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V2

合集下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输电线路覆冰是在冰雪天气条件下容易引发的故障之一。

为了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对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电网运行人员及时发现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是一种安装在输电线路上的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并监测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情况。

该监测装置通过使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情况。

该装置还具备一定的智能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覆冰情况进行预警和警报。

通过与电网监控系统的连接,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远程预警。

除了在线监测装置,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输电线路免受覆冰的影响。

在设计和建设输电线路时,应考虑覆冰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应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清除覆冰物,保持输电线路的畅通。

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防止覆冰,比如使用防冰装置和加热装置,以增加输电线路的抗冰能力。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的覆冰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覆冰会给输电线路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更容易发生输电线路的故障。

为了及时监测覆冰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是一种基于先进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

该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高精度监测:装置能够对输电线路的覆冰厚度、覆冰面积等数据进行高精度监测,实现对覆冰情况的准确把握。

2.实时报警:一旦监测到输电线路出现覆冰现象,装置会立即发出警报,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因覆冰导致的事故发生。

3.远程监测:装置支持远程监测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方便及时处理。

4.多种接入方式:装置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可以与传统的监测系统进行对接,也可以单独使用,适用性较广。

5.智能维护:装置具有自我维护功能,能够自动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防护措施除了安装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外,还需要针对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主要的防护措施包括:1.抗冻性能改良:对输电线路的材料进行抗冻性能改良,使其在低温环境下不易受冻,降低覆冰的可能性。

2.加强保温维护:对输电线路进行加强保温维护,采用保温层、加热设备等措施,有效减少覆冰的发生。

3.定期清理覆冰:针对已经出现覆冰的输电线路,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以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4.完善监测网络:在输电线路布设覆冰监测装置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对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监控。

5.及时处置:一旦发现输电线路出现覆冰情况,需要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覆冰清除,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消费地的需求,输电线路得以建设。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冬季极寒天气导致输电线路覆冰,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

对覆冰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应运而生。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架空输电线路的温度、湿度和覆冰厚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了解覆冰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传感器采集数据传感器通过对架空输电线路表面温度的监测,可以判断覆冰的情况。

在覆冰过程中,覆冰层对热量的传导系数远小于空气对热量的传导系数,当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时,表面温度会明显下降。

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覆冰的位置和厚度。

2. 数据传输和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传输到监测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覆冰情况,并做出预警和预测。

3. 预警和预测监测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覆冰情况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对线路覆冰进行预警,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1. 加热系统通过监测装置对覆冰情况的实时监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于已经覆冰的输电线路,可以通过加热系统对覆冰进行融化,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2. 防冰喷洒系统在监测到覆冰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启动防冰喷洒系统,喷洒防冰液体,阻止覆冰的进一步发展,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防冰喷洒系统一般由监控中心控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化喷洒。

3. 防护装置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对输电线路进行相应的防护,例如安装护罩、加固支架等设施,保证线路不受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1. 实时监测2. 智能化预警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防护设施的智能化控制,根据具体情况自动启动加热系统、防冰喷洒系统等设施,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说明书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说明书

FH-9007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系统概述覆冰输电线路容易发生多种事故,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输电线路覆冰,会导致杆塔荷载过大,导线弧垂变大,脱冰时导地线发生跳跃等现象。

近几年来,大面积覆冰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输电线路覆冰导致跳闸及倒塔的事故越来越严重。

线路覆冰直接的危害就是导线、金具和支架负载,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输电线路的水平负荷也在增加,严重的覆冰会导致导线、地线断裂,杆塔倒塌和金具损坏;不均匀的覆冰或者不同期脱冰会引起张力差,容易造成导线舞动,会造成导线断裂、杆塔横杆扭曲变形、绝缘子损伤和破裂。

绝缘子覆冰或被冰凌桥接后,绝缘强度下降,泄漏距离缩短,容易引起绝缘子闪络;融冰过程中冰体表面的水膜会溶解污秽物中的电解质,提高融冰水或冰面水膜的导电率,引起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畸变,从而降低了覆冰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形成绝缘子闪络。

导线舞动时还可能造成相间短路故障。

FH-9007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采用线路图像实时监视及检测导线拉力综合方法来监测架空线路覆冰,可以对线路覆冰形成的气象条件、覆冰形成过程和覆冰的严重程度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测。

此方案基于公网无线GPRS/3G的数据通道,以此作为传输手段,从而实现对高压输变电线路覆冰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

此装置具备强大的监控中心,不仅能支持告警实时抓拍图片、传输实时视频,也能监测线路拉力数据。

该系统支持感应取电和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供电两种方式,安装方便。

投入运行后,可全天候工作,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

运营部门能及时掌握导线覆冰状况状态及发展趋势,据此科学安排除冰检修,有效预防导线“鞭击”、崩断,杆塔压垮等事故,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线路安全运行及信息化管理水平。

系统组成本系统由监测子站和服务器组成。

监测子站内置GSM/CDMA/GPR/3G/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模块、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等,与前端数据采集单元组成监测子站,其中前端数据采集单元由拉力、倾角采集单元、微气象采集单元、视频/图像采集单元等组成,融合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新电源等技术。

套管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技术规范书

套管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技术规范书

套管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技术规范书批准:审定:审核:编写:2011年1月24日1.1一般要求1.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XXXXXXX局XXX变电站XXX主变压器套管在线监测装置(系统)。

1.1.2本技术规范书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提出的仅为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投标方也可推荐符合本技术规范的类似的或更优的产品,但投标方必须提供详尽的技术偏差。

1.1.3招标方的确认不能做为投标方不承担提供兼容性服务责任的理由。

在随后的研究、制造、试验或调试阶段,如果发现投标方所供设备不满足兼容性要求,招标方有权给予否定,并要求投标方根据招标方要求进行修改,直至符合兼容性要求为止。

从而保证招标方在整个工程或部分工程的利益不受损害。

1.1.4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投标方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仅在招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并从招标方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

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英文版本。

1.1.5本技术规范书经业主与投标方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1.6本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7所有设备均应遵照适用的最新版中国国家标准(GB)以及国际单位制(SI),并参照IEC标准。

1.1.8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9投标人所投设备必须具有武高所等权威部门所出具性能测试报告、IEC61850通讯试验报告及合格证。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书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摘要:在电网的实际运行中,由于气象问题,输电线路覆冰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针对于架空线路覆冰的问题,有必要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以便于准确识别覆冰情况,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针对架空线路覆冰展开讨论,分析了覆冰在线检测装置,并提出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的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气象灾害;在线监测装置;防护措施前言由于个别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天气恶劣,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覆冰问题频繁发生,线路覆冰会导致架空输电线路故障率上升,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电力故障,引起大规模停电。

因此,要求在架空输电线路中使用在线覆冰监测工具和防止覆冰的措施,对减少线路覆冰的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在线监测装置在处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关单位应充分了解其结构和应用情况,以保证在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危害防控中发挥出最大效果。

最大限度地降低架空线上的覆冰危险,有效保护输电线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一、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一)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观察站的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传统的观察装置系统相比,目前对观察系统作了一些修改,其中包括由互动式监测装置、传输网络和主要站系统组成的三级网络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

这是一个高潜力的网络控制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电线上,主要的数据收集包括电线图像、电线温度等。

冰覆盖层厚度监测网络控制装置的高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线的电压,建筑工程相对简单。

其次,低电位网络控制装置,通常安装在传动杆支撑架上,对电力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而图像收集可以手动进行。

(二)在线输电线路覆冰检测方法在线检测设备最多只能在线采集大量的天气和相关数据。

同时,将这些数据与相关的监测图像结合起来,对铁塔、输电线路、绝缘子等构筑物的覆冰状况进行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检测方法,包括视频观测法,导线倾角检测法和气象分析法,其中视频观测法在目前的应用中比较成熟,主要是在线路塔顶安装检测装置,为了保证完整的检测出塔、线等部分覆冰的形成条件。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摘要】随着电力输送系统的不断发展,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为了及时监测和防范线路覆冰情况,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应运而生。

该装置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线路表面的温度变化来准确判断覆冰情况,并及时报警,帮助运营商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防护措施方面,除了使用监测装置外,定期清除雨淞、绝缘子和横担等设备的冰层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覆冰导致的线路故障和事故。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的应用为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防护措施、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输电线路的迅猛增长,输电线路覆冰事故频发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寒冷地区,冰雪天气经常造成输电线路覆冰,导致线路短路、设备损坏甚至停电。

急需一种有效的在线监测装置来及时发现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和供电稳定。

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巡检,耗时费力且不够及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诞生了。

该装置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实时监测输电线路上的冰层厚度和形态,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为防冰除雪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科学的防护措施也变得尤为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电线路冰灾造成的影响,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正文2.1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是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的现代化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该装置主要由覆冰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讯模块、监测软件等组成。

覆冰传感器是该装置的核心部件,通过感知覆冰的厚度和形态,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会对传感器传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再通过通讯模块将结果传输到监测软件上,以供运维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决策。

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V2

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V2

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4)4 终端配置要求 (5)5 功能要求 (5)6 技术要求 (6)7 试验要求 (10)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终端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调试、验收及包装储运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35kV及以上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选型。

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87—2000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79—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T 2317.2—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4—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3047.1—1995 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87.6—198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9535—1998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规范GB/T 15844.1—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723—1996 信息技术提供OSI无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179.1—2008 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实验方法DL/T 548—1994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T 741—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1098—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T 5092—1999 110kV ~ 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QX/T 1—2000 Ⅱ型自动气象站QJ/T 815.2—1994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YD/T 799—2002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JIG 97—2001 测角仪检定规程JJG 455—2000 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JB/T 5750—1991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GA/T 7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分布式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2015

分布式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2015

分布式覆冰在线监测系统TLKS-PMG-FB100产品别称: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概述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的问题,大部分地区会下雪,有些地方甚至常年积雪。

积雪会导致输电线路覆冰,这在中国南方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

输电线路覆冰将会导致输电线路的性能下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故障发生,出现停电事故。

从往年的情况看,停电给工农业和民众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所以,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分布式覆冰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可避免输电线路严重覆冰情况的发生。

原理简介分布式覆冰在线监测系统针对于在恶劣大气环境中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状态进行在线监测而设计的监测装置,前端装置实时监测综合悬挂载荷、不均衡张力差、绝缘子串风偏角、绝缘子串偏斜角等数据、并通过GPRS/WIFI/OPGW 光纤网络将数据传送致后端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平台软件对线路覆冰厚度的数据实时分析。

性能特点1、可设不同级别的管理人。

2、能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工作,有自加热功能。

3、具有高清晰数字视频及图片即时获取功能。

4、具有远程控制采集视频、微气象、拉力、倾角数据功能。

5、采用无线3G/GPRS/CDMA网络传送视频及数据给监控中心系统。

6、采用高效的太阳能及蓄电池供电方式,可以远程控制球机电源。

7、具有自动分析报警提示值班人员功能。

8、多层高质量金属密封,全方位保护技术参数结语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分布式覆冰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全新的技术,高级的材料,精致的工艺,使得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不再是难题,一经投入市场,马上得到客户的强烈反响好评。

凡购买我司产品,自购机之日起享受12个月免费保修服务以及相关产品有偿维护,用户联系我公司技术人员即可办理相关手续。

预知详情,TEL贝先生:0⑦⑤⑤-②⑨⑤00⑦⑥②或QQ:①⑨②0⑥⑦①⑨②⑦相关产品:输电线路远程视频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高清图像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在线监测装置输电线路防山火智能视频监控预警装置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视频预警监控装置输电线路导线弧垂、风偏、舞动在线监测装置。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覆冰监测装置的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1.1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

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1.1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规范书审查会。

技术规范书审查会确认“表1.1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书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规范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技术规范书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中“1 项目需求部分”和“2 投标人响应部分”两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1 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2.1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1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AA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采购的覆冰监测终端,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是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公司运行情况而制定的。

1.3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输电线路覆冰检测技术(修改版)

输电线路覆冰检测技术(修改版)

输电线路覆冰在线检测覆冰引起的输电线路导线舞动、杆塔倾斜倒塌、断线及绝缘子闪络等生产事故,严重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

目前,检测线路覆冰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巡视检测、观冰站等,这些方法存在着人工巡视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探讨更为完善的检测技术对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1 相关标准(1)Q/GDW 554-2010 《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2)Q/GDW182-2008《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3)DL/T 5440-2009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2 覆冰在线检测技术导线上的覆冰一般可分为4类:雨淞、混合淞、雾淞和积雪,其中雨淞和混合淞对导线的危害最为严重。

输电线路设计时,以雨凇为基准折算拟定覆冰允许厚度。

线路覆冰检测最基本的是对覆冰厚度的检测,然后和设计值比较。

除了检测实际运行输电线路的覆冰厚度外,也常通过模拟导线法进行检测。

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技术是通过在易覆冰区域的铁塔上安装覆冰自动检测站,运用在线检测的传感器、装置电源、通讯网络等关键技术,随时掌握线路的覆冰情况,并可实现预、报警,达到降低电网覆冰事故损失的目的。

在线检测系统既减轻了个人劳动强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又能及时地了解线路的覆冰情况,故而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3 输电线路覆冰在线检测方法在线检测技术的机理是利用传感器(安装位置如图1示)获得导线的重力变化、杆塔绝缘子的倾斜角、导线舞动频率以及线路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等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传往监控中心,然后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近似计算出当前的导线等效覆冰厚度,最后经专家分析软件得到结论。

应用于覆冰的在线检测法有很多,从覆冰检测原理及分析方法来说,可分为称重法、导图1 拉力传感器现场安装示意图线倾角-弧垂法、图像法。

3.1 称重法称重法包括冰样称重检测法和荷重增量法,目前荷重增量法的应用较广泛。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随之进步。

近些年,在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输电线路覆冰是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它会严重影响电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我国输电线路发展中,覆冰发生的几率非常高,因而出现了绝缘子断裂、导线断线等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所以,针对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问题需要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对覆冰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架空输电线路能够正确运行。

论文针对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覆冰在线检测装置,并提出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的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防护引言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建成坚强的超、特高压主干电力网络。

随着不断的创新改造,输电线路遭受覆冰、雷击、大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率逐年下降。

对于大多数常见气象区,设计满足设计规范的输电线路已能抵御天气变化,但对于局部气象区的输电线路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监控。

电力线路中的某一小段甚至一两基铁塔之间,在系统性天气的影响下(局部气候),受特殊地形影响,该地区范围内某部分气候因子扰动增强,超过该地区设计的冰、风条件值,从而有可能危及输电线路运行的地区,称为“微地形微气象区”。

微地形微气象区多位于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如山区、谷地等。

此类区域在遭遇极端天气时,线路运维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开展特巡工作。

若要赶赴现场,受极端天气影响,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智能采集技术得到了突破,有必要在该区域安装智能采集设备,实时监控电力设备安全。

1新型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简介新型覆冰在线监测系统采用3级网络架构,即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终端)、传输网络及主站系统。

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1.1覆冰在线监测装置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由高电位在线监测装置(安装于导线)、低电位在线监测装置(安装于地线支架)以及自动气象站(安装于铁塔第1平台)3个部分组成。

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在线监测装置

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在线监测装置
模拟导线的作用及目前结构缺陷
浙江的覆冰厚度计算主要依据模拟导线,而模拟导线的故障率较高,根据2012年过冬后统计故障率50%以上。针对该情况分析如下:
地线拉力替代金具选择及存在问题
南方电网公司在地线上也安装了拉力传感器,称为两导一地,广西则安装三导两地。无论是开始还是目前安装的地线拉力传感器的失效数量均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数量。其失效原因分析如下:
拉力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拉力传感器的精度技术指标:以10t拉力传感器为例各项指标最大允许误差范围: 回零误差:±10Kg,示值误差:±20Kg,重复性:±20Kg,滞后:±30Kg,长期稳定性:±20Kg
拉力传感器的选型统计表:
替代金具的统计及调整; 审核图纸,确认项目名称、安装线路、杆塔号图纸、绝缘子金具图号、替代金具型号、数量、列出清单表格;表格格式如下:
覆冰装置安装大小号侧及导线资料的调研
导线的直径、比载、绝缘子重量、导线的长度(大小号侧杆塔水平档距、大小号侧塔与中心杆塔的相对高差)。
调研内容、要求:
现场通讯信号强度;GPRS信号强度,手机采用上网方式看是否满足通讯。OPGW光缆两点的距离)哈郑线。
遇到问题后的解决办法:
老的杆塔图纸没有、通过绝缘子串型号和照片判断球头挂环及地线连接金具可能的型号。 其他安装事项的调研、如广西主机安装在呼高的方案。 当地历史冬季的连续雨雪天情况。(电池配置)
高低温环境设备同时开启,球机分为两组分别放置在低温箱和高温箱,内胆放置在机箱外与球机电缆连接,达到3小时后,原来两个环境内球机互换,高低温设备不停止工作。循环更换5次。
覆冰监测方法及要求
覆冰监测的方法是:称重法, 将拉力传感器替换连接金具,测量在一个垂直档距内导线的质量,利用倾角传感器,计算出风阻系数和绝缘子串的倾斜分量,采用排除法,计算覆冰质量,以0.9g/cm3密度换算为等值覆冰厚度。该方法称之为称重法。 数据采集要求 a) 能完成绝缘子串拉力、绝缘子串角度及气温、湿度、风速及风向数据的采集、测量,通过网络将测量结果传输到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主站系统。 b) 具备自动采集功能。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绝缘子串拉力、绝缘子串角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及风向数据,最小采集间隔宜大于 10 分钟,最大采样间隔应不大于 40 分钟,默认采样间隔为30分钟。在监测到存在覆冰可能的情况下,具备加密采集拉力及绝缘子串角度的功能; c)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置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时间、采集时间间隔启动采集; d) 宜具备电池电压等采集功能; e) 应具备良好的同步机制,保证各参数采集时刻的同步性。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严寒的冬季,输电线路受到覆冰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线路断裂,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及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和推广的领域。

1.1 监测原理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是一种高科技设备,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

其监测原理是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对线路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再通过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实时反馈监测结果。

1.2 主要功能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定期生成覆冰监测报告,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2)监测装置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当监测到线路覆冰严重影响运行安全时,能够及时报警,提醒运维人员进行处理。

(3)监测装置能够远程监控,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查看,了解线路覆冰情况。

1.3 优势特点(1)高精度,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能够对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精准监测。

(2)实时性强,能够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智能化,具有自动化报警功能,能够智能判断覆冰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二、防护措施2.1 配电线路的绝缘防冻为了防止输电线路在严寒冬天出现覆冰情况,需要对线路进行绝缘防冻处理。

可以采用保温绝缘管、加热导线等措施,有效保护输电线路免受覆冰影响。

2.2 风力发电机在一些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利用风力发电机对输电线路进行除冰处理。

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利用大风能够带走线路覆冰,减轻覆冰对线路的影响。

2.3 适时清除覆冰在发现输电线路有覆冰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清除覆冰。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随着电力工程的发展,输电线路的覆冰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地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应运而生。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是一种基于现代电子技术的设备,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检测覆冰的情况,实时传输数据到监测中心。

该装置具有高精度、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等特点,能够帮助电力公司及时了解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护措施:
1. 悬挂防雪器:通过在输电线路上悬挂防雪器,能够防止雪和冰的附着,减少覆冰的风险。

2. 安装除冰装置:在高风载区域,可以安装除冰装置,通过加热或喷洒除冰剂的方式,将冰雪融化或清除,减少覆冰的可能性。

3. 加大导线间距:适当增大输电线路的导线间距,能够减少冰雪的附着,降低覆冰的风险。

4. 定期巡检清理: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发现覆冰情况及时清理,以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5. 使用抗冰材料:在输电线路的支柱、绝缘子等部位使用抗冰材料,减少冰雪的粘附,降低覆冰的危险。

6. 建设冰雪防护设施:在线路经过的山区、森林等冰雪多的地区,可以建设冰雪防护设施,如架空雨篷、降雪带等,来保护输电线路免受冰雪的影响。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随着输电线路的不断发展,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问题日益突出。

覆冰能导致线路电气性能下降、导线强度降低、导线跳闸、塔身和导线振动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在线监测装置和防护措施变得尤为必要。

目前商用的在线监测装置多采用传感器来获取冰厚度,但是这种方式的监测精度较低。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法的微探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

该装置由多个微探传感器组成,每个传感器包括导电传感针、冰厚度测量探针和温度传感器。

导电传感针安装于输电线路侧面,通过测量导体表面的电阻值来获得导线上冰的厚度信息。

冰厚度测量探针则通过更好的接触导体的表面来提高测量精度。

温度传感器用于补偿先前的数据偏差。

二、防护措施针对架空输电线路的覆冰问题,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控制输电线路电流通过调整输电线路的电流,可以减小导线所承受的负荷,从而减轻覆冰的压力。

对于已经发生覆冰问题的线路,应及时采取降负荷、刀闸分段、快速停电等措施。

2.预防性防护针对可能出现覆冰的地区,应该加设预防性防护措施,如加装防冰装置、采取防火器喷雾等措施。

此外,对现有的架空输电线路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覆冰风险,则需要加强防护。

3.提高输电线路的质量加强线路材料的抗冰能力,提高制冰活动的能力是提高输电线路冰覆盖能力的重要手段。

4.冰覆盖清理发现输电线路有冰覆盖问题,应及时采取清理工作,避免冰层继续增厚导致电力系统被迫停运。

总之,针对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开发一种高效的在线监测装置和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

只有从技术、材料和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

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及防护措施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地域和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防冰工程安全运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输电线路遭受覆冰的情况经常发生,且大量的覆冰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系统的瘫痪。

因此,研发行业的相关技术装置和针对性的防护方案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技术人员们开展研究,采用智能化监测措施,开发相应的在线监测装置。

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输电线路,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覆冰损害。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的情况,工程技术人员们开发出了适用于在运行中检测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在线监测装置。

该监测装置可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精确测量冰层的厚度、松散程度等参数。

同时,装置也能够对于线路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监测装置采用微小探头技术,操作方便,安装简易,不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任何破坏性的改造。

装置可以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同时具有智能化判断分析功能,从而进一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即时性。

二、防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防止覆冰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在输电线路防冰工程中,使用的防冰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输电线路导线上设置防冰装置通过将特定材料或阻挡装置挂在输电线路导线上,使其冰雪难以在导线上形成附着,进而防止覆冰。

比较常用的防冰装置有防线风筒、防啮齿套管、防冰刮刀等。

通过在输电线路杆塔上设置防冰装置,可以避免因为杆塔处的覆冰导致线路掉线的问题。

在杆塔上设置的防冰装置通常包括防霰弹塔帽、防冰雕刻形状等。

3.定期进行覆冰检测和清理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覆冰检测和清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覆冰情况,从而避免因为残留的覆冰体导致杆塔倒塌或者线路断电的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电力系统所需处理的覆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们开发了适用于在线监测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微探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也一并提供了相应的防冰工程解决方案,以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覆冰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4)4 终端配置要求 (5)5 功能要求 (5)6 技术要求 (6)7 试验要求 (10)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终端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调试、验收及包装储运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35kV及以上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选型。

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887—2000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79—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T 2317.2—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4—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3047.1—1995 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87.6—198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9535—1998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规范GB/T 15844.1—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723—1996 信息技术提供OSI无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179.1—2008 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实验方法DL/T 548—1994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T 741—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1098—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T 5092—1999 110kV ~ 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QX/T 1—2000 Ⅱ型自动气象站QJ/T 815.2—1994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YD/T 799—2002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JIG 97—2001 测角仪检定规程JJG 455—2000 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JB/T 5750—1991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GA/T 7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是指采用覆冰监测所需传感器,将被测信号通过通信网络送到监测主站,并根据覆冰计算模型进行计算,推导出实际覆冰的一套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主站、终端、通信网络、监测信息四个部分。

2.2覆冰监测系统主站由前置接收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监测工作站、网络交换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数据库和主站软件系统等组成,实现输电线路覆冰及其周边环境冰情特征信息的接收、存储、分析、统计、发布功能的工作站。

2.3覆冰监测系统终端由主控单元、通讯模块、电源和各监测单元等构成,布置于输电线路杆塔上,实现输电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冰情特征信息在线监测的装置。

2.4拉力/倾角监测单元由拉力和倾角传感器组成,安装在悬垂或耐张绝缘子串上,用以监测输电线路导、地线承受荷载变化实施情况的在线监测装置。

2.5气象监测单元由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传感器组成,安装在被测杆塔上,用以监测杆塔周围气象环境的在线监测装置。

2.6图像监测单元是由视频摄像头组成,安装在被测杆塔上,用以监测杆塔周围通道情况的在线监测装置。

2.7防冰警戒期防冰警戒期指一年中因规律性气候可能造成输电线路覆冰风险,并应采取相应措施的时期,其起止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当年11月初至次年3月底。

2.8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指终端装置两次相邻故障间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2.9终端休眠功耗指终端装置仅时钟运行且通讯模块、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均处于不工作或掉电状态时的整机功耗。

2.10终端静态工作功耗指终端装置各传感器(不包括摄像头)、时钟正常运行,并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时的整机功耗。

2.11终端峰值功耗指终端装置所有传感器(包括摄像头),通讯模块正常运行时的最大整机功耗。

2.12年均数据缺失率未能测得的有效数据个数与应测得的数据个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13受控采集方式终端按照主站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

2.14自动采集方式终端按照设定的监测时间周期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和存储,并将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3终端配置要求a)拉力/倾角监测单元:包括导线拉力、倾角传感器,地线拉力、倾角传感器。

b)气象监测单元:包括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传感器。

c)图像监测单元:摄像头。

4功能要求4.1数据采集终端装置应具备以下参量的数据采集功能,采集方式应同时实现自动采集与受控采集可选:➢绝缘子串拉力值➢绝缘子串相对倾角值➢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终端电源电压➢终端所在位置移动通讯信号强度4.2具备网络对时功能。

应能够接收主站系统的对时命令,宜每天对时一次,对时误差不超过2s;走时误差应优于±0.5s/24h。

4.3具备数据有效性检查分析功能,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4.4根据统一算法进行图像压缩。

4.5能够循环存储90天以上的数据采集量、状态量数据,数据存储空间宜不低于256M。

4.6通信接口和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满足电网公司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7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重启等指令的功能;4.8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各传感器采样频率、采样时间间隔、网络适配器地址等信息的功能;4.9具备身份辨认和远程升级、更新程序的功能,宜具备完善的更新机制与方式;4.10具备周期性缺陷自检功能并能输出自检信息;4.11具备错误自恢复、定时重启功能;4.12能通过短、长距离无线调试工作模式,在现场对装置各监测单元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试。

5技术要求5.1工作环境要求a)环境温度: -25℃~+45℃;b)工作温度:-25℃~+70℃;c)相对湿度:5%RH~100%RH;d)大气压力:550hPa ~ 1060hPa;e)最大风速:35m/s(离地面10m高处,10min平均风速);f)装置在狂风、暴雨、冰冻等恶劣自然环境及强电磁环境中运行,其工作稳定性、可靠性不应受到明显影响。

5.2基本性能要求5.2.1结构及防护a)应体现功能模块化、硬件小型化的特征,应具备标准化、一体化设计,以便于现场安装及维护;b)应采用阻燃、防爆、防腐、防潮等设计;c)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65级要求,应尽可能采用不锈钢材料;d)电源和信号插口应采用防水航空插头,应具备防误插设计。

5.2.2可靠性a)装置硬件应尽可能选用高品级的元器件,以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b)装置整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25000h;c)装置使用寿命应不少于6年;d)除用户方面原因导致的装置强迫停运或修复滞后外,单套装置年均数据缺失率应不大于1%。

5.2.3安全性a) 装置本身的设计和构造,不得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b) 应满足过流和防雷保护要求。

5.2.4功耗a)装置整体应采用低功耗设计;b)装置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应具有不同的功耗:在线状态下,静态工作功耗不宜大于1W,采集功耗不应大于2.5W,整体峰值功耗不应大于15W;休眠状态下,静态工作功耗应不大于0.8W,采集功耗不应大于2.5W。

5.3电源技术要求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及电源控制器三部分,具有过压保护、防过充等功能。

5.3.1基本要求a)应优先采用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源系统,应避免选用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结构复杂的电源系统;b)应具备宽动态、高效率的供电特性;c)应根据负载用电量进行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容量匹配优化设计;d)应具有节电管理模式;e)应具有智能的自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深度放电保护、过流保护、充放电管理等);f)应具有完善的远程运行监测功能,宜能够对电源运行状态、电池指标进行监视,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g)储能蓄电池应充分考虑电池容量受温度和使用时间的影响,应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强、低温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电池;h)成套装置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主控单元原则上应由同一电源系统供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