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语气词,并学会正确使用。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语气词,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大海啊,故乡》,让学生欣赏大海的图片。

欣赏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整体感知,寻找乐趣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赶海的趣事?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趣事?我是怎样让舅舅带我去赶海的?为什么用“闹”这个词呢?进一步点出赶海是件有趣的事。

对于描写浪花的语句,教给学生拟人的修辞方法。

三、具体感知,品味乐趣
1、赶海的人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学生回答,课件展示赶海的人们做的事情。

赶海的人们只做了这些事吗?你通过哪里知道还做了其他的事?主要写了哪些事?以上问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都不难解决。

2、“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三件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读出最喜欢的趣事的有关句子。

(1)、摸海星
引导学生读好“摸呀摸呀,嘿”,找学生演示摸海星的动作,体验摸海星的乐趣所在。

(2)、捉螃蟹
指名最喜欢捉螃蟹的同学读有关句子。

找出描写捉螃蟹的小伙伴的表情、动作:“低着头”、“寻找”“努努嘴”——小伙伴捉蟹时非常专心,怕螃蟹逃跑了,又怕夹着手的心情都刻画出来了。

找学生表演捉螃蟹,同学集体评议。

“螃蟹好捉吗?它是怎么做的?”指名读出描写螃蟹的句子。

通过哪些词语看出作者被夹疼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作者疼并快乐的心情。

(3)、捏大虾
指出句中的语气词“咦”“哦”表示的特定语气。

“大虾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具体感知大虾的样子。

“这么神气的大虾我是怎样捏住的呢?”找学生演示具体动作,体验捏大虾的美妙心情。

这里把大虾比喻成武将,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出示大虾和武将,谈相似之处,感受比喻句的妙用。

让学生找一找以上三件趣事中最喜欢的一件,读给其他同学听,分享他的快乐。

(4)、语气词的重点讲解
课件展示:
哎,那边的一个小伙伴在做什么?
嘿,小海星被我捉住了。

咦,我的脚怎么痒痒的?
哦,原来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去掉前面的语气词后:
那边的一个小伙伴在做什么?
小海星被我捉住了。

我的脚怎么痒痒的?
原来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感受没有语气词的不同,并学会正确运用(),那边一个小姑娘,正蹑手蹑脚的走向花丛。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姑娘只摆摆手,原来是一只蝴蝶落在花瓣间,只见她轻
轻一捏,(),蝴蝶被抓住了!小姑娘慢慢地把手松开,(),蝴蝶呢?抬头一看,(),原来它在小姑娘松开手的瞬间就飞走啦!
四、赶海归来,回味乐趣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的离去了,引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如果说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是一幅热闹的赶海图的话,而此时的海滩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宁静之美。

告别宁静的沙滩,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歌词,回想课文哪个自然段还有歌词?指名学生回答。

也就是说课文以歌词开头,又以歌词结尾,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

五、拓展应用
模仿课文,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趣的事,学会加上合适的语气词和动词,相信你一定会写的更好!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赶海》一课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赶海”是非常有趣的,以此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苦难。

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因此,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通过音像资料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激发情感。

引导孩子边读边演边演边看想象,采取以读为主,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读书中去理解感悟“趣”,让孩子在读中感悟,达成孩子与文本的对话。

《赶海》效果分析
针对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一)关于概括长句子的教学效果分析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准确抓住关键词概括出几件趣事。

(二)关于品文赏趣
学生能围绕”趣”进行有效地朗读,在这堂课中,根据老师创设情境,能在情境中朗读,“摸海星”、“被螃蟹夹”、“小虾逗”的乐趣。

作者所表达出的“开心”“紧张”“恍然大悟”一切尽在朗读体验中。

学生在朗读中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体验或感受。

(三)关于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

在对语气词的品读中,能感受体悟其中的情趣,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

《赶海》一课教材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

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

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文章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

“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

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兴奋与快乐。

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

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

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平静。

既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

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课文内容比较浅显,
但“赶海”离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较难有真切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赶海》评测练习
你能给下面这段话加上合适的语气词吗?
(),那边一个小姑娘,正蹑手蹑脚的走向花丛。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姑娘只摆摆手,原来是一只蝴蝶落在花瓣间,只见她轻轻一捏,(),蝴蝶被抓住了!小姑娘慢慢地把手松开,(),蝴蝶呢?抬头一看,(),原来它在小姑娘松开手的瞬间就飞走啦!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

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

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故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
的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二是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三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先导入意境。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向往,还有追浪花、摸海星、捏大虾的图片,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体会赶海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培养语感,就要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真切感受,链接生活是一种好方法,因为链接生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

有了体验,学生的情感就更投入,朗读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3、创设阅读场景,体味赶海快乐。

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摸海星”、“捏大虾”两个片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设计了两个情景,一是“摸海星”,为了让学生读出“摸呀摸呀”的动作感觉和过程感觉,特意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了摸海星的‘趣’?”,“你从‘摸呀摸呀’这个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动作感觉”和“过程感觉”,再读时效果就明显不一样。

不足之处:
1、对于课文的主题挖掘不够深。

教学时只是抓住了“赶海的乐趣”这一点,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大海热爱”这一主题的体会。

2、学生对句子的品读停留在表面,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不够深入,读不到位。

3、这节课学习“追浪花”和“捉螃蟹”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品读和感悟,多少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过场的痕迹,令人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深钻教材,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赶海》课标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针对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趣,教学中,引导孩子边读边演,边演边看边想象,采取以读为主,力图让学生在反复读书中去理解感悟“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积累语言。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