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及答案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8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02

一、选择题1.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
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
这表明()A.人口迁徙促进物种交流B.南方适合种植所有作物C.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效率D.先进技术推动农业发展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图反映出该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文明起源B.政权分立C.社会变革D.国家统一3.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
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A.江南地区的开发B.北方各族的内迁C.黄河流域的统一D.中外文化的交流4.《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说明()A.苏湖熟,天下足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诸葛亮治蜀有成效D.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5.《宋书》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出现以上场景的原因是()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B.江南地区经济开发C.藩镇势力拥兵自重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6.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
这些农作物原本种植在北方,而东晋时在南方也种植了。
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晋时期()A.政局混乱导致北方经济衰落B.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C.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耕作D.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7.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A.人口迁徙B.北魏孝文帝改革C.丝路开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8.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同时期南方水利工程建设数目增加,而北方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A.北方水利比南方要落后B.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C.社会安定有助经济发展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9.这座城市展现东晋南朝时期发生的历史活动和图景,勾勒设计“一座城市、乱世激荡三百年”“一番开发,从此奠基千余年”“一种趋势,收拾河山又统一”。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2.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睿D.司马腾3.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A.宋B.齐C.梁D.陈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5.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长安B.洛阳C.建康D.建业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1)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2)北方人民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①东晋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⑤南朝时期的陈王朝⑥三国时期的吴国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8.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B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B.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2.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3.下图反映的著名战役是( D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A.北方战乱频繁 B.南方地广人稀C.江南经济发达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5.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C )A.长安B.平城C.洛阳D.建康6.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A )A.鲜卑族B.匈奴族C.羌族D.氐族7.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C )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D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10.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
部编_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有答案及解析)1单选题易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2单选题易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述的“南朝”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A.宋、齐、梁、陈B.宋、梁、齐、陈C.齐、宋、梁、陈D.宋、陈、齐、梁【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20 — 589年的170年里,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3单选题易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的原因。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减少,南方地区人口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许多人为躱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故选B。
4单选题易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那么,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正确答案】D【题目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秦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5单选题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选项可知,B是南方一直存在的客观因素;C说法绝对化;D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去分析,故选A。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 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习题含答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建立于316年,由内迁的山东人灭掉西晋。
随后,皇族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社会:___政治上依靠士族,军事上依靠豪门;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东晋灭亡于420年。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的概念:420年至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___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的社会: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___、___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南朝失陷。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商业和手工业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注:文章中的网站链接已删除。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答案:B 东汉。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答案:C ___和___。
3.东晋是西晋皇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
它存在的时间是?答案:D 317—420年。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梁朝。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种植水稻。
6.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是在东晋后期。
7.错误的描述是D,应为___萧衍时,政治日益清明。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一、选择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的()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2.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B.统治者施行仁政C.水利设施齐全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3.《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B.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C.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业发达D.建康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5.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的是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6.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7.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因为它曾做过六个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为都城的六个朝代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三国中的吴②宋③齐④梁⑤陈⑥东晋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C.①②④③⑤⑥ D.⑥①②③④⑤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9.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10.南朝开始的标志是()A.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B.229年,孙权建业称帝C.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D.420年,刘裕建宋11.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1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种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3.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A.西晋B.西汉C.东晋D.东汉2.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组词汇,分别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下列关于这三场战争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爆发的战争③都在长江流域一带展开④都对当时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公元383年,东晋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的打败了前秦所率领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次战役()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B.激化了南北之间的矛盾C.奠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有关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6.下表信息有错的一项是()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相关成语:破釜沉舟、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纸上谈兵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D.影响7.苻坚即位以来,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有所缓和。
这说明()A.民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已经消失B.前秦逐渐强大并且统一黄河流域C.苻坚倡导汉族礼仪促进民族交融D.苻坚不断提高自身的汉文化修养8.历史上致使强大的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是在()A.淝水之战之后B.巨鹿之战之后C.赤壁之战之后D.七国之乱之后9.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答案】(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1)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材料分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
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
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
“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江南经济很繁荣,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使用。
(2)此问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此问是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问题答案来答。
通过对前面一、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繁荣,超过了北方。
可见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含答案)-答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C3. B4. B5. C6. D7. D8. C9. B 10. A11. D 12. D 13. C 14. B 15. C16. C 17. A18. 经济重心;鲜卑19. ×;把西晋改为北魏20. √【解析】1.东汉末年以来,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这大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是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故选B.本题考查北方人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本题考查北方人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学生需理解记忆.2.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故选C.本题直接设问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3.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卫温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台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与台湾的联系.4.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故选B.本题考查人口南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5.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选C.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成语典故.6.“五胡内迁”是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不包括藏族.故选D.本题考查“五胡内迁”.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的史实.7.十六国中的十六国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成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胡十六国涉及的政权.8.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C.本题考查了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与统一全国.9.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B.本题考查了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与统一全国.10.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陂塘.陂塘就像堤坝的一样,可以阻挡河流水等大的水流,陂塘可以储水,干旱时可以用于灌溉,这表明了南方灌溉技术的提高.故选A.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点.重点掌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和影响.11.东汉末年以来,南方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淝水之战的胜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给南方经济开发创造了稳定的环境.A、B、C均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D三国鼎立,政权并立,不断地发生战乱,不利于经济的开发.故选D.本题考查江南经济开发.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12.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秦王”和“草木皆兵”等可知这件事是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选D.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淝水之战的典故与发生时代.1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是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C.本题考查了魏晋南朝时江南开发.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方人口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之间的关系.14.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开发的认识.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及影响.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开放的有关内容.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最主要的原因”,注意准确识记江南地区开放的主要原因.16.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C.本题考查了西晋统一.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的统一了全国.1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故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理解和把握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五胡内迁指的是东汉末年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2)鲜卑.本题以人口迁移为主线切入考查江南经济开发与五胡内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与五胡内迁涉及的少数民族.19.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不是西晋.故答案为:判断:×;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本题考查了北朝.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在439年再次统一黄河流域.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的分裂.20.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故答案为:√.本题考查了前秦.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测试

第21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D.少数民族的内迁2.西晋衰落的原因有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内迁③连年混战④少数民族不断反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羯D.氐4.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A.14年B.36年C.50年D.37年5.在四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氐D.羌6.“风声鹤唳”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牧野之战D.淝水之战7.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于四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8.淝水之战后的局面是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局面③立即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④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历史人物,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司马懿②司马炎③司马睿④晋惠帝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10.南朝开始的标志是A.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B.229年,孙权建业称帝C.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D.420年,刘裕建宋11.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1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种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1)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问答题14.晋朝人江统曾经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指少数民族)志态,不与华(汉族)同”,为防“四夷乱华”向朝廷建议把氐羌等少数民族西迁以“释我华夏纤介之忧(解除我们对少数民族‘乱华’的担忧)”(1)结合史实说明他的见识是否正确?为什么?(2)你了解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吗?请写出来。
统编七上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
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
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1.灭亡西晋的是()A.匈奴人B.氐族人C.乌孙人D.大月氏人2.东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司马睿C.司马懿D.司马昭3.东晋的都城是()A.建康B.洛阳C.长安D.成都4.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西晋B.东晋C.魏国D.前秦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东晋和西晋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D.南朝和前秦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⑥纸上谈兵⑦问鼎中原⑧退避三舍⑨投鞭断流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7.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A.建康B.番禺C.扬州D.江州1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④发明了灌钢法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第二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3)第三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4)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A 2.B 3.A 4.D 5.C 6.B 7.A 8.D 9.B 10.D11.(1)东汉末年。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3.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4.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5.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二、填空题1.年,司马懿的孙子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史称“西晋”。
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2.从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3.4世纪后期,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重用为丞相,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年,前秦进攻东晋。
但由于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最终晋军大败前秦。
战后,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熟,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和先进的。
另外,江南地区的相对较少,比较安定。
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2.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D.羌族3.公元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A.匈奴、汉 B.鲜卑、燕 C.氐族、前秦D.羯族、前秦4.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5.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6.历史上被称作“五胡”的,在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除羯、氐、羌之外,还有()A.匈奴和鲜卑 B.鲜卑和回纥 C.吐蕃和回纥D.匈奴和吐蕃7.江南地区迅速得到开发是在()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东晋南朝D.南北朝二、材料解析题:“永嘉世,天下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A. 建立帝国新秩序B. 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C. 巩固大一统局面D. 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2.历史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魏晋南北朝C. 辽宋夏金元D. 明清3.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列政权中,建都于南京的有()①三国的孙吴②东晋③宋④齐⑤梁⑥陈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4.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是A. 社会大变革B. 国家大一统C. 政权分立D. 社会较为稳定5.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
什么没了?五胡。
什么有了?南北。
”这说明()A. 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 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 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6.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8.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
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A. 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B. 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C. 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D. 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9.“上承大汉下启大隋,前后历经了350多年的大混乱,期间政权更迭,战火纷飞”,这一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三国两晋南北朝C. 五代十国D. 秦汉时期10.观察下图所示的历史阶段,选项中对其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江南地区的开发(带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9)——江南地区的开发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答案 D2、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答案 A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A.西汉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答案 B4、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答案 C5、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答案 A6、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2) 1898年,安徽巡抚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合肥成立。
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答案(1)淝水之战(2)邓华熙(3)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7、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2022年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那么数郡忘饥。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2.以下有关南方开发的史实,不正确的选项是〔〕A.孙吴政权屯田开荒,促进了江南农业开展B.吴国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230年,吴国卫温等乘舰船到过琉球〔今台湾〕C.诸葛亮治理蜀国,恢复和开展成都平原的经济D.东晋时期,南方统治者重视开发经济,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展3.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经济迅速开展,其主要原因在于5.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优越的自然环境B.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从越南引进占城稻D.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7.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8.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根本原因是( )二、读图说史题:1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根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完成的内容。
A BC三、材料解析题:12.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展的什么状况?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
中考通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通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2019·江苏连云港·21)“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答案】A2.(2019·内蒙古赤峰·4)“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这则材料说明的是()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答案】A2.(2018·广东省·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3.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A4.(2018·湖北黄石·5)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D5.(2018·山东青岛·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A6.(2018·江苏南通·17)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练习
1.灭亡西晋的是()
A.匈奴人 B.氐族人 C.乌孙人 D.大月氏人
2.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3.东晋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4. 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5.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6.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
⑥纸上谈兵⑦问鼎中原⑧退避三舍⑨投鞭断流
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
7.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A.建康 B.番禺 C.扬州 D.江州
1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
具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东汉到东晋,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三次高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三次高潮是什么时候?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4)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A 2.B 3.A 4.D 5.C 6.B 7.A 8.D 9.B 10.D
11.(1)东汉末年。
原因:中原地区连年战争,许多人为躲避战争,迁移到南方。
(2)西晋末年。
原因:国家动荡,内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西晋灭亡后,各民族在北方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
(4)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良种。
12.(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
(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
②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