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名词解释
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6.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9.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11.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13.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14.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1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一.名词解释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的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的房间;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侧和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的墓室的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的柜形结构;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着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2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即塔、幢的基座等22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2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 ,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契”,高六分°,宽四分°,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拱,耍头等构件用之;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28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29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30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31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32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遍施彩画的天花;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闾里:中国古代居民聚居地单位,春秋战国已形成,两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唐代称里坊;陵邑:汉代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在长安城的东南与北面设置了七座城市,称为陵邑,供从各地强制迁移来此的富豪之家居住;间:古代木构建筑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范围;方上:汉代对陵体之地上部分,即坟冢的称谓;金厢斗底槽: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槫:宋式构件,位于梁架顶端平行于屋脊的构件,承托着屋面;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举架:清式屋架折举的方式;普拍枋:宋式建筑位于柱顶和额枋上的水平构件,上置斗拱;侧脚:为使建筑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外檐柱在前后向内倾柱高10/1000,两山向内倾8/1000,角柱双向倾,此做法称之为侧脚;台明:房屋的最下部分台基的高度庑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升起: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步升高,使檐口呈现一缓和曲线;硬山顶: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斗口:①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②清代模数单位;材:宋式建筑的基本尺度单位,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样式雷: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平座:楼阁及楼阁式塔等楼层之间以短柱、铺作、草栿、地面板、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以承上荷载,通常外檐挑出平台,供人凭栏远眺;抱厦: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殿宇在外突出的一间小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雀替: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的承托梁枋的构件;营造法原: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着,姚承祖原着,张至刚增编整理而成;计成:明代的造园家,着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着作;罩:用于需要有一定分隔,又不完全隔死的室内空间的木装修隔断;博风板:悬山和歇山顶为保护挑出山墙的桁头而沿屋面坡度钉在桁头上的板件;昂:斗栱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礼制建筑;耍头:顶层华栱或昂上与令栱垂直相交的构件;插柱造:楼阁式建筑,上层檐柱底部开十字口,插在平作斗栱内的做法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着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穿斗式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 .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由门窗、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6.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7.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8. 金厢斗底槽:宋营造法式称内外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于庄重的活动场所;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9.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10.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其进深为两间;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11.副阶:宋代也称副阶周匝,清代称廊子,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个体建筑上,如应县佛宫寺木塔的副阶;副阶约在早商时便出现后一直盛行;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14.步架: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15.举势:屋面坡度;16.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17.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18.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19.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20.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21.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22.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支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24.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25.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26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27.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28.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29.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0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31.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32.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33.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34.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35.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36.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37.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38.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39.抄:清式称翘,即向外出挑的拱,斗拱中每挑出一层称为一抄,故挑出一层的拱称为单翘,两层的称双抄清式称双翘三层的称三抄但较少见清式建筑基本上不见;40.朵:宋式对由斗拱.昂.枋等主要部分组成的一组斗拱的整体单位的称谓,清式称“攒”;如柱间有五组斗拱,便称“补间铺作五朵”清式则称“平身科五攒”;41.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42.叠梁式:又称抬梁式或梁柱式,是中国古木构架基本形式之一;43.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44.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45.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46.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4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48.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49.金桁:又称檩子,宋式称平椽,是在脊桁与正心桁间各桁的统称;金桁由于在构架中的位置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位置靠上的称上金桁宋式称上平椽靠中间的称为中金桁宋式称中平椽位置靠下的称上金桁宋式称下平椽;50.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51.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52.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53.装修: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①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②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③装修多元功能: 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b.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手段c.性格的渲染要素.装修的特点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不同于装饰;54.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55.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56.平棊: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后代应用较广;57.山节藻棁:出自论语据张从文注四库全书为“山形斗拱.雕花草粱柱”,亦即“房子上雕有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花草的墚柱”;又据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称“节是斗拱,棁是爪柱”由此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抬梁式木构建筑;58.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59.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 合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级由高到低,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60.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61.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62.屋顶曲线1檐口曲线升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反宇为阳”举架举折的运用;佛光寺大殿;3屋脊曲线:脊檩端置垫木;佛光寺大殿;63.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64.明堂:古代礼制建筑之一;据文献载是黄帝始创,主要作祭天时以祖先配享的隆重祭祀之用,亦有“教化”功能;其平面为方形,以夯土台为中心,四周以台建屋,顶部又置室;中央夯土台,宋以前各代均立明堂;规模最大者为唐武则天于东都洛阳新建号称“万象神宫”其高约86m,明清乃无此项建筑;65.辟雍:西周为天子所设置的大学;礼制.王制:“天子命之教,天子曰辟雍,因其四周绕水,“圜如壁”故名;它包含在名堂之中,现发现最早的辟雍遗址是西汉末年长安西郊的礼制建筑遗址;东汉以后,历代皆设辟雍,66.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67.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68.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6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70.东西堂制:这是汉至南北朝宫殿布置形式;根据古代都城的“前朝后寝”或“外朝内廷”型制,在高大的前殿内部两侧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堂屋即东西耳房或厢称作东西堂制;71.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后堂为讲堂;72.前朝后寝:这是古代宫殿自身的平面布局的形制;又称前殿后宫,外朝内廷,源于古代住宅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形式;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朝”为帝王商朝政治、举行大典之处;“后寝”即帝王与后妃生活起居;73.样房:清代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部门;样房由雷姓世袭,称“样式雷”或“样子雷”;当时建筑设计着重于总体及装饰效果,至于大木作;瓦作;石作;彩画作等具体做法,只需按官方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办理,不需再做图样;近代的建筑设计部门,也称样房,或称打样间;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74.烫样:清官式建筑模样建筑模型的称谓;其比例尺度也不同,可以总体烫样,包括山石;水地;花木;道路;房屋等;也可做单体建筑,能将基阶;斗栱;门窗;油饰彩画;屋脊吻兽等表达出来;清代烫样制作专案是雷氏家族世袭;其烫样在清华大学,北京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75.都料:为古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的工匠,唐时称“都料匠”;。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
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平闇(暗)为了部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窗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
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版门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布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平梁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梁。
清代称为太平梁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乳袱两椽袱。
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草袱是在平棊以上,未颈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
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内庭、后院”;故宫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中国古建中的三分为一不只是在立面,还有平面的院落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为一、台基部分的三分为一等等,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
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
一般用作殿门。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其中涌现了许多独特的名词。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史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
1. 四合院(Siheyuan):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指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空建筑群。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正房、厢房、配房和院落,并以院落为核心。
四合院追求内敛、简约的设计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貌。
2. 木结构(Mujiegou):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丝绳索系等传统技艺,兼具牢固性和美观性。
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桥梁等重要建筑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技艺。
3. 垂花门(Chuihua Gate):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门型,多用于连接各个院落或建筑物之间。
其特点是门顶呈弧形,上挑下垂,内外檐都悬挂有彩画或雕刻的花鸟图案。
垂花门的设计充满了艺术感和装饰性,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斗拱(Dou Gong):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檐和屋顶。
其特点是由相互咬合的木构件组成,形成稳定的支撑框架。
斗拱的设计考究了力学原理和美学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5. 黛瓦(Daiwa):黛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瓦片,以其青绿色的颜色而得名。
黛瓦富有光泽,耐久性强,并能有效防水防火。
黛瓦常用于屋顶覆盖和檐口装饰,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色彩和特殊的气质。
6. 仿木结构(Fangmu Jiegou):仿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法,用砖代替木材来构建木结构的效果。
仿木结构能够弥补木结构可能出现的腐朽和虫蛀等问题,同时保持了木结构的美观和传统风格。
7. 衔接(Xianjie):衔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技法,用于连接不同构件或部分。
衔接承担着增加稳定性、传递力量和美化外观等功能。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古代建筑:指中国古代时期所建立的建筑物,包括宫殿、神庙、城墙、寺庙、园林等。
2. 木结构:指建筑物的结构主体采用木材构造,如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
木结构建筑物通常采用榫卯结构,具有轻巧、灵活、透气性好的特点。
3. 石结构:指建筑物的结构主体采用石材构造,如中国的城墙、古代寺庙等。
石结构建筑物通常具有耐久、坚固的特点。
4. 青砖黄瓦:指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中青砖指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砖瓦,颜色呈青灰色;黄瓦指用黄土制成的瓦片,颜色呈黄色。
5. 斗拱:指中国古代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拱形结构,由一组石块或木片构成,形状呈斗或V形。
斗拱常用于建筑物的门户、门洞等处,具有美观、坚固的特点。
6. 筒瓦: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瓦片,形状呈筒状,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屋面覆盖。
筒瓦常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中,具有防水、隔热、密封等功能。
7. 石槽木构: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就是利用尺寸吻合的槽和凸榫连接木构件,而木构件与石构件的接触面上滴有树脂。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
8. 斗拱砖券: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装饰性砖石构件,呈斗形或拱形,常用于门窗的上方或屋檐下。
斗拱砖券常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的立面装饰,具有美观、富有装饰性的特点。
9. 园林: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入人工建筑物、植物、水景等元素的园艺景观。
园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精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10. 南方水乡建筑:指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以水乡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基础,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水泥墙体,屋顶多用瓦片覆盖。
南方水乡建筑以其独特的风貌和生活方式而闻名,如苏州园林、杭州湾的民居等。
11. 北方民居:指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农村民居建筑。
北方民居常采用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严谨,屋顶多采用筒瓦覆盖,具有抗寒、保暖的特点。
12. 角楼:指中国古代城墙或寺庙建筑物的一种特殊形式,位于建筑物的角落,用于加强建筑物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建筑史名词解释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
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17.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1. 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建筑史名词解释
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
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
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
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
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大力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
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 ——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 ——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 ——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 ——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 ——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 ——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 ——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 ——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 ——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 ——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 ——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 ——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 ——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 ——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 — —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 ——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 —— 出于建筑主空间 (通常为内部 )的上层构造。
光塔 — —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 ——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 — —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 佛教庙宇。
尖顶饰 ——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 ——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 (STUPA) ——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 (PAGODA) ——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 ——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 ——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 500 米。
昂 —— 斜出的梁桁。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1: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
2: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箭之遥)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上建有敌楼,以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有效的射击敌人,此墩台即称马面。
这种形式最迟从六朝即有。
3: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4: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
由门窗. .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5:内外槽:宋《营造法式》称金厢斗底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
其中内柱圈成的空间称为“内槽”,内柱与外柱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外槽”,故总称“内外槽”,其进深为四间,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的布局形式,可获得重点突出的内部空间作为庄重的活动场所。
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均属此形式。
6: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7:前后槽:宋《营造法式》称单槽,以一系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其进深为两间。
8: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其进深为两间。
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
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9:辇道:又称陛.御道。
古代封建社会中专供最高统治者使用的道,是一种坡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
常与踏垛(阶级)组合在一起,汉代文献中就有“左平右槭”的记载。
平,指斜平坡道;槭,指阶级形踏垛。
唐宋时将辇道置于两踏垛间,明清时其功用已为装饰化所替代。
如故宫太和殿的台阶,两边是踏垛,中间御道斜面上雕刻龙卷水云波纹等,称“龙凤石”,已纯为装饰物了。
369个建筑史名词解释-42页精选文档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
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
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
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造技术。
在探索建筑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旨在对中外建筑史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
一、基础概念1. 建筑史:建筑史是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历史演变和建筑作品的发展脉络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构造技术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
2.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一定区域内建筑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和风格。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如古典主义、哥特式、巴洛克式等。
3. 结构技术:结构技术指的是建筑物支撑自己重量并保证稳定的构造技术。
常见的结构技术有柱状结构、拱顶结构、砖木结构等。
结构技术与建筑的气势、风格紧密相关,对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起着重要作用。
4. 建筑类型:建筑类型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将建筑作品分为不同类别的划分方式。
常见的建筑类型有宗教建筑、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
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二、1.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柱式是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柱子和柱式的分类系统。
主要有三种风格:多立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简洁、粗壮,伊奥尼亚柱式细长优雅,科林斯柱式装饰华丽。
2. 拱:拱是由砖石或其他材料构成的弧形结构,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常见的拱有圆拱、扁拱、拱顶等,广泛用于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哥特等风格的建筑中。
3. 巴洛克式:巴洛克式是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强调装饰和奢华。
其特点是曲线、复杂的装饰、雕塑和夸张的比例。
巴洛克式建筑在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广泛流行,代表作品有法国凡尔赛宫和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
4. 哥特式:哥特式是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风格,以尖拱、飞扶壁和高大的尖塔为特点。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里访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和市门,有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营造法式: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
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前朝后寝: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
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
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聚落: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而出现的群体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
现在泛指一切形式的聚居点。
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是四合院宅门的一种,属于屋宇式大门,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高于金柱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
梳式布局:或者称平面网格布局,也就是指整个村落的形式,是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即三合院。
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
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草袱:是在天花板上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是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明袱:是在天花板下的梁。
宋代明袱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殿堂式:厅堂式: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
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
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
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
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
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
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
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
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
13、砌上露明造:屋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
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
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
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建史名词解释台基、踏道、栏杆、铺地P2632.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P18217.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8.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大木式P2661.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柱、梁、枋、檩等。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清式大木作分大木大式、大木小式两类。
小木作:宋代对室内装修的称法。
2.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3.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示。
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
4.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进深);清代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歩”。
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
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
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
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步。
5.进深/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的,简称为“进深”。
6.缝:凡中心线均称缝,如柱列的中心线称为柱缝,槫(檩条)断面的垂直方向中心线称为槫缝,转角铺作上的斜栱斜昂称之为“斜出跳一缝”等。
7.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13、砌上露明造:屋内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17、明堂:皇帝与秋季大享祭天,配祀祖先,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18、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19、三朝五门:是我国古代宫殿布局的最高形制,其具体位置和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周朝:三朝:外朝大朝——见诸侯、治朝常朝——群臣议政、燕朝日朝——日常事务处理布局:纵向布置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20、茅茨土阶:茅草的屋顶,土的台基.21、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佛光寺大殿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22、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23、雀替:至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24、坐斗:位于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宋称栌斗.24、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25、栱:至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宋称华栱.26、瓜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拱.宋称瓜子栱.27、万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拱.宋称慢栱.27、正心瓜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宋称泥道栱.28、正心万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拱.宋称泥道慢栱.29、厢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横拱.宋称令栱.30、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31、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不过九踩七铺作.双抄双下昂为出四跳.32、乌头门: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按直棂窗,可透视们内外.横木上常按日月板,此门用于官邸之前.33、鱼沼飞梁:位于献殿以西,连接圣母殿,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性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十字形桥面.34、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35、台榭式建筑:筑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借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的欲望和防卫要求.36、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37、轴心舍:即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38、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塔可有可无.39、道教建筑的特点: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40、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1.不供偶像;2.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3.不用动物图像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作装饰;4.设有邦克楼,望月楼,浴室等.41、金代最早出现了减柱法和移柱法,建设了卢沟桥.塔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阁式木塔.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一座十五层十二边形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3.单层塔——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朝公元611年.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5.金刚宝座式塔——北京大真觉寺塔.建于明朝,公元611年.仿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建造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塔6.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米.7.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宋塔,俗称铁塔,第一座琉璃面砖塔.8.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宋塔,现存最高石塔.9.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建,毁于太平天国.列为当时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10.河北正定广车心上下结构异体字寺华塔——造型华丽,是塔的一种类型.11.西安兴教寺玄奘塔——最早的仿木楼阁式砖塔.12.河南登封寺净藏禅师塔——最早得平面八边形单层砖塔.13.砖木混合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塔的平面形式由四边形向多边形开始转变园林中国园林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1.汉以前以帝王贵族狩猎苑囿为主体;2.魏、晋、南北朝山水园林奠基园林成为真正的艺术;3.唐代风景画全面发展;4.明清——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在北京西郊所建的园林.瓮山万寿山——清颐园又名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中国四大名园:苏州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江南名园:明无锡:寄畅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扬州:个园个园最负盛名者,乃四季假山之说、小盘谷南京:瞻园陵墓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战国时期.: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故称.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统治管理.唐代陵墓: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地不同.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民居一、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的住宅形式.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为阿以旺,又称为“夏室”,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cm,有起居、会客等多种功能.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住宅的平面布局灵活,室内设多处壁龛,墙面大量使用石膏雕饰.二、一颗印: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建筑,由正房、厢房耳房、倒座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故称为“一颗印”.1正房耳房毗连,正房多为三开间,两边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间的,称为“三间两耳”;有左右个两间的,称为“三间四耳”.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适应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3大门居中,门内舍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4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抱厦,正房腰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大小厦交错连通,便于雨天穿行.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6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7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三、四合院:四合院是我国谷底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居住形式,这类建筑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布置各种用房.正房北房、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四面围和,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规整庭院,称为四合院.四、四水归堂:建于明代中叶,此堂是供族中80岁以上的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五、大土楼:在福建永定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圆楼 .客家的土楼有好几种样式,较为常见的有圆的、方的以及被称为“五凤楼”这三种.典型的客家圆楼中每间房间大约为10-13平方米大小,较大的有15平方.围屋的所有朝外的窗口都是非常的小,而朝里的窗则是尽可能的大,在底层一般都不会有朝外的窗口.问答题一、木构建筑的优缺点:1、取材容易2、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3、抗震性能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6、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7、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缺点1木材越来越少2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虫蚀,不耐久3难以营造大而复杂的空间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2.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3.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外观分三段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三、抬梁式建筑的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四、穿斗式木构架优缺点:优点: 1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2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3简化了屋面用料4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5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6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缺点:1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2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五、穴居的优点为什么说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构筑方式1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2适合于黄土地带干燥的气候特点3对黄河流域的寒冬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4易于施工,减法空间,耗费材料最省单体建筑一、南禅寺正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正立面明间开门,次间直棂窗,无补间铺座,施柱头铺座,单檐歇山,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彻上露明造;殿前有月台, 两山墙与后檐墙均为墙体维护,无门窗设置;基本是原物;殿内有唐塑18尊.殿前有月台平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山墙与后檐墙均为墙体维护,无门窗设置.基本是原物剖面:柱头铺座双抄,单檐歇山,屋顶平缓,彻上露明造二、佛光寺大殿的正立面、平面、剖面特点及空间艺术特点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被称为佛光寺大殿四绝立面:座东朝西,立于13M高的台地上,大殿台基低矮,七开间,中部五间开板门,每间板门成方形, 两尽间设直棂窗;柱有生起及侧脚,柱上有卷杀; 斗栱与柱高比:1:2 ,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座出四跳七铺座,双抄双下昂,一、三挑偷心造,批竹昂尾直抵草乳伏下.出檐近4m,单檐四阿顶,坡度平缓为1:2.正脊长三间,鸱尾落在左、右第二逢梁架上;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透视中看不到屋面,更感到斗栱高大,是唐代建筑的稳健雄丽风格;尽间减窄.平面:总面积 677M2, 由内外两圈柱组成的“金厢斗府槽”,分内、外二槽,内槽五间佛龛正对正面五门,外槽供人活动,三面围墙,山墙后侧开直棂窗.剖面:内、外槽四排柱子的斗栱上安设着平闇天花,天花以上是草架,天花以下是露明架;草架可用粗木, 无需斤斧细琢,承受屋面重量,再传力于柱;露明架只承受天花的重力,做工精细.〖空间艺术〗:在简单的矩形平面上,创造出了丰富多变的空间,这就是佛光寺大殿的空间特点.用列柱与柱上阑额,构成内外两圈柱列,再用柱上的斗栱、明乳袱、明袱,将这两圈柱列连起来,支撑内外槽天花,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空间;外槽进深只一间,高为深的倍,形成狭而高的空间;三、太和殿识图论述建筑特征明时面阔九间,清改十一间,进深五间加前檐廊,前后老檐柱以内三间,十二步架;明间宽阔,高宽比近1:1;尽间廊子窄,高宽比约为1:; 殿阔:,深:,高:;面积是:,三层汉白玉台基高达,呈土字形平面的三重须弥座白石台基上.正吻落在左右第三间缝上,高;正脊长五间.斗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尺度变小,装饰性增强;平身科明间八盏、尽间三盏、其余各间五盏;与柱头科、转角科同落在平板枋上;上檐九踩斗栱,单翘三昂七铺作,下檐七踩斗栱,单翘重昂六铺作;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形,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与太和门、弘义阁、体仁阁合围成30230M2的大大院.:四、独乐寺山门建筑特征辩图及立面特征山门:阔三间深四椽,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中有一列柱,平面呈“分心槽”式,柱收分小,侧脚明显.柱头铺作,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朵,在直斗蜀柱上,外出华栱二跳,承托撩檐槫,实际上第二跳华栱是耍头.阑额出头后直断,无普拍枋,用叉手,托脚,为早期作法.斗栱雄大,出檐深远,台基小庄严稳定,比例和造型与要佛光寺大殿风格相同,很成功独乐寺山门正立面独乐寺山门剖面独乐寺山门平面五、晋祠圣母殿:平立剖、特征及建筑成就:圣母殿特征: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着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殿内无柱,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适当,外貌轻盈富丽,与隋唐的凝重雄健风格相比避免了用料的浪费,在建筑式样上也更富于艺术性.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主像圣母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圣母殿建筑成就:圣母殿是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殿身5间,立面成为面阔7间的重檐.角柱生起特别高,檐口及正脊弯曲明显, 斗栱已较唐代繁密,外貌显得轻盈富丽,和唐、辽的凝重雄健风格不同.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桥梁,可起殿前平台的作用,构思别致.六、献殿识图献殿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单檐歇山,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栱简洁,五铺作双下昂,出檐深远,屋顶平缓,单檐九脊.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 汉、唐、明各代建筑特点汉代建筑特点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层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基础.1.木构架建筑日趋成熟.出现了抬梁式北方及四川等地和穿斗式南方两种主要木结构类型.关于画像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多层重楼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整体性取得重大进展,原来盛行于春秋的高台建筑被独立的、大型多层木构楼阁取代利用中线布置建筑群的技术已经明确,对称布局的人居环境大量出现.木构完成了大体量的建筑.2.建筑组群已达到庞大规模汉代建筑组群多为廊院试布局,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中央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3.制砖和拱券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石阙独具特色砖应用广泛,且形式多样.拱券结构发展,出现砖砌筒拱顶和砖砌穹窿顶石建筑的迅速发展陵墓,阙地下石建筑→石墓包括岩墓崖墓、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主体;地面石建筑→主要是贵族、官僚的墓阙、墓祠、墓表以及石兽、石碑等.唐代建筑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面积.2建筑群处理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3木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并已定型化.如大明宫麟德殿5000m2,面宽11间深17间;含元殿柱距达10m.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出现了专门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5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明朝建筑特点第一: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佛寺建筑上出现一种拱券式的砖结构殿堂,通称为“无梁殿”;第二: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色彩丰富且应用面更加广泛;第三: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第四: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尤其江南一带为盛;第六: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其它:明代的家具闻名于世,风水术达到极盛期唐、宋建筑特点之比较唐宋1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城市城市结构革命性变革集中设市临街设店取代里坊制2 建筑组群日趋成熟加强纵轴线的导引性3 定型化、大体量模数化、标准化营造法式木构架技术成熟4 砖石技术的发展同唐砖石仿木技术以及琉璃砖术的发展5 皇家苑囿园林兴盛皇家与私家园林的发展群体建筑故宫建设成功之点:1 中轴对称:主体对称,实则灵活;次轴线与主轴线平行;2 院落空间: 大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高潮;3 建筑尺度: 大典用处,高大宽阔;起居场所,尺度宜人;4 房屋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钻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钻尖,悬山、硬山、卷棚等;5 装修色彩:尊者金、黄,次则赤、绿、青、兰、黑、灰;6 技术设施:金水河,防卫,排水,防火用,八十口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门始地面铺砖5—7层;紫铜下水管;屋面的锡箔苫背等.天坛环境艺术设计特点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高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高的大平台上,台四周遍植4m高的常青松柏等;2 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高出地面4m,行如步云;3 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 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 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而止,不入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 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 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明长陵总平面图布局特征,并辨识序列关系。
建筑史名词解释
三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中国传统民居轮廓清晰、体态端庄、风格质朴、造型多样、内涵深邃,不仅轮廓外形质朴大方、乡土历史气息厚重浓郁,而且其建筑理念和风格、建筑手法和技巧在当代仍然具有传承、借鉴的价值。传统民居建筑适应环境、选择材料、节能抗震、外型装饰功能实际、合理,设计灵活,材料构造经济,外观形式朴实,民居的实践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
二试从单体建筑,组群建筑,建筑装饰,建筑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1.守成:“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古人行为的准则。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要求对先前的建筑形式,结构技术不要多去改动。在建筑立面形象上,从秦到清代的两千余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大屋顶这三段式的基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单体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扩展,形成层相套的院落。 当古埃及,古希腊的重要建筑都逐渐以石材代替木材时,这种替代却没有在中国古建筑中发生。因为中国之所以习用木材是缘与阴阳五行的传统观念,所以到了明清时期,长期的采伐使中原地区的森林消耗殆尽,连修缮宫廷也缺乏可作柱,栋的大料,这时宁可将小料用铁箍拼合,也不屑以石代木。 2.协调: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要与自然保持和谐。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 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
4阙;是中国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中间没有建筑物相连,之间空缺,故称“阙”。大体是由最初的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建筑,逐渐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别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性建筑。
-5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用来标明地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史名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名词解释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
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
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
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
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
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
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
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
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
13、砌上露明造:屋内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
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
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
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
17、明堂:皇帝与秋季大享祭天,配祀祖先,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18、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19、三朝五门:是我国古代宫殿布局的最高形制,其具体位置和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周朝:三朝:外朝(大朝——见诸侯)、治朝(常朝——群臣议政)、燕朝(日朝——日常事务处理)布局:纵向布置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20、茅茨土阶:茅草的屋顶,土的台基。
21、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佛光寺大殿)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
(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22、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3、雀替:至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24、坐斗:位于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宋称栌斗。
24、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25、栱:至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宋称华栱。
26、瓜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拱。
宋称瓜子栱。
27、万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拱。
宋称慢栱。
27、正心瓜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宋称泥道栱。
28、正心万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拱。
宋称泥道慢栱。
29、厢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横拱。
宋称令栱。
30、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31、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不过九踩(七铺作)。
双抄双下昂为出四跳。
32、乌头门: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按直棂窗,可透视们内外。
横木上常按日月板,此门用于官邸之前。
33、鱼沼飞梁:位于献殿以西,连接圣母殿,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性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十字形桥面。
34、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35、台榭式建筑:筑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借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的欲望和防卫要求。
36、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37、轴心舍:即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38、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塔可有可无。
39、道教建筑的特点: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
40、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1.不供偶像;2.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3.不用动物图像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作装饰;4.设有邦克楼,望月楼,浴室等。
41、金代最早出现了减柱法和移柱法,建设了卢沟桥。
塔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辽代(公元1056年),俗名应县木塔。
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阁式木塔。
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一座十五层十二边形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
3.单层塔——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
建于隋朝公元611年。
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
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5.金刚宝座式塔——北京大真觉寺塔。
建于明朝,公元611年。
仿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建造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塔6.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米。
7.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宋塔,俗称铁塔,第一座琉璃面砖塔。
8.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宋塔,现存最高石塔。
9.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建,毁于太平天国。
列为当时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10.河北正定广车心(上下结构异体字)寺华塔——造型华丽,是塔的一种类型。
11.西安兴教寺玄奘塔——最早的仿木楼阁式砖塔。
12.河南登封寺净藏禅师塔——最早得平面八边形单层砖塔。
13.砖木混合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塔的平面形式由四边形向多边形开始转变园林中国园林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1.汉以前以帝王贵族狩猎苑囿为主体;2.魏、晋、南北朝山水园林奠基(园林成为真正的艺术);3.唐代风景画全面发展;4.明清——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在北京西郊所建的园林。
❖瓮山(万寿山)——清颐园(又名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中国四大名园:苏州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江南名园:明无锡:寄畅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扬州:个园(个园最负盛名者,乃四季假山之说)、小盘谷南京:瞻园陵墓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
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战国时期)。
: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故称。
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
迁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统治管理。
唐代陵墓:(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
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地不同。
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
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
民居一、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的住宅形式。
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
带天窗的前室称为阿以旺,又称为“夏室”,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cm,有起居、会客等多种功能。
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
住宅的平面布局灵活,室内设多处壁龛,墙面大量使用石膏雕饰。
二、一颗印: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建筑,由正房、厢房(耳房)、倒座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故称为“一颗印”。
1正房耳房毗连,正房多为三开间,两边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间的,称为“三间两耳”;有左右个两间的,称为“三间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适应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3大门居中,门内舍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
4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抱厦,正房腰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
大小厦交错连通,便于雨天穿行。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6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
7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三、四合院:四合院是我国谷底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居住形式,这类建筑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布置各种用房。
正房(北房)、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四面围和,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规整庭院,称为四合院。
四、四水归堂:建于明代中叶,此堂是供族中80岁以上的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
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
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
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
五、大土楼:在福建永定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圆楼。
客家的土楼有好几种样式,较为常见的有圆的、方的以及被称为“五凤楼”这三种。
典型的客家圆楼中每间房间大约为10-13平方米大小,较大的有15平方。
围屋的所有朝外的窗口都是非常的小,而朝里的窗则是尽可能的大,在底层一般都不会有朝外的窗口。
问答题一、木构建筑的优缺点:1、取材容易2、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3、抗震性能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6、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7、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缺点1木材越来越少2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虫蚀,不耐久3难以营造大而复杂的空间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