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实验报告 (2)

合集下载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2 配位反应(实验报告)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2 配位反应(实验报告)

两反应加合而成。
(4)配离子生成平衡与弱酸解离平衡组成的多重平衡

Mg(CO3)22-(aq) + 2H+(aq) === MgCO3(s) + CO2(g) + H20
根据多重平衡原理,多重平衡的平衡常数等于加合该多重平衡的各分平衡的
平衡常数的积。

MLn + nL’=== MLn’ + nL

Kθ=Kθf(MLn’)/ Kθf(MLn)
NaCl(0.1mol/L);Na2S203(0.1 mol/L、饱和);淀粉溶液(0.5%); K3[Fe(CN)6] (0.1mol/L);K4[Fe(CN)6] (0.1mol/L);I2(水);(NH4)2Fe(SO4)2 (0.1mol/L)。
四、实验内容
1.一般实验 (1)[HgI4]2-配离子的生成 取 1-2 滴饱和 HgCl2溶液,逐滴加入 KI(0.1mol/L), 观察现象,继续滴加 KI(0.1mol/L),至沉淀消失。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注: HgI2 是难溶化合物,呈橘红色。 (2)[Cu(NH3)4]2+离子的解离 ①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1 滴 CusO4(0.1mol/L)溶液,在上述一支试管中加 1 滴 NaOH(0.1mol/L),另一支试管中加 1 滴 BaCl2(0.1mol/L),第三支中加 1 滴 Na2S (0.1mol/L),观察实验现象。 ②在试管中加 10 滴 CuSO4(0.1 mol/L)溶液,逐滴加入 NH3·H2O (2mol/L),注 意观察蓝色 Cu2(OH)2SO4,沉淀的生成,再继续滴加 NH3·H2O (6mol/L)至沉淀完全 溶解,并过量数滴。观察溶液的颜色(思考:加人过量氨水目的是什么?)。 ③用滴管吸取此溶液滴于三个试管中各 3 滴,再分别向这三个试管中加入 NaOH(0.1mol/L)、BaCl2(0.1mol/L)、Na2S(0.1mol/L)溶液各一滴。观察实验现象。 将①和③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判别③发生了哪些反应,解释反应发生 的原因。 (3)Fe3+(aq)的配离子间的转化 ①取 2 滴 Fe2(SO4)3(0.1mol/L)溶液,加入 HCl(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判 断发生了什么反应。再加 2 滴 KSCN(0.1mol/L),观察溶液的颜色,判断发生了什 么反应。 ②取 2 滴 Fe2(SO4)3(0.1mol/L)溶液,加 2 滴 KSCN (0.1mol/L),观察溶液的颜 色。再滴加 NaF(0.2mol/L),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在溶液中加 F-,使之与 Fe3+生成 配离子,这是分析中常用的掩蔽 Fe3+的方法)。 查出相应的 Kθ解释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4)Fe3+、Fe2+和 Cu2+的特征反应 ①取 4 滴 Fe2(SO4)3(0.1mol/L)溶液,加 2 滴 K4[Fe(CN)6] (0.1mol/L)观察现 象。这是鉴定 Fe3+的特征反应。 ②取 4 滴(NH4)2Fe(SO4)2 (0.1mol/L)溶液,加 2 滴 K3[Fe(CN)6] (0.1mol/L)观 察现象。这是鉴定 Fe2+的特征反应。 ③取 4 滴 CuSO4 (0.1mol/L)溶液,加 2 滴 K4[Fe(CN)6] (0.1mol/L),观察现象。 这是鉴定 Cu2+的特征反应。 (5)AgBr 与[Ag(NH3)2]+的互相转换 取数滴 AgNO3(0.1mol/L)溶液,逐滴加入 过量的 NH3·H2O(2mol/L)至澄清,再加人数滴 KBr(0.1mol/L)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取 1 滴 AgNO3(0.1mol/L)溶液,加入 1 滴 KBr(0.1mol/L)溶液,再滴加氨水 (6mol/L) 2mL。振荡观察 AgBr(s)溶解情况。 计算反应 AgBr(s) + 2NH3 === [Ag(NH3)2]+(aq) + Br-(aq)的 Kθ,根据 Kθ的数 值解释所得的实验现象,解释为使 AgBr 更好溶解,为何不用浓度为 2mol/L 的 NH3(aq),而要用 6mol/L 的 NH3(aq) ?

化教实验报告

化教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实验计划】实验内容:1. 试管的使用:(1)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2)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3)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2. 对0.5g粗盐进行提纯(只要求除去不溶物)。

3. 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方案:1. 试管的使用:(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滴入20滴氯化铝溶液。

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按上述步骤重复一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2)平放试管,用药勺取小半勺氧化铜粉末,伸入试管底部,快速立起试管。

再倾入约2mL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在试管上端1/3处,先预热,再稍微加热溶液,观察现象。

CuO+H2SO4=CuSO4+H2O(3)用药勺取一勺五水硫酸铜晶体,如(2)加入试管。

把试管用烧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离管口1/3处),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药品,观察现象。

待冷却后,滴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2.(1)称量把托盘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至最左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再左右两个盘子上各放一张称量纸,并用镊子把游码拨到 5.0g的地方,再用药勺慢慢在左盘上加入5.0g的粗盐。

(2)溶解将称好的粗盐倒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若仍有部分盐未溶解,可再加入少量水使其溶解。

(3)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4)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化学教学器材实验报告(3篇)

化学教学器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教学器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实验桌:用于放置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

2. 试管架:用于放置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3. 试管:用于进行小量液体的反应实验。

4. 烧杯:用于进行大量液体的反应实验。

5. 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

6. 酒精灯:用于加热实验器材。

7. 烧杯夹:用于夹持烧杯进行加热。

8.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9. 滴管:用于滴加液体。

10. 玻璃片:用于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试管、烧杯等放置在实验桌上。

2. 根据实验要求,加入适量的药品到试管或烧杯中。

3. 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药品充分混合。

4. 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或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5.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内容1. 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铜片。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3)观察铜片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果: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2.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3)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 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酸碱反应。

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碳酸钙固体。

(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五、实验结果分析1. 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2.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条件。

实验仪器和药品:1. 电子天平2. 烧杯3. 温度计4. 密闭容器5. 碳酸氢钠6. 醋酸7. 水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5克碳酸氢钠,并将其置于烧杯中。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10毫升醋酸,并将其倒入烧杯中。

3. 在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物中插入温度计,并记录初始温度。

4. 将烧杯放入密闭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5. 静置烧杯15分钟,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

6. 观察结束后,记录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反应开始后,烧杯中的碳酸氢钠和醋酸开始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温度的上升。

3. 反应结束后,气泡停止产生,温度达到了一个稳定值。

实验数据:初始温度:25摄氏度最终温度:30摄氏度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导致了温度的升高。

3. 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产生停止,温度保持稳定。

实验分析:本实验中,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是由两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后,产生了醋酸钠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使反应体系中气压的增加,并且由于生成气体的体积较大,导致了烧杯中液体的上升和温度的升高。

该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探究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的温度变化规律,或是添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的改变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醋酸和碳酸氢钠接触眼睛和皮肤。

2. 实验操作需轻手轻脚,确保烧杯放入密闭容器时尽量减少气体泄漏。

3. 确保实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碳气体积聚。

以上便是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

高级生化实验报告二

高级生化实验报告二

实验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一、背景印迹法(blotting)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

1975年,Southern建立了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并利用DNA-RNA杂交检测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称为Southern blotting。

之后,James Alwine、David Kemp和George Stark三位教授又发明了RNA杂交检测技术,因与Southern blotting相似,故命名为Northern blotting。

George Stark这位教授在两年后又开发出类似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1981年,在Neal Burnette所著的Analytical Biochemistry中,首次将单向电泳后的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Western blotting。

此后开发的Eastern blotting是Western blotting的变形,对双向电泳后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Eastern blotting。

30多年来,Western blotting技术已成为蛋白质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用于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存在(定性),目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和不同样品之间的表达差异性(定量)。

pET系统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克隆表达目的基因、产生重组蛋白的经典表达系统。

目的基因被克隆到pET质粒载体上,受噬菌体T7强转录及翻译信号控制;表达由宿主细胞提供的T7 RNA 聚合酶诱导。

T7 RNA 聚合酶被充分诱导时,几乎所有的细胞资源都用于表达目的蛋白;诱导表达后仅几个小时,目的蛋白通常可以占到细胞总蛋白的50%以上。

目的蛋白可用于进一步的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或亲和层析分离纯化。

二、实验目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性检测苦荞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FtDFR)在E.coli BL(DE3)中的诱导表达。

化教实验二实验报告

化教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实验教学研究目的】1.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简单仪器的规范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2.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要求,做到准确、快速地操作各种仪器。

3.了解有刻度的测量仪器的刻度组成及其测量方法,能正确读数与数据表示。

4.进一步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研究内容】1.试管的使用:A、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B、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C、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2.对5.0g粗盐进行提纯(只求除去不容物)3.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实验教学研究步骤】(一)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一.试管的使用A、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取取一支试管,往里面加入2mL的0.5mol/L AlCl3溶液,再逐滴加入0.5mol/L 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观察二者反应的用量关系。

B、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往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CuO粉末,再加入适量2 mol/L H2SO4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必要时可以加热;C、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往试管中加入少量胆矾固体,平铺到试管底部,并加热至白色固体,观察实验现象。

二.粗盐的提纯(对5.0g粗盐进行提纯):A、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倒入烧杯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全部溶解时为止。

B、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最好能形成一段水柱),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同时洗涤烧杯2-3次,再洗涤沉淀,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三.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先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n(NaCl)=0.1*0.5=0.05mol n(NaCl)=2.9g,所以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倒入干净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然后用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线以下,烧杯贴在玻璃棒上,利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到100ml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洗涤液也需要倒入容量瓶中,反复多次,在快达到容量瓶体积四分之三时适当摇匀下容量瓶,再加蒸馏水到刻线一下1~2 cm处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凹页面最低处于刻线重合,盖好瓶塞,食指按住塞子,将瓶子反复颠倒10次左右。

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本学期我参加了《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实验实践,我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学期的《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1.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洗涤2. 溶液的配制与滴定3. 酸碱滴定实验4.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5.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四、实验过程1.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洗涤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洗涤化学仪器。

实验步骤:(1)观察常用化学仪器的构造和用途。

(2)学习正确使用和洗涤常用化学仪器。

(3)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溶液的配制与滴定实验目的: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试剂的量。

(2)称量试剂。

(3)溶解试剂,配制溶液。

(4)进行滴定实验,观察滴定终点。

3. 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学会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

(2)取样,测定样品的酸碱度。

(3)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4)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样品的酸碱度。

4.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目的:掌握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2)进行实验操作,分离和提纯有机物。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

(2)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洗涤实验结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化学仪器,正确洗涤化学仪器。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二)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二)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第组实验项目同组人完成时间年月日【实验名称】《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果蔬花青素》【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水溶性色素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睛等为原料加入一定量致孔剂聚合而成的大分子物质,通常分为非极性、弱极性和中极性,在溶剂中可溶胀,室温下对稀酸、稀碱稳定。

大孔吸附树脂是和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其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的结果。

花青素(Anthocyanidin),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属类化合物。

也是植物器官的主要呈色物质,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的条件下,使花瓣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实验证明,花青素具有等功能。

花青素由于结构的特点,容易被大孔树脂吸附;而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被吸附;小分子量的糖、氨基酸等虽然有一定吸附,但容易从树脂上解吸。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利用大孔树脂对花青素进行提取。

本实验用紫甘蓝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后,用洗涤除极性小分子杂质,用洗脱可以得到纯化的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后可以得到花青素成品。

成绩:教师签字:批阅日期:【材料与设备】1、仪器设备小型离子交换柱、料理棒、纱布、烧杯、试管等2、材料试剂:紫甘蓝、大孔吸附树脂(AB-8)、无水乙醇、柠檬酸、蒸馏水【实验方法】1、工艺流程2、操作要点1)花青素提取将紫甘蓝100g捣碎,加提取剂()300mL,50℃浸泡提取30min,间断搅拌,纱布过滤,取滤液即色素提取液。

2)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将预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湿法装柱,柱床体积约mL,整个实验过程保持。

用洗至无乙醇。

将色素提取液上柱吸附,吸附流速为(BV/h),观察流出液颜色,至流出液有肉眼可见颜色时,停止吸附,弃去流出液。

3)水洗用水洗剂()150mL洗去未被吸附的杂质,流速为BV/h,弃去水洗液。

4)洗脱用洗脱剂()解吸吸附的色素,流速为BV/h,待红色流出时开始收集,依次收集到试管中,确保每支试管的液体体积相同(约2mL),至颜色很淡时停止收集。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主要的副反应:反应装置示意图:(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步骤现象记录1、加料: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

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装配好蒸馏装置。

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

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

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

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

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

收集37-40℃的馏分。

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

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

对化学实验的过程做一个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化学实验报告资料,欢迎阅读。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篇1分为6个步骤: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例如:实验目的:学会自己动手制氧气,并观察纯氧中的燃烧现象!实验材料:铁架台,两个集气瓶,试管,导管,酒精灯,镊子。

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

实验步骤:1,连接好装置,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点燃酒精灯加热2,用排水法搜集氧气3,火烧木炭,用镊子夹着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

烧红细铁丝放入集气瓶4,观察现象实验结论: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的燃烧剧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

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

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

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

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氨的催化氧化:2、氨与氧气发生的其他反应:(1)(2)(3)3、重铬酸铵制备氧化铬催化剂:4、一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5、圆底烧瓶中产生白烟:6、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7、氨的喷泉实验装置:二、实验注意事项:1、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首先应该在石棉网上加热铬酸铵固体,使得橘红色的重铬酸铵固体受热分解成为墨绿色的氧化铬,作为本实验的催化剂。

在这个步骤中,用酒精灯加热,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火星四射,固体飞溅,可以用于实验室模拟“火山喷发”情景。

2、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和喷泉实验均是涉及到气体反应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务必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防止由于装置漏气而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或实验现象的观察。

3、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盛装氧化铬是要用玻璃纤维作为支持物来固定氧化铬的位置,氧化铬不能平摊在管中,而是应该堆满管的直径,且长度约为1cm,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氧化铬催化剂与氨气、氧气的接触面积,让其反应更加充分,防止氨气和氧气还未反应即从管的上端直接逸出,使得反应不充分,影响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现象的观察。

4、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一共有三个检验实验成功的标志,即:氧化铬催化剂处出现火星,圆底烧瓶中出现红棕色气体以及烧杯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而,为了能够充分观察到氧化铬催化剂处出现明亮的火星,在装入氧化铬是不能将其夯得太实,应该让其稍微疏松一些,以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一定要等到氧化铬催化剂处出现了火星才开始鼓入氧气,因为只有氧化铬催化剂被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才开始进行,此时才鼓入空气,可以防止由于太早鼓入空气,使得浓氨水太早挥发,氨气进入反应管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6、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使用双连球鼓入空气时,应该控制进气速度,以盛放石蕊试液的烧杯中有一个一个的气泡冒出为宜,若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则会造成反应不完全,浪费实验试剂;若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又会使反应速率太慢,迟迟不能观察到反应现象。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 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中性环境中:CH 3COOCH 2CH 3+ H 2O ↔△CH 3COOH+ CH 3CH 2OH2、酸性环境中:CH 3COOCH 2CH 3+ H 2O ↔△ CH 3COOH+ CH 3CH 2OH3、碱性环境中:CH 3COOCH 2CH 3+ NaOH ↔△ CH 3COONa+ CH 3CH 2OH4、实验装置图: 在实验装置图中,1、2、3号试管为对照实验,1为中性环境,2为酸性环境,3为碱性环境。

其中,1为热水浴的水,2为蒸馏水,3、4、5为乙酸乙酯,6为氢氧化钠溶液,7为稀硫酸。

二、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酸、碱的浓度要适合,药品的用量要适当。

一般来水,酸、碱浓度大,酯水解的速度快;浓度低水解速度慢。

但要使水解结果酯层量有明显的梯度变化,就得有适合的酸、碱浓度和适当的药品用量,否则将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2、在实验中,振荡试管的次数要适当,酯层在水溶液层的上方,振荡试管有利于增加酯与酸、碱溶液接触的机会,加快水解反应速度,但是,太频繁地振荡试管会使得反应的温度降低,延长反应时间,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太过频繁地振荡试管。

3、在实验开始前,一定要保证实验所使用的试管的干净,保证试管本身呈中性,防止试管中含有杂质或酸、碱性物质对三组对照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产生影响。

4、在实验中,虽然要对试管进行沸水浴加热,但是,不能将试管直接置于不断沸腾的热水中持续加热,因为乙酸乙酯的沸点低,在热水中极易挥发,将会影响最终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所以,应该适当控制热水的温度,既利于反应向正方向不断进行,又不会使得乙酸乙酯过度蒸发。

三、实验思考:1、在酯的水解实验中,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什么要使用稀硫酸而不使用浓硫酸?又为何不用稀盐酸呢?答:在水解反应中,酯类水解将会生成醇(或酚)和羧酸,由于反应时可逆反应,所以如果加入氢离子可以促进其水解,所以可以加入稀硫酸。

人教版选修4实验2-6化学实验报告

人教版选修4实验2-6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向盛有5ml0.005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溶液红色加深。
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溶液红色加深。
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均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日期
2015年3月30日
班级
高二(二)班
组别
பைடு நூலகம்姓名
类型
【实验目的】
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Fe3++3SCN-===Fe(SCN)3(红色)
【实验器材】
两支试管、.005mol/LFeCl3溶液、0.01mol/LKSCN溶液、饱和FeCl3溶液、1mol/LKSCN溶液、0.01mol/LNaOH溶液
【实验步骤】
向盛有5ml0.005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
【实验结论】
对Fe3++3SCN-===Fe(SCN)3(红色)的化学平衡,分别增大c(Fe3+)和c(SCN-)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了,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滴加NaOH溶液,由于3OH-+Fe3+===Fe(OH)3↓,减小了Fe3+的浓度,即化学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实验器材: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实验过程: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入D试管,振荡,发现D试管中生成了一种明亮的红色物质。

补充实验:取A、B试管中生成的物质,分别加入奋斗溶液和牺牲溶液,振荡,发现A、B试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蓝色,类似水晶的颜色,还有香气生成。

实验结论:成功可以和奋斗,和牺牲生成美好的物质;和懒惰,和半途而废只会生成难看的物质。

此实验告诉我们,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对了条件辅助它,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和牺牲,那么恭喜你,你收获了;如果你选择了懒惰和半途而废,那么很不幸,你失败了。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2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建筑系把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来看待。

为了确保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的安全,我系于4月x日对各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检查,现具体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建筑系专业教师配备齐全,实验室有专人专管,且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各项配备齐全,在各方面做好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的相应工作。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安全。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利用启普发生器进行CO2的制备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利用启普发生器进行CO2的制备

利用启普发生器进行CO2的制备、性质实验探究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3、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条件:Mg条要点燃)4、启普发生器制CO2实验装置:(中学课本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但在实际中可以使用排水法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二、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因为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此外,只有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启普发生器球形漏斗中页面稳定,以便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为: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若水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上一薄层凡士林。

2、启普发生器使用时,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脱脂棉或放入橡胶垫圈,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加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

3、启普发生器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液面不高过导气管的橡胶塞为宜。

4、在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时,打开导气管上的旋塞,球形漏斗中的液体将会进入到容器中与固体反应,同时可通过调节旋塞控制气体的流速。

停止使用时,关闭旋塞,容器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将液体压回漏斗,使液体和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5、启普发生器的优点:能够“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药品。

6、在启普发生器的液体需要更换时,应该塞紧漏斗口,然后拔下容器底部的液体出口塞,使废液缓缓流出,塞上液体出口塞后,再从球形漏斗口注液。

化教实验报告 二

化教实验报告 二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a.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b.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2)往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试剂时,为了避免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把粉末平铺在用小的纸条折叠成的纸槽中。再把纸条平伸入试管中,直立后轻轻抖动,试剂将顺利地落到容器底部。
(3)取用块状试剂可用洁净干燥的镊子夹取。将块状试剂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平放,把块状试剂放入容器口后缓缓地竖立容器,使块状试剂沿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把玻璃容器底砸破。
b.过滤操作 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将上层清液倾倒,保留不溶物在试管中。
c.沉淀的洗涤 待溶液转移完毕,用少量洗涤剂倒入沉淀,然后用搅棒充分,静止一段时间,待沉淀下沉后,将上方清液倒入漏斗,如此重复两至三遍,最后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接着对滤纸进行洗涤,如下图。
3.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加热时手捏长柄,手指不能接触短柄,短柄朝上;
4.点燃酒精灯,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可对准人,预热后对准药品处加热,直到药品由蓝色变为白色为止,将试管倾斜至冷却,不可将其竖起,否则试管口的水滴会回到底部,引起炸裂;
5.处理药品,清洗试管;
二.实验记录
1.药品和仪器:
药品:粗盐、蒸馏水、NaCl固体、0.5mol/LNaOH溶液、0.5mol/L Al(OH)3、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必修一(9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必修一(9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必修一(9篇)2023年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推荐)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的创先争优活动,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进取,不怕困难和挫折。

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认真做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旧的教材,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的教育形势。

在教学中,我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20xx年的上半年我担任高一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高二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平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班和三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评价一直被认为是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学生情绪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开放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讲评的形式,更注重学生掌握了什么,取得了什么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实验的准备与实验教学研究
——氧气的获得方法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计划】
实验内容:1.获得氧气的方法
2.炭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6.氧气性质演示实验教学
实验方案:
1.获得氧气的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
实验中采取将双氧水滴入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备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1)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并连接好装置。

(2)滴入双氧水,产生氧气。

现象:大量气泡;白色气雾。

注意:根据需要,适量加入双氧水。

(3)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

现象:小木条复燃。

注意:集气慢后,迅速盖上玻璃片,毛面向下。

2.炭在氧气中燃烧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的氧气,用镊子夹取一小块炭,点燃酒精灯,让炭
在火焰上烧至红热状态,然后伸进集气瓶中,燃烧完后,盖上玻璃片,倒入
一些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木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有耀眼的白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小木条应该慢慢放进集气瓶
3.硫在氧气中燃烧
收集一瓶的氧气,用玻璃棒蘸取一些硫粉(可先将玻璃棒加热稍许时间,再
蘸取,这样蘸的硫粉比较多,火焰也比较明显)将硫粉伸入酒精灯的火焰中
加热几秒,取出,观察现象。

再迅速将其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在集气
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呈蓝紫色火焰;都有刺鼻的气味。

注意:玻璃棒不可太热;尾气要处理。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用向上排空气法法收集一集气瓶的氧气。

把磨光
亮银白色的铁丝缠在火柴上,要缠好,一圈一圈的缠成螺旋状,点燃火柴,
在火柴就要燃烧完的时候(铁丝从火焰中露出一小段),也就是基本上火柴
是红的,还剩一小部分还在燃烧时,慢慢伸入集气瓶,要由上而下的慢慢伸
入,且不要让铁丝碰到集气瓶的壁上。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的小颗粒;
铁丝燃烧的那头熔成一个小球。

注意:瓶底要铺沙;伸进集气瓶的时机要把握好;铁丝不要碰壁。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保证集气瓶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集气瓶氧气,并且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是否集满,蜡烛用铁丝缠上,并用镊子夹住铁丝,这时先点燃蜡烛,让
学生观察好此时的现象,并且注意火焰大小,然后迅速把蜡烛伸入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并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为较小的黄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火光耀眼,
放出大量的热,瓶壁上有小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与讨论:
1.实验室制备气体有哪几种气体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
答:1.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制备气体 2.利用启普气体发生器制备气体 3.利用蒸馏烧瓶或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的装置制备气体4.从钢瓶直接获得气体。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及直观、简单、安全、可靠等方面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的创新性设计,这里的“绿色”主要指什么?
答:这里的“绿色”主要指环保,实验中没有污染物或污染物可以收集起来。

3.按直观、简单、安全、可靠的原则,分别对上述四个实验作为演示进行创新性设
计,这里的“安全”主要指什么?
答:实验设计
(1)炭在氧气中燃烧:把集满氧气的木塞换成毛玻璃片,然后取一小块木炭放进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伸进氧气瓶中(火焰更旺,发出白
光,放出热量)燃烧完毕后,取出燃烧匙,立即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集气瓶中有二氧化碳生成),C+O2==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把集满氧气的木塞换成毛玻璃片,然后取少量的硫磺粉末放进燃烧匙,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
焰),伸进氧气瓶中(硫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SO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集满氧气的木塞换成毛玻璃片,把光亮银白色的细铁丝,约25厘米长,绕成螺旋状,铁丝的一端绕有一根火柴,集气瓶
里应预先装少量水,或者细沙,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尽时,缓缓地
伸入集气瓶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生成物落入瓶底)
Fe+O2==Fe3O4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把集满氧气的木塞换成毛玻璃片,点燃蜡烛,放在燃烧匙上,把蜡烛伸进集气瓶里,(蜡烛燃烧更旺,瓶壁上有水雾生成)
取出蜡烛,倒进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这里的“安全”主要指操作过程安全以及没有什么危险。

4.上述实验作为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各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要烧至发红才可伸进氧气瓶中,氧气应集满。

(2)硫在氧气中燃烧:①硫应先在空气中加热至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后,再伸入集气瓶中。

②硫粉应少量,二氧化硫应注意回收。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铁丝要用光亮银白色的细铁丝并绕成螺旋状,在空气中点燃,把握好时机,才可伸进集气瓶。

②集气瓶里应预先装少
量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注意)对比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火焰,实验
前集气瓶壁要干燥,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该实验对铁丝的形状、引发反
应条件的装置,反应容器以及实验操作各有何要求?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各是什么?你能否设计一个Al在O2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答:铁丝应为银白色光亮的细铁丝,以提供纯的铁丝,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铁丝应绕成螺旋状,增大跟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至发红以引发其进一步在氧气中反应,但不可让其燃烧。

把集满氧气的木塞换成毛玻璃片,把以去掉氧化层的铝片,铝片铝的一端上火柴,集气瓶里应预先装少量水,或者细沙,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烧尽时,缓缓地伸入集气瓶里(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更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灰色固体Al2O3)4Al + 3O2 =点燃= 2Al2O3(为铝是良好的导体,具有较好的热传递能力,为了防止铝在伸入氧气前冷却到燃点以下,保持更好的实验效果所以在需要反应的铝的一段裹上火柴. 不能引燃,防止铝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的瞬间损坏酒精灯,还容易造成危险)
6.在中学教学中上述四个实验如果作为演示实验其教学目的是什么?观察重点是
什么?应引导学生观察哪些现象?
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氧气性质。

观察重点:注意观察炭,硫,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哪些现象:火焰颜色,生成物的形状,生成物的性质检验。

【实验记录】
1.实验方法及步骤:如【实验计划】所述。

2.实验仪器药品及操作条件:
分液漏斗(1个);双孔橡胶塞(1个);锥形瓶(1个);导管(2根);橡胶管(1根);
集气瓶(4个);毛玻璃片(4片);小木条(1根);镊子(1把);酒精灯(1台);玻璃棒(1根);铁丝(若干);火柴(1盒);蜡烛(1段)。

二氧化锰粉末;过氧化氢溶液(30%);澄清石灰水;硫粉;
3.实验效果:实验成功,均达到预期实验效果。

【实验收获】
1.在实验中要抓住实验成功的要点,并且要认真,每一步都要小心。

2.要抓住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使实验能成功,并且要注重操作上的环节。

3.在讲解实验的时候不能忘记明确教学目的。

【片段教学教案】
【导入】大家知道氧气对于动物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氧气在工业等各方面也有很大的用途。

【提问】那么,有谁知道在实验室中该如何制备氧气?
【演示】下面我就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来教大家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

1.称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粉末加入试管中。

(注意称量、试管装固体药品的
操作)
2.按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组装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试管口要塞一团松
棉花防堵口;试管口微微朝上)
3.在水槽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后倒立在水中。

(导管先不要插入
集气瓶中)
4.点燃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加热试管底部的药品。

5.待到导管口冒出均匀气泡后,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

6.集气瓶中的水都排出后,拔出导管,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取出集气瓶,
正立在桌面上。

7.先取出导管,然后撤去酒精灯。

(顺序一定不得调换,否则倒吸,试管破裂)
8.拆解、洗净仪器并归位。

【练习】大家按我刚才的操作步骤练习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