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一)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学相长',而在认真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会到先人的才智以及这篇文章的宏大。

《学记》主要叙述了训练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高校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训练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乐观的心态,将同学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将来的学校老师,就肯定要具有这样的力量,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是学习力量最强最需要老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学校老师就应当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假如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由于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转变了。

其次原则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同学进行训练,把握训练机会,不仅能让同学学的有爱好,给他的训练印象也会比平常更加深刻。

假如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再学习的话就很简洁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学校女老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第三原则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同学的时候不超越同学的接受力量,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同学的接受力量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力量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习学问比较慢的同学,当然最好的就是学问难度能够适应全部的同学,假如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同学,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

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在古代中国,《礼记》是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编纂的,记录了古代礼仪的规范和原则。

尽管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但《礼记》中的智慧和启示依然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礼记教导我们要注重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仪式是人类对天地间的最高敬意的表达。

通过仪式,我们不仅向神明表达敬意,也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传递友好和尊重。

例如,我们在重要场合会举行开幕式、婚礼、祭祀等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对于共同价值观和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其次,《礼记》告诉我们要遵循礼仪的规范。

礼仪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我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老师、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以及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当我们尊重他人并遵循礼仪规范,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和信任。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只有诚心待人、兑现承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今,这一观念仍然适用。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守信用、秉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最后,《礼记》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在古人的观念中,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自身的修养,我们能够培养起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灵,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礼记》学记给我们的启示层次丰富、内容广泛,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交交往,还是在工作和事业发展中,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

它教会我们要尊重并遵循传统的礼仪和规范,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诚信与责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不断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和指导,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礼记学记读后感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礼记学记》读后感篇1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

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

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

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

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

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

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

礼记心得体会范本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礼记,我深刻体会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礼记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礼记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尊重和关怀。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关怀他人的感受。

在礼记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规则和频率。

比如《礼运篇》中提到“君子和群,不诋焉;朋友郄,不蔽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诋毁他人,不隐瞒朋友的过失。

这种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礼记教导人们要讲究仪容仪表。

在礼仪文化中,仪表举止是十分重要的。

礼记中有很多关于仪容仪表的规定,比如《乐经》中提到“观其躬也,观其家也,观其所好也。

”说明了一个人的仪表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代表了家庭的形象。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注意仪容仪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修养和自己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仪表举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再次,礼记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

礼记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通过遵守礼仪规则,人们可以树立起公正、诚信的道德观念。

比如《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求自己的身心修养,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治理。

礼记中还有很多有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条文,这些条文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遵守礼仪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

最后,礼记提出了人伦之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礼记中,人们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怎样做一个好的丈夫或妻子,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

礼记通过教导人们尊敬父母、孝顺亲人,让我们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伦理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篇一:礼记学记学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禁于未发,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在还没有发出来时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在小时,教会他们摆脱可能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当其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

第三不陵节而施,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

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要顾及到一些接受慢的学生。

太过急功近利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这样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相观而善,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且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

虽然《礼记.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

篇二:《礼记。

学记》读后感XX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读《礼记.学记》有感龙口一中A区当我还不是教师,但正在努力变成教师的路上奋斗时,我最先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学记》。

当时,只是对照着翻译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接触到了学生,再看《学记》,才真正领悟到原来这短短的一千二百字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3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3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3篇)《礼记学记》篇1《礼记·学记》开篇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汉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

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选择儒家的教学思想为国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我们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教我们平常思维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处事待人接物的纲领有: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此书真正能帮助大家都获得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亦同时启迪我们父母师长们应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德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强国之本。

”今天,我们给儿童最好的基础教育无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家圣贤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来参与和大力推动。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姐妹重圆读书梦。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希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让美德世代相传。

《礼记学记》读后感篇2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认识。

《礼记学记》中提到了许多关于礼仪的内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礼义之道,人情之教”。

这句话表达了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似乎有所减弱,但是《礼记学记》提醒我们,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学习《礼记学记》,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比如说话不经大脑、举止不够得体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去改正和提高的地方。

另外,《礼记学记》中还提到了“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受到推崇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似乎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享乐,而忽视了传统的美德。

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意识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孝悌忠信是我们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遵循的准则。

我会努力去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礼仪文化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礼记学记》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古代礼仪的内容,比如宴席礼仪、婚丧礼仪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学习礼仪文化,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礼记学记》,我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有了新的认识。

我会努力去做一个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的人,同时也会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经学之中,冠绝诸书”。

它记录了中国古代礼仪法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官场规矩、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受、文章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思考和观点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礼记学记》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想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礼记学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深感觉到它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经典著作,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因而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与此同时,由于作者的语言简练、精炼,使得这本书的阅读起来非常的愉悦。

这本书中充满了智慧与哲学,让我不仅在学术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使我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升华。

其次,我谈谈这本书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的地位可谓独一无二。

《礼记学记》不仅仅是一本经典著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奠定了基础。

现今,世界各地的学者都会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礼记就是其中最被重视的部分。

礼记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是世界文明中的重要一环。

最后,我想分享自己的创新思考和观点。

我认为,在礼记中,最重要的是人性的关爱和尊重。

这本书中,无论是在礼仪规范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充满着尊重和关爱。

这种人性关怀和尊重精神是现今社会最为需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礼记中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找到和借鉴这些古人的思想和理念,对现今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礼记学记》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的经典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有深刻启示和现实意义的道理。

礼记中的“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学习和实践,依循礼之教诲,做一个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的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会更加有礼貌、有修养。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偶读有感/**内容:《礼记.学记》偶读有感,尝试自己理解之。

创建时间:2017-12-15创建人:Su备注:书籍内容来源于网络;标点符号有自己的判断修改。

*/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wèn),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惑:】谁或者什么人?“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众”指什么人,“民”有指什么人,“君子”又指的谁或者什么人?【网译:】多思考原则问题,求贤纳士,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

亲近贤德的君子,关爱贫贱出身的寒士(关爱弱势群体),虽能感动群众,但还不足以教化人民。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创建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感:】教学(教与学)的终极目标:“化民成俗”,即感化或教化人民说话做事具备(形成)良好的习惯。

告诉学习者或者教学者意识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之人应该是指包括你我等任何想要做或已经做这些事人。

“众”和“民”应该指全民或大多数人。

“君子”指圣贤之人或想要向圣贤看齐的人。

注意“学”不单指学习而是教与学,对应下文“学(xiào)学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惑:】“不知道”中“道”什么意思?“建国君民”,中“君民”什么意思?【网译:】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有天赋,但不经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

所以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没有不把设立学校使人人都能入学受教,当作首要任务。

“尚书”中的“兑命篇”说:”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

【感:】此段举例说明教学的重要性。

“道”小指上问的“俗”,大指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君民”在此“君”是动词,统治人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关于礼记学记的作文

关于礼记学记的作文

关于礼记学记的作文《我眼中的<礼记·学记>》嘿,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礼记·学记》吗?我最近可是好好研究了一番,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东西!我一开始啊,觉得这就是一本特别古老、特别难懂的书。

可是当我真正读进去,才发现,哇塞,这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关于学习的秘密和宝藏呢!就像我们平时玩寻宝游戏,一开始觉得那地方普普通通,没啥特别的。

可一旦找到了线索,打开了宝箱,那种惊喜,简直无法形容!《礼记·学记》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大宝藏。

比如说,里面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就好像一块璞玉,如果不经过精心雕琢,怎么能变成美丽的玉器呢?我们人要是不学习,怎么能明白那些深奥的道理呢?这难道不是很有道理吗?还有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让我想到,如果我总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学习,不和小伙伴们交流讨论,那不就像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里,啥新鲜事儿都不知道了吗?咱们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多好呀!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

我觉得我的方法对,他觉得他的方法好。

最后我们一起去问老师,老师笑着给我们讲解,原来我们的方法都有可取之处,还能相互补充呢!这不就正应了《礼记·学记》里说的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嘛!我还把《礼记·学记》里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爸爸说:“孩子,这书里的智慧可真是宝贵啊,你能明白这些,很不错!”妈妈也点头说:“是呀,咱们都得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的小伙伴小明听了我讲的,瞪大眼睛说:“真的这么神奇?那我也得去看看!”同学们,你们说,这么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我们能不好好读一读,从中汲取营养吗?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师,默默地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道理。

我觉得呀,《礼记·学记》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它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更是一位贴心的朋友,时刻陪伴着我们成长。

《学记》读后感2000字

《学记》读后感2000字

《学记》读后感2000字《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论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读之受益匪浅,古今许多思想原来都源于此。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日教学半。

"人们总是说学无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的越多反而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无穷。

大千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拥有的知识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老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亦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新的体验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老师教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那么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那么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教育教学的第一原那么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如今所说的未雨绸缨,防患干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萌芽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结合我们自身而言,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才能,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才能最强最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教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假设发然后禁那么为时已晚矣,因为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会发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类似干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叹服。

而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

礼记读后有感(通用3篇)

礼记读后有感(通用3篇)

礼记读后有感(通用3篇)礼记读后有感篇1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

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

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

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

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

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

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

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

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我国古代比较早和比较系统的教育专论。

它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礼记学记读后感课堂练习,试卷中名篇名句题涉及到《礼记学记》的一个句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许多同学没有写上。

再联系以前试卷中出现过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句子,我感到是时候集中学习《学记》了,于是我整理有关资料,为同学们印发了《学记》全篇,并把它作为课文来研读。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除了完成词句理解外,有意展开思考有关教育的问题,产生了不少感想,我们分几个部分来谈。

今天我们先看开篇两段: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这两段谈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其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关键句,它站在治理国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来谈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实在是了不起的思想。

于是我们不禁需要反思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

第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仅仅把教育当成培养人才的途径,当作为经济服务的手段,而忽视了教育和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第二,我们现在许多地方的中学教育已经彻底沦为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学和就业,教育的过程就只剩下了做题和考试。

我们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重视教育的短线作用,而对于教育培养健全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等则大大淡化甚至排斥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礼记学记读后感今天我们来看《学记》中的一段话: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的出现,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更为我们理解古代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阅读《礼记》,是一次深入探究中国文化本质、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发掘、历练自我的心灵之旅。

阅读《礼记》的过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我看来,此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广度,其不仅是一部礼仪学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深意和思想的智慧宝库。

在晦涩的文言文中,我看到了先哲们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也看到了他们对人生、生命、世界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方式。

《礼记》中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既包括君臣之间的礼仪制度,也包括家族、社会等方面的礼俗、民风、风俗等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涉及诸如人文、伦理、哲学等领域的内容。

这份广博的内容密度,让读者无不为之动容,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此书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其价值与意义的背后。

通过对《礼记》的深度阅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传统素养,也能瞭解当今社会的情况,透过古代社会的眼光,窥得今人之形。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用于引导今人的行为,对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起到了相当的指导作用。

虽然《礼记》是一本古书,但其内涵深远,思想精深,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与和滋养今天的人们,一定程度上也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丰富人文素养相契合。

在我的阅读心路中,它的内涵和技艺深处的思想,将不恰当的就此停留,而是开始有力把我推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和剖析。

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崇高价值,也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质和其思辨能力,一步步推向更深远的思考。

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所领会。

我更能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智慧和价值。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文档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文档

《学记》读书笔记_心得感悟五篇文档《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读后感(一)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创新性、发展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的首要特征是独立性。

因此,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达到乐学境界,方可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习本身无所谓乐和苦学,只有当学习与学生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因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乐学或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变得苦学。

因此,学生是否在愉快地学习,即乐学,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以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需要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充分体现。

无数教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从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全过程。

因此,分析学生,熟悉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弄清楚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理解新的知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障碍,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的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准确选择知识·能力·品德最佳发展的高度。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同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和谐地统一起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这既是一个教学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观念转变问题,更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总之,只有教师在知其心方面,学生在知己心方面多进行一些研究,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耳、目、口、鼻等各感官的功能,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

读了礼记学记的体会篇一:礼记学记学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禁于未发,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

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在还没有发出来时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

在小时,教会他们摆脱可能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

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不好的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当其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 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

第三不陵节而施,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

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要顾及到一些接受慢的学生。

太过急功近利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这样是毫无成效的。

第四相观而善,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学习,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也不能选择品行不好的朋友,且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

虽然《礼记.学记》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

篇二:《礼记。

学记》读后感XX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读《礼记.学记》有感龙口一中1A区当我还不是教师,但正在努力变成教师的路上奋斗时,我最先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学记》。

当时,只是对照着翻译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接触到了学生,再看《学记》,才真正领悟到原来这短短的一千二白字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乂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范文)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范文)

礼记学记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礼记学记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学记读后感1《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

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

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

礼记学记读后感礼记学记读后感6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礼记学记读后感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学记学习心得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礼记学记》学习心得《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是我国古代最早探索教育规律的理论专着。

全文只有1200多字,内容却十分广泛而深刻。

句句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我们今天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在《学记》中比比皆是,因此重新学习它、认识它,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是有巨大帮助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敬业乐群”“博习亲师”“学不躐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善歌继声,善教继志”“师严然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等等,这些理念经常被我们应用,成了我们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思想。

其中,有几段虽然已是自己早就知道的,但从2000多年前的古书上读到,却又有更深的感受。

一、培养目标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其大意为:
学生每年入学,每隔一年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经义和章句的能力,辨别他们的志趣。

第三年考查学生专业思想是否坚定,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和睦相处。

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对教师是否尊敬。

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术上的水平和选择朋友的能力。

如果能达到上述的标准,这就叫做小成。

到第九年,学生在学业上已能触类旁通,并且在见解行动上能够坚定不移,不再出现反复现象,这就叫做大成。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化群众、转移社会风俗的效果,并且使远近的人都能悦服而怀念。

这就是大学教人的道理。

古书上说:“小蚂蚁不断地学着衔土,也能垒积成大蚁巢”。

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是把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结合在了一起,在学生完成七年的学业之后,专业基础知识打好了,政治方向明确了,不仅热爱自己的专业,而且能重视“博习亲师”与“论学取友”。

这样的“小成”目标,难道不是我们现代教育一直追求,但一直有所欠缺的吗?
在之后第九年完成“大成”目标时,学习达到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境界,对自己专业知识产生了坚定的信念,最终达到“强立而不反”。

这种学习的规定,很值得我们重视。

它的特点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严格的要求,由浅入深,合乎求知的规律。

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可靠
的保证。

这与当今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而且两者结合并进,循序前行。

二、师之引导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其大意为:
教师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之所以失败的理由,然后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

他能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而不是硬拉着学生走。

能激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前进;能开导学生,而不是去代求通达做出结论。

能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学起来就轻松愉快,不感到困难;能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代求通达,就能使学生独立钻研。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师生关系就融洽,学习也轻松,又能发挥独立思考,这就是善于启发诱导的结果。

短短几十个字,就把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智能,这一教学中重要的理念阐述得如此清楚,“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真的要潜心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策略。

真正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形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渠道。

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和”,让学生学习“易”,让学生们能“思”。

这正是《学记》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

三、为教之失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其大意为:
现在一般教师,只是一味地诵读简册上的文字,多大量的提问与讲说,只顾追求进度;在进行教学时,又不顾学生是否领悟,结果使他们不能按部就班尽心竭力地去求学,教师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人的才能,这种教育方法,既违背了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当然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所习专业,感到痛苦,从而怨恨教师,经常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而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得益的地方。

将来即使勉强结业,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

这种教学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由于这些原因。

读了这段文字,知道这是先辈批判当时教学的精辟批评与指责。

但读着读着,想想2000多年后的现代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日常教学也何常没有这样的现象呢?老师们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接受能力,赶紧结课,多留些时间复习;老师们为了完成当堂课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老师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脱离开学生实际……这些情况虽然不是所有老师的行为,但也并非罕见。

读了这段文字,对我们现在教育教学应该有很大启发。

《学记》这篇文章,仅仅1200多字。

但读起来非常解渴,使我受到很大启发。

真的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除了《学记》本身给我带来的启发之外,我又进一步感受到了读书的益处。

就像一本书中说到的: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情操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或许偶尔的一本书,会使你顿悟某个道理,从此使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也许一本书就可以把你带入一个全新领域,从此,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也许,我成不了博学者,但我要努力让读书成为我的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