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
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
也, 但亦绝不是空中楼阁, 而是与我们以前所学知识及 日常 跨 虑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共通之处。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
决心 如讲解 形与气的关系时 , 就举学 生物理化学所学 的能
孥酌哲学势法 星要越据整体观念 未 精 学说 : 阴南学说 孟 量爵值定律为 例说 明 ; 讲解疾 病按五行生 克传变何者为重 的
的。而我们在讲授《 中医基础理论》 , 时 习惯于对学生讲《 中
医基础理论》 的认识 和理解方法 和以前所学知识 的认识方法
有所不 同, 具有抽象思维 的特点 等等。此时有 的学 生就会有
“ 我们 以前所学 的知识对大 学的学 习是不 是没有 用? “ ” 抽象 性的东西太难把握 ?等等 想法 , ” 从而对学 习中医产生迷茫和 畏难情绪 。为排除学生 这一 思想 上的 障碍 , 中 医基 础理 在《 论》 教学 中 , 将要讲解 的内容和思维方法 , 到学 生 以前学 溶入 习的知识及 日 常生活 的事 例中。注重学生 思维 方法纵 向性 ,
鼯烩 的作用 力 、 反作 用力 和顺水 逆水行 舟现象 特挚说肄 容; 蔓 i廖祆菇审 茵挚酌0 患罐方法: 搬 圭妻有 趣 论时; 烧枝 : 类路 以装撕鹫 试糠与发谜铸≥ 嚣宝摆 欢癌中医 解释燕 鞲 这裤 阪培 养 学生 的思 维方式 , 而且培养学生 挚两翼槔方珐} 鼯砷萑孥英 盼瑾 桓 谨旃究方法≮ 婧疾病酌 誊 从多掌科联冁牲 角度患考阅题 又如讲解天人相应理 疗糟 努 砖 等 痧 劳武的 瞎弊鲍不 娓耐i 2 ; : 乏 我们l《街 着装 不同酌规 础 吸 “ 春捂秋 朝 功 多 城 而就触 稳 币窿 基础趣论 韵激掣趟 》 ; 练謦 的养生俗语 湖 { 的疾病现豢加l说明饼 避 ; I
[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思维方法 ; 学 教 [ 中图分类号] 2 [ R 2 文献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 62— 5 X(0 7 0 0 1 0 17 9 1 2 0 )4— 12— 2
山东中医药大学各专业介绍(2011年)
中医学(七年制)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诊疗临床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具备在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等机构从事中医药临床医疗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富有创新意识的中医学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及诊疗技能,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中医各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
修业年限:七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中医学(五年制)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医学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和扎实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等。
修业年限:五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中西医临床医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扎实基础,掌握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并依此建立临床医学思维模式,具备从事中西医临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中医药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接受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解(详细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解绪论客观性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确立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国医药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哪部?()①《黄帝内经》②《伤寒杂病论》③《神农本草经》④《难经》【题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
原因在于《黄帝内经》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果,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确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经络、解剖、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
【答案】①2、标志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确立,为临床中医学发展的奠基之作是哪部?()①《黄帝内经》②《难经》③《伤寒杂病论》④《金匮要略》【题解】《伤寒杂病论》在《内》、《难》等理论基础上,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辩证论治方法,成为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研究和处理疾病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方法。
《金匮要略》是晋代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编纂整理,一分为二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故《金匮要略》作为标准答案不全面。
【答案】③3、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隋代巢元方等著的什么书?()①《神农本草经》②《脉经》③《诸病源候论》④《温病条辨》【题解】《诸病源候论》详尽地记述了各科疾病的病因与症状,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答案】③(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1、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是什么?()()()()()①《黄帝内经》②《难经》③《神农本草经》④《伤寒杂病论》⑤《黄帝内经素问》【题解】《黄帝内经》的成书,实际上标志着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是中国医学基本理论和辩证论治的奠基之作,二者与《神农本草经》、《难经》一起,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四部经典”,由此而确立了中国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方向)本科阶段分制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学)本科阶段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系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能胜任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教育科研单位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6)系统地掌握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7)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
2. 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及针灸推拿常用手法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5)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初步具有从事本专业翻译、研究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7)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具有较强跟踪本学科发展趋势、自主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8)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3. 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中医基础理论考纲直击本章预计分值:10~15分章节预计分值重点提示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0~1辨证论治第二节阴阳学说1~3阴阳的属性、阴阳的相互关系第三节五行学说1~3五行的生克乘侮第四节藏象1~3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考点精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的主宰是心。
配合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学习中医学宜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
2.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协调统一。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也可称为“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界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主要表现为生理上的适应调节,病理上的内外影响,诊断上的内外审查。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因素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人也在与社会环境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与协调平衡。
二、辨证论治(一)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也称“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症、证、病症、证、病的区别见表1-1。
表1-1症、证、病的区别名称范围内容举例症个别现象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鼻塞流涕、嗳气、肢冷、脘腹痞满证某一阶段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肾阴虚、风寒犯肺、肝胃不和、痰火扰心、气滞血瘀病完整的全过程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基础理论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3期.杨忻.孟庆刚.[2].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章增加.[3].试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7期.李姿慧.王键.李净.吴元洁.李玉梅.[4].《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2期.张明泉.王亚利.[5].干细胞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先天之精学说.《中国临床康复》.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7期.张进.徐志伟.陈群.丁富平.[6].概念转变:“探查对象,转变认识”引导理论与教学及思维变革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Ⅲ).《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8期.乔明琦.魏盛.张惠云.韩秀珍.[7].新学科:学科规律,深化领域、形成分支、迈向现代教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上篇Ⅲ).《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4期.乔明琦.于艳红.魏盛.赵启韬.孙文君.[8].新概念:理论前提,揭示概念内涵、朝向现代科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上篇I).《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2期.乔明琦.魏盛.王海军.孙鹏.张惠云.[9].“探索未知,追求新知”,提高中医学术与现代中基研究水平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Ⅱ).《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7期.乔明琦.詹向红.窦学俊.魏盛.王晓茹.[10].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I).《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5期.乔明琦.王文燕.孙英霞.杨焕新.魏盛.二、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本体方法构建中医药概念信息模型的方法学示范研究.被引次数:11作者:谢琪.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1(学位年度)[2].刘完素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贡献.被引次数:1作者:贾润霞.中医医史文献河南中医学院2008(学位年度)[3].从中风病病机证治规律看《中医基础理论》“内风”病机学说的缺失.被引次数:1作者:李大鹏.中医基础理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4].先秦儒家中和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刘志梅.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5].论肺与大肠的“相合”与“相表里”.作者:张敏.中医基础理论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6].气虚血瘀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曾建雄.中医基础理论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7].五运六气的源流、推演及51年10地区气象资料的统计验证.被引次数:4作者:张喆.中医基础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8].中医基础理论与复杂性科学观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成博.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学位年度)[9].绩效技术在盲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按摩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例.作者:孙惠婷.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人居环境与健康关系之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林琼婉.中医基础理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创建原则及其论证.乔明琦.高冬梅.于艳红.郑红.魏盛.王海军.张惠云,2013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2]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突破的思考.于华林,2013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3]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罗再琼.杨青,2012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4]实证化中医基础理论.陈国生,20102010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5]《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夏慧茹,2011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6]内证实验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张敬文.王凤.侯少静.王朝晖,2014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医学气功学术年会[7]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述评. 王昌恩.乔明琦.迟华基.鲁明源,2007“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8]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初探.于琦,2009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9]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是中医创新的核心.杨杰,2007“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10]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李海玉,2007“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中医基础理论》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参考书目1、《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本2、《二十二子》.缩印清代浙江书局汇刻本3、《国语》.左丘明4、《黄帝内经素问》5、《黄帝内经灵枢》6、《难经》7、《伤寒论》.东汉·张机8、《金匮要略》.东汉·张机9、《肘后备急方》.晋·葛洪.10、《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11、《千金要方》.唐·孙思邈12、《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等13、《圣济总录》.宋·赵信敕编14、《济生方》.宋·严用和15、《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16、《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17、《扁鹊心书》.宋·窦材18、《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刘完素19、《儒门事亲》.金·张从正20、《脾胃论》.元·李杲21、《格致余论》.元·朱震亨22、《医学正传》.明·虞抟23、《慎斋遗书.》明·周之干24、《图书编》.明·章潢25、《医学入门》.明·李梴26、《薛氏医案》.明·薛己27、《证治准绳》.明·王肯堂28、《类经》.明·张介宾29、《景岳全书》明·张介宾30、《医贯》明·赵献可31、《理虚元鉴》明·汪绮石32、《寿世保元》明·龚廷贤33、《医旨绪余》明·孙一奎34、《温疫论》明·吴有性35、《医宗金鉴》.清·吴谦等编36、《医门法律》清·喻昌37、《寓意草》清·喻昌38、《张氏医通》清·张璐39、《证治汇补》清·李用粹40、《锦囊秘录》清·冯兆张41、《临证指南医案》清·叶桂42、《温热论》清·叶桂43、《温病条辨》清·吴瑭45、《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46、《医学正传》清·高士宗47、《医碥》清·何梦瑶48、《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49、《医林改错》清·王清任50、《类证治裁》清·林佩琴51、《吴医汇讲》清·唐大烈辑52、《医醇賸义》清·费伯雄53、《医原》清·石寿棠54、《读医随笔》清·周学海55、《血证论》清·唐宗海56、《中医汇通医经精义》清·唐宗海57、《医学求是》清·吴达58、《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59、《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辑60、印会河.五版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61、印会河,张伯讷.《中医基础理论》(教参).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2、吴敦序.六版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6月63、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指导.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64、孙广仁.七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8月65、童瑶主编.规划教材与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6、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7、孙广仁主编.中国传统医学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8、孙广仁,刘家义,张安玲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9、王琦主编.《中医藏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0、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72、孙广仁,迟华基,韩成仁等.中医基础理论研讨(硕士研究生试用教材).山东中医药大学内部教材,199773、金志甲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200174、王新华执笔.南京中医学院内部教材《中医基础理论》,198675、何裕民主编.《中医学导论》.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76、雷顺群主编.《内经》多学科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7、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78、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80、张登本.《中医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1、周学胜编著.中医基础理论图标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2版82、汤希孟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精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
1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方向)本科阶段分制培养方案全篇
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学)本科阶段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系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能胜任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教育科研单位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6)系统地掌握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7)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
2. 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及针灸推拿常用手法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5)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初步具有从事本专业翻译、研究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7)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具有较强跟踪本学科发展趋势、自主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8)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3. 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19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801)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较为系统地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中医药思维,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文学、史学的相关内容,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规律。
(3)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4)掌握中药生产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5)掌握中药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6)掌握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7)熟悉中药储藏、保管、养护的基本知识,了解储藏、保管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8)熟悉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9)熟悉国家相关医药管理法规和政策。
2. 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传承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2)具有从事中药生产工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正确评价中药质量的基本能力。
(4)具有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与用药对象、医药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7)具有阅读中医药传统文献和使用一门外语阅读药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8)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 素质要求(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1-3五行学说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2.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 行血; 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 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 阴以防肝阳上亢。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 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 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 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 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 属于木。其他类推。 肝 木 目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 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 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 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 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 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表1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 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 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 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 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 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 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 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
中医基础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明清时期B:宋金元C:近现代D:战国至两汉E:两晋隋唐答案:D2.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答案:A3.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张从正B:刘完素C:张元素D:李杲答案:A4.下列各项,属于“体征”的是()A:脉象沉迟B:心脉痹阻C:痢疾D:胸闷心悸答案:A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是()A: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B:医药实践的经验积累C: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D: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答案:ABCD6.中医学辨证思维的主要内容是()A:辨病因B:辨病势C:辨病位D:辨病性E:辨体质答案:ABCD7.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本质。
A:错B:对答案:B8.异病同治的实质是异病同证同治。
A:错B:对答案:B9.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理论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A:错B:对答案:B10.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精气学说滥觞的时代是()A:春秋时期B:两汉时期C:西周时期D:战国时期E:先秦时期答案:E2.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A:五方说B:元气说C:水地说D:五材说E:人体之精说答案:C3.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A:内与外B:水与火C:明与暗D:左与右E:上与下答案:B4.下面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A:下午B: 后半夜C: 前半夜D:上午E: 中午答案:A5.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稼穑B: 从革C:曲直D:润下E:炎上答案:C6.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A:错B:对答案:B7.人体之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升降聚散A:错B:对答案:A8.发热的病人,其病机可以皆是阳盛则热A:错B:对答案:A9.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是说明五行之间相侮关系。
A:对B:错答案:B10.脏腑分阴阳,则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浙江省中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
备注
第 2 页,共 10 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学科名称 中医肺病学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
备注
第 1 页,共 10 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学科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中医心病学
中医肝胆病学 中医脾胃病学
北京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备注 藏药学 藏药制药学 蒙药学(生药) 藏药药理学 民族药学
第 9 页,共 10 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学科名称 中医络病学﹡ 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工程学﹡ 中医心理学﹡
中医传染病学﹡
神志病﹡
建设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四川省骨科医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洪都中医院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及其濡养功能减 退的病理状态。 常见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 神疲眩晕、心悸不宁、经少或经闭、脉 细等临床表现。
主症为面色萎黄无华及月经量少等。 血虚在脏腑主要有心血虚和肝血虚。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少及其滋润等 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 状态。 常见于吐、泻、发热之后,可出现目 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 而失去弹性,甚则见目眶深陷、小便全 无、精神萎顿、转筋等症。 主症是皮肤、口鼻干燥及大便干燥等。 津液不足主要见于肺、胃和大肠。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阴虚日久, “无阴则阳无以化”,可出现“阴损及阳” 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阳虚日久,“无 阳则阴无以生”,可出现“阳损及阴”的以 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此时的阴阳两虚都兼有气虚的表现,只 是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故都可在滋阴 或补阳的基础上兼以补气,如生脉散或参附 汤之类。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与气虚的 关系如何? 这在以往的教科书上一般不讲, 也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问题。下面我 们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她们之 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解决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中,到底是“什么”不足了? 是精虚了,血虚了,津液不足了,还 是气虚了? 若以精血津液不足为“阴虚”而气 不足是“阳虚”,自然与已有的精虚、 血虚、津液不足与气虚等中医学固有 概念相重复,因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义。
阴气
气
分
阳气
人体之气以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分 为阴气与阳气两部分: 阴气具有凉润、抑制、宁静、沉降 等作用; 阳气具有温煦、兴奋、推动、升发 等作用。 阴气与阳气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 根互用。
阴气虚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 偏亢,可出现阴虚内热、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等虚热性病证;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阴气相对偏 胜,则出现阳虚内寒、阳虚阴盛等虚 寒性病证。 虚热性与虚寒性病证的出现是阴虚 与阳虚病机的初始阶段。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二)(高起专)期末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二)(高起专)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对热因热用的表述,下列何项为错A用热性药物治疗真寒假热之证B用热性药物治疗阴盛格阳所致的病证C用温热药物应尽量避免在炎热季节使用D所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E实质上仍是逆其证候真象性质而治的治法正确答案:C2.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的是A精B气C血D津液E神正确答案:E3.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A风邪B燥邪C火邪D暑邪E疣气正确答案:B4.证候虚实的“虚〃是指A体质虚弱B气血虚C正气不足D邪留伤正E精气虚正确答案:C5.以下属于“证候〃的是A痢疾B角弓反张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正确答案:C6.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小肠经下接A膀胱经B胆经C心经D肾经E三焦经正确答案:A7.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二正经D浮络E别络正确答案:C8.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A调控B防御C温煦D中介E固摄正确答案:D9.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为血帅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正确答案:D10.亡阳主要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取下列哪一项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C回阳救逆D救阴固脱E阴中求阳正确答案:C11.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中哪一项A用热远热B用寒远寒C从者反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正确答案:D12.肺的行水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D肺朝百脉E肺主宣发肃降正确答案:E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B土和金C金和木D木和土E金和火正确答案:B14.湿浊内生主要责之何脏功能障碍?A心B肝C牌D肺E肾正确答案:C1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正确答案:A16.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17.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A面色B舌色C爪色D脉象E胸部的感觉正确答案:C18.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血液C精液D宗气正确答案:B19.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狂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正确答案:E2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是A木为水之子B水为木之母C火为土之母D土为金之子E火为木之子正确答案:D2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嵇C润下D从革E曲直正确答案:E22.寒邪的性质是A其性开泄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黏底E其性干涩正确答案:C23.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正确答案:B24.大怒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25.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A心C肺D肝E肾正确答案:B26.以下哪项属于肺气肃降的体现A吸入自然界清气B排出体内的浊气C宣散卫气D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E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F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正确答案:A27.发病的基本原理是A感受邪气B正气不足C邪正相搏D情志因素E体质因素正确答案:C28.气陷常见于A脾气虚B肺肾气虚C脾肾气虚D心肾气虚E肾气虚正确答案:A29.疣气致病特点是A易发情志病变B直接伤及内脏C易影响脏腑气机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E病邪常相兼为病正确答案:D30.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正确答案:C31.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惊则A气上C气乱D气消E气下正确答案:C32.足、手阴经交接于A头B胸C腹D手E足正确答案:B33.虚损病变出现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A虚则补之B补其不足C攻补兼施D塞因塞用E补虚泻实正确答案:D34.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方药治疗,此被概括为下列哪一项A逆者正治B从者反治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虚虚实实正确答案:D35.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合作的结果A肝肺B心肺C肝肾D肝脾E脾肾正确答案:C36.阴盛格阳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阳损及阴C真热假寒D真寒假热E真实假虚正确答案:D37.具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A冲脉B督脉D任脉E阳跷脉正确答案:D38.“天癸”的产生取决于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D肾中精气的充盈E后天之精的充养正确答案:D39.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金克木E水克木正确答案:E40.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热)邪D湿邪E燥邪正确答案:D41.“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血汗同源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2.被称为“娇脏〃的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B43.被称为“先天之本〃的是A心B肺C肝E肾正确答案:E44.以下哪项不属于肺气宣发的体现A排出体内浊气B宣散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正确答案:E45.病人正虚邪实而正气不耐攻伐,此时应采取的治则是A扶正B祛邪C祛邪扶正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E先扶正后祛邪正确答案:D46.下交于肝经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D47.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E扶阳正确答案:A48.“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A气与津液B气与血C血液与精D血液与津液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9.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A心气B宗气C脾气D卫气E营气正确答案:B50.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正确答案:B51.在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调节血量D疏通水道E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正确答案:B52.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肺B心脾C脾肺D脾肾E肝肾正确答案:C5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偏盛B邪盛正衰C正气不足D正胜邪衰E正虚邪恋正确答案:C54.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A肝B心C牌D肺E肾正确答案:E55.适用“急则治标〃治则的是A阴虚咳嗽B持续低热C大小便不通D慢性胃痛E下肢水肿正确答案:C56.属大肠络肺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A57.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A头顶B头后C侧头部D面颊部E额部正确答案:D58.肺主治节是指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C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E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正确答案:C59.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循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脾经B肝经C肾经D胃经E心包经正确答案:A60.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A心肝肾B心脾肾C脾肝肾D脾肺肾E脾胃肾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佐金平木法D金水相生法E壮水制火法正确答案:A,B,D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传变性正确答案:ABC,D3.瘀血的致病特点包括A易于阻滞气机B影响血脉运行C影响新血生成D病位固定E病证繁多正确答案:A,B,C,D,E4.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调节血液运行正确答案:ABC,E5.通因通用的治法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泻C肾气不固的小便清长D瘀血引起的出血E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正确答案:B,D,E6.肝藏血的生理意义包括A贮藏血液于肝内B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分配C调节水液代谢平衡D防止出血E魂神有所依舍正确答案:A,B,D,E7.脾气主升,主要表现在A配合胃腐熟水谷B上输水谷精气于心肺、头目C在体合肉,主四肢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E运化水液正确答案:B,D8.入侵经络、筋骨而引起痹证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暑邪正确答案:ABC9.“气为血之帅〃包括的内容有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C气能行血D气能载血E气能摄血正确答案:AeE10.偏阳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正确答案:AeE三、判断(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反治法不属于致病求本法则的范畴正确答案:错误2.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伤及脏腑。
1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较为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全科医学的相关知识;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中医思维与传承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够在各级医院、社区等基层卫生单位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应用型中医人才,并为其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基本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3)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4)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5)掌握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6)掌握全科医学知识,熟悉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7)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残障及心身康复、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9)熟悉预防医学,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10)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2. 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内考博真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历年考博真题2000 年中医内科1.请阐述水肿、淋证、癃闭、关格的临床特点及联系。
(10分)2.请论述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
(10分)3.胸痹的发病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其病理特点如何?怎样辨别阴寒证、痰浊证、气滞证、血瘀证的不同?各证型治疗要点是什么?(10分)4.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10分)5.试述“真中” “类中”的源流考略?(10分)6.痰饮发病的内在病理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其治则如何?为什么?(10分)7.消渴病(糖尿病)临床常见哪些急慢性并发症?请写出消渴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只写分型)、治法、方剂。
(10分)8.如何理解《血证论》提出的治血四法?(10分)9.调补脾肾为何是治疗虚劳的关键?请论述之。
(10分)10.通窍活血汤方义如何?你在临床应用如何体会?(10分)2001 年中医内科1.你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看法。
2.中风病(中脏腑、中经络)的临床表现。
3.“开鬼门、洁净府”结合心血管(心衰)的应用。
4.胃痞、胃胀、痞满的鉴别诊断。
5.试述扶正治疗肿瘤(祛邪需要扶正,邪去正自安)6.肝癌、积症的治疗方法,在何时用何法?7.石棉在《内经》的论述及其治法(3个)8.试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9.试述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10.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能治疗心系的那些疾病?2002 年中医内科1.中医痿证与西医的神经系统哪些疾病有关2.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3.无痰无不作眩的病机含义怎样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高血压如何辨证,降压中药有哪些4.胸闷病机、症状、治法、代表方剂5.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黄连阿胶汤、知柏地黄汤心悸如何区别应用,方药组成6.湿邪困脾的脉症特点7.活血化瘀在急慢性白血病中如何应用8.消渴病机、症状,消渴肾脏病时真武汤、济生肾气丸适应症多时什么,方药组成。
2003 年中医内科1.名词解释:逆流挽舟、提壶揭盖、延痹、关格、绝汗2.结合腹痛的病机,谈谈痛证的治疗大法3.气臌、血臌的临床特征、治法、方药4.治疗虚劳时,运用补益法应注意的问题5.何谓“厥证”?《内经》如何论述的?6.运用《内经》的阴阳营卫的观点,阐述寤寐的生理、病理7.古代文献对脑的生理功能的认识8.痹证在古代的分类方法、近代如何分类?9.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10.病例分析题:述其正确的诊断、证型、方药2004 年中医内科1.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有哪些?如何理解“胃不合则卧不安”?2.从汗为心之液的基本理论,结合临床简述心病与汗证在病机上的关联及主要的治法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