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板【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研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的研制
国营第七0四厂研究所刘阳、孟晓玲
摘要:本文采用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和高导热性无机填料制作了一种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增韧剂、导热系数、导热填料。
1、引言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铝基覆铜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尤其在一些大功率、高负载的电子元器件中,要求铝基覆铜板在100~250℃的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机械、电气性能,这就要求绝缘层有高的耐热性。
而铝基覆铜板绝缘层耐热性提高,最好的途径是提高绝缘层树脂的玻璃化温度。
日本有公司,近年推出了“TH-1”型金属基覆铜板,基板的Tg 由原来的104℃,大幅提高到165℃,它的导热性、耐电压性等也比原一般的铝基覆铜板有较大的提高。
另外,美国Bergquist公司也推出了超高导热型的铝基覆铜板。
因此,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材料的选择
2.1 树脂的选择
铝基覆铜板绝缘介质层树脂主要以制作覆铜板树脂体系为主,表1是国内常用的几种覆铜板树脂的性能比较。
表1 几种常用覆铜板树脂性能比较
料之一。
另外PI树脂在高温下,还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耐燃性、耐磨性、耐溶剂性及制品尺寸稳定性。
不仅如此,PI树脂的低温性能也较优良,但作为复合材料基体使用的PI树脂,其工艺性、热物理性和力学性能必须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然而大多数PI 树脂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芳杂环结构,这些结构的存在,降低了树脂的溶解性、增加了树脂的熔体粘度,提高了树脂的熔点,使树脂体系的工艺性变差。
因此如何改性PI树脂显得尤为关键。
近年来,高温复合材料主要采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简称BMI)进行改性,BMI不仅具有与热固性树脂相似的流动性、可模塑性及加工成型性,而且具有耐高温、耐辐射、耐湿热、吸湿率低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良性能。
采用BMI改性,既克服了环氧树脂耐热性相对较低,又解决了PI树脂成型时温度高、压力大的缺点。
因此选用改性BMI树脂作为主体树脂较为理想。
2.2 增韧剂的选择
环氧改性BMI树脂体系流动性好,但脆性大,韧性差,所以必须增加其韧性。
增韧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TP)进行增韧,可获得高韧性和高湿热稳定性的
树脂。
这种树脂通常可形成半互穿网络(S-IPN),正是由于S-IPN中TP与BMI相互贯穿,
所以两相之间分散性良好,相界面大,能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达到了韧性与耐热性的统一。
2.3 填料的选择
上述树脂体系尽管韧性和耐热性较好,但导热性相对较低,所以要显著提高绝缘介质层
的导热性,必须加入导热性良好的绝缘无机填料,常见的无机填料导热系数见表2。
表2 常见的无机填料导热系数
序号填料名称导热系数(W/mk)
1 金刚石2000
2 立方体氮化硅1300
3 六方体氮化硼200
4 碳化硅25~100
5 四氮化三硅50
6 氧化铍260
7 三氧化二铝25~40
8 氧化镁25~50
9 二氧化硅9.6
10 氮化硼100~250
从表2可以看出,金刚石、立方体氮化硅的导热性已达到了金属的标准,但价格非常昂贵,而六方体氮化硼、氧化铍、氮化铝也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但氧化铍有毒,氮化铝价格也
较贵,因而采用六方体氮化硼和其它填料配合进行试验。
3、绝缘介质层配方的确定
3.1 增韧剂用量对绝缘介质层的影响
在不降低基体树脂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耐热性较高的热塑性树脂(TP)
进行增韧。
目前常用的TP树脂主要有聚苯并咪唑(PBI)、聚醚砜(PES)、聚醚酰亚胺(PEI)、
聚海因(PH)、改性聚醚酮(PEK-C)及改性聚醚砜(PEC-C)等,通过对综合性能考察,
选用了PEK-C对BMI树脂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树脂性能见表3。
表3 含有 PEK-C的环氧改性BMI树脂性能
体系 1 2 3 4 5 6 PEK-C/%(wt)0 5 10 20 30 40 冲击强度(kJ・m-2)7.1 8.2 8.9 18.9 13.0 13.0 玻璃化温度Tg/℃310 231 238 225 225 228 初始热分解温度(℃)375 _ 374 _ _ 378 由表可知,PEK-C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树脂的冲击强度,当PEK-C为20%时,树脂的冲
击强度高达18.9 kJ・m-2 与未加PEK-C的冲击强度相比,提高了近2.5倍左右,但随着PEK-C
含量的增大,体系中热塑性成份增多,易造成分布不均,并形成一些较大颗粒,造成应力集中,使树脂韧性随着PEK-C的增加而降低,而当PEK-C的用量在15%左右时,树脂体系不
仅共混性好,而且韧性和耐热性也较好。
3.2 填料及其配比的确定
氮化硼虽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但其用量不宜过多,这是因为氮化硼密度较小(2.25g/cm3),而一般填料的密度大多在3.5g/cm3左右,所以当氮化硼用量超过树脂体系的40%时,树脂粘度增大、分布不均、混胶工艺也非常困难, 40%的用量虽然可以使绝缘介
质层的导热性提高很多,但不足以达到要求。
考虑到工艺操作性,可适当加入也具有较高导
热系数的三氧化二铝、氧化镁、碳化硅等。
碳化硅是一种半导体,少量加入可提高板材的防
电晕性和击穿电压。
一般认为无机填料的用量与树脂用量为(80~150):100(质量比),结合CEM-1、CEM-3
树脂填料的用量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填料用量越大导热性越好,但填料量超过150%,填
料分散不均,胶液粘度增大,板材耐热性及剥离强度等性能下降。
而当填料用量为120~130%
时胶液的共混、涂覆及板材的各种性能均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确定填料各组份配比为:
BN:AI2O3:MgO:SiC = 4:6:2:0.5。
另外,对无机填料还需进行表面处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胶液粘度,减少溶剂用量,
而且可以提高无机填料与树脂的结合力,消除界面影响,从而提高板材的各项性能。
3.3 树脂配比的确定
综上所述,确定的树脂配比见表4。
表4 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的树脂配比
序号材料名称规格配比
1 环氧改性BMI树脂自制100
2 PEK-C 工业15
3 BN 工业30~40
4 AI2O3工业60~70
5 MgO工业10~20
6 SiC 工业5~10
7 表面处理剂 c.p 1
8 溶剂工业适量
4、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试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混胶根据配方计算用量,可先将充分溶解好的PEK-C加入环氧改性BMI树脂中,充
分搅拌后,加入用偶联剂处理过的BN、AI2O3、MgO、SiC填料,为了使无机填料能均匀分
散在胶液中,可先用溶剂润湿分散无机填料后,加入树脂,混合均匀,熟化8h后使用。
4.2 凝胶化时间的测定测定环氧改性BMI树脂的凝胶化时间,以便确定烘陪时间和层压
时间。
4.3 涂胶量绝缘介质层的厚度根据要求和用途不同而不同,一般为30~500um,但不管采
用喷淋、刮涂、刷涂、漏印或制成绝缘胶膜,其厚度一定要均匀。
4.4 压制按照离型膜→涂胶基板→铜箔→离型膜的顺序装模,装模完毕,推入压机,按
设定的层压程序加热、加压制成铝基覆铜板。
由于胶层无增强材料,流动性难以控制,若采
用普通压机,胶层中的气泡难以完全排除,形成空洞,影响板材性能。
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
应采用真空压机,这样可消除板材内气泡,降低板材的残余应力使板更加平整,全面提高板
材性能。
4.5 后固化 BMI树脂的成型温度较高,一般常规固化成型后,即可满足要求。
若常规成
型后,再在200℃的真空干燥箱后固化2h。
则产品的玻璃化温度还可提高。
5、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的工艺流程
按上述配比,制作铝基覆铜板,其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
6、结论
将美国Bergquist 公司、日本“TH-1”型和聚酰亚胺型铝基覆铜板进行性能比较:
项目 美国Bergquist
TH-1
普通型(环氧玻璃布)
聚酰亚胺型
抗剥强度N/cm 1.5 2.0 1.9 1.8 平均热阻℃/W 0.5835 0.7 2.1
0.8
表面电阻(Ω) 1013 1013 1012 1013 体积电阻(Ω) 1014
1014 1013 1014
击穿电压(KV )
6 3.2 2 3.5 介电常数 5.5~6.0
4.4
3.0 玻璃化温度℃
165 130
230
从表可见,聚酰亚胺型铝基覆铜板的玻璃化温度可以达到230℃,而且物理性能和电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无太大的差距,但在导热性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如何改进树脂体系和合理使用导热材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祥宝 高性能树脂基体 化工学出版社
2、蓝立文 梁国正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增韧的发展 高分子材料 1997、1
3、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4、区英鸿 塑料手册
兵器工业出版社
5、祝大同 金属基覆铜箔板 印制电路信息 1998、3
图1 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的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