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导学案

万市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导学案编号:005 主备人:裘玲菲201409015 新课
1.2.2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重点)
2、理解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难点)
3、了解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春秋五霸
1.背景:
(1)经济上:①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和,大大促进了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②诞生了新的阶级:和。
(2)政治上:周天子失去了,反而依附于。
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
2.“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和;另一种说法是、、、和。
3.齐桓公称霸:最先称霸的是。
主要措施:,,,,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还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称霸标志:,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
到了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打起“富国强兵”的旗号,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在魏国的变法,在楚国的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的变法。
①时间:
②主要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③意义:与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的国家。
【合作探究】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征战活动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资料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想一想: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案与反思

第2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第二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桓公称霸和商鞅变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越王勾践“尝胆”的故事,培养发奋学习的精神;学习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贤能之士管仲为相的广阔胸怀和商鞅的改革精神。
【重点】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自主学习】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
结果,被戏而回。
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周幽王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那么西周灭亡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诸侯争霸1.阅读教材P13,观察图1-19,思考:春秋五霸指的是哪几个霸主?答案提示: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阅读教材P14第1段及相关资料,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答案提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牢靠)、实力雄厚、手段高明。
3.活动一:对比图1-19、图1-20,思考:战国时期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提示:春秋时期的晋国分为韩、赵、魏三个国家。
4.阅读教材P14第2段,思考:相比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争霸目的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春秋时期是为了称霸,而战国时期则是为了一统天下。
知识点二社会变革1.阅读教材P15第1段,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遍使用会给当时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答案提示: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社会变革频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政治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形势使得各国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体制。
在这个时期,一些小国积极崛起,而一些大国逐渐衰落。
例如,齐国、秦国等在这个时期崛起为强国,而周朝逐渐衰弱。
政治的变革也导致了国家间的战争不断,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秩序。
二、经济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还包括经济方面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商业活动的兴盛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货币逐渐出现,与物物交换的模式相比,交换方式更加灵活方便。
商业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三、思想文化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变革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荀子等。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与观念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哲学理论,并对政治、社会关系、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观点。
这些思想文化变革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宗教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结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贵族、农民和奴隶三个阶层。
然而,随着诸侯国的割据、封建制度的瓦解,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贵族渐渐丧失了其原本的特权地位,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
这个新的社会结构中,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参与了国家的决策和管理,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道德伦理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涉及到了道德伦理。
传统的封建道德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新的道德观念逐渐兴起。
例如,孔子强调仁义道德,提倡“仁者爱人”,这种新的伦理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雯雯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 念滞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固步自封终将 被时代所淘汰。
小结
经济:铁 犁牛耕 政治:王 室衰微 (称霸— —独霸)
背 景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五霸 (齐)
战国七雄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资料1:齐桓公即位前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纠的 部下营仲曾领兵拦截他,一箭射中其衣带钩。齐桓 公即位后誓报一箭之仇,但他的臣下极力推荐管仲, 说齐国要称霸,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计前嫌, 任用管仲为相,并尊称其为“仲父”。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一)东周概况 1、东周的建立
周平王迁都洛 邑,东周开始。
(一)东周概况 阅读全文,梳理东周发展的年代尺
春秋
战国
BC770
平王东迁
BC475
BC221
秦的统一
思考从西周到东周,周天子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王室衰微
阅读书本15页第一段,找出春秋战国时期 在生产工具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 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 之分土。 ——《史记· 秦(孝公)本纪》
变革前的秦国面临哪些问题? 读材料,说说秦国采取什么样的强国策?
阅读教材商鞅变法的内容。
变法前
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变法后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经济
奖励农耕
爵位世袭 分封制 村落散居
铁农具
+
牛耕
=铁犁牛耕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两种说法都认可的是哪几个?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西周
春秋
公元前 770年
东周
战国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476年
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 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 标,连年交战而得名。
(2)春秋五霸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晋
秦 雍
新田
齐 临淄 宋
吴
说法一
周
洛邑 商丘
楚
郢 会稽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 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也就是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河南洛阳),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东周王室的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 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时期,周王室日益衰落,诸 侯国之间相互征战,出现了“春秋 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局面。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大的国家 国力一度强盛 军力强大 取得一定成效 成为较强大的国家 国家强盛
秦
影响 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 商鞅变法 - 版权所有 最大- 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商鞅取信于民
阅读“立木取信”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何意义呢 ?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
主要内容
秦国商鞅变法
历史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
来中秦 秦后国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 统 从 期 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一实此 和布帛多的人,可以 以农为本。 中力强 免除徭役 国最盛 奠强起 •奖励军功,立军功的 废除贵族特权,增 定的来 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 强了军队战斗力。 了国, 等的爵位和田宅 基家成 础,为 •建立县制,原有聚落 。为战 加强中央集权,加 合并为县,由国家直 版权所有后国 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接任命官吏管理
春秋时期的兴衰诸侯争霸与中国古代的变迁

春秋时期的兴衰诸侯争霸与中国古代的变迁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兴衰诸侯争霸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一、背景与特点春秋时期大致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历时294年。
这一时期的背景是西周王朝分封制的解体,各个封国开始争夺权力。
将主要讲述春秋时期的兴起与衰落以及与历史变迁的关联。
二、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中国大陆上的封建政权就像火星撞击地球一样,随之带来了久远而恐怖的冲突。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通过战争、外交、婚姻等手段争夺权力,形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其中,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强国崛起,成为诸侯国中的主要势力。
宋国、卫国、陈国等弱国则逐渐被吞并。
兴起的诸侯国不仅在政治上扩张势力,也对各自的经济和军事进行了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国力。
三、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的兴衰诸侯争霸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这个时期逐渐出现了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国家。
地方上君主剑术的发展深深地造成了五胡乱华。
同时,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社会上产生了朝廷文衫等一系列制度,以加强国家的管理和监督。
其次,封建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使得各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
军队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春秋时期的军事战略,也促进了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的改进。
四、经济变迁在春秋时期,经济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
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贸易交流使得各地的经济得到了相应的促进。
各个国家通过增设贸易路线和发展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春秋时期的兴起和衰落也导致了土地的重新分配和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加速了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
五、文化变化春秋时期的兴衰诸侯争霸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孟子等儒家学派的兴起,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军事才能和治国之策也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秦国的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等兵书广泛流传。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兼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兼并一、引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后世中国政治格局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成为一种常态,正是这种诸侯间的竞争与融合,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与发展。
二、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诸侯割据走向统一的过程,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也是中国史书上所称的"战国七雄"的时代。
三、诸侯争霸的原因1. 社会变革:封建社会的矛盾日趋激化,贵族与庶民之间的矛盾激化,诸侯们希望通过争霸来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力和资源。
2. 地缘政治:各个诸侯国的疆域相互接壤,存在领土争夺和战略竞争,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诸侯们不得不进行争霸。
3. 统治合法性:每个诸侯都希望能够成为"天子",以获取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因此,通过争霸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统一中国的有力候选者。
四、诸侯争霸的启示1. 军事领导力与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军事领导力与战略思维成为各个诸侯成功的关键因素。
只有具备出色的指挥才能和高明的战略思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文化融合与创新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不仅进行军事竞争,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化角逐,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 统一大业的重要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终究以秦朝的统一收场。
这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对于一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诸侯兼并的影响1. 政治上:随着诸侯的兼并,中国政治进入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制度探索,一定程度上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2. 经济上:诸侯的兼并带来了土地整合、资源集中和商贸繁荣等好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3. 社会上:兼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融合和交流,打破了封闭的局面,社会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
六、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兼并,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演变与转型。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启示
1、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 会进步和发展。 2、改革使国富民强。 3、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 人。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周天子威望大减 春秋五霸 (齐国为例) 争霸 战国七雄 (秦国为例)
诸侯国进行变法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是 如何看待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的?
(小提示:可以再从国家统一、民族融 合、制度更替等几个方面来思考。)
春秋无义战
春秋争霸战争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 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进行的战争, 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 进了社会的进步; 1、要争霸就要改革,齐桓公等进行了改革,发 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2、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 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争霸过程中,各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 的融合,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加强“政治控制力”为什么要通过 “废分封、行县制”的途径?
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瓦解,传统宗法 制度造成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国家出现 大夫干政、篡位和地方势力割据称雄的现 象,严重影响国家的政局稳定,所以加强 政治控制力成为富国强兵的关键。商鞅把 全国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令、丞管 理,代替原来的分封制。这既顺应了历史 大潮,又增强了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满 足兼并战争的需要。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 战国初年,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 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 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继而取代原来 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 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 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教案

课题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备课日期主备人上课日期总课时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应的地理位置,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重要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识分析诸侯争霸的双重作用。
利用立木为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和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设计亮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备注环节一:问题导课,揭示主题导课:教师请学生讲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吗?生: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师:西施还是我们的浙江人呢。
你知道这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是生活在哪个朝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那个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Ppt出示课题:变革与争霸。
设计意图:问题导课,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直接揭示主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验证历史春秋篇第一步:说一说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和名称的由来。
说一说其中一些着名的典故、成语或故事。
设计意图:自己学习该内容,比较简单,讲讲典故故事等激发学习兴趣,为深入探究做铺垫。
第二步:比一比:河姆渡时期的骨耜与春秋时期的铁犁春秋时期的铁锸春秋晚期的牛尊提问: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种工具?为什么?牛力与人力相比哪一个效率更高?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历史与社会八上:1.2.2《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省优获奖教案

第1单元第2课第2框《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的历史;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应的地理位置;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重要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分析春秋。
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体会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识分析诸侯争霸的双重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
2.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如何辩证地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现象。
三、教学策略1.采用图说历史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和讨论。
2.采用读图分析、绘制年代尺的方法,准确清晰地知道和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概况。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图册。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图册以及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
四、教学过程片及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影响小组讨论、归纳环节三:评说争霸引导学生联系图册《战国经济与改革》,从图中仔细观察重要水利工程、农业发达区、商业都会等归纳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变革图强)出示春秋战国时期盔甲、兵器等图片,让学生体会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观察、比较、发现讨论:有人说“春秋无义战”。
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现象?通过阅读和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现有资料,提升对资料的利用率,并能通过实例理解论丛史出的道理通过学习和讨论,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地唯物史观,学会认识历史事件的双重影响课堂小结出示三字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根据课堂板书将知识串联成图(如连成一个变字)首尾呼应,读经知史,通过知识梳理和知识构建,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五、板书设计(幻化成一个变字)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以图说史,图片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图说历史,通过“争霸背景”“争霸过程”“评说争霸”三个环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论丛史出,史地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1.2.2《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4.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表现,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5.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5. 批判性思维: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进行评价和分析。他们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6.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将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将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礼仪制度和社会制度,并对中华文化产生更深的认同感。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四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争霸过程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具体内容包括:诸侯国的形成与发展、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争霸过程、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表现等。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或教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争霸的时代。
此时,曾经统一的周朝逐渐衰落,各诸侯国开始蓬勃发展,并展开了激烈的争霸。
在这个时期,不仅形成了多元的政治格局和军事竞争,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创新,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周王室的权威逐渐削弱,各个诸侯国逐渐崛起。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主要是以各个诸侯国为主体,而周天子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权力逐渐被削弱至只是象征性的存在。
各个诸侯国通过婚姻联姻、外交交涉和武力扩张等手段,争夺更多地盘和资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种政治格局的形成,在此后的战国时期进一步加剧。
二、战国时期的兵器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力量成为了各个诸侯国争夺霸权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各国推陈出新,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军事兵器和战术。
例如,楚国发展出了横扫千军的楚剑,秦国发展出了能够贯穿铁甲的秦弓,这些新的兵器和战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各国的军事实力,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除了政治和军事变革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纷纷涌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学说。
例如,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准则;老子创立了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天道自然;墨子则提出了墨家思想,主张以兼爱和非攻为原则。
这些思想家的理论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刺激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当时的文人墨客广泛活跃于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文化创作和交流。
其中,以左丘明的《春秋》和孔子的《论语》为代表的文字, 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和学术思想,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艺术和文学也得到了发展,如楚辞、诗经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艺术风格。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 免除劳役 (3)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 等的爵位和田宅 (4)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 接派官吏管理
变法前后比较
变法前
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法后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奖励农耕 经济
爵位世袭 分封制 村落散居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军事 建立县制 政治
2、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1)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2)周王室直辖土地大大缩小,经济实力
衰落
燕
7
秦
1
晋 卫
2 5
周
4
鲁
8
齐
9
宋
6
楚
3
吴 越
10 11
越王勾践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1)从地理位置看,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背山面海,盛 产鱼盐。 (2)从为人看,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人才。 (3)从谋略看,他改革军、政,发展经济;打出 “尊王攘夷”旗号,扩充疆域。
•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树立改革意识,才能与 时俱进
• 任何事务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根据事务的发展变化进行调 整。治理国家都是同样的道理,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学习商鞅变法后,你 从中有什么启示?
•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树立改革意识,才能与 时俱进
商鞅变法
三、商鞅变法
你 知 道 有 关 商 鞅 的 想一想:这个故事在 故 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事 从治国和做人两个角度思考 吗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军事
政治
加强中央的管理,削 的权力。
变革与争霸(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
燕
赵 秦 魏 楚 韩 齐 各国都进行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 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 诸侯国
商鞅变法
领域 经济 变法内容 变法作用
现的秦 统国国 一家成 奠。 定为为 了后战 基来国 础秦后 。灭期 六实 国力 、最 实强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 从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 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 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 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 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 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 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增强国力。
没有,因为法令没有被废 除,而且秦国最终灭六国 统一天下
(1)壮大了地主的力量,
(2)发展了农业,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增加了国家收入 (3)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4)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管理
变法的意义
与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 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 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
东 燕 南 西 赵 齐 北 到 魏 中 央 韩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
战国铁农具
伴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效率提高, 大量荒地被开垦,一些人将新开垦的田地变 成私有财产,成为新兴地主。租种地主土地 的人,变成个体农民,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战国时期兵器可见当时战争场面残酷。
秦
东 燕 南 李 西 赵 悝 齐 北 到 魏 中 央 韩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在城濮之战中,为争取政治及军事 上的主动,晋文公令晋军向卫地后撤90里, 既履行其流亡在楚的“避君三舍”的许诺, 又避开楚军锋芒,向齐、秦两军靠拢。 这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 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 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
成语典故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
齐
临淄
雍
周
洛邑 商丘
楚
吴
吴 会稽
郢
越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hé lǘ
(三)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1、地理位置:背山面海, 资源丰富 2、善于用人: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军制和内政, 3、改革: 发展经济。 4、正确的策略: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四、战国时期的争霸局面
1、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诸侯争霸 与社会变革
(一)东周概况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的起迄时间及发展阶段
西 周 东 春秋 周 战国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1046年 770年 476年 221年
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 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 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
成语典故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 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 勾践还到吴国宫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过 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勾践被释放回国以后,为了奋发图强, 报仇雪耻,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 都要尝一下苦胆,以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 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
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征战活动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春秋五霸: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战国七雄:吞灭他国、统一天下 (3)社会政治变革 ——变法运动 春秋晚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大 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人将新开垦出来的田 地变成私有财产,成为新兴的地主。到了战国 时期,他们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 同时,一些诸侯国(目的):为了适应社会发 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打着“富国强兵”的旗 号,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来自■“战国七雄”与商鞅变法
战国七雄
燕
赵 魏 韩 楚 齐
三家分晋
秦
晋
(2)经济上: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 春秋晚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特征: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 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春秋时期铁犁头 春秋晚期,使社会结构由此发 生了深刻变化。
牛耕示意图
诞生了新的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苏州)
楚庄王(湖北)
越王勾践(绍兴)
★齐桓公首霸的原因
材料:“管仲相桓面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①位置:齐国处于中原东面, 沿海地区,物产丰富。 ②个人:心胸宽阔,任用 贤能 ③实力:任用管仲为相,改 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 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的实 起 影 统力 来 主要内容 历史作用 一最 , 响 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了旧制度 奠 强 成 : 经济上: 允许自由买卖 定的 为 秦 ①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了国 战 国 经济上: 奖励农耕 ②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 发展了经济 基家 国 从 军事上: 奖励军功 ③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础, 中 此 ④发展了农业,增加了国家收入 。为 后 强 增强了国力 政治上: 建立县制 秦期盛 变法前 变法后 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经济 奖励农耕 经济上:富国;军事上:强兵; 爵位世袭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军事 政治上:废分封 分封制 村落散居 建立县制 政治 编制户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发展
周天子经济实力 衰落
(周王室衰微)
诸侯日益 强大
诸侯争霸
“五霸强”指哪五霸?谁先称霸?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春
宋襄公
秋
五
吴王阖闾
霸
楚庄王
越王勾践
“七雄出”指哪“七雄”?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类似图片 可点击
资料
为了取信于民,在颁布新法前, 商鞅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了一根3丈长 的木杆,并宣布:谁能够把木杆搬到 北门,就赏十锭金子。百姓开始觉得 奇怪,没有人尝试。商鞅又把赏钱提 到五十锭金子。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 的心理,把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如 数发赏。从此,人们开始相信商鞅说 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也相信它 定能实行。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摘自《三字经》
以上描述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知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 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 为东周。
前770年~前476年 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战国ຫໍສະໝຸດ 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