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等特点及其健康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
1.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热、腹泻、疫苗接种等。
在对这些疾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休息、药物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喂养、体温调节、日常护理以及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等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3.儿童营养护理:儿童的饮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士需要指导家长正确选择食物、控制食量、合理搭配,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4.口腔护理:儿童口腔保健是防止龋齿、牙周疾病的关键。
护士需要教育儿童正确刷牙、口腔清洁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5.儿童心理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走向,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积极开展康复教育和心理干预。
6.特殊儿童护理:特殊儿童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皮肤病患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等。
护士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
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护士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并提高儿童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护理学重点1、免疫特点:①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抗感染能力差;②新生儿可从母体经胎盘获得IgG抗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形成被动免疫;③6个月后IgG抗体逐渐下降直至消失,6~7岁才能接近成人水平,因此6个月后婴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④新生儿体内的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⑤缺乏SIgA,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2、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①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胚胎期、胎儿期),特点是依赖母体生存、易流产、孕母情绪对胎儿的影响大;②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③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前,特点为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④幼儿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为语言、思维、交往能力增强,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⑤学龄前期:是指从3周岁后至(6~7岁)入学前,特点为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展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问、模仿能力强;⑥学龄期:是指从6~7岁后至青春期前,特点为求知能力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⑦青春期:是指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特点为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趋向成熟;3、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头3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期,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②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③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④个体差异性;4、体重的公式(7~12岁):6kg+月龄×0.255、身长的公式(2~12岁):75cm+7×年龄6、1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为46cm。
7、前囟门出生时是1.5~2cm,1~1.5岁时闭合,前囟迟闭(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前囟凹陷(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8、乳牙的计算:(2岁内牙齿数)月龄-(4~6)。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1.儿童生理与发育: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生理参数的正常范围。
儿科护士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2.儿童疾病的护理:儿童常见疾病的定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掌握儿科护理中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3.儿童心理与行为:儿科护士应当具备操作心理学知识的基本素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儿童。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婴儿配方奶粉的配制和母乳喂养的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能够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保证其健康成长。
5.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学习儿童安全知识,了解儿童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供儿童急救护理。
6.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术:如儿童体温的测量方法、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氧气给氧等技术。
7.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有效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与儿童交流,如何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恐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儿童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8.儿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方法,如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9.儿童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儿童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儿科护士的质量意识,并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手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0.儿童患病的心理支持:儿童患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士需要提供给患儿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精品】儿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精品】儿科护理学考试重点儿科护理学考试重点本科教材 1、赫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赫氏沟手足镯:6 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肋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佝偻病串珠。
2、法洛四联症(TOF):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 10%~15%,男女发病比例接近。
差异性紫绀:分流量大者,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冲击造成肺动脉管壁增厚,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致右心室肥大或衰竭,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称为~ 3、 21-三体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或 Down 综合症,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常染色体畸变疾病,也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4、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惊厥持续状态:1/ 22是指惊厥持续 30 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5、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 8 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 28 天止称新生儿期,胎龄满 28 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 7 足天,称围生期。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幼儿期:1 周岁后-3 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学龄前期:3 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 岁)学龄期:从小学起(6-7 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 周岁)为止。
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青春期:从第 2 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第一单元 绪 论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天(一)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1. 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2.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第二节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新生儿50cm 1岁75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
在2岁前最有价值。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1.5岁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其岁数加1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三)牙齿的发育2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一、儿科免疫的特点:1.IgG可通过胎盘给新生儿,IgG3~5个月后逐渐在体减少。
2.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容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3.分泌型IgA在婴儿期缺乏,所以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小儿各年龄分期:1.胎儿期 2。
新生儿期 3。
婴儿期 4。
幼儿期 5。
学龄儿期6.学龄期 7。
青春期三、新生儿期第一周护理较重要;幼儿期平安护理较重要四、青春期女孩发育比男孩早2年五、生长发育规律:1.连续性,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4.同一系统发育的不一致性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六、小儿体重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KG,半年之平均每月增加600~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为出生体重的3倍,2岁时为4倍七、体重的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或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12岁体重=年龄*2+8 体重=〔年龄—2〕*2+12八、身高的公式与正常值:身高=年龄*7+70出生时50CM,6个月65CM,一岁75CM,2岁85CM九、上不量与下部量分界限:耻骨联合上缘: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十、头围的正常值:出生32~34cm, 6个月40cm, 1岁 46cm ,2岁48cm十一、胸围=头围+岁数 1岁时头围=胸围十二、前囟大小:1.5~2cm 前囟闭合时间:1岁~1岁半十三、前囟检查的临床意义①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②迟闭或过大:见于高偻病、呆小病、脑积水③前囟饱满:颅压增高④囟门凹陷:脱水患儿、极度消瘦十四、三个生理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坐:胸椎后凸;1岁站:腰椎前凸十五、乳牙4~10个月开场萌出,共20颗, 2~2.5岁初齐。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绪论儿童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此期为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2性征出现。
各年龄小儿呼吸、心率(脉搏)次数年龄呼吸(次/分)心率(脉搏)(次/分)新生儿 40~45 120~1401岁以内 30~40 110~1302~3岁 25~30 100~1204~7岁 20~25 80~1008~14岁 18~20 70~90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生长:指儿童各器官、各系统和整个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
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顺序性、个体差异、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出生至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关键年龄实际体重(kg)体重增长(kg)出生 33月 6 312月 9 324月 12 3>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加2kg/年体重发育的规律:儿童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为非匀速增长;生后第1年体重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体重增长可有波动;出生体重受宫内影响大后与营养、疾病有关。
(二)身高(长):指头、躯干(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
年龄实际身长cm 身长增长cm出生 503月 61~62 11~1212月 75 12~1324月 85 10>2岁身长平均增长5~7.5cm/年身高(长)发育的规律:为非匀速增长;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身长受宫内影响大,2岁后受遗传、内分泌影响(三)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1.儿童发育与生长: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育情况,以便为其提供适当的护理服务。
2.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我们需要学习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和护理要点,以便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
3.儿童脑部损伤护理:儿童脑部损伤是儿科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需要学习儿童脑部损伤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护理技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4.儿童心理护理: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学习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问题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
5.儿童营养护理:儿童的营养摄入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学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以及一些常见营养问题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6.儿童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免疫接种的程序、时间表、禁忌症和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对免疫接种后的护理要点。
7.儿童康复护理:儿童康复是指通过针对儿童身体、认知、言语和社交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康复。
我们需要学习儿童康复护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技巧和评估方法。
8.儿童安全护理:儿童是非常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群体,我们需要学习儿童安全护理的基本原则、常见伤害类型和预防措施,以及对意外伤害后的护理处理方法。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重点考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提高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知识,密切关注最新的儿科护理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以提供更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第二章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
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
家长。
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
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
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
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第五章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三)水代谢的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缺水耐受力差,易脱水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2、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1)见尿补钾2)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切忌静脉推注3)每日滴注时间不应小于8h4)一般补钾需要持续4-6天5)剂量:每日3~4mmol/Kg3、儿童用药特点(属于识记内容)(一)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氯霉素-灰婴综合征(二) 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吗啡、洛贝林(三)不同年龄的儿童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退热药-虚脱;四环素-四环素牙;滴鼻净-呼吸暂停(四)胎儿、乳儿可因母亲用药而受到影响(五)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4、液体疗法的实施(PPT上红色标记)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综上,第1天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第2天以后的补液,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加小儿的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4.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妊娠早期,12周.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妊娠中期,13至28周.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妊娠晚期,29至40周.肌肉脂肪的累积.5.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头长占身长的1/个月以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防病是保健重点.8.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加强早期教育9.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10.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第二个生长高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六个月后降低,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IgM浓度低,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13.缺乏维生素D,婴儿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肺炎球菌,婴儿支气管肺炎,成人大叶性肺炎.14.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易发败血症,后遗症较成人少.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3.追赶生长:通常2岁以内的小儿,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会出现“追赶生长”,即小儿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派出胎粪,体重可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5.新生儿平均体重 3kg 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0.25kg.2-12岁:体重kg= 年龄 2 + 8kg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液体的总重量.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6.身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7 + 77cm坐高: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中点:出生,脐上.两岁,脐下.6岁,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5岁,耻骨联合上缘7.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1岁时46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8.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9.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圈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营养良好.小于,营养不良.10.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约,岁时闭合,不迟于2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11.脊柱:3个月,颈椎前凸.6个月,胸椎后凸.1岁,腰椎前凸.6-7岁,韧带发育12.长骨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1.骨龄落后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超前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12个月未出牙视为异常,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一磨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4.神经系统的发育:胎儿时发育最早,出生时脑重1500g,成人的25%,7岁时接近成人.4岁时神经纤维鞘化完成.脊髓下端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移至第一腰椎,出生时小儿即有觅食、吸允、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小儿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第三章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患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4.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有:①结核②脊髓灰质炎③麻疹④百日咳⑤白喉⑥破伤风⑦乙型脑炎5.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疫苗应烧毁;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疫苗或死疫苗;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应及时记录,避免重接、漏接,未接种者必要时进行补种.6.常用疫苗接种方法及时间7.预防接种需严格掌握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慢病急发作,过敏和免疫皆为禁忌症;发热和腹泻,禁服脊灰症;神经家族史,忌打百日咳.8.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反应:⑴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有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2.5cm以下为弱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⑵全身反应: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以下弱反应,中等反应,℃以上强反应.潜伏期5-7天后体温上升.头晕、恶心呕吐、腹泻.9.异常反应:①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1000肾上腺素、过敏性皮疹抗组胺药②晕厥③全身感染.第四章儿童营养1.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1岁以内55kcal/kg.7岁,44kcal/kg.12岁,30kcal/kg、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所需、排泄消耗.总能量:1岁以内110kcal/kg,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kg.15岁,60kcal/kg 1kcal≈2..三大产能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脂溶性维生素可储存于体内,易造成中毒.人体的微量元素:铁、铜、碘、氟.4.水:婴儿每日150ml/kg,每3岁减少25ml/kg.成人40-45ml/kg.5.乳汁成分:蛋白质,乳清蛋白为主,与酪蛋白比4:1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婴儿髓鞘形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初乳: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内含脂肪少而以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为主,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过渡乳:6~10天的乳汁,总量增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和矿物质逐渐减少. 成熟乳:11天~9个月的乳汁,总量达到高峰每天可达700~1000ml,但蛋白质更少. 晚乳:10个月以后.6.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②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③母乳新鲜无污染④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及身体健康⑤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机会.⑥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存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提醒恢复至孕前状态.7.婴儿乳量充足的表现:每次哺乳时能听到咽乳声,喂后能安静入睡,每天有1次量多或少量多次的软便,十余次小便,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8.糖4kcal 婴儿能量110kcal/kg 需水量150ml/kg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选用合适的奶嘴,测试乳液的温度,避免空气的吸入,加强食具卫生,及时调整乳量.鲜牛乳需经稀释、加糖、煮沸.酪蛋白为主、甲型乳糖、矿物质较多9..一般生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每天乳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超过200ml时应添加辅食,断奶时间一般在生后10~12个月,不超过1岁半.添加原则:1.添加方式: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2.添加时机:应是小儿身体健康时.3.食物质量:食物应单独制作.4.注意观察:小儿的大便有无异常,掌握其消化情况.添加目的: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利于食物性状的转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等渗性脱水表现:轻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稍干燥,眼窝前囟轻度凹陷,有眼泪,尿量略减少,无周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以下中度:烦躁或萎靡,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眼泪少,尿量明显减少,周围循环衰竭不明显,有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5%-10%重度:昏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腔黏膜极干燥,眼窝前囟凹陷极明显,无眼泪,少尿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明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占体重10%以上2.等张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渗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3.补液的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4.补钾的注意事项:①不宜过早:见尿补钾,轻度缺钾可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每日口服氯化钾,严重缺钾可静脉补钾②不宜过浓:不超过%③不宜过快:全日总量不超过300-450mg/kg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补液中,时间不短于8小时④不宜过久:患儿能经口进食,尽快停止静脉输液,改为口服,一般补钾连续4~6天.5.静脉补钙的注意事项: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3倍缓慢泵入或滴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注意观察心率,当婴儿心率小于每分90次,年长儿小于70次需暂停使用.1.新生儿适宜的室温:22~24℃,婴幼儿为20~22℃,相对湿度为55~65%,儿童病室为18~20℃,相对湿度50~60%2..小儿用药的特点:①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②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④先天性遗传因素对小儿用药的影响.3.婴儿盆浴的水温冬季为38~39℃,夏季为37~38℃,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4.婴儿灌肠的插入深度:婴儿~4cm,儿童5~7.5cm.5.婴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岁以下注射部位为臀中肌、臀小肌、上臂三角肌服药法:滴入、吸吮、喂入、鼻饲6.温箱使用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⑵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⑶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⑷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⑸保持温箱清洁,每天消毒,每周更换,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湿化器水箱每天更换,患儿出暖箱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对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灭菌.7.照光时的护理:均匀照光床透明,温度湿度变化轻,水分营养及时给,环境患儿均安静,病情观察不可少,低于10mg即可停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⑵监测体温和箱温,保持兰光床温湿度,观察体温变化,温度保持在36~37℃、相对湿度55%⑶保证水分营养的及时供给,尤其是哭闹、出汗较多的腹泻患儿⑷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低血钙特别烦躁的患儿可予鲁米那镇静⑸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黄疸程度的变化⑹光疗的时间按医嘱执行,做好交接班,一般血清胆红素<10mg/dl时可停止光疗.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波长425-475nm,蓝光最有效,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距离33-50cm.光疗时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8.光疗的指征:⑴患儿总胆红素>12-15mg/dl ⑵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者,早产儿出现黄疸指征可放宽⑶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⑷换血前后的辅助疗法.9.光疗的副作用: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低血钙、皮疹、青铜症、核黄素缺乏与溶血.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的分类:⑴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的新生儿,②早产儿:胎龄满28足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⑵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3999g的新生儿②低体重儿:出生1h内体重小于2500g,其中小于1500g者称极低体重儿③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⑶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足月小样儿: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⑷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外观特点: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直挺,皮下脂肪丰富,足纹较深,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呼吸系统特点: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约40~50次 /分,主要靠膈肌运动而以腹式呼吸为主,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易出现炎症及堵塞.肺内液,30-35ml/kg.足月儿周期性呼吸:生后数天,呼吸停止小于15秒,无紫绀、心率减慢.循环系统特点:心率快、波动范围大,平均每分120-140次,血压平均70 /50 mmHg .消化系统特点: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一般生后12-24h开始排泄,约3-4天排完.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葡菌败血症.泌尿系统: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4内排尿.3.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室内温度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4.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5.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①生理性体重下降②生理性黄疸③乳腺肿大④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肿⑦新生儿红斑6.足月儿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体温稳定③预防感染④合理喂养,按需哺乳⑤确保安全⑥健康教育7.新生儿脐部护理: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出生后3-7日脱落.新生儿用2%苏打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8.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听力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甲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早产儿外观特点: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儿多,耳壳软,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早产儿体温调节:散热>产热.呼吸系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消化系统: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和溢乳.缺血缺氧喂养不当时,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泌尿系统:排钠分数高,产生低钠血症,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酪蛋白含量高,晚期代谢性酸中毒.体温调节: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发生硬肿症.循环系统:心率快、血压低、部分可伴动脉导管未闭.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室温24-26℃,湿度55~65%、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健康教育、发展性照顾.早产儿维持有效呼吸的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肩下防治小软枕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观察皮肤颜色③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或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 ④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 ,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射.早产儿最好予以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为宜.10.稀释奶的配制方法:奶粉5g :30ml水=全奶.早产儿不吃全奶,按以下配:1:1=全奶30+30水,2:1=全奶30+15水,3:1=全奶30+10水新生儿心脏监护应予24~48h 更换电极,体温监护时传感器应紧贴皮肤.第七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产伤性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眼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各类型特点:1.硬膜下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多因产伤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生后第二天发作惊厥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4.小脑出血胎龄筱俣32周早产儿,常合并非透明膜病、肺出血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2.低效性呼吸形态3.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4.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绝对经我、抬高头部 2.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3.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必要时物理降温,过低用远红外床、暖箱4.健康教育第十节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 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多、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来源多(2) 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白蛋白少(3)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形成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低活力不足.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少.排泄结合胆红素能力差(4) 肝肠循环的特性:肠道内细菌少,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2.分类: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于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在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会加重.界限dl2病理性黄疸:黄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大于,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6μmol/L.原因:a.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加快红细胞破坏. b.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黄疸下降,即可确诊.、遗传性疾病6-l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第十二节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1.病原菌:我国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感染途径:产前,与孕妇有关、产时,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染有关、或产后,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有关3.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五不不吃、不哭、不动、发热或体温不升、体重不增4.辅助检查:血培养是金标准5.潜在并发症:休克、DIC、脑膜炎、中毒性肠麻痹.6.治疗要点: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7.护理措施:维持体温温度、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及时处理局部病灶、保证营养供给、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第十三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于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1.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2.临床表现:低体温、硬肿、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分度轻度:肛温≥35℃,硬肿<20% 中度:小于35℃、25%-50%重度:<30℃,>50%3.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测—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的特点:皮肤盈众,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友轻度凹陷.4.治疗要点:复温关键、支持疗法、合理用药5.护理措施⑴复温:①肛温>30℃,中性温度保温箱,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②<30℃,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外加热,每小时提高℃,不超过34℃,12-24小时内恢复⑵合理喂养轻者能吸吮着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保证热能供给⑶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⑷预防感染,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更换体位,减少肌肉注射⑸观察病情:T、BP、R、P、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⑹健康教育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1.病因:1.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足2.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2.病理生理:1新陈代谢:①蛋白质,负平衡,低蛋白水肿②脂肪,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③碳水化合物,血糖偏低,重者昏迷甚至猝死④水盐代谢,低渗状态,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低镁血症.⑤体温调节能力.2系统功能:①消化系统,易发生腹泻②循环系统,脉搏细弱、心肌收缩力减弱③泌尿系统,尿量增多比重下降④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⑤免疫系统,极易感染4.临床表现:1.体重不增早期表现,随后下降2.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躯干、臀部、四肢,最后面颊.重度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出现浮肿.5.根据体重及身高减少情况分型和分度体重低下型、生长弛缓型、消瘦型.6.并发症:营养性贫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涉及儿童年龄组的护理学科,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和青少年。
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儿科护理学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专门的关注和研究。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1.儿童生理学:了解儿童的正常生理发展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这有助于护士在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处理。
2.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包括情绪、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
儿科护士需要具备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以便能够正确评估和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
3.儿童卫生:掌握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了解预防、治疗和护理这些常见疾病的方法,以便能够提供正确和有效的护理。
4.儿童急救:掌握儿童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护士需要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保障儿童的安全和生命。
5.儿童营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等。
护士需要能够提供正确的营养指导和管理,以确保儿童得到健康的营养。
6.儿童成长和发育: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和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智力发展、运动发展等。
护士需要能够评估和促进儿童的发育,同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7.儿童心理社会支持:理解儿童在面对疾病、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和社会困扰。
护士需要能够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儿童和家庭应对这些困难。
8.儿童家庭护理:帮助儿童和家庭适应和管理疾病和治疗过程,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家庭健康教育等。
护士需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9.儿童安全:了解儿童的安全需求和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预防意外伤害、保护隐私等。
护士需要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和教育来保护儿童的安全和福祉。
10.儿童特殊需求护理:了解和处理患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一、生长发育规律:(1)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断进行;2个生长高峰;出生后第一年(尤其前3个月)、青春期。
(2)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早,生殖系统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慢;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则须到学龄期才发育加快。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先观看和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
)由简单到复杂。
(4)个体差异:遗传、性别、环境。
女孩青春期比男孩早1-2岁,因此在青春期女孩发育速度较男孩快,之后又被男孩超过。
二、小儿体格发育体重:出生时:3.33±0.39kg(男) 3.24±0.39kg(女)我国2005年九市城区调查-3.3kg(男);3.2kg(女) WHO参考值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内,由于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3-4日最低点,7-10日回复到出生体重。
如下降幅度>10%或第10天仍未恢复到出生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原因。
体重为最重要、最灵敏。
近期营养状况。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的体重增长逐渐减慢。
出生后前3个月增长最快,生后3个月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1岁时婴儿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
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后9个月体重的增加值。
体重公式:1-6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 3-12月: (月龄+9)/27-12月:月龄×0.25+6 1-6岁:年龄×2+812月:10kg 7-12岁:(年龄×7-5)/2 1-12岁:年龄×2+8身高/身长:反映长期营养状况。
在生后第1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cm。
其中前3月增长值约等于后9月的增长值。
第2年增加10-12cm。
2岁以后每年增长6~7cm。
2岁以后每年增长<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公式出生时:50cm1岁时:75cm2岁时:85cm2-12岁:年龄×7+75cm囟门:在新生儿,组成头颅的的各骨彼此分离。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一般特点:由快速生长期进入缓慢生长期、四肢先长后长体干、头部相对较大、骨骼生长发育成熟、生殖器官发育等。
2.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体格生长指标(身高、体重、头围等)和功能发育指标(语言、精细动作等)。
二、儿童生理特点1.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小、外周呼吸道狭窄、咳嗽反射较弱等。
2.儿童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心率较快、心脏较小、心音较清、血压较低等。
3.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能力不完善、胃容积小、肠道易发生感染等。
4.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尿液浓缩能力差、膀胱容量小等。
5.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感染等。
三、儿童疾病特点1.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传染病等。
2.儿童特殊疾病:如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3.儿童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肺炎、腹泻、脑膜炎等常见儿童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等。
4.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在疾病过程中常出现焦虑、害怕、娇气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了解儿童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儿童护理技术1.儿童入院护理技术:包括接诊、综合评估、床边安全、护理记录等。
2.儿童体温测量:包括体温计的选择、体温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3.儿童静脉输液:包括静脉穿刺技术、输液载体的选择、输液速度的控制等。
4.儿童导尿:包括导尿管选择、导尿技术、导尿后护理等。
5.儿童身体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口腔护理等。
6.儿童药物给予:包括药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副作用的观察等。
五、儿童家庭护理1.儿童家庭护理技巧:如家庭环境的调整、家庭常备药品的选择、常见儿童疾病的家庭护理等。
2.儿童家庭护理的意义:儿童属于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有效的家庭护理可以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护理质量。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考点整理,希望可以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比如,婴儿先会抬头、翻身,然后才会坐、爬、站、走。
2、体格生长(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出生时平均体重约 3kg,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约等于后 9 个月的体重增长。
1 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2 岁时约为出生时的 4 倍。
(2)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高 50cm,1 岁时约 75cm,2 岁时约85cm。
2 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 5 7cm。
(3)头围:出生时头围约 33 34cm,1 岁时约 46cm,2 岁时约48cm。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3、神经心理发育(1)感知觉发育:新生儿已有视觉、听觉,但不敏锐。
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逐渐完善。
(2)运动发育:大运动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精细运动如抓握、涂鸦等。
(3)语言发育:经历发音、理解、表达等阶段。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1、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有所不同。
2、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初乳富含免疫物质,尤为珍贵。
3、人工喂养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
冲调奶粉时要注意浓度和卫生。
4、辅食添加(1)时间:一般 4 6 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三、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为儿童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2、定期体检定期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口腔保健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
儿科护理学重点笔记[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正高级)参考资料]
儿科护理学重点笔记[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正高级)参考资料]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学专业理论。
2、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和相关护理措施。
3、熟练掌握整体护理和护理程序理论,并应用于临床。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感染性疾病、急症等)的护理评估、护理查体、护理心理、健康教育。
2、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学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等知识。
3、熟练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
4、熟练掌握儿科常用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高级卫生职称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22年高级卫生职称考试一次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通过资格评审梦助力!【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二、学科新进展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护理实践和科学研究。
2、掌握专科护理新技术、诊疗技术和护理新进展。
3、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一定了解。
三、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和护理措施。
2、熟练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3、掌握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掌握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并能针对性地做好群体或个体的健康教育。
4.掌握小儿分诊的方法,能正确区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正确判断各种出疹性疾病并进行初步处理,如隔离病人、健康宣教等。
5.熟悉儿科各种专科操作,掌握小儿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蓝光箱、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维护,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6、熟练掌握儿科液体疗法、给药方法、药物剂量计算。
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四、本专业病种及相关知识1.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3.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4.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5.儿童发展理论6。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对儿童进行护理和照顾的学科。
儿科护理的内容涉及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儿科护理学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护士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
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在进行儿科护理时,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儿童由于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儿科护理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护士需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3. 儿童营养与膳食护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的发育和生长。
因此,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合理制定膳食计划。
同时,护士还需要帮助家长正确选择食材、合理搭配饮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其健康成长。
4. 儿童行为心理护理儿童的心理发育比较脆弱,对周围环境和社会因素比较敏感。
护士在接触儿童时,需要关注其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帮助他们克服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
5. 儿童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儿科护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安全用药等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护理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结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专门针对儿童的护理学科,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到多个方面。
护士在进行儿科护理时,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熟悉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掌握营养与膳食护理的要点,重视行为心理护理,注重健康教育。
儿科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儿科护理学重点简答题.doc
对于儿科护理学的重点简答题,以下是一些示例:
1. 什么是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是关于儿童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科学。
它包括对儿童的发育、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独特需求的研究和实践。
2. 儿科护理的目标是什么?
儿科护理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健康和平衡发展,预防疾病和伤害,并为生病的儿童提供综合的护理和支持。
3. 儿科护理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儿科护理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4. 儿童护理与成人护理有何区别?
儿童护理与成人护理有许多区别。
首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于成人,因此在护理中需要考虑这些特点。
其次,儿童的疾病和伤害类型也与成人不同,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方法。
5. 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儿童为中心、家庭参与、关注发育和需求、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个体化的护理和终身学习。
6. 儿科护理师的角色是什么?
儿科护理师的角色是提供儿童健康和疾病护理的专业人员,包括评估儿童的健康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护理干预、教育儿童和家庭,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
7. 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儿童的发育延迟、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急性和慢性疾病、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等。
8. 儿科护理师如何与儿童和家庭建立关系?
儿科护理师与儿童和家庭建立关系的关键是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他们应当关注儿童和家庭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他们配合来提供护理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1、判断儿童体格发育主要指标是: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15)2、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有哪些?(2)①胎儿期:受孕至生后脐带结扎特点:妻妾营养物质及氧气来自母体;生长发育最快②新生儿期: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③婴儿期:出生至1岁特点:生长发育较快,运动功能发育快,抵抗力低④幼儿期:1岁至3岁特点:生长发育快,智力发育快⑤学龄前期:3岁至6~7岁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智力发育加快⑥学龄前:6~7岁至11~12岁特点:体格发育较学龄前期加快,智力发育加快⑦青春期:女孩11~12岁至17~18岁男孩13~14岁至18~20岁特点:体格发育快,生殖系统发育快3、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及临床特点(446)(1)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2)临床特点:五期:手足口出诊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
①发热-- 发热为HFMD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
多数HFMD患儿突然起病-- HFMD初期,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头痛、恶心、呕吐、纳差等前驱症状。
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天~2天或发病同时伴发热,体温一般为38℃左右,持续2天~3天,少数患儿持续3天~4天-- 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HFMD患儿体温常较高,伴发热的持续时间亦较长②口腔改变-- 口腔黏膜疹在HFMD的临床症状中出现比较早,起初表现为在口腔的硬腭、颊部、牙龈及舌部出现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后形成溃疡,周围绕以红晕。
--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常伴有流涎、拒食等表现。
-- HFMD患儿的口腔症状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或无口腔损害③皮肤改变⏹1~3天后患儿的手、足、臀、膝等处出现红色斑丘疹,散在或融合,无痒感;部位为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或足跟边缘、肛周及会阴部多见;很快发展为2~4mm大小的水疱,内含数个至数十个不等透明液体,部分水疱长轴与皮纹一致。
⏹HFMD患儿的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中,不一定全部出现。
部分病例可无发热,可仅仅表现为皮疹或口腔内疱疹。
4、掌握正常儿童出牙的规律是什么?(23)小儿正常出牙顺序是这样的,先出下面的二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
小儿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八颗乳牙。
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全部出齐大约在2-2.5岁。
5、何为法洛四联症(287):是指1岁以后儿童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是由以下四种畸形组成:①肺动脉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6、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缺乏维生素D(206)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②日光照射不足③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④维生素D摄入不足⑤疾病及药物影响7、小儿肥胖症大多数是继发吗?(202)错,小儿多数是单纯性肥胖症8、引起禽流感的的病原有哪些?甲型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病毒9、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病毒是:轮状病毒10、小儿各系统器官发育是均衡的吗?不是。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大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最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11.诊断儿童原发性癫痫最有价值指标是什么(353)典型脑电图上显示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癫病样波。
12.新生儿ABO溶血病与什么有关系(177)母体中存在着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IgG,这种IgG血型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后,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
13.母乳喂养应遵循什么原则(85)1.尽早开奶,按需哺乳2.促进乳房分泌3.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4.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5.保持心情愉快6.保证合理的营养7.社会及家庭的支持辅食添加原则(88)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14.新生儿期应做什么预防接种(72-73图)卡介苗,乙肝疫苗等15.哪些免疫球蛋白能通过胎盘(387)IgG是唯一可以通过。
16.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什么样重大变化(279)肺循环阻力下降卵圆孔关闭动脉导管关闭17.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形式是什么(417)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18.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分型(28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无分流型(无青紫型)19.麻疹在什么期传染性最强(434)发热后两周(四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20.小儿在什么年龄易发生意外伤害(67)幼儿期21患儿照蓝光时应做好哪些准备。
(143,178)物品准备:遮光眼罩,光疗箱,光疗灯或光疗毯,光疗灯管和反射板应清洁无灰尘,光疗箱需预热至适中温度。
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
一、眼睛要用眼罩保护,会阴部也要遮盖以避免粘膜受损。
二、注意蓝光箱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三、注意给孩子适当多喝水,因为蓝光治疗会导致水分丢失得多。
四、因为在蓝光箱里,身上没衣服,也没有家长的怀抱,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容易出现哭闹不安,必要时可用些镇静催眠药,如鲁米那,让孩子安静睡觉,而鲁米那本身又是肝酶诱导剂,对黄疸的消退也有帮助。
五、蓝光治疗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疲倦和不爱吃奶的现象,这是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一般让孩子多喝水,睡觉好,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六、要定时用经皮测黄机测一测黄疸指数,如果经蓝光治疗而指数一点都不降,那就要注意存在“青铜症”的可能,这也是不良反应之一。
七、一般是间隔照蓝光,比如照六小时停六小时再照,与不间断的持续照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22早产儿护理应特别注意什么。
(155)一、维持体温稳定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二、合理喂养今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三、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
四、密切观察病情除应用监护仪检测体温,脉搏,呼吸灯生命体征,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
五、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六、健康教育做好早产儿母亲的开导工作,鼓励父母探视,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
七、发展性照顾这种护理模式满足新生儿的个体化需要,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
包括提供正确的措施和适宜的环境,注意医疗护理措施的时间性,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新生儿行为的稳定,同时应为父母提供精神支持并使其了解新生儿行为的独特意义。
23佝偻病活动期的表现有哪些。
(208)一、骨骼改变1 头部:六个月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称乒乓头;7-8个月,变成方盒样头型,严重时呈马鞍状或十字状头形。
患儿前囟闭合延迟,出牙迟,牙釉质缺乏病易患龋齿。
2 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称佝偻病串珠;形成鸡胸,漏斗胸。
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并发呼吸道感染,甚至肺不张。
3 四肢:出现佝偻病手,足镯;膝内翻(O形腿)和膝外翻(X形腿)。
4 脊柱:可致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
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如蛙腹。
三、神经,精神发育迟缓:语言智力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
24小儿什么期生长发育最快。
(4)婴儿期:出生后到一周岁。
25小儿体液分布的特点及是什么。
(121)不同年龄儿童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年龄细胞内液体液总量足月新生儿35637781岁405257026婴儿为什么易发生溢乳。
(89)婴儿胃呈水平位置,韧带松弛,易折叠;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好等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此外,可因过度喂养,不成熟的胃肠运动类型,不稳定的进食时间等原因,婴儿常出现溢乳。
27 腹泻补钾要注意什么。
(239)低钾血症者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可口服或静脉补充,但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且不可推注。
28胎儿期是怎么获取营养物质的。
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母体.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及发育到胚胎初期,受精卵还没有结构与母体相连,故营养是都由卵细胞内的卵黄提供的.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所以发育过程早期营养来自卵黄,后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取,因胎儿期在胚胎发育中占时间较长,故所需营养主要来自于母体.29正常小儿身高、体重计算方式(16)一.体重:可选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 +月龄*0.252岁至青春期:体重(kg)=年龄*2+7(或8)或用公式:3-12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二.身高:2-12岁:身高(cm)=年龄(岁)*7+7730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02)一临床特点1前驱感染2 典型表现:起病时可有低热,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头晕,要不钝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主要症状: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3 严重表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4非典型表现:无症状性急性肾炎,肾外症状性急性肾炎,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炎二护理诊断:1 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2 活动无奈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3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衰竭4 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本病的护理知识三护理措施1 休息,利尿,控制水盐摄入休息;饮食管理:限制钠盐摄入;利尿降压2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应用利尿剂每日测体重,每周留尼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观察血压变化;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
3 健康教育31 支气管肺炎主要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63)一主要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2 循环系统表现:轻度缺氧可致心率增快,重症肺炎可合并心肌炎,心力衰竭;3 神经系统表现:轻度缺氧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 消化系统表现:轻者食欲减退,吐泻,腹胀等;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肠麻痹,呼吸困难加重。
有消化道出血时,可吐咖啡渣样物,大便潜水试验阳性或柏油样变。
5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血压下降没,四肢凉,脉细数,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