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行路难》。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艰辛和挫折的感慨。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的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注释,自主解决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选取一些相关题目,进行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朗读给家长听。

3. 下一节课前,准备进行课堂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背诵情况。

3. 课堂交流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有关专家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词创作和鉴赏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学习目标1.学习《行路难》,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复杂心情,体会诗人悲愤中豪迈,自信的思想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

走近文本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二、写作背景《行路难(其一)》属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

李白撰写的《行路难》,共三首,课文是原诗的第一首。

他早年就怀有“使寳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抱负。

天宝元年(742),由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进长安。

可是玄宗只任用他为翰林学士,把他当作赋诗供帝妃娱乐的点缀升平的工具,这使李白大为失望。

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招致高力士、杨贵妃等权贵的忌恨,诽谤。

天宝三年(744)唐玄宗以“赐金放还”的名义,将他逐出长安。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被迫离开长安的悲愤和不因挫折而放弃理想追求的信念。

2.通假字(1)销,同“消”。

(2)羞,同“馐”,美味食品。

(3)直,同“值”,价值。

二、词语释义将进酒:请饮酒。

寂寞:指身后被人忘记。

恣欢谑:纵情开玩笑。

清酒:指美酒。

酒有清、浊之分,清酒是指好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

济沧海:渡过大海。

济,渡过。

钟鼓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三、词语辨析不及不如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其前后只能是名词。

如:《梅花三弄》不及《春江花月夜)幽雅人。

不如:除用于比较人或事物外,还可以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得失,因此除名词外,其前后可以是动词或小句。

如:与其花这么多时间打电话,不如骑车去一趟。

四、文学文化常识1.古体诗:古体诗亦称“古诗”或者“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言诗(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和乐府诗。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背景2.理解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理解并掌握文学赏析方法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1.文学赏析方法的讲解2.对于诗中表达的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探究教学准备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计算机、投影仪3.解析版《行路难》及其注释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唐代的认知和向往之情2.引导学生试图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文化和美学习诗歌(30分钟)1.出示课文《行路难》2.阅读并感受诗意,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3.分组并交流组内所悟文本解析(20分钟)1.解析版须课文中生僻字的意思,以及注释版中诗句的简析2.学生理解、交流文学赏析(30分钟)1.运用文学赏析方法,解析出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区分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美感效果思考探究(15分钟)1.引导学生试着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目标与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2.引导学生试图以诗人的视角答题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1.总结本次课所学内容和重点2.布置阅读本文学生感悟和体会的作业教学心得此次课程主要以文学赏析为重点,但要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同时,认识和理解人生的意义,了解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加强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每位学生的思维去发现人生的意义,通过文学赏析法让学生深刻领悟人生的真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在不断地思考中成长。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语言优美,情味浓厚。

通过这些诗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

《行路难(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

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夸张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夸张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自主探究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困境中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行路难”的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在困境中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歌的情感。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自主探究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李白的视频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行路难》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学会写作描绘景物的句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加深对人生困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把握《行路难》的基本意义。

2. 学会写作描绘景物的句子。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或投影仪。

3. 教学辅助材料: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准备诗歌《行路难》的录音,并播放。

2. 导入词语:“行路难”,让学生展开联想,谈谈他们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个词语出现在哪些场景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词语?二、自习诵读(10分钟)1. 让学生自习诵读《行路难》,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 指导学生捕捉重点词语,并进行标注。

三、理解诗歌(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介绍行路艰辛的四个场景。

2. 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各自对诗歌的理解。

3. 整理共同的理解结果,并进行解读。

四、语言表达(15分钟)1. 以诗歌为基础,让学生扩展句子,描述他们对行路难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心得。

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行路难》的理解。

二、语言表达(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对《行路难》的理解的句子,并进行分享。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语言表达,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三、细读诗歌(10分钟)1. 分段展示诗歌,让学生对每个场景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的方式,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提供几幅描绘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选择一个进行写作。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描绘景物的特点和感受。

部编版九上《行路难(其一)》教案

部编版九上《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李白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先熟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

《行路难》的思想内容及专题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运用以意递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情,让他们乐于诵读与感悟积累。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学习探究诗旨的知识扣鉴赏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含英咀华,体悟诗人的感情探究阅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3.合作探究诗歌中运用的用典象征手法和诗人的情怀,引导学生认识被朝廷“赐金还乡”的愁闷及自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分析鉴赏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材料六、教学课时一课时行路难<->李白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大意。

2.品味诗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情景,诗人的介绍、诗句的解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四、教学边程:(一)情境导入联系诗人生平唐诗是酒,宋词是画,它们是中国艺术宝库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是中国诗歌的双臂。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伟大的盛唐时代,谈到唐诗,分为四个阶段。

它们的代表诗人分别是初唐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等。

中唐诗人: 韩愈、白居易、孟郊、柳宗元等。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等,其中有一位诗人上至99下至刚会走,可谓妇孺皆知—李白李白诞生西域碎叶城,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评价李白“涌入愁肠、七分代作月光,三分呼成剑气,绣口一吐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李白“赐金还乡”时还写下《赠李白》,诗云“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行路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诗人的苦闷和困惑。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行路难》的作者和背景。

概括诗歌的主旨和情节。

2.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解释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解释关键词和短语。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义。

学生通过注释或查阅资料,解决自己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两句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3.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的质量。

4.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单元测试设计一份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估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进步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的教材,包括课文和注释。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文章、论文和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参考。

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诗歌网站、在线翻译工具等。

寻找相关的在线讨论和论坛,供学生交流和分享。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和背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人的情感态度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4.课堂实践,内化知识:通过朗读、背诵、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行路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诗词鉴赏能力,但在学习《行路难》这首诗时,仍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尚显不足,对诗歌背景和诗人心境的把握不够深入;在诗词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针对学生对诗歌背景和诗人心境的把握,教师应适当补充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2.在诗词鉴赏方面,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行路难》全诗。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能够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哲理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生僻词语解释、古代文化知识等。

2. 学生准备《行路难》诗文,并在课前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对《行路难》的主题进行初步思考。

2. 诗歌朗诵(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诗歌讲解(15分钟):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心情和哲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诗歌欣赏(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行路难》,并书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8. 课后反思(5分钟):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作业和短文写作的完成质量。

3.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展览,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PPT和相关资料,包括诗歌原文、生僻词语解释、古代文化知识等。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

初中语文《行路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行路难》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品味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民间疾苦。

1.2.2 诗歌结构:诗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绘了诗人行走江湖、遭遇困境以及追求理想的过程。

1.2.3 诗歌意象: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使学生理解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行路难》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意象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4.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整理《行路难》的原文文本,准备相关的李白生平介绍资料,以及诗歌分析的参考文献。

6.2 教学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诗歌的逐句解析、时代背景的图片、视频资料等,以便于直观展示和辅助教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13行路难(其一)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13行路难(其一) 教案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

”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

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

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

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全诗。

2.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3.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难点】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提起唐朝,不得不提唐诗,提起唐诗,不得不提起李白。

李白是一位洒脱、浪漫的诗人,他在42岁的时候得到了做官的机会,但是在两年之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行路难》(其一)。

一、作者作品(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1.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2.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发情感。

3.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的情感。

4.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二)背景资料《行路难》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两年后李白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在朋友的送别宴上写下这首《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的《行路难》组诗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二、朗读指导(一)学生齐读,纠正字音。

(二)音频范读,强调朗读节奏。

请同学们思考,本诗应该用什么样的朗读节奏来读?不少同学用二二三拍朗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种节奏和作者表达的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行路难》的背景知识,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分析2. 诗歌意象的把握3. 诗人情感变化的解读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行路难》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中的哲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李白及《行路难》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哲理。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李白的《行路难》,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创作与《行路难》主题相关的诗歌,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子。

(2)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重点词汇:艰苦、支撑、担子、磨练、坚毅、勇气、谦虚、坚守、担当、责任。

2. 重点句子:“行路难,行路难,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心酸曾沉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让学生听录音,欣赏《行路难》的诗歌朗诵。

2. 让学生仔细观察诗歌的语言表达,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二)阅读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细读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文章的意思。

3. 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拓展
1. 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子,完成一篇文章。

2. 让学生就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行路难》。

(2)理解《行路难》的诗意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艰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行路难》。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人在创作背景下的心情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李白及其作品《行路难》。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诗歌的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行路难》。

2. 写一篇关于《行路难》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搜集其他李白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行路难》的全文,配合音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名家李白的背景和作品。

2.理解《行路难》的内涵和感悟。

3.领悟“行路难”的意义,引导学生时刻保持奋发向前的勇气和信念。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行路难》的内涵和感悟。

2.难点:正确领悟“行路难”的意义,引导学生时刻保持奋发向前的勇气和信念。

三、教学设计1.导入(5分钟)安排一篇课文导读,简单介绍李白的简介和《行路难》的大致内容。

2.讲解(25分钟)1.讲解《行路难》的作者、创作时背景和写作意图。

2.讲解《行路难》的全文,分析其中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主题。

3.重点讲解《行路难》中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引导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更加深入。

4.讲解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提取和创造性表达。

3.交流(20分钟)1.开设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互相分享交流。

2.选择几篇出色的文学创作,由学生进行朗读和展示。

4.布置作业(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作品,并提取文化内涵和人生感悟。

2.布置文学创作任务,让学生尝试仿写《行路难》,发扬自己的文学创意和想象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进行书面和口头评价。

2.教师从内容、方法、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自我评价,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也需考虑在内。

五、教学反思1.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和积极反应。

2.在设计上,要立足于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3.在实施中,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习惯,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兴奋和愉悦的进行学习。

《行路难》教案(部编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行路难》教案(部编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观: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诗歌,激发艺术想象,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重难点1、感受意境,改写练习。

2、诗意理解。

教学流程预习展示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一、了解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写作背景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读诗,理解诗歌。

三、读诗,理解字词。

1、学生讲出以下字词含义:金樽珍馐直箸歧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2、学生讲出伊尹、吕尚的典故。

3、学生讲“欲上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句。

四、再读诗,请学生讲诗,教师肯定后明确:1、好朋友设宴款待,那都海鲜鲍鱼来个满汉全席,多热情。

朋友们都说,“李白兄,我们永远支持你。

”“李白,你是最棒的”。

2、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

他离开座位,拔出长剑,愤愤难平。

举目四顾,一股苍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大家都说:李天王,你不会有事吧,你眼睛里往下滴的是什么!四个动作,把苦闷心情充分表达出了;就像那三好生、排行榜落选一样的那种鼻子发酸的感觉。

《行路难》语文教案设计

《行路难》语文教案设计

《行路难》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行路难》。

(2)理解《行路难》的诗意和主题,了解作者李白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行路难》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寓意和人生哲理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行路难》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行路难》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练习。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行路难》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板书设计:《行路难》意象:黄河、太行、峨眉、青天等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等主题:人生困境与追求理想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

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 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学生朗读。

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 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 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
“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 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
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

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 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

(先同桌互读,
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箸塞行
羞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