中,甚至还在潜移默化着社会的发展,了解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引导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此题作为论述的主题也是因为我为音乐的魅力吸引,希望能过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到一部分答案,当然在这样一篇短小的论文中将整个音乐世界游历一遍是不可能的,所以下文中我会简单地从音乐元素对社会的作用进行分析。

正文:
音乐一词,看似简单至极,但是蕴含的东西却是无穷无尽。

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绝对是不低的,中国自古就把音乐列为六艺之一,在西方,音乐甚至还是每个人必须的修养。

作为伴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精神文明,音乐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娱乐作用及教化作用。

音乐的娱乐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自古就有王侯将相沉迷于声色,齐桓公的竽奏、阿房宫中的歌台暖响、阿斗的乐不思蜀……都是古代音乐娱乐的真实写照,现代的音乐会、大型音乐演出都是新型的音乐娱乐模式。

《乐记》中指出:夫乐者乐也。

人们在休息之时,偶尔听听音乐,总会带来沁人心脾的舒心,消除身体的疲惫。

音乐是一种高雅的娱乐,给人带来心灵的放松。

音乐除了在工作之余有着娱乐作用外,在劳作中同样有着这样的属性。

中国有名的劳动号子就是其中一种,在枯燥乏味的劳动中,人们唱起劳动号子,消除疲劳、枯燥;还有那赶路的旅人,也时常唱起歌曲,消除旅途的寂寞,中国的游牧民族人民能歌善舞或许就与他们不断迁徙有关。

娱乐作用当然是音乐的最本源的作用,但是绝不是唯一的作用,音乐在给人以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思想性情,从而衍生出了音乐的另一种作用——教化。

音乐的教化作用的发现与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近代蔡元培先生等人倡导“乐教”,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普通师范学院中也特别设置了音乐这一门学科。

西方这种风气更盛,在古代斯巴达,所有人都必须参加音乐训练。

在古希腊,甚至囚犯也会有专门的场地供他们观赏音乐作品。

亚里士多德如是说:音乐直接模仿七情六欲,因此,人们聆听模仿某种感情的音乐时,也会充满同样的感情,如果长期聆听不正当的音乐,就会变成不正经的人,反之,常听正经的音乐,就会变成正经的人。

中世纪之后的欧洲大学里,音乐成为了大学四个主要学科之一。

在启蒙运动中,卢梭等人再次提出音乐教育。

音乐可以塑人,但是还有着更加强大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垓下之战中,刘邦凭借着音乐占据了有利攻势,当项羽的军士听到四面环绕着的楚歌之时,满腹愁肠,甚至连战斗的激
情都没有了,最后汉军才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近代中国在抵抗外敌入侵时同样产生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它们的出现强烈地振奋了国民的抗争热情。

其中著名的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太行山上》,这些歌曲在当今社会仍然被传唱着,大学生军训的时候还特别加入了红歌元素。

说到振奋人心的音乐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冼星海先生的巨作——《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先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至今仍然为世界上著名的演奏团所演奏,冼星海先生创作此作前,偶然听到了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武汉沦陷后所作诗歌的朗诵,深感民族深陷灾难的冼先生,用其对祖国的热爱抱病连续工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巨作。

黄河,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河流,以此命名的《黄河大合唱》,必然怀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使命。

《黄河大合唱》一出世,便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大共鸣,对民族遭受欺辱的愤懑、对侵略者的仇视、对家国破碎的伤痛,一并由这部作品掘出,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潮。

正像《黄河大合唱》中展现出来的黄河船夫与巨浪搏斗的大无畏精神,这一股爱国热潮正是中国人民不惧外国侵略者,并敢于与其斗争的决心和勇气的展现。

《黄河大合唱》中的朴实而深沉的河边对口,铿锵有力的男女合唱,激愤不已的诗歌朗诵,一音一字一句,无不吐露着炎黄子孙保家卫国的决心,时至今日,《黄河大合唱》依然能够唤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如此看来,若是仍然将这部作品视为简简单单的一部音乐巨作也就太低估它的价值了,《黄河大合唱》作为凝聚全民族的爱国情感,对年轻一代献身救国运动的一大催化剂,有着其无法估计的现实价值,音乐与社会的一大联系也就由此体现出来。

音乐的教化作用一经细分,还可以有很多的类别,如上文提到的激发人们爱国家爱民族的作用就是其中一种,往小的方面说,音乐也能帮助人们体会人生,领悟人生哲理。

历史上的音乐作品,有很多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当然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有对高尚思想的赞扬;有对大千世界的歌颂;但也有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控诉;有对残暴行径的揭露;有对丑恶事物的讽刺;有对不良习俗的嘲笑。

音乐作品将社会立体化表现出来,使美好的东西成为楷模,丑恶的东西成为众矢之的。

像音乐中永恒的主题——爱情,在不同人的体会下有着不同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让我们受到启发,对爱情有了更加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还有不少表现人生的题材,最有名的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那一声声命运叩门的声音,每一声都深入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又如瞎子阿炳的著作《二泉映月》感动了多少的指挥家,那柔和的二胡音色,却是在控诉着人民的苦痛!
正因为音乐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如此强大,于是产生了各种音乐教育。

十九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音乐能够通过影响人的意志而影响性格最终影响社会,在这一段时间内,音乐作为塑造年轻人的工具而创作,在美国,作曲者通过歌曲传达道德和爱国的信息,到了1890s-1940s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扩展到了小学和中学,通过各类课程和表演促进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使用闲暇时间工作并创造民主的工作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大音乐的影响力,美国首创国家歌曲周,根据Hall所说:它是一种运动,以帮助美国成为一个歌唱民族,它有
助于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觉醒,合并我们的人民,激发他们崇高的理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有相信音乐力量的军事领导人,他们创作了一部分歌曲由部队歌唱,甚至到了后来,儿童音乐剧走上舞台,表演标题如“武器和自由”的音乐剧来维持高涨的爱国热情。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音乐传达着爱与感恩,感化着这个社会。

影片《八月迷情》中,片中的主人公为了寻找亲生父母而四处流浪,发展自己的音乐天赋,最后通过自己所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的公演寻找到了父母。

影片中奥古斯特・拉什凭借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音乐的浓厚爱好,从教堂来到朱丽叶音乐学院,发挥自己的天资,创作出了《August的C大调狂想曲》,拉什逃脱一切束缚,赶到音乐会现场,亲自指挥了自己所作的狂想曲,最终将身处两地的父母吸引到广场相聚,Happy End.整部影片说不得精彩,但是其中包含的爱却感染着许多的人,许多人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后全家抱头痛哭,不得不说,音乐的感染力是无与伦比的。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

总而言之,音乐与社会相互依存,没有社会的发展就谈不上音乐的发展,但是音乐给社会的各种影响也是十分可观的。

现代社会,在专注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总是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音乐却是引导这些问题解决的一个妙法,音乐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也显得非常重要了。

参考文献:
《中外音乐欣赏》——朱敬修
《在二十世纪之交的音乐教育》——Phillip M. Has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