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复习完整版1.

教育社会学复习完整版1.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关系”。

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功能范式、冲突范式、互动范式。

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演绎方法、归纳法、类比法、联结方法、理论与经验关系。

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教师角色实践。

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法定权威、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

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组织因素。

1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合群行为。

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

11.教育规范是维系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基本特点表现在:规范的、历史性、民族性、群体性、控制性。

12.在韦伯看来,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取向型、价值取向型、情感型、传统型。

13.学校中的失范行为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是违规违纪行为、违法和犯罪;教师的失范行为主要是在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包括教师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14.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一是教育和知识的社会构成的研究;二是教师常用的教育范畴的社会特征的研究;三是课堂互动过程的问题。

15.课堂角色结构的“三分类”说认为,课堂角色结构为:_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16.课堂中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的重新界定情境定义、修改策略、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的。

17.一般来说,教师的控制手段包括:作为一种硬性控制方式的课堂纪律;作为一种软控制方式的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依靠教师权威;作为课堂控制保障的奖惩措施。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1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1、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2、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3、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2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1、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2、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3、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4、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5、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3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1、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社会学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和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与完善教育实践规范及其理论,这些规范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些依据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教育社会学便是其中之一。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任务则是通过对作为社会事实的教育的客观分析,为建立和完善教育活动规范及其理论提供社会学依据。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社会学是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社会学运用社会学一般理论来建立其特殊理论。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1)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教育社会学以教育事实研究为主;(2)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教育社会学并不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而是社会学运用到教育领域后的产物。

三、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阶段1、理论奠基时期(萌芽时期):19世纪中后叶,欧洲①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所出现的社会剧变及由此而使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教育的社会作用得到重视。

②条件:教育学视野拓宽社会学兴趣的扩展③理论基础:孔德,社会学奠基人,实证哲学,代表作《实证哲学教材》(代表人物观点)人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的任务是研究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规律社会现象受到自然法则支配确立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原因:理论创新的需要,师资培训的需要)①标志: 1907,苏扎罗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第一个“教育社会学”讲座从1916年开始,自哥大开设教育社会学系,各大学相继开设这一课程1917年,《教育社会学概论》,世界上第一本正式冠有“教育社会学”之名的教科书②早期发展: 20世纪20年代之前,服务于教师的社会学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旨在探寻能够导致社会变化的教育手段20世纪30年代—二战,用社会学理论解决各种教育问题3、范式转换时期: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1)规范性研究范式的主导地位由证验性研究范式取而代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本又来探讨教育现象。

山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山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山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心理B. 社会行为C. 政治理论D. 自然现象答案:B2. 社会化是指个体:A. 学习社会规范B. 形成个人价值观C. 获得社会地位D. 形成个人身份答案:A3. 社会结构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社会阶层B. 社会制度C. 社会角色D. 所有以上答案:D4. 什么是社会问题?A.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冲突B.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平等C.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正D.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答案:D5. 以下哪个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所有以上答案:D6.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关系网络B. 社会资源C. 社会影响力D. 社会地位答案:A7. 社会变迁通常涉及:A. 社会结构的稳定B. 社会结构的转变C. 社会价值观的稳定D. 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答案:B8.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的每个部分:A. 都是独立的B. 都是相互依赖的C. 都是相互冲突的D. 都是相互竞争的答案:B9.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A. 社会和谐B. 社会不平等C. 社会稳定D. 社会秩序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A. 共同目标B. 共同价值观C. 共同利益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学的主要功能。

答案:社会学的主要功能包括:解释社会现象,预测社会趋势,评估社会政策,促进社会改革。

2. 描述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答案:社会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包括:初级社会化(儿童期),次级社会化(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以及继续社会化(成年后期)。

3. 解释什么是社会分层,并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如财富、权力、声望等)被划分成不同的社会等级。

例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层,通常以收入、财产和职业等为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特点及其解决途径。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A.提高行为性成本B.提高物质性成本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A.功能主义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结构主义范式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A.群体化形成阶段B.成熟阶段C.形式主义阶段D.瓦解阶段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B.文化革命C.教育革命D.经济革命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教育规范系统B.教育设备C.象征的标识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A.社会化过程说B.相互关系说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D.特殊社会现象说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教辅人员B.教师C.校长D.教育行政人员12.(C)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13.1907年苏扎罗在(C)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斯坦福B.耶鲁C.哥伦比亚D.普林斯顿14.(C)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A.反抗行为B.嫉妒行为C.从众行为D.竞争行为15.(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A.师生互动独占型B.师生互动主导型C.混合型D.教师主导型17.衡量人口(C)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A.质量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18.(A)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19.(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A.按控制的层次分B.按控制的手段分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按控制方式分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A.美国B.英国C.澳大利亚D.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

教育学类专业《教育社会学》网络学习与复习资料

教育学类专业《教育社会学》网络学习与复习资料

10级、12级、13级教育学类《教育社会学》网络学习资料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P28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四个方面:①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相关;②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相关;③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④研究班级组织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2.什么是个案法P40所谓个案法,就是将某一个具体单位——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学生群体、一个乡、一所学校——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的、深入的、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

3.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具体包括哪些方面?P53答:①教育具劳动力增值的功能;②教育具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③教育具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功能。

4.商品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与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69答:①表现在教育的外层:即教育的“产品”(学校培养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要进入劳务市场为商品经济的供求规律所制约;②表现在教育的中层:学校虽不是一个经济实体,但学校的教育活动要以一定有效的经济活动为保证。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与经济行为被逐步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

③表现在教育的深层:即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产生一系列变化。

5.政治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96—106答:表现在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6.校园文化与青年文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P210答:(1)联系:校园文化与青年文化均属于亚文化,与主导文化的联系都比较宽松,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覆盖的面较广,在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特点。

校园是教育与青年文化相互冲突和影响的活动舞台,校园文化就是在一不定社会条件下教育与青年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

(2)区别:青年文化的负载体主要是社会全体青年,校园文化的主要负载体则是校园中的青年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7.什么是教育的生态环境?P275答: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维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一二章重点)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有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理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整体性:教育社会学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始终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各时期典型代表人物如孔德、韦伯涂尔干、杜威布鲁克弗等人的代表作或地位P163、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的特点:1)育社会学的研究更多地体现政策研究2)多地使用比较研究3)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4)究范围的扩大90年代后的新趋向1)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2)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3)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4、掌握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

P42一、教育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

——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意识的功能——涂尔干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功能主义优缺点主要优点是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缺点在于建立在共同价值之上的社会统合是从个人行为的调适角度分析的,很难应用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群体间冲突与斗争的结果;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优势团体总是通过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他群体与之合作,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三、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 复习提纲

教育社会学 复习提纲

教育社会学主要复习提纲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
孔德、韦伯、迪尔克姆等代表人物
西方教育社会学三大学派的主要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后喻型”文化结构的教育取向
“前喻型”文化结构的教育取向
“后喻型”文化的含义
“前喻型”文化的含义
教育产业化的认识
社会变迁含义
社会变迁类型
社会变迁的原因
结构性流动
非结构性流动
社会巨变含义
社会流动含义
社会差异的表现方面
教育公平的表现与对策思路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认识
社会变迁的原因
教育失范的认识
教师社会地位的认识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教育社会学》复习提纲(1)

《教育社会学》复习提纲(1)

第十二章 教育制度的功能 • 1、教育功能的类型。 • 2、教育制度功能失调的概念。 • 3、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
第十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 1、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基本途径。 • 2、什么是社会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主 要因素有哪些? • 3、如何理解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 流动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活动内容:教育知识 • • • • • 1、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 3、学校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4、学校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5、生活经验的传递与交流的主要有哪些 渠道?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1、班级组织的特点与功能。 • 2、简析班级的结构。 • 3、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的类型表现及 其认识。 • 4、班级组织的发展水平经历几个时期。
第十四章 教育与国家发展 • 1、中国赶超型现代化对教育的要求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 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应关注哪些方 面的建设?
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1、学校组织的性质影响学校组织变革的阻抗因素。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 • 1、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 • 2、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含义。 • 3、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形成哪些 不同的观点? • 4、如何认识社会转型对教育制度变迁的 影响?
《教育社会学》复习内容
• • • • • •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导论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2、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4、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5、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及其主 要内容? • 6、教育社会学的主要代表理论有哪些?
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 • • • 1、确定教师社会地位的指标。 2、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 3、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 4、什么是教师角色社会化?一般经历几 个阶段? • 5、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 6、教育社会学经常使用哪些学生社会背 景指标?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教育社会学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教育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教育可以传承社会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化能力,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其次,教育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通过教育的机会分配和教育的内容选择,决定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机会。

同时,社会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等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结构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个理论和方法。

其中,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在于传递文化、培养公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冲突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冲突,指出教育在分层和差异化方面的作用;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教育中的符号交往和角色扮演,强调个体在交往中的互动与意义构建。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包括教育制度与社会、教育家庭关系、教育不平等、教育流动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制度与社会研究中,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分析教育对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在教育家庭关系研究中,关注家庭对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以及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在教育不平等研究中,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教育机会差异等问题。

在教育流动研究中,关注教育的社会流动作用和路径选择。

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

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

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

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

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

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

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

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

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

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

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

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一、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科建设的初创阶段2、20世纪初—40年代——学科形成阶段3、20世纪40年代后——学科成熟阶段对教育社会学的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两者的区别有基本认识。

区别体现在研究主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依归四个方面。

(钱扑的研究观点)二、影响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三个因素:1、社会变革2、哲学发展3、学术传统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了解)(1)教育与社会结构。

包括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与社会变迁以及教育与社会分层等宏观分析;(2)教育与社会化过程。

研究不同教育形式下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功能以及社会角色;(3)学校的组织、文化、结构以及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课题(1)教育的政策分析(2)高等教育社会学(3)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4)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5)学校中的学习社会学(6)学校中的教师社会学(7)课程社会学的研究3、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社会学的精髓。

首先,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具有社会角色的规范和职能;其次,教育活动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群体之间)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教育活动发展变化也就是这种现实中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三,教育领域中的群体、组织、制度也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

因此,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对教育活动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教育活动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教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以知识文化的创造和传递为主的社会活动。

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都是社会知识。

而教育正是通过知识这一特殊的媒介发挥其社会功能,包括知识的组织、传递和知识的评价等。

对教育活动中知识的研究是教育社会学区别于一般社会学及其研究分支的主要特点。

2023年社会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2023年社会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2023年社会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社会学考试提供全面的复资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主题和内容,供您参考和复:
1. 社会学的定义和基础概念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和目标
- 社会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 社会学的重要学派和思想家
2. 社会结构和组织
-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特征
- 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
- 社会层级和社会阶层
- 社会团体和社会关系
3.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社会变迁的模式和趋势
- 社会发展的理论和观点
- 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4. 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
- 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 主要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社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 社会政策的实施和评估
5. 文化和社会认同
- 文化的定义和要素
- 文化的传播和变化
- 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 社会认同和多元文化主义
6. 社会控制和社会变革
- 社会控制的方式和机制
- 社会正常和社会异常行为- 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 社会变革的影响和后果
请根据个人需求和重点进行阅读和复习,加强对每个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祝您2023年社会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教育社会学》复习总结资料参考答案.doc

《教育社会学》复习总结资料参考答案.doc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2.下列不屈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A.提高行为性成本B.提高物质性成本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牛存A.功能主义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结构主义范式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B.成熟阶段C.形式主义阶段D.瓦解阶段5.(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B.文化革命C.教育革命D.经济革命6.(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7.(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牛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8.(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教育规范系统B.教育设备C.象征的标识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9.(A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A.社会化过程说B.相互关系说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D.特殊社会现象说10.( 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11・学校主要成员(B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教辅人员B.教师C.校长D.教育行政人员12.( C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13.1907年苏扎罗在(C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斯坦福B.耶鲁C.哥伦比亚D.普林斯顿14.( C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彖A.反抗行为B.嫉妒行为C.从众行为D.竞争行为15.(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吋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A.师生互动独占型B.师生互动主导型C.混合型D.教师主导型17.衡量人口(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A.质量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18.(A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牛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19.( 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硕控制和软控制A.按控制的层次分B.按控制的手段分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按控制方式分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牛的社会位移A.美国B.英国C.澳大利亚D.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涂尔干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入门的几个问题
·教育社会学是什么?
·教育社会学的价值
·教育社会学关心和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者的研究方式
一、教育社会学
(一)教育
(二)社会
二、教育社会学的价值
(一)应用价值
三、教育社会学者关心及研究的内容
四、教育社会学者开展的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介绍
角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式一、研究对象
(一)社会化过程
(二)相互关系说
(三)其他观点
二、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
(二)社会学
(三)独立学科
(四)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三、方法论
(一)涂尔干实证主义
1、教育作为生活事实的三个特点
2、社会学研究的两个原则
(二)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人文主义取向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教育社会学初期形成的两条途径
(一)教育学家对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批判时建立
(二)社会学家将教育学纳入研究领域中形成的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化及其发展阶段
(一)制度化标志
(二)最早在美国实现制度化(三阶段)
三、新兴教育社会学的建立
四、教育危机时代
五、新教育社会学的兴起
六、综合趋势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一、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
(一)基本观点
1、结构与功能
2、整合综合
3、稳定
4、和谐
(1)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2)教育的选拔功能
(二)教育功能论的简评
二、教育冲突论
(一)基本观点
1、冲突普遍存在
2、结果:变迁
3、强制
(二)分类
·马克思主义取向的教育冲突论
1、学校是意识形态冲突的主要场所(阿普尔)
2、学校教育中的“抵制”现象
·韦伯取向的教育冲突论
1、学历社会的文凭竞争(柯林斯)
2、文化资本理论与社会再生产
(三)冲突论的简评
(四)区别与冲突
1、区别
2、联系
三、教育的互动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互动主义结构论
(三)互动主义现象学
1、拟剧论
2、本土方法论
学校中的社会角色
·角色和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学分析
(一)教师角色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教师权威
二、学生的社会学分析
(一)学生角色
(二)学生的社会背景与学业背景
1、家庭环境对教育成就的影响
2、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
(1)社会阶层
(2)教育风格
(3)家庭结构
(三)学生同辈群体及影响
1、功能
2、类型
3、影响机制
(四)重要他人
教育失范行为的分析
一、越轨行为
(一)定义
(二)越轨的功能和功能失调
1、越轨的社会功能
2、功能失调
二、学生越轨行为的表现
三、越轨的社会学视角
(一)结构性紧张理论
(二)文化传递理论
(三)社会控制理论
(四)冲突论
1、文化冲突理论
2、马克思冲突论
·标签理论
四、社会控制和越轨
(一)内在控制
(二)外在控制
1、非正式的外在控制
2、正式的外在控制
(教学活动)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的结构
(一)1、时间
2、空间
(二)角色结构
1、教师角色
2、学生角色
3、受抑性角色
二、课堂中的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方向区分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性质区分
(三)课堂互动的社会学解释
1、华勒……
2、布列克里局
3、师生互动过程四步骤
(三)师生互动的特点
(四)学生互动
(五)课堂互动冲突的处理
一、课程的分析模式
1、课程论
2、社会学
(1)功能论
(2)解释论
(3)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4)结构主义范式
二、课程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课程的过程
(二)社会控制的主体
三、课程的地位分等
四、课程的实践命运
(一)教师对KC的重构
(二)学生对KC的适应
·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与初级群体
1、社会群体
2、一般特征
3、分类
4、理论
·群体功能角度
·群体结构角度
(二)社会组织
1、概念
2、特点
3、结构
(三)学校组织
1、性质
2、学校组织与其他一般社会组织结构的区别:(1)差异性(2)多权威
3、学校组织的冲突
(1)内部
(2)学校组织间的分层
4、科层理论与学校管理
(1)科层理论(官僚制)
(2)理想科层制的特点
(3)学校的科层制特征
教育与社会分层
(一)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
1、定义
(1)三重标准
(2)阶级体系说
(3)多重标准说
(4)续谱排列说
2、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
(1)客观方法
(2)主观方法
(3)声望方法
3、
·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理论有关分层的观点
(二)教育如何进行社会分层
1、重点校与非重点校
2、分轨和能力组合
3、教师期望
(三)教育机会均等
1、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平等、教育公平
2、体现
教育与社会流动
1、社会流动
2、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1)使个体向上社会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