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知识

合集下载

职业病防治知识

职业病防治知识

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劳动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职业病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重点在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职业病的危害。

为了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职业病的相关知识。

一、职业病的常见类型1. 尘肺病: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硅肺等。

2. 化学中毒:一种由于吸入或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如丙酮中毒、铅中毒、汞中毒等。

3. 联合中毒:一种由于同时接触多种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如三氯乙烯、苯、甲苯等化学品中毒。

4. 噪声聋:由于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而引起的耳聋。

5. 振动病:长期从事振动作业会引起的一种疾病。

二、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的主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会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和生理功能障碍,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受到损害。

严重的职业病会导致感觉障碍,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生。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职业病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患职业病的工人会降低工作效能,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

在个人和家庭方面,职业病的发生也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和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职业病的防治1. 健康知识培训健康知识培训是职业病防治的基础,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常见的职业病,掌握预防和治疗职业病的方法。

2. 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职业病的产生、危害规律进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评价,为企业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进行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监测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定期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和处理。

4. 管理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防治职业病最为核心的措施。

企业应当从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的选配、废气、废水的排放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劳动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

劳动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

劳动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劳动防护及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通过合理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劳动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

1. 劳动防护涉及工作场所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劳动保护用品等。

工作环境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温度适宜、噪音和震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工作设备需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劳动保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

2. 职业卫生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危险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对于化学因素,可以通过曝露评估,制定曝露限值。

对于物理因素,如噪音和震动,可以通过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来降低危害。

对于生物因素,如病毒和细菌,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个人防护用品和卫生措施。

对于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提供支持和心理援助来减轻压力。

3. 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石棉肺、尘肺、噪音性聋、放射性疾病等。

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是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的曝露。

需要采取合适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戴耳塞等。

同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职业病。

4.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者需要注意自己的个人保护。

首先,要遵守工作场所规章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

如果发现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不进行不安全的操作。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作息和心理健康,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通过学习劳动防护及职业卫生知识,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只有在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医学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医学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 不断完善和优化劳动卫生管理体
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如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员工健 康水平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
划和措施。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劳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 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管理
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职业病分类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业病可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
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大类132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来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毒物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 毒等)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职业中毒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职业中毒概述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因接触工业毒物 而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类型
包括铅中毒、汞中毒、锰 中毒、苯中毒、汽油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案例分析
以铅中毒为例,阐述其发 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 依据以及治疗措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概述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是指由于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声、振 动、高温、低温等引起的疾病。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配备应急设施和器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采取的一系列卫生措施和工作安排。

以下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的内容。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1.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确定有害因素的性质、浓度、暴露时间等。

2.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掌握劳动者的职业病暴露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3. 职业病防护技术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如通风、隔离、防护设备等,以降低劳动者的职业病风险。

4.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监测,确诊职业病后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职业病诊断和鉴定:通过专业的医疗机构对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并进行职业病的鉴定,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6.职业病危害监督: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督促其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7.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研究:开展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技术研究,促进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二、劳动卫生工作1.职业病防护工程:对工作场所进行改造和设计,确保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浓度和途径符合安全要求。

2.职业病危害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环境、工作过程和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接触情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制定、监督、实施和评估。

4.职业卫生教育和宣传: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控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增强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通过进场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检查企事业单位是否按照职业病防护要求进行工作。

6.职业卫生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职业卫生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职业卫生技术和防护设备,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水平。

总结起来,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工作和劳动卫生工作。

劳动卫生和职业卫生重点复习题(完整版)

劳动卫生和职业卫生重点复习题(完整版)

一部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C水中的高氟。

2.职业病的职业接触史下列哪项无关:B工厂所在城市位置。

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E工作时视力紧张。

4.职业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疾病:E生产性有害因素。

5.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哪项:D社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6.职业病特点不包括:E一般有特效治疗方法。

7.我国职业性肿瘤名单不包括:C二甲苯所致肺癌。

8.工作有关疾病不包括:D纺织女工习惯性流产。

9.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不包括:E一般预后较差。

10.职业病诊断依据不包括:C劳动组织状况。

11.哪项不属于职业病的职业史:D受教育程度。

12.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机构在多长时间内向患者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C12h。

13.慢性职业病由各级诊断机构在确诊后,负责填写报告卡,在几天内将其报送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C20h。

14.判断下列哪项不属职业病范围:C铅冶炼工人患消化道溃疡。

15.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是:E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

16.下列不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是:D司机胃溃疡。

17.职业性因素按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除了:A遗传因素。

18.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了: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19.与职业病发生有关的细菌是:D布氏杆菌。

20.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前提是:A职业史。

21.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的目的是:C两者均是。

22.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目的是:C两者均是。

二部分1.气溶胶是指:D烟、尘、雾。

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途径是:C呼吸道。

3.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主要是在下列哪个脏器内进行:A肝脏。

4.经呼吸道吸入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急救的首要措施是:C立即将患者移出现场。

5.常见的铅接触作业为:B铅电池制造。

6.首选驱铅药物为:C依地酸二钠钙。

7.铅中毒患者红细胞内锌原卟啉增高是因为铅抑制了下列哪种酶所致:C亚铁络合酶。

职业健康个人劳动防护知识

职业健康个人劳动防护知识

职业健康个人劳动防护知识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中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伤的一种状态。

而个人劳动防护知识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个人需要掌握的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职业健康和个人劳动防护知识的重要内容。

首先,职业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会导致身体疲劳、压力过大甚至导致工作疲劳综合征。

因此,要保持职业健康,关键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过大。

其次,个人劳动防护知识包括了防护用品的使用、个人卫生习惯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措施等方面。

在使用防护用品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对个人的身体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例如,在有气溶胶污染的环境中,应选择合适的防护面具,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呼吸系统。

另外,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减少接触疾病的机会。

在工作环境安全方面,要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再次,个人劳动防护知识也包括了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理。

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如化学物质、电力、高温、噪声等。

因此,了解和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是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职业健康和个人劳动防护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还可以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职业健康和个人劳动防护知识是保护个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内容。

只有加强对职业健康的重视,掌握正确的个人劳动防护知识,才能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常识

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常识

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常识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常识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是指在工作中保护工人健康和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常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关于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的常识。

一、职业病的预防与防治1.了解职业病的原因和危害: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不良而导致的一系列病变,如尘肺病、噪声聋等。

了解职业病的原因和危害,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在有害物质或有害环境中工作时,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耳塞、防护眼镜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4.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接触,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二、劳动防护的常识1.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在工作中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减少事故和损伤的发生。

2.正确操作机械设备:在操作机械设备时,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自己的安全。

3.防止化学品接触:在接触化学品时,要注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化学品对身体造成损害。

4.对急救常识的了解: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可以提供及时的救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三、个人卫生与职业健康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可以减少病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持身体健康。

2.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状态,减少工作压力和身体疲劳。

4.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保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摄入适量的营养和水分,保持身体健康。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三篇)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三篇)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1、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目的:早期发现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来源、分布、强度、动态变化,用以改变环境,预防职业损害发生。

2、健康监护体检:就业前、定期、离岗前体检。

劳动能力鉴定对于健康受损者,判断健康受损程度,劳保待遇有关。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的(职业)人群,在特定的(生产或工作)环境中,受到特定的(职业)危害因素所造成的健康影响或疾病,并对这些影响或疾病的出现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分布等的因素(包括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的学科。

4、劳动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新建企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所谓三同时。

经常性卫生监督: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安全操作过程教育,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设备维持。

5、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培训的对象:卫生管理人员、安全保护专业人员。

宣传教育对象:工人(劳动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

如岗前培训、在岗期间培训,达到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目的。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是与劳动和工作环境相关的一门科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和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防护和控制措施,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以下是对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内容的详细介绍。

一、工作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环境评估和监测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如噪音、震动、光照等)、化学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体等)、生物因素(如微生物、病原体等)、人体工程学因素(如工作姿势、工作强度等)和心理社会因素(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等进行评估和监测。

评估和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工作环境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和监测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工作环境测试、劳动者健康调查、实验室分析等。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试题及答案【型题1】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A.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震动、辐射线B.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C.生产过程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有害因素、劳动环境有害因素D.细菌、病毒、霉毒E.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工具性因素2.不属于...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非电离辐射D.细菌E.劳动组织不合理3.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B.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机会C.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方式D.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时间E.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浓度4.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错误..的是A.可存在于生产过程中B.可存在于劳动过程中C.可存在于生产环境中D.泛指与职业性损害有关的因素E.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5.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A.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B.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C.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D.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6.关于职业病特点错误..的是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测定D.病变程度均于有害因素作用强度有关E.病变早期处理预后较好7.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中暑B.手臂振动病C.减压病D.高原病E.外照射急性放射病8.不符合...工作有关疾病概念含义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只是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B.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疾病的促发因素C.不包括法定职业病D.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强度就可降低发病率E.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就可避免发病9.不属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措施是A.作业场所通风排毒除尘措施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C.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D.职业健康监护措施E.以上都不是10.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B.发现临床病变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E.以上都不是11.职业性接触苯者所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职业病B.工作有关疾病C.职业性外伤D.职业特征E.以上都不是12.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B.减少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机会C.降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D.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需要E.以上都不是13.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A.气体、蒸气、烟B.烟、气体、液体C.蒸气、雾、尘D.烟、雾、尘E.烟、蒸气、雾14.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液体、固体、粉尘、烟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气体、蒸气、气溶胶E.固体、液体、尘、雾15.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A.接触浓度和时间B.接触浓度和方式C.接触的时间D.年龄和接触的方式E.营养状况和接触的时间16.属于法定职业性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A.结核B.痢疾C.布氏杆菌病D.肺霉菌病E.流行性出血热17.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的工作有关疾病是A.胸膜间皮瘤B.石棉肺C.尘肺D.肺癌E.慢性气管炎18.接触砷可引起A.皮肤癌、膀胱癌B.皮肤癌、肺癌C.肝癌、肺癌D.胃癌、膀胱癌E.肺癌、胃癌19.可引起肝血管肉瘤的毒物是A.苯B.聚乙烯C.联苯胺D.氯乙烯E.铬酸盐20.接触联苯胺可引起A.肺癌B.肾癌C.胃癌D.膀胱癌E.肝癌21.铅引起机体的主要早期变化之一是A.小血管痉挛B.卟啉代谢障碍C.对神经鞘细胞作用D.大脑神经细胞变性E.δ氨基r—酮戊酸的分解增加22.可接触到铅的作业是A.吹玻璃B.蓄电池制造C.电镀D.气压计制造E.提炼金、银等23.沉积在骨骼中铅的存在形式是A.磷酸氢铅B.甘油磷酸铅C.氧化铅D.四氧化三铅E.磷酸铅24.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含量达到或超过多少才能诊断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A.2。

职业病预防应知应会知识

职业病预防应知应会知识

职业病预防应知应会知识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或者暴露于一定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和工作制度等因素引起的一类特定疾病。

预防职业病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2000字的职业病预防应知应会知识。

一、认识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及工作时间等因素下,由于职业上的病因或致病要素所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分为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放射病、职业性肿瘤、职业神经病等。

职业病带来的危害严重,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二、职业病的危害1.职业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负担。

2.职业病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影响职业发展。

3.职业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心理负担,家庭支出增加,增加了生活压力。

三、预防职业病的基本原则1.防止暴露:减少劳动者接触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完善工作环境:改进生产工艺、工作场所和通风设施,减少对劳动者的伤害。

3.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纠正职业病的发生。

四、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措施1.尘肺病:通过粉尘控制、工作场所的通风、佩戴防护装备等措施进行预防。

2.职业性皮肤病:使用防护手套、清洁剂等,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3.放射病: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定期检测环境辐射水平。

4.职业性肿瘤:减少对致癌物质的接触,通过科学防护、改善劳动环境等方式进行预防。

5.职业神经病:控制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减少精神紧张和疲劳。

五、劳动者的预防知识和技能1.了解自身工作环境,及时了解危害因素。

2.认真学习和掌握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了解常见的职业病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3.正确使用和保管防护用品和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4.在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合理安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如体检、视力检查、听力检查等,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做为一名劳动者,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应注重自己的职业健康保护及安全。

了解掌握生产劳动中的一些职业卫生知识,无疑会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病诊断应考虑哪些因素?(1)病人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3.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4.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控制和预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

长期从事噪声作业,主要会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严重的可致噪声性耳聋。

噪声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①控制噪声源,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加强维修,降低松动的附件撞击产生的噪声等.②阻断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

③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坚持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对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参加噪声作业。

5、生产性粉尘对健康有哪些危害?铸造、玻璃、水泥、家具制造、石材加工等行业均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尘肺病共13类。

尘肺病在我国职业病发病中占首位。

尘肺病常见症状:气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晚期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涨、体重减轻等症状。

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速发型矽肺”。

还有些接尘者,在脱离粉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2023年劳动卫生学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础知识解读

2023年劳动卫生学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础知识解读

(一)工伤
192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中对“工伤”的定义是: “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为工伤。”
1964年第48届国际劳工大会也规定了工伤补偿应将职业病 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包括在内。
当前国际上的“工伤”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由工作 引起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公伤: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履行国家、政府、法律赋予的公务 过程中受到意外的伤害。
第二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
涉及: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领域的其他学科
环境卫生学 毒理学 流行病学 营养学等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一)职业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二)职业毒理学
➢体外细胞培养实验 ➢动物实验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志愿受试者的实验研究
➢ 广义: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 狭义:** 法定职业病
狭义的职业病概念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
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范围
★1957年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14种。 ★1987年11月修订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 的规定》中列为法定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 ★2002年又修订为10类115种。 2013征求意见稿:调整后的《目录》包括130种职业病(含 4项开放性条款)。其中新增职业病17种,删除职业病1种, 2项开放性条款进行整合,另外有16种病种名称进行了调 整。
5
具体工作内容
1.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2.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及应急的健康检查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三篇)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三篇)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1.1劳动保护概念劳动保护,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女工保护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概括地说,劳动保护就是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执行的保护。

劳动保护不仅包括人身安全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劳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安全生产不仅指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还包含有设备、财产的安全。

同时还包含有设备、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保护是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个人保护工作的总称。

1.2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法律规定(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2.1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物理、化学、其它有害因素。

2.2职业病的范围职业病是指由国家规定的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一般认为应具备三个条件。

(1)致病的职业性,疾病与其工作场所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密切相关。

(2)致病的程度性,接触有害因素的剂量,已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3)发病的普遍性,有一定的发病率。

其职业病规定为:1)职业中毒2)尘肺3)物理因素职业病4)职业性传染病5)职业性皮肤病6)职业教育性眼病7)职业性耳鼻喉病8)职业性肿瘤9)其它职业病1建筑职业病,有害因素分15类,主要危害约18种。

锰对焊工、冶炼工有危害。

2建筑职业病防治2.1尘肺及其防治(1)建筑业尘肺分类,共5类(2)建筑业尘肺防治1)综合防尘2)经常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粉尘浓度3)就业前要进行体格检查4)对已经诊断为尘病的人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2.2职业中毒防护有铅及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苯中毒等。

2.3噪声及其治理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2.4局部震动病及其防止2.5中暑及防暑降温措施3女工保护第三节工伤保险《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在施工单位,工伤保险期限一般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但作为工伤事故处理的善后工作专职安全员应当对其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劳动卫生基础知识

劳动卫生基础知识

劳动卫生基础知识在生产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扰乱或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工厂应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和控制职业危害。

一、职业危害与职业病1、职业危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要能受到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对于这些不良因素未能消除或预防,使这些不良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这种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三大类: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劳动过程有关职业危害因素;与作业场业的卫生技术条件不良或生产工艺设备缺陷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

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氯气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砂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棉尘、金属粉尘)等;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性疾病最为多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高气压、低气压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及α、β、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生产性噪声;振动等等;生物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②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劳动组织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健康或生理状态不相适应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③与作业场所卫生技术条件不良或生产工艺设备缺陷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工业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不合理等;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措施,如通风、照明不良等;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善,其他安全防护或个体防护用品不足或有缺陷。

2024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2篇)

2024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2篇)

2024年职业卫生与职业病1、什么叫职业卫生?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

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

只有防止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才能降低病伤缺勤,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职业卫生实际上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有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预防,属预防医学的范畴。

2、何谓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

xx年由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重新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规定了九类99种职业病。

3、职业病病人享受什么待遇?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此外,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因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应按正常出勤处理。

如职业病防治机构(或诊断组)认为需要住院作进一步检查时,不论其最后是否诊断为职业病,在此期间可享受职业病待遇。

4、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某些因素。

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

5、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三大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3、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

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相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

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

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研究、评价、控制和预防职业性疾病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进行保护的一门学科。

劳动防护知识则是指在职业环境中采取措施保护工人免受伤害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的一些核心内容。

1. 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或吸入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疾病,比如尘肺病、职业性中毒等。

根据病因和病变特点,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化学中毒、放射性疾病和职业性肿瘤等。

2.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有毒物质和可燃易爆物质等。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情绪等。

3. 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职业卫生检测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和职业病体检等。

职业卫生评价是对工作场所中职业卫生状况的全面评价,包括对职业健康危害源、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和职业健康效果进行评估。

4. 职业卫生防护与控制措施:通过控制和预防职业有害因素的暴露来保护工人的健康。

包括技术控制、工程控制、个体防护措施和管理控制措施等。

技术控制是通过改变工艺流程和工作方法来减少职业危害物的产生和暴露。

工程控制是通过改进工作环境、设备和工具等来减少职业危害物的暴露程度。

个体防护措施是指工人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和服装以降低职业危害物的损害。

管理控制措施是通过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来保障工人的健康。

5.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标准》等。

职业卫生标准是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质量和危害的评价指标,包括职业卫生标准、评价标准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等。

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时刻关注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和控制措施。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二)研究对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

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

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

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三)任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除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也可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及其职业生活质量。

因此,广义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还应考虑职业性因素与非职业性因素的联合作用,从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不同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导致职业性病损。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饥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知识
劳动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改善劳动环境,改进生产工艺设备,合理使用劳动保护设施,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或控制在对人安全范围内。

而作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更是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场所有那些职业危害因素,懂得如何使用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1、高温作业。

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在强热辐射不良气象条件下劳动通称高温作业。

一般将室内温度保持在35℃以上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

中暑一般先发生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其症状是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脉搏过快、四肢无力、体温略升高,出现上述症状如能及时停止工作到阴凉处休息,并饮适量食盐饮料,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后就会症状消失恢复体力,可恢复工作。

如高温作业时出现上述中暑症状发展很快,或因继续工作使症状加重,可能会致突然晕倒、皮肤无汗、体温升致40℃以上,发生热痉挛等,这就是重症中暑,出现中暑应立即停止工作到阴凉处休息,注意不要用大风扇正吹,如经休息症状无减轻则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2、噪音。

声音产生于物体振动,声音的强弱一般用分贝值表示。

分贝值越高,声音就越响。

人体对一定强度的噪声有承受力,但如果噪音过高(超过90d b)而又时间过长(如连续几小时),那么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噪音的防护首先应从设备工艺和厂房布置上控制噪音的产生和扩散,工人如在高噪音环境下作业(如高于90d b)就要佩戴耳塞或耳罩。

3、微波。

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

微波加热的应用近来发展较快,如木材、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食品的加工、商店和家庭烹调等。

微波的防护措施有:
1)直接减少辐射源的泄漏或辐射,特别是加热干燥物料时,要注意微波炉的门要密封。

2)屏蔽辐射源,当设备本身不能限制微波辐射时,可用金属屏蔽罩或屏蔽室将微波辐射源包起来,利用金属对微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限制微波外泄漏。

3)合理配置工作位置,根据微波发射的特点,工作点应置于辐射强度最小部位,操作时,时间要短。

远离辐射源、干燥箱的位置,(2米以上)在近距离位置。

4)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及纪律教育。

5)工作场所应有明显的警戒标志,操作人员应每班对微波漏能定期进行体检。

4、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中产生的、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微粒,如煤粉、水泥粉、棉尘等。

人如果长期在粉尘浓度较高的环境工作,通过呼吸会吸入粉尘,将会危害人身健康。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的呼吸道的沉积,一般会引起尘肺、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病变,以及局部刺激作用等,而防止粉尘的危害,及早预防最为重要。

预防治理的措施主要有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减少粉尘产生;通风除尘和个人使用防护措施。

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场所个人应使用过滤防尘口罩。

劳动保护用品
劳动保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尘产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预护性辅助措施,对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以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头部防护:安全帽。

2、呼吸道防护:防尘口罩、防毒面具。

3、面部、眼部防护:护目镜、防护面罩。

4、听觉的防护:耳塞、耳罩。

5、手的防护:作用手套、焊接手套、电气用手套。

6、足部防护:安全鞋、绝缘鞋、防酸碱鞋、防滑鞋。

7、坠落防护类:高空安全带、电工工作带、安全网、安全绳。

8、防护服:工作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