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三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主人”。

..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1.姓名、字、号:在古代,一个人的姓名由姓、氏、名三部分组
成。

姓代表血缘关系,氏是姓的分支,代表贵族身份。

名是父母给取的,代表个人身份。

古代还有字和号,字是成年之后取的,号是给别人称呼时用的。

2.古代官职称谓:古代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有丞相、尚书、
侍郎、巡抚、知府等职位,武官有将军、校尉、都尉等职位。

3.古代地理文化:古代地理文化包括山川河流、地名、行政区划
等。

古代还有州、郡、县等行政区划,每个行政区划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管辖范围。

4.古代礼仪文化:古代礼仪文化包括礼制、礼仪、礼器等方面。

古代的礼仪非常繁琐,包括见面礼、告别礼、就餐礼等,不同场合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5.古代节令文化:古代节令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

每个节气和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6.古代医学文化:古代医学文化包括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等
方面的知识。

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基础,中药学以草药为主,针灸为治疗手段。

7.古代服饰文化:古代服饰文化包括衣裳、冠冕、配饰等方面。

不同身份和场合的人有不同的服饰要求,服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是古汉语文化常识的一些方面,备考专升本考试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上内容进行备考。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号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号

称号一、定义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二、来历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璜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三、特征(一)时代印记东汉末年,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

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

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任仁发号‘明山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苦难,民族危机。

反对侵略,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这个调子给自己起号。

像谭嗣同号“北飞”;黄少配号“黄帝嫡裔”;陈天华号“思黄”;秋瑾号“竞雄”等。

(二)抒情色彩宋人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光宗皇帝又亲书“诚斋”二字赐之。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称谓一、称人(一)称姓名1.称姓:临川王某记。

称名的:长子迈将赴。

称姓名的:庐陵文天祥自叙其诗;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称号: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4.称斋号:如称蒲松林为聊斋先生。

5.称谥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

(二)称官名爵名1.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2.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3.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4.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5.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三)称籍贯1.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2.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3.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4.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谊)5.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四)称官名籍贯姓、名、字号庐陵萧君圭君玉;余在馆中,闻翰标天台陶先生(五)贱称1.竖子:指的是童仆。

2.小子:对人的蔑称。

3.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

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二、称年龄(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二)孩提:指2——3岁的儿童(三)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五)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六)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七)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八)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九)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十三)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一)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二)山陵崩:天子去世;(三)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四)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五)不禄:士之死;(六)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七)没(殁):嫔妃之死;(八)殇:未成年人死亡;(九)殒:泛指死亡;(十)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十一)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2017高考文化常识

2017高考文化常识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 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 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 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 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 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 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 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例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 记》) 贬:降职。例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驱逐,流放。例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例如: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白居易《自题》)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出宰:离开京城外调。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 传》)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韩愈《县斋读书》)
2.称字、号、斋名、谥号。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 序》) (2)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 也。(《五人墓碑记》) (3)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4)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 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 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 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 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文化常识一(称谓)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

(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5)在尊者面前,卑者自称用名。

例如:勃三尺微命。

(《滕王阁》)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8.特殊称谓(1)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2)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为“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自己 起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太后自称“我 孝庄”,请问这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 什么错误。
“孝庄”是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称呼,活生 生的太后是不可能自称“孝庄” 的。
4、称谥号 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 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 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 “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征士,林则徐的谥号 为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 。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杨万里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如:孟襄阳、柳河东、王临川
为先贤。
【敬称2】称谓前加 “令”“尊”“贤”“仁”等表示对他人 尊称。
1.令尊:--2.令堂:--3.令爱:--4.令兄:--5.令婿:--6.令郎:--7.令妹:--8.令正:--9.尊公、尊君10.尊堂--别人的父亲 别人的母亲 别人家的女儿 别人家的兄长 别人家的女婿 别人家的儿子 别人家的妹妹 别人的妻子 对方的父亲 对方的母亲
7、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王右军(右军将军)、杜拾遗(左拾遗)、 刘宾客(太子宾客) 8、称爵名 如:武侯 (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以武侯相称) 9、称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陶彭泽、贾长江 10、称郡望 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链接高考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I 】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 《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 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及长、雄 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 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 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 数百人。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分为三种:①自称姓名或名。

Eg:‘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②用于介绍或作传。

Eg:“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③称所厌弃、所轻视的人。

Eg:《指南录后续》:“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人(男20,女15)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Eg: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王安石为王介甫,苏轼为苏子瞻,苏澈为苏子由。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两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Eg;“诸葛亮号卧龙,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关汉卿号已斋叟,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叫谥号。

Eg;“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谬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Eg:‘称杨万里为杨诚斋,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湖北襄樊);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山西永济)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空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被称为康南海。

Eg:清末有一副饱含讥讽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丘迟顿首。

(《与陈伯之书》)(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馅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忠毅公逸事》)(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梅花岭记》)(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统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久,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出师表》)(4)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1)称君王。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再拜献大王足下。

(《鸿门宴》)(2)称庙号。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

(《海瑞传》)(3)称师。

例如:夫子哂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师说》)(4)称朋友、尊长。

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别人,这些称谓包括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绰号、称谥号、称小名、称庙号、称尊号、称年号、称斋名和称籍贯等。

直称姓名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称姓名或名,例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XXX自序其诗”。

第二种是用于介绍或作传,例如“左将军XXX之妻也”,“XXX与友期行”。

第三种是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XXXXXX 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是古人在成年(男20岁、女15岁)时取的名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例如,XXX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

称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XXX号XXX居士,XXX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XXX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是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例如XXX外号“XXX”,XXX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例如,XXX被称为XXX征士,XXX被称为XXX。

称小名是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例如,XXX被称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例如宋朝XXX称太祖,其后的XXX称XXX。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XXX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XXX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XXX”。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
称谓三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三)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三)(2007-11-0105:50:05)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①皇帝王侯自称:寡人、孤、朕、不谷(古代诸侯自称)。

②臣自称:臣。

③一般人自称:臣、愚、某、鄙人等。

“臣等不肖,请辞去。

“(《廉蔺列传》)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
另有:仆、不才、不佞、牛马走、敝人、小子(有时也用于长辈称晚辈,或在长辈前自称,属谦称。

有时表轻蔑的称呼)。

④女子自称:妾、臣妾。

⑤与别人谈话、写文章时,称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平辈时,称呼前加“家”字。

如:家严(父),家慈(母),家兄等。

称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时,称呼前加“舍”字。

如:舍弟、舍侄等。

有时也加“愚”字。

如:愚兄、愚弟。

称别人的父母、子侄等,加“令”字。

如:令尊(父),令堂(母),令夫人(妻),令郎(子),令爱(女)。

所以,有“家大舍小另外人”的说法。

2、敬称。

除上文谈到的称字、号、谥号、官爵名、籍贯等属敬称外,还有一些敬称。

①称君王。

:陛下、大王、皇上、上等。

已死的皇帝称庙号或年号。

②称师:子、夫子、师、先生。

③称朋友、尊长。

公、君、足下、吾子、丈、丈人、大人。

④加“太”,表示长一辈。

太公:祖父;太母:祖母。

⑤加“先”,表示已逝去的尊长。

先考、先君子:(已故的父亲);先妣(已故的母亲);先祖父(已故的祖辈、父辈)。

⑥加“尊”,称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的亲属:尊祖、尊兄。

⑦加“贤”,称比自己年龄小或辈份低的人的亲属,有时和自己的晚辈谈话时称呼前也加“贤”:“贤弟”、“贤侄”等。

⑧加“贵”,称一般关系的对方:贵家长、贵老师。

⑨加“从”,表叔伯关系。

余群从。

我的弟侄辈。

⑩加“季”,季父,指叔父。

3、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第一人称:我、吾、余、予。

第二人称:尔、汝(女)、而、若、公、子、君、吾子、足下等。

复数:若属、公等、尔曹、吾侪、鼠辈、二三子等。

第三人称:之、其、彼、渠。

4、贱称。

竖子、小子。

5、职业加名。

周朝前,一般平民有名无姓,平时人们就用职业加名称呼。

如:弈秋(名秋的棋手),优孟(名孟的演技艺人),师旷(名旷的乐师),庖丁(名丁的厨师),轮扁(名扁的做车轮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