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防治流程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产后出血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使读者对产后出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分娩前的风险评估、分娩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分娩后的监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止血措施、容量复苏、病因治疗等多个环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文还就产后出血的特殊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如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引起的休克等,为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参考。

本文总结了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

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共同为提高我国产科质量而努力。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对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前预防:在产前阶段,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便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同时,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如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以提高孕妇的自我防范意识。

产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产程进展情况。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的异常出血,是产科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临床中,通常会根据出血的程度进行三级预警处理,以确保能尽早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

一级预警:轻度出血轻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较少,属于正常范围内。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处理流程:1.产妇休息:产后要使产妇保持平卧休息的状态,以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出血量。

2.监测出血量:护士会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出血量,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如有变化及时处理。

3.给予滴注宫缩剂: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产妇滴注宫缩剂,以帮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补充血容量:可以给予产妇输液,补充体液和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稳定。

5.早期离床活动:当产妇出血量稳定后,可以适当提早进行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子宫收缩和恢复。

二级预警:中度出血中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增加,但未达到大出血的程度。

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及时更换垫子:护士需要及时更换产妇的护理垫子,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护士会通过触诊判断子宫的收缩情况,如果子宫没有有效收缩,可能需要考虑给予宫缩剂或其他处理措施。

3.给予输液治疗:在中度出血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大量的输液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状态。

4.吸引照明:对于中度出血的产妇,为了避免感染和保持清洁,需要进行吸引照明,以清除子宫腔内残留的凝血物。

5.定期检查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如有异常变化需要及时处理。

三级预警:大出血大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已经超过了中度出血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紧急手术:对于大出血的产妇,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包括宫颈分解术、子宫刮宫或甚至子宫切除术等。

2.快速测量出血量:护士需要迅速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状况的严重程度。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完善产后出血救治体系
建立完善的产后出血救治体系,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 治。
加强多学科协作与沟通
加强产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共同 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补充铁元素和维生素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红枣、菠菜、动物肝 脏等,以预防贫血和增强免疫力。
康复锻炼与生活方式建议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产后 瑜伽、盆底肌锻炼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 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以防止盆腔淤血。
02
新型止血材料与技术研发
研发更加高效、安全的止血材料和技术,为产后出血的救治提供更多选
择。
03
产后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关系研究
深入探讨产后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救治提供更多理
论依据。
提高产后出血防治水平建议
加强产后出血培训与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加强相关培训和教 育工作。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2023)》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5-08
目录
• 引言 • 产后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 • 产后出血诊断与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在产后出血中应用 • 非药物治疗在产后出血中应用 • 产后出血患者管理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产后出血定义与背景
产后出血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 剖宫产者≥10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手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的改善情况, 综合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还需关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感染、损伤 等。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流程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收缩不良导致大量出血的情况,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诊情况。

由于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适当的应急预案流程对于及时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应急预案的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以确保妇产科医务人员能够迅速、高效地应对产后出血。

步骤一:早期预防•定期产妇检查:产妇应在分娩后定期接受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强化教育: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的教育,让她们了解产后出血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并提醒她们定期进行产后复查。

•监测阴道流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在分娩后密切观察产妇的阴道流血量和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步骤二:早期发现•评估产妇情况:一旦产妇出现症状或病情变化,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评估,包括询问症状、观察生命体征和进行体格检查。

•监测血压和脉搏: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和脉搏,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

•判断出血量:通过量化阴道流血量和统计产后血块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产后出血情况。

步骤三:紧急处置•出血点定位:在确认产后出血后,迅速定位出血点,确定出血原因。

•采取适当措施止血:根据出血点的位置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止血。

常见的措施包括按压止血点、填塞止血、缝合止血点等。

•输血:对于出血过多导致贫血的产妇,及时进行输血补充。

•化验和检查:进行相关化验和检查,以确定产妇的血凝功能和其他血液指标是否正常。

步骤四:血管介入治疗•结扎或栓塞出血的动脉:如果止血措施无效,或者出血点位于较大的动脉上,可以考虑进行血管介入治疗,通过结扎或栓塞出血的动脉来止血。

•紧急手术:如果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或不可行,或者产妇出现休克、意识改变等危急情况,应紧急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子宫动脉夹闭等。

步骤五:监测和护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继续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补液和抗感染治疗:根据产妇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和抗感染治疗,以维持体内的液体平衡和防止感染。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措施
1. 孕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等。

2. 分娩期监护: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产程各个阶段,避免产程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子宫破裂或子宫收缩不足。

3. 合理使用宫缩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宫缩剂,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产后观察: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2.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的病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病人建立信心。

3. 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如有侧切伤口,应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
饮水,以补充产后的消耗,促进身体恢复。

5. 子宫收缩情况的观察:定时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如有子宫收缩不良,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6. 出血量的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并记录阴道出血量,如有大
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输血等处理。

7. 哺乳指导:指导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8. 功能锻炼:鼓励产妇在恢复期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深呼吸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出血应急管理方案

产后出血应急管理方案

产后出血应急管理方案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一种紧急情况,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是保护产妇生命的关键。

以下是对产后出血的应急管理方案,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1.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2.完善医院的产科急救设备和药品储备,确保设备的完好可用;3.建立产后出血的应急指导和流程图,标明各项措施和责任人员。

二、发生产后出血时:1.立即调动相关人员:产科医师、护士、麻醉师等,保证人员到达现场的及时性;2.快速评估病情:首先评估出血的程度、速度、颜色,判断是否为产后出血,以及出血的原因;3.停止出血源:对于可见的出血源,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如压迫、绑扎等;4.快速启动输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使用输血产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5.高位卧床:将产妇抬高脚,利用重力将血液向上移动,减少子宫出血;6.给予氧气:通过给予氧气提高母体血氧饱和度,促进更多的氧供给;7.输注液体:通过输注液体提高产妇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8.药物处理: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止血,如纤维蛋白原、盐酸鞣酸等;9.做好产妇情绪的稳定:给予产妇及家属必要的安慰和支持,保持其稳定的情绪状态;10.及时沟通:与其他相关科室沟通,及时协调多学科的合作,以提高救治效果。

三、术后处理:1.术后监护:将产妇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2.继续给予输血和液体:根据产妇的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合理调节输血和液体的使用;3.处理并发症:如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制定出院后的血液管理计划:包括预防贫血、避免长时间坐卧、合理膳食等。

四、事后总结与教育:1.召开事故讨论会:对本次产后出血的处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2.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交流:组织专题讲座、病例学习,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3.完善产科急救设备和药品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医疗资源;4.禁止敷衍应付和封闭处理:对于每个产后出血的病例,都应认真对待,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

产后出血的处理及防治

产后出血的处理及防治

分娩前 健康教育 , 消除孕产 妇的思想 顾虑
和紧张情绪 , 积极鼓励宫缩 间歇 时少 量多 餐进食 高热量易消化 的食物 , 导及 时排 指 便、 排尿 , 免体 力过度消耗 , 避 防止产程 延 长 。对 于过 度紧张或不配合的产妇 , 可给 予 度冷 丁或安定 等 药物 , 实施 无痛 分娩 。
血 压 疾 病 、 膜 早 破 、 胎 、 娠 合 并 贫 胎 双 妊
早破 、 子宫 肌纤 维发育不 良, 如子宫畸形 、
子宫肌瘤 、 子宫手术 瘢痕等 。宫腔感染及 膀胱过度充盈 成 为产 后出 血 的诱 因。高 氏…认 为直肠过度 充盈 及卵 巢肿瘤 阻 碍
均会可能发生感染 , 给肌注或静点抗菌 应
伤 等。严格 掌握 会 阴侧 切 的适应 证与 时 机, 提高接生技术 ,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 , 胎
头娩 出后不 要急于娩肩及 胎体 , 采用 1— 1—1 原则 , 即胎头 、 胎肩 及胎体 三者娩 出
子宫收缩也 是产后 出血的 高危 因素 。②
胎盘 因素 :8例产 后 出血患者 中 , 6 胎盘 因
危因素降到最低 , 积极 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
及妊娠合并症 , 已存在 出血危 险的孕产 对
健 工作, 高 医生 的助产技 术 , 有效 降 提 是
低 产后 出血 发 生 率 的 重 要 措 施 。
第 2产程 : 对有高危 因素者直接产前 建立
静脉通道 , 以便胎儿娩 出后立 即静滴催 产 素, 同时掌握催 产 素的使 用指 征 、 用量及
阴侧切后未经 阴道助产顺利分娩 , 其余在 会 阴侧切后 阴道 助产分娩 。6 8例 产后大
出血 中 , 后 2 产 4小 时 总 出血 量 50 ~ 0 l0 m 者 5 , O 0 l 1 。 O0 l 2例 >l0 m 者 6例 产后 出血 的诊 断标 准 : 胎儿 娩 出后 2 4小时 内出血量 >5O l 0r 。 a 方法 : 采用容积法 和面积法测量产后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产后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或产后48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娩出的妇女在产后阴道分娩过程中大量血液的破损引起的。

此情况属于急诊医学范畴,需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

一、应急预案建立:1. 目标:减少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妇女死亡率,降低产后出血带来的严重后果。

2. 组织机构:建立产后出血应急小组,包括妇产科医生、产科护士、麻醉科医生、输血科医生等。

3. 资源准备:确保有足够的输血产品、药物、设备等急救资源。

4. 预案培训: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对能力。

5. 管理与评估: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预案。

二、应急流程:1. 早期阶段(产后30分钟内):- 识别患者:产后立即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发现大量出血,立即报警。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

- 创伤评估:立即进行创伤评估,确定是产后出血引起,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继续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

- 快速治疗:立即开启快速血管通路,开始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恢复有效循环容量。

- 关键诊断:尽快进行关键诊断,确定出血的来源。

可以通过超声、宫颈穿刺、子宫探查等方式进行。

2. 急诊阶段(产后30分钟-2小时内):- 输血支持:确定出血的原因后,开始注射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子等输血产品。

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等指标调整输血速度和剂量。

- 药物治疗:静脉给予奥曲肽、前列地尔等止血药物,促进血管收缩和凝血功能恢复。

- 停止出血:如患者出血源在宫颈或子宫上段,可以使用缝合或加压止血。

如出血源在子宫下段或阴道,需要立即进行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3. 并发症处理:- 休克处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等,纠正休克状态。

- 凝血功能障碍:继续输注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等,同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基础疾病。

-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防止感染、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完毕后,母体在产程结束后24小时内,发生大于500ml的阴道出血。

它是产后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最主要的直接死因之一。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检测预防在孕期就要加强对孕妇的管理,包括定期产前检查、妊娠高血压症、贫血、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和干预。

在分娩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特别是评估孕妇子宫内膜的增生程度和功能、宫颈的情况、胎盘的植入情况等。

2. 人力资源的充足确保产房内人员的合理配备,包括助产士、产科医生、麻醉师等。

专业的人力资源能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剖宫产的適應症和审慎选择选择剖宫产分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并通过细心评估和指导,帮助产妇进行分娩。

4. 分娩过程的管理针对不同阶段的分娩过程,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第一产程中,指导孕妇适当用力,并且正确使用产钳和吸引器等辅助器械,以减少产妇的出血。

在第二产程中,通过避免过度的牵扯和伸展,保护产妇的软产道和骨盆,降低产程中的出血风险。

5. 药物预防预防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包括子宫收缩剂、抗凝血剂、氨甲苯酸和其他对血管有收缩作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子官内膜的剥离,并且在术后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6. 快速引产和胎盘的迅速排出在分娩结束后,应尽早引产和排出胎盘,以减少产妇的出血风险。

引产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子宫扩张的时间,并采用第四产程主动引产的方法。

7. 精细化手术技术对于产后出血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处理时,应尽量选择精细化手术技术,减少母体损伤,以及尽可能保留子宫和子宫功能。

同样,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做到快速、规范和安全。

8. 定期检查和观察在产后第一小时内,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以及阴道出血的情况。

在术后的48小时内,要定期检查血象、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及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和恶露的情况。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或低于基线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各国和学术机构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2024年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

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了《产后出血的防治进展指南(2024年版)》。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普通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出血。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阴道流血量虽不到500毫升,但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降至或低于基线。

2.风险评估: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应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妊娠、长时间分娩、疤痕子宫等。

3.预防:通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风险、早期有效宫缩、控制宫缩后颈开大、正确使用助产器具等。

4.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应包括实际测定血量、客观观察出血量、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生命体征等。

产后出血的诊断应该及时,便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5.治疗: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宫缩剂的应用、止血剂的应用和输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介入治疗。

6.产后出血的监测: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应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液量、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当产后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导尿、快速输血、手术止血等。

8.产后出血的复发预防:对于有过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在接受下一次分娩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的概要。

这些指南侧重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旨在帮助医生正确处理该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产后出血的防治流程图

产后出血的防治流程图

危重线:三级急救处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 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原因并处理
病因治疗
子宫收缩乏力
产道损伤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按摩子宫及双合诊按压子 宫 积极应用强效宫缩剂 (如卡前列氨丁三醇等) 球囊或纱条填塞宫腔 子宫压迫缝合术 子宫血管结扎术等
缝合裂伤 清除血肿 恢复子宫解剖位置 子宫下段破裂? 尽快剖腹探查并手 术处理
人工剥离 刮宫 胎盘植入: 保守性手术治疗或 子宫切除
补充凝血因子包括 新鲜冰冻血浆、冷 沉淀、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小板等
精品文档交流
出血量:≥1 500ml
多学科团队协助抢救 继续抗休克和病因治疗 如有必要且条件允许时合理转诊 早期输血及止血复苏 呼吸管理、容量管理 DIC 的治疗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中毒 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 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心、脑、肺、肾等 重症监护(麻醉科、血液科、ICU 等)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产后 2h 内出血>400ml
求助和沟通 建立两条可产靠后的2静h脉内通出道血>400ml 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 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 积极寻找原因并处理
出血量:500-1500ml
预警线:一级急救处理 处理线:二级急救处理抗 休 Nhomakorabea 治 疗
扩容 给氧 监测出血量、生命体 征和尿量、血氧饱和 度、生化指标等,必 要时行成分输血

【整改措施】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整改措施】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整改措施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预防措施:(一)产前:通过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妊高征。

3、积极治疗患有肝疾及凝血机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并提前入院待产,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产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1、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如无出血可等待20分钟,如有出血应随时徒手剥取胎盘。

剖宫产时应尽量避免手取胎盘,等待自然宫缩,促使胎盘剥离后娩出。

如超过5分钟仍未剥离时再手取。

2、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急产者应在临产时配好血,并在产程中适时开放静脉。

3、正确娩胎盘:胎儿娩出后,应由台下助手将手放在子宫底部但不要揉压,当有子宫收缩,宫体上升伴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延长时为胎盘剥离征象。

助手在腹部轻压宫底使胎盘进入子宫下段,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此时助产者轻牵脐带使胎盘娩出。

切忌在无宫缩时搓揉子宫或牵拉脐带。

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断裂。

4、胎儿娩出后,台下应作好预防性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10u+10%葡萄糖20ml或卡孕栓1mg肛门内,以促宫缩及胎盘的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6、提高接产技术,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滞产、急产,宫缩乏力应除外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

(三)产后1、正确测量出血量:为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

可用实量法、称量法、面积法等相结合。

⑴阴道分娩者当胎儿娩出后即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下。

有会阴伤口者以浸湿的纱布块数估计失血量,再估计血染布单的面积算出失血总量;⑵剖宫产时对失血估计往往偏低,要求将羊水量排除后实测吸引瓶中血量再估量纱布、纱垫、布单的血量。

2、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可疑及时处理。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流程 ppt课件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流程 ppt课件
宫内无胎盘胎膜残留、动脉出血或裂伤 超声引导下,将导管的球囊部分插入子宫,确保整个球囊通过了宫颈
内口。
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50-300ml,不能用空气或二氧化碳 适当牵拉球囊以保证与组织的接触,球囊的末端固定
在阴道内填塞含碘或抗生素的纱布卷
29
水囊填塞
30
宫腔填塞术
宫腔水囊压迫法
01
子宫按摩或压迫法
02
应用宫缩剂
03
止血药物
04
手术治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Sep:49(9)
22
01
子宫按摩或压迫法
经腹部按摩法
经腹部经阴道 联合压迫法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Sep:49(9)
宫腔纱条填塞法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Sep:49(9)
31
32
33
阴道内填塞纱布
34
填塞后管理
末端引流口接引流袋以监测宫腔内出血,冲洗引流管内的凝血块以 保持通畅。 监护生命体征、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必要时行超声检查以观察 有无宫腔内隐匿性出血。 持续应用缩宫素12-24小时,促进子宫收缩;
23
02
应用宫缩剂
目前应用到临床的宫缩剂有: 1、缩宫素:缩宫素/卡贝缩宫素 2、前列腺素:卡孕栓/卡前列醇、欣母沛; 3、麦角生物碱类:麦角新碱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Sep:49(9)
2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1)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1)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2)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者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22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2022)》。

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草案) 》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 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 1。

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者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者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浮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 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者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产前产后出血的管理流程

产前产后出血的管理流程

产前产后出血的管理流程一、预防措施1. 产前: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家族史、孕前保健、营养状况等。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孕妇,应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包括营养补充、药物治疗等。

2. 产后:产后出血多发生于分娩后24小时内,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产道损伤等。

为预防产后出血,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分娩和接产。

二、早期诊断1. 产前出血:当孕妇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医生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等初步判断出血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 产后出血:分娩后24小时内出现阴道大量流血,或产后1周出现阴道大量流血,或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医生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出血原因并进行诊断。

三、紧急处理1. 产前出血: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药物抑制宫缩、止血等。

同时密切观察孕妇生命体征,做好输血准备。

如情况危急,应立即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2. 产后出血:首先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同时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促进子宫收缩、修复产道损伤、清除残留胎盘等。

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转运对于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转运。

转运前应充分评估孕产妇的状况,做好必要的抢救措施和准备工作。

转运过程中要保持与医院的联系,确保孕产妇安全到达目的地。

五、后续管理1. 产前出血:经处理后,孕妇应继续接受妊娠期保健,密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预防再次出血。

如存在多胎妊娠、高血压等疾病风险时,应根据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后续管理方案。

2. 产后出血:产妇经治疗后,应继续接受产后康复和营养指导,预防感染和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应定期进行复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