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合集下载

莆田家乡风俗作文

莆田家乡风俗作文

莆田家乡风俗作文莆田家乡风俗作文篇一我的家乡在福建省莆田市,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春天,走出家门,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柳树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认真梳理着自己的那头美丽的长发,看到湖面上一个美丽的倒影,心想:咦?这是我吗?啊!我可真漂亮,我都快变成世界上的美女了!柳树又像一位调皮的小孩,正摇着秋千坐游戏呢!春雨细细地下着,唤醒了世界上的万物,正像古人说的那样“春雨贵如油”。

夏天,龙眼、荔枝满山遍野,到处都有,向人们献出了可口的食物。

树林里的树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茂密的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阳光。

地上的野花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各种各样的花多得数不清,有淡绿的、浅黄的、雪白的、火红的、墨灰的、紫红的…… 花儿们个个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个个都争芳斗艳。

秋天,树林里枫叶在空中飞舞着。

不一会儿,树下像铺上了一条鲜红的地毯。

捡起来仔细一看,啊,枫叶红的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又像一位喝酒红了脸的人。

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橙子、香蕉、橄榄也是人们爱吃的水果。

橙子香甜美味,香蕉、橄榄也是非常的香甜可口。

秋天更是菊花的天下,一簇簇、一丛丛散发着淡淡的、甜甜的香味。

颜色更是众多,有雪白的、金黄的、粉红的、紫红的、鲜红的……黄的像金子一样逗人喜爱;白的像雪花一样干净、纯洁;粉的像晚霞一样光辉、灿烂;红的像朝气蓬勃的太阳。

冬天,到处充满着寒冷,一走出去,鼻子就会又酸又红,还被凉的鼻子都要冻掉了。

树木已经被“理发师”冬爷爷“剃”了一个大光头,柳树姑娘不高兴地哭起来“冬爷爷可真坏呀!把我美丽的头发偷偷给剃掉了,呜~呜~呜”松鼠吃着秋天辛辛苦苦收集的松果过冬,有时还到枝头散步;乌龟早已进入了那甜美的梦乡。

人们一走出家门,冬风就像针一样刺在人们的脸上。

我的家乡非常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我爱我的家乡—莆田。

莆田家乡风俗作文篇二知不觉,十一个月过去了,腊月又在无数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到了。

莆田独特风俗作文

莆田独特风俗作文

莆田独特风俗作文在福建有个神奇的地方叫莆田,那可是个有着满满独特风俗的宝地呢。

就说过年吧,那阵仗可大了。

年前,每家每户都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过是那种喜气洋洋的忙。

首先得做红团,这红团啊,可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简直就是过年的“吉祥物”。

红团的皮是用糯米粉做的,那颜色红得就像火一样,看着就特别喜庆。

大人们把皮擀好,然后包上甜甜的馅料,有绿豆馅的,吃起来沙沙的、甜甜的,那味道能把你的魂儿都勾走。

我就特别喜欢在旁边看着大人们做红团,时不时偷点馅料塞嘴里,被发现了就挨几句笑骂。

贴春联也是别有讲究的。

莆田的春联和别的地方有些不同,有一种春联是白头联。

你可别以为这是印刷错误或者什么不吉利的,这可是有大来历的。

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明朝被清兵打败后的一段历史,表达对旧王朝的怀念,所以头一年贴的春联上头有一小截白色。

不过现在,这白头联更多的是一种传承下来的独特风俗啦。

还有啊,元宵节在莆田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莆田的元宵不是只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而是从正月初六就开始,各个村轮着来闹元宵,那简直是一场超长的狂欢派对。

最刺激的要数跳傩火了。

大晚上的,一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从熊熊燃烧的火炭堆上跳过去。

那场面,火光冲天的,旁边的人看得是又紧张又兴奋。

我每次看的时候都在想,这些人难道是有什么“超能力”吗?怎么敢这么生猛地往火里跳呢。

不过他们跳完还都笑嘻嘻的,感觉特别骄傲,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灾呢。

还有妈祖诞辰的祭祀活动。

妈祖在莆田人心中那可是超级大的神。

妈祖诞辰的时候,海边的妈祖庙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无数人。

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饰,抬着妈祖的神像巡游。

巡游的队伍可长了,有舞龙舞狮的在前面开路,敲锣打鼓的声音能传出去好几里地。

一路上大家都虔诚地拜着,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妈祖保佑平安。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大人去参加,人挤人的,我差点被挤成肉饼,但那种热闹又庄重的氛围真的很让人难忘。

莆田的这些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岁月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它们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莆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

莆田特有的风俗作文素材

莆田特有的风俗作文素材

莆田特有的风俗作文素材《莆田特有的风俗》素材一《热闹非凡的红团制作》在莆田,红团可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美食,而且围绕着它有着独特的风俗。

红团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皮,里面包上甜馅料,最常见的是绿豆馅。

制作红团的时候那场面可太有趣了。

我记得有一回在亲戚家,有幸目睹整个红团制作过程。

那天一大早,全家的女人们就忙碌起来了。

先将糯米粉倒进大盆里,缓缓加入热水搅拌,就像是一场小心翼翼的化学实验。

这家的阿婆经验丰富,把面团揉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她的手就像搅拌机一样,快速地和着面,面团在她手里逐渐变得柔软又有韧性。

然后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擀成圆皮。

包馅料也是个技术活。

那些年轻的媳妇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包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

有个小媳妇,可能是新手,包馅的时候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不是皮破了就是捏不圆,惹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

她满脸通红,嘟囔着说自己下次一定包好。

最后再用一种特制的印模,印上红团特有的花纹。

做好的红团一个个排列着,就像等待检阅的红色小士兵。

红色代表着喜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喜事的时候,桌上必定少不了红团。

因为在莆田人的眼里,红团不仅仅是食物,更像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象征。

素材二《独特的尾牙宴》莆田的尾牙宴那是相当有特色的。

一般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商家行号会做牙祭,而尾牙就是这一年最后一次的牙祭。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我爸爸朋友公司的尾牙宴。

那饭店布置得喜气洋洋,到处都挂着红色的灯笼。

公司的员工们嘻嘻哈哈地坐满了好几桌。

尾牙宴上有很多传统的菜色,像白斩鸡就是必不可少的。

据说鸡头朝着谁,就表示老板可能要解雇谁,这虽然听起来有点特别,但大家也都当个玩笑看待。

那天的白斩鸡做得鲜嫩多汁,一上桌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

还有炒米粉,莆田的炒米粉可真绝,细长的米粉松松软软,搭配着各种佐料,吃一口就觉得味蕾在舌尖上跳舞。

桌子中间还摆着一大盘海蛎煎,海蛎又大又新鲜,煎得金黄酥脆。

聚餐的时候,老板先站起来讲话,回顾一年的经历,然后就开始了抽奖环节。

莆田民风民俗作文【3篇】

莆田民风民俗作文【3篇】

莆田民风民俗作文【精选3篇】莆田民风民俗作文【精选3篇】一冬至节气早过了,天气特别阴冷,一连好几天,难得见太阳。

田地里的活早就歇了,人们猫在家里,也懒得出去。

这些日子里,最要紧的事就是打糍粑。

打糍粑是大事,也是喜事,打完糍粑就意味着要过年了。

父亲老早就说,机器打的糍粑有股子铁腥味,不好吃。

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请来,一家人都出把力气——自己打。

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打糍粑,特殊奇怪,于是每天跟着父亲,看他在忙啥。

石头凿成的粑缸是现成的,就在老屋的门背后卧着。

父亲早就将它清理出来,并洗得干洁净净;当他满怀盼望爬上堂屋的倒楼。

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过的粑棍时,才发觉那些木头棍子早就烂得不堪用力;不过这也难不倒父亲,父亲本就是一个半边把式的木匠。

他找出他的大锯、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树新做的粑棍就妥妥当当了。

白得像雪一样的糯米被母亲淘洗洁净。

父亲一边把一个人也难以抱得过来的木甑架在上满水的锅里,一边让我在灶下用劲地往灶膛里塞着棉秆、劈材,灶膛里一片光亮,红红的火苗扑哧扑哧地舔着黑乎乎的锅底,时而冲出灶口,差点就烧到了我的眉毛。

锅里的水很快开了,腾腾地冒着热气,母亲挽起袖口,用铁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进去,最终用木锅盖盖好!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间,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脱了棉袄,拿起粑棍,摩拳擦掌;米饭蒸好了,叔辈们抬出饭甑,将米饭倒人粑缸中,大家围着粑缸一阵乱摁;摁了一阵,大家又围起来左转一转,右转一转,末了又是一阵乱摁。

粑最终摁好了,父亲从面盆里取出浸过水的白麻布,将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团一团的,搁在案板上。

案板上早就铺好一层炒米粉,案子里面还搁着糖罐。

我知道,这先揉出来的糍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给左邻右合的。

到淀粉拿上来的时候,揉出来的糍粑才是留着过年及平常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气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饭很快就变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块又一块的糍粑,让人的心里觉得满意和满意!屋外寒风冽冽,屋内红红火火,我想,这或许就是农家日子的味道吧!莆田民风民俗作文【精选3篇】二襄樊是一个风景美丽秀丽的古城,也是我的家乡。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是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莆田的传统民俗文化吧。

莆田最隆重的是春节,因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间、买年货、贴春联,挂灯笼,还要做各种丰盛的饭菜。

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丰盛的饭菜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吃过年夜饭后,就可以放鞭炮、吃饺子了。

莆田还有许多传统习俗。

比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红色来装饰家里,以示红红火火。

另外,莆田还流行给小孩子压岁钱,说这样可以保佑他们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莆田还有“打春牛”“放纸鸢”“打秋千”等风俗习惯。

莆田还有许多民间传统节日和特殊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期间,莆田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年画,还要包粽子、贴窗花等;在清明节时,人们还会去扫墓。

清明节时还会有许多习俗:如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等传统活动。

—— 1 —1 —。

写莆田风俗的作文

写莆田风俗的作文

写莆田风俗的作文篇一《莆田的红团:舌尖上的风俗在莆田,有一样东西那可算是风俗里的大明星,这就是红团。

这红团啊,模样长得圆滚滚的,外面那层皮红得像熟透了的大苹果,看着就特别喜庆。

我还记得有一年春节,奶奶要做红团。

那阵仗可不小,就像是要进行一场重大的美食仪式。

她先是把糯米粉和上食红,那食红一倒进去,白花花的糯米粉一下子就变得红彤彤的,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

然后呀,就开始揉面团,这揉面团可有讲究。

奶奶皱着眉头,那双手就像两个灵活的小铲子,不停地翻动着面团。

嘴里还念叨着:“这面团啊,得揉得劲道,这样做出来的红团皮才好吃。

”馅料那就更多花样了。

甜的有绿豆馅,那绿豆得先泡个几个小时,然后再去皮煮得稀巴烂,加上糖熬成黏糊糊的一团。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开始包红团了。

奶奶用手揪下一小团面团,搓圆了再按扁,那动作就像变魔术一样娴熟。

把馅料放进去,再小心翼翼地把口封上,搓成圆溜溜的红团。

最后放在印着好看图案的模具里一按,一个漂亮的红团就诞生了。

做好的红团放在蒸笼里蒸,那香气就开始慢慢地飘出来了。

等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呀,有点烫手呢。

轻轻咬上一口,那红红的皮带着软糯,馅料甜丝丝的,在嘴里散开。

每到这个时候,家里就充满了红团的香气和我们的欢声笑语。

在莆田,红团可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在春节的时候必不可少,它代表着家的味道,也是莆田风俗里浓浓的一抹红。

篇二《莆田元宵,超级热闹的民俗派对》说起莆田的风俗,那元宵可是相当不得了的。

那简直就是一场盛大无比的狂欢派对,而且这派对能持续好些天呢。

有一次我去参加莆田元宵,好家伙,那场面就跟电影里演的大集会一样。

各个村子都有自己的节目,抬神巡境是最霸气的。

青壮年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抬着神像,神像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周围的人熙熙攘攘,小孩子们在人群里像小泥鳅似的钻来钻去。

我跟着巡游的队伍走,一路品尝着各种各样的美食。

那些小摊贩的小吃可香了,炸春卷酥脆得不行,咬一口“嘎吱”作响,里面的馅料味道可丰富了。

莆田独有的风俗作文

莆田独有的风俗作文

莆田独有的风俗作文咱莆田啊,那可是有着一堆超级有趣又独特的风俗呢。

先说说过年吧。

一到腊月,整个莆田就像被注入了超强活力剂。

别的地方可能是腊月初八才开始有点年味,我们莆田可是早早就忙乎起来了。

做红团那可是过年的重头戏。

这红团啊,长得红彤彤、圆滚滚的,就像一个个小太阳。

红团的皮是用糯米粉做的,那揉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力量与技巧的较量。

我奶奶每次做红团的时候,那架势就像在指挥一场重大战役。

馅料嘛,有甜的豆沙馅,也有咸的糯米馅,包的时候就像给小娃娃裹被子,得小心翼翼地把馅料包在皮里,再把它搓得圆溜溜的。

然后呢,用特制的印模一按,红团上就有了漂亮的花纹,像朵盛开的花似的。

还有啊,过年的时候我们莆田的“做岁”也很特别。

大年初一的早上,那是要吃线面的。

这线面又细又长,就像一根根金色的丝线。

吃的时候可讲究了,得先在碗里放满线面,再加上煎得香香的鸡蛋、炸得脆脆的紫菜,还有鲜美的虾仁之类的配菜。

这一碗线面啊,寓意着长命百岁呢。

而且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都不会去扫地倒垃圾,说是会把财运扫走,哪怕地上有点脏,也得忍着。

这就像和灰尘们说:“今天你们也放假,好好在我家待着吧。

”再讲讲我们莆田的元宵节。

那可是比过年还热闹呢。

莆田的元宵不是一天就了事的,而是从正月初六一直闹到二月初二,简直就是一场超长的狂欢派对。

其中最让我觉得神奇的就是“跳火”这个习俗了。

在一些村子里,到了元宵那天晚上,会在空地上堆起高高的干草堆,然后点上火。

这火啊,烧得旺旺的,像个大火龙。

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从火上跳过去。

他们一边跳还一边大喊着什么,那场面可刺激了。

听老人说,这一跳就能把身上的晦气都烧掉,新的一年就会顺顺利利的。

我就在想啊,这小伙子们跳完火,是不是都变成了浑身充满好运的“火人”啦。

还有啊,我们莆田的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里就会给她做“笄礼”。

这就像是古代的成人礼。

女孩子穿上漂亮的汉服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精致的发饰,就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小仙女。

莆田习俗的作文

莆田习俗的作文

莆田习俗的作文篇一《莆田的元宵:一场热闹的民俗狂欢》在莆田,元宵可不像别的地方那般简简单单。

那是一场足以让人深陷其中,乐此不疲的狂欢。

记得有一年元宵,我随着家人早早地来到了村子举行活动的大埕。

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那种特别的兴奋劲儿,好似等待着一场绝世好戏开场。

最特别的节目就是菩萨巡游了。

那抬菩萨的轿夫,各个穿着特制的衣服,精神抖擞。

我看到一个断臂的轿夫,本以为他只是来凑凑热闹,谁知道一到抬轿的时候,他那股子劲儿比很多健全的人都大。

那轿上的菩萨栩栩如生,被精心装饰过,在阳光下闪着绚丽的光彩。

巡游的时候,队伍前面有敲锣打鼓的,那锣声“锵锵锵”,震得我耳朵直痒痒,鼓声响得像惊雷,一下下打在我的心上。

还有一群小孩子,穿着喜庆的衣服,拿着彩色的旗帜在队伍里跑来跑去,像一群灵动的小精灵。

队伍所到之处,村民们纷纷在路边摆上供品,然后虔诚地跪下磕头祈祷,那场面真的很壮观。

整个村子仿佛都被这氛围点燃了,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

不仅如此,家家还会摆上红团这种特色美食。

那红团的颜色鲜红欲滴,皮儿软软糯糯的,一口咬下去,甜甜的馅料就在口中散开,美味得不得了。

这红团可不光是吃的,还代表着吉祥如意呢。

元宵这一天,莆田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这种热闹、欢乐且带着浓厚传统味道的气息,真是让人难忘无比。

篇二《莆田的做岁习俗:独特的年味儿》莆田的做岁,别有一番风趣。

每年到了做岁的时候,家里就像迎来一场大变革。

大扫除那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回,我被妈妈拽着一起搞卫生。

我负责擦窗户,那窗户上的灰尘厚得像一层毛毯。

我拿着抹布,擦了一遍又一遍,擦得胳膊都酸了,那窗户才渐渐透亮起来。

而厨房里则是最热闹的地方。

阿婆忙着做各种美食。

像卤面,那可是做岁的重头戏。

阿婆会拿出家里上好的面条,然后在锅里煮到七八成熟就捞起来。

接着就开始炒制配料,香菇、虾仁、瘦肉统统下锅,香味一下子就飘满了整个屋子。

炒好配料就把面放进去加上高汤一起煮。

那高汤都是阿婆用大骨头熬了好久的,浓浓的成了乳白色。

介绍莆田的风俗作文

介绍莆田的风俗作文

介绍莆田的风俗作文篇一《莆田的独特风俗》莆田这地方啊,风俗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咱先说过年的风俗吧。

莆田的春节那可是热热闹闹的非常有特色。

进了腊月,家家就开始忙乎着准备各种年货。

其中啊,莆田的红团那是必须得做的。

这红团可讲究了,红团的皮得用糯米粉加上食红做成,那颜色红得特别正,看着就喜庆。

馅也有甜的和咸的好几种。

那时候我去我莆田的朋友家玩,就赶上了他们做红团。

我一看,嚯,那阵仗,全家老小齐上阵。

奶奶是老师傅,坐在那儿揉着糯米团,面一坨坨的在手掌下变得团团圆圆。

她一边揉还一边指挥着大家,那神态可认真了。

朋友的妈妈负责包馅,看她熟练地揪下一块面团,拍成圆饼,放入一团甜馅,再捏拢搓圆,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也想试试,结果啊,那面团在我手里就像调皮的娃娃,不是这儿裂了就是那儿扁了。

朋友还打趣我,说我这是跟红团在打架呢。

最后的工序是印红团,用特制的模具往上一按,一个有着漂亮花纹的红团就做好了。

朋友家人把做好的红团一个个整齐地排在蒸笼里,我就眼巴巴地等着吃。

到了除夕夜,那顿饭就更隆重了。

一家团圆,满桌子都是好吃的。

而且这顿饭得先敬天地祖先,在桌子下摆个小桌子,摆上祭品。

家里的长辈会念念有词,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吃完年夜饭,大家就坐在一起守岁,可不像别的地方就看看春晚就行了。

在莆田,长辈会给小辈讲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故事,有吓人的鬼怪故事,也有励志的家族故事。

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就是莆田过年的风俗,充满了家的味道和浓浓的传统气息。

篇二《莆田的大暑节习俗》在莆田,大暑这个节气也有独特的风俗。

大暑的时候,莆田人特别喜欢吃荔枝和羊肉。

这搭配听起来有点奇特,但是味道却很不错。

我记得有一年大暑去莆田,正好赶上当地的大暑节习俗活动。

那天啊,街道上可热闹了。

好多人都在张罗着买荔枝和羊肉准备过节。

那荔枝啊,一堆一堆地摆在水果摊儿上,红彤彤的,特别新鲜,感觉都能掐出水来。

有个fruiterer(水果贩子)还大声吆喝着:“刚摘的荔枝嘞,又甜又新鲜,大暑就得吃这个呀!”羊肉摊子上的羊肉也是新鲜得很。

作文莆田非遗

作文莆田非遗

作文莆田非遗篇一《莆田非遗之有趣的莆仙戏》在咱福建莆田啊,有好多厉害的非遗,今天我就想聊聊莆仙戏。

莆仙戏可算是个老宝贝了,就像那种祖传的压箱底的宝贝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回老家,正好赶上村里有个大喜事,请了莆仙戏的戏班子来唱戏。

那场面,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啊。

我到的时候,戏台子都已经搭起来了,红的布,黄的穗,可喜庆了。

演员们在后台准备呢,化着浓妆,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

我就好奇地跑到后台去看,嚯,那妆画得可真够精细的。

唱戏的姐姐脸白得就像面粉刚搓过似的,眼睛上的眼影涂得蓝蓝的,那两撇眉毛就像弯弯的柳叶。

还有那嘴唇啊,红得像刚吃了一大碗辣椒一样,特别鲜艳。

我问旁边帮忙的大叔,这妆为啥化这么浓呢,大叔笑着告诉我,“这在戏台上啊,要是妆不浓,远处的观众可就看不清楚咯。

”等戏开演了,那锣鼓家伙一敲起来,“咚咚锵锵”的,特带劲儿。

我也跟着人群挤在戏台子前面,那些个演员啊,走路的姿势都带着韵味。

他们一步一步的,像踩着棉花似的,小碎步又快又稳。

那手势也是,手指这儿弯弯那儿翘翘的,每个动作都有说法。

我正看得入迷呢,旁边的小娃娃就问他奶奶,“奶奶,台上的人在说啥呢,我咋听不懂呀。

”他奶奶就笑着说,“这是古时候的话嘞,听多了就懂喽。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就觉得这莆仙戏真有意思,这么多年了,还保留着老传统,把那些古老的故事就这么演着。

这可不只是一场戏,这是莆田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呀。

篇二《莆田的非遗美食——兴化米粉》说起莆田的非遗,兴化米粉那是必须得唠唠的。

这兴化米粉啊,在莆田人的生活里,那可是像米饭一样重要的存在。

我有次去莆田朋友家玩,正好赶上他们做兴化米粉。

大清早的,朋友的妈妈就开始忙活着。

她先把大米磨成粉,那可不是随便磨磨就行的。

朋友妈妈说这大米得选好的,那些个有瑕疵的米可不行。

就看着那大米在石磨里慢慢变成白白的米粉,感觉特别神奇。

然后把米粉揉成面团一样的东西,这揉的力度还得掌握好,轻了重了都不成。

我还试着上去揉了两下,那感觉就像捏橡皮泥,不过比橡皮泥硬多了。

莆田独有的风俗作文

莆田独有的风俗作文

莆田独有的风俗作文咱莆田啊,那可是有着不少独特又有趣的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先说说过年吧。

在莆田,过年可不像别的地方那么简单。

从腊月开始,家里就忙得热火朝天。

别的地方可能是腊月初八才开始有点年味,咱莆田啊,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祭灶公了。

那灶公的画像贴在灶台边,就像家里的一位神秘又重要的守护者。

祭灶公的时候,要摆上又甜又粘的灶糖灶饼。

这时候,家里的小孩眼睛就放光啦,围在灶台边,一边咽着口水,一边听着长辈讲灶公要上天汇报家里情况的故事。

长辈就会故作严肃地说:“灶公吃了甜甜的灶糖,就会在玉帝面前说咱们家的好话啦。

”这灶糖灶饼啊,不仅是祭灶公的贡品,也是咱莆田人小时候最美味的零食,咬一口,那香甜的滋味能在嘴里弥漫好久呢。

还有啊,莆田的元宵可真是一绝。

你以为元宵就只是正月十五那天吗?那可就大错特错喽。

莆田的元宵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一直闹到二月初二呢,各个村庄都像在进行一场盛大的狂欢节。

每个村子的元宵活动都不一样,有的是摆棕轿,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抬着棕轿,在村子里的庙宇前或者广场上,像疯了似的跑啊、跳啊,那棕轿上下起伏,就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和虔诚,嘴里还喊着有节奏的号子,周围的村民就围在旁边拍手叫好,那场面,热闹非凡。

还有的村子是跳傩火,大晚上的,一堆干草点起来,火苗呼呼地往上窜。

那些勇士们啊,光着膀子,从火里跳过去。

看得人是既害怕又激动。

这时候,旁边的人就会说:“跳了傩火,就把不好的东西都去掉啦,新的一年就平平安安喽。

”莆田的结婚风俗也很有意思。

要是哪家姑娘要出嫁了,那嫁妆可真是能让人惊掉下巴。

什么金器啊,一整套的红木家具啊,堆得满满当当的。

就像一场家庭财富的大展示。

迎亲的时候,新郎要被女方家的亲戚朋友各种“刁难”。

比如说要对对联,要是对不上来,那可就尴尬喽,只能在大家的笑声中乖乖地塞红包。

还有啊,在婚礼上,一定会有妈祖面。

这妈祖面可不光是一碗面,它有着长长的面条,象征着长寿,还有紫菜啊、花生米啊等配菜。

介绍莆田的风俗作文

介绍莆田的风俗作文

介绍莆田的风俗作文
《说说莆田的风俗》
嘿呀,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咱莆田的风俗呀!
在莆田,有个特别有意思的风俗,那就是做大岁。

这可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哟!话说当年倭寇侵扰我们莆田,在春节期间大肆杀戮,搞得大家都没法好好过年。

后来呀,到了初四这一天,大家才重新团聚,开始庆祝新年,所以就有了做大岁这个独特的习俗。

每年到了初四这一天,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大家都忙着准备各种好吃的,杀鸡宰鸭的,就像要把整个市场都搬回家一样。

而且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

我记得有一年初四,我早早地就起床了,跟着爸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里那叫一个热闹啊,到处都是人挤人,大家都在挑选着最新鲜的食材。

我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呀、虾呀,心里就特别兴奋。

回到家后,爸妈就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我呢,就在旁边打下手,一会儿递个盘子,一会儿拿个调料的。

等饭菜都做好了,满满一桌子的美味,看着就流口水。

一家人坐下来,边吃边聊,说说过去一年的趣事,展望一下新的一年,那感觉真的太好了。

这就是莆田的做大岁风俗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承载着我们莆田人的历史和记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咱莆田的这些独特风俗,它们可是我们的根呀!嘿嘿,下次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来感受感受哟!。

好风俗伴我成长作文450字莆田版

好风俗伴我成长作文450字莆田版

好风俗伴我成长作文450字莆田版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好风俗伴我成长作文450字莆田版篇1家风,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它是祖辈们留下的传统美德。

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诚实守信”。

而我对这家风有着自已的认识。

打我记事起,家里人就没有给过多的零花钱,逢年过节也都如此。

去年,爷爷给我准备了一册账本,让我记录下家里的支出与收入。

我问爷爷为什么,爷爷说:“这是为了让你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有一次,我记着记着,感觉好像有不对的地方,想着反正妈妈也不会来查账,就这样待着吧。

可偏偏凑巧,妈妈来查了帐,她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训诫我做事要认真,一两元也能办成大事,节约要从点滴开始。

守信,在我看来,就是说到做到。

小时候,有一天爸爸答应带我去熙和湾玩,可到了那天,爸爸正好有急事,我失望极了,以为不能去玩了。

没想到,爸爸一忙完手头的事,就急忙来找我了。

看着爸爸累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我说:“爸爸,我可以不去的,您别累着了!”爸爸说“孩子,爸爸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做到,不能言而无信。

”就这样,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说到做到,绝不失信于人。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我们家“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美好家风的教育下,我一天一天地成长,让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好风俗伴我成长作文450字莆田版篇2好风俗伴我成长我是个小学生,还在上四年级呢。

在莆田,我们有许多好的习俗和传统,这些风俗文化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是我们莆田的"虔诚礼佛"的习俗。

我们这里有很多佛教寺院,像镇国寺、西天尊佛寺等等,每逢佛诞节、新年等重要节日,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们上香躬身,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镇国寺做功德,烧香拜佛。

虽然要跪在地上有点疼,但爸爸说这是我们莆田人的传统美德,要虔诚礼佛。

我努力地跪好,祈祷我的功课可以考好分数。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就是我们的"五路三斗"迎亲习俗了。

福建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

福建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

福建莆田家乡的风俗作文《莆田的红团:舌尖上的家乡风俗》在福建莆田,有一种食物,那可是和家乡风俗紧紧绑在一起的,这就是红团。

每到过年啊,那红团就像约定好了似的,闯进每家每户的厨房。

我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奶奶就开始忙活着做红团了。

做红团可不容易。

首先得准备糯米粉和馅料。

馅料那可丰富了,有甜甜的豆沙,还有香喷喷的糯米馅。

奶奶会先把糯米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然后一点点加水揉。

奶奶的手就像搅拌机似的,在粉里揉啊揉,那面团越来越光滑,就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团子。

这时候我总想伸手去捏一把,但是奶奶就会轻轻打我的手,说我把面团弄丑了。

馅料也好生讲究。

拿豆沙馅来说,红豆要提前泡好,然后放在锅里煮得软烂。

再把豆子捞出来,用勺子或者那种专门的工具一点点磨碎,加入糖熬制。

得不停地搅拌,不然就糊锅底了。

奶奶熬豆沙馅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那豆沙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等豆沙熬好放凉了,就可以开始包红团了。

奶奶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再用手指慢慢捏成中间有个小坑的样子,就像一个小碗,然后把豆沙馅或者糯米馅放到小坑里去,再把口子捏起来,搓成圆圆的。

最后呢,把红团放入那种特制的模具里,一压,红团就有了漂亮的花纹,红红的,看着就喜庆。

做好的红团放在蒸笼里蒸,等蒸笼一掀开,哇,满屋子都是红团的香味。

红团那红红的外皮,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的花纹,吃起来又软糯又香甜。

每一口都像是把家乡的风俗吞进了肚子里。

这小小的红团,是莆田人家过年的味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莆田人的记忆。

《端午的兴化湾赛龙舟:莆田独有的热闹》莆田有个兴化湾,每到端午啊,这兴化湾就别提多热闹了,因为赛龙舟。

我记得有一年端午,我跟爸妈早早就来到兴化湾边上。

本来以为我们来得挺早的,没想到啊,岸边早就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大家都伸长了脖子往湾里看,像一群想偷吃窝里东西的小鹅。

龙舟一艘艘停在水里,那些龙舟可漂亮了。

船身长长的,窄窄的,五颜六色的鳞片一样的装饰在阳光下闪着光。

随着一声锣响,比赛开始啦。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莆田传统民俗文化作文
在我的家乡莆田,有一种习俗,叫“游百病”,据说每年正
月初二的时候,莆田人就要开始“游百病”了。

这一天,家家都要准备好用来装“百病”的香烛,摆上鸡、鱼、猪肉、酒等供品,点燃蜡烛。

这一天还会放鞭炮、吹唢呐和敲锣打鼓。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这种方式来驱病除灾。

“游百病”的时间是在正月初四到初八这几天,每家每户都要为自己家的老人送上祝福。

送祝福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还要给老人“敬香”“点烛”,这表示祝福老人长命百岁。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习俗叫“跳月”。

它是在正月十六的时候
开始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跳月”。

在这天晚上人们要到月下、树下或田野里跳神。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把灯点起来,叫“上元灯”;把蜡烛点起来叫“下元灯”;把火树银花点起来叫“华光焰影”;把烟花点起来叫“火树银花”。

当这些灯亮起时,人们就会拿着自己家的灯舞来跳神了。

莆田还有一种习俗叫“斗鸡”,这是在元宵节的时候开始的。

—— 1 —1 —。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莆田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莆田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莆田的风俗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莆田的风俗篇1作文灵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多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和思考问题,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六年级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莆田的风俗篇2标题:莆田的风俗你们知道莆田是哪里吗?莆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位于福建省的中部沿海,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我就住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从小就经常听父母和长辈们讲述莆田的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莆田,每到农历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举办"铸钱仪式",制作一些象征财富的钱币,祈求来年家庭兴旺、财源滚滚。

制作方式是把一块红纸对折,在纸上涂抹上红油漆,然后在纸上撒上芝麻,再把纸折成钱币的形状。

农历新年时,孩子们就会把这些钱币散播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祈求全家人新的一年都能有钱赚。

当时我也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制作这些钞票,虽然知道它们不是真的钱,但我们都觉得这种习俗别有一番意味。

除了"铸钱",莆田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叫做"压岁钱"。

在除夕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要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盘子,装上一些糖果、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然后端着这个盘子,先给父母叩头拜年,父母就会给我们放上一些压岁钱。

之后我们再挨家挨户去拜年,亲戚朋友们也会给我们压岁钱。

收到的压岁钱要存起来不能乱花,等到年后会给我们一笔可观的零花钱。

每年过年时,我们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收到压岁钱了。

还有一个习俗是"普觔"(音pu'nai),就是祭祖的活动。

到了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都要举行这个仪式。

祭祖的时候要摆上一些祭品,像是猪头、鸡、鱼、鸭蛋等等,然后要点上香烛,诵读经文。

祭祖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列祖列宗的功绩,以及祈求他们庇佑全家人平安顺遂。

莆田节日风俗作文

莆田节日风俗作文

莆田节日风俗作文
《莆田节日风俗》
咱莆田这儿啊,那节日可真是多了去了,而且每个节日都有它不一样的风俗和热闹劲儿。

我就给你们讲讲我记忆特别深的一次吧。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呀!一到端午前,大街小巷就开始飘起了粽叶的清香。

家里的大人们那几天都特忙乎,忙着包粽子呢!咱莆田的粽子那叫一个特别,各种馅料塞得满满的,光看着就馋人。

我呢,就眼巴巴地在旁边看着妈妈包粽子,她的手就跟有魔法似的,三下五除二,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了。

我也手痒痒,非得自己试试。

哎呀,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粽叶,放糯米,放馅料,结果糯米从这头漏出来,从那头又掉下去,可把我急坏了。

妈妈在旁边看着我笑,直说我笨手笨脚的。

等粽子包好了,就要开始煮啦!那煮粽子的香味啊,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我时不时地就跑去厨房看看好了没。

等到终于能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咬上一口,那滋味,软糯香甜,太满足啦!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呢!那场面,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一条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水上飞驰,岸上的人喊加油都喊破了嗓子。

这就是咱莆田的端午节呀,充满了欢乐和浓浓的节日氛围。

每次一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次包粽子的有趣经历,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呢!这就是咱莆田独特的节日风俗,怎么样,有意思吧!。

莆田传统习俗作文

莆田传统习俗作文

《莆田传统习俗,那独特的风情》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咱莆田那些有趣的传统习俗。

在莆田,有个习俗叫“做大岁”,这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一般过年不都是大年初一嘛,可在咱们莆田,正月初四才是“大年”。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听我爷爷说,以前倭寇来侵犯咱们这儿,正好是在过年的时候。

老百姓们都忙着逃命,哪还有心思过年呀。

等把倭寇打跑了,已经是正月初四了。

大家就决定在这一天重新过年,补过那个被搅乱的年,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啦。

每到这一天,那可热闹了!一大早,妈妈就会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快起来,今天做大岁,可不能睡懒觉!”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心里还惦记着昨晚没做完的美梦。

爸爸在门口贴春联,我跑过去帮忙。

“爸,这个春联贴歪了吧?”我歪着头问。

爸爸看了看:“哎呀,还真是,儿子眼睛真尖!”我们俩一起把春联贴得端端正正。

贴完春联,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妈,我来帮你!”我自告奋勇。

妈妈笑着说:“你呀,别给我添乱,去把桌子擦干净。

”我乖乖地拿起抹布,把桌子擦得能照出人影来。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好菜,有红通通的虾,香喷喷的排骨,还有我最爱吃的卤面。

“哇,这么多好吃的!”我忍不住流口水。

“别急,别急,先拜拜祖先,保佑咱们一家平平安安。

”爷爷说道。

我们恭恭敬敬地拜了祖先,然后才开始大快朵颐。

吃完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我们看到有人在舞龙舞狮,那狮子跳得可欢了,一会儿眨眨眼,一会儿摇摇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哎呀,这狮子真好玩!”小伙伴小明说。

“那当然,这可是咱们莆田的特色!”我骄傲地说。

到了晚上,还有放烟花。

“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哇,太好看了!”我们兴奋地拍手叫好。

这就是莆田的“做大岁”,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不管走到哪儿,我都忘不了咱家乡的这些传统习俗。

朋友,要是你有机会来莆田,一定要感受感受这些独特的风情哟!。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本文是关于民风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莆田是福建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大家了解莆田民风民俗吗?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吧!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1】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

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

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

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

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

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

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

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

兴化城得以光复。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

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

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

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

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是福建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大家了解莆田民风民俗吗?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吧!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1】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

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

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

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

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

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

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

期间的莆田
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

兴化城得以光复。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

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

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

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

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

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

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

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

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

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

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
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

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2】
家乡的节日颇多,隔三岔五就有老家埭头的乡亲过来相邀我回乡一道过节,其实,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也是家乡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精彩、最热闹的佳节。

于是,元宵节前几天,家乡就沸腾了,处处洋溢着节日浓厚的气氛。

老人手持香袋起早摸黑走宫串庙祭拜神灵,求得一家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心心。

妇女心灵手巧积极筹备与制作虔诚祭品,抚摸着一件祭品,她们心中就许一个美好的心愿。

男人更大显身手忙碌不休,既筹备闹春庙宇装饰,又组织培训十音八乐队、车鼓队装榈等欢庆节目。

孩童则乐开了怀,疯一样的跑来跑去,嘴里食物塞得鼓鼓的,喜悦之情写满了幼稚天真的小脸蛋上。

家乡的元宵节为何这般隆重?乡亲怎么这般看重这节日?我不禁追溯起元宵节的来龙去脉。

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了“拥刘护吕”两派,明争暗斗,闹个不休。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朝中重臣谋划要清除吕氏党羽,拥戴刘恒为汉文帝。

举事那天正值正月十五晚上。

汉文帝登基后,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微服
出宫,与百姓共庆同乐。

从此,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成为百姓欢庆的元宵节。

这个传说尽管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我认为,从乡亲这闹元宵时间的相吻合上来讲,家乡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的,国盛家亦兴。

元宵前夕,各家各户就忙开了,做好迎驾准备,挂灯笼,悬彩匾,大厅中接连排列三、四张八仙桌,供桌上摆满香烛、香炉、灶公饼、五色果等各类供品,并插上五蕊纸花。

“做头”的还有“大猪”、“大羊”冷盘,五果六斋碗上盖上剪纸花或用五色红黄绿豆排列“欢庆元宵佳节”、“风调雨顺”等节日字眼,流光溢彩,闪闪发光。

小孩身如灵猴一眨眼就爬至屋前围墙上制高点,斗志昂扬地插上了三角旗,那豪迈的神气不亚于当年的红军。

盼星星,盼月亮,终盼到了晨曦。

正月十五日清晨,闹元宵队伍在沙堤宫集中,由乡老、社首、福首组成执事,礼炮响三声,呜锣开道,闹元宵队伍开始出发,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人头攒动。

只见扛棕桥作先锋,“做头”举彩龙旗、大灯笼、六角灯、扛娘伞,合手捧“七星旗”,社公炉、小菩萨、八卦炉,依次排列,身穿道袍的道士、吹鼓手、车鼓队、十音八乐跟随其后,沿大道浩浩荡荡巡游。

这几年,乡亲口袋鼓起来了,为了显富,闹元宵队伍前头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二十名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各驾着一部崭新豪华的轻骑缓缓驰行,唱着春天的故事在前方开道,古今结
合,妙趣横生,回味无穷,观者无不啧啧称赞乡亲的“独创”魅力。

“到了,到了。

”不知哪个眼快的小孩一声欢叫,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急急齐上阵。

小孩在大人的指挥下,看准了时机燃起了第一串鞭炮,点燃了第一堆篝火,随后,有条不紊,不间断地燃鞭炮,添稻草,顿时,整个村庄像炸了锅一样,噼噼啪啪,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妇女则提前手擎三柱香在大道两旁接驾,心怀虔诚,毕恭毕敬,一旦接驾成功,小孩便手掩耳朵果断燃起一串最长威力最猛的“炮团”,权当压轴炮,以期待得菩萨欢心,求得保佑。

随着闹元宵队伍的渐渐远去,被邀前来“看元宵”的亲戚朋友蜇入屋里,在喝茶、嗑瓜子、吃水果间隙中,大谈特谈刚才大饱眼福的快感,谈笑风生,意犹未尽。

我深知,在家乡的民俗中,“看元宵”其实也是“吃元宵”,乡亲很好客,再苦再累也要办好元宵宴,买鱼买肉,杀鸡宰羊,不弄上十几道菜上桌决不罢休,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辞,图的是“脸面”。

同时,乡亲还固有“客人越多,招牌越好”的待客观念,于是,他们送走了菩萨,又马不停蹄气喘吁吁招来了一茬又一茬客人,气喘吁吁,那可不是一两个“菩萨”,而是“大兵团”进村。

有时估计不充分,客满为患,缺桌少椅成了尴尬事。

夕阳西坠,夜幕降临时,“砰,砰,砰”,随着三声震天
的炮响,菩萨回宫了,客人到齐了,元宵宴宣告正式开始,刹那间在灯火通明的屋里,劝酒的,干杯的,催用餐的,声音不绝于耳,久久荡漾于乡村的角角落落。

吃归吃,看归看。

待酒足饭饱后,满面红光的客人在主人的指引下,又到屋外观看燃放烟花。

而今,乡亲钱攒多了,购买烟花的档次随之提升,样品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嗖,嗖”,无数烟花、礼炮腾空而起,绽放出一道道绚丽的景观,点缀着这美好的人间。

“明年的今天,我会再来看元宵。

”听了客人的告别语,乡亲心中是多么的舒畅,多么的惬意!
家乡的元宵节确实与众不同,不同凡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