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

合集下载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制冷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制冷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制冷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性。

在工程实践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制冷领域。

本文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制冷原理中的应用。

一、制冷的基本原理制冷是指将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动到高温物体的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能反向流动。

因此,在制冷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一些设备,利用能量转移的方式将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动到高温物体。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制冷中的应用在制冷领域,常见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法有压缩制冷循环、吸收制冷循环和热电制冷。

1. 压缩制冷循环压缩制冷循环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法,它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

在这种循环中,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散热,从而将热量释放到外界。

接下来,通过膨胀阀使压缩机后的制冷剂压力降低,温度下降。

最后,通过蒸发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2. 吸收制冷循环吸收制冷循环是另一种常见的制冷方法,它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和溶液的分离性质。

吸收制冷循环主要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吸收器和发生器。

在吸收器中,制冷剂与吸收剂反应生成溶液。

然后,将溶液送入发生器,通过热源提供的热量使溶液发生分离,制冷剂再次被释放出来。

该方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制冷效果。

3. 热电制冷热电制冷是一种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热电效应的制冷方法。

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连接成电路时,导体内部将产生电流。

这是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自发地流向低温物体,而不能反向流动。

因此,在热电制冷中,通过电流来实现温度差的调节,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家用冰箱、空调、超市冷藏柜、制冷车辆等。

制冷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制冷领域中关键的基本原理。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制冷是一种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的过程,其基本原理是依靠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根据第二定律,热量自然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热源的温度下降。

制冷系统通过利用压缩和膨胀的原理,将低温区域的热量通过传热介质(通常是冷媒)转移到高温区域。

制冷系统中最基本的组件是压缩机。

压缩机接收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功,使压缩机的外界温度升高。

高温高压气体通过传热器,将热量传递给外界,使其冷却。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冷媒进入膨胀阀,由于膨胀阀的作用,冷媒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进入低温低压状态。

此时,冷媒通过蒸发器,吸收外界低温低压区域的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冷媒自身发生汽化。

在蒸发器中,冷媒从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

蒸发过程中,冷媒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得低温区的温度继续下降。

蒸发后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重复上述循环,实现了连续的制冷作用。

制冷系统的性能通常用制冷量和制冷效率来衡量。

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低温区域吸收的热量,制冷效率则表示单位输入功的情况下,制冷系统能够实现的制冷量。

综上所述,制冷系统利用压缩和膨胀的原理,通过传热介质的
循环流动,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了制冷的目的。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十二章制冷循环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十二章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循环在工业、商业和民用 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工、制药 、食品加工、宾馆和民用空调等。
由于吸收式制冷循环使用低品位热能 ,因此特别适合于使用余热或废热等 低品位热源的场合。
Part
05
热电制冷循环
热电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
热电制冷循环基于塞贝克效应或皮尔 兹效应,通过热电转换材料将热能转 换为电能,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将多个制冷设备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实现 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提高系统效率和可 靠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十 二章制冷循环
• 制冷循环概述 • 制冷剂的特性 • 压缩制冷循环 • 吸收式制冷循环 • 热电制冷循环 • 制冷循环的节能与环保
目录
Part
01
制冷循环概述
制冷循环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制冷循环是指通过一系列热力学过程,将热量从低温处转移到高温处,从而实现制冷效 果的系统。
目的
制冷循环的主要目的是在需要冷却的物体或环境中,创造一个低温环境,以维持其所需 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参数,实现节能运行。
制冷循环的环保要求
01
02
03
0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采用高效制冷技术和环保 制冷剂,减少制冷循环中温室
气体的排放。
防止臭氧层破坏
选择不含有CFCs(氯氟烃) 的制冷剂,以保护臭氧层。
控制污染物排放
确保制冷循环产生的废水、废 气和固体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和处置。
资源回收利用
对制冷设备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压力升高,温度也随之升高,然后进入冷凝器,在冷凝 器中放热给冷却水,自身温度降低并液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一定律原理或热力学第一定律定理,是热力学的基本定理之一。

它指出:在任意一个过程中,物质的总热力量Q和总功率W之和是定值,即Q+W=定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热力学问题。

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制冷机是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冷凝-膨胀过程来进行冷却的。

制冷剂从低压汽化到高压气体的过程中,汽化所吸收的热量就是制冷机所发出的冷量。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制冷机消耗的功率W,对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为Q+W=定值。

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热水器是利用电能将水加热的。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热水器消耗的功率W,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就是热水器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产生动力的。

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消耗的燃料质量就是汽车发动机的功率W,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就是汽车发动机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光伏发电是利用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光伏发电的功率W,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就是光伏发电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以上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几个具体运用例子。

可以看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各种热力学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引言制冷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和优化热力学模型。

本文将探讨制冷系统中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和方法。

第一章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往复的方式实现冷热交换,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制冷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工质在循环中不断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调节。

第二章理想制冷循环模型理想制冷循环模型是最基本的热力学模型之一。

其中最常用的是Carnot循环模型。

Carnot循环模型假设制冷系统的内部不会存在能量损耗,从而实现最高效率的制冷过程。

然而,现实中的制冷系统存在着诸如摩擦、压力损失和不可逆性等因素,使得Carnot循环模型并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第三章实际制冷循环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实际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际制冷循环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朗肯循环模型和布雷顿循环模型。

朗肯循环模型考虑了系统内的压力损失和不可逆性等因素,相比于Carnot循环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布雷顿循环模型则进一步考虑了制冷系统中的热传导和温度差异等因素,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第四章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循环工质的选择、工作参数的优化和系统结构的优化。

对于循环工质的选择,研究者通常考虑工质的热力学性质、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工作参数的优化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来实现,以最大化系统的制冷效率和性能。

系统结构的优化则涉及到制冷系统各组件的布置和匹配,以最小化能量损耗和提高热效率。

第五章日常使用中的应用制冷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库、冷链物流和制冷设备等领域。

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例如,通过优化循环工质选择和工作参数调节,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和环保。

结论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工程热力学》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工程热力学》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剂无法被压缩液化。
粘度
粘度小的制冷剂流动性好,有 利于传热。
密度
密度决定了制冷剂在相同体积 下的质量,密度越大,质量越
大,制冷效果越好。
制冷剂的热力学特性
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决定了制冷剂在压缩过 程中的体积变化,压缩系数越小,
体积变化越小,有利于提高制冷 效率。
热导率
热导率决定了制冷剂的传热效率, 热导率越大,传热效率越高。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后被压缩机吸入,再次压缩,完成一个循环。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设备
压缩机
用于压缩制冷剂,提高 其压力和温度。
冷凝器
用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 剂冷却成液体,释放出
潜热。
膨胀阀
用于将高压的液态制冷 剂减压至适合蒸发吸热
的低压状态。
蒸发器
用于使液态制冷化
未来的制冷系统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除了温度调节外, 还将具备湿度控制、空气净化等功能,提高室内环境的舒 适度和健康性。
高效化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冷循环将更加 注重能效提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优化算法,降低运 行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通过制冷剂在溶液中 的蒸发和冷凝,实现制冷效果。
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常用的制冷剂有氨和水、溴化锂和水的混合溶液等, 这些制冷剂在吸收剂的作用下被吸收,再通过加热解吸,释放出冷量。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消耗热能实现制 冷效果,相比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强化换热器设计
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提高换热 效率。
引入智能控制技术
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实现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运行 效率。

制冷工作原理

制冷工作原理

制冷工作原理制冷技术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家用空调、商业冷柜、医药冷链等。

制冷技术基于热力学原理,通过传递热量来实现物体的冷却,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工作原理。

1.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热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以及这些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

在制冷过程中,热力学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热力学系统是指处于一定压力、温度和物质组成下的物体。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将制冷剂和空气视为两个不同的热力学系统。

1.2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热力学系统之间达到温度平衡的状态。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来实现热平衡。

在热力学中,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相应的参数来描述,例如压力、温度、物质量等。

热力学过程是指在这些参数变化的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发生的变化。

2. 制冷循环过程在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剂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室内空气冷却下来。

2.2 压缩制冷剂在蒸发后,会以气态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压缩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需要通过冷凝器散发出去。

2.3 冷凝在压缩机之后,制冷剂会被输入到冷凝器中,该过程是使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冷凝器会将这些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更加炎热。

2.4 膨胀在冷凝器之后,制冷剂将以液态再次进入膨胀阀中,这是制冷循环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膨胀阀中,制冷剂会扩散并降低温度和压力,最终流回蒸发器中,从而完成制冷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完整循环。

3. 制冷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制冷系统包括多个功能块,其中最基本的是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关键部件的作用。

3.1 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件是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地方。

蒸发器通常由许多小管组成,这使得蒸发器表面积增大,使空气更好地与制冷剂接触,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

制冷系统原理

制冷系统原理

制冷系统原理
制冷系统原理是利用热力学原理和物理原理,在封闭环境中通过循环流动的工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降低。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蒸发冷却原理: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在低压状态下进入蒸发器,蒸发剂在蒸发器内部吸收外界热量,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从而将环境中的热量转化为制冷剂的蒸发热。

2. 压缩机原理:经过蒸发器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中,压缩机通过压缩制冷剂气体,使其压力和温度进一步升高。

通过压缩,制冷剂的体积减小,同时也增加了制冷剂的能量。

3. 冷凝器原理:经过压缩机的制冷剂以高压高温气体的形式进入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与外界的热交换失去热量,使其冷凝成液体。

4. 膨胀阀原理:制冷剂以液体形式通过膨胀阀进入低压区域,膨胀阀迅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使其回到低压状态,从而进入蒸发器并再次吸热蒸发。

通过不断循环流动,制冷系统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了对环境的制冷效果。

同时,制冷系统还可以根据控制调节,实现不同温度需求的冷却效果。

第7章制冷循环

第7章制冷循环
混合制冷剂:有多种方案,海尔、雪花、伯乐 等采用。
尚未根本解决,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HCFC22的替代
研究目标: 具有良好的环境性)CO2(蒸气压缩式,冷却过程在超临界区) (2)空气(气体压缩式) 其他
7-5 其他制冷方式简介
一、流程及图示
忽略工质流动过程
的耗散,将循环简化 为由以下过程组成的 内可逆循环:
1-2:定熵压缩;
2-3:定压放热;
3-4:定熵膨胀;
4-1:定压吸热。
1 2 定熵压缩 2 3 定压放热 3 4 定熵膨胀 4 1 定压吸热
二、制冷系数
比冷量
q h h c (T T )
2
1
4
p1
4
比放热量 q1 h2 h3 cp (T2 T3 )
二、制冷剂发展的历史
1830—1930,NH3, Air, CO2, HC, SO2
1930—1990,CFCs&HCFCs (如:冰 箱CFC-12, 空调HCFC-22)
1990—,不破坏臭氧层的环保制冷剂 HFCs? HCs?
天然(自然)工质
大气臭氧层
臭氧空洞
1985年第一次在南 极上空发现臭氧空 洞,面积近1000万 平方公里。近年观 测发现面积已达到 原来的3倍,南半球 的很多城市已笼罩 其中。


Q0 V qv
二、理论循环的特点
1、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造成节流损失
w1=h3-h4’ 为什么?
液体膨胀机制作困难, 回收的功很少,不合算; 节流(膨胀)阀制作容 易,系统控制方便。
二、理论循环的特点
2、干压缩代替式压缩,造 成过热损失。 为什么不采用1’-2’ 的定 熵压缩过程?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在制冷循环中,工质不断地进行着热力状态变化。

描述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一定的状态,其状态参数有确定的数值.工质状态变化时,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差值,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制冷技术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与熵等。

这些参数对于进行制冷循环的分析和热力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温度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物体的温度可采用测温仪表来测定。

为了使温度的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工程上常用的温标有:二、摄氏温标又叫国际百度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

2。

绝对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代号为K)。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仅是起点不同而已(t=0℃时,T=273.16K),它们每度的温度间隔确是一致的。

在工程上其关系可表示为:T=273+t(K)二、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常用符号P表示。

压力可用压力表来测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实际应用时也可用兆帕斯卡(MPa)或巴(bar)表示,1MPa=106Pa而1bar=105 Pa。

压力的标记有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三种情况.绝对压力是指容器中气体的实际压力,用符号P表示;表压力(PB)是指压力表(或真空表)所指示的压力;而当气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B)还低时,容器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低的数值,称为真空度(PK).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PB表压力+B大气压力或 P=B大气压力-PK真空度,作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应该是绝对压力,而不是表压力或真空度。

三、比容比容是指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υ表示。

比容是说明工质分子之间密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比容的倒数为工质的密度,即单位容积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

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制冷循环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制冷循环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制冷循环的原理和应用论文引言制冷循环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学循环过程,用于将热量从低温区域传递到高温区域,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本文将介绍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领域。

制冷循环原理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低温和高温两个环境之间的压缩和膨胀过程,实现热量的传递。

下面是制冷循环的基本步骤:1.压缩过程: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2.冷却过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散热,从而降低温度和压力。

3.膨胀过程: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压力迅速降低,从而吸收低温环境的热量。

4.蒸发过程: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从而实现低温环境的制冷效果。

制冷循环的应用制冷循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家用制冷设备制冷循环在家用制冷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冰箱、空调等。

通过制冷循环,这些设备能够将室内的热量散发到室外,从而实现室内的降温效果。

工业制冷在工业领域,制冷循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行业。

通过制冷循环,可以实现低温环境下的储藏和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超导技术制冷循环在超导技术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超导材料需要低温环境才能达到超导状态,制冷循环能提供所需的低温环境,从而实现超导材料的应用。

航天航空在航天航空领域,制冷循环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和航空器的燃料冷却和燃料调节系统,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医学领域制冷循环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如MRI(磁共振成像)设备需要低温环境才能正常工作。

结论制冷循环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学循环过程,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领域。

通过了解制冷循环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制冷过程的四大原理

制冷过程的四大原理

制冷过程的四大原理
一、制冷原理
制冷原理首先源自19世纪早期热力学理论。

在热力学中,能量是一些简单形式的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而能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制冷也是一种物体能量的传递,任何物体从一个温度状态转换到另一个温度状态的过程。

制冷内热量从一个高温环境转移到低温环境,使物体温度降低,达到凉爽的效果。

二、制冷的四大原理
1、压缩-膨胀原理:压缩-膨胀原理是制冷机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它涉及将气体和液体通过压缩和膨胀而改变其热能量及传热量的能力。

通过利用空气压缩-膨胀变化,将热能转移到另一端,进而产生热量转换、冷凝、汽化和膨胀等制冷效果。

2、绝热原理:制冷机绝热原理一般指在一个绝热的空间内,如气体的压缩和汽化过程,体积变化后气体不会改变温度。

这原理以空气在一个容器内经过压缩和汽化过程不改变温度的状况为理论基础,被大量应用于制冷机的冷凝和膨胀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绝热物体在压缩时热量是没有损失的,只有在物体改变形状或者位置时才会损失热量。

3、放射原理:放射原理是指热量在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可以通过电磁波来传递。

这是一种发出电磁波传播波场而产生热量环境,即发射热量/温度/辐射,并收集辐射而受温度影响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制冷由热量转换到冷环境中的过程。

4、流体原理:制冷机的流体原理涉及到流体的温度、压力和流速的变化。

流体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冷却系统的原理,它告诉我们在冷却液流经热源时如何改变温度,以及流体压力如何影响冷却效率。

流体原理是制冷机发挥作用的核心原理,能够实现冷却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制冷技术 制冷热力学原理

制冷技术   制冷热力学原理
因此,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 基本过程:低压下蒸发汽化、蒸气升压、高压气 体液化、高压液体降压。其中将低压蒸汽提高压 力需要能量补偿。
制冷原理
利用某种物质状态变化,从较低温度的热源吸取一 定的热量,通过一个消耗功(或热量)的补偿过程, 向较高温度的热源放出热量。 为了实现上述能量转换,首先 必须有使制冷机能达到比低温 热源更低温度的过程,并连续 不断地从被冷却物体吸取热量。
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
循环由过程构成 可逆
过程
不可逆
可逆循环 循环
不可逆循环
➢不可逆过程可分成两类:内部不可逆和外部 不可逆。 ➢制冷剂在其流动或状态变化过程中因摩擦、 扰动及内部不平衡而引起的损失,都属于内部 不可逆; ➢蒸发器、冷凝器及其他换热器中有温差时的 传热损失,属于外部不可逆。
逆循环
逆循环:逆时针方向(消耗功把热量由低温
p 热1源送至高温热源)T
2
2
V
净效应:对内作功
1
S
净效应:放热
动力循环与制冷(热泵)循环
• 动力Power循环—正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 制冷Refrigeration循环—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热源取热
• 热泵Heat Pump循环—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热用户供热
自然界自发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功量 功量
摩擦生热
100% 发电厂 40%
热量 热量
放热
自发过程具有方向性、条件、限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与实质
热二律的表述有 60-70 种
热功转换
传热
1851年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
热功转换的角度

制冷基本原理PPT课件

制冷基本原理PPT课件

三、其他换热器
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或用于较低蒸 发温度的系统.
类型:回热器、中间冷却器、冷凝蒸发器和 板式换热器等.
1.回热器
进气
1 进液
出液
2
图4-13 盘管式回热器结构
1-壳体 2-盘管 3-进、出气接管及法兰
出气 3
2、板式换热
降压降温,保证压差:PK P0,TK T0
漏。
❖ 3.具有自动补偿功能。
第7章 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 作用:完善制冷系统的技术性能,保证可靠的
运行. 分类:制冷剂的贮存、分离、净化设备和润滑
一.目前有哪些主要的制冷方法
气体膨胀制冷 蒸气压缩制冷 固态物质升华制冷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
1. 基本组成 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
第三章 制冷剂
一.什么叫制冷剂 制冷剂就是能从一个地方吸收热量,而 在另一个地方排出热量,以达到制冷目 的的工质。
二.常用的制冷剂概述
1.无机化合物 例如: NH3 H2O 2.氟里昂 例如: R12 R22 R134a 3.碳氢化合物 例如: CH4 C2H6
外平衡热力膨胀阀示意图
外平衡热力膨胀阀的安装位置
感温包的安装位置
三、毛细管 安装位置: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 作 用:作为制冷循环的流量控与 节流元件
工作原理:根据流体在管内流动产生 摩擦阻力,来改变其流 量.管短,压降小,流量大; 反之压降大流量小.
结构特点
❖ 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 2.没有运动部件,本身不容易产生故障和泄
制空气流动).
1 水出 水进
2 5
3
A4
7 8 9
10
11
A
B

制冷原理

制冷原理

35℃
40℃
32 A:温度4℃,比焓38Btu/lb,
°
D
C
B: 温度9℃,比焓110Btu/lb,
12 温度66℃,比焓121Btu/lb, C:
°
计算得到:
4℃
A
B 9℃ 焓
制冷效果=hB- hA=110-38=72Btu/lb 压缩功=hC- hB=121-110=11Btu/lb
制冷系数=72/11=6.54
8
表压(相对压力)和真空度
表压= 绝对压力 -大气压力
真空度= 大气压力 - 绝对压力 思考:真空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9
热 量
热量:物质含有热能的量度。 单位:焦耳。
热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显然传热 潜热传热
10
显 热
显热:物质不发生相变,仅由于温度改 变而吸收/放出的热量。
比热:单位质量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 的热量(kj / kg℃)。
1. 提高制冷量:B-A’ > B-A
2
1
A’
A
B
2. 减少制冷剂在节流元件处产生的 闪发气体(由于压力降低而导致 的小部分制冷剂蒸发),避免“ 气蚀”对节流装置的影响。

45
2. 吸气过热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需要一定过热度的原因: 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液击 ”
压力
压力
饱和气体
过热气体
压力
100% 液体

26
三. 压 - 焓图
压力
100% 气体

27
三. 压 - 焓图 等温线:过冷液 体区为垂直线, 两相区为水平线, 过热区几乎为垂 线。
压力
90℃

空调制冷的工作原理

空调制冷的工作原理

空调制冷的工作原理
空调制冷的工作原理
1. 热力学原理:当空调使用制冷模式时,热力学原理驱动空调系统中的热制冷流
体来转移热量,即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

2. 制冷剂:制冷剂是空调内部系统重要的部分,它们真正起到空调制冷的作用,通常是由一些气体或液体,如氟利昂(F-12)和二氟利昂(F-22)等组成,这种气体可以在低温下变成液体,并吸收室内热量。

3. 压缩机:它将低压制冷剂排出,使它变成压力更高的制冷剂,并将热量转移出室外。

4. 冷凝器:它将高压制冷剂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转变为液体,并将热量转移到室外。

5. 膨胀阀:当高压制冷剂被冷凝器转变成液体时,它会经由膨胀阀转变为低压制冷剂,从而回到压缩机中。

6. 外气循环:室外空气吹气机把室外新鲜空气吹入室内,这种超凉爽的空气可以被室内物体吸收,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7. 伴热:空调系统还具有伴热功能,它可以在室外温度太低的情况下从热气凝结中回收一部分热量,从而把空调箱内凉爽的空气变成温暖的空气。

以上就是空调制冷的工作原理,它以热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制冷剂和伴热来转移室内的热量;空调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同时,室外的
新鲜空气也会通过吹气机被吸收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空调的冷感取决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出现任何故障,都可能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

空调系统制冷原理

空调系统制冷原理

空调系统制冷原理
空调系统的制冷原理是基于热力学的循环过程。

它利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并通过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随后,该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散热器散发热量,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高温高压液体通过毛细管或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内,液体制冷剂经过减压膨胀后,温度和压力均降低,变为低温低压的蒸发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液体制冷剂吸取了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

最后,低温低压的蒸发气体返回压缩机,再次进行压缩和循环。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使空调系统能够持续制冷。

通过这种循环制冷的过程,空调系统能够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同时,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起着传热媒介的作用,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实现制冷效果。

这种制冷原理在空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
从热力学角度说,制冷系统是利用逆向循环的能量转换系统。

按补偿能量的形式(或驱动方式),前面所提及的制冷方法归为两大类:以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的和以热能为补偿的。

前者如蒸气压缩式、热电式制冷机等;后者如吸收、蒸气喷射、吸附式制冷机等。

两类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
(a) 以电能或机械能驱动的制冷机 (b) 以热能驱动的制冷机
热力学关心的是能量转换的经济性,即花费一定的补偿能,可以收到多少制冷效果(制冷量)。

为此,对于机械或电驱动方式的制冷机引入制冷系数来衡量;对于热能驱动方式的制冷机,引入热力系数来衡量。

(1)
(2)
式中 ----- 制冷机的制冷量;
------ 冷机的输入功;
----- 驱动热源向制冷机输入的热量。

国外习惯上将制冷系数和热力系数统称为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COP(Coefficience of Performance)。

我们要研究一定条件下COP的最高值。

对于电能或机械能驱动的制冷机,参见图1(a)。

制冷机消耗功w实现从低温热源(被冷却对象,温度)吸热,向高温热源(通常为环境,温度)排热。

假定两热源均为恒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排热量为,由低温热源的吸热量(即制冷量)为,制冷机为可逆循环。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3)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机,一个循环的熵增等于零,即
(4)
将式(3)代入式(4)得
即 (5)
由定义式(1),则可逆制冷的制冷系数为
(6)
式(6)说明:①两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制冷机,其制冷系数只与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制冷机使用的制冷剂性质无关。

②的值与两热源温度的接低程度有关,
与越接近( /越小),则越大;反之越小。

实际制冷机制冷
系数随热源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可逆机是一致的。

对于以热能驱动的制冷机,参见图。

制冷机从驱动热源(温度为)吸收热量
作为补偿,完成从低温热原吸热,向高温热源排热的能量转换。

我们假定驱动热源也是恒温热源,其它假定同前。

那么类似地推导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7)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循环中

(8)
利用式(7),(8)和定义式(2)得出,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热力系数
(9)
上式右边的第一个因子就是上面导出的在,温度之间工作的可逆机械制冷机的制冷系数;而第二个因子则是在,温度之间工作的可逆热发动机的热效率。

故它相当于用一个可逆热机,将驱动热源的热量转
换成机械功,=再由去驱动一个可逆机械制冷机。

见图2。

这说明与在数量上不具备可比性,因为补偿能与的品位不同。

图2 热能驱动的制冷机等价关系图
式(9)同样说明,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或热力系数)也只与热源的温度,和有关,而与工质的性质无关。

越高(驱动热源的品位越高)、与越接近,则越大;反之,越小。

式(6)和式(9)给出一定热源条件下制冷机性能系数的最高值,。

故它们是价实际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基准值。

实际制冷机循环中的不可逆损失总是存在的,其性能系数COP恒小于相同热源条件下可逆机的性能系数COPc。

用制冷循环效率评价实际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完善程度(与可逆循环的接近程度),又叫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

定义
(10)
或(机械能或电能驱动的制冷机) (11a)
(热能驱动的制冷机) (11b)
恒有 (12)
越大,说明循环越好,热力学的不可逆损失越小;反之,越小,则说明循环
中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越大。

性能系数COP和热力完善度都是反映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

但二者的含义不同,COP反映制冷循环中收益能与补偿能在数量上的比值。

不涉及二者的能量品位。

COP的数值可能大于1、小于1或等于1。

COP的大小,对于实际制冷机来说,与工作温度、制冷剂性质和制冷机各组成部件的效率有关;对于理想(可逆)制冷机来说,只与热源温度有关。

所以用COP值的大小来比较两台实际制冷机的循环经济性时,必须是同类制冷机,并以相同热源条件为前提才具有可比性。

而则反映制冷机循环臻于热力学完善(可逆循环)的程度。

用作评价指标,使任意两台制冷机在循环的热力学经济性方面具有可比性,无论它们是否同类机,也无论它们的热源条件相同或是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