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传感器实验报告五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实训项目: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实训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两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差动变压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差动变压器的铁芯也随着轴向位移,从而使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线圈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就引出差动电势输出。
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实训器材:主机箱、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踪示波器。
实训步骤:1(将差动变压器和测微头(参照附:测微头使用)安装在实验模板的支架座上,差动变压器的原理图已印刷在实验模板上,L1为初级线圈;L2、L3为次级线圈;,号为同名端,如图十一所示。
图十一差动变压器特性试验连接示意图 2(按图十一接线,差动变压器的原边,,的激励电压必须从主机箱中音频振荡器的Lv端子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总电源开关,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为4 KHz,5KHz(可用主机箱的频率表输入Fin 来监测);调节输出幅度峰峰值为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ms/div)。
3(松开测微头的安装紧固螺钉,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Vp-p为较小值(变压器铁芯大约处在中间位置),拧紧紧固螺钉,仔细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Vp-p为最小值(零点残余电压)并定为位移的相对零点。
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位移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的微分筒,每隔2mm(可取10—25点)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表7,再将测微头退回到Vp-p最小处开始反方向做相同的位移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从Vp-p最小处决定位移方向后,测微头只能按所定方向调节位移,中途不允许回调,否则,由于测微头存在机械回差而引起位移误差;所以,实验时每点位移量须仔细调节,绝对不能调节过量,如过量则只好剔除这一点继续做下一点实验或者回到零点重新做实验。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实验实验报告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三电感式传感器实验传感器实验三、电感传感器实验——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一)实验内容1.项目一、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性能实验2.项目二、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实验 (二)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情况2.了解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 (三)实验原理螺旋测微器产生位移,经弹性梁带动衔铁在线圈中移动,交流电源激励,数字电压表显示数字,计算机自动生成示波器显示波形。
(四)实验操做步骤实验项目一、1.将音频振荡器LV输出接至数字频率计和数据采集CH1,由频率计显示频率,计算机自动生成示波器显示波形,调节音频振荡器频率为4kHz,峰峰值为5V。
2.将音频振荡器LV输出接差动变压器一次绕组,输出接CH1。
3.调螺旋测微器使衔铁处于中心位置(输出为零),向下每1mm读一个数。
实验项目二、1.按图接线2.将音频振荡器输出接至CH1,调节峰峰值为2V。
3.V/F表调至20V档。
4.接好电桥平衡网络、放大器、相敏检波器、LPF、V/F表、示波器。
5.将螺旋测微器与梁脱离,使梁处于自由状态;调节W1、W2,使输出最小(灵敏度最大)。
6.将螺旋测微器与梁相吸,调节螺旋测微器使输出最小(CH1示),再向上移2.5mm。
7.调节移相器使输出最大(CH2示);观察检波器波形,若两半波不对称,则微调放大器调零电位器。
8.向下每0.5mm读一个数。
项目一数据表第 1 页共 1 页项目二数据表篇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准考证号:100214101370 姓名:倪帅彪院校:河南科技大学专业名称:08030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独立本科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常用传感器(电感式、电阻式或电容式)静态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性能与应用。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自检实验二)

实 验 报 告实验项目名称:差动变压器的性能 同组人试验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 节 实验室 K2,508传感器实验室 指导教师一、 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位移特性、零点残余电压补偿方法、振动测量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是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量得变化。
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的形式连接,故称之为差动变压器。
图2.1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如图2.1所示,1-活动衔铁;2-导磁外壳;3-骨架;4-匝数为W 1初级绕组;5-匝数为W 2a 次级绕组;6-匝数W 2b 次级绕组。
设1U ∙为一次一次绕组激励电压;1M 、2M 分别为一次绕组与两个二次绕组间的互感;1L 为一次绕组的电感;1r 为一次绕组的有效电阻。
当次级开路时,初级线圈激励电流为:1111U I r j L ω∙∙=+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两个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211a E j M I ω∙∙=-、221b E j M I ω∙∙=-次级绕组反相串联后的电势差为:12122211()a b j M M U U E E r j L ωω∙∙∙∙-=-=-+由上面公式可得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特性,如图2.2图2.2 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特性曲线差动变压器往往会产生零点残余电压,主要原因是:1、由于两个二次测量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使其输出的基波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和相位不同,调整磁芯位置时,也不能达到幅值和相位同时相同。
2、由于铁芯的B-H特性的非线性,产生高次谐波不同,不能相互抵消。
为减小零点残余电压,我们一般会做如下措施:1、在设计和工艺上,力求做到磁路对称,线圈对称,铁芯材料均匀。
2、在电路上进行补偿,一般会加串联电阻、并联电容、反馈电阻或反馈电容等。
三、所需单元及部件:1、STIM-01模块、STIM-08模块、STIM-02模块、STIM-03模块、差动变压器。
2、1-10KHZ音频信号、1-30HZ低频信号、示波器。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实验报告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实验报告引言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差异。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原理介绍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设备。
它由两个互相绕制的线圈组成,分别称为主绕组和次绕组。
主绕组通常与电源连接,次绕组则与负载连接。
当主绕组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会通过铁芯传导到次绕组中,从而在次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
通过测量次绕组中的电压差异,我们可以间接测量主绕组中的电流。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 直流电源- 电流表- 电压表- 负载电阻2.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连接到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主绕组上,同时将负载电阻连接到次绕组上。
接下来,将电流表连接到主绕组上,将电压表连接到次绕组上。
3. 实验操作逐步增加直流电源的电压,并记录主绕组和次绕组的电流和电压值。
在每次调整电压后,等待电路稳定后进行测量。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比较主绕组和次绕组的电流和电压值,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三、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主绕组中通过电流时,次绕组中也会感应出电动势。
这是因为主绕组中的磁场通过铁芯传导到次绕组中,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2. 主绕组中的电流和次绕组中的电流不完全相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由于电流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电阻、电感等因素的影响。
3. 通过测量次绕组中的电压差异,我们可以推算出主绕组中的电流差异。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间接测量主绕组电流的方法。
四、实验误差与改进在本次实验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 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等元件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选择更精确的电子元件。
2.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影响,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环境温度。
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2、掌握差动变压器及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差动变压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差动变压器由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当铁芯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使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增加,另一个则减少,将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就可以引出差值输出,其输出电势反映出铁芯的位移量。
2、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图如图1-1所示。
图1-1传感器的两个次级线圈(N2、N3)电压分别经 UR1、UR2两组桥式整流电路变换为直流电压,然后相减,经过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由电压表显示出来R1、R2为两桥臂电阻,RP1为调零电位器,R3、R4、C1组成滤波电路,R5为负载电阻,采用这种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减少零点残余电压。
三、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感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
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12mm左右,将测微器装入台架上部的开口处,再将测微器的测杆与电感式传感器的可动铁芯旋紧。
然后调节两个滚花螺母,使铁芯离开底面 10mm,注意要使铁芯能在传感器中轻松滑动,再将两个滚花螺母旋紧。
2.差动放大器调零,用导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连接,再将其输出端接到数字电压表的输入端;按下面板上电压量程转换开关的20V档按键(实验台为将电压量程拨到20V 档);接通电源开关,旋动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P2旋钮使电压表指示向零趋近,然后换到2V量程,旋动调零电位器RP2旋钮使电压表指示为零;此后调零电位器 RP2旋钮不再调节,根据实验适当调节增益电位器RP1。
3.按图1-1将信号源的两输出端 A,B接到传感器的初级线圈N1上,传感器次级线圈 N2、N3分别接到转换电路板的 C、D 与 H、I上,并将F与L用导线连接,将差动放大器与数字电压表连接好。
这样构成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
4、接通电源,调节信号源输出幅度电位器RP2到较大位置,平衡电位器RP1处于中间位置,调节测微器使输出电压接近零,然后上移或下移测微器 1mm,调节差动放大器增益使输出电压的值为300mV左右,再回调测微器使输出电压为 0mV。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属箔式应变⽚――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四、实验结果:表计算系统灵敏度S=ΔU/ΔW⾮线性误差δ=Δm/y FS ×100%=40%五、思考题: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应选⽤:(1)正(受拉)应变⽚(2)负(受压)应变⽚(3)正、负应变⽚均可以。
答:正、负应变⽚都可以,因为正负对单臂电桥的传感器特性⽆影响总结:由图可知,单臂电桥理想下是线性的,但实际存在⾮线性误差。
实验⼆⾦属箔式应变⽚—半桥性能实验灵敏度S=U/W=0.45mv/g,⾮线性误差δ=43.04mv/94=45.8%六思考题:1、半桥测量时两⽚不同受⼒状态的电阻应变⽚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
答:应放在邻边。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线性(2)应变⽚应变效应是⾮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答:因为电桥原理上存在⾮线性误差。
总结:由图可知,半桥的传感器特性曲线⾮线性得到了改善,电桥输出灵敏度提⾼。
实验三⾦属箔式应变⽚—全桥性能实验四、实验步骤:1、将托盘安装到应变传感器的托盘⽀点上。
将实验模板差动放⼤器调零:⽤导线将实验模板上的±15v、⊥插⼝与主机箱电源±15v、⊥分别相连,再将实验模板中的放⼤器的两输⼊⼝短接(V i =0);调节放⼤器的增益电位器R W3 ⼤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 2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 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器的调零电位器R W4 ,使电压表显⽰为零。
2、拆去放⼤器输⼊端⼝的短接线,根据图 3—1 接线。
实验⽅法与实验⼆相同,将实验数据填⼊表 3画出实验曲线;进⾏灵敏度和⾮线性误差计算。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五:实验结果:灵敏度S=U/W=0.81mv/g,⾮线性误差δ=90.7mv/166=54.6%六、思考题:1、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 1 、R 3 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 1 =R 3 ,R 2 =R 4 ,⽽R 1 ≠R 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一)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实验三电磁式传感器(一)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同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就引出差动输出。
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线示波器、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直流电源、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3-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图3-1 差动变压器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在模块上近图3-2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须从主控箱中的L v端子输出,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为4~5KHz(可用主控箱的数显表的频率档Fin输入来监测)。
调节幅度使输出幅度为峰一峰值 V 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5ms/div、Y轴CH1为1V/div、CH2为20mv/div)。
判别初次级线圈及次级线圈同名端方法如下:设任一线圈为初级线圈,并设另外两个线圈的任一端为同名端,按图3-2接线。
当铁芯左、右移动时,观察示波器中显示的初级线圈波形,次级线圈波形,当次级波形输出幅值变化很大,基本上能过零点,而且相位与初级圈波形(L v音频信号V p-p=2V波形)比较能同相和反相变化,说明已连接的初、次级线圈及同名端是正确的,否则继续改变连接再判别直到正确为止。
图中(1)、(2)、(3)、(4)为模块中的实验插孔。
3、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峰一峰值V p-p 为最小。
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则另一方向移为负。
从V p-p 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0.2mm 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 p-p 值填入下表(3-1)。
差动变压器实验

Vp-p
5、作出幅频(F—Vp-p)特性曲线。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实验十三 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概念及补偿方法。 二、基本原理:由于差动变压器次级两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初级线圈的纵向排列的不
均匀性, 铁芯 B-H 特性的非线性等, 造成铁芯(衔铁) 无论处于线圈的什么位置其输出电压 并不为零, 其最小输出值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在实验十一(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中已经得 到了零点残余电压, 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应用时一般要对其零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 本实 验采用实验十一基本原理中((c)补偿线路减小零点残余电压。
(a) 图 11—4
(b) 减小零点残余电动势电路
(c)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15V 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差动变压器、差
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附:测微头的组成与使用 测微头组成和读数如图 11—5
测微头读数图 图 11—5 测位头组成与读数 测微头组成: 测微头由不可动部分安装套、轴套和可动部分测杆、微分筒、微调钮组 成。 测微头读数与使用: 测微头的安装套便于在支架座上固定安装,轴套上的主尺有两排刻 度线,标有数字的是整毫米刻线(1mm/格),另一排是半毫米刻线(0.5mm/格);微分筒前部 圆周表面上刻有 50 等分的刻线(0.01mm/格)。 用手旋转微分筒或微调钮时,测杆就沿轴线方向进退。微分筒每转过 1 格,测杆沿轴方 向移动微小位移 0.01mm,这也叫测微头的分度值。 测微头的读数方法是先读轴套主尺上露出的刻度数值,注意半毫米刻线;再读与主尺横 线对准微分筒上的数值、 可以估读 1/10 分度, 如图 11-5 甲读数为 3.678mm, 不是 3.178mm; 遇到微分筒边缘前端与主尺上某条刻线重合时,应看微分筒的示值是否过零,如图 11—5 乙已过零则读 2.514mm;如图 11—5 丙未过零,则不应读为 2mm,读数应为 1.980mm。 测微头使用:测微头在实验中是用来产生位移并指示出位移量的工具。 一般测微头在使 用前,首先转动微分筒到 10mm 处(为了保留测杆轴向前、后位移的余量),再将测微头轴套 上的主尺横线面向自己安装到专用支架座上, 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测微头整体移动)使测杆 与被测体连接并使被测体处于合适位置(视具体实验而定)时再拧紧支架座上的紧固螺钉。 当 转动测微头的微分筒时,被测体就会随测杆而位移。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的测试与补偿方法是:将传感器接 音频信号源,调节螺旋测微头,使传感器的输入为零,用示波器或液晶电压 表观察其输出电压,可以测出传感器零点电压的大小,应将放大器增益调至 最大。零点残余的补偿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1和2来实现,反复调节电位器, 使传感器在输入为零时的输出也为零,就达到了对零点残余电压补偿的目的。
实验三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 原理;
2.掌握这种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理解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的有 关概念,掌握消除零点残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这种传感器基本性能的标定方法; 5.进一步学习电桥网络的调零和双线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5、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性能测试原理
本次实验是利用ZCY——1型传感器实验台提供的设备完成的。测试原理 如图: 整个测试系统由激振源1、振动台2、支架3、测微头4、振动梁5、差动变 压器式电感传感器6、调零网络7、载波信号源8、移相电路9、电压表10、 低通滤器11和相敏检波电路12等部分组成。该系统用实训台上的振动梁来 驱动传感器的动铁芯,使之产生一位移X,从而使得传感器输出一个差动电 压信号U01、U02;此信号经相敏检波后送低通滤波器,得到一与位移大小成 正比、与位移方向有固定关系的电压量。通过螺旋测微头可对其进行标定。
V S X
1.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测量
① 观察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外形构造, 并按图连接实验电路。即将传感器的初级绕 组接音频振荡器,必须从Lv插口接出。
②调整音频振荡器,用示波器测量,使其输 出频率为4KHZ/2Vp-p;并从音频振荡器的 Lv端口输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项目名称:差动变压器性能及标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
2、了解差动变压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互感原理。
差动变压器结构图如图2-1 所示,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
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初、次级绕组间的耦合能随衔铁的移动而变化,即绕组间的互感随被测位移改变而变化,由于把二个次级绕组反向串接(同名端相接),以差动电势输出,所以把这种传感器称为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通常简称差动变压器。
从上述工作原理可知,当差动变压器的衔铁连接杆与被测体接触连接时就能检测到物体的位移变化。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音频振荡器、测微头、主、副电源、差动变压器、振动平台、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测微头、电桥、电压/频率表、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性能实验:1、根据图 2-4 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必须从 L V 输出)、双踪示分别接至差动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调节差动变压器原边线圈音频振荡器激励信号峰-峰值为 2V,音频振荡器频率输出调节到 4KHz~8KHz 之间,双踪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 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 10m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通道。
2、用手提压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二通道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如不能则改变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
3、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再向上转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往上位移 5mm 并记录初始波形峰-峰值。
4、向下旋转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
每位移 0.2mm,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峰-峰值填入下表 2-1。
根据所得的数据计算灵敏度 S。
差动变压器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实验报告引言差动变压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和控制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并研究其性能参数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实验装置及原理介绍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的差动变压器实验装置包括两台单相变压器、一个调控盘、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其中,单相变压器的一侧通过调控盘和电流表连接至电源,另一侧通过调控盘和电压表连接至负载。
差动变压器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两个单相变压器组成,分别为主变和副变。
主变和副变的原边和副边通过差动连接,主变的原边和副变的副边分别与电源和负载相连。
差动变压器主要通过相互感应作用来实现信号的传递和转换。
当主、副变的副边电流完全平衡时,差动变压器工作正常;当主、副变的副边电流不平衡时,差动变压器工作异常,可能引发保护动作。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实验步骤1.将调控盘设定为主变边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示数。
2.在负载侧接入适当的负载,记录电流表示数。
3.将调控盘逐渐扩大到副变边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
4.逐渐减小负载或将主、副变的原边电压调至额定值,记录电流表示数。
5.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差动电流、变比和误差等。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差动电流、变比和误差等参数。
差动电流是差动变压器工作正常与异常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主、副变的副边电流平衡程度相关,主、副变的副边电流完全平衡时,差动电流为0;当主、副变的副边电流不平衡时,差动电流不为0,此时需要进行保护动作。
变比是差动变压器主变与副变的变压比,它是电压传输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差动保护装置的参数之一。
误差是主变和副变的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其大小直接影响差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差动电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差动电流如下: 1. 主变电流:10A 2. 副变电流:10.2A 3. 差动电流:0.2A变比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变比为:1:1.02误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误差为:0.02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并得到了差动电流、变比和误差等参数。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静态特性验证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静态特性验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包括灵敏度、线性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实验器材: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2.信号发生器3.示波器4.多用表实验步骤:1.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连接至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
2.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固定值,如100Hz,并逐步增加信号幅度,记录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传感器的灵敏度曲线。
计算并记录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即灵敏度。
4.改变输入电压的频率,如50Hz、200Hz等,重复步骤2和3,以验证传感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灵敏度变化情况。
5.将输入信号的幅度设置为固定值,如2V,并逐步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记录传感器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
6.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计算并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
7.通过对比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评估传感器的线性度。
8.持续输入相同信号,观察传感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记录并分析传感器输出的波动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灵敏度曲线表明,在不同输入电压和频率下,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基本保持稳定。
通过对比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可以得出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此外,传感器在持续输入相同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电压波动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结论: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在静态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包括稳定的灵敏度、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这些特性使其在位移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电信系电子信息专业班姓名学号序号实验名称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实验日期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实验仪器差动变压器模块、测微头、通信接口(含上位机软件)、差动变压器、信号源、直流电源。
三.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两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
铁芯连接被测物体,移动线圈中的铁芯,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发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动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动势则减小,将两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引出差动输出。
输出的变化反映了被测物体的移动量。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图2-1将差动变压器安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块上。
图2-1 图2-2 2.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块的插座中,音频信号由振荡器的“00”处输出,打开主控台电源,调节音频信号输出的频率和幅度(用上位机软件检监测),使输出信号频率为4-5KHz,幅度为V p-p=2V,按图2-2接线(1、2接音频信号,3、4为差动变压器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
3.用上位机观测Uo的输出,旋动测微头,使上位机观测到的波形峰-峰值Vp-p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位称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0.2mm从上位机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下表2-1,再从Vp-p 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大小。
根据表2-1画出Vop-p-X曲线,作出量程为±1mm、±3mm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表2-1 差动变压器位移X值与输出电压数据表。
V(mV)X(mm)六.实验心得。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报告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报告引言:差动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参数,包括变比、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是由两个或多个相同变比的互感器组成,其中一个互感器称为主绕组,其余的称为副绕组。
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绕组和副绕组之间的磁耦合作用,实现电能的传递和变压。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器和设备:根据实验装置图,将差动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连接起来。
2. 测量变比:将一组已知电压和电流输入到主绕组和副绕组,测量主副绕组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得到变比。
3. 测量短路阻抗:将主副绕组短路,施加一组已知电压和电流,测量主副绕组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得到短路阻抗。
4. 测量负载损耗:将主副绕组接入负载,施加一组已知电压和电流,测量主副绕组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得到负载损耗。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得到了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参数。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变比是差动变压器的重要性能指标,其值应接近设计变比,否则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短路阻抗是衡量差动变压器性能稳定性的指标,其值应适中,既不能过低导致过大的短路电流,也不能过高导致过大的负载损耗。
3. 负载损耗是差动变压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能量损耗,其值应尽可能小,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深入了解了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掌握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3、研究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与输入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1、差动变压器实验模块。
2、信号发生器。
3、示波器。
4、直流电源。
三、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个初级线圈、两个次级线圈和一个可移动的铁芯组成。
当初级线圈接入交流电源时,在铁芯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会发生变化,其差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输出信号。
当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两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相等,输出信号为零。
当铁芯向一侧移动时,一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增加,另一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减小,输出信号不为零,且其大小和极性与铁芯的位移方向和大小有关。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实验设备,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使其适合差动变压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3、缓慢移动铁芯,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记录铁芯在不同位置时的输出电压值。
4、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重复步骤 3,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铁芯位移(mm)|输出电压(V)|||||0|0||1|05||2|10||3|15||4|20|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铁芯位移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输出电压与铁芯位移基本呈线性关系,表明差动变压器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
六、实验结果分析1、从实验数据和曲线可以看出,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随着铁芯位移的增加而增大,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这说明差动变压器能够有效地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2、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对输出信号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中,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过高或过低时,输出信号会出现失真现象。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频率和幅度。
3、实验中还发现,差动变压器的零点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传感器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序号:实验十二系别:电子通信工程系班级: ********班组别:第一组成员:7 ****** 实验操作5 ****** 实验阅读8 ******* 实验记录2021 年3月23日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全然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低级线圈和两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铁芯在可移动杆的一端〕,依照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纳三段式构造。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低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转变,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转变,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那么减少,将两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就引出差动输出。
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差动变压器实验模块、测微头、双线示波器、差动变压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直流电源、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1、 依照图3-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块上。
二、在模块上依照图3-2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需从主控箱中的L V 端子输出,调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为5~10KHz 〔可用主控箱的数显表的频率档f i 输入来监测,实验中可调剂频率使波形不失真〕。
调剂幅度使输出幅度为峰-峰值V p-p =2V 〔可用示波器监测:X 轴为div 、Y 轴CH 1为1V/div 、CH 2为div 〕。
判别第一次级线圈及次级线圈同名端方式如下:设任一线圈为低级线圈〔1和2实验插孔作为低级线圈〕,并设另外两个线圈的任一端为同名端,按图3-2接线。
当铁接第一通道示接第二通道示插座管脚编号图3-2 双线示波器与差动变压器连接示意图图3-1 差动变压器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芯左、右移动时,观看示波器中显示的低级线圈波形,次级线圈波形,当次级波形输出幅值转变专门大,全然上能过零点(即3和4实验插孔),而且相位与低级线圈波形〔LV 音频信号Vp-p=2V波形〕比拟能同相和反相转变,说明已连接的初、次级线圈及同名端是正确的,否那么继续改变连接再判定直到正确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 自动化学院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08自
动化
成绩:
姓名:
学号:
组别: 组员: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 五 项目名称: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级线圈及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物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即同名端接在一起,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则反映出被测体的位移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传感器实验箱(一)、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测微头、差动变压器、信号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差动变压器及测微头安装在传感器实验箱(一)的传感器支架上,将“差动式”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
2.调节功率信号发生器,使之输出频率为4-5KHz 、幅度为Vp-p=2V 的正弦信号,并用示波器的CH1监视输出。
3.将功率信号发生器的功率输出端接“差动变压器实验”单元激励电压输入端,把“差动变压器实验”单元的输出端3、4接入示波器的CH2,同时接入交流毫伏表。
3.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Vp-p 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移动旋动测微头,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为负位移,从Vp-p 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0.2mm 从交流毫伏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 值,填入下表6-1,再从Vp-p 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图6-1差动变压器连接示意图
4.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的大小,根据表6-1画出Vop-p—X曲线,作出量程为±1mm、±3mm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做实验前,应先用示波器监测差动变压器激励信号的幅度,使之为Vp-p值为2V,不能太大,否则差动变压器发热严重,影响其性能,甚至烧毁线圈。
2.模块上L2、L3线圈旁边的“*”表示两线圈的同名端。
六、思考题
1.用差动变压器测量较高频率的振幅,例如1KHz的振动幅值,可以吗?差动变压器测量频率的上限受什么影响?
答:可以。
受铁磁材料磁感应频率响应上限影响。
2.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
答:差动变压器一般用于作为检测元件,而一般变压器一般作为电源变换部件或者信号转换部件。
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级线圈及铁芯组成,。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物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即同名端接在一起,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则反映出被测体的位移量。
而一般电源变压器是是把两个线圈套在同一个铁心上构成的。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测微头左移和右移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答:由于线圈发热而引起非线性误差。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08自动化姓名:学号:组别:组员: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五项目名称: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级线圈及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物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即同名端接在一起,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则反映出被测体的位移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传感器实验箱(一)、传感器调理电路挂件、测微头、差动变压器、信号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差动变压器及测微头安装在传感器实验箱(一)的传感器支架上,将“差动式”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
2.调节功率信号发生器,使之输出频率为4-5KHz、幅度为Vp-p=2V的正弦信号,并用示波器的CH1监视输出。
3.将功率信号发生器的功率输出端接“差动变压器实验”单元激励电压输入端,把“差动变压器实验”单元的输出端3、4接入示波器的CH2,同时接入交流毫伏表。
3.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Vp-p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移动旋动测微头,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为负位移,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0.2mm从交流毫伏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下表6-1,再从Vp-p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图6-1差动变压器连接示意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做实验前,应先用示波器监测差动变压器激励信号的幅度,使之为Vp-p值为2V,不能太大,否则差动变压器发热严重,影响其性能,甚至烧毁线圈。
2.模块上L2、L3线圈旁边的“*”表示两线圈的同名端。
六、思考题
1.用差动变压器测量较高频率的振幅,例如1KHz的振动幅值,可以吗?差动变压器测量频率的上限受什么影响?
答:可以。
受铁磁材料磁感应频率响应上限影响。
2.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
答:差动变压器一般用于作为检测元件,而一般变压器一般作为电源变换部件或者信号转换部件。
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级线圈及铁芯组成,。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物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即同名端接在一起,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则反映出被测体的位移量。
而一般电源变压器是是把两个线圈套在同一个铁心上构成的。
3. 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答:由于线圈发热而引起非线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