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砂测量实验报告
重砂测量实验报告
目录一工作的目的与要求……………………………………………二工作区的地质概况……………………………………………三工作概述………………………………………………………四有用重砂矿物组合及特征……………………………………五对重砂矿物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意见…………………………六重砂测量的应用………………………………………………七实验小结与体会………………………………………………一工作的目的与要求,完成任务情况目的:编制圈式重砂成果图,圈定重砂异常区和找矿远景区,并进行找矿远景评价。
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编写文字报告,最后提交圈式重砂成果图及其文字报告各1份。
完成任务情况:完成圈式重砂成果图和文字报告。
二工作区的地质概况该区长12.35km,南北宽11km, 总面积为135.85km2。
该区共有25条Ⅰ级水系。
北东部有9条Ⅰ级水系,南部有6条Ⅰ级水系,南西向有1条Ⅰ级水系,东部有9条Ⅰ级水系;采集标本的编号从124—390,共266个样品。
取样地点分布于河流砂嘴、阶地基底、河床砂嘴、河流坡积冲击层、河床基底、残积冲积层。
该区采样的矿物为磁性矿物: 磁铁矿石;电磁性矿物:黑钨矿、电气石等石;无电磁性矿物:锡石、白钨矿、方铅矿等。
按重砂矿物组合可分为:黑钨矿-锡石组合和方铅矿共生组合。
重砂矿物含量分四级:Ⅰ级重砂含量>10g/m3,Ⅱ级其含量在1g-10g粒/m3之间,Ⅲ级在100粒-1g/ m3之间,Ⅳ级含量1粒-100粒/m3之间。
1、地形地貌特征测区总体为2个汇水盆地,E-W:石子沟到羊村形成一个Ⅳ级水系,北东部有9条Ⅰ级水系,南部有6条Ⅰ级水系。
2、该区地层地层由老到新有:寒武奥陶系、泥盆系及第四系。
各低层单位的岩性特征、化石、接触关系等叙述如下:寒武—奥陶(∈-O):为本区最老的地层,主要由深灰色变质细砂岩与千枚状页岩互层,以及灰色薄层变细砂岩夹结晶灰岩、变质页岩组成。
厚度约>3000m。
泥盆系(D):为本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砂实验报告范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掌握砂的颗粒级配和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 熟悉砂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对砂的基本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砂筛分装置、筛孔尺寸分别为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0.075mm的筛子、洗砂机、天平、烘箱等。
2. 材料:天然砂、水、水泥、标准砂。
四、实验步骤1. 砂的筛分- 称取1000g天然砂,置于2.36mm筛子上进行筛分。
- 将筛分后的砂依次过1.18mm、0.60mm、0.30mm、0.15mm、0.075mm筛子,分别收集筛上和筛下的砂。
- 计算各筛孔的累计筛余量,确定砂的颗粒级配。
2. 砂的含泥量测定- 称取100g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通过0.075mm筛子,用水冲洗筛下的砂,直至冲洗出的水清澈。
- 称取冲洗后的砂,计算含泥量。
3. 砂的密度测定- 称取100g砂,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将烘干后的砂放入量筒中,加入适量水,使砂完全浸没。
- 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计算砂的密度。
4. 砂的安定性测定- 称取100g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装入试管中,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将烘干后的砂重新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 观察砂的膨胀情况,判断砂的安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颗粒级配- 通过实验,得出砂的颗粒级配为:2.36mm筛孔累计筛余量为0,1.18mm筛孔累计筛余量为15%,0.60mm筛孔累计筛余量为30%,0.30mm筛孔累计筛余量为50%,0.15mm筛孔累计筛余量为70%,0.075mm筛孔累计筛余量为85%。
- 结果表明,本实验砂的颗粒级配较为合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砂的含泥量- 通过实验,得出砂的含泥量为2%。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组号:试验日期:
组长:组员:
实验名称:砂的堆积密度测定
实验目的:测定砂在松散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为计算砂的空隙率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数据
实验仪器: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其内径为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
3、漏斗
4、烘箱温度控制在 100~110度
5、小木条刮平用
实验原理:ρO=(M2-M1)/V
M2:砂与容量瓶的总质量
M1:容量瓶的质量
V:容量瓶的体积
实验步骤:1、称容量筒重M1,将容量筒放置与于漏斗下用勺将砂装入漏斗中。
2、打开漏斗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中,至筒上面形成锥形为止。
3、用小木条在容量口上面的中心线向两个方向刮平。
称容量筒与砂的质量M2。
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重砂测量与分析报告
永乐—平江地区重砂矿物测量与分析我选择永乐幅及平江幅典型样品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综合研究,对贵州雷山县永乐—榕江县平江地区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地质意义有了初步认识。
1区域地质、地貌概况贵州雷山县永乐—榕江县平江一带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江南造山带(王砚耕, 1984),位于雪峰山金、锑成矿带中。
出露基岩地层自下而上有青白口系下江群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隆里组及南华系长安组、富禄组、大塘坡组、南陀组。
番召组及隆里组下部以变余细粒砂岩为主,夹板岩。
番召组上部、隆里组上部及平略组以板岩为主夹少量变余砂岩。
清水江组以板岩为主,夹变余凝灰岩及少量变余细粒砂岩。
南华系以变杂砾质岩(变质杂砾岩、砂砾岩、含砾板岩等)为主,有少量变余砂岩及板岩。
均为区域变质岩,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组。
番召组和清水江组分布于永乐幅,平略组、隆里组及南华系分布于平江幅。
清水江组、平略组分布面积大,南华系面积小(图1)。
图1重砂统计区位及区域地质略图(据区调院1∶50万及1∶5万地质图编制)1—茅台组; 2—南沱组; 3—富绿组及大圹坡组; 4—长安组、富绿组及大塘坡组; 5—隆里组; 6—平略组; 7—清水江组; 8—番召组; 9—马叶组; 10—煌斑岩; 11—角度不整合界线; 12—整合及侵入界线; 13—断层线; 14—重砂统计区1∶5万永乐幅有少量橄榄金云火山岩(煌斑岩)侵入体,物探推测可能有隐伏花岗岩。
主要矿产是热液型锑矿(伴生金矿)及铅锌矿,重砂测量圈定有锑、铅锌、辰砂及白钨矿等矿物异常,水系沉积物化探圈定有Sb、Au、Pb、Zn、Hg、As等元素异常。
区内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以长条状褶皱为主,断层、节理、劈理均比较发育。
构造变动经历了加里东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新构造运动以区域隆升为主。
地貌类型属弱—强切割侵蚀构造中山及低中山,树枝状水系发育,山坡陡峻,沟谷中普遍有基岩出露。
2典型样品的挑选原则为探寻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的地质意义,依据不同地质背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类统计是必要的。
砂试验报告
砂试验报告砂试验报告实验目的:砂试验用于评估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确定其在工程项目中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本砂试验报告旨在分析一种特定砂的性质,以便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实验步骤:1. 取得样品:从工程地点采集一定量的砂样本。
2. 试验前处理:通过筛网将砂样本进行粒径分级,并对不同粒径的砂进行称重。
3. 执行试验:根据需求,对砂样本进行不同的试验,如密度、含水量、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
4. 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并分析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5. 结果呈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并制作成报告,包括文字描述、图表和表格。
测试参数:在砂试验中,可以测试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砂的颗粒分布:确定砂样本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
2. 砂的含水量:测量砂样本中的水分含量,以评估砂的湿度。
3. 砂的密度:测量砂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砂的密度。
4. 砂的压缩特性:通过压缩试验测定砂的抗压强度、变形特性等。
5. 砂的剪切特性:通过剪切试验测定砂的剪切强度、摩擦角等。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对该砂样本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 砂的颗粒分布表明该砂样本主要由中、粗颗粒组成,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2. 砂的含水量为10%,说明砂样本处于半湿润状态。
3. 砂的密度为1.8g/cm³,说明砂样本比较致密。
4. 砂的抗压强度为20MPa,说明砂样本较为坚固。
5. 砂的剪切强度为15°,摩擦角为30°,说明砂样本具有一定的剪切稳定性。
结论及建议:根据砂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1. 该砂样本适用于特定工程项目的基础填料,其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2. 考虑到砂样本的较高密度和较低含水量,并结合摩擦角的数据,可以将该砂样本用于路基工程。
3. 在使用该砂样本时,需要注意加强对其水分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
以上是本次砂试验报告的内容,欢迎参考和讨论。
砂的试验报告范文
砂的试验报告范文试验报告:砂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砂的性质,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其特点。
实验包括砂的粒度分析、压实试验、含水率试验以及砂的抗压强度试验。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砂的物理性质以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目录:1.引言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及分析5.实验结论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颗粒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研究砂的性质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砂的质量属性通常与其粒度分布、压实程度以及含水率有关,这些性质在土力学和地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1.了解砂的粒度分布特点;2.研究砂的压实特性;3.探究砂的含水率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砂的粒度分析:a.确定砂样,观察砂质;b.进行筛分试验,记录各级筛分下的砂质量;c.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2.砂的压实特性:a.取一定数量的砂样,进行不同压实度的压实试验;b.记录每次压实时样品的体积变化;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压实度,并绘制压实曲线。
3.砂的含水率与力学性质:a.将一份砂样在不同含水率下进行压实试验,并测量每种含水率下的抗压强度;b.分析不同含水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砂的粒度分析:经过筛分试验,我们得到了砂在不同筛孔下的粒度分布数据并绘制了粒度分布曲线。
结果显示,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中等到粗砂之间。
2.砂的压实特性:在压实试验中,我们记录了每次压实时砂样的体积变化,并计算了对应的压实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压实度的增加,砂样的体积逐渐减小,压实度与体积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砂的含水率与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实度相同的情况下,砂的含水率对其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砂样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中等到粗砂之间;2.随着压实度的增加,砂样的体积逐渐减小;3.砂的含水率对其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增加会导致抗压强度降低。
实习二重砂异常分析
实习三⑴重砂测量成果图的编制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同学通过编制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掌握常用的圈式编图方法和秩序,学会根据重砂异常点的分布、重砂矿物特征、找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形地貌特征等,圈定重砂异常区,指出寻找矿床或原生矿床的方向。
二、实习要求㈠本实习2学时完成。
㈡编制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1幅。
㈢编写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的简要说明书一份。
㈣提交实习报告(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及其简要说明书。
三、实习步骤㈠阅读实习资料,了解本图幅(实习三⑴附图一)的地质概况及重砂取样点的分布。
㈡整理重砂分析报告,了解重砂矿物及其含量变化与共生组合特征。
㈢编制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1。
将各重砂样品,按其中重矿物含量进行分级(图2)。
2。
根据各重砂样品的重矿物含量,按其分级符号(图2),填绘在图幅中各相应取样位置的圆圈内。
3。
按水系各异常取样点的分布,结合找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具体分析,圈定重砂异常区,并用符号加以圈定和表示(图3)。
4。
用双尾空心箭头,指示重砂矿物来源方向,以寻找原生矿床(宽河谷与阶地重砂矿物异常地段,应指出砂矿床的可能存在的位置,但不用箭头表示)。
㈣根据各个重砂异常区所处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标志、重砂矿物特征及矿物组合,推测矿产种类,分别对各异常区作出相应的评价。
㈤整饰1:50000重砂测量成果图,编写简要说明书,提交实习报告。
简要说明书应首先概述1:50000重砂测量获得总的成果;然后对各重砂异常区进行简要的分述,如异常名称、位置、级别、编号及可能找到的矿产种类、矿床类型等,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预习《找矿勘探地质学》第三章第一节中的重砂找矿法.预习本实习附图及附录.实习附录实习三⑴附录一1:50000重砂测量区的地质概况1.地层本区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寒武-奥陶系(Є+O)、泥盆系(D)和第四系(Q)。
⑴寒武-奥陶系(Є+O):本区图幅内最老的地层,主要由深灰色变质细纱岩与千枚状页岩互层,以及灰色薄层变细纱岩夹结晶灰岩、炭质页岩组成。
测量沙子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沙子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2. 掌握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技巧。
3. 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沙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和体积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量沙子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密度,以了解沙子的基本性质。
三、实验仪器1. 天平:用于测量沙子的质量。
2. 量筒:用于测量沙子的体积。
3. 烧杯:用于盛装沙子。
4. 滤纸:用于过滤沙子。
5. 秒表:用于计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天平、量筒等仪器准确无误。
2. 使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
3. 将一定量的沙子倒入烧杯中,使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沙子的总质量,记为m2。
4. 将烧杯中的沙子倒入量筒中,观察沙子的体积,记为V。
5. 重复步骤3和4,分别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6. 将沙子过滤,用滤纸去除其中的杂质,重复步骤3和4,求平均值。
7. 计算沙子的密度ρ,公式为ρ = (m2 - m1) / V。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空烧杯质量(g) | 沙子质量(g) | 总质量(g) | 沙子体积(cm³)| 沙子密度(g/cm³)-------- | -------------- | -------------- | ---------- | ---------------- | ----------------1 | 50 | 100 | 150 | 50 | 22 | 50 | 110 | 160 | 55 | 2.03 | 50 | 105 | 155 | 52.5 | 2.1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量的沙子密度分别为2.0 g/cm³、2.0 g/cm³和2.1 g/cm³,平均值约为2.1 g/cm³。
2. 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沙子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堆积,导致体积测量结果偏小。
通过过滤去除杂质,可以减小这种误差。
砂的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密度实验报告砂的密度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描述了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砂的密度来探究其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砂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1.测量砂的质量和体积;2.计算砂的密度;3.探究不同因素对砂密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砂、天平、容器、量筒、滴管、水。
方法:1.准备一个干燥的容器,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为m1;2.将容器装满砂,并再次称量,记录为m2;3.计算砂的质量:m = m2 - m1;4.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记录为V;5.将砂倒入容器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注意排除气泡;6.记录水位上升的数值,表示砂的体积;7.计算砂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取得了如下结果:砂的质量m为X克,砂的体积V为Y立方厘米。
根据实验公式,我们计算得出砂的密度为Z克/立方厘米。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砂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2.砂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3.实验结果表明,砂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说明砂的密度是一个固定值。
讨论:在实际应用中,砂的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砂的密度是建筑工程中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土地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通过测量砂的密度,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其次,砂的密度也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农田土壤的密度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通过合理调控土壤的密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我们还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砂密度的影响。
我们发现,砂的湿度对其密度有一定影响。
当砂含水量较高时,水分会填充砂的空隙,导致砂的密度变小。
而当砂干燥时,水分会蒸发,空隙增大,砂的密度会增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砂的湿度,以保证其密度符合要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砂的密度,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砂密度的影响。
砂试验检测报告
砂试验检测报告1. 引言本砂试验检测报告旨在对进行的砂试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砂试验是一项常用的土壤力学试验,用于评估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通过砂试验,可以获得土壤的强度参数、压缩性质以及渗透性等重要参数,为土壤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实验目的本次砂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评估所选砂的力学性质;2.确定砂的渗透性特性;3.探究不同加载条件下砂的变形性状;4.计算砂的重度。
3. 实验方法本次砂试验采用以下实验方法:1.样品准备:收集砂样品,并进行筛分以得到所需颗粒级配;2.试验装置:使用标准试验装置,包括剪切装置、压缩装置和渗透装置;3.试验流程:依次进行剪切试验、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记录实验数据;4.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所需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4.1 砂颗粒级配通过筛分实验得到了砂的颗粒级配曲线,如下表所示:筛孔口径(mm)砂颗粒通过质量(g)累积通过质量(g)颗粒通过百分比(%)4.75 100 100 100 2.00 90 190 90 0.425 80 270 80 0.075 70 340 70 0.040 60 400 60 0.020 50 450 500.010 40 490 404.2 砂的渗透性采用渗透试验测得不同水头下的砂的渗透系数,如下表所示:水头(mm)通量(L/h)20 10040 8060 6080 40100 204.3 砂的抗剪强度通过剪切试验测得砂的抗剪强度参数,如下表所示:剪切应力(kPa)剪切应变(%)50 0.5100 1.0150 1.5200 2.0250 2.54.4 砂的压缩性压缩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应力(kPa)压缩系数100 0.05200 0.10300 0.15400 0.20500 0.25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得以下结论:1.由砂颗粒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所选砂的颗粒级配基本符合标准砂的要求,适用于土建工程中作为填料材料;2.砂在不同水头下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说明其渗透性能较好;3.砂的抗剪强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砂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4.砂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压缩系数,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砂分析实验报告
砂分析实验报告砂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河道等工程中。
为了了解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本次实验对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试。
二、实验目的1. 研究砂的颗粒分布特性;2. 测定砂的密度和比重;3. 分析砂的粒度分布。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砂样品;2. 实验仪器:筛分仪、电子天平、密度计等;3. 实验步骤:a. 将砂样品取样,并进行表面处理;b. 使用筛分仪进行粒度分析,记录不同筛孔尺寸下的砂样重量;c. 使用电子天平测定砂样的质量;d. 使用密度计测定砂样的密度。
四、实验结果1. 砂样的颗粒分布特性:根据筛分仪的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砂样在不同筛孔尺寸下的颗粒分布情况。
例如,在筛孔尺寸为0.5mm的筛网下,砂样的质量为10g,而在筛孔尺寸为2mm的筛网下,砂样的质量为20g。
通过对所有筛孔尺寸下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2. 砂样的密度和比重:通过密度计的测试,我们得到了砂样的密度和比重。
例如,砂样的密度为2.5g/cm³,比重为2.6。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砂样的物理特性,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3. 砂样的粒度分布:根据筛分仪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砂样的粒度分布情况。
通过对不同筛孔尺寸下的砂样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砂样的粒度分布曲线。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砂样的粒度分布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对砂样的颗粒分布特性、密度和比重以及粒度分布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砂样的详细物理特性和性能。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砂样的粒度分布和密度来选择合适的砂料,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砂样的颗粒分布和比重来选择合适的河道填料,以提高河道的稳定性和防止水土流失。
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砂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3. 分析砂的工程应用及质量要求。
二、实验原理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本实验主要测试砂的以下物理性质:含水率、细度模数、容重、堆积密度、筛分试验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秤、筛分仪、量筒、搅拌器、吸水纸等。
2. 材料:砂、水。
四、实验步骤1. 砂的含水率测定(1)称取100g砂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取出砂样,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
(3)称取烘干后的砂样质量,计算含水率。
2. 砂的细度模数测定(1)称取100g砂样,放入搅拌器中。
(2)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搅拌好的砂样倒入筛分仪中,进行筛分试验。
(4)计算不同筛孔尺寸的累计筛余量,求出细度模数。
3. 砂的容重测定(1)称取1000g砂样,放入量筒中。
(2)将砂样捣实,使砂样紧贴量筒壁。
(3)记录量筒中的体积,计算容重。
4.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1)称取1000g砂样,放入量筒中。
(2)将砂样捣实,使砂样紧贴量筒壁。
(3)记录量筒中的体积,计算堆积密度。
5. 砂的筛分试验(1)称取1000g砂样,放入筛分仪中。
(2)进行筛分试验,记录不同筛孔尺寸的累计筛余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含水率:根据实验数据,砂的含水率为5%。
2. 砂的细度模数:根据实验数据,砂的细度模数为2.6。
3. 砂的容重:根据实验数据,砂的容重为1.6g/cm³。
4. 砂的堆积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砂的堆积密度为1.5g/cm³。
5. 砂的筛分试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不同筛孔尺寸的累计筛余量如下:- 筛孔尺寸为0.15mm:累计筛余量为20%。
- 筛孔尺寸为0.3mm:累计筛余量为40%。
- 筛孔尺寸为0.6mm:累计筛余量为60%。
- 筛孔尺寸为1.2mm:累计筛余量为80%。
- 筛孔尺寸为2.0mm:累计筛余量为100%。
六、结论1. 本实验对砂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砂的含水率为5%,细度模数为2.6,容重为1.6g/cm³,堆积密度为1.5g/cm³。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2024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针对砂子的检测进行全面的测试报告,通过对砂子样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分析,评估砂子的质量和性能。
该报告主要分为五个大点:砂子的基本特性分析、化学成分检测、颗粒分布试验、水分含量测定和矿物成分鉴定。
正文内容:1. 砂子的基本特性分析- 结晶类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光谱分析,确认砂子的结晶类型,包括石英、长石等。
- 颜色和形态:对砂子样品进行目视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描述其颜色和形态特征,如颗粒大小、形状和表面质地等。
- 比重和密度:利用比重管和密度计,测量砂子的比重和密度,以评估其重量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2. 化学成分检测- 硅含量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砂子中硅的含量,以评估砂子的纯度和质量。
- 杂质检测: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检测和鉴定砂子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氧化物、金属离子等。
3. 颗粒分布试验- 粒径分析:采用激光粒度仪或筛分方法,测定砂子样品中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分布情况。
- 粒度系数计算:根据粒径分布数据,计算砂子的粒度系数以及分级指标,以评估砂子的均匀性和质量。
4. 水分含量测定- 烘干法:采用加热烘干法或红外线烘干法,测定砂子样品的初始湿度和最终干燥状态之间的差异,以计算砂子的水分含量。
- 含水率分析:根据水分含量计算出的数据,评估砂子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5. 矿物成分鉴定- X射线衍射: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砂子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其中的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 热分析法:利用差热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砂子样品进行热分析,以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水化产物等。
总结:通过对砂子样品的一系列试验和分析,我们评估了砂子的基本特性、化学成分、颗粒分布、水分含量和矿物成分。
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砂子的质量和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为进一步研究砂子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测试方法的参考。
砂检测报告(最新模板)
样品数量(kg)
取样人
见证人 粒级配
1.18 65~35 50~10 25~0
Ⅰ类 ≤1.0
含泥量(%)
Ⅱ类 ≤3.0
0.60 85~71 70~41 40~16
Ⅲ类 ≤5.0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0.300 95~80 92~70 85~55
盖章
资质证书编号: 邮编: 电话: 地址:
样品状态 取样证号 见证证号
(单位名称)
受控编号:
砂检测报告(最新模板)
样品编号:
报告编号:
共
页,第
页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工程1 砂检测报告(最新)
委托日期 检测起始日期
报告日期
规格
代表批量(t)
砂类别
产地 检测依据 见证单位
筛孔尺寸(mm)
1区
级配区
2区
3区
累计筛余(项%)目表观
项目
密度
技术要求
≥2500
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
0.150 100~90 100~90 100~90
细度模数 (Mx)
规格
级配区
泥块含量(%)
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Ⅱ类 ≤1.0
Ⅲ类 ≤2.0
氯化物(%)
Ⅰ类 ≤0.01
Ⅱ类 ≤0.02
Ⅲ类 ≤0.06
检测:
4.75 10~0 10~0 10~0
松散堆积
≥1400
颗 2.36 35~5 25~0 15~0
松散堆积 空隙率(%)
≤44
亚甲蓝 试验
(MB值)
检测结果 结论 备注
说明
砂的检验方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砂的基本性质,了解砂的检验方法,学会使用标准仪器对砂的颗粒级配、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检测,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建筑材料实验室四、实训仪器与试剂1. 仪器:筛分机、天平、量筒、烘箱、泥浆洗砂机、沉淀筒、摇筛筒等。
2. 试剂:清水、洗涤剂。
五、实训内容1. 砂的颗粒级配检测2. 砂的含泥量检测3. 砂的含水率检测六、实训步骤1. 砂的颗粒级配检测(1)称取1000g砂样,准确至0.1g。
(2)将砂样置于摇筛筒中,用洗砂机进行清洗。
(3)将清洗后的砂样置于烘箱中,于105℃下烘干至恒重。
(4)将烘干后的砂样进行筛分,分别称量各筛孔的筛余量。
(5)计算各筛孔的筛余率,并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2. 砂的含泥量检测(1)称取1000g砂样,准确至0.1g。
(2)将砂样置于沉淀筒中,加入足量的清水,搅拌均匀。
(3)将沉淀筒置于摇筛筒中,用洗砂机进行清洗。
(4)将清洗后的砂样进行烘干,称量其质量。
(5)计算含泥量。
3. 砂的含水率检测(1)称取100g砂样,准确至0.1g。
(2)将砂样置于烘箱中,于105℃下烘干至恒重。
(3)计算含水率。
七、实训结果与分析1. 砂的颗粒级配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分析砂的级配情况。
2. 砂的含泥量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含泥量,判断砂的质量。
3. 砂的含水率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含水率,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八、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砂的基本性质,了解了砂的检验方法,学会了使用标准仪器对砂的颗粒级配、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检测。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 砂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性能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砂的级配。
2. 砂的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确保砂的质量。
3. 砂的含水率对混凝土的拌合和施工有一定影响,应准确掌握砂的含水率。
砂检(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 单位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 紧密密度
kg/m3 kg/m3 kg/m3
含水率
%
吸水率
%
含泥量
%
方孔筛尺寸mm
颗 标准级配 一区
粒范 围 级 (累计筛
二区
配 余)% 三区
实际累计筛余
(%) 结论或意见:
25~0 40~16
0.0 混凝土
备注:
委托日期: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
/
附记
检测项目
/
有机物含量
代表数 试量验标
准 单位
/
检测结 果
附记 /
/ 坚固性质量损失率 %
/
/
硫酸盐及硫化物含 量
%
/
/
贝壳含量
%
//Βιβλιοθήκη 石粉含量 %/人工砂
/
MB值
/
/
0.3 95~ 9820~ 8750~ 55
0.15 100~90 100~90 100~90
经人工级配后可用于
原始记录 号
检测结果 附记
/
样品产地
检测项目 泥块含量
试验条件
单位
检测结 果
%
/
碱活性
%
/ 压碎指标
%
/ 云母含量
%
/ 氯离子含量 %
/ 轻物质含量 %
9.5 4.75 2.36
1.18 0.6
0
10~0 35~5
65~35 85~71
0
10~0 25~0
50~10 70~41
人工砂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人工砂的物理性能,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堆积密度、紧装密度、空隙率以及坍落度等,以评估其适用性及质量,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人工砂是通过机械破碎天然岩石或工业废料而得到的,其颗粒级配、粗细程度等物理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测定人工砂的物理性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三、实验材料1. 人工砂:根据实验要求,选取不同来源的人工砂样品。
2. 水泥:用于制作标准混凝土试件。
3. 砂浆:用于测定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和坍落度。
四、实验仪器1. 摇筛机:用于人工砂的筛分试验。
2.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试样。
3. 烘箱:用于烘干试样。
4. 容量筒:用于测定人工砂的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
5. 坍落度筒:用于测定人工砂的坍落度。
五、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将人工砂样品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按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
2. 筛分试验:按照国标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进行筛分试验,测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3. 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按照国标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进行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测定人工砂的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
4. 空隙率试验:按照国标GB/T 14686-2011《建筑用砂》进行空隙率试验,测定人工砂的空隙率。
5. 坍落度试验:按照国标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坍落度试验,测定人工砂的坍落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通过筛分试验,得到人工砂的颗粒级配曲线和细度模数。
根据国标GB/T 14684-2011,评定人工砂的级配是否合格。
2. 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人工砂的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并与国标GB/T 14685-2011进行对比,评定人工砂的密度是否满足要求。
3. 空隙率: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人工砂的空隙率,评估其密实程度。
泥沙含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泥沙含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烘干法和比重法测量泥沙含量的操作步骤。
3. 分析泥沙含量与水质、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泥沙含量是指水中悬浮的泥沙颗粒的质量与水体积的比值。
常用的泥沙含量测量方法有烘干法、比重法等。
本实验采用烘干法和比重法进行测量。
烘干法:将水样置于烘箱中,将水蒸发后,测量剩余的泥沙质量,从而计算出泥沙含量。
比重法:将水样与已知密度的泥沙溶液混合,根据混合后的密度变化,计算出泥沙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长江水样、泥沙、蒸馏水、烘箱、电子天平、比重瓶、量筒等。
2. 实验仪器:烘箱、电子天平、比重瓶、量筒、泥沙含量测定仪等。
四、实验步骤1. 烘干法测量泥沙含量(1)取一定体积的长江水样,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m0。
(2)将水样置于烘箱中,加热至水分完全蒸发,取出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m1。
(3)计算泥沙含量:泥沙含量 = (m1 - m0) / V,其中V为水样体积。
2. 比重法测量泥沙含量(1)取一定体积的长江水样,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m0。
(2)取一定体积的已知密度的泥沙溶液,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m1。
(3)将水样与泥沙溶液混合,搅拌均匀。
(4)将混合液倒入比重瓶中,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m2。
(5)计算泥沙含量:泥沙含量 = (m2 - m1) / V,其中V为水样体积。
3. 使用泥沙含量测定仪测量泥沙含量(1)将长江水样倒入泥沙含量测定仪中。
(2)开启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3)读取测量结果,记录泥沙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烘干法测量结果:泥沙含量为0.4025kg/m³。
2. 比重法测量结果:泥沙含量为0.4025kg/m³。
3. 泥沙含量测定仪测量结果:泥沙含量为0.4025kg/m³。
通过对比三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发现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测量方法准确可靠。
砂的压碎值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砂的压碎值,评估砂在承受一定荷载下的抗压碎能力,为砂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的压碎值是指砂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通常通过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过程中,将烘干后的砂样按照规定的粒级进行筛分,称取规定质量的试样,放入受压钢模中,施加一定速度的荷载,直至达到规定的荷载值,然后卸荷,称量试样压碎后的筛余量,通过计算得出砂的压碎值。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压力机:量程50kN~1000kN,示值相当误差2%,应能保持1kNs的加荷速率。
2. 天平:称量10kg或1000g,感量不大于1g。
3. 标准筛:4.75mm、2.36mm、1.18mm、600um、300um等。
4. 细集料压碎指标试模:由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加压块和底板组成。
5. 金属捣棒:直径10mm,长500m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
6. 砂样:烘干后的砂样,粒级为2.36mm~4.75mm。
四、实验步骤1. 筛分:将烘干后的砂样用标准筛进行筛分,去除大于4.75mm的颗粒,得到2.36mm~4.75mm的砂样。
2. 称样:准确称取330g的单粒级砂样,置于干燥的容器中备用。
3. 组装试样钢模:将称取的砂样倒入细集料压碎指标试模中,使试样距底盘面的高度约为50mm。
4. 整平试样:用金属捣棒轻轻捣实试样,使试样表面平整。
5. 施加荷载:将装好试样的试模置于压力机支承板中心,以500N/s的速度加荷至25kN,稳荷5s,然后以同样速度卸荷。
6. 筛分试样:卸荷后,用2.36mm筛筛分试样,称量通过2.36mm筛孔的细料质量。
7. 计算压碎值:根据公式计算砂的压碎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试样质量:330g2. 通过2.36mm筛孔的细料质量:29.5g3. 砂的压碎值:8.9%六、实验分析本次实验测得的砂的压碎值为8.9%,说明该砂样具有良好的抗压碎能力,适用于建筑工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工作的目的与要求……………………………………………二工作区的地质概况……………………………………………三工作概述………………………………………………………四有用重砂矿物组合及特征……………………………………五对重砂矿物异常的解释与评价………………………………六重砂测量的应用………………………………………………七实验心得与感悟………………………………………………一工作的目的与要求,完成任务情况目的:编制圈式重砂成果图,圈定重砂异常区和找矿远景区,并进行找矿远景评价。
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编写文字报告,最后提交圈式重砂成果图及其文字报告各1份。
完成任务情况:完成圈式重砂成果图和文字报告。
二工作区的地质概况该区长12.35km,南北宽11km, 总面积为135.85km2。
该区共有25条Ⅰ级水系。
北东部有9条Ⅰ级水系,南部有6条Ⅰ级水系,南西向有1条Ⅰ级水系,东部有9条Ⅰ级水系;采集标本的编号从124—390,共266个样品。
取样地点分布于河流砂嘴、阶地基底、河床砂嘴、河流坡积冲击层、河床基底、残积冲积层。
该区采样的矿物为磁性矿物: 磁铁矿石;电磁性矿物:黑钨矿、电气石等石;无电磁性矿物:锡石、白钨矿、方铅矿等。
按重砂矿物组合可分为:黑钨矿-锡石组合和方铅矿共生组合。
重砂矿物含量分四级:Ⅰ级重砂含量>10g/m3,Ⅱ级其含量在1g-10g粒/m3之间,Ⅲ级在100粒-1g/ m3之间,Ⅳ级含量1粒-100粒/m3之间。
1、地形地貌特征根据附图1-1“刘家坪-石子沟测区重砂测量采样位置及圈式图”分析,该区地形地貌为南北高,中间低;有3条水系:a.刘家坪-羊村水系,包括北-北东部9条小水系;b.石子沟-羊村水系,包括南部4条小水系;c.西部水系。
2、该区地层地层由老到新有:寒武奥陶系、泥盆系及第四系。
各低层单位的岩性特征、化石、接触关系等叙述如下:寒武—奥陶(∈-O):为本区最老的地层,主要由深灰色变质细砂岩与千枚状页岩互层,以及灰色薄层变细砂岩夹结晶灰岩、变质页岩组成。
厚度约>3000m。
泥盆系(D):为本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泥盆系分为上、中、下三统。
下泥盆统(D1):分为上、下两组,下为莲花山组,上为四排组。
莲花山组(D1l):下段是以石英砾石为主的底部砾岩层,偶见有含铅锌矿的脉石英及花岗岩砾石:中段为紫红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上段为紫色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
厚度约350-700m。
中泥盆统(D2):可分为上、下两组,下为郁江组,上为东岗岭组。
郁江组(D2y):为紫红色细砂岩及杂色页岩,含有少量腕足类化石和瓣鳃类化石的碎片。
东岗岭组(D2d):为厚层深灰色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化石极为丰富。
厚320-560m。
上泥盆统(D3):可分为上下两组,下为桂林组(D3g),上为融县组。
本区仅见桂林组。
桂林组(D3g):为中厚层至薄层深灰色、灰色石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含化石较多,厚度为400-580m 。
第四系(Q):主要为堆积于河谷及沿岸低平地区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3、构造总体上本区政府为一背斜构造,即石子沟背斜,轴向NW,向NW庆伏;核部为寒武系-奥陶系,两翼分布为泥盆系。
另外,在测区北东角有刘家坪小向斜,轴向NE;南西角有羊村小向斜,轴向SW。
4、岩浆岩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岩石的侵入体,其生成时代可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
),呈岩基产出,具有明显的相加里东侵入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γδ3变。
中心相为角闪花岗岩,向外为花岗闪长岩,边缘相主要为闪长岩。
岩体内伟晶岩脉发育,见有闪锌矿及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
加里东期的铅锌矿与本期侵入体有成因关系。
加里东期侵入体仅在本区东部边缘地区见到一部分。
),呈岩株产出。
天燕山期侵入体: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部,为花岗岩(γ5岭附近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分布有石英脉和伟晶岩脉,其中伟晶岩脉发育,侵入体近处的围岩中也可见石英脉和伟晶岩脉。
5、矿化特征γδ3中伟晶岩英脉发育,石英脉中产出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等金属硫2中分布的石英脉与伟晶岩脉呈侵入接触关系,其中产有黑钨矿、锡石、化物;γ5石英、云母、萤石等矿物。
三工作概述重砂测量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找矿方法。
重砂测量进行找矿时,主要是通过对矿床或含矿岩石中某些有用矿物及伴生矿物在风化、搬运、沉积和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在残坡积层中形成的重砂矿物的分散晕;在水系沉积物(冲积层)中形成的重砂矿物的分散流中的重矿物的鉴定分析达到发现矿床的目的。
重砂矿物分散晕(流)的富集分布具有以下规律:a.重砂矿物分散晕(流)的形态与矿源母体的形态、产状及其所处的地形位置有直接关系,等轴状矿体所形成的分散晕呈扇形;脉状及层状矿体顺地形等高线斜坡分布,形成梯形的重砂分散晕;与地形等高线垂直,则形成狭窄的扇形重砂分散晕。
b.重砂矿物分散晕(流)中重砂矿物含量,距矿源母体较近,重砂矿物含量高,距矿源母体较远,则重砂矿物含量低。
c.重砂矿物分散晕(流)中重砂矿物的粒度及磨圆度,与其原始的物理性质及迁移距离有关。
矿物稳定性越强,迁移距离越小,则矿物颗粒较大,磨圆度差,呈棱角状。
反之,粒度小,呈浑圆状。
1、重砂测量法的野外工作方法:重砂测量的野外工作主要包括重砂(样品采集)和重砂样品的淘洗与编录二个方面。
1)重砂样品的采集:重砂取样是重砂测量的重要一环,取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重砂测量的效果。
根据重砂取样的种类、目的、任务及地形地貌特征,重砂取样总体布置分为3种。
a.水系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重砂取样布置方法。
通常对调查区二级以上水系进行取样。
样点的布置可依照下述原则:①大河稀,小河密,同一条水流则上游密下游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②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的溪流应密,反之应较稀;③主干溪流的两侧支沟发育且对称性好,则样点可放稀,反之应加密;④垂直岩层主要走向的溪流应密,而平行岩层主要走向的溪流可放稀;⑤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地段,岩体接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的溪流冲积层应加密取样。
b.水域法:水域法是按着汇水盆地中各级水流的发育情况进行布样。
取样前应对汇水盆地的水域进行划分,然后将取样点布置在各级水域中主流与支流汇合处的上游,以控制次级水域中有用矿物含量和矿物组合特征。
取样时应逆流而上,对各级水域逐一控制,对没有出现有用矿物的水域逐个剔除,对出现有用矿物的水域逐级追索,直至最小水域,达到追索寻找矿源母体的目的。
水域法取样每个样品的控制面积视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地貌条件而异。
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有利地段,四级支流和微冲沟的每个样品控制在 1.5-2km2为宜,地质条件中常地区,三级支流中每个样品控制面积可为3-4 km2,地质条件简单地区每个样品控制面积可为5-8 km2。
c.测网法:是以重砂取样线距和点距组成纵横交叉的网格,样点布在“网格”的结点上。
测网法取样目的是为了圈定有用矿物的重砂分散晕,进而寻找原生矿床,或者为了对砂矿进行勘查,从而进行远景评价。
取样时线距应小于晕长的一半,点距应小于晕宽的一半。
d.由于重砂样品采取的对象不同,还可有下述方法:①浅坑法:它是以冲积物、坡积物和残积物为采取对象。
以寻找原生矿床为主要目的。
目前多采用在一个取样点运用“一点多坑法”的方式进行采样,以增强样品的代表性。
取样深度视取样对象而定,一般对冲积层取样深度以100-50cm 为宜;坡积层取样深度可在腐殖层以下20-50cm;残坡积层取样深度决定于残积层厚度,样深均应达到基岩顶部。
取样原始重量要求为20-30kg,以保证获得20g 灰砂为准。
②刻槽法:主要用于阶地重砂取样,在阶地剖面上进行,首先要除去表面的松散物质,然后从顶部到基岩垂直其厚度,以50cm长的样槽按层分段连续取样,样槽规格以保证取得一定数量的原始样品重量为准。
③浅井法:当冲积层、坡积层、残积层及阶地等松散沉积物厚度较大时采取的取样方法,目的是勘查现代砂矿或古砂矿。
在浅井施工过程中,用刻槽、剥层或全巷法采集样品。
其中剥层法应用较多,它是沿砂矿可采部位将整个剖面取样,开采时沿掌子面取样。
剥层规格为:深度5、10、15、20cm不等,宽度一般为0.5-1cm。
④砂钻法:在松散沉积物很厚时采用,主要用于砂矿勘探。
将钻孔中所取得的砂柱作为样品,样品长度0.2-1m不等,应视具体矿产种类而定。
如砂金矿以0.2-0.5m为好,砂锡矿以0.5-1m为好。
砂钻法取样主要运用大口径冲击钻。
2、重砂样品的淘洗与编录:重砂样品的淘洗:是重砂测量工作方法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淘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重砂法找矿的效果。
原始重砂样品一般在野外就地淘洗。
原始重砂样品一般淘洗至灰色为止,重量应在10-15g左右,以满足对样品分析的要求。
若淘至黑砂,会使浅色的相对密度大的一些重要矿物如黄玉、锆石、磷灰石等,因淘洗过分而流失。
为保证与提高回收率,可先在野外粗淘,回室内再精淘。
原始重砂样品淘洗时应注意的几点要求:①对于含泥质较多的样品,在淘洗时,应先将泥洗净,以免重砂随泥浆漂走。
②风化壳砂矿及某些残坡积砂矿中,有用矿物常与其他矿物胶结在一起,为了避免有用矿物在淘洗时被其他矿物带走,应先把样品中各种胶结的碎块搓碎,使重砂矿物和其他矿物分离开来。
③硬度小的矿物,粒细容易流失,呈片状的以及解理发育的矿物,容易漂走,淘洗时动作要轻要慢。
在重砂测量工作中,应当对重砂矿物进行野外鉴定。
初步鉴定时应注意发现指示性的有用重砂矿物,并掌握其粒度、晶形、磨圆度的变化和重砂矿物组合的大致情况。
3、重砂样品鉴定与重砂资料整理:1)重砂样品鉴定:野外淘洗的重砂样,一般都含几种或几十种不同矿物,但有用矿物只占很小部分。
因此,在镜下鉴定之前,样品必须按一定的流程进行分离,以利于有用重矿物的分析与鉴定。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精淘、重液分离、重熔分离、浮选法等。
重砂矿物的室内鉴定,其目的一般是为了确定重砂矿物的名称和含量、矿物的共生组合与标型特征,通常采用的鉴定方法有:a.双筒显微镜鉴定:将砂矿物放在双目镜下直接观测矿物外部特征与某些物理性质,是常用的最基本的鉴定方法。
鉴定内容包括:矿物晶体形态、砂矿物的表面特征、砂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磨圆度、解理与断口、延展性,包体与连生体等。
b.油浸法:主要用浸油来测定透明及半透明砂矿物的光性和折光率。
c.微化分析:应用化学分析的某些原理和方法,用1-2粒砂矿物和少量试剂,迅速确定矿物中某些特征元素是否存在。
d.反光镜鉴定:将砂矿物磨成砂光片,测不透明矿物的反光性、反射率等。
e.发光分析:利用某些砂矿物在外能作用下产生一定强度和颜色的光(磷光和荧光)的发光性,来鉴别某些矿物。
2)重砂资料整理:重砂资料整理就是根据重砂样品的详细鉴定成果,按矿种或矿物组合以不同方式编制成图,结合地质地貌特征圈定重砂异常区,编绘重砂成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