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班自理能力研究结论报告
小班自理能力研究结论报告小班自理能力研究结论报告一、引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自理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还有助于培养其独立、自信和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小班自理能力的研究结果,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1.1 小班自理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小班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一系列基本任务和技能,包括穿衣、洗手、进餐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状与问题目前,小班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在这方面表现出较弱的能力,使得教师和家长不能满意地完成培养任务。
有必要深入研究小班自理能力的培养方式,以便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和观察法,选择了两个小班,共计40名幼儿作为研究样本。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记录下每个幼儿在自理方面的表现,并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4.1 自理能力的现状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整体上还不够成熟。
大部分幼儿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协助才能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任务,比如穿衣、洗手等。
4.2 影响自理能力培养的因素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影响:4.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中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
那些在家庭中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幼儿更容易形成自理能力。
4.2.2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自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能够明确幼儿的目标和标准,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2.3 同伴影响:幼儿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会受到同伴的影响和鼓舞。
同伴关系良好的幼儿往往更容易培养出自理能力。
4.3 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和因素,我们提出以下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4.3.1 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自理活动。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结题报告怎样写_大班幼儿自理能力.docx
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结题报告怎样写_大班幼儿自理能力文章摘要: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家长会议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促进家园共育、增进家园沟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海曙区教育局对幼儿家长会的形式进行了改革与尝试.1、分时间段的家长会.家长会不必挤在开学的时候一起召开,可以按年龄班安排不同的时段召开家长会.中大班的家长会可以在开学两周后进行,而托班和小班的家长会则可以在开学一个月后,这样老师对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家园沟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较好.2、分类型的家长会.家长会可以针对不同的幼儿分类来开,如攻击性行为较强儿童的家长召开一个小型家长会,这样一来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二来教师准备的谈话内容可以更集中更有针对性.3、视听结合的家长会.其实教师在会上说得再多也不如家长亲眼看到的好.可以用摄像机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拍摄下来,在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这样家长才真正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干了一些什么.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逐一介绍幼儿园的具体做法,家长也非常明确自己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工作.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召开家长会感觉会很轻松,比很多文字性东西要有用的多.4、介绍性的家长会.家长会可以请一个或几个有经验的家长来召开一个小型的介绍会议,让其他人向他们询问、取经、探讨,这样的形式也颇受家长们欢迎.幼儿园家长会讲稿从现在到孩子入小学前,或孩子入小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现在幼儿、小学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说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性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了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何况,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4-7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再看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每周语文课七节,数学课三节半,音、体、美各两节,英语三个半节(从下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其他的还有就是劳动、活动、兴趣课了.从这儿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明显减少,何况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取消数学课,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十以内,二十以内加减法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不教也会了.这样看来,在幼儿园还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数字、运算教学吗?顺便插一点,看看我国的教育方式,明显跟西方的国家不同,他们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问什么?问的是:今天你玩得快乐吗?今天你跟谁合作了?强调的是孩子本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让孩子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举一反三的学.他们让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自己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写出上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点不可思议的.我说这些,那么在幼儿园是不是什么都不用教了呢?这也不是的,我个人认为,在幼儿园要适当的教些字词和进行必要的、规范的言语训练,也应该给孩子一些数的概念.但这些都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孩子生动、直观、主动地接受知识,兴趣盎然地学会知识.表面听去,我好像是说给幼儿园老师听的.其实不然,我是说给家长听的,我们家长完全可以借鉴学校的教育方法,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口,拓展孩子的思维,同学校一道共同教育好子女.上面讲的这一点,我们新华幼儿园就做得非常有特色,也很成功.平时老师能在充分研究儿童身心特点的同时,精心备课,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形式的板块知识教学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地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昨天,我对我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不完全调查,新华幼儿园的毕业生共有31人,在31人中,担任班干部的有14人,占了45.2%,上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有8人,占26%,前不久参加校运动会的运动员有13人,占42%,从这一组简单的数据不难看出,新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是全面发展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可以说,我们家长选择新华幼儿园是完全正确的.说到这儿,有些家长可能还是比较担心,担心什么?别的孩子在入小学前都学会了不少汉字,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如果我的孩子什么都不会,那能跟得上去吗?这担心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有失必有得,或许你的孩子在动手、动脑等方面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难道这不值得庆幸吗?至于暂时的落后,也关系不大,只要孩子有学习的兴趣,很快就能赶上去的.所以作为家长适当的转变一下教育观念,了解一点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很有必要的.平时,要更多的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兴趣和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孩子的父亲是个“新闻迷”,早上听收音机,晚上看新闻节目,成了这位父亲的必修课.而他的儿子呢,从小受到了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迷上看新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入小学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的听说能力、记忆力特别强,读起课文来,语感也特好,对看课外书,对身边的事也很感兴趣.刚入小学就能看《西游记》的学生版本了,问她,字认到吗?他说有的认到,有的认不到,但大概能知道讲了什么事.而认到的那些字基本上是自己通过问父母,通过一遍又一遍反复的接触,学会的.你看,孩子一旦有了兴趣,根本就用不着机械、死板的教他认字、写字了.这样,对这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将会学得很轻松.在入小学前,家长还应重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与人相处习惯,生活节俭习惯等.同时,家长要注意教育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度,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特别不能在他人面前当着孩子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人们往往喜欢说客气话.孩子带出去玩,别人问你,你孩子学习怎么样?我们家长总会谦虚地说:“不怎么样,不太好.”其实,这样是很伤孩子心的.家长也不要老是把“你真笨”“真糟糕”等词语挂在嘴边,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进入小学后,家长切记不要随意给孩子加重学业负担.如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是不允许留任何书面家庭作业的,学生在校时间也进行了严格控制,一年级小朋友在一星期中,有三个下午是提前一节课放学的.在书写方面,提倡只要学生能把这个生字记牢就好,绝不允许出现罚抄写十遍,罚抄课文内容的变相体罚现象.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家长最好不要与学校背道而驰.如果孩子确实有精力,不妨可以有选择的发展孩子的艺术特长,让他更全面的发展.建议你:1、从心里对每个孩子都一样充满爱心;2、从心里头真正确信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能有作为;3、告诉每个家长,你的孩子是最棒的;4、告诉家长们,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比强迫孩子做什么更重要.谢谢!我参加过女儿的幼儿园家长会.一般是一个月一次.老师会讲一讲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包括吃饭,睡觉好不好.玩得怎么样.学唱歌、画画是否好.会讲哪个同学在哪方面比一般的孩子有天赋.在哪些方面有不足.也会讲一些问题请家长配合.上次他午就讲到有三个小朋友,好象一个小团体.不和别人玩.还互相帮忙占位子,不许别人坐.要求这三名小朋友的家长注意.家长马上就有表态会讲别的小朋友到家里玩.结果后来就请了好多小朋友去他家里玩.以后这种玩象就没有了.幼儿园的家长会应是开放型、互动的.是在老师、家长的讨论中进行的. 你好!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关于怎么召开家长会的问题,我将我的一份学习材料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家长会,怎么开?坐在自己孩子上课的座位上,听孩子的老师讲孩子的事情——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给孩子开家长会的经历.而时下的父母们,却都对家长会持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校的教育内容;害怕开家长会,惟恐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不行落后于人,而那些平素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就更加把家长会当成心理负担了.应该说,这是极为普遍的“家长会心态”.在独生子女几乎一统天下,我们的孩子被全面、全力、全神关注的今天,家长会也成了一个问题,一件被大众广泛议论的事情,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一次次不顺利,成了家长会上老师“告状”的谈资;家长在家长会上受了“教育”、丢了面子,攒了一肚子火肯定要冲孩子发——北京育英学校的青年教师李晶深深地记得她的一个学生.那时她大学刚毕业不久,年轻气盛,带的班里有个学生总爱捣乱、欺负同学.她几次请家长,但这个孩子每次都找借口不让家长来,甚至留给老师的电话号码都是假的.后来“机会终于来了”:期末考试,他成了年级的倒数第几名.老师让住在他家附近的同学请来了他的妈妈开家长会.会上,老师大讲这个学生的缺点,“眼看着这位妈妈的脸一点点阴沉下来”,而告状也使得其他家长显然不快.第二天一早,就看见这个学生脸上带着一条痕来上学了.他仇恨地看着老师,而且以后一直仇恨着.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靠母亲打零工维持,从小就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里.李晶老师痛苦地回忆说,这个学生最终还是没走正道,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对他愧疚”.那些规规矩矩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们,也不过就是当一回老师的忠实听众:家长会的主角——班主任免不了提一通学习的要求、管理的要求、成绩的要求、家长辅导的要求,班主任说完任课老师说.说来说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家长们是把老师奉若神明的,他们虔诚地做着记录,因为今后一段时间,那就是他们指导孩子的“行动纲领”了.家长会就是这样几乎一个程式地沿袭下来,而且还在接着沿袭下去.如此,学生们对家长会持什么心态?北京育英学校中学部曾对328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就心情紧张,感觉压力大;11.3%的学生不愿家长参加家长会.而且,答卷告诉我们,家长会开过后11%的学生与老师关系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在家长会后会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有的学生表示希望“尽量少开”、“最好永远不开家长会”.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思路,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家长会的多元表达家长会还是要开的,关键是怎么开.“家长会新模式”于是进入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视野,并被列为重点课题.两年来,全国共有51所学校参加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变革涉及到家长会的方方面面.“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升入初中半个学期了,有什么变化吗?他们适应中学的生活了吗?欢迎您本周五来学校坐坐,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谈谈您的困惑、您的教育体会和您的经验.”“家长同志: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孩子长大了,在家肯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您可能也会有些问题想跟别人交流.请您本周三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学校,参加我为您和孩子组织的座谈会.希望您带来宝贵的教子经验,与大家分享.”“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经一天天长大,正在一步步迈入青春期.这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为了帮助您的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决定首先为家长开设青春期教育讲座.我们分别在本周四下午3点、周五下午3点等待女生、男生家长的到来. 这是几份面目全新、带着几分温暖与体贴的家长会通知.它们不再是往日学校、教师板着脸对家长下的命令了.教师要在会前通过这张通知把家长会的内容告诉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而且时间还可以有弹性.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或者和学生共同唱一台戏;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请学生讨论决定.家长会因此而变了脸,新型家长会的模式在教师们的探讨中浮出水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推荐了一些从实验中总结出的家长会开法: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对话讨论式:就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亲子、师生、教师与家长的对话;展示式: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联谊式: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欢快的形式,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增进感情和了解;参观游览式:学生、家长、教师一同外出参观游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促进沟通.教师们在改变了以往的“成绩汇报”方式后,也找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新感觉.往往是家长会后,家长拉住老师的手感慨万千.北京育英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过去做班主任时,常有家长给她“告状”,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紧张.通过一次次新模式的家长会,家长看到了她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热情,多了了解,家长便对她的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她所带的班级成了优秀班集体;还有一位调进学校时间不长的老师,生怕带不好班级,压力很大,在工作中也就往往采取严盯严训的方式,师生关系弄得紧张.新型家长会帮她改善了与家长、学生的关系,在家长的配合下,这个班的学生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生们呢,看到在家长会上,老师是如何真诚地欣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是如何巧妙地指导家长接纳他们的不足,看到老师确实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召开家长会,感到一座心桥畅通了.在北京育英中学,这一改革试验从初中到高中,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的多个层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成功的家长会让家长感动,令学生激动,更使班主任自身感到获益无穷.尽量争取家长的信任,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收到的教育良好,得到内心的宽慰,其他就没有了要让家长掌握家庭早期教育的内容,还要掌握家庭早期教育的方法:1、向家长推荐有关育儿知识的刊物,如“育儿报”、“父母世界”和各地的幼儿教育杂志.2、家庭早期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步调一致.幼儿园各阶段的教育活动向家长公布, 家长要重视了解幼儿园各阶段的活动,定期参加幼儿园召开的家长会,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家长要为幼儿提供条件.如我班的陈志强,一入园,老师就要求他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他回到家里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家长常为他提供方便.在一次家访中,他爷爷说:“志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已经养成,平时不要家长督促便会睡前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我们很满意.”事实证明,家园同步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3、向家长介绍新儿童观、教育观,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举办家长开放日,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使家长也能够采用让孩子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方法去感知事物.我班盛惠楠的妈妈说:“我很喜欢到幼儿园参观教育活动,使我懂得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楠楠的妈妈每天接孩子回家后,有计划地指导孩子玩拼图,手工劳作,玩玩具等,把各方面的知识传授渗透于“玩”之中,并做到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让孩子玩雪条棒、火柴枝,把数的分合法和序数渗透于其中,由浅入深有计划地提出问题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这样,楠楠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陶冶了性情.她说:“楠楠由一个调皮的假小子变成了温柔可爱的小姑娘.”4、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人施教.人的个性智力、能力的发展是千差万别的,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归律和幼儿所处的环境等进行教育.要纵向观察孩子,了解、掌握孩子的发展程度,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孩子有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表扬,有计划地施给合适的教育,即不要盲目冒进,又不要原地踏步,不要让孩子“吃不饱”,又不要让孩子“吃不消”.在力所能及的状态下,让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家庭早期教育中,还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幼儿的表率.。
小班自理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小班自理能力研究结题报告小班自理能力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处理各种事务。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自理能力的培养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现状;2. 探讨小班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实践;3. 分析小班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和参与程度;4. 提出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针对小班教师、家长和幼儿进行设计,其中包括了关于自理能力发展现状、教育方式及效果、家庭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访谈则主要针对小班教师进行,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实践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研究结果1.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总体上较为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如上厕所、穿衣服、梳头发等基本生活技能掌握程度较高;而拍手、洗手等社交礼仪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小班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实践通过访谈得知,小班教师普遍认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们去练习自己做事情;在过于追求成果时可能会忽视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等。
3. 小班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和参与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班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们去练习自己做事情;在过于追求成果时可能会忽视孩子们的实际需求等。
4. 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和技能;2) 家庭和学校加强沟通,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3) 增加幼儿园内外活动内容,丰富幼儿学习生活经验;4) 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了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自理能力。
《在生活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
《在生活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在生活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万玉珍曹仁娟一、研究背景:1、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少年在他十几岁时就被大学破格录取,成为轰动一时的少年大学生.但在他二十几岁就读博士时,却因生活不能自理,碰到困难就退缩等情况,而被迫辍学,回到妈妈身边,跟着妈妈从最简单的穿衣、扫地等劳动开始从头学起.从“博士”到生活“文盲”,这是怎样的两个层面.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市场的激励竞争,让更多的家长只关注孩子文化素养的积淀或才艺的习得,从孩子还很小起,就为他请家教、报才艺班和补习班,但却忽略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养成.在幼儿园和家中,我们发现孩子失去了自我服务、自我生活的能力,易养成自私、孤僻、脾气暴躁、不自信、不会分享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曾指出:“过分保护只会防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取有效的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不仅可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使孩子建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责任感和意志力,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2、区“十二五”保健课题研究的实践需要.我园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已确立为区“十二五”课题,并已通过了中期评估.为更好地深入课题研究,作为本课题的子课题,我们将研究的年龄段确立在中班,以生活活动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小处入手,抓细节,逐步增强中班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促进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3、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现在,在班级中多数幼儿都受到家中细心呵护和关爱,有的家长还一味包办代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差,依赖性强.由于缺乏锻炼和培养,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们有恐惧感,怕自己做不好某事,总畏手畏脚.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进餐、喝水、午睡等环节,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却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有相当多的时间,因此,我们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二、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1、概念界定: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自己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自我服务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信、自立的品质,感受快乐、分享与合作的情感,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动手能力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生活活动: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主要包括幼儿园入园、进餐、饮水、入厕、睡觉和离园等活动.2、理论依据:(1)《纲要》理论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2)陈鹤琴的观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3)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三、研究目标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1、通过研究,促进中班幼儿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培养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养成乐观、自信、乐于与他人分享等良好心理品质.四、研究内容1、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2、观察了解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所处的水平.3、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五、实践与研究(一)找准切入口,了解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真水平.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际水平,在课题实施初我们发放《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家长教养态度的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四个层次进行了解.此外,我们还重点选择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十三个项目对幼儿进行在园的自我服务能力实际水平观察,并根据幼儿完成情况,即能、基本能、不能三个层次进行调查.全面的了解本班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实际水平,便于我们就孩子的真实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我们的实践更有效.从调查问卷的汇总中,我们发现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现在不会,大一点就会了.包办代替型的家长较多.结合两方面的调查,我们获得了38位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家长的教养态度的调查给予我们与家长直面沟通、共同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探索实践,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剌激.孩子的学习必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所以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动性和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情景体验、生活体验、游戏体验、亲子体验等多种形式中,真正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发,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1、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蒙特梭利曾说过:“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因此,学会各项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筷子夹夹夹》、《鞋带蝴蝶结》.在活动中我们创设有趣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用筷子和系鞋带.对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演示正确的方法,手把手地教.还把一些自我服务技能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幼儿边说儿歌边动手,如在学习系鞋带活动中,教师讲解系鞋带分解图片并辅以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成兔耳朵,交叉拉拉手.”幼儿对原本枯燥的系鞋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兴趣,主动参与练习,学习很有效果.2、形式各样的区域游戏,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技能.为了巩固幼儿系鞋带,我们设置了生活区,张贴系鞋带的分解图,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提供了穿线板、系鞋带的鞋样,后来还发动幼儿将家中带有鞋带的球鞋、运动鞋带入园,投放到生活区里.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每到区域活动的时间这里总是人满为患,幼儿可通过边看图边念儿歌来系,效果明显,很快就系好了鞋带.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锻炼使用筷子的技能,我们提供了用筷子夹豆豆,孩子们常常相互间进行比赛,谁赢了就赚到了钱,下次就能到班级的茶吧喝茶了.通过区域小组化活动中的练习,幼儿不断提高自我服务的技能.3、井然有序的一日活动,巩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我的行为.对中班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各环节的自我服务实践.如:餐点中的整理餐具、入厕时的整理衣裤和正确洗手、午睡时自己自己穿脱衣物,叠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系带等等.我们都让幼儿自己动手,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4、和谐的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家园互通,共同培养,这是我们加强幼儿自我服务教育的重要一环.从了解班内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后,我们及时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并制作《家园联系卡》,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取得家园共同一致的教育.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要求家长在家中也能让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如:早晨起床后让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刷牙,洗脸,吃饭等.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果.这样不仅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5、激发幼儿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适时开展竞赛活动,能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经过孩子前期的认真学习和用心练习,6月14日下午,龙幼盘龙园区月亮2班开展了“比比我最棒——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比赛”.本次比赛共有三项内容:叠被子、系鞋带、筷子夹夹夹.在比赛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表现突出,他们都能快速地叠好被子,摆放整齐;能系好鞋带、系出漂亮的蝴蝶结;手握筷子,灵活地夹起积木,稳稳地放在小筐里.通过比赛,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手部小肌肉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我们的小朋友在比赛中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六、讨论与思考回眸课题研究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的课题真真切切对孩子的发展、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我们的研究从生活出发,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确实遇到的困难,在一个个的生活再现情景中,把生活引向孩子,把孩子引向生活,引导孩子快乐的学习着,积累着.对于老师,我们在活动中转变了教育观,积极引导孩子全面得到发展,使“素质”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教育,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已初步尝试探索了一些有效途径和策略,但仅仅通过“一日生活活动”来组织,内容还较局限,后期我们将在“游戏活动”、“园外实践性活动”、“家园合作活动”等方面进行尝试探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需要点点滴滴,涓涓细润的养成.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是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我服务才能成为现实.。
小班段自理能力教研小结(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观念逐渐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
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园开展了小班段自理能力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实践、讨论、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关注幼儿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三、活动内容1. 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教师们共同探讨了自理能力培养对幼儿身心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2)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包办、溺爱等,导致幼儿自理能力较差。
2.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1)生活自理:培养幼儿独立穿衣、吃饭、洗手、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技能。
(2)情绪管理: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3)人际交往:培养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的良好互动,提高沟通能力。
(4)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们分享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成功案例,如如何引导幼儿学会穿衣、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等。
(2)针对案例,教师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4. 个性化教育策略(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培养目标。
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适合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 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如独立穿衣、吃饭、洗手等。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范文
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范文一、引言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和生活自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因此,本文将对2024年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总结。
二、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特点1.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程度不同,有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有的幼儿尚未具备。
2. 幼儿自理意识的形成: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自理意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幼儿自理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 简单自理与综合自理能力的不同:简单自理是指幼儿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自理活动,如穿脱衣物、洗手等;综合自理是指幼儿能够独立进行一系列的自理活动,如自己用餐、上厕所等。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1. 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一个适宜幼儿自理的环境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基础。
可以通过提供简洁明了的环境布置,设置贴心且易于操作的家具工具等,让幼儿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活动,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给予幼儿足够的机会给予幼儿足够的机会进行自理活动对于培养其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组织合理的活动,如自由游戏、小组活动等,让幼儿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等。
3. 设置激励和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幼儿主动进行自理活动,可以设置激励和奖励机制,如设立自理能力星级评定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奖励和认可。
4. 与家长密切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协调教育理念,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1. 穿脱衣物自理(1)形成起居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如定时起床、洗漱、换衣服等。
(2)教授穿脱衣物的技巧:通过示范、引导和练习等方式,教给幼儿穿脱衣物的基本技巧,如穿脱上衣、裤子、鞋袜等。
《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的结题报告
《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的结题报告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幼儿园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尚缺乏关于如何通过日常活动来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探索有效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证研究,验证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有效性,并提供相关教育策略。
3. 研究方法3.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3.2 参与者研究对象为幼儿园高班的孩子,共计100名。
实验组包括50名孩子,对照组也包括50名孩子。
3.3 干预措施实验组孩子在日常活动中接受特定的干预措施,包括鼓励自己穿脱衣服、整理书包、自己倒水等。
对照组孩子按照常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3.4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孩子的自理能力数据。
观察内容包括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整理书包的能力、自己倒水的能力等。
4. 研究结果4.1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孩子的自理能力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孩子的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4.2 自理能力提升情况实验组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干预措施后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穿脱衣服、整理书包和倒水方面。
5. 研究结论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通过特定的干预措施,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显著提升。
6. 研究建议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重视通过日常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进行自理活动,同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
此外,家长也应在家庭环境中提供机会和支持,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
7.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仅涉及一所幼儿园的高班孩子,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此外,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实践策略。
通过对于一所幼儿园小班的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家园合作的实施,结果显示家园合作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同时,本研究还从家庭与幼儿园的角度分析了家园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家园合作;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一、引言随着家庭生活的变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需要家园合作的支持。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与家庭相结合,形成合作共建的教育格局。
然而,当前幼儿园家园合作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家庭参与率低、互信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将在家园合作的视角下,探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策略,为家园合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相关研究综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理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王伟,2018)。
此外,研究还表明,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可以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谷欣,2019)。
然而,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在实际的家园合作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家庭参与率低、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园不一致等(李明,20204.4 反思与启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了家园合作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家长参与度不高、沟通不畅、家长对生活自理的理解与期望与教师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得出了一些启示:首先,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家长参与度,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得结题报告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张延红一、研究背景我研究得就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得方法研究》,幼儿期就是人得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与机能发展最为旺盛得时期,更就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得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得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得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得养成对人得一生影响巨大,这就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得心理特点所决定得。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得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得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得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得发展带来难以弥补得缺憾。
同时,现在得父母大多重视孩子得智力开发与特殊技能得培养。
她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得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瞧到这样得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得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
吃鱼吃虾时更就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得口中。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得“全自动化”得环境。
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得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得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得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得特点,适应新得时代环境与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与长远瞧,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得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得伙伴。
对自身得教育行为进行理性得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得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得局面。
三、所要解决得问题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得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得原因。
2、了解生活习惯得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得关系。
3、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得研究,培养幼儿良好得生活习惯,增强幼儿得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得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结题报告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来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
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结合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哭闹现象非常的严重;报漏出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认得自己物品的标记,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不愿意玩的玩具乱扔或索性损坏它,不愿意耐心等待或轮流分享玩具,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他们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不喜欢与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不满足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咬人、抓人现象时常出现;玩玩具时与同伴争抢等。
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接下下来的课题研究中二、理论依据我们借用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理论来支持我们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研究初我们确定了幼儿交往和卫生方面的研究目标,作为我们的研究努力的方向。
三、研究准备研究初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活动初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观察,确定指标,对本班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前测。
测查对象:小班幼儿48名刚入园的新生在一系列行为习惯上表现极差,在交往习惯和卫生习惯方面,达标的几乎0%,基本达标的也不高于28%。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们普遍认可幼儿期是锻炼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园,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现实中,许多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各种困难。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家园合作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家园合作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进一步验证家园合作是否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幼儿园的X个班级的X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采用两组进行对照实验,一组采用家园合作方式进行教育,另一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
2.2 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的形式对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表现进行评估。
还采访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以了解家庭和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3 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统计分析和情境分析,比较两组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差异。
3. 论文主体3.1 家园合作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家园合作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指导,学习如何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技能。
在家庭的积极参与下,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理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2 家庭的角色和作用在家园合作中,家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从家庭中获取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基础,并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学习新的自理技能。
家庭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练习自理能力的机会。
3.3 幼儿园的角色和作用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园,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的基础上,幼儿园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创设生活自理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生活自理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学期我园开展了小班生活自理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内容1. 针对性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穿脱衣物困难,不会自己整理衣物;(2)不会使用筷子、勺子进餐,挑食现象严重;(3)不会自己刷牙、洗脸,卫生习惯较差;(4)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制定教研计划针对以上问题,我园制定了以下教研计划:(1)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主题活动,如“我是生活小能手”、“我会自己穿衣服”等;(2)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3)优化班级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情境;(4)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教研活动实施(1)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我是生活小能手”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穿脱衣物、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技能。
活动中,教师采用游戏、示范、竞赛等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理。
(2)加强家园合作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共同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3)优化班级环境在班级环境中创设“生活自理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摆放玩具等。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在自我服务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定期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如“穿脱衣物比赛”、“整理玩具比赛”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研成果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小班幼儿在穿脱衣物、整理床铺、使用餐具、刷牙洗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024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范文
2024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范文一、引言自理能力是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饮食、穿着、卫生、整理物品等方面,是幼儿逐渐独立自主生活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的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本文将针对2024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需要承担起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责任。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幼儿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增强幼儿园的管理效果。
三、培养方法1. 制定合理的计划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根据幼儿年龄和能力的特点来制定,并且要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
计划内容可以包括饮食、穿着、卫生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2.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穿衣服、洗手等。
在幼儿完成任务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
3. 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工具为了帮助幼儿发展自理能力,我们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设置洗手池和自助餐区,让幼儿自由地使用。
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工具,例如小勺子、盘子等,帮助幼儿学习用餐。
4. 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自理能力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制度,例如时间表、用餐制度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借助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模拟用餐、模拟洗手等。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技能。
四、总结通过对2024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工作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制定合理的计划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嘿,大家好!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工作者,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正题!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
在幼儿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幼儿,不仅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还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研究目的1.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探讨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3.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2.问卷调查:向幼儿家长、教师发放问卷,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3.实验研究:选取部分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验,观察培养效果。
四、研究结果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穿衣:能独立穿衣的幼儿占比40%,需要家长或教师帮助的幼儿占比60%。
-吃饭:能独立吃饭的幼儿占比50%,需要家长或教师帮助的幼儿占比50%。
-洗手:能独立洗手的幼儿占比60%,需要家长或教师帮助的幼儿占比40%。
2.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家庭教育:家长过于溺爱,过度包办幼儿的生活事务,导致幼儿缺乏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社会环境:社会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
3.培养策略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适当放手,让幼儿在实践中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方面:幼儿园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设置专门的生活课程,引导幼儿学会自理。
社会环境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
五、研究结论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也感谢家长们的信任与配合。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嘿,大家伙儿!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带娃这事儿,可真是个技术活。
《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的结题报告
《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的结题报告《通过日常活动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也日益加深。
特别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自理能力作为儿童独立性的重要体现,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和分析日常活动对于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考察,对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设计一套针对性的日常活动方案,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幼儿园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进行干预和观察。
最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日常活动对于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自理能力的效果。
四、研究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观察,参与日常活动的幼儿园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具体表现在生活自理、学习自理和社交自理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发现日常活动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心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要重视日常活动对于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应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日常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六、结语通过本研究的实证研究,我们证实了通过日常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高班孩子的自理能力。
这一发现对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家长们提供了有益的教育参考。
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结题报告篇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张延红一、研究背景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
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
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
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
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了解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的关系。
2023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3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1问题的提出:习惯是人生之基,好的习惯可以逐渐形成好的人格,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人生表现。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为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对他们的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然而,片面的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家长一味地望子成龙,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热衷于各种特长教育,忽视对孩子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孩子不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他们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可回到家后,由于家长们思想上任其自然,教养态度不合理,使孩子已初步建立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能巩固,造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
由此看来,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为此,我开展了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与家长教养态度之关系得调查研究,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在家庭中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我们正确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供依据。
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法调查的对象大二班全体幼儿(共42人)调查的目的`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幼儿园设计了此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问卷,通过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基本现状,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目的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的意识。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幼儿园和家庭的深入调研与实践探索,采取了多种家园合作的方式和策略,包括家长培训、亲子活动、家园交流等。
研究结果表明,家园合作能够显著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概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局限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将家园合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和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本地区某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共 100 名幼儿,其中男生 50 名,女生 50 名。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家园合作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法:设计家长问卷和幼儿问卷,对家长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 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开展家园合作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家园合作的方式和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园合作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三、家园合作的方式和策略(一)家长培训1. 定期举办家长讲座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医生等专业人士来园为家长举办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讲座,介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培养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家长通过讲座了解到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2. 开展家长工作坊组织家长参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工作坊,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学习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穿衣、洗手、进餐等基本生活技能。
幼儿园生活自理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格的培养。
为了提高幼儿园生活自理教育质量,我园于近期开展了生活自理教研活动,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二、教研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会穿衣服、不会吃饭、不会整理玩具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决定开展生活自理教研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生活自理教育的认识,明确生活自理教育的重要性;2. 探索适合本园幼儿的生活自理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生活自理教育水平。
四、教研活动内容1. 生活自理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生活自理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包括生活自理教育的概念、原则、方法等。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生活自理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
2. 生活自理教育案例分析在理论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们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教师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针对幼儿不会穿衣服的问题,可以采用示范、分解步骤、逐步引导等方式;针对幼儿不会吃饭的问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
3. 生活自理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1)组织幼儿进行生活自理技能比赛,如穿衣服、叠被子、整理玩具等,通过比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开展生活自理主题活动,如“我是生活小能手”、“我的房间我最爱”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
(3)设立生活自理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练习生活自理技能。
4. 教师交流与反思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与反思,分享了在生活自理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报告
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关系着幼儿的未来。
近年来,由于有些家长更加注重幼儿学习课堂知识,对幼儿生活进行包办代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究竟怎样呢?他们在吃饭、穿衣、盥洗等方面的能力如何?这都需要研究说明。
而当前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大多数是影响因素方面的,针对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通过5个方面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再从家长入手,研究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与之前的研究作比较。
探寻幼儿是否是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越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哪些差异;家长的态度文化程度和幼儿的性别是否会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哪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于是,我们开展了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二、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针对成都市4所幼儿园幼儿家长作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具体做法是在4所幼儿园内,随机抽取年龄班,每个年龄班人数不等,其中一所幼儿园抽取了12个对象的家长,一所幼儿园抽取51个对象的家长,一所幼儿园抽取了34个对象的家长,最后一个幼儿园抽取了38个对象的家长,这样,此次问卷调查共有135位家长构成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法的收集资料。
问卷共由25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家长6个方面的问题:穿衣、进餐、盥洗、睡眠、管理物品及影响因素。
其中,穿衣方面有3个问题,进餐方面有3个问题,盥洗方面有7个问题,睡眠方面1个问题,管理物品方面有3个问题,影响因素方面有6个问题。
被调查家长的抽取和发放与回收,均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6名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实施和完成,其中一部分问卷是直接发放给家长,当场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另一部分是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在他们帮助下发放问卷,隔天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张延红一、研究背景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
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
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
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
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了解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的关系。
3.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5.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四、研究的内容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即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日常生活中)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五、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宝塔区第二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谈话法和文献研究法。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
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六、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4.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每月工作安排:九月份1.进行理论学习。
2.明确专题研究目的。
十、十一、十二月份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4.探索开展小班幼儿园一日生活、从洗手、进餐、穿脱鞋、入厕等自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一月份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一)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本班幼儿大多数都是三--五岁的孩子,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
因此许多还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孩子吃一顿饭,要跟着孩子走好多路,孩子是边玩边吃,孩子只要把饭吃下去,老人们什么办法都使尽了;帮孩子解小便,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总之大人们把孩子的工作全部包办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不容辞的事。
却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的包办代替,孩子们的独立愿望消失了,依赖心理增强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1、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意识家长的长期包办已经使幼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束缚的不仅是孩子的双手更束缚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
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打开这把钳制的“大锁”。
利用小班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散文诗等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手的作用,了解劳动的光荣,激发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欲望等等。
如:歌曲《一双小手》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能洗脸、刷牙、穿袜、穿鞋、叠被子,一双小手灵又巧,它有十个好帮手,充分认识到双手的重要性;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以及诗歌《别说我小》等,在使幼儿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原来很能干。
“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
设置游戏活动“娃娃家的保洁员”“我帮娃娃穿新衣”“百变T恤”“纽扣虫”等游戏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爱上劳动、不惧怕动手。
2、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可终身受用。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自己吃饭、单独睡觉、整理被褥这些大人们看似简单至极的事情,摆在孩子们面前却是异常艰难。
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和树立起来的信心决不能因为技能的缺失而垮掉,怎样让孩子学会自理的本领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
如:在孩子洗手的时候,我让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尖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
”幼儿便又快又轻松的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幼儿喜欢玩区角游戏,我就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勺子、珠子、进行勺子的使用方法训练;在娃娃家中提供扣纽扣、拉链、手帕等材料,让幼儿的扣、拉、折等方面的技能得以锻炼。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地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最棒”专栏,用小星星的多少来显示幼儿在园动手能力的表现情况,幼儿为了争做棒宝宝,趣味十足地投入在每天的培养活动中。
3、家园联手共促幼儿自我能力的提高父母是孩子的贴身教师。
孩子的所有不足在家长身上都能够找到缩影。
有的家长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劳动,有的家长则是嫌孩子笨手笨脚做不好干脆自己代劳……这种矛盾冲突就致使幼儿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园里家里两个样。
不相统一协作的两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势必培育出“双面娇儿”。
巩固教育成果的首要就是要统一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培养工作。
如:利用家园共育板块、家长会讲座向家长做好幼儿自理能力养成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们摈弃错误的包办式的教养方式,充分认识到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孩子未来面对困难、适应社会、参与竞争的资本;除了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外鼓励家长坚持和孩子经常亲子互动,周末爬山、家庭大扫除、假期外出游玩让孩子亲自参与物品的准备、劳作的参与、行程的安排等等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做事的能力更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
原来班里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长代劳,现在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样样事情都争着做,在家里当大人提出要帮忙时总会遭到拒绝,有时还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现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用餐、喝水、洗手洗脸、小便,饭前便后能够主动的洗手,午睡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把小衣服折叠好,把鞋子摆放整齐。
但是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能,有时还需要老师的帮助。
家长们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意识也提高了,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对幼儿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幼儿,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我想只要家园携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变得更加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