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专题练习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题满分练速练简单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应用针对选考第或题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题满分练速练简单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应用针对选考第或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ab214d360cba1aa911da76.png)
速练11 简单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应用[针对选考第14或15题]1.(2017·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用来鉴别C2H6和C2H4,又可除去C2H6中混有C2H4的方法是( )A.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B.通入足量的溴水中C.点燃D.通入H2后加热答案 B解析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A错误;通入溴水中,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B正确;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将乙烷中的乙烯除去,C错误;通入H2后和乙烯反应,但会引入氢气,D错误。
2.(2017·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10月月考)下列关于石油炼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分馏目的是将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先汽化经冷凝而分离出来B.石油经过常、减压分馏、裂化等工序炼制后即能制得纯净物C.石油的裂化是把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分子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分子D.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制取大量乙烯、丙烯,乙炔等;通过石油催化重整获取芳香烃答案 B解析石油炼制过程中,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这些馏分都是混合物,B错误。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6H14与液溴在光照下会反应B.目前石油裂解是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C.苯的结构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是易取代难加成D.乙烯、乙炔可通入溴水加以鉴别答案 D解析C6H14与液溴在光照下会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生产乙烯,故B 正确;苯的结构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是易取代难加成,故C正确;乙烯、乙炔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4.(2017·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髙锰酸钾溶液褪色B.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髙锰酸钾溶液褪色C.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D.能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三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答案 B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B项正确;该物质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该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C项错误;在一定条件下,苯环和碳碳双键都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物质含有1 mol苯环和1 mol碳碳双键,所以一定条件下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4 mol氢气加成,D项错误。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a91465ef7ba0d4b733b87.png)
2019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带答案)物质的分离本质是是否与加入的试剂进行反应。
下面是2019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请考生及时检测。
1.提纯少量含碳酸氢钠杂质的碳酸钠固体所需要的仪器为()①试管②泥三角③蒸发皿④试管夹⑤坩埚⑥玻璃棒⑦石棉网⑧坩埚钳A.①④B.②⑤⑧C.③⑥D.⑥⑦【答案】B2.下列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分馏的方法,可从石油中得到汽油B.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C.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提纯D.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用加入足量铁屑过滤的方法【答案】B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答案】C【解析】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②39%的乙醇溶液,乙醇与水是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采用加生石灰后蒸馏的方法;③氯化钠和单质溴在水溶剂和其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萃取的方法。
4. (2019海南卷) 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答案】A【解析】浓硫酸可吸收水分且不与HCl反应,A项正确;H2和CO均可以与灼热的CuO反应,B项错误;N2和O2均可以与灼热的镁粉反应,C项错误;用水除去CO2的过程会引入新杂质水蒸气,D项错误。
5.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 杂质B.用加入过量氨水并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AlCl3C.为除去乙醇中的少量乙酸,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分液D.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答案】A【解析】Cu可以置换出AgNO3溶液中的Ag而生成Cu(NO3)2,因此A正确;加过量氨水虽然能除去Al3+,但会引入NH,B错误;加入NaOH溶液后,乙酸与NaOH反应生成CH3COONa,结果得到乙醇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无法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的方法,所以C 错误;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应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洗气,若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不仅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会反应掉主要的物质乙烷,D错误。
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历年真题
![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7dad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4.png)
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历年真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氧气B. 氢气C. 纯净水D. 石墨2. 以下关于有机物的特点,正确的是()A. 低沸点B. 电导率高C. 溶解性大D. 导电性强3.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常采用的方法是()A. 晶体生长B. 离心分离C. 蒸馏D. 电解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包括: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溶解性较大,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不导电,即多数有机物为非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燃烧性。
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烃(碳氢化合物)、卤代烃、醇、酚、醛、酮、酸、酯、醚、胺等。
2. 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主要包括:蒸馏、结晶、萃取、干燥、升华、凝固等。
蒸馏是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按照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常用于分离液态有机物。
结晶是通过溶解性差异将有机物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用于分离固态有机物。
萃取是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将有机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干燥是通过加热或通风等方式将有机物中的水分去除。
升华是将固态有机物在加热的条件下直接转变为气体态,然后冷凝回固态。
凝固是通过温度调控使有机物在溶液中凝固从而分离出来。
3. 举例说明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举例说明有机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可以以酚类物质的提取和分离为例。
首先,将包含酚类物质的混合物与适当的有机溶剂进行反应,使得酚类物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然后,采用萃取的方式,将有机溶剂中的酚类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接下来,通过蒸馏的方法,将有机溶剂中的酚类物质分离出来。
最后,通过结晶的方法,将分离出来的酚类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三、解析题某实验室要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苯和甲苯两种有机物,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1. 将混合样品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中,加热并搅拌,使得苯和甲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化学工艺流程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卷版)--2025届高考化学微专题
![化学工艺流程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卷版)--2025届高考化学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cc73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4.png)
注:加沉淀剂使一种金属离子浓度小于等于-5-110mol L ⋅,其他金属离子不沉淀,即认为完全分离。
-36-22-21K (CuS)=6.310,K (ZnS)=2.510,K (CoS)=4.010×××化学工艺流程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考情分析真题精研规律·方法·技巧经典变式练核心知识精炼原料对原料的预处理核心化学反应产品的提纯和分离目标产物基础测评加入氨水中和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
已知:①NiS 在“焙烧”过程中转化为NiO ;②钼酸铵()NH MoO 为白色晶体,具有很高的水溶性,不溶于乙醇。
A .电负性:C S O >> B .离子半径:22O Na S −+−<< C .第一电离能:Na N O <<D .基态2Ni +中成对电子数与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12:1 (4)()442NH MoO 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___(填标号)。
A .分子间作用力 B .金属键 C .共价键D .离子键(5)经过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442NH MoO ,洗涤时所选用的最佳试剂为 。
3.(2024·重庆·模拟预测)含有少量CaO、MgO、K如表所示。
已知:25℃时,各物质的sp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中提高反应速率的可行措施有 (任答一条);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H O的目的是氧化 (填离子符号),写出该离子被氧化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加入22CaF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回收的沉淀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能腐蚀玻璃的气体,2能力提升A .浸出产生的2Fe +最终氧化为3Fe +存在于溶液中B .[]24PbCl −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 .可以向含[]24PbCl −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冷水结晶获得PbCl 2 D .工业上主要通过电解熔融PbCl 2制金属Pb(4)设计实验,验证结晶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Fe 元素 。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八章 第三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试题(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八章 第三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3679496c85ec3a87c2c549.png)
第三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 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同时考查考生对简单实验的设计能力。
A项,乙醇与乙酸乙酯互溶,只使用分液漏斗无法分离,不能达到分离的实验目的,A项错误;B项,还需用到酸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C项用试管、胶头滴管即可实现实验目的;D项,制备、收集NH3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
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3·西安高三检测)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加入过量氨水并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AlCl3C.为除去乙醇中的少量乙酸,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分液D.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解析:Cu可以置换出AgNO3溶液中的Ag而生成Cu(NO3)2,因此A选项正确;加氨水虽然能除去Al3+,但会引入NH+4,B选项不正确;加入NaOH溶液后,乙酸与NaOH反应生成CH3COONa,结果得到乙醇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无法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的方法,C选项不正确;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应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洗气,若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不仅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会反应掉主要的物质乙烷,D 选项不正确。
答案:A3.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A B C D实验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除去乙醇中的苯酚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配制100 mL0.100 0 mol·L-1K2Cr2O7溶液装置或仪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主题物质的分离综合实践活动从茶叶中撮咖啡因练习鲁科选修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主题物质的分离综合实践活动从茶叶中撮咖啡因练习鲁科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07693589d15abe23492f4d3e.png)
主题1 物质的分离综合实践活动从茶叶中撮咖啡因1.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选取的最佳茶叶应是( )A.肥嫩多汁B.革质叶片C.刚刚长出来的小嫩叶D.干茶叶解析:选D。
干茶叶易于称量和研磨。
2.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加入熟石灰的作用是( )A.中和B.吸水C.放热D.防止研磨时咖啡因被破坏解析:选A。
加入熟石灰的目的是中和单宁酸。
3.除去下列物质内所含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苯酚(苯甲酸):NaOH溶液B.乙烷(乙烯):酸性KMnO4溶液C.苯(苯甲酸):NaOH溶液D.苯(苯酚):溴水解析:选C。
苯酚和苯甲酸都可溶于NaOH溶液,因此A项错误,可用能与苯甲酸反应但不能与苯酚反应的NaHCO3溶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混入新的杂质,因此B项错误,可用溴水;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可溶于苯,无法进行分离,因此D项错误,可用NaOH溶液。
4.下列每组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双选)(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C.甘油和水,乙醇和水,乙酸和乙醇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解析:选BD。
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
本题中不能相溶的物质有:乙酸乙酯和水,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则能够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B、D组两项。
5.某实验室仅有如下仪器或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三脚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
从缺乏仪器的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A.蒸发B.萃取C.液体过滤D.升华解析:选C。
蒸发液体,需使用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或三脚架,所给仪器充分。
萃取需使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铁圈,所给仪器充分。
升华需使用酒精灯、火柴、烧杯、石棉网、圆底烧瓶、铁架台、铁圈,所给仪器充分。
第26讲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与鉴别(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26讲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与鉴别(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ab15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b.png)
第26讲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与鉴别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2.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
改用乙醇控温60 ℃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
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4.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利用图1装置可从氯化铁溶液中直接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铁晶体B.利用图2装置可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馏分C.利用图3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D.利用图4和图1可进行粗盐提纯6.从海带中提取碘要经过灼烧、浸取、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8.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仪器不合理的是()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0.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KNO3,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1.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SiO2中含Al2O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B.NH4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单质I2,可用加热方法将I2除去C.CO2中含有SO2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D.NaH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杂质,可以通入足量的CO2,然后过滤除去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Fe2O3、Al2O3的操作依次为溶解、过滤、灼烧B.蒸馏、过滤、分液、洗气四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均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C.通入过量CO2可除去NaHCO3溶液中的杂质Na2CO3D.向MgCl2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可除去杂质FeCl3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适当的试剂B并进行如下实验,可以达到目的的是()A.试剂B为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B.试剂B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C.试剂B为水,收集NO、CO等难溶于水的气体D.试剂B为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甲醛4.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除去酸性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加入足量的Mg(OH)2并过滤B.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加入AgCl后再过滤C.除去石英中的少量的碳酸钙: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纯碱: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Cu和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SO2气体B.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C.图3所示装置可用于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D.图4所示装置可用于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6.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7.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8.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3-2和Br-等]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 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Ag2S制Ag;取Cl2并通入滤液氧化Br-,用苯萃取分液。
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提纯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提纯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0d8bd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e.png)
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提纯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一定需要插入液面以下的()①制备Fe(OH)2时将Na 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①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①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①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所用的胶头滴管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2.蒸馏不需用到的仪器是()A.蒸发皿B.冷凝管C.蒸馏烧瓶D.酒精灯3.将CH3CHO (易溶于水,沸点为20.8①的易挥发性液体)和CH3COOH分离的最佳方法()A.加热蒸馏B.加入Na2CO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C.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D.和Na反应后进行分离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B .闻气体气味时,直接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C .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6.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 .苯和甲苯B .乙醇和水C .苯和水D .溴和四氯化碳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B .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C .证明氯乙烷中含有氯原子,可将氯乙烷溶于3AgNO 的3HNO 溶液中D .实验室制得的粗溴苯通常呈黄色,是因为溶解了少量的2Br8.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有机化合物都是从有机体中提取分离出来的B .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C .有机化合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D .有机化合物不具备无机化合物的性质9.绿原酸具有抗病毒,降血压,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利用乙醚、95%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提取绿原酸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提取液”获取“有机层”的操作为分液B .蒸馏时选用球形冷凝管C .过滤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D .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提纯 1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习题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水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2.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密度(g·cm-物质分子式熔点(℃) 沸点(℃)水溶性3)A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B C4H8O2 -84 77 0.90 可溶由此推知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B.结晶C.蒸馏D.分液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馏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4.苯甲酸重结晶过程中如果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很少,对有机物的溶解性比较强,那么过滤后( )①有机物仍然在滤液中②杂质在滤液中③有机物停留在滤纸上④杂质停留在滤纸上5、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澳苯,得到粗澳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镏②水洗③用于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6、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较纯净的甲烷的方法是()A.与足量的液溴反应B.通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中C.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D.将其分别点燃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B.含C18以上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8、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NO(NO2)——通过水洗、干燥后,用向下排气法收集B.乙烷(乙烯)——让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C.乙醇(乙酸)——加足量NaOH溶液,蒸馏9、氯仿可作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在使用前须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A、 NaOH溶液B、AgNO3溶液C、盐酸D、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0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密度(g·cm-3) 熔点(℃)沸点(℃)溶解性环己醇0.96 25 161 能溶于水环己烯0.81 -103 83 难溶于水(1)制备粗品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b.稀H2SO4 c.Na2CO3溶液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
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蒸馏时从70 ℃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在环乙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5)本实验所得到的环乙烯产率是_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11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在 A 中加入 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回流 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 MgSO4 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 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
回答下列问题:(1)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 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4) 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4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b c d(7) 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30%b. 40%c. 50%d. 60%(8)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Al3+、HCO3-、Ba2+和Cl-,取样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取样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和产生气体,则原溶液中()A.一定有 Cl-B.一定有 HCO3-C.可能有 Ba2+D.可能有 Al3+【答案】B【解析】【分析】取样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和产生气体,则一定含有HCO3-、Ba2+,又HCO3-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Al3+,取样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一定含碳酸钡,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含HCO3-、Ba2+,一定不含Al3+,可能含 Cl-,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原溶液中可能含 Cl-,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HCO3-、Ba2+,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HCO3-、Ba2+,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Al3+,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检验与推断,掌握发生的离子反应及现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018年11月16日,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最新决议,将1摩尔定义为“精确包含6.02214076×1023个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单元,这一常数称作阿伏伽德罗常数(N A),单位为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SO3含有N A个分子B.4.6g乙醇中含有的C−H键为0.6N AC.0.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D.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小于0.1N A【答案】C【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22.4L SO3含有分子不等于N A,选项A错误;B.4.6g乙醇的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的C-H键的个数为0.5N A,选项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则0.1molNa2O2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 N A,选项C正确;D、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氢离子的数目,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3.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869 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B.原子半径比较:甲>乙>SiC.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CH4D.推测乙的单质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行的元素在同一主族,同一列的元素在同一周期,甲元素与B和Al在同一主族,与As同一周期,则甲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为Ga元素,同理,乙元素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为Ge元素。
A.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行的元素在同一主族,同一列的元素在同一周期,甲元素与B和Al在同一主族,与As同一周期,则甲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A项正确;B.甲元素和乙元素同周期,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小,所以甲元素的半径大于乙元素。
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乙元素与Si同主族,乙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排序为甲>乙>Si,B项正确;C.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越来越弱,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弱,元素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H4,C项错误;D.乙为Ge元素,同主族上一个元素为硅元素,其处于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C。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A.MnO2Cl2Ca(ClO)2B.S SO2BaSO4C.SiO2H2SiO3Na2SiO3D.CuSO4Cu(OH)2Cu2O【答案】D【解析】【详解】A. MnO2和浓盐酸才反应生成氯气,故A不符合题意;B. 硫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氯化钡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 SiO2不与水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 CuSO4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H)2和硫酸钠,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再碱性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Cu2O,故D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