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一、设计思路和理念1、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高效课堂的理念,使用各种高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案导学法、思维导图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等。
2、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如历史剧导入、课堂辩论赛、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并讲解都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要把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尽量增加一些历史故事,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等。
4、注意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解析,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5、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要把课堂内容进行升华,和同学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6、注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如阅读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事物进行科学、全面评价的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能力。
二、授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各部分的时间运用得当;运用的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相对科学、有效,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们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比较优美的语言对历史事物进行讲解,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使其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不足之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归纳,没能提出更好的指导性意见;探究的问题过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较为紧张;对史料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不能对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史料分析引导;电子白板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电子投影也缺少使用。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用历史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2、课堂教学中要学会“聆听”,以便能给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指导和点评。
3、要适当调节课堂容量,减少可有可无的环节,以免调整授课节奏,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
4、更多地、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电子白板技术。
5、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传授解题技巧,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地高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一统与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讲义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讲义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朝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朝代。
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先秦时期,尽管诸侯国纷争不断,但人们对于统一的渴望已经逐渐显现。
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
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兼并弱小的国家。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这种皇帝独尊的局面,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在中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则分管着不同的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共同为皇帝服务。
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这样一来,地方权力被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便利。
此外,秦朝还修筑了长城、驰道等大型工程。
长城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驰道的修筑则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便于政令的传达和物资的运输。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 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 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 变化及其成因。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 步确立。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 取前代历史教训;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 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五:《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民。”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 《河渠书》记载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 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 富强,卒并诸侯。” 材料六:“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 王齮、麃公等为将军。……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 ‘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 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 差、湣(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 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 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 从了他的计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应从秦始皇的后面,看清战国时代的社 会经济因素,认识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的兴起,各民 族、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这些因素,促使中国在秦 的领导之下统一。”——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 史》 材料二:春秋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 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至战国,形成了七雄争霸的格局。 材料三:墨子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物权》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巩固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职权 与中央的 关系 官员的只 能范围 影响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世袭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 封地内有行政管理权,土 地管理权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东周:都城,洛邑(今洛阳) 时间: BC770——BC221 BC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进入了春秋时期。 宗法制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礼崩乐坏) BC475,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主要的改革: 魏国 李悝变法;楚国 吴起变法;韩国 申不害变法;秦国 商鞅变法。 BC221年, 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 (1)皇帝制度
①开端: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 管理_军务。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最终操纵。 (3)郡县制度: 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里、正等 基层机构。 (4)选官制度: 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4)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影响深远。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正确认识 类别 实现条件 分封制 与宗发宗法制相联系 郡县制 国家实现大一统的条 件下 按地域分配 官吏由皇帝任免,无 封地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 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绝对服从中央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 理权,无土地管理权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 家统一
大一统与秦朝:中国历史中的中央集权制度之路
大一统与秦朝:中国历史中的中央集权制度之路2023年,当我们回首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历史长河中,大一统与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两个时期对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一统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具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特征。
此时期是公元581年至618年之间的南北朝末年至唐初年间,实现了中国北方政治的一统。
大一统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统一帝国,也让中国社会向更为稳定、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大一统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唐太宗时期,通过设立中书省、尚书省等中央机构,形成了官员选拔、任命、监督、财政管理等一系列中央制度。
此时期还出现了科举制度,通过制定科举考试和选举官员的规定,加强了文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方面,大一统时期通过对于土地和人口的重新分配和管理,实现了对于农业、军事和财政的集中管理。
通过打造繁荣的手工业和纺织工业,为唐朝的繁荣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并促进创新和文化的发展。
然而,唐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度过大,导致地方反叛的增多。
这一问题在后来宋朝和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得到了改善。
在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实践,并最终形成了对于中国历史中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
秦朝首先通过没收封建势力的土地和禁止私人拥有武器等措施,实现了对于社会的一定程度的整合和统一。
然后,秦朝通过统一的法律、货币、度量衡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
同时,秦朝还通过设立郡县制度和吏治制度,加强了中央对于官员的选拔和监督,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
在经济方面,秦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极大程度上控制了私人商业和土地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发展。
秦朝还通过对于大规模工程的修建和投资,实现了对于经济建设的系统化和规模化控制,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支持。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统一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被誉为“中国的帝国时代”,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统一,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统一。
一、秦朝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政府。
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实现了思想上、语言文字上的一体化,统一了中国的文化观念,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时代。
2.行政区划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将一些小国的领土进行统一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统一了行政区划。
这种制度不仅使得行政管理更加便于实行,而且也为之后的历朝历代提供了治理框架。
3.科举制度秦朝还开始了科举制度,对人才进行选拔。
这种制度不但为后世提供了人才储备,而且也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二、秦朝统一1.政治上的统一秦朝实行“以战兴国”、“以战制服”、“四面楚歌”等策略,几乎消灭了中国境内所有其他小国,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格局。
在这种大一统下,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中央政府,这种实现政治上的统一是经过掌握了武力手段,将其他国家进行吞并和维护自己的所谓“国家安全”。
2.文化上的统一秦朝实施“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统一了语言文字和思想观念。
这是文化统一的前提。
3.经济上的统一秦朝展开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长城、修筑秦岭和修建道路等。
这些工程建设的实行,加强了秦朝领土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了秦朝的经济实力。
三、秦朝的影响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成为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并且对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文化统一随着中央制度的出现,文化意识在中国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秦朝通过实行建立语言文字和思想观念上的一体化,使得整个中国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自尊心。
3.地理环境的改变秦朝修筑长城、修筑秦岭和修建道路等措施,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影响,未来的历世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这个伟大的成就得益于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指政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对地方政府、各地区进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秦朝在统一中国后,秉持着“一统天下”的理念,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来巩固中央集权。
首先,秦朝在行政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直接控制整个国家。
秦始皇在位期间创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划分为1000多个县。
郡县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行政管理,并且确保各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指挥。
其次,秦朝还推行了四分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大区域,由四个大将军负责统一管理。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将地方的军权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中,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直接控制地方军队,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秦朝还采取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秦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乡党制度》、《盐铁法》等,通过法律的执行来约束地方政府、各地区的行为,确保他们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
由于法律的严明,秦朝的各地区都遵循中央政府的政策,从而实现了大小事务的统一处理。
此外,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例如,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防御工程,更是一种巩固中央集权的举措。
修筑长城不仅连接了北方各地,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这些地区。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朝采用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中央集权使得国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加以实施,确保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执行,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中央集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各地区可能缺乏一定的自治权。
此外,对于地理、人口、文化各异的各地区来说,中央政府统一的政策可能无法照顾到每个地区的特殊情况。
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进行了压制,这也可能引发地方的抗争和不满。
历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10] (岳麓版必修一)
被告
(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 结合)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 据混战的局面;我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 疆域;我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 车轨、统一了文字;我修筑长城,和驰道,开通灵 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疆 域,巩固国家统一。我是千古一帝。 孟姜女的辩词: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山 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的 2∕3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上, 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前提:统一大帝国的出现。 2、中央集权制度
(1)构成: (2)原因: (3)评价: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 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 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 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情景感悟一: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归纳秦朝时期皇 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 事无小大,皆决于 上”。“丞相诸大 臣皆守成事,倚办 于上”。
黄帝、
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伏羲、神农、燧人
帝喾、唐尧、虞舜
材料二:“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情境感悟二:
哎,国家越大, 朝事越多,寡 人就是不吃不 喝不眠不休, 一个人也难以 处理好,是该 想个办法来减 轻寡人的负担 了!!! 假如你是嬴政,你 会如何做呢? 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置郡县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 二 课
一、从考古发掘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二、从历史故事看特点和内容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诸侯国君陪葬坑中发现九鼎
背景:诸侯力量增强,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
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
背 景
诸 侯 争 霸 战 争 愈 演 愈 烈
秦简
背景:商鞅变法,秦国强大,消灭六国,实现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诸侯力量增强,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
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商鞅变法,秦国强大,消灭六国,实现统一
权力高度集中
基本特征Biblioteka ,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 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 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 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 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 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 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 三日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 坍塌。
商鞅变法,秦国强大,消灭六国实现统一
影响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影响:
积极:打破了传统的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为历代王朝承袭,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中央集权制度越严密,人民受压迫越严重
君主专制易使皇帝成为专制独裁的暴君,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
诸侯力量增强,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
秦朝的政治制度
{
背景 诸侯争霸战争越演愈烈
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 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 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 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 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 (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 胜、吴广于是发动起义,号召天 下百姓反秦。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在秦朝时期,中央政府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
1. 一统天下: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世袭制的帝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政权。
2. 简化官制:秦始皇废除了封建诸侯制度,设立郡县制,任命官吏,统一地方行政,完全掌握了官员的任免权。
3. 统一法律:秦朝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法律制度,颁布了《律令》、《秦法》等法规。
法律具有强制力,实行压制异议的一元化统治。
4.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朝推行了一种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使商业、交易等活动更加便利和统一。
5. 同一文字系统:秦始皇进行了文字的统一,废除了六国各自的文字,统一使用小篆,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统一。
6. 修筑长城: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防御边境的工程,同时也是对外统治的象征,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将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和统治稳定性。
这种集权制度奠定了后来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小结:知识结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确 立
前提: 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 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权归皇帝 内容: 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长官皇帝任免 制定选官制度
制定秦法
影响: 彻底打破--,奠定--基础,影响两千多年
【课堂反馈练习】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 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 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4.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5.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 ,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 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1、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2、兼并战争不断(商鞅变法) 3、变法促统一 4、秦王的雄才大略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2.内容: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意义: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任何人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皇权至上、 ①皇帝制度: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归纳秦朝时期皇帝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事 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朕为始皇 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总结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总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实现全国大一统的朝代。
其建立在多年的战争和割据之后,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持续了15年。
秦朝的大一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加深对秦朝大一统的理解。
一、政治1.中央集权:秦朝大一统的核心,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直接颁布布政令和法令,行使政治权力,各地的行政、军事、财政、民政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中央政府。
2.太监专权:秦朝太监是中央集权的幕后力量,拥有高度的政治地位。
秦始皇培植太监集团,大力任用太监,使他们渗透到朝廷的各级岗位上,成为实质上的权力掌控者,使政治上出现了一批非正式权力。
3.郡县制度:秦朝制定出各地行政单位制度,分别是郡和县。
郡政府辖下有数个县政府。
郡县制度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4.三公九卿制:秦朝特别注重政治机构,秉承“强权威之世界”的思想,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其中,丞相、御史大夫、太子太傅三个职务称为三公,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官书尚书、大理正、春秋左传九个职务称为九卿。
5.建立制度:秦朝通过建立统一度量衡系统、大量修建官道、修筑长城、规定文字、货币等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大一统。
二、法律1.法家思想:秦朝法律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实现全国一律法令的目标。
法家思想被大力推广,形成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为支撑的法治体系。
实行全国一系列的刑罚,甚至是死刑,打击百姓,以维系秦朝大一统。
2.律令制度:秦朝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律法法制,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的成果显著,律令制度逐渐趋向完善。
该制度逐渐融入到中国历史文化中,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3.大一统:秦朝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让全国各地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一致,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法律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使得人们更加尊重、听从、遵循法律,效果显著。
第2课 大一统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官制
(牵制) 牵制)
皇帝 太 尉
(掌军事) 掌军事)
特点: 特点: 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 权力集中
御史 丞 统率) 大夫 (统率) 相
(下诏令;执掌奏 下诏令; 监察百官) 章;监察百官) (辅佐皇帝处 理全国事物) 理全国事物)
直 接 控 制
九卿
作用: 作用: 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确立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 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 B、推行郡县制 、 C、强化中央机构 、 D、统一文字 、
皇 帝 独 尊 皇 帝 皇 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 受成事,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裁
世 袭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我统一天下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 是二世,三世 直 万世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 例题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例题3. 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 例题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例题4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 •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①“掌丞天子 助理万机” 掌丞天子, •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执掌群臣奏章, •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 • 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③ ①②③④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
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和思想;③法律严 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千古一帝,功大于过
局限: 专制色彩浓厚,易决策失误,易形成暴政,导致阶 级矛盾激化,后世阻碍民主制的发展。
课堂总结
秦专制主 义中央集
权制
确立背 景
确立
影响
内容: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 3、推行郡县制
巩固:1、选拔考核官吏 2、制定法律 3、修建长城… 4、统一文字… 5、焚书坑儒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 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功绩:
课堂思考?
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自秦建立以后,在中 国存在了2000多年,今天我们应如何评价? 请结合教材和以往的知识经验尝试着积极和局 限两个方面解答。
积极: 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 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上述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纳谁的建议?为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皇帝
太尉、丞相、
中
御史大夫
央
九卿
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
县尉、县令、县丞
县
三老、啬(sè)夫、游徼(jiǎo)
乡
①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时期,各大国广泛实行;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中央政府以 下最高一级 地方行政机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构的职能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答案】
D
右图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推 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始皇推行的 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A
(2008年高考上海卷)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 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 这个王朝是 (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提取题中 关键词“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符合条件的应为秦朝。 【答案】 B
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2 Nhomakorabea三公九卿制
丞相 职权: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职权: 掌管律令和图籍,同时监察百官
三 公
御史大夫 太尉
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2、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 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 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该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郡县制的基本架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对郡县制的评价
分封制
实行条件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权利 与中央关系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地域关系 血缘关系 王位世袭 拥有封地及爵位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条 件下实行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有俸禄和爵位 没爵位
在中央的绝对控制 只是地方行政机构, 有很强的独立性 绝对服从中央 之下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 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1、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嬴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定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秦朝统一中国与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中国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国走上统一的道路。
秦朝的统一中国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从秦朝统一中国的背景、手段和成就出发,深入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作用。
一、秦朝统一中国的背景秦朝统一中国的背景主要包括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秦国政治、军事的强盛。
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乱象丛生。
诸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秩序混乱。
这种分裂局面催生了对统一的渴望,为秦朝统一中国提供了土壤。
秦国在政治、军事上也表现出强大的实力。
秦国在政治上实行法家政治,加强国家集权,削减诸侯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行政效率。
在军事上,秦国实行兵马俑制,编练精锐军队,对外扩张势力,壮大自身。
这种强盛的政治、军事实力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秦朝统一中国的手段秦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主要包括农业、战争和法治。
农业是秦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秦朝实行均田制,使土地得到合理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秦始皇贯彻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战争是秦朝统一中国的重要手段。
秦朝先后征服了六国,消除了其他诸侯国的存在。
秦始皇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战四方,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法治是秦朝统一中国的法宝。
秦朝实行法家政治,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严明的法律制度,如《秦律》和《秦法》,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法律的实施使社会秩序得到规范,为统一中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统一中国的结果是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政治、行政和军事方面。
政治上,秦朝通过削减诸侯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实行郡县制,派遣官员管理各地,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行政上,秦朝实行县官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行政机构。
秦朝积极推行吏治制度,选拔贤能,提高行政效率,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总揽全局的主宰:从大一统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文化解读
总揽全局的主宰:从大一统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文化解读总揽全局的主宰:从大一统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文化解读2023年,中国迎来了建国100周年。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在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关键点,便是从大一统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
这个历史时期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权力结构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历史时期的转变。
大一统是指战国时期,各个列强在中国境内互相侵略,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政治和文化格局。
这种多元化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流派,比如儒、道、法家等。
在这种多元的社会中,各州和封建诸侯自主管理各自的领地和人民,各自行其政,经济、文化和政治状况也存在差异。
彼时的中国社会缺乏统一的法律和行政机构的管辖,往往由封建诸侯根据自身利益设定规则和政策,出现了很多乱象和社会不公现象。
这种多元的局面并不是中国现代中央集权思想的缺陷,而是因其历史和文化背景造成的。
在古代中国,德治胜过强权,一方面教化控制着社会,一方面形成共识和约束,这种思想依旧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通过强力统一各个封建诸侯和州的势力,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多元分散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笼罩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意识形态,将这种中央集权的思想深深植入中国社会和国家体系中。
秦始皇通过铁腕手段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比如直接管辖政治和经济生产领域,统一度量衡、文字和法律等,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治理。
并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上提出“继绝人祖,承灵台之志,广选良材,拔俊能,任职以伍”,倡导新儒家思想,将封建社会中的荣归于功的礼教和一些封建思想打破,强调“法者,决公瑾,不以人情相亲也”。
秦朝在中央集权手段上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力和高度集中的统治方式,奠定了中国政治和文化上渐进的强权主义和权力集中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汉朝、唐朝等。
这种传统思想和文化意识形态在现代中国仍有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纲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阅读分析、归纳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条件、特点和影响。
2、通过课本阅读记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理解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课本p8图片中央到地方结构示意图)
⑴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是指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
⑵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指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一律服从于中央政府,受中央的领导和监督,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政策和命令。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时空定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文化: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太学出现;科技文化发展。
【课堂学习】
一、历史条件: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6概括出分封制衰落和瓦解的表现有哪些?
2、阅读材料概括: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条件(提示:从四个角度展开,历史教训、理论基础、政治前提、个人作用):
春秋时期周王室实力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力量强大,“楚王问鼎”反映出分封制破坏,诸侯国的改革纷纷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商鞅变法特别典型)。
秦始皇统一后深感分封制的弊端,吸收战国时期的新制度。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发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王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其运用正确的战略灭六合一,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其又雷厉风行的推行着专制制度巩固着他的帝国统治。
二、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特征: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二目,找出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五个制度)、基本特征:
(二)深化理解
1、据教材第二目2—5段,归纳概括皇帝制度的四个特点,并结合课本知识说明。
2、据教材三公九卿制四段,明确三公职责,归纳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据教材最后一段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归纳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易混易错点警示]
1、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2、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国家的大政方针由谁最后作出决断,强调的是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强调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受中央的统治,中央集权制度则泛指前两者的结合,其核心是皇权至上。
3、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变法开始创立,秦朝统一全国后把它推广到全国。
【考点突破】郡县制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4分)(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