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天工开物》两则

合集下载

20-21版:8 《天工开物》两则(创新设计)

20-21版:8 《天工开物》两则(创新设计)

8《天工开物》两则不忘初心,传承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求我们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时期,我们要传承工匠精神,以匠心独运践行初心不改。

工匠精神是专注。

像铁匠抡锤砸铁,纵使烟熏火燎、汗流浃背也一如既往,一锤接着一锤砸总会敲出精美的器具。

我们当传承铁匠精神,专注于自身工作,心无旁骛,不放松不懈劲,持续发力做好每一件事,即使所处环境恶劣,也当心如止水、平静自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专注锻造完美人生。

工匠精神是严谨。

木匠以角尺度量世界,一尺一寸在他眼中都有规定,不能多也不能少,毫厘之间便是严谨,正是具有这样严谨的态度,每一块木头之间的衔接才能做到严密契合,每一件作品才显得精致无暇。

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尽可能减少出错,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提升。

工匠精神是温暖。

花匠每天都坚持浇水护园,让每一片土地不再干涸,让每棵植物都能吮吸甘霖健康生长,从而苍翠挺拔。

此外花匠勤于修剪枝叶,保证每棵植物不会旁枝斜出,做到整齐划一,正是他们的细心呵护,用心栽培,用温暖造就了我们眼中的那片美不胜收的怡人风景。

新时代,无论我们面临着怎样的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传承工匠精神,做到对工作专注,对事严谨认真,与人为善,用情温暖,初心不改,我们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作家作品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

明代科学家。

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

仕途的失意,使他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他在田间、作坊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获得极珍贵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见闻。

崇祯七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在这个时期,把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后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赢。

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

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

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句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ɡ)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 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读jīnɡ。

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俟.其生芽俟:等到B.即.栽于亩中即:即使C.水火未济.济:帮助D.其再.栽秧再:第二次解析:C项,“济”是“调和”的意思。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句是()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其炎更烈于煤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C项,状语后置句。

新人教版选修《天工开物》两则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天工开物》两则阅读练习

《天工开物》两则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也。

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

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予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

传者以谓泥之所化,手痕正如握泥之迹。

襄、随之间,故舂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止马蹄。

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

马蹄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楝,土人谓之“楝子金”。

《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多裒金饼以赐侍儿私婢。

”殆此类也。

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

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

以刀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

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

小说,麟趾马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

《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

予以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

有一窖数十饼者,予亦买得一饼。

(《梦溪笔谈》卷二十一)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传者以谓泥之所化B.手痕正如握泥之迹C.襄、随之间D.乃古之一斤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有大者鲜:少B.传者以谓泥之所化化:溶化C.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傍:通“旁”D.殆此类也殆:大概,差不多3.下面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寿州八公山旁边的地里及溪涧之间,人位往往能拾得小块的纯金饼,上有篆文“刘主”的字样,这就是世间所传“淮南王制药用金”。

B.作者曾经得到一块金饼,是他从淮水中捞得,大约重七两多,表面有二十几个印记,背面有五指印及手掌痕,纹理分明。

C.在襄阳、随州之间的舂陵、白水一带,掘地多得金麟趾马蹄金。

麟趾中间是空的,四边都有花纹,刻雕得极其工巧。

D.有种“柿子金”,用刀切这种金子,比铅还要软,即使是大块金也可用刀切,中间是虚软的,用石头一磨,纷纷屑下。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发土多得金麟止马蹄⑵小说,麟趾马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课件(30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课件(30张PPT)

分秧插秧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 湿种-----播种------栽秧
第一段说明对象 稻的种类
第二段说明对象 育秧分秧
说明内容
说明方法
不粘:秔;粳
粘性
粘着:稌、糯

稻谷的功用
类 说
稻谷的形态

稻谷的色泽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方法
第一步:湿种 第二步:播种 第三步:分栽
顺序:以时间为顺序 方法:分类、列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2017科技成就歼-20入列、“复兴号”运营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天眼”发现新星 “深海勇士”海试 、C919试飞成功 “天舟一号”升空、可燃冰试采成功 “慧眼”成功发射、“墨子号”新成果
结束语
航母已下海,“嫦娥”已飞天,中国“天眼”正含情脉脉地凝 望着宇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国 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正在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每一个年轻人铭记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增强文 化自信,更要勇担重任,继往开来。
8 《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科技之光 单元总览
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 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 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 ,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 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 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关于《天工开物》 (一)
古代科技成就回顾
宋元:活字印刷术。火药和火药武器。郭守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明代:《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本 草纲目》、《农政全书》、《乐律全书》
了解我们的过去,展望我们的未
来。当代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世 界瞩目的成就。正因为有了这些成就 ,我们为之骄傲,世界为之喝彩。让 我们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吧

第8课 《天工开物》两则

第8课 《天工开物》两则

(2)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 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自我核对】本段文字告诉人们,水稻育秧后二十天即
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 为1:25,而且还说明了插秧的前提是水田不能干旱也不 能水溢。所有这些资料在以前的农业书籍中都未曾提到 过。 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对后人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即使 在今天,南方在栽种水稻时仍然在借鉴这些方法,当然, 光讲理论不抓实践不行,理论加实践才能真正促进粮食 事业的发展。
4.谈谈《天工开物》小字夹注的妙用,并举例说明。
【与你交流】《天工开物》全书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 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 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试以 课文用例略加分析。 ①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补充粘稻的特殊功用,带 出南方以糯米酿酒的习俗。“所为”二字,令“糯米”活灵 活现。 ②俗名婺源光之类——指出产地俗名,令人想见当地以“质 本粳而晚收带粘”这一特殊稻米“为粥”的饮食习惯。 ③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补充说明这 两种稻谷(无论长芒短芒)都是早熟品种。长芒在湖南浏阳一 带称霸,短芒在江西吉安一带称雄,可见当时稻谷种植之普遍 ,且竞相争胜,各秀一域。
第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整体观照。所谓整体性是指概念或范 畴的不可分解性、有机性和关联性。中国的医学、农学、天文学 ,甚至中国的逻辑学在用这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概念去描述事物 或进行判断时,则表现出一种没有经过逻辑分析的总体观念。如, 中国古代农学理论也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 获取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 合,并进行统筹规划。素朴的整体观念,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宏观把 握世界的高度智慧,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反 射出中国文化的闪耀光辉。 。

8《天工开物》两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8《天工开物》两则-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8 《天工开物》两则 -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天工开物》两则的研读,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科技成果及历史背景,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重点研读《天工开物》中的两则,分别是“内地伶仃火器法”和“大明通行证”,探究其中的科技成果和历史背景。

2. 知识点梳理•《天工开物》简介•“内地伶仃火器法”的科技成果•“大明通行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阅读技巧和文化背景3.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天工开物》两则中的科技成果和文化背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三、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解析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文本中的内容及其意义。

•个人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整篇文章,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

2. 课堂具体过程步骤一:引入教师以《天工开物》为主题,让学生先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气氛。

步骤二:个人阅读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整篇文章,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讨论和学习。

步骤三: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文本中科技成果和文化背景,交流思路并归纳出共性。

步骤四:课堂讲授让学生阐述各自小组的思路,引发全体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和讲解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步骤五:总结教师介绍总结性内容,讲述故事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步骤六: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简短的评论,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感受、心得体会等,并让其在下次课上发表。

四、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课堂讨论和评价问卷来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 自我评估教师可在课堂后对授课内容、方法、课堂管理等进行自我评估。

五、教学资源•《天工开物》两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评价问卷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讲的讲解,学生深入地了解了《天工开物》中的科技成果和历史背景,并通过阅读技巧和文化背景的讲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大凡锻造铁器,用炒过的熟铁制成.先铸铁做成 砧板,把它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 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凡是刚出炉的熟铁, 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 滓.若已成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来改制 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只损失其十 分第之一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
凡是稻秧已经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 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方言名称很多, 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过夏天,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 获.那些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是XX的水稻,因为此地 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就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水稻,必须 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水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 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 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播种,撒在地势高的田里,以待农时.
⒉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 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 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 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 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 供移栽二十五亩.
浸湿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 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凡是播种,先用 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等到发芽后,撒播到田 里,长到一寸左右,称做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就要拔起分栽. 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仍 不插秧,秧就要变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 谷,只能算是长出谷粒罢了.大凡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 供移栽二十五亩.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天工开物》两则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宋应星(1587-?),明代科学家。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

自幼聪颖,博闻强记。

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宋家乃名门望族,到他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其兄同中举人,时称“奉新二宋”,但在此后15年间,与进士无缘。

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田间农业技术、作坊手工操作都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他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

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卒于清顺治年间。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手工业,闻名全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

明思宗崇祯七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较为闲暇。

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

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第8课《天工开物》两则

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第8课《天工开物》两则
第二段介绍用煤和炭炼铁的方法。
⒊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
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
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
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
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
❖ 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 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的农学,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 调。
❖ 另外,《治铁》突出地反映了宋应星的技术思想, 即“法”“巧”“器”三者的完美结合。法,就是操 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 设备。
2.百科全书式的叙述风格。
《天工开物》传到欧洲后,被称做“技术百科全 书”, 《天工开物》的叙述风格也是“百科全书” 式的。每章文字,先概括说明主要议题,提出一般原 理,作诠释或下定义性质的描述;然后再就具体事例, 或按操作次序,或按工艺流程展开叙述,逐次延伸, 并对重点内容详加剖析,语言简明,表述清晰。
⒉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 (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即 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 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 炭的占十分之三。凡是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 硬的木条烧成木炭(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 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烈。即便用煤 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 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大凡锻造铁器,用炒过的熟铁制成。先铸铁做成砧 板,把它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器 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凡是刚出炉的熟铁,叫 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 若已成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来改制成别的 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只损失其十分之一。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

CONTENCT

• 《天工开物》简介 • 《天工开物》第一则:农业与手工
业 • 《天工开物》第二则:机械制造与
兵器 • 《天工开物》的艺术价值 • 《天工开物》的现代意义
01
《天工开物》简介
作者与背景
作者是宋应星,字思端,江西奉新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 (1587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是明末清初 的著名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作家。
兵器制造需要更高的精度和质量要求,因为武器装备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 还需要通过各种测试和试验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机械制造和兵器制造都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已经广 泛应用于兵器制造领域。
装甲车制造技术
装甲车是用于战场运输和防御的车辆,通常装备有重型装甲和武 器系统。制造装甲车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钢材和复合装甲,同时还 需要研发先进的悬挂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以提高装甲车的机动 性和防御力。
机械制造与兵器制造的关系
机械制造与兵器制造在技术和工艺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工艺在两者中 都有广泛应用。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
农业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
农业生产的粮食和纤维为手工业提供了基本的原材料,如稻谷、 棉花等。
手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
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农具和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如犁、 锄头、镰刀等。
农业与手工业相互促进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02
《天工开物》第一则:农业与手工业

课时作业3:8 《天工开物》两则

课时作业3:8 《天工开物》两则

《天工开物》两则(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训练(24分)1.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其炎更烈于煤 炎,通“焰”,火苗,火焰。

B .十止耗去其一也 止,通“只”,数量少。

C .待夏潦已过 潦,通“涝”,水多。

D .泥滓成枵而去 枵,通“消”,消失。

解析 B 项应解释为仅仅,C 项和D 项均无通假字。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若田逢.旱干、水溢 逢:恰逢。

B .其再.栽秧 再:两次。

C .遇.秋多晴 遇:碰到。

D .其炎.更烈于煤 炎:火焰。

解析 B 项,再:第二次。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奇.文共欣赏 B.⎩⎪⎨⎪⎧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C.⎩⎪⎨⎪⎧改造.他器与本器复造.候风地动仪 D.⎩⎪⎨⎪⎧撒于田中,生出寸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解析 A 项分别为形容词,奇特的/形容词,好的。

B 项均为数词,几;C 项均为动词,制造;D 项均为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答案 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酒皆糯米所为.B.⎩⎪⎨⎪⎧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凡治铁成器,取之炒熟铁为之.C.⎩⎪⎨⎪⎧其.谷种亦耐久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D.⎩⎪⎨⎪⎧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解析 A 项,都是动词,“制造”的意思;B 项,助词,的/代词,指代铁器;C 项,代词,那些/代词,它的;D 项,介词,用/连词,用来。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乘其.出火之时 A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解析 例句和D 项均为代词,它。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天工开物》两则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宋应星(1587-?).明代科学家。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

自幼聪颖.博闻强记。

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宋家乃名门望族.到他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其兄同中举人.时称“奉新二宋”.但在此后15年间.与进士无缘。

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田间农业技术、作坊手工操作都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他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

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卒于清顺治年间。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手工业.闻名全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

明思宗崇祯七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较为闲暇。

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

8.《天工开物》【第二课时】

8.《天工开物》【第二课时】

《天工开物》 治铁·针
《天工开物·治铁·针》
• 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 逐寸剪断为针。先鎈其末成颖,用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 鎈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豆豉三 物罨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口插于其外,以试火候。其外针入 手捻成粉碎,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凡引线 成衣与刺绣者,其质皆刚。惟马尾刺工为冠者,则用柳条软针。 分别之妙,在于水火健法云。
译为:山区没有煤的地方,锻工便选用坚硬的木条烧成木炭。
第二则翻译句子
3、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译为:胶结定型之后,要不是烧红了再砍开的话,它是永远不会 断的。 4、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
译为:进行大的焊接时,则是尽力敲打使之强行接合。然而过的 时间久了,接口处终究是不牢固的。
• 宋先生说:金属和木材经过加工而成为各式各样的器物。假如世上没有优良的器具,即便是 鲁班和工倕等能工巧匠,又如何施展他们精巧绝伦的技艺呢?弓矢、殳shū、矛、戈、戟五 种兵器及钟、镈bó 、镯zhuó、铙náo、铎duó、錞chún六种乐器,如果没有钳子和锤子发挥 作用,它们也就难以制作成功了。同样出自熔炉烈火,诸种器物大小形状却各不一样:有重 达千钧的能在狂风巨浪中系住大船的铁锚,也有轻如羽毛的可在礼服上刺绣出花样的小针。 在这由锤锻五金所铸就的奇功面前,连冶铸钟鼎的技巧也为之逊色了。莫邪、干将两把名剑,
• 简——竹简、简书——竹简纸 • 考古出土的秦汉时的竹简和简书。
自觉培养科学精神 重视实证理性分析
感谢欣赏
《天工开物》宋应星 2021.2
第二则 治铁
①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 成砧,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 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 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 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煅, 十止耗去其一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第一则: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大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把握说明文特点: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重点)
3、了解中国科学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
二、知识卡片:
1.连线作者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人。

明代科学家。

万历四十三年
(1615)考中举人。

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

五次跋涉,见闻大增,
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

”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
产知识,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

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

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2.背景资料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

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

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徐光启(1562-1633年)《农政全书》、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等长篇巨著,都是明代中期以后产生出来的。

明代科学著作大都具有承前启后、集历代之大成的特点:它们既总结了前人的优秀成果,而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上,却又有许多创新。

人们重视实践,许多学术观点都往往带有启蒙思想的气息。

这样一个时代,自然要在科学内容和学术思想上为《天工开物》的产生创造出更为优越的条件。

3.《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此书完成于1637年。

这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总结了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

全书卷分前后,意为“贵五谷而贱金玉”。

共十八卷,包括谷物、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制陶、冶铸、造车、锤锻、烧制灰硫、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五金、珠玉等诸多内容。

该书在全世界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在一些地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经常看到的。

《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我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但同时它也表明这个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比欧洲落后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学检测
1、易误字音
禾曰秔.米曰粳.禾曰稌.米曰糯.
婺.源光湿种.刈.初禾夏潦.
偕.早秧撒藏.供.贵人汲.灌
2、重点字词
不可为.酒,只可为.粥。

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方语
..失水,即愁旱干。

..百千,不可殚.述。

凡稻旬日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

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3、古今异义
生谷数粒,结果
..而已。

4、特殊句式
最迟者后于清明。

撒藏高亩之上。

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环节二、合作探究
1、文段内容梳理
探究及展示要求:1、表格内容填写关键词;2、展示分析要有理有据。

(板书要工整,发言要简洁。


2、《稻》反映了作者的什么科学思想?
3、谈谈《天工开物》正文中夹注的作用。

环节三、拓展延伸:
1、中国古代科技知多少?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和记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
量。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并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2、我国的水稻新品种:海水稻
海水稻(海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其生长地并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袁隆平参与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是计划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咸水(用淡水稀释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200-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而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 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中国可利用来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有2亿多亩,按照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1986年,被称为我国“海水稻之父”的科学家陈日胜开始长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广海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加研究则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受重视的层次。

2016年秋姜会龙在宁波鹤浦镇试种的海水稻最高亩产600公斤,最低的是500公斤。

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海水稻最高亩产近620.95公斤。

2018年海水稻在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大范围试种。

中国海水稻技术是沙漠种植水稻的成功关键。

2018年5月26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收到来自海外的测评结果,袁隆平在迪拜近郊沙漠种植的小范围水稻已近成熟,其中一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500公斤/亩。

这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初露锋芒。

环节四、课后作业: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大型文化纪实类真人秀《天工开物:古法制造传习之旅》。

这是一档用古法还原古代物品的节目,一档用双手重现匠心工艺的节目,一档用心灵感悟先人智慧的节目,一档用行动完成古今穿越的节目。

它从全国挑选出的10位选手,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专业文物及艺术品修复师,有普通果农,有自由摄影师……他们都怀揣着向传统工艺致敬的初心,来到古老的“瓷都”景德镇,通过拜师学艺的传统方式,学习古法制瓷的高难技艺,完成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穿越寻根之旅。

请你调查一下,《天工开物》中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有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请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用以增进自己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环节五、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