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电法电磁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视电阻率的定性分析公式 视电阻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式,即
jMN s MN j0
式中 jMN , MN 测量电极 M、N 间任意点的电流密度和介 质的真电阻率。 j0 —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 M、N 间的电流密度。 上式表明,ρs 与M、N间的介质的电阻率 ρMN 和电流 密度 jMN 成正比。
2
A h
=j
B M
jB M
jh
L jh 2 j cos 2 ( L h 2 )3 / 2
I
jA M
jh的方向平行于地表
上式表明,AB中垂线上任意一点M处 j 的大小,除与 I 有关外,还与M点的深度(h)及电极距大小有关
当 h→∞,
当 h→0,
jh → 0 I 1 j0 = • 2 L
而在
jh I h 2 2 L2 2 0 2 5/ 2 L (h L )
即当 L h / 2 (或者
AB 2h )时, h深度的
电流密度最大,该供电电
极距称为“最佳电极距”。
例如:要使100m深处的电流
密度最大,则AB应大于或 等于140m。
(四)电阻率公式及视电阻率 1、(均匀大地)电阻率公式
一、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一)岩、矿石的电阻率 1、电阻率基本公式 l
l R s
2、电阻率单位
s R l
I
s
电阻R(Ω) SI制中 长度(m)
电阻率ρ(Ω·m)
截面积(m2)
3、导电机制
(1)溶液:带电离子
(2)金属导体:自由电子,
如自然铜、金、银和石墨,电阻率低
(3)半导体:“空穴”导电,
=
2 1 AM 1 AN
-
U MN • 1 1 I + BM BN
令 k
2 1 1 1 1 AM AN BM BN

U MN k I
均匀大地电阻率公式
式中的 k—称为装置系数(或布极常数),单位为“米”。 由于地下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故ρ与k、I的值无关。 上面所讨论的情况是在地形水平、地下仅有单一的 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然而实际中,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往往是不均匀的、 且地形亦不是水平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非均匀 条件下地中电流场分布的情况。
地球物理勘探 电法、电磁法
什么是电法勘探:
它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 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 人工)电场或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及 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称为“电法”。
电法勘探的特点:可用“三多”、“两广”来慨括 三多: ①可利用的物 性参数多 导电性(ρ 或 σ )
• 电阻率法的常用电极装置类型 • 在电法勘查中,为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常 采用不同的装置。 • 目前,我国常用的电阻率装置类型有电剖面法、 中间梯度法和电测深法。
• 电阻率剖面法简称为电剖面法。它包括许多分 支装置: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和偶极装置等。
第一节 电阻率法
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体,电阻率较低
(4)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绝大多数造岩矿物,
如石英、云母、方解石、长石等,电阻率高
4、主要岩矿石电阻率及其变化范围
● ρ沉 < ρ变 < ρ火
● 沉积岩: 10 ~102Ω · m
● 火成岩: 102 ~106Ω · m
● 变质岩:介于两者之间。
5、影响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1)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 金属矿物含量↑,电阻率↓ 结构:侵染状 > 细脉状 (2)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 孔隙度↑,含水量↑,电阻率↓ 风化带、破碎带,含水量↑,电阻率↓ (3)水溶液矿化度 矿化度↑,电阻率↓
U MN s k I
ρ3
ρ1 ρ2
※ 视电阻率 —— 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 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的综合影响值。
(3)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
电极装置—供电电极(A、B)及测量电极(M、N) 的排列形式和移动方式 ① 电极装置类型及电极距的大小 ② 测点相对于地质体的位置; ③ 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真电阻率; ④ 各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即形状、大小、埋深及相 对位置)
(2)工作效率高(一线供电,多线测量)
(三)对称剖面法 1、装置形式及 S 公式
电化学活动性(η) 介电性(ε) 导磁性(μ)
直流电(稳定场) 人工场源
②利用场源多 天然场源
交电流(交变场)
传导类电法勘探(直 流电法)研究稳定电 流场 ③方法
电阻率法* 充电法
自然电场法 激发极化法 低频电磁法
种类多
感应类电法勘探(交 频率测深法 流电法)研究交变电 甚低频法 流场 电磁波法 大地电磁法
当薄脉倾斜时: S 曲线不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线所围的面积不 相等。薄脉向两条曲线所围面积较大的一侧倾斜。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交点 的位移来判断脉状体的倾向。
4、应用
联合剖面法主要用于探测产状陡倾的良导薄脉(矿脉、 断层、含水破碎带)及良导球状矿体。
(二)中间梯度法
A (1/6)AB
交点 s
合剖面法的“正交点”(或低阻交点); ③ sA 与 sB 曲线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线明显张开。
当薄脉为直立高阻脉时:
联合剖面法 S 曲线右 图。两条曲线也有一交点, A B 但交点左侧 s > s ,交点 右侧 sA < sB ,此交点称 为联合剖面法的“反交 点”;且反交点不明显, 而且两条曲线近于重合。
M
N
B
(1/2~1/3)AB
1、装置特点及ρs公式: 采用四极AMNB装置,A、B供电,M、N两电极测量, 供电电极距AB很大,MN=(1/50~1/30)AB工作时,A、 B固定不动,M、N在AB中部 (1/2~1/3)AB范围内同时 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MN的中点。
U MN s k I
2、非均匀介质中的地下电流场及视电阻率 “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分 界线的断面。 (1)非均匀介质中的地下电流场
由图可见: 高阻体具有向周围排斥电流的作用。 低阻体具有向其内部吸引电流的作用。
(2)视电阻率 当地表不水平或者地下电阻率分布不均匀时(存在两 种或者两种以上介质),仍然采用前述均匀介质中的 供电方式及测量方式,仍由前述的公式计算“电阻率 值”,不过,这时计算出的“电阻率值”,既不是ρ1 , 也不是ρ2和ρ3,而是与三者都有关的一个量,称为 “视电阻率”,用符号ρs表示,即
三、电剖面法
装置特点:各电极间距离保持不变,使整个或部分装置沿 着测线移动,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的值。所得到的ρs曲 线是反映测线下某一深度范围内不同电性物质沿水平 方向的分布情况。 分类: 电阻率法 联合剖面法 中间梯度法 对称剖面法 偶极剖面法
(一)联合剖面法 1、装置特点及 ρs 公式 AO=BO MO=NO OC > 5AO
k
2 1 1 1 1 AM AN BM BN
k 不是恒定的,而是逐点变化的。
由图可见:
中间梯度法主要用来寻找陡倾的高阻薄脉(如石英脉、 伟晶岩脉等) 原因:在均匀场中,高阻体的屏蔽作用比较明显,排 斥电流使其汇聚于地表附近,使 jMN 急剧增加,致使 ρs曲线上升,形成突出的高峰。而低阻薄脉易于让电 流垂直通过,只使 jMN 发生很小的变化,故 ρs 异常不 明显。 特点分析: (1)利用均匀场
(4)温度
温度T ↑,溶解度↑,离子活性↑,电阻率↓
结冰时,电阻率↑
(5)压力
压力↑,孔隙度↓,电阻率↑
超过压力极限,岩石破碎,电阻率↓
(6)构造层的影响
ρn
ρt ρ1 ρ2
这种层状构造岩石的 电阻率,则具有非各向同性, 即沿层理方向的电阻率小于 垂直沿层理方向的电阻率
(二)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点电源的电场 在物理学中,恒定电场是用三个相互有联系的 物理量V(电位)、E(电场强度)和 j(电流密度) 来描述的,其间的关系为: dv=-Edr , E=j · ρ
地下电流场在供电电极附近分布极不均匀,其值趋于 无限大;而在两极中央地段,场的分布较均匀,变化 较平缓。 在AB的中点,V=0,中点左边V为正,右边为负;
AB的中点上,E出现极小值。
(三)地下电流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B A = + jh jM jM
A(I)
2
L
o h M
L
B(-I)
j =
A h
I
2(L + h )
A U MN sA = k A IA B U MN sB = k B IB
C→∞
(AMN ∞ ) ( ∞ MNB)
A (I) M O N
(-I) B
AM • AN k A = k B = 2 MN
在测量时,C极固定不动,A、M、N、B间保持距离不变,四 个极沿测线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M、N的中点O。 每个点测量两次,得两个ρs值 由于C极为无穷远极,它在M、N处产生的电位很小,故可忽略 不计,因此,联合剖面法的电场可视为一个“点电源”的电场。
航空
地面 应用空间广 海洋 井中 两广 金属和非金属矿 油气勘探
应用范围广
地质填图
水文与工程
深部构造(地壳、地幔)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什么是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建立 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 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 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 查明地下构造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ρ 空气
A
P
B
地面
ρ0
1、一个点电源的电场
设在地面A点向地 下供电,电流强度 ρ A 为I,地下半空间的 空气 电阻率为ρ。地下 ρ 距A为的点M处的 电流密度为: I r jM (r 由A指向 M ) 2 2r r I r 电场强度为: EM j 2 2 r r I dV dr 电位为: 2 2 r
ρ 空气
A
M
N
B
地面
ρ
M、N处的电位为: I 1 1 UM ( ) 2 AM BM I 1 1 UN ( ) 2 AN BN 式中AM、BM、AN、BN分别A、B与M、N间的距离。 上两式相减可得M、N两点间的电位差: I 1 1 1 1 U MN = U M - U N = ( + ) 2 AM BM AN BN 则
ρ
1
2 3 4
5
6
7
jMN s MN j0
ρs 剖面曲线的变化能清楚
地反映出地下导电性不均匀体 的位置及电阻率的相对高低。
第一节 电阻率法
二、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
U MN 由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s k 可知,其仪器 I 功能就是测量出供电电流I及测量电极M、N间的电位差
设大地是水平的,与不导电的空气接触,介质充满 整个地下半空间,且电阻率在介质中处处相等,称这 样的介质模型为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即:
ρ空气
ρ0
地面
为了建立地下电场,总是用两个电极(例如A、B) 向地下供电。这两个接地的电极(A、B)称为“供电 电极”。 当供电电极的大小比它们与关测点的距离小得多时, 可把两个供电电极看成两个“点”,故又将它们称为 “点电源”
ΔUMN即可。
除仪器外,其它装备还有:
供电电极—铁棒或铜棒 测量电极—铜棒、导线及供电电源。
电阻率法的仪器种类很多,右图是DZD—4 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它具有如下功能: (1)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 (2)视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同时测量; (3)实时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实测曲线;
(4)信号增强技术,不仅适用于野外勘查,也适用于城市勘查。
B→ ∞
地面
r
M
对上式两边积分得:
I V C 2 r
当r→∞,V=0 ,则 C=0 代入上式得 I Leabharlann Baidu 2 r
2、两个异性点电源的电场
在任意点M处的,可按场的叠加原理知: I 1 1 A B VM VM VM ( ) 2 AM BM A B I 1 AM 1 BM jM jM jM ( ) 2 2 2 AM AM BM BM I 1 AM 1 BM EM ( ) 2 2 2 AM AM BM BM
2、联合剖面法 ρs 曲线特征分析 讨论直立低阻薄脉上联合剖面法ρs 曲线特征:
jMN s = MN j0
由图可见:
与 sB 相交,且 ① 在直立良导薄脉顶部上方,
A s
< (围岩); 1 A B A B ② 交点左侧 s > s ,交点右侧 s < s ,此交点称为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