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0课鸦片战争 含答案 精品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习题点拨 第10课 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习题点拨 第10课 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79a413ec1eb91a37f0115c63.png)
教材习题点拨
本课测评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答案提示:《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中国市场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清政府也开始变为西方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陷入主权和领土不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延伸
上面这段文字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战争原因的说辞,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对。
他认为英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是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易,因为清政府破坏了中英正常的商品交易。
他的观点掩盖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的本质,是为发动侵略战争找的借口。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自身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发动的,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09a35cf369dc5022aaea0099.png)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一【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总结归纳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英国开始并完成_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经济:中国_ 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吏治败坏,财政困难。
军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长期实行_ 政策;(3)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中国的两国贸易中,中国处(4)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 给英国;赔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 。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 _。
3.结果:(1)1858年签订《_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 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签订《_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6d8baa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3.png)
第10课鸦片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知识点一虎门销烟1.国际国内形势(1)国际: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2)国内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困难.②政治: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③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鸦片走私(1)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3.虎门销烟鸦片输入严重威胁清政府统治(1)原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1.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2.结果(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3.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1841年初,英国军队武装占领香港岛,《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开启了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先例。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471e443323968001c928d.png)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目标、过程和效果四大方面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也是《课程标准》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政体的外部性冲击,特别是战败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它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特点及重点、难点这一课教材内容,是把两次鸦片战争集中叙写,但“鸦片战争”的课题容易使学生迷惑,我在教学中拟为“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另外,为区别初中历史教学,本课侧重点应淡化战争过程,重在理论分析和历史启迪,尤其应补充较多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重点应是: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及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探讨。
难点应是: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目标分析(一)学情方面有关两次鸦片战争,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
但经课前了解,学生只知道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等简略的史实。
至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历史必然性、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学生并不明了。
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据此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可量化、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记忆三大条约的名称、时间及内容。
(2)、通过对战前中英双方实力之比较,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探讨鸦片战争的危害并比较战争前后的变化,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问题导学_第四单元10鸦片战争_word版有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问题导学_第四单元10鸦片战争_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f0c2b02020740be1e9b32.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问题导学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材料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明了什么态度()A.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国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2)材料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材料二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第二卷(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有哪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①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
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2)扩大:①从战争的进程来看,第一,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力量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共同出兵。
②从侵略时间来看,鸦片战争持续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
③从侵略区域来看,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沿海一直深入到北京。
④从战争的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让领土增多,鸦片战争开放五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十一处,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⑤从中国的主权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中国内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作业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c336b2f60ddccda38a0b0.png)
《鸦片战争》课后作业班级姓名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捐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2、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是第一个侵略中国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它A、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市场C、要开辟鸦片市场,完成资本积累D、已侵略了印度,有侵华阵地3、《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做公允用来欺骗舆论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是被迫对中国作出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4、清朝时期,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
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请回答:这件事最早发生在哪一年以后?这个商人指的是哪一个条约?()①1842年②1844年③1856年④1858年⑤《南京条约》⑥《望厦条约》⑦《天津条约》⑧《瑷珲条约》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⑧5、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虎首。
这批国宝被劫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中、法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6、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A 侵略者由东南沿海开始发动进攻B 其目的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C 都推动到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D 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预习导航 第10课 鸦片战争 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预习导航 第10课 鸦片战争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a4635866fb84ae55c8d27.png)
预习导航
林则徐虎门销烟塑像
知识点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工业革命开始后,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概况
(1)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
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自主思考应如何认识禁烟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与鸦片战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提示: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打开中国市场以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英国政府的迫切要求,禁烟运动仅是英国政府为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而寻找的借口。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
1.经过
(1)开端: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并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3)结束: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2.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提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基础上,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也是中华民族走向自强觉醒道路的重要开端。
知识点三战火再燃
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自主思考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转变:由对抗到逐步勾结。
影响: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530677fe4733687e21aa80.png)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含答案)[学习目标]1.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国情。
2.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4.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一、虎门销烟┄┄┄┄┄┄┄┄①1.背景(1)国际: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把中国作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的对象。
(2)国内:清政府腐败落后,闭关锁国。
2.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3.过程(1)上书: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查禁: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3)销烟:1839年6月,虎门销烟。
4.影响:英国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2.路线(1)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2)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 100万银元。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三、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第一阶段(1856~1858年):英军进攻广州→法国加入→攻陷广州→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2)第二阶段(1859~1860年):挑起冲突→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0课鸦片战争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0课鸦片战争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dd7752790c69ec3d5bb7588.png)
课后训练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2.苏格兰人马地臣于1818年来到中国,先后在西班牙、丹麦商行任职,他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
他当时来到的中国城市应是()。
A.广州B.福州C.香港D.厦门3.观察下图,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虎门销烟池旧址A.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行为B.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光辉篇章C.虎门销烟一定程度上给英国带来了损失D.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4.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共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两名提督、七名总兵、两名都统以及数千名士兵战死。
但据英国统计,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尚不足百人。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在于()。
A.清政府在战争中妥协退让B.中国的武器装备落后于英国C.中国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D.英国军队具有丰富作战经验5.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6.下图是英军随军画师所描绘的1858年12月28日英舰炮轰广州的情景。
当时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
A.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B.就“亚罗”号事件向中国政府施压C.协助法国取得侵略权益D.向清政府炫耀其强大的作战能力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高一历史第10课导学案答案
![高一历史第10课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726e380b4c2e3f57276379.png)
第十课答案问题引领:1.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1)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小,外国商品没有市场。
而且国内的手工业较发达,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在国外广受欢迎。
2.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列强,蓄意打开中国市场,对战争是预谋已久。
而中国方面:(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2)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
【预习自测】1.C2.C 试题分析:因为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3.A 试题分析:考察近代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简单的把其认为是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本质。
故应选A。
BCD项多少都能体现对此事件的价值判断4.C5.D 7.A 8.C 9.B 10.C 11.C【合作探究】6.这种观点不对。
因为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极力扩大海外市场,开拓殖民地。
而封建统治下日趋没落的中国,必然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
中英之间鸦片问题上的冲突,仅仅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没有这种冲突战争也将因其他借口而发生。
12. (1)需求:英国资产阶级迫切想打开市场。
理解: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所以英国对华贸易受阻。
所谓“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等话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这种情况的(2)趋势:呈上升趋势。
态度:清政府进行了严厉的禁烟运动。
分析态度: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并没有彻底杜绝鸦片走私的决心和措施,因为走私总量在不断增加。
(3)事件:指虎门销烟。
理解:所谓“暴行”也指此事件,说明英国政府对中国禁烟的强烈不满,但销烟是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壮举。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48313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7.png)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中国律师团的追索被法国法院驳回后,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在巴黎拍卖了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青铜兽首鼠首和兔首铜像。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掠走兽首这一罪行发生在下列哪次侵华事件中()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
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
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
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
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
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
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A.明朝后期B.清朝中期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本题题干叙述的是鸦片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根据题干中“最早”结合并史实可知,明代并未出现大量鸦片输入中国的情况,因此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对华大量走私鸦片,自此之后鸦片才开始泛滥。
B、C、D三项中,B项所述时间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故选B项【考点】鸦片战争的背景点评:本题属于推断型的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的能力。
做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题干当中的信息,其次要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来作答。
3.下图是道光帝裁撤林则徐的诏书,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②反映了道光帝的软弱无能③林则徐对抗朝廷④推行妥协投降的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林则徐的阶级属性,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他禁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项【考点】鸦片战争点评:本质、实质、阶级属性之类的问题,属于革命史观的的范畴,要注意它与细节知识结合来命题。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问题导学 第四单元10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问题导学 第四单元10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51931866fb84ae45c8d32.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问题导学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材料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明了什么态度()A.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国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2)材料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材料二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第二卷(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有哪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①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
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2)扩大:①从战争的进程来看,第一,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力量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共同出兵。
②从侵略时间来看,鸦片战争持续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
③从侵略区域来看,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沿海一直深入到北京。
④从战争的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让领土增多,鸦片战争开放五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十一处,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⑤从中国的主权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中国内地。
最新精品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一学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含答案)
![最新精品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一学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91b310ff00bed5b9f31d51.png)
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二、学习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三、学习难点1.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是什么【自主学习】一、鸦片战争1.背景(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从18世纪起,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4)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1)1840年6月至1841年初;英国侵入广东海西→进攻厦门→攻占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道光帝派琦善与英方“议和”(2)1841-1842年8月:英军强占香港岛→攻占东南沿海城市→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南,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1)《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银元;并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2)《南京条约》附件内容: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留等特权。
(3)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随后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进逼天津。
1860 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火烧圆明园。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e29e6d16fc700aba68fc4d.png)
第10课 鸦片战争基础巩固119世纪中期,英国的对外扩张主要是为了( )A.开拓海外市场B.传播工业文明C.增加资本积累D.拓展统治区域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3首次规定西方列强享有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C.中法《黄埔条约》D.中美《望厦条约》41943年1月,中英签署新约,取消英国在华诸多特权。
至此,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关税协定”等特权在百年后最终消失。
与“关税协定”特权的最初取得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英国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6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海盗式”的扩张是指通过暴力抢劫获得利益财富,据此可知选B项。
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 第10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 第10课](https://img.taocdn.com/s3/m/1fe750b5482fb4daa48d4b51.png)
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课后练|1.建构历史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图中空白a、b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商品市场B.开埠通商/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白银外流2.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
这说明( ) A.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3.“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B.《南京条约》的签订C.鸦片战争的爆发D.清朝官员无能4.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此规定( )A.体现了对中国主权的维护B.成为鸦片战争再次爆发的借口C.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D.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5.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犯下罪行的恶棍、流氓”。
美国公使庇护“恶棍、流氓”的依据是( ) A.口岸贸易权B.海关管理权C.洋人传教权D.领事裁判权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文中的“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从本质上是指( ) A.工业文明的胜利B.议会政治的胜利C.军事技术的胜利D.对外政策的胜利7.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
由此可知( )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8.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一直控制着广州城。
新赴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四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
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官员力求明哲保身B.清政府已失去民心C.官员责任意识淡薄D.中央权威受到削弱9.下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3a5a9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c.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整体感知】第10课鸦片战争【测试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学习过程】一、鸦片战争(1840—1842)及《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活动1】阅读课本第1—3段,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鸦片战争以前,中英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根本原因是什么?3、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结合课文第二段和“资料回放”,思考:这一做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4、结合课文第三段和“资料回放”,思考:清政府同意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这个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所以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6、根据上表和上述问题,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导火线)分别是什么?(1)根本原因:(2)导火线:【活动2】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结合上面的鸦片战争经过简况,阅读课本P51第1—3段,思考下列问题:1、假如道光皇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无可能取胜?3、鸦片战争中国以其失败而告终,结合上表和“历史纵横”,思考: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活动3】记忆和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
1、《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弄清楚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诸多条约中的地位。
2、记一记、写一写《南京条约》的内容。
(你有什么有效记忆方法?)这些内容分别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3、《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哪一个最能体现?【活动4】结合课本P52第一段,联系必修2、3相关知识,全面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习题与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11960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4.png)
第四章近代中国反入侵、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测试题知识点:鸦片战争1.(2021·陕西榆林模拟)2021年8月29日,在纪念某事件周年纪念日上,与会者一致以为:“这份条约犹如一枚炮弹,在繁重而锈迹斑斑的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
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这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021·浙江嘉兴模拟)《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没必要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操纵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3.(2021·南京模拟)“广州等五口岸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抗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址民人缉捕,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损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 )。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抗击了列强入侵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保护了中外友好关系4.(2021·江苏南京模拟)《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冲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本地居民,安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仿佛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要紧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一般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基层民众D.清政府己完全失去人民支持5.“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
远从印度运以后……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
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
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
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
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393f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2.png)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斗教学目标:1.把握鸦片走私、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分析鸦片战斗发生的必定性;2.了解鸦片战斗过程、把握并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3.了解其次次鸦片战斗的过程、火烧圆明园等史实;把握并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4.通过学习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精神。
情景创设:探究1:阅读材料:(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斗的机会……可以使我们最终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或许不会再来,是不行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宽敞的基础之上的最有期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思考: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斗是“通商战斗”,认为这场战斗爆发的根本缘由是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你能同意上述观点吗?那么英国发动鸦片战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探究2:(1)清朝政府官员董宗远上奏道光,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疆自此多事矣”(2) 1846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3)鸦片战斗后,部分学问分子感到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也开头探讨西学。
例如林则徐被罢免后,把有关的西方资料交给“今文学派”的杰出学者魏源,魏源遂依据这些资料,在1844年编撰了有名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思考:(1)结合材料分析鸦片战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假如道光帝重用林则徐,中国是否能够在战斗中获胜?探究3: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高中历史必修1 鸦片战争 教案1 含答案 精品
![高中历史必修1 鸦片战争 教案1 含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41f5e2f4a7302768f99390e.png)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理解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鸦片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运用有效信息来共同探究历史问题;通过实物图片和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
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2、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警世录》(节选)歌手:乌拉呆“历史重播.屈辱挫折.当年帝国主义怎么侵略中国.1840.神仙不灵.彻底陷入了被半殖民的旋涡黑色鸦片.罪恶源泉.多少血性男儿因它而堕落.南京条约.避免流血.尊严主权和香港一起被剥夺鸦片战争.血光蒙蒙.神州大地沉沦于洋枪炮火中.封建政府.腐败堕落.让炎黄子孙包受它酿造的苦果.龙的传人.龙的精神.努力摆脱束缚我们的枷锁.……”同学们,这首歌词里讲的是英国走私鸦片和发动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歌词所讲的内容是很不具体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详细的内容?好的,下面我们首先研究下列问题: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展示课题《鸦片战争》(板书)第10课鸦片战争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本课的基本线索;二是重要概念;三是探究的问题(板书)一、虎门销烟1.18世纪中后期的中英贸易(问题探究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50页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是一个何种状况的国家?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地位如何?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1)英国国家状况: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鸦片战争思维激活右图是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里的一座雕塑。
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也曾让欧美列强感到神秘莫测,中国与英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冤仇。
但是,为什么会爆发这样一场战争呢?提示:明清之际,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
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疯狂对外殖民扩张。
此时,清王朝的君臣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
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渴望得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一度通过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但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挫败了它的阴谋。
自主整理一、虎门销烟1.背景(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
它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疯狂对外扩张。
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
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掠夺中国的阴谋。
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1.进程: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
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
2.结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1.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英法发动战争(1)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略战争。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进逼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航行等。
(2)第二阶段:不久,战火再起,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3.美俄趁火打劫:利用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时机,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高手笔记1.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主要是由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有着强大的抵制作用;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欢迎,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在中国销路狭窄;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并不代表中国经济比西方发达。
2.注意割让给英国的地区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
3.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人民革命任务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进行思考,明确鸦片战争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4.注意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注意比较《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列强侵略的加深。
名师解惑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主要应从中英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其世界背景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落后导致了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掠夺的对象,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则使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目标瞄向海外。
剖析:19世纪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腐败,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尤其是英国,最先开展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原料产地,落后的中国成为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分析原因既要注意根本原因,也要注意直接原因。
当时的英国和中国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对比明显。
剖析:(1)英国已经进入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而清朝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工业文明相对于农业文明优势显著,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优势更加突出。
(2)中英双方战略战术思想、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清朝处于明显的劣势。
(3)英国蓄谋已久,而清政府是仓促应战。
(4)英国作战目标明确,精心组织;而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不力。
(5)英国长期进行殖民战争,军队训练有素,善于在沿海作战;而清军则久疏战阵,更缺乏沿海作战的经验,虽然广大将士英勇抵抗,但无力扭转败局。
讲练互动【例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割占中国领土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
直选法即是从战争前的背景和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上去考虑,可判断D项正确;用排除法可首先排除C项,然后比较A、B、D三项,明确D项是其根本目的,B项是直接目的,A项是借口。
答案:D黑色陷阱:该题容易错选A项或B项,原因在于将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混淆了。
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是经常考到的知识点,在平时学习中注意掌握。
变式训练1.下列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传教解析:这一时期英国掠夺财富的主要手段是商品倾销。
英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目标就是拓展市场,而关税税率与能否顺利拓展市场的关系最密切。
答案:C【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奏稿》材料二中国政府对陛下臣民已经犯下了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
这在原则上是如此之危险,在实际上又如此之不能容忍。
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义律致巴麦尊的机密件》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林则徐是怎样认识鸦片输入问题的?(不得摘抄原文)(2)材料二中“最近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的看法。
解析: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是“为害甚巨”“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第(2)问要准确理解“用最近这样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上下文可知是禁烟运动,由此可判断所谓“文明的高尚义务”即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的鸦片战争。
上述材料反映了鸦片输入的危害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对材料二尤其要正确理解和辨别:中国的禁烟运动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以“文明的高尚义务”来掩盖非正义的侵略的实质。
参考答案:(1)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必须严厉禁止。
(2)方式:禁烟运动。
看法:这种观点是荒谬的,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才是一种无耻的侵略;林则徐禁烟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绝非侵略。
绿色通道:许多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点蕴含在材料之中,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能够充分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变式训练2.(2006山东济南阶段测试,20)近代前夜,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原因主要有( )①清朝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观念,压制工商业发展②外国侵略者大举入侵,使中国的主权独立遭到破坏③清朝皇帝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闭关锁国④农民战争连绵不断,使社会秩序难以安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中西国力对比的易位开始于西方侵略者大举入侵之前,所以②与史实不符;明清时期,中国基本上保持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的局面,所以④也不符合史实。
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问题探究【问题】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资本主义。
”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导思: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考虑,主要应看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但同时也要看到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和中国社会的变化。
探究: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只看到了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一定积极影响。
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同时,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开始研究西方,了解世界,并且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但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大小官员仍旧文恬武嬉,歌舞升平。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一部分官绅开始改变传统的华夷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兴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开始起步。
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开始认识到西方社会制度的先进,掀起维新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日益走向半封建化。
教材链接为什么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的精华焚毁?(教材P52)提示:西方文明国家的“文明”是虚伪的,其“文明”行为仅适用本国资产阶级;疯狂扩张、大肆掠夺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特点,野蛮才是它们的本质特征;东西方文明之间差异巨大、冲突严重,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敌视东方文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使得侵略者敢于肆意妄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