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学良详细介绍
风云人物张学良
风云人物——张学良张将军生于1901年6月3日,诞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
一生投身战争事业,深谙用兵之道,军功卓著,声名显赫。
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直至1991年才被允许离开台湾。
后定居夏威夷,2001年10月15日,因病抢救无效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他说:“我的一生只到1936年。
”是的,他的辉煌、他的梦,一切都终结在了36年的寒冬。
那年,他只有35岁。
姑且叫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一生,少帅。
可想而知,少帅的一生是多么的绚丽、不凡与惊心动魄。
最惊心动魄的便要数西安事变了,可西安事变也只是一切是非纷争的高潮,在那动荡的年月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单独拿出来说事儿的。
事情要从28年说起。
那一年,少帅27岁。
这一年制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是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在这一年,大帅被日本人杀害,少帅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人。
悲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随之而来的重担更是让他无暇喘息,东三省这块日本人眼中的肥肉,现在一下子全落到了少帅的肩上。
而这一年,他才27岁。
接管东三省,他必须这么做,否则东三省的人民将全部沦为奴隶。
从少帅秘密潜回奉天,到公开发表大帅去世的消息,再到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这一切的事宜少帅做得果决而冷静,他充分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政治才能。
而这一年,他仅27岁。
年底,少帅作出决定,东三省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从此,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东三省也从沦陷的绝境中有了重生的希望。
转眼到了31年的9月18日,日本人策划发动了令人发指的“柳条湖事件”,一时间,日本与东三省陷于千钧一发的境地。
作为东三省总司令官的张少帅,自然是国恨家仇齐涌心头,誓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
可就在此时,少帅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其内容坚决阻止少帅与日本人交锋。
此时的少帅也傻眼了,面对仇人的挑衅自己只能退避三舍?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
而且,纵使少帅一意孤行坚决抗日,仅凭东三省的兵力也只是以卵击石。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变故,但他的人生经历却是一个丰富而又充满教益的故事。
一、家庭背景、早年经历张学良出生在辽宁省奉天市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家族也因此成为了东北军的大门户之一。
张学良从小就享有受过良好教育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他在15岁的时候,便被父亲送去了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的一所军事学校。
在日本学习期间,张学良表现出了军事天赋和才华,深受日本师长们的欢迎。
张学良在日本留学时期,视察了日本的建设和军事装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他在日本遇到了他的妻子,日本人小松清子,两人在1919年结婚。
二、东北军洪流中崛起1920年,张学良回到中国,开始进入父亲的东北军阵营,成为了东北军的主要干将之一。
他在东北军中从一个无名的士官迅速崛起,并在1928年成为了东北军的正式指挥官。
在这段时间里,张学良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也为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928年之后,张学良成为了东北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切实掌握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大权。
他积极推进着东北的现代化和工商化,大力开发了当地的资源,并创造了很多创新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他的政治志向也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他试图创造一个具有中国国内稳定和外交势力的东北政权,并获得了国内外社会,特别是日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三、张学良的政治和家庭生活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地区。
张学良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他既想维护自己的家族势力和东北地区的利益,又不希望陷入不利的政治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日本建立了全面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被推出为“东北国家”的总领袖。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日益加强,张学良的政治和家庭生活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他与家族内部发生矛盾,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和公权力。
少帅张学良介绍PPT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简介
张学良 1901-2001 字汉卿,小名小六子 军阀张作霖长子 蒋介石拜把兄弟 东北军最高统帅 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副总司
令(二把手) 东北大学校长 2001年卒于美国,享年
101岁
少帅肖像
功绩一:东北旗帜
背负着国难家仇(父亲张作霖被日本谋害 炸死)
1928年坚决抵抗来自日本的种种威胁, 宣布东北三省服从中央国民党政府管辖,
使国民党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结束了 军阀割据状态 由此,蒋介石投桃报李,晋升其为国民党 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东北三省最高统帅
功绩二: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杨两位将军为改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在“哭谏” 无效后,毅然“兵 谏”,扣押了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高官, 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震惊中国 的西安事变成为时局 的转折点,由此改变 中国历史
长达54年的软禁生涯
张学良和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 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由此 开始至1990年的软禁生 涯。新中国成立前与蒋迁 往台湾,从此再没回过大 陆。因为与宋美龄和蒋介 石私交甚好,蒋并没有迫 害、杀害他(杨虎城则被 刺杀),软禁期间还以一 个连的经费供养他,衣食 无忧。1990年起定居美 国,从此恢复自由。
们的友谊持续终身。 与周恩来之间相互佩服,周总理评价其为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民族英雄张学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
民族英雄张学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民族英雄张学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英雄将领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民族英雄张学良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其勇敢和智谋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张学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事迹,展现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形象。
一、早年经历张学良于1901年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是清末时期东北驻防将领。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张学良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家族的军事传统。
他在军事素质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他未来成为一名优秀将领奠定了基础。
二、与抗日战争的关联张学良的抗日之路始于他的早期抗日情结。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张学良目睹了许多残暴的事实,这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抗战,中国才能重回独立和自由的轨道上。
因此,他积极投入到中国抗日战争中,并获得了国共两党的肯定和信任。
三、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并表现出杰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参与领导的淞沪会战和辽沈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密切合作,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
他凭借灵活的战术和勇猛的作战风格,有效地阻止了日军向上海扩张的势头,保卫了国家的重要城市。
而在辽沈战役中,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指挥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们采取了运用兵力、地理优势和战略转移等多方面手段,最终将日本侵略军全歼于辽沈地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转折点。
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张学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不仅仅是勇敢和智谋,他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首先,张学良在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了国民的抗战意识和斗志。
其次,他在参战过程中,注重与其他抗日力量的合作,包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协同作战。
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不仅加强了中国抗战的统一指挥和力量,还为日本侵略军造成了重大困扰。
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张学良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张学良生平简介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人,北洋军奉系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国名革命军将领,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爱国将领,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张学良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学良的简介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张学良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在张作霖皇姑屯事件后继任为东三省总司令,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软禁,蒋介石退守台湾时,张学良也被带到了台湾,直到1990年恢复自由,1995年移居美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国,在美国去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早期在父亲张作霖的军中当兵,1919年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结交郭松龄,毕业后负责保障张作霖的人身安全。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张学良和郭松龄是唯一取胜的队伍。
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张学良所带的第三军成为主力军,直系被全面击败,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总司令。
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成为东三省总司令,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完成统一。
1930年,中原大战中张学良的声望达到顶峰,但在东北三省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选择退守锦州。
1936年,日军侵略意图越发明显,而蒋介石还是与共产党内战,所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由此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但张学良和杨虎城最后被蒋介石软禁。
如何评价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评价在两党之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但是站的角度不同自然对这个人的评价不一样,因为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都有两面的效果,所以,对张学良的评价也就两面化了。
对张学良消极的评价就是他是个纨绔子弟,东北三省的沦陷,张学良要负很大的责任,而且当时他东北易帜,就可能没有九一八事变,还有他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到死都没有原谅他,因为蒋介石的夫人是张学良夫人的义妹,所以张学良才没有像杨虎城那样被杀死。
但是反面,从周恩来、毛泽东共产党角度看,张学良就是一个救民族于危机之中的民族英雄,正是因为张学良,国共才有第二次合作,一致对抗日本。
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合作对象。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家族背景张学良出生于1898年,是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世代军人的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担任重要职务。
张学良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的军事传统。
二、早年经历张学良在青年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在东北军中崭露头角,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他参与了北洋政府与军阀的斗争,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创立193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地区,成立了伪满洲国。
面对日本的侵略,张学良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
他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张学良担任军事指挥官,他带领联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战斗,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四、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始于1927年。
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武装斗争,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东北军的支持。
张学良看到了共产党的力量和抗日的意义,决定与他们合作。
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进行了多次秘密会晤,商讨了抗日斗争的策略和战术。
这段合作关系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后期的转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逐渐疏远。
他开始对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产生怀疑,认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抗日,而是要推翻国民党政权。
此外,他也对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行动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过于激进。
因此,他决定与共产党断交,并与国民党合作,继续抗日斗争。
六、晚年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良被国民党任命为东北军的总司令。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他的地位逐渐下降。
1948年,东北地区被中国共产党控制,张学良被迫流亡台湾。
张学良
11月下旬的“福建事变”最终使得蒋介石 让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 后,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 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12月8日, 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 谏”。 11日晚,张学良到华清池向蒋介 石苦谏但毫无结果。而蒋介石则决定把东 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 谏”。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 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发表通电,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 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 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 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到达南京后,蒋介石违背了诺言,12月31 日,张学良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但是 张学良还是发表了《告东北军将士书》, 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收复东 北。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了‘特 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 管束。张学良从此开始了幽居生涯。
张学良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因作战
太紧张开始吸毒的,逐渐有了烟瘾。在出 国之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 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 难治心作医。”后来张学良碰到庸医为他 戒烟以吗啡代替鸦片,以致毒瘾更深。为 了戒毒,张学良把家人找在一起,当着他 们的面,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放在枕头下面, 警告说:“你们记住,从我戒毒之日起, 以后无论何人,不管见我怎么难过,也不 许理我,如果有人拿毒品给我的话,我马 上拿枪打死他。”最终,张学良以超人的 意志,经过半个月的痛苦治疗,终于戒除 了毒瘾,身体恢复了在旅欧期间,张学良 也不忘激励将士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 为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 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奉命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
西安事变
监年石平 抗蒋日张 禁过囚解 日介大学 生着禁决 。石计良 一 后 结 , 为 的 活没, 西策采了九 , 。有此 安略取民 三 被 自后 事,了族六 蒋 由五 变逼兵的年 介 的十 和蒋谏抗,
幽禁生涯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 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当局颇不 自在,于是在 1942年2月把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 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 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张划题管以从青良本东事一献张 学时,这来此天毅人北件九,学 良代但个的,白然的军后二莫良 功的却统第中日决步政,八过对 不。在一一国旗定步大张年于中 可在民还次实在倒紧权学,东国 没这国有统现东向逼。良在北的 。一史许一了北南,面执皇易最 点上多。辛飘京张对掌姑帜大 上是问尽亥起,学日了屯。贡 , 。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 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 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 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 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 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6月4日清晨5时 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 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 亡,张作霖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 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
北投生活
1959
59岁,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 管束。 1975年 75岁 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 官邸去世,张学良去吊唁,并送去自己题 写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 之争 ,宛若仇雠。” 。 1979年 79岁 10月5日(中秋节)下午, 张学良应邀,到蒋经国官邸参加蒋经国夫 妇举行的中秋节茶话会。这时张学良在台 北第一次露面。
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承载着历史沧桑的人物。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和坎坷,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张学良,一个名字,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一生。
张学良,字国良,号东莱,辽宁海城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将领,也是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军阶最高的将领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将门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统帅,对他的影响深远。
张学良自小就在军营长大,军人的血脉在他的身体里流淌,注定了他将来的人生道路。
张学良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他在东北军中崭露头角,很快就获得了父亲的器重。
他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屡建战功,逐渐成为东北军中的佼佼者。
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赏识,被调到南方担任重要职务。
在南方,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员。
然而,张学良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经和日本人合作,甚至出卖了自己的父亲。
这段历史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也给他的名声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事业,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将领,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部缩影。
他经历了家族的兴衰,也经历了国家的沉浮,他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荣耀与悲哀。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如此波澜壮阔,可以有如此多的曲折和起伏。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历史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思考。
张学良,一个名字,一个故事,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也让我们思考他的人生。
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字荣欣,号达生,辽宁海城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中国国民党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张学良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小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
他聪明好学,勤于钻研军事理论和战术,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年少时期,他就参加了北洋军阀的军事行动,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重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北洋军阀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在军事上屡建奇功,深受部下和士兵们的爱戴。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而是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924年,孙中山逝世,中国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蒋介石代表着南方军阀,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和张学良等代表着北方军阀,形成了两大势力。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张学良选择了支持国民党,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
张学良在国民党内部也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他积极参与国民党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建议和方案。
他主张军队应该接受现代化的训练和装备,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改革的方案,为国民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张学良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国共内战期间,他曾经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带领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他最终选择了投降日本,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张学良的故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缩影。
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争、动荡、内讧和挣扎,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故事。
他的选择和抉择,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张学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制于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影响。
在动荡的时代,他们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和抉择,而这些选择和抉择往往会对自己和整个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学良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课件
张学良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他先后就读于东北陆军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赴日本留学, 学习军事。这些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生涯和政治参与
军事成就
在张作霖的庇护下,张学良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北伐战 争期间,他率领的东北军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时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民族精神
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励了后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 坚定信念、奋起抗争。
改革创新
张学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创新,为现代社 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人们在改革创新中寻 求发展机遇。
VS
历史评价与影响
张学良在历史上的评价具有争议性。他被 认为是一位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为中国 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作出了贡献。同时 ,他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决策也备受争议 。尽管遭受了长时间的软禁,但他的影响 力至今仍然存在。
02
张学良的政治观点和行动
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和行动
国家统一观
张学良认为国家统一是至关重要 的,他反对分裂,主张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分歧。
01
与周恩来的关系
张学良与周恩来建立了友谊和互信关系 。周恩来曾通过张学良与东北军进行秘 密接触,推动国共合作。
02
03
与其他军阀的关系
张学良与其他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 等也有过互动和合作,但他们的关系 大多建立在利益和策略的基础上。
03
张学良的家族和社会关系
张学良
自古名士皆风流
人物:原配:于凤至
张学良结发夫妻,她雍容大度,知书达理, 随张学良征战南北,风雨同舟。1940年以后, 因乳腺癌赴美就医,此后一直居住在美国。 这期间由赵四陪伴张学良度过监狱生活,张 学良在此期间提出离婚。于凤至虽然很痛苦, 却依然在信中回复:“你们之间的爱情是洁 白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 (赵四)无私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 陪侍汉卿,高风亮节,有口皆碑。你们早该 早为丝萝。”就这样结束了婚姻关系。
总 司 令 的 蒋 介 石 , 时 称 “ 西 安 兵 谏 ”
时 任 国 民 政 府 军 事 委 员 会 委 员 长 和 西
杨 虎 城 在 西 安 华 清 池 发 动 “ 兵 谏 ” ,
国 民 革 命 军 第 十 七 路 军 总 指 挥 、 西 北
北 剿 匪 副 总 司 令 、 东 北 军 领 袖 张 学 良
2001年9月28日,张学良因肺炎住进史特劳比医院;10月14日, 在儿孙哀痛低泣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平静谢世。江泽民赠 去花圈:“爱国将军,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千古。”宋美玲: “汉卿将军千古。”
” 的 既 定 国 策 , 停 止 内 战 , 一 致 抗 日
日 , 为 了 劝 谏 蒋 介 石 改 变 “ 攘 外 必
变 , 又 称 “ 双 十 二 事 变 ” 。 年
。
。
12 12
1936
西 安 事 变
他说……
晚年张学良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爱国,会 有如此下场吗!” 唐德刚:“把花花公子与政治家、军事家搞得三位 一体,如鱼得水,除了张学良之外,别无分店。 毛泽东:“令人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人物:绯闻女友:胡蝶
张学良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风流将军,据他晚年自述,“平生无憾事,唯 一爱美人。”据传闻他曾经拥有过十一位情人。其中,最让人众说纷纭 的就是他和民国著名影星胡蝶的风流故事。
名人传人物主要事迹
名人传人物主要事迹张学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人。
他出生于1898年,是张宗昌的第三子。
张学良的传人所要探讨的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事迹。
以下将从他的家世背景、军事才能和政治成就三个方面来介绍张学良的主要事迹。
1. 家世背景张学良出生于满洲一个重要的将门世家,家族世代务军。
他的父亲张宗昌是北洋政府的重要将领,对张学良的成长影响深远。
在父亲的教育下,张学良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优秀的教育。
这样的家世背景为他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军事才能张学良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出色的战略眼光和领导能力而闻名。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战役。
最著名的是他的“平津战役”胜利,这场战役对于中国军队打响全面抗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彰显了张学良作为一位优秀将领的才能和智慧。
3. 政治成就除了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张学良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他同蒋介石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中国内战后担任各个地方政权的要职。
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包括农业改革、工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他的政治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结:张学良以其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军事领域的战役胜利和在政治领域的主要成就,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人传人。
他的事迹表明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学良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他的传人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些重要事迹。
介绍张学良讲稿
介绍张学良讲稿老师同学上午好!今天我们小组将给大家讲述这位风流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字汉卿,人称“少帅”,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下面我们以时间为轴,来了解一些关于张学良的人,与事。
张学良7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并于8岁的时候和大他三岁的于凤至订婚。
这张照片就是于凤至与张学良小时候打高尔夫时的合影。
16岁时两人成婚,同年认识了普莱德等对张学良后生影响很大的几位友人。
张学良和于凤至婚后两人始终相敬如宾。
在东北易帜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于凤至赞同统一、反对分裂,在协助张学良处理杨常事件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于凤至对我很好,她是贤妻良母。
她在生第四个孩子时,得了重病。
于凤至的母亲和卢夫人一边准备后事一边商量把于凤至的侄女娶过来,以便照顾于凤至的四个孩子。
我得知此事,坚决反对,对她们说,于凤至现在病得这样厉害,真的娶了她的侄女,等于是在催她死。
但两位老人坚持这样做,无奈之下,我答应他们,假如于凤至去世就娶她的侄女为妻,但现在不行。
1919年的时候,张学良与进步教官郭松龄结识。
张学良回忆起往事时说:郭松龄是“影响我一生”的几个人之一。
张学良对郭松龄湛深的学养和高洁脱俗的人品是极为钦佩的,虽比自己年长19岁,但两人却成了莫逆之交。
张学良说:“我父亲常常说这样一句笑话,除了老婆不能和他(郭松龄)睡以外,你大概吃点什么东西都会惦记他。
”而张学良当时形容自己与郭松龄关系的说法是:“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两年之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在1924年的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结婚。
家国情怀的素材人物事例
家国情怀的素材人物事例张学良:拯救家国危局的民族英雄一、背景介绍张学良,字鹤龄,辽宁营口人,是民国时期中国军队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早年受父亲张作霖的影响,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军事才俊。
然而,张学良在个人事业之外,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为了拯救家国危局,他做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二、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家国情怀。
他于1931年东北易帜时,坚守地方政权,保留实力,为日本入侵后的东北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不久之后,他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起义,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婉拒日本高级军官的诱惑1935年,张学良被日本派往日本上海的军事学校进行教育训练。
当时,日本希望通过笼络张学良,使其成为傀儡,为日本占领中国创造条件。
然而,面对日本高级军官的重金诱惑和各种优厚条件,张学良义正言辞地婉拒了他们的求情。
他坚守自己的家国情怀,明确表明自己立场,表示绝不会背叛中国和自己的人民,这一表态让人们对他的敬佩之情进一步深化。
四、协助蒋介石抵御共产党的进攻张学良在抗战胜利后,继续为中国的和平稳定付出努力。
1946年,共产党发动第一次国共内战,企图夺取全国政权。
在国共内战的关键时刻,张学良与蒋介石达成协议,共同抵御共产党的进攻。
他放下个人成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参与战斗,并协助蒋介石推动内战的胜利。
他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为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树立了榜样。
五、结束国共内战,呼吁国家和解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蒋介石撤退到台湾。
然而,张学良并没有放弃追求和平、和解的努力。
他在台湾本土化运动中,积极呼吁国家和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张学良的努力为两岸关系的回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六、纪念与传承如今,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有许多以张学良的名字命名的学校、街道和公园。
这些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张学良个人的尊重和回忆,更是对他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历史人物评价张学良
英雄的赞歌——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前半生戎马征战,后半生却遭幽禁;谈到他,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九一八事件”,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个人的个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年少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父亲母亲的影响,也让他有了正直、冷酷、坚强的一面;在了解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他的晚年回忆中,可以发现他喜欢开玩笑,平时则和蔼、平易近人,在公事上就刚烈正直,就是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却也真真实实地谴责自己是罪人;如此谦卑恭谨、正气浩然、明敏坚定、待人真诚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的;然而他却也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而饱受非议,从不同的政党角度来看,“西安事变”利弊各不相同;可是从他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出发点却是为了“民族统一”大义;张学良和他父亲张作霖是不一样的,他接受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厌倦军阀统治和封建主义的世袭制度;在西安事变后期送蒋宴会上他曾说:“一个人要有救国救民的志向,我父亲有我父亲的志向,我有我的志向;”他生平一贯的主张就是拥护国家的统一,他坚决反对内战,看到老百姓因内战被蹂躏失所,饥寒交迫,内心会非常难过和内疚,希望今后不要再打内战;西安事变结果——蒋最终获释,而国民政府提前停止剿灭共产党,中国建立形式上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就是对此的最好体现;同时,他也痛恨日本,绝不卖国,绝不事仇,曾立下生做抗日雄,死成抗日鬼的豪言壮语;对于“九一八事变”痛失东三省,我相信那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他也不愿意同胞受苦、惨遭蹂躏;在面对各界声讨与谴责时,张将军说“丢失东三省,我是有责任的,但我是奉命这样做的;”此话看来或多或少都有点推卸责任的意味,然而其后续做法却又让人看到了其真诚痛苦之处;“学生爱国无罪,如果有学生冲进来,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此般委屈求全,内心苦痛无人能解,足见其心胸宽广和对人民的爱护;提到张学良,我还是不想避讳其风流韵事;我认为,一个男子能吸引如此多女子为其倾心,足显其魅力所在;虽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也能反映其少年功成,才华非同一般;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引佳人倾心反倒不正常了;可以说,他一生功大于过,赞扬多于贬斥,我们还是应该以民族英雄的角度来对待他;。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张学良(1901~ ) 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动者。
字汉卿,号毅阉。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生。
辽宁省海城县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1919年7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授陆军炮兵上校衔。
1920年6月升任奉军旅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协助张作霖整军。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在山海关一带作战。
1925年春,率部进驻天津,升任陆军上将。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2月,他不顾日本的压力,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他被任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
1930年6月受蒋介石任命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9月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并派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见蒋阎冯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很快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11月任国民党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3年4月,被迫辞职,赴意大利考察。
1934年2月回国,主张拥蒋介石为领袖以复兴中国,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
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10月,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
此时,日本侵华猖獗,蒋介石一再妥协,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剿共”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认识到联共抗日才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他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会晤,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催逼张学良出兵“剿共”,否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西北军调往安徽。
张学良多次直言苦谏,要求蒋介石抗日,均被拒绝。
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西安绥靖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
张学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张学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学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抗日英雄。
他在东北地区组织和指挥了一系列抗日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学良出生于1898年,是中国东北的著名将门之子。
他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教育,精通兵法战略和战术。
在他年轻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分割,他深感中国的危机和自己的责任。
1928年,张学良加入东北军,成为军队的重要一员。
他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决心带领东北抗日联军抵抗侵略。
他积极组织军队,并与其他抗日力量合作,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学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领导能力。
他指挥军队斩获了多次战役的胜利,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2年,日本占领了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东北抗日联军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和压力。
但在张学良的英明领导下,他们顽强地抵抗,组织了一系列的游击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6年,张学良与国共两党达成了协议,东北抗日联军纳入国共合作的大战略中,形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统一战线。
张学良成为了东北行政委员会的主席,继续指挥战斗并推动抗日事业的发展。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张学良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还展现出了超越战场的远见和智慧。
他主张政治与军事相结合,注重民众的支持和动员。
他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使东北地区成为抗日战场上的堡垒。
然而,抗战胜利后,中国陷入了内战的泥潭。
张学良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也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他曾试图推动国共和谈,但未能成功。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张学良放下武装,敦煌千山令。
张学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这一身份,使他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奋斗与牺牲,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也激励着后人,让我们铭记抗战英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日苟民后纳理劝协会是渐帅司蒋 安对且族,。有谏议晤赞渐奉令重年 事蒋偷正少在情蒋。,许了命,新少 变实生当帅替,介从达,解来并起帅 。行!生终老可石此成于了到限用回 “于死于蒋老实,了是中西其了国 兵是存忍背蒋行少“,共安 少, 谏,亡无了却抗帅停于联,个帅 ”他之可 以日开止 合与月,年 ,联际忍年在政始内年抗共内任在 发合,,“反策消战 日产剿命庐 动杨血况卖对,极,月的党灭他山 了虎性且国,软反一与主打“为会 震城的国贼完硬共致周张了共西见 惊于少家”全兼,抗恩,几匪北蒋 中 帅危的不施并日来心场”剿介 外月岂难骂予,频”秘理小。匪石 的 能,名采有频的密深仗少总,
西安事变——我的看法
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 一 岁月沧桑放眼量,张杨青史永留芳。 批鳞捉蒋胆包宇,联共救亡志比钢。 民族难灾深苦海,干戈玉帛化青霜。 同仇敌忾驱强寇,家室操戈筑阋墙。 脉血炎黄同脏腑,亲情华夏是爹娘。 和谈两岸民心顺,经贸三通福祉长。 众望攸归盼一统,坚冰早破稳操航。 二 国共同胞胜利赢,驱倭御侮挽危倾。 再三携手振华夏,天意民心填海平。
张学良也许有很多混乱的过往,但 是西安事变中足可以看见他内心的天秤 是倾向国家民族大义的。 他可以对蒋介石愚忠,可以讲铁血哥们 义气,但是在危急关头他的选择却是明 智的,他心中的筹码还是偏向了祖国, 我们看一个人不只要看他的过去 ,更要 着眼他的现在未来,张学良,用正确的 抉择诠释了这一点。
西安事变与张学良
蒋介石限他三天内答复是否继续执行 “剿共”的命令,否则将他和杨虎城的 东、西北军调离陕西。张、杨被迫于一 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对蒋实行了“兵 谏”,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正是应为张少帅的名族大义,挽救国家 民族一大危机 ,“成为当时停止内战、 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
少帅英姿,风尘掩过往 冰屑碎、雪乱舞,兵起沈阳 苦诉衷肠,空背叛国伤 谁知我赤诚胆无处施展 狼烟又起,日寇凌关中 人匆匆、马嘶长,枯叶零落 心系苍生,身陷囹圄途 英雄不战沙场,空留悲怆 花溅泪、游子怅,古道西风征人亡 血溅轩辕土,刀剑锈无人拭 梦战场、报国忙,而今空陷黄金墙 无人晓雄心总被烦忧扰 长安兵谏,惊破华清梦 古城泣、众生欢,我独展转 毁家纾难,弹穿残垣哀 枭雄半生只尝尽离殇冷暖 烽火尽销,廉颇叹年老 半鬓霜残颜旧,笑看云散 客居他乡,遥望凌烟阁 浮沉百年留后人叹
张学良,字汉卿,别 号毅庵,化名李毅,乳 名双喜(后改为小六子) ,辽宁省海城县人。1901 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 七年四月十七日)出生, 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
走进张学良
年少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张学良是个很有根基的人。他不但写得一 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诗,还是一个书画、古董的鉴赏家。
青年时:
拥有坚强的意志
34 35
35ຫໍສະໝຸດ 36 412 12
西安事变癿和平解决,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癿一个 重要转折点。此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建立了抗日联合统一战线,中华大地映出火红癿朝阳。 可与此同时,我们癿少帅被蒋介石囚禁,开始了他半 辈子癿幽禁生活。 我们可以深切癿感受到张少帅那炽热癿爱国之情。蒋 介石癿夫人宋美龄为张少帅求情时曾说:“西安事变, (张学良)不要钱,不要地盘,要癿是牺牲!”是癿, 张少帅为我们癿祖国牺牲了太多,他癿军衔,他癿前程, 他癿生活,他癿自由。在新中国成立癿那一刻,每个人 都是快乐癿,但快乐癿理由与方式却不尽相同,老百姓 癿快乐,是得到解放癿单纯癿快乐;毛主席癿快乐,是 完成使命癿成就感;而少帅癿快乐,我想,应该是一种 心灵上癿慰藉。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少帅明白,他 癿牺牲,是值得癿。 张少帅癿忧国之深,爱国之切,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世人有目共睹。
多年以后,张学良曾说过:“西安事变是逼出 来的。蒋介石当年骂我对‘一二九’学生游行 没有用机枪镇压。说我是:‘两面人’。我对 蒋介石机关枪不打日本侵略者而打学生的讲话 气得满脸通红。并暗下决心:‘要给蒋老头子 教训教训!’”。“西安事变”后,蒋被逼答 应要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时,张学良还重提当年 日本人想挟他做“东北土皇帝”。他对日本人 说:“你忘了我是中国人啊!”张学良一再表 示:“作为中国人谁也不愿意看到祖国的分 裂。”同时,张学良也在这次谈话中强烈地表 达了反内战的立场。他说:“我就是要中国停 战,不要打仗。我实在是反对内战,反对透 了。” 在西安事变之后几十年间,张学良一直坚 持:“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 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也正是由于西安 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 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 日战争,并坚持了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是: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年轻时毒瘾甚深,发作时,头痛欲裂,生不如死,而他却能在七日 之内戒除毒瘾,其中所受苦楚,非普通人所能忍受。 28年,其父被日本人谋害,少帅虽心痛难当,却仍能以大局为重, 坚毅之心,实为可贵。 31年,少帅奉蒋介石之命,对日本对东三省的寻衅不予抵抗,因此 被冠以“不义”之名,少帅内心的冤屈能有几人知晓?但他仍然挺立不 倒,挽救民族于危亡,这份坚毅的品质,正如那巍巍雪山,任凭风霜雨 雪,亦岿然不动。
当内忧外患发生之时,张学良甚至声 泪俱下,向蒋介石哭谏,苦陈抗战之必 需,但遭到蒋的严词训斥。蒋介石不仅 严厉拒绝张、杨的请求,进而调集嫡系 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督促“剿共”, 逼迫张、杨进攻红军,否则就将张扬部 队调离拆散。甚至当西安民众得知蒋在 西安时向蒋游行请愿要求实施抗战时, 蒋命令张学良对爱国请愿群众用机枪扫 射进行严酷镇压,使张学良深感不解和 痛苦。为了保护群众,张学良向群众保 证将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 复,才劝阻了群众继续前进,避免了一 场惊天血案的发生。这一事件,加剧了 张扬对蒋错误政策的不满。张扬见用尽 任何办法劝蒋都无效,不得已决定实行 “兵谏”。所以才有压抑很久之后的一 场西安事变。
我眼中癿张学良
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 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 公子哥的习气,谁让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呢?谁 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有人说他吃 喝嫖赌抽俱全还活了100多岁如何如何,这些都是小 事,说说全当玩笑了。真正让张将军处于风口浪尖的, 无非两件事,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时光流转,现在张将军早已作古,然而他的一生, 还是留给了后人很多谈资。在近现代的中国,被大写 特写的英雄有很多,在当代的中国,被追封的英雄和 被翻案的“好人”也不少,但是有几人能做到张学良 将军的所做的呢?放弃私利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在先, 力挽民族危局于即到在后。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 一记杀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 写了世界历史。 还是那句话,他也许不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是 个对民族立有大功的中国人。
设问如果张学良只想收回东三省——为什么一直被老蒋拖延 了这么多年? 张学良的心中的原则和感情,我考虑是这样的排序的—— 孝< 忠 < 国 为了对老蒋尽忠,张学良把自己的国恨家仇压抑了很久。虽 然张学良对老蒋有点愚忠和兄弟情谊,爱国方面有东北易帜 和西安事变,重情重义,和赵四小姐情爱一生,对待原配夫 人也很厚道,重义气,要知道,西安事变之后,中共内部大 多数人都是主张杀掉蒋介石的,而且杨虎城也是力主杀蒋的, 因为杨虎城深知蒋的个性,要是不杀蒋,那么蒋肯定会报复 的,不得不说杨虎城有一定的私心想杀蒋,而只有张学良坚 持不杀蒋的原则,并且绝对拥护蒋为抗战第一领袖中国国家 元首,正是因为张学良的坚持和周恩来的努力,才保住了老 蒋,而之后张学良不听杨虎城周恩来的劝阻坚持送蒋介石回 南京,丝毫没有考虑到个人后果,只因为他对老蒋的重义气, 完全是哥们义气,连周恩来都对张学良的江湖义气而遗憾不 已但张学良更爱国,更有对国家的大忠义。
年老时:
是一位温厚、慈祥的老者
西 安 事 一九三五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 变 了对我国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观 的关头,蒋介石仍旧坚持“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张学良将军被迫“剿共”, 后 因在陕北战场上屡遭失败,受到蒋介石 感 的责难,于是急于寻求出路。
自1987年以来,中国,这条宏伟的巨龙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用胶片 忠实记录和反映了这一伟大历程,并在 银幕上留下了一步步深刻难忘的,一个个 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一段段生动感人 的别样镜头。其中让我难忘的是《西安 事变》。
三 华清池内洗凝脂,捉蒋亭边狼狈时。 歌舞升平疗养地,张杨故事永留兹
-首先,张学良是复杂的。世人对他的褒贬 不一。 但是我个人认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做出的 最好证明,不论他过去属于什么,一切都在 西安事变 ,他的壮举中定格。 张学良的一生可以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 物之一。东北落入敌手,张学良自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但他不能不执行蒋介石和南京政 府“不抵抗”的命令啊!一方面,父仇家难 不能洗雪,一方面要替蒋介石背“不抵抗” 的黑锅,受国人痛责,“不抵抗将军”成了 张学良专有且讽刺意味很强的别号。这奇惨 的遭遇没有使他垮下去,而是使他成了一个 为民族可以牺牲一切的爱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